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酸雨
酸雨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 万平方公里。
到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以上。
酸雨的危害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酸雨影响人类健康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危害,二是间接危害。
酸雨通过它的形成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直接刺激皮肤,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会引起呼吸方面的疾病,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它的微粒还可以侵入肺的深层组织,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
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慢性咽炎和支气管哮喘,致使老人眼睛、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美国因酸雨而致病人数高达5.1万。
据调查,仅在1980年,英国和加拿大因酸雨污染而导致死亡的就有1500人。
其次,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症,再次,酸雨使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因中毒而得病。
酸雨的地理分布 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的重灾区
酸雨的地理分布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重灾区酸雨是一种由于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而形成的酸性降水现象。
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酸雨的地理分布,特别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这些重灾区。
1. 亚洲的酸雨问题亚洲是世界上污染排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也是酸雨的重灾区之一。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燃煤消费地,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次,工业化进程迅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也加速了排放的增长。
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都面临着严重的酸雨问题。
在中国,酸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
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加上周边的燃煤电厂和工厂的影响,导致了酸雨问题的严重。
此外,中国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一些丘陵和高山地带也受到了酸雨的侵袭,对当地的森林、湖泊和土壤造成了损害。
2. 欧洲的酸雨问题欧洲也是世界上酸雨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欧洲国家不断加大环保力度,但酸雨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欧洲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所致,而非由于国内排放量的增加。
欧洲的酸雨问题主要集中在中欧和东欧国家。
波兰、捷克、德国等地的燃煤电厂和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会通过风向传输到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英国。
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3. 北美洲的酸雨问题北美洲也是世界上酸雨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
美国和加拿大是北美洲酸雨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
与欧洲一样,北美洲的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所致。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是酸雨的主要集中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的酸雨问题主要是由于燃煤电厂、工厂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大气圈流动,跨越国家边界,造成跨国酸雨的问题。
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许多湖泊和河流水质下降,土壤受到酸化影响,造成了环境生态的破坏。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一、酸雨污染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越来越多。
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在工业生产、交通、人类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
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
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
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
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
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值小于7而大于5.6。
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使降水的pH 值小于5.6,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
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
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
例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
酸雨的危害也是跨国界的,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酸雨纠纷。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
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
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
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
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
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
酸雨灾害
酸雨的概念
酸雨的酸度是由PH值衡量,是指pH值小 于5.6 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 降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 pH 值 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 略呈酸性,pH值为5.6。被大气中存在的 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叫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 (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 时叫酸雾。
加拿大的酸雨除来自美国“进口”外, 其本国也有不少可引起酸雨的污染源。 加拿大的安大略和大西洋沿岸50%的土 地、魁北克省80%以上的土地,对酸雨 特别敏感,而加拿大85%以上的人口和 大部分工业都在这些地区,因此酸雨对 加拿大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日本与欧美等国一样,也存在酸雨问题。 现在日本全国各地每年都有pH值低于4的 酸雨,个别降水的pH值可低于3,在群马 县前桥曾测得pH值为2.86的酸雨。
山东半岛是我国长江以北的, 一个独立的酸雨 区, 主要是在胶东半岛的青岛和潍坊市附近。 例如, 1999年山东省降水酸度 (年均降水pH值) 分布为: 聊城, 7.22; 莱芜, 7.11; 临沂, 7.09, 荷泽, 6.96; 泰安, 6.92; 枣庄, 6.76; 德州, 6.69; 滨州, 6.66; 淄博, 6.63; 济宁, 6.62; 威海, 6.48; 济南, 6.44; 日照, 6.30; 东营, 6.14; 烟台, 6.11; 潍坊, 5.48和青岛, 5.05。这种分布与当地的二氧化硫 排放量有关, 也于沿海地区的暖湿气候有关。
在吉林省最东部有一小块滨海地区, 夹在 俄罗斯和朝鲜之间。我国长江以北的另 一小块酸雨区就在图们江三角州那里。 例如, 珲春市, 1994年的年降水平均pH值 为4.87; 图门市为亦为4.87。其排放酸性 污染物源, 除了延边自治区本身外, 尚可 能来自其周边地区, 加之气候属海洋性气 候, 温暖湿润,形成了一小块酸雨区。
酸雨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
(pH 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5.65。
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pH 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我国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的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 ₂;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2023年酸雨分析报告
2023年酸雨分析报告引言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酸雨情况,说明其影响及应对措施。
酸雨的定义及形成原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因是工业、交通和农业活动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物质反应产生。
这些排放物经过大气层的化学反应和降水过程后,形成了具有酸性的雨水。
全球酸雨情况分析酸雨的分布情况根据2023年的数据分析,全球范围内酸雨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北美洲:酸雨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加拿大南部等地区;2.欧洲:酸雨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波兰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3.亚洲:酸雨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印度、日本等地区;4.非洲:酸雨主要分布在南非、埃及等地区;5.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地也有酸雨的分布。
酸雨的影响酸雨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环境影响1.水源污染:酸雨会导致水体变酸,破坏水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2.大气污染:酸雨会造成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积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3.土壤退化:酸雨降到地面后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被产生损害,导致土壤退化。
生态系统影响1.森林破坏:酸雨导致森林土壤酸性增加,影响树木生长和养分吸收,导致森林衰退;2.水生生物受害:酸雨使水体酸化,生态链断裂,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3.生物多样性下降:酸雨导致许多敏感物种减少或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
人类健康影响1.呼吸系统疾病:酸雨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2.皮肤疾病:接触到酸雨的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症状;3.水源安全问题:酸雨对水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水源的不安全,进而对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为了减轻酸雨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控制排放:加强工业、交通和农业活动的排放控制,采用绿色和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能源;2.技术升级:推动高效燃烧技术、脱硫和脱氮技术的应用,减少排放物的产生;3.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并落实减排目标,共同应对全球酸雨问题;4.植树造林: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来减少酸雨对土壤的损害;5.科学研究:加强对酸雨形成机制和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支持。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多个方面造成危害。
我国地大物博,酸雨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以下是我国酸雨分布规律的简要介绍。
1. 北方地区酸雨严重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是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酸雨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而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也是酸雨比较严重的区域。
2. 华南地区酸雨相对较轻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地,酸雨问题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植被覆盖率高等因素的影响。
3. 中部地区酸雨状况较为复杂
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酸雨状况较为复杂。
在湖南、湖北等省份,有些地方的酸雨问题比较严重,但总体来说相对较轻;而在河南、安徽等省份,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4. 西南地区局部地区酸雨较重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酸雨问题相对较轻,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酸雨问题,尤其是在某些工业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
总体来说,我国的酸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
以解决。
根据酸雨分布规律,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酸雨问题。
世界三大酸雨地区都在哪儿
世界三大酸雨地区都在哪儿
酸雨形成主要不是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溶进了大气污染物而变酸的。
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三大酸雨地区都在哪儿吗?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世界三大酸雨地区都在哪儿?世界三大酸雨区包括:
1、北美酸雨区
2、西欧酸雨区
3、中国西南四川盆地酸雨区
一般认为: 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 , 为非酸雨区; pH值在5.30--5.60之间, 酸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 酸雨率是30-60%, 为中度酸雨区; pH值在4.70--5.00之间, 酸雨率是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值小于4.70, 酸雨率是70-100%, 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最早发现酸雨,并引起注意的地区。
在20世纪70年代,西北欧的降水pH值曾降至4.0,还向海洋和东欧方面不断扩展,北美的东部降水pH已降至4.5,中国、日本、亚非区国家降水pH值也在下降。
酸雨地区分布为复杂因素所制约。
从宏观来看,中国大陆的酸雨分布取决于中国各地酸、碱性物质的排放量,促成大气中酸碱物质转化的物质,如CO和O3的当地排放量;再加上当地的气象条件,如中国各地年均温度,中国各地年均雨量,中国各地年均大气湿度,中国各
地年日照时数和中国各地土壤的酸碱性等。
酸雨
可怕的酸雨
我国三大酸雨区
•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 别为:
• •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 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 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 Nhomakorabea南酸雨区。
酸雨的预防
• 1.要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排放,例如对排出的硫 氧化物进行回收利用,使用低硫燃料等。 • 2.在酸雨多发时节,要尽量避免淋雨,淋雨 之后要尽快清洁表面皮肤。 • 3.尽量减少在大雾环境中的活动,外出佩戴 口罩,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 4.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 注意饮食的品种和营养结构。一些绿色食品,如 绿豆、海带、鲜果等,能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 除,多吃这类食品,就能有效降低酸雨对人的危 害
酸雨的成因
• 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 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天然排放源有四类: (1)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 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 SOx; (3)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x气体; (4)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 SOx 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 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 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 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 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 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 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 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 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 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 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 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 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分布
1、北美
• 北美降水中pH值以美国和加拿大最低,为 4.0~4.5,最低值出现过3.2。美国酸雨始于50 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很早就在发电站和大企 业采用200~300m高烟囱排放SO2,令SO2等 污染物大量被扩散到远离排放口的地区,这 使与其相邻的加拿大深受其害。加拿大境内 的不少酸雨,污染源竟远在美国。美国的酸 雨自西向东逐渐加重。80年代开始,美国采 取一系列措施控制SO2和NOx排放量,使整个 美水pH值时间变化规律
• 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pH值季节变化总的趋势 相似,低的pH值出现在夏、秋季,而冬、春季较高。秦岭淮河 以南变化复杂,差异较大。闽浙沿海pH最高值多出现在夏季, 最低值出现在冬春季之交。长江三角洲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是全国SO2、NOx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全年降水pH值均低, 除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外,其他各月变化不大。长江中游如湖南 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区,突出的特点是pH最低值出 现在7月份,可能是由于对流雨较多,将当地形成的酸性气溶胶 大量洗脱所致。长江上游从云南丽江到四川渡口,碱性物质较 多,降水pH值接近中性至微碱性,一般低值出现在夏季,高值 在冬、春季。四川盆地与长江三角洲相似,云贵高原全年降水 量分配比较均匀,降水pH值在5.0左右变动。
1、欧洲
• 北欧瑞典和挪威酸雨比较突出,在70年代,降水pH 值已经低至4.0~4.5。英国则是欧洲SO2和NOx排放 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酸雨也比较严重。根据有关的 资料分析,欧洲SO2排放量分布与硫酸根含量分布 趋势十分相似,高值区出现在欧洲主要工业区,东 自东德工业区和西德鲁尔,向西延伸到法国东北部、 比利时、荷兰南部,过英伦海峡,延伸到英国大的 工业区。由此可见,酸雨形成与工业区排放的SO2 之间有密切关系。
2024年为什么会产生酸雨
二、对陆地生态Biblioteka 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已死亡过半。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金属受耐罩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元素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按1998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2024年为什么会产生酸雨
为什么会产生酸雨1
酸雨的产生原因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K、Na、Ca、Mg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酸雨沙尘暴位置与方向
酸雨沙尘暴位置与方向
酸雨和沙尘暴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它们发生的位置和方向也有所不同。
首先,酸雨是一种酸性的降水,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水
蒸气及氧气反应而形成的。
酸雨主要在城市和工业区域集中出现,这些地区排放的废气和
污染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同时,由于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影响,酸雨也会向周围地区扩散,使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受到影响。
例如,台风和风暴等极端天气情况下,酸雨往往会被带到
一些偏远的地区。
其次,沙尘暴是由于天气干燥、风速增大等因素导致地面上的尘土和沙粒被风吹起来,形成大规模的尘浪和滚滚黄沙。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干燥的地区,如沙漠、沙区、戈壁等地。
在这些地区,风吹动粒径较小的沙粒,同时还会卷起一些尘土和废弃物,在空中形成大片
黄沙。
从整体上看,中国是一个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国家,沙尘暴经常在春天和秋天出现,尤
其是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有约20-25个沙尘暴天,
其中西北地区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是沙尘暴高发地区。
此外,在某
些年份里,沙尘暴也会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日本、韩国等地扩散。
总的来说,酸雨和沙尘暴的发生位置和方向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环境因素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才
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这些自然现象带来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则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一、酸雨的分布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二、酸雨的形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三、酸雨的危害1.破坏森林、草原及农作物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能抵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掉钙、镁、钾等养分,使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当土壤中的铝被酸雨“解放”出来,成为可溶态的铝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根毛,影响养分的吸收。
酸化的土壤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群落发生混乱和变化,从而危害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生长。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2.土壤酸碱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酸湖形成,鱼虾难存。
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是个威胁,使得他们不得不另谋其他职业。
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
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酸性降水的标准
制作人:王敏源 陈磊 演讲人:王敏源
酸性降水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沉降,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酸性气 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 面,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 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 物质。 这里主要讨论湿沉降过程。
酸雨污染的态势
KH--------CO2水合平衡常数,即henry常数; K1、K2--------分别为二元酸CO2·H2O的一级和二级 电离常数,
它们的表达式为: KH =[CO2·H2O]/pCO2 K1= [H+ ][HCO3-]/ [CO2·H2O] K2= [H+ ][CO32-]/ [HCO3-] 各K1[CO2·H2O]/ [H+ ] =K1KHpCO2/ [H+ ] [CO32-]=K2 [HCO3-]/ [H+ ] =K1K2KHpCO2/ [H+ ]2
• 我国降水年平均pH小于5.6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仅有个别 地区。降水年平均pH小于5.0的地区主要在 西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我国酸雨 中主要致酸物是硫化物,江水中SO4-的含 量普遍很高。
降水的pH
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 高的酸性气体是CO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 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 气体积分数330×10-6与纯水的平衡: CO2(g)+H2O CO2·H2O;KH CO2·H2O H++HCO3-;K1 HCO3H++CO32-;K2
由于世界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如地质、气象、水文等 的差异会造成各地区降水pH的不同。下表中列出世界某些地 区降水pH的背景值,从表中发现降水pH均小于或等于5.0。 因而认为把5.0作为酸雨pH的界限更符合实际情况。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 值低于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全球三大酸雨区都是哪里
全球三大酸雨区都是哪里?1、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2、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3、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我国是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本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
原只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逐渐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扩展,如印度、东南亚、中国等。
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加。
据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近20年连续监测的结果表明,欧洲雨水的酸度增加了10%,瑞典、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国的酸雨pH多为4.0-4.5,美国已有15个州的酸雨pH在4.8以下。
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
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
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
80年代,我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酸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
酸雨在我国几乎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30%以上。
因酸雨造成的年总损失为130亿元。
我国南方酸雨以冬春季节出现频率较高,夏秋季节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冬春季常有准静止锋天气,低空锋面是一个稳定层结,锋面以下积聚的大气污染物常不能向上扩散,浓度逐渐增大;而夏秋季节多雷雨台风,空气上下对流十分旺盛,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稀释,因而雨水酸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