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容:①

通过

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③采用公元纪年;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五星红旗为国旗;⑥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⑦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一)

●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

织形式。

(2)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地点:天安门广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

次会议

内容:①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①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军事上:人

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③政治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

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解放方式:和平解放

意义: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或者说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1950年10月昌都战役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950~1953)

(1)整顿经济秩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

措施:①严厉打击银元投机;②调运物资到城市,敞开供应;③平抑物价;④统一全国财政。

(2)抗美援朝

时间: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司令员:彭德怀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总为“抗美援朝精神”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胜利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英勇奋斗。

胜利意义:①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②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③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④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底)

地区:新解放区及农村

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①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②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一五”计划内容: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结果:1957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影响:①不仅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造;②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步伐在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

(2)“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意义: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或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的:为了适应向社会主义过渡新形势的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国家。

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历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

原因:①过高地估计阶级斗争的严重性;②战胜资本主义的“赶超”战略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

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个,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求富求强的强烈渴望;消极: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

表现:农业上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引发各干部浮夸风;农业上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核心内容)。

“大跃进”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2)人民公社(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