《循环结构》教学案例汇总情况

合集下载

《循环结构》说课稿(附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附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培养算法思想对高中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本节课所学习的是算法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循环结构,是算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种结构,充分体现了算法的优势.循环结构的学习,对于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背景说明教材的安排是讲完三种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后,再学习对应的算法语句.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特点,同时我校学生具备人手一台CASIO图形计算器的便利条件,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即在学习完一种算法的逻辑结构与框图表示后,立即学习该结构所对应的算法语句,并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整地体会算法思想,系统地掌握算法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是: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所学的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学生学习了当型循环结构后学习的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由于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特点与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的特点恰好相反,故学生初学时不易体会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淆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由于有了学习当型循环的经验,学生在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凭经验,忽略对算理的仔细分析和检验,导致算法错误.因此,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的框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出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而在用直到型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设计程序框图,再用“追踪变量”的方法检验算法的正确性,最后才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现.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实际问题引出对循环结构的第一种形式——当型循环的回顾,并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情景. 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后,引导学生探究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并理解其与当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在CASIO图形计算器的帮助下,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直到型循环的认识,体会算理的重要性以及“追踪变量”在检验算法时的重要作用,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教学手段教学中使用CASIO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图形计算器模拟器等来辅助教学,并利用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为学生提供实现算法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整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学生还将使用教师准备的空白框图学案,并在学案上直接设计算法框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1.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2.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3.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4.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具体实施过程见教案.五、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1.教法特点:(1)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计算功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方便地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现算法中的错误.既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对算理的探究放在教学的首位,重点强调算法中的程序化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严谨地思考与表达问题的能力.2. 预期效果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归纳得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并能较深刻地认识直到型循环结构;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有序严谨地思考和表达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循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教学手段:CASIO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1.以“如何计算123100++++的值”这个实例入手,回顾解决此问题的第一种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同时强调循环结构中的三种要素:累加变量、计数变量和终止条件.2.提出思考问题: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在上述循环结构中,终止条件的位置能否改变?3.通过探究得到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直到型循环,并引导学生根据此例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循环体是满足条件?否二.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1.引导学生通过框图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先运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被满足.2.用下例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的区别,并通过改变初始条件体会对输出结果的影响.输出结果:s=0,i=101 输出结果:s=101,i=1023.通过例1完成对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的深入认识.(1) (2)例1 判断下列求123100++++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实际功能:求2+3+…+101的值实际输出: s=1三.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1.教师介绍用CASIO图形计算器实现直到型循环的算法语句:Do循环体LoopWhile条件2.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将上节课编写的当型循环While语句用Do语句替换,并运行得到结果.3.通过例2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例2 用直到型循环设计一个求20以内所有正奇数乘积的程序框图,并用CASIO 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此例题可引导学生在修改初始变量的值,修改计数变量的步长,修改终止条件,修改语句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4.通过例3强化算理作用及图形计算器的辅助功能.例3 设计一个求使得不等式3131211<++++n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并用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四.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1.归纳小结:(1)直到型循环结构框图表示;(2)编写算法程序实现直到型循环;(3)算法基本逻辑结构.2.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求100199131211-+-+- 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生活]01.《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教学案例

[生活]01.《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教学案例

《循环结构(For 循环语句)》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本课案例紧扣我国所制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不仅注重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对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注重对技术中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实践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因此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造平台。

二、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经历实践—探究—分析—归纳,理解循环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

(2)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理解Fox-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会使用Fox-Next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理解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

(2)提高学生运用Fox—Next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循环结构》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基础之上,初步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而又为后续的数组学习作了铺垫。

多数学生对程序设计兴趣不大,因为学生认为生活离程序设计过于遥远,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注重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能力训练与问题解决相联系,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只有―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才能激起学生摘取的兴趣,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教师仅引领,通过反馈逐步提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一)》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一)》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循环结构(一)》;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概念,包括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必要性和工作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基本结构,能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设计合理的循环逻辑。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编程基础,如变量的使用和条件判断的理解,但对复杂的程序结构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上需要进一步引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任务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编程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循环结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计数、打印等,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工作原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活动导入: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比如“数字接力”,让学生们体验一遍重复执行某个任务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2. 提出问题:在编程中,有没有可能让计算机自动重复执行某段代码呢?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与解释:解释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它是编程中的一种控制流程,可以让程序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

2. 案例演示:展示一个简单的编程实例,如“打印1到10的数字”,解释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使用方式和区别。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2.3.3 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or-next 循环结构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2、掌握for-next 循环4 个规律并会巧妙运用过程与方法:能用for-next 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并对程序代码做客观分析与评价,比较程序设计算法与数学算法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for-next 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重点难点:1、For-next 格式及四条规律2、用For-next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课时:1 课时导入:“棋盘上的麦粒”、“韩信点兵”,“希望工程捐款问题”教学过程:一、分析实例:1-24 月份捐款情况设N 表月份,同时代表当月存入钱数,S 表和,初始值为0N sN=1s= 0 + 1 =1N=2 s= 1 + 2 =3N=3 s= 3 + 3 =6N=4 s= 6 + 4 =10… …… …N(1<=n<=24)在 N 从 1 变化到 24 的过程中, s=s+n 一直成立N 每变化一次,s=s+n 求和进行一次,这是重复性操作,可用循环来解决,共重复 24 次, 次数明确的循环可用 for –next 结构二、For –next 格式:for 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循环体Next <变量>说明:(1) 步长为每次循环时循环变量递增量(2) 循环变量从初始值开始进入循环,执行循环体里的语句,变量每增长一个步长,返回与终值比较,小于等于终值再次进入循环,否则退出循环。

ν 程序实现:ν S=0ν For n=1 to 24 step 1νs=s+nνNext nνPrint s循环过程:N sN=1 s= 0 + 1 =1N=2 s= 1 + 2 =3N=3 s= 3 + 3 =6N=4 s= 6 + 4 =10…………N=24 s=前23 月和+24N=25 >24 终值退出循环循环运行机制:νS 为和,初始值为0,N 的初始值为1 当N 为时,第一次进入循环,FOR 与NEXT 之间的循环体,执行循环体里的语句,则S=0+1=1 ;按顺序执行“NEXT N”下一个N 为本次循环中的N+步长,则N 为2,返回到FOR(形成环路),验证N=2 是否超过了终值24,如没有继续进入循环如何修改程序实现以下几个问题:(分组完成以下问题)ν1、如1 月份存入24 元,2 月份存入23 元,依此类推两年存款总和为多少?ν2、求这个程序的循环次数,并试着改变初始值、终值、步长,推导出循环次数的关系式。

《循环结构(doloop)》教学案例

《循环结构(doloop)》教学案例

《循环结构(do……loop)》教学案例【背景材料】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第三小节的内容,是三大结构中的重中之重。

本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1课时:fo r……next循环结构探究;第2课时:do……l oop循环结构探究。

本节设计为循环结构的第2课时。

这部分内容介绍语句的功能和语法规则,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

另外在实践1中要求用do/ loop while改写程序,所以在讲课中要讲到do while/loop这种格式,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是首先让学生掌握do循环语句的两种语句格式,并理解其执行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刚学习了for循环语句,理解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并且通过学习知道for循环语句适合解决循环次数事先能够确定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do循环语句的两种基本格式;(2)理解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能用do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do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采用示例引导,任务驱动方式。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E_Class多媒体广播系统、VisualBasic 6.0软件、 PPT课件。

【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教材上为希望工程存钱的例子,现在我把问题改一下,计算多少个月才能为希望工程存款超过 500 元?该如何编写程序呢?学生:思考,试图用 for 语句来完成。

找出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 ,终值不确定,无法完成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我组织了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了自己设计的student achievement management system的实现过程和结果。我引导学生总结for循环的结构和用法,以及如何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也强调了for循环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for循环和循环控制语句,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for循环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程序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引出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践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for循环实现成绩的增删改查功能,并尝试运用循环控制语句进行程序优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本案例以“制作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for循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结合所学内容,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循环结构程序。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作业小结环节,我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以“制作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背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for循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汇总情况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汇总情况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三亚市二中罗盛丽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2.3.3节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算法中常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又是本章第三节要求掌握的三大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部分。

循环结构通常用来解决处理的过程相同,处理的数据相关,但处理的具体值不同的问题。

尽管这类问题在逻辑上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单纯用顺序结构来处理,那是一个非常冗长而泛味的程序。

而利用循环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因此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具有另外两种结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将本节内容定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学生分析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但是经过调查,学生对数学课中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好。

对循环结构的语法更是从来没接触过。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结合流程图来表示每一个循环语句的执行原理,让学生通过流程图更深刻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for…next 循环结构的一般格式中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等概念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do…loop循环结构中的一般书写格式③初步掌握两种循环结构(2)过程与方法①对循环结构的语句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格式,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循环语句for…next和do while…loop两者的异同点。

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循环执行过程②语法结构之间的差别及应用2.难点:①循环语句的正确使用②程序中循环条件确定五、设计思路for…next循环结构最不容易掌握的是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1.理解for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包括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步长等。
2.掌握for循环的执行过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需求,设计合理的循环结构和循环次数。
3.学会使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列求和、打印图形等。
4.能够分析程序中的for循环,找出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并加以修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for循环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确保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强调for循环在实际编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中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的内容进行设计。在案例背景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
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对for循环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for循环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4.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评价: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for循环时,往往对循环次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编写程序时出现逻辑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for循环,我设计了本案例。通过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他们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循环结构》的教学案例.docx

《循环结构》的教学案例.docx

《循环结构》的教学案例第一部分:教学准备一、数学分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本章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

课时安排12课时,本课为第7课时。

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算法初步”为新增内容,因此,本章编写突出了以学生熟悉的实例为背景,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归纳,再概括出算法的含义、算法的基本结构和算法的基本语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二、基本定位和重点分析⑴教学内容定位和横向比较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它与顺序结构、条件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

并且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模仿、操作、探索, 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2)重点与难点提要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重难点的突破: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尤其是对于循环控制条件的理解,以及对于累加运算s = s + nn=n+\的理解考虑到“给学生鱼还是渔”的问题,往往在讲解循环结构的时候会直接出示一个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给学生,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不断的重复练习熟悉这一结构,这样一来,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因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路和方法,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恐怕是无法用某种模式去套用的,只有掌握了分析、推导的方法,才能逐步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循环语句的书写规则,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编程实例,初步应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及循环语句的书写,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循环结构的规律,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准备好信息技术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编程软件以及必要的教材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点。

此外,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简单的动画或小游戏,例如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这个小游戏在执行过程中有重复的环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循环结构。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解释循环结构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教师会强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循环结构来提高编程效率。

3. 实例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循环结构,教师会进行实例演示。

首先,教师会展示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代码示例,让学生观察其执行过程和结果。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共同编写一个稍复杂的循环结构程序,例如打印1到100之间的所有偶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循环结构的运用。

《第14课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第14课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循环语句的编写方法,并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初步具备编写简单循环程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学生需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循环条件和循环体,以及如何根据需求编写循环语句。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循环结构逻辑思维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编写程序时如何合理设置循环次数和条件。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信息技术》教材、多媒体课件、编程软件等必要的教具和工具。

2.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上一节课的内容。

3. 实践操作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设置编程实验室或提供在线编程平台。

4. 案例准备:准备几个涉及循环结构的编程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通过上述教学准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引导启发本环节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循环结构知识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简单的动画或游戏,如“小猴子吃香蕉”的动画故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小猴子每次吃到香蕉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结构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循环结构基本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图示解释循环结构的流程和意义,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循环的原理。

2. 实例演示。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循环结构应用案例,如用循环结构实现计数器、画图等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循环结构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优秀教学案例
2.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通过示例代码演示循环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3.详细讲解循环控制语句,如for循环、while循环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循环结构的优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循环结构程序。”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教材中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章节。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控制语句以及循环的运用。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如顺序结构、条件语句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编程实践中不断尝试、突破自我。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系统地讲解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5(表格式)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5(表格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讲授新课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循环结构是--种常用的程序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的简化。其基本原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某些操作,直到条件不满足为止。流程图表示方法通常采用椭圆形表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箭头表示循环的执行流程。通过学习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优势,强调其在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通过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对计算机编程中循环结构的应用能力。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并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教材还提供了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三个基本结构中的循环结构,对简单算法问题,会写出的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的学习当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2.进一步熟悉程序框图的概念,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中,体会程序框图的作用,初步学会使用框图表示算法;3.理解循环结构中循环变量与循环体的含义,体会其中函数思想.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例了解循环结构.难点:认识并初步理解循环变量,在具体问题中学习选择循环变量.三、回顾教学过程问题引入2008年北京要召开奥运会,众所周知,2008年是闰年,那么,从2000年到2050年中,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不是闰年呢?你能找出所有的闰年吗?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会判断给定某一年是否为闰年,为了解决今天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2 000到2 500逐一输入,逐一进行判断呢?那么,能否找一个较为简捷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为此,我们先解决下面这样一个问题.例题1设计一个算法,输出1 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流程图.(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算法流程图.)师:(引导)给定个数,怎么判断它能被3和5整除呢?生:给定一个y值,它在1 000以内,看看这个y能不能被3和5整除.师:如何解决能被3且能被5整除的问题,能被3整除,也能被5整除,就是能被15整除.现在,我们对给定的一个数,通过整除就可以决定它是否能被15整除,例如27,其除以15余12,我们就能判断27能不能被15整除.生:逐个输入y,逐个判断就可以完成.师:很好,但逐个输入不好操作.我们换一个思路进行思考,1 000以内有多少个正整数能被15整除呢?生:用1 000除15,有66个正整数能被15整除.师:很好,那我们只要输出这66个正整数就可以了,这66个正整数都是15的倍数.师:我们现在就有两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1)逐个输入1 000以内的数,看它能否被15整除;(2)66个15的倍数的正整数就是我们所求,即15n,n应该从多少开始,对,从1开始,一直到66就可以,那么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算法.算法流程图如下:1师:象这样的算法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变量n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成为循Array环变量,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称为循环的终止条件.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这个结构,我们能不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一种思路,我们逐个输入y来判断y能否被15整除,大家想一想,逐个是不是一个循环,循环多少次呢,1 000次,大家试着用这种思路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师:(引导学生)最主要的是引入循环变量y,那一部分是循环体.(学生书写流程图,老师指导.)(老师选取一位学生的流程图进行讲解,流程图如右图所示.)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想办法把闰年问题用循环结构解决了.大家可以将上节课判断某一年是否是闰年的流程图拿出来使用.师:我们判断2000年没有问题,那么我们还要判断2001,2002,…,2005.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循环变量,需要对循环变量进行判断,如果循环变量大于2005,那么我们就结束,如果没有,就需要再循环判断.下面同学们作一下.(学生书写流程图,老师巡视指导.)23 注:结合以前课程所讲的内容,对题目适当修改,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熟悉并会使用循环结构. (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算法流程图进行点评.)教师总结:需要反复进行操作的算法,我们一般采用循环结构.例题2 设计算法,求100个数中的最大数,画出算法流程图.师: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的求三个数的最大数的算法流程图,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流程图,有没有发现其中有重复的部分?我们现在要求同学完成100个数,不能一直写下去吧,那么其中什么在变呢?几个在变?对,我们需要一个脚标变量i ,i 一直变,从1变到100,i:=i+1.大家试着把这个循环结构写一写.(学生书写流程图.)(教师对几位学生的流程图进行评价,修改.)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在画出算法流程图之前,需要确定三件事:1.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 2.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 3. 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九年级循环结构教学案例与反思

九年级循环结构教学案例与反思

九年级循环结构教学案例与反思一、设计思想信息技术课程关注的是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延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程序设计初步》作为九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模块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认识流程图的概念的基本途径。

本节通过生产中的循环事件,自然界的循环事件,以及数学问题中的循环事件,分析了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习程序设计毕竟不同于专业训练,并且程序设计语言的变化也非常快,因此要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一般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在前几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顺序语句和选择语句。

本节课将学习一个常用而且重要的循环结构。

在本节课中,将通过独特的案例,来阐述循环结构的实现语句,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结构的格式、功能和基本思想。

三、学情分析学生到现在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流程图,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前面只是学习了很简单的程序设计,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优势可能还没有发现,部分同学认为有的问题还没有用笔算比较快。

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还不够理解。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在逐渐减弱。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循环结构的格式、功能。

2、能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3、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理地选择好循环语句,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以及循环语句的运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特点。

五、重点难点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与功能,能使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难点:能使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对于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等采用教师讲解法;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循环语句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乐趣,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3.展示一个简单的循环计算例子,如:1+2+3+4+5,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算是如何重复的。
1.听讲,思考问题。
2.观察例子,思考循环的结构。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循环结构是一种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循环结构的作用是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以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重复任务。
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条件满足时,箭头指向循环框,表示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不满足时,箭头指向结束符号,表示程序结束。
3.举例说明循环结构的应用。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欠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提高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循环结构。
难点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2(表格式)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2(表格式)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本课的内容较为简单,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强调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听讲并回答问
题;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级编程结构,它允许程序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同一段代码。循环结构对于简化代码和提高程序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假设我们要求解一个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复执行加法操作,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或最大迭代次数。
尝试用流程图
表示简单的循
环结构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
为1,循环条件设为i<=n(假设数列有n项),循环变量的变化设为i++(每次循环增加1)。
通过这样的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表示循环结构,并直观地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图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添加判断语句来跳出循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
三亚市二中罗盛丽
一、教材分析
《循环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2.3.3节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算法中常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又是本章第三节要求掌握的三大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部分。

循环结构通常用来解决处理的过程相同,处理的数据相关,但处理的具体值不同的问题。

尽管这类问题在逻辑上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单纯用顺序结构来处理,那是一个非常冗长而泛味的程序。

而利用循环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因此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具有另外两种结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将本节内容定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学生分析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但是经过调查,学生对数学课中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好。

对循环结构的语法更是从来没接触过。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结合流程图来表示每一个循环语句的执行原理,让学生通过流程图更深刻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for…next 循环结构的一般格式中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
体等概念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do…loop循环结构中的一般书写格式
③初步掌握两种循环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①对循环结构的语句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格式,加深对循环结
构的理解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循环语句for…next和do while…loop两者的异同点。

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循环执行过程②语法结构之间的差别及应用
2.难点:①循环语句的正确使用②程序中循环条件确定
五、设计思路
for…next循环结构最不容易掌握的是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通过流程图让学生了解循环执行的过程,并结合例子,通过表格的填写,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让学生真正理解,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for…next来解决问题。

在do…loop循环结构中,我结合流程图,通过对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该结构与for…next的区别,以及do while…loop与do…loop while的异同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种循环结构。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算法中常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又是本章第三节要求掌握的三大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认识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循环结构及其应用。

在教
学中我比较注重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布置的任务及提出的问题都是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服务。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