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文化建筑特征第四章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喻为男性体的美。
科林新柱式 (Corinthian Order)
产生于希腊的晚期。 除柱头外,柱身的样式与比例同爱奥尼克 柱式。 维克鲁维的故事: 相传盛着祭品德篮子偶然压在墓地的毛茛 草根上,春天来临,毛根草的茎叶沿着篮子 的边缘长了出来,撞到上面盖着的石板瓦时, 自然就涡卷下来。这些形象被路过的科林新 人看见,就喜欢上这柔和新颖的样子,模仿 成柱头,广为流传。
建筑类型: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1世纪)
公元前4世纪后期,北方的马其顿发展成军事大国,统一了希腊,并 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这时期,希腊建筑传统向 西亚和北非传播,希腊本土则因经济衰落,大不如以前。
公元前146年希腊为古罗马所灭。
三、古希腊建筑实例
公元前15世纪左右,由于外族的入侵,克里 特——迈西尼文化受到了破坏和湮没。与后来 的古希腊文化,除口头上的传说之外,并没与 直接的影响。它的存在是19世纪末的考古发掘 才发现的。
一、克里特的文化
克里特岛的建筑的遗址中有住宅、宫殿、别 墅、旅舍、公共浴室、作坊等。其中克诺索 斯(Knossos)的宫殿甚为杰出。
3)三角形山花构图的雏形 4)门的防御性 5)山花的雕刻:守卫宫殿
三角形构图的浮雕为以后希腊建筑中山花部位的雕刻提供了最早的雏形。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公元前11世纪——前1世纪)
一、社会背景 1、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岸、爱琴
海诸岛屿;以及(后向外移民)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的广 大地区。 2、气候: 少雨、常绿、总是夏天。 3)政体: 自由民民主共和政体。 城邦(City-states) 奴隶制还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而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 工业都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 4) 宗教与宗教观念:万神教,敬神方式。 5)生活与起居: 户外公众活动(希腊人——雅利安人)。 6)能够战斗的公民:训练战争的机器。 7)改良人种的斯巴达制度 8)观念与风俗: 奥林比克运动会,美裸体为容。
人像柱
有男像柱、女像柱。
3、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人(雅典联合各城邦)以高昂的 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泼斯的侵略,民主政治、经济和文 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结出了最完美的果 实。
雅典成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类 型丰富多了,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 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雅典卫 城是建设的重点。
爱琴文化的建筑特征第四章古希腊 (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
古代爱琴海的岛屿上和沿海地区,包括克里特岛、巴 尔干半岛上的迈西尼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特络 伊),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王 国。
由于手工业和海上贸易的发达,以及克里特岛 同隔海的古埃及在文化上的交流,先后出现了 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史 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特征: 柱身24齿。 柱高度为柱直径(D)的9—10倍。 有多线脚的柱础。 檐部高为整个柱高的1/5。 柱距为D的2倍。
被誉为女人体的美。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产生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 寡头制城邦。有古埃及的影响, 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特征: 柱身20齿。 柱高度为柱直径(D)的4—6倍。 没有柱础。 檐部高为整个柱高的1/4。 柱距为D的1.2—1.5倍。
二、古希腊建筑的四个文化时期 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8世纪)
建筑今已无存。
2、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8——5世纪)
石砌神庙为主。
3、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叶——4世纪中叶)
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城邦联合各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

雅典霸权后,从此一百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
克诺索斯是传 说中米诺斯王国 的首都。王宫大 约 公 元 前 1600 年 ——1400 年 建 (与埃及中王国、 新王国同时期), 占第1、6公顷, 有“迷宫”之称。
1)、柱子:用丝柏木料做成, 上粗下细,上有冠板,下有圆 柱形石础。
2)、墙: 墙基用石块 砌筑,墙身用土坯或碎石, 内加木骨架,外抹石灰。 墙上不开窗,房间围绕天 井,靠柱廊通风采光。
二、迈西尼文化
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迈西尼文化时期的 主要建筑物使城市核心的卫城。
卫城建于(公元前1350年——1300年),成内 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
卫城四周用很大的石块(5——6吨重)砌围墙, 不用灰奖,得名“大力神”砌法。
狮子门是卫城的标志,也 是主要入口,门宽3、5米 。 特点: 1)大力神砌法(石块5-6吨重) 2)叠涩券
1、庙宇型制的演进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大体形成,公元前5时机成熟。
1)、最初的神庙只有一间圣堂的土坯砖房屋,其型 制脱胎于氏族贵驻族宫殿里的正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早期的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
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了柱廊。
2)、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独处建筑群的高处,向 四面八方展现。
3)、圣地里的各种活动都在露天进行,庙宇处在活 动的中心,所以它的外观很重要。长期的实践中,庙 宇外一圈柱廊的艺术作用被认识到了。公元前6—7世 纪采用围廊式的型制,并用石头建造,屋顶为木构架。
3)屋顶: 平屋顶, 柱上加木梁,木梁与墙上
铺木板,板上盖粘土。
4)美加仑室(Megaron):或称“正厅”。
5)壁画: 写实, 多以植物花叶为主。
约公元前1400年,王宫遭到 原因不明的突然破坏,湮没 于世。19世纪末有英国考古 学家阿瑟。伊文思的挖掘、 考察,才使其重见天日。
小型庙宇则在前后端设柱廊。
2、古希腊的柱式 ——爱奥尼克、多里克、科林新、人像柱。
公元前6世纪,爱奥尼克、多里克两种柱式已成型并相 当稳定。
科林新柱式产生在希腊的晚期。 柱式(Order)—是后来古罗马人的称谓。
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产生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反 映平民(手工业者)的艺术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