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2017年9月14日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

A.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

B. 西周宗法观念淡化

C. 周王室以仁政治国

D. 礼制等级关系松弛

【答案】D

【解析】从“楚王问鼎”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战乱频繁,故A项错误;“公元前606年”是东周时期,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3.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题干中的“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或“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扩

大了统治区域,因此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西周,故答案为A。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制,后世继续这一制度,故“郡时代”对应的是BCD,排除。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4.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 项说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④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⑤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5. 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C

........................

6.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

【解析】本来题考查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这一原则,故C项正确。唐太宗

不嫡长子,故A项排除。兄终弟及也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排除。皇四了继位也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即可。

7.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 礼仪

B.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 风俗

D. 贡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古代礼乐制度的概念,古代的“礼”就是指古代的礼乐制度,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其他几个选项都不足以达到“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重要性。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礼乐制度。

8.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

是指

A. 贵族执政

B. 层级严密

C. 尊卑有秩

D. 代远情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也越强,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D正确,贵族执政、层级严密、尊卑有秩都是分封制的特点,排除

A、B、C。

9.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

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到诸侯争霸,故A 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贵及公卿,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10. 王家范在《历史通论》中说:“(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