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Word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1理解实词含义

关注五类实词

(一)一词多义

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

1.追溯词的源流

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

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方向、方法、道理”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一”的本义是表数量“一只”,“专一”“全”“一样”是它的引申义。

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于贬义词,比喻坏人的党羽;“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通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替代。

2.寻找义项联系

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

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本义,各个义项之间有什么关联?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⑥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释义:

关联:

答案:释义:①边邑②以……为边邑③鄙陋、见识短浅

④粗俗,未开化⑤轻视、看不起⑥自称谦辞

关联:“鄙”本义是“边邑”,处在边邑的人一般都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未开化”,肯定是“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用于“自谦”,合适不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本义,各个义项之间有什么关联?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释义:

关联:

答案:释义:①背东西②担负,使……承担③依仗④辜负⑤违背⑥失败关联:“负”的“本义”一说是人自以为有钱就了不起,可以“依仗”,一说“本义”是“背东西”,“背东西”正向的可以是说“担负”,反向的就是“辜负”“违背”,由此导致“失败”。

(二)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类型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又如“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儿女”,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中的“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又如“牺牲”,古义是指“为祭祀宰杀

的猪牛羊”,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义是“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强。如“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古义是“地位低,见识浅”;今义是“品德低”,含贬义。

试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差异类型。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所以去亲戚

..

古义:

今义: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泛指旁系亲属。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古义:

今义:专指黄金。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河流(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4.).行李

..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5.).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古义:

今义:政府的公告;宣告、宣布。

之利。(《劝学》)

(6)蚓无爪牙

..

古义: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义:

今义:肚子空,想吃东西。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古义:

今义:仇恨、怨恨。

答案:(1)内外亲属,指父母兄弟,词义扩大(2)金属,词义缩小(3)黄河,词义扩大(4)出使的人,词义转移(5)扬言,词义转移(6)爪子和牙齿,感情色彩变化(7)严重的饥饿,已到接近死亡的程度,词义弱化(8)遗憾,词义强化

2.关注同形异义双音词

文言实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实词则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居多。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节实词误以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实词。因语言习惯,学生很容易将文言文中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词或双音节结构的词组错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如《指南录后序》中“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应辨析为两个单音词,即“可以凭借”。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游于是乎始”,“于是”译为“从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