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5单元9垓下之战 含解析 精品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5单元9垓下之战 含解析 精品

学生用书[P92~P93]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左.,乃陷大泽中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汉军围之数.重寡者百数.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乃属.其子于齐鲍牧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D.所当.者破当.室者死解析:选C。

A项,几;人数。

B项,跟随;嘱托。

C项,带领。

D项,抵挡;掌管。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此天之.亡我”中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D.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日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动词,到、去、往;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与“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B.不忍杀之,以赐公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D.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解析:选C。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侥幸B.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于C.亡.其两骑耳亡:损失D.吾为若德.德:恩德解析:选A。

A项,应为“被君王宠幸”的意思。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项羽英勇无敌”的一组是()①直夜溃围南出②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④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⑥解析:选B。

①写了项羽被围于垓下半夜突围;⑥写了项羽的知耻之责。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情势垂危,气氛悲凉,与虞姬诀别时“泣数行下”更是慷慨悲凉,表现英雄末路多情却又无奈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二单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一二单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4秋期东溪中学高17级第一学月语文检测题(必修1一二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浮藻秋毫无犯彷.(fáng)徨浪遏.(è)飞舟B. 拊心人为刀俎百舸.(gě)彳亍..(chìchù)C. 忸怩书生义气廖廓.(kuò)岁月稠.(chóu)D. 瓦菲行而无信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游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4.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C、艾青,现当代诗人。

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5-6题。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垓下之战》课后真题要点

《垓下之战》课后真题要点

《垓下之战》学习重点与真题1.《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2.作者在文中对项羽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了项羽的什么话,这表明了作者对项羽的什么评价?引用了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话。

表明项羽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4.分析文中细节的作用。

(1)“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了项羽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2)文中出现三次“天之亡我”,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

(3)“瞋目而叱”表现项羽在失败关口仍有英雄气概。

(4)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既是报答乌江亭长的好意,又是对战马的爱惜。

(5)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经典真题1.《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A.专恃武力B.不肯过江C.弃马步战D.军壁垓下【答案】A【解析】《垓下之围》中,司马迁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2.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D.《五代史》【答案】A【解析】《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平凉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垓下之围》中所载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A.项王自度不得脱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C.时不利兮骓不逝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2.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A.香山居士B.放翁C.醉翁D.稼轩3.下列文人中,不属于竹林七贤的是()A.嵇康B.阮籍C.山涛D.蔡琰4.曹操《短歌行》(其一)一诗中,未用典故的一句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孟子的政治理想是()A.王道B.霸道C.大同D.小康6.《诗经》的语言以()为主A.三言B.四言C.五言D.七言7.以下为苏门四学士的是()A.秦观B.柳永C.苏辙D.庾信8.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A.《蒹葭》B.《长恨歌》C.《湘夫人》D.《早雁》9.《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A.七斤B.七斤嫂C.赵七爷D.九斤老太10.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衬B.对比反衬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呐喊》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长篇小说B.曹禺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龙须沟》《茶馆》C.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D.沈从文的《箱子岩》生动地展现了江西省水乡淳厚古朴的民风12.孟尝君回到封地,当地人民扶老携幼迎接他时,孟尝君高兴地对冯谖所说的一句话是()A.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B.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C.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D.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14.______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A.《白话文学史》B.《胡适文存》C.《中国哲学史大纲》D.《尝试集》15.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军中自是服其勇也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晓来谁染霜林醉16.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两句出自郭沫若的诗()A.《地球,我的母亲》B.《女神》C.《天狗》D.《凤凰涅槃》17.《昌黎先生集》的作者是()A.欧阳修B.李白C.韩愈D.王安石18.移行细胞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A.肾盂B.输尿管C.膀胱三角区D.膀胱前壁19.早期癌包括()A.癌前病变和不典型增生B.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D.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20.《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A.顾秉谦B.李伶C.曹操D.严嵩21.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A.《行行重行行》B.《陌上桑》C.《短歌行》D.《杜陵叟》22.《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这里的书是指()A.书记B.书籍C.书信D.上书23.向同级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应使用的文种是()A.请示B.报告C.议案D.函24.人称词中之龙的词人是()A.范仲淹B.苏轼C.欧阳修D.辛弃疾25.花妖狐魅,多具人情评价的是以下哪部作品()A.《牡丹亭》B.《聊斋志异》C.《倩女离魂》D.《窦娥冤》26.李商隐《安定城楼》一诗中不曾提到()A.贾谊B.司马迁C.范蠡D.王粲2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A.贪婪狂妄,愚昧无知B.老成持重,为国焦虑C.阴险狠毒,工于心计D.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28.诗歌创作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诗人是()A.高适B.杜甫C.李白D.白居易29.被誉为光明的歌者的诗人是()A.郭沫若B.徐志摩C.艾青D.曾卓30.杜甫的《兵车行》(其四)是一首()A.叙事诗B.送别诗C.抒情诗D.讽喻诗二、填空题(20题)31.周训而能用之,____。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文档:第单元9 垓下之战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文档:第单元9 垓下之战训练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楚兵罢食尽B.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解析】A项,“罢"通“疲”.B项,“傅"通“附”。

D项,“辟”同“避”。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尺寸:一点点凭借C.然羽非有尺寸..或者资本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纵:即使【解析】A项,暴:突然。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以”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项,“因”均是趁机的意思;C项,“与”前一个是动词,赐予;后一个是连词,和、同;D项,“之”前一个是主谓之间,取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为三处A.期山东..千里B.地方..C.吾知公长者..,为主死节D.为其守礼义..【解析】A项,“山东”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山东省;B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与中央相对的地区;C项,“长者”古义是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是年龄较大的人。

【答案】D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汉骑追者数千人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解析】B项是省略句,“千金"之前省略介词“以”。

其余各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B[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的阅读附答案垓下怀古【唐】栖一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后辈②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②八千后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后辈,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往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使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可惜,让人寻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应出战事的残暴,又透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溢豪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使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入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2.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不是是在怀古伤今?扼要说明你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1.A D(A:并未悼古伤今,仅为怀古;D:并无发出世事多变的无奈感慨。

)2.没有。

理由: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3分)②从全诗气概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是对英雄陌路的慨叹(3分)注释①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富豪12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于各路诸侯攻入咸阳,颠覆秦王朝,随即回军灞上,束缚戎行,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同年,项羽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率军在关中烧杀掳掠,于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因此尽失民心。

楚歌:为古楚国(以今湖北省为中心的泛博地区)的歌曲,详见本诗说明。

②八千后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后辈,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次年,即率八千后辈兵渡江西击秦军,所向无敌。

后项羽败于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驾舟欲渡项羽。

项羽谢绝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后辈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鸿沟:古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

专升本大学语文《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

《垓下之围》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2.《垓下之围》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评论性文字,作评论的“太史公”是指()A.张良B.刘邦C.司马迁D.萧何3.项羽因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己出之时,号为()A.霸王B.燕王C.汉王D.韩王4.《垓下之围》中,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心境的一个场面是()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B.无路可逃时怒发冲冠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四面楚歌时霸王别姬5.《垓下之围》中,取项王头颅的是()A.王翳B.吕胜C.司马童D.杨武6.《垓下之围》一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A.司马迁B.韩信C.刘邦D.项羽7.《垓下之围》中,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A.将叛离B.战略失败C.天亡我D.兵少8.《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的场景是()A.乌江自刎B.霸王别姬C.决战楚汉D.东城快战二、解释加点词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3.直夜..溃围南出。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6.然今卒.困于此。

7.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8.吾知公长者..。

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10.自矜..功伐。

三、阅读分析题阅读司马迁的《垓下之围》,回答问题。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这段话是谁的自述?(2)为什么说“困于此”?(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他怎样的观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D5.A6.D7.C8.B二、解释加点词1.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扎营,驻扎。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的阅读及答案
垓下之围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地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兵少食尽
②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③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④美人和之
2、翻译下边的句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3、这一段中的故事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4、作者对项羽的英雄气概具有强烈的同情心,短短的一百多字,塑造出如此浓重的悲怆气氛。

但作者不是直接,他是通过哪些方面将情感传达出来的?
5、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让多少人对项羽慨叹不已。

结合你了解的史实和本文,谈谈你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的反思。

参考答案:
1、①粮食;②几;③悲愤的样子;④应和。

2、力大无比具有盖过当代人的气势,时局不利乌骓马困在重围。

3、四面楚歌;比喻处在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中。

4、作者通过写“四面楚歌”的悲凉气氛,惊心动魄的别离曲凄恻
动人和周围人“左右皆泣”相衬托,将情感传达出来。

5、既可以谈项羽视死如归的襟怀,又可以谈他刚愎自用,脱离群众的弱点,重在自己的感情。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第5单元 9 垓下之战 Word版含解析.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第5单元 9 垓下之战 Word版含解析.doc

9垓下之战英雄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晖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

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藉。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

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

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黥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平四海,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

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

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

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

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

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

”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残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残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自考本科语文试卷(含答案) (1)

自考本科语文试卷(含答案)  (1)

自考本科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18为多选题)1.《吃饭》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对比B.类比C.侧写D.象征2.《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 )A.惊闻楚歌.B.悲歌“虞兮”C.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D.马赠亭长,自刎乌江3.下列文章中,“传其事以为官戒”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B.《张中丞传后叙》C.《种树郭橐鸵传》D.《马伶传》4.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A.耳得之而为声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舞幽壑之潜蛟D.寄蜉蝣于天地5.《先妣事略》: “入城,则缉绰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 )A.俭朴B.勤劳C.待人厚道D.严以教子6.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7.《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A.天空.B.小粉红花C.小青虫D.月亮8.在巴金的笔下,“爱尔克的灯光”所象征的是( )A.旧家庭的冷落B.希望的破灭C.对礼教的憎恶D.新的生活道路9.余秋雨说,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 )A.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B.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C.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D.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骄傲10.《蚂蚁大战》中场面描写的特点是( )A.以点带面B.由近及远C.动静交错D.由远及近11.《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12.“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是形容 ( )A.《八声甘州》B.《摸鱼儿》C.《一句话》D.《雨巷》13.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14.《垓下之围》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 )A.寡不敌众B.天之亡我C.众将叛离D.战略失误15.“设法了解一下与你所在的社会圈子不同的人们所持有的种种看法”是一种( )A. 丰富心里想象力的好办法B.摆脱心理郁闷的好方法C.摆脱某些武断看法的好办法D.外出旅游的好办法。

垓下之围阅读答案

垓下之围阅读答案

垓下之围阅读答案【篇一: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后面习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一、单项选择题1.《垓下之围》选自()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2.项羽因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己出之时,号为()A.霸王B.燕王C.汉王D.韩王3.《垓下之围》中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心境的一个场面是()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B.无路可逃时怒发冲冠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4.在(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是下面哪-个场景的典型情节()A.自刎乌江B.决战楚汉C.东城快战D.霸王别姬5.在《垓下之围》中,取项王头颅的是()A.王翳B.吕胜C.吕马童D.杨武6.《垓下之围》中所写的主要人物是()A.司马迁B.韩信C.刘邦D.项羽7.《垓下之围》中“乌江自刎”的场景,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A.知耻重义B.勇冠三军C.情深无奈D.力挫群雄8.《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瞋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9.《垓下之围》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评论,作评论的“太史公”是指()A.张良B.刘邦C.司马迁D.萧何10.《垓下之围》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C.时不利兮骓不逝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11.《垓下之围》:“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这句话中()是通假字。

A.骑B.伏C.日D.如二、多项选择题1.《垓下之围》描写的三个主要场面包括()A.破釜沉舟B.霸王别姬C.东城快战D.乌江自刎2.下列成语出自《垓下之围》的有()A.霸王别姬B.负荆请罪C.四面楚歌D.羞见江东父老3.《垓下之围》中反映项羽英雄末路的事件有()A.乌江自刎B.告别虞姬C.斩将刈旗D.鸿门宴三、填空题1.《域下之围)中暗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2.《垓下之围》中展露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______________四、词语解释题1.项王军壁.垓下。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英雄悲歌 9 垓下之战训练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英雄悲歌 9 垓下之战训练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9 垓下之战[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楚兵罢食尽B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解析】 A 项,“罢”通“疲”。

B 项,“傅”通“附”。

D 项,“辟”同“避”。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兴之暴.也 暴:暴虐 B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 C .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 或者资本D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即使 【解析】 A 项,暴:突然。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宁许以.负秦曲 B.⎩⎪⎨⎪⎧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不如因.而厚遇之 C.⎩⎪⎨⎪⎧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由此与.错有郤 D.⎩⎪⎨⎪⎧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徒慕君之.高义也【解析】 A 项,“以”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 项,“因”均是趁机的意思;C 项,“与”前一个是动词,赐予;后一个是连词,和、同;D 项,“之”前一个是主谓之间,取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期山东..为三处B.地方..千里C.吾知公长者..D.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解析】A项,“山东”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山东省;B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与中央相对的地区;C项,“长者”古义是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是年龄较大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汉骑追者数千人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解析】B项是省略句,“千金”之前省略介词“以”。

其余各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18垓下之围18

18垓下之围18

1.司马迁,字(子固/子长),西汉阳夏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8《垓下之围》17.《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至死仍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C.嗔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D.将宝马赠送给乌江亭长一、单项选择18.《垓下之围》中,表现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A.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B.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D.五汉将瓜分项羽尸体1、《垓下之围》选自( C )A、《欧阳文忠公集》B、《临川先生文集》C、《史记》D、《汉书》2、《垓下之围》选自《史记》中的( A )A、《项羽本记》B、《屈原列传》C、《徐文长传》D、《柳敬亭传》3、“项王自度不得脱”中的“度”的正确读音是( D )A、dùB、dúC、duòD、duó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中的“创”的正确读音和解释是( C )A、chuàng 伤B、chuāng砍C、chuāng伤D、chuàng 受5、“左,乃陷大泽中”中的“左”是( A )A、方位名词,用作动词B、方位名词,用作状语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二、多项选择1、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AC )A、史学家B、医学家C、文学家D、地理学家2、《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12本纪以及(ABCD)A、10表B、8书C、30世家D、70列传3、“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一段涉及的项羽和(AB )等人。

A、虞姬B、项王的左右C、宝马D、王翳4、“若”的用法同“若非吾故人乎?”中的“若”的句子是()A、吾为若德B、……5、“乃”的用法与“乃自刎而死”中的“乃”相同的句子是(BCD )A、乃有二十八骑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C、乃分军为三,复围之D、乃谓其骑曰三、词语解释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2023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3)

2023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3)

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A、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词约意丰,曲中有画。

B、写入曲中的全是自然景物,色彩鲜明,情调闲适静穆自得。

C、一点飞鸿影下是动态的描写,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

D、全曲融情于景,在夕阳余晖中传达出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能言善辩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熟悉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见识浅薄3.“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背影》)这句话运用哪种描写方法,写出了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感人画面?()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4.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A、戴望舒B、艾青C、舒婷D、臧克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6.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采用“登堂入室”法,一步步从外表深入内里,有层次地介绍宏伟的外观,华贵的陈设,展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B、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绘的,连林黛玉都为之惊奇,更能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C、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D、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是与人物描写交叉进行的。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单元9垓下之战+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单元9垓下之战+Word版含解析.doc

学生用书[P92~P93]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左.,乃陷大泽中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汉军围之数.重寡者百数.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乃属.其子于齐鲍牧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D.所当.者破当.室者死解析:选C。

A项,几;人数。

B项,跟随;嘱托。

C项,带领。

D项,抵挡;掌管。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此天之.亡我”中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D.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日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动词,到、去、往;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与“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B.不忍杀之,以赐公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D.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解析:选C。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侥幸B.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于C.亡.其两骑耳亡:损失D.吾为若德.德:恩德解析:选A。

A项,应为“被君王宠幸”的意思。

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项羽英勇无敌”的一组是()①直夜溃围南出②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④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⑤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⑥解析:选B。

①写了项羽被围于垓下半夜突围;⑥写了项羽的知耻之责。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情势垂危,气氛悲凉,与虞姬诀别时“泣数行下”更是慷慨悲凉,表现英雄末路多情却又无奈的心情。

24学年-全程班-大学语文-月考卷1-《垓下之围》

24学年-全程班-大学语文-月考卷1-《垓下之围》

24学年-全程班-大学语文-月考卷1-《垓下之围》考试时间: 120分钟班次: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小题30分)1.《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下列选项中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鲧禹治水D.刑天舞干戚2.战争诗是世界各国文学史上的共同现象,很多古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战争诗。

中国《诗经》中的战争诗在世界各国的战争诗中独具特色,下列作品属于战争诗的是()A.《蒹葭》B.《无衣》C.《氓》D.《静女》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老子主张“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下列选项中属于老子和孔子共同点的是()A.老子和孔子都主张无为而治B.老子和孔子都主张仁者爱人C.老子和孔子都关注社会问题D.老子和孔子都主张以法治国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A.孔子反对苛政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C.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孔子主张“以德治国”5.《礼记·礼运》中写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中国最早的“小康”朝代是()A.夏朝B.西周C.秦朝D.商朝6.《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7.下列关于《国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B.又名《左氏外传》C.以记言为主,开创了我国用国别体记述历史的先河D.所记事件密切相关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垓下问题》阅读题附答案

《“垓下问题》阅读题附答案

《“垓下问题》阅读题附答案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垓下”问题施丁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它决定了楚败汉胜、楚亡汉兴。

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历来学者颇有异说歧见,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

笔者以为垓下、垓下聚是有区别的。

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

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之地也”,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

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

以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

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此地区当南北要冲,能容纳数十万人马驻屯和打仗。

《汉书地理志》“洨(侯国)”下有“垓下”。

洨,西汉时为侯国,东汉改为县。

东汉应劭注:“洨水所出。

”洨水,即今之沱河,它自安徽宿州市北分蕲水东南流,经宿县、灵璧、固镇等县境,至五河县西北会浼水“南入淮”。

垓下就在洨水地区、洨国(县),自《汉书地理志》所书洨之垓下“高祖破项羽”之后,一千多年间是无人怀疑的。

东汉应劭、三国魏苏林、晋徐广、南朝宋裴骃、梁刘昭、北魏郦道元、唐颜师古、北宋乐史等都信从班固《汉书》之说。

不过,苏林、刘昭、郦道元等提到了“垓下聚”。

聚,聚落,即人们聚居的村落。

垓下聚,即垓下地区的聚落,当是那里的一个具体地点。

郦道元在《水经淮水注》云:“洨水又东南迳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

”垓下聚在洨县,可谓早有定说,毋庸置疑。

“县有垓下聚”之“有”字,请注意之,“有”而非“即”,则“垓下聚”非“洨县故城”。

但是,号称长于地理的唐人张守节却在其所撰《史记正义》里说:“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

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

”这是对垓下的一个新说法。

唐代真源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其东十里有没有“垓下”,如今不大清楚。

“垓下之围”阅读试题及答案

“垓下之围”阅读试题及答案

“垓下之围”阅读试题及答案《垓下之围》片段,完成7-10题。

(12分,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檥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营垒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持短兵接战兵:兵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8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有同情和肯定观点的两项是()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垓下怀古 栖一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 栖一阅读附答案

垓下怀古栖一阅读附答案
垓下①怀古
【唐】栖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②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旧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15.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否是在怀古伤今?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AD15.没有。

理由: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②从全诗气势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是对英雄陌路的慨叹。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

A项并未悼古伤今,仅为怀古;D项并没有发出世事多变的无奈感慨。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围》片段,完成7-10题。

(12分,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檥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营垒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8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有同情和肯定观点的两项是()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每题3分)(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参考答案:6、B (“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7、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8、D 9、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10、(1)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2)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