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3、尖端放电
3、尖端放电 ——避雷针
3、尖端放电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 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 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高压电器设备的金属元 件表面要很光滑,就是为避 免应尖端放电而造成电能损 失或造成事故。
尖端放电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 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一 般来说是分布不均匀的,导体尖端 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 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 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 运动的离子撞击气体分子,使更多 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 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被吸引到金属线上,得到 电子而成为分子;电子向着金属圆筒正极运动的过程 中,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使尘埃带上负电,并被吸 附到金属圆筒上。尘埃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 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此装置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回 收尘埃中的有用物质。
静电喷漆
尖端放电的理解和应用
电.故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快通过尖端放电原理放走,应将导 体的某部位做得尖锐些,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量保存较长时 间,应将导体表面做得平滑些.
【变式 1】 如图 1-3-3 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 M 接高 压电源的正极, 金属板 N 接负极. 金属板 N 上有两个等高的金 属柱 A、B,A 为尖头,B 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 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 ). A.A 金属柱 B.B 金属柱 C.A、B 金属柱同时
1.火花放电
当电荷在物体上大量积累时,在物体周围 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强大的电场会想使 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 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 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 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附件2:对教案修订的要求按规定模式书写,采用Word电子文档,A4型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课题用小二号黑体,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文字表述清晰、准确、简洁;专业符号规范。
以下是范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三节【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避雷的方法,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电荷库仑力电场2.学生的障碍: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场强的定义式和场强的方向不好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知道尖端放电,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
了解人类应用静电荷防止静电的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静电现象和尖端放电。
在学习静电现象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猜想、分析验证、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静电现象和静电的防止本节难点:尖端放电和避雷原理【教法学法】教法: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抽象提炼【教学准备】1、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准备碎纸屑、塑料梳子2、避雷针模拟实验仪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放电现象:1、火花放电2、接地放电二、雷电和避雷1、尖端放电2、避雷针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1、静电的应用2、静电的危害3、静电的防止【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程当中,整体思路设计比较合理,也注重了学生探究以及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列举如下:a)给学生展示的课件有点欠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熟悉在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3.理解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4.学会处理和预防静电产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3.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1.静电的形成和传递机制;2.静电的安全处理和预防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静电的基本概念1.讲解静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演示静电的形成和产生原因;3.讲解静电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生电、头发互相带电等;2.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形成原因和规律。
3. 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1.讲解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如静电放电对心脏的影响等;2.讲解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如电子设备受静电干扰造成的故障等。
4. 静电的处理和预防方法1.讲解静电的处理方法,如接地、防静电衣服等;2.讲解静电的预防方法,如注意环境湿度、降低静电产生的摩擦等。
五、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可以通过提问、投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正文(30分钟)1.讲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分析和演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讲解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4.学习静电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3. 练习(15分钟)1.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静电进行分析和处理;2.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互动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5分钟)1.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
七、教学反馈1.在课后进行教学反馈,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意见;2.分析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对下一节课进行调整和完善。
八、教学措施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静电的基本知识和性质;2.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3.热爱教育事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4.善于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适应学生的需求。
人教版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人教版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知道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路。
二、过程与方法: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认识什么是电荷、不同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准备材料袋(1)碎纸屑、塑料梳子、吹塑纸,材料袋(2)吹塑纸、支架、、绸布、实验报告单。
材料袋(3)塑料纸、吹塑纸。
2、吹塑纸卡通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揭题。
1、游戏。
(出示梳子、纸屑)①、师:你们能使梳子吸引纸屑吗?有什么好办法?②、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谈话:这就是静电现象,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的物体。
梳子是怎么产生静电的呢?4、提问:让梳子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师谈话、板书:摩擦产生静电5、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补充:冬天脱下毛线帽头发竖起来;科技馆女孩头发竖起来;雷电)二、探究奥密。
1、谈话: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但是既然都存在你们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吗?为什么通常感受不到呢?2、教师: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表示。
当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时,物体不显示带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课件高二:第一章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产生:
+
二、静电的产生:
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法
1、接触起电
2、摩擦起电
3、感应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 电子、质子的电量:e=1.6×10-19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 不能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四、静电的应用和危害防止:
激光打印、喷墨打印、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 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选矿等
静电复印
锁住黑烟:静电除尘
某烧烤店,未打 开除尘设备时
打开除尘设备后
静电危害
人体最高会带7KV-8KV静电电压
静电防止的一般办法
防止静电危害一方面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 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
电和磁
1-1有趣的静电现象
静电的普遍存在
一、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棒带“+”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棒带“–” 电荷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 电中性:
象。 丝绸和毛皮带电吗? 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其中都有等量的正 负电荷,因而处于中性状态。表现为不 带电。
• 保持空气潮湿 • 良好接地 • 使用避雷针
大型油罐车
金属外壳 弧线外形 保持接地 危险标志
避雷针
避雷针的安装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链 接
情景 课前 知识
情景
栏
目 链
课前
接
知识
一、放电现象
常见的放电现象有______火__花、放__电______. 接地放电
情景
栏
目 链
课前
接
知识
二、雷电和避雷
尖端放电现象产生原因与带电体电荷的________有关,分表布面规越律________的地 方,电荷分布尖越锐________,越容易发生尖端放电现象.密集
例1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它的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 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被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 栏
了火花放电
目
链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拖地的铁链,这是一种时尚
情景 课前 知识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引走,避免越积越多!
情景
栏
目 链
课前
接
知识
例2如右图所示为一圆柱形静电除尘排气管的纵截面示意图,在MN两极间
加上高压电源后,管内空气分子被电离,电离出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
遇到管内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煤粉被吸附到管壁上,最后在重力作用
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因而排出的气体就清洁了.就此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栏
目
链
接
情景 课前 知识
情景
栏
目 链
课前
接
知识
A.M接高压电源正极,N接高压电源负极 B.M接高压电源负极,N接高压电源正极 C.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净化废气,而且便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 D.管内为匀强电场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指导】本节学习以实验探索为主线。
通过观察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这三个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懂得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去解析静电现象,比较三种起电方式的异同,并能归纳总结出电荷守恒定律。
要求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静电现象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影响,从而认识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例题评析】例题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常会看见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于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并不会造成伤害C.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微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解析答案是: ACD评析摩擦使物体带电时产生的静电压有时是很高的,可以达到数千伏以上。
夏天,高空云团之间由于静电现象而带有异种电荷时,其间电压可高达数十万伏。
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就是由于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云团之间电压过高引起放电造成的。
此过程中静电的能量是巨大的,对人或建筑物都可造成很大的损害或破坏。
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静电现象,特别是摩擦起电现象也是常常可以见到的。
尽管摩擦起电常常能够产生很高的电压,但平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静电能量通常是很微小的。
例如脱化纤衣服时静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但这种静电能量非常小,仅能对人产生瞬间的冲击性电击,不会使人受到伤害; 因为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与电压有关,还与放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有关。
【练基本功】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上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2.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3.下列方法哪些方法可以感应起电?()A.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B.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金属C.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外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D.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外两个相互接触的导体4.关于传导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D、两个物体可能带等量的同种电荷5.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这三种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C.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6.下列哪些是为了防止静电造成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措施?()A.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B.油罐车要拖一条铁链C.静电复印D.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做灵活题】7. 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应马上关好门窗,以防雷电进屋8. 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把带负电荷的物体移近它,并用手指与验电器上的小球接触一下,然后移去带电体.这时, 验电器将:()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试试能力】正电荷的物体丙靠近相互接触的甲、乙两块金属的甲端.下列操作方法中,哪些可使甲物体带负电荷?()A.先移开丙,再分开甲、乙B.先分开甲、乙,再移开丙C.先用手接触一下甲,再分开甲、乙,最后移开丙D.先用手接触一下乙,再分开甲、乙,最后移开丙10.图1属球带正电荷?(1)带正电荷的导体棒(2)带负电荷的导体棒试简单解释。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典型例题】在燃气灶上装有的电子点火器,用电池接通电子线路产生高压电,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体。
为什么点火器的电极做成针尖状而不是圆头状?【解析】实验和理论都表明导体尖锐部分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电场特别强,容易产生尖端放电,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点燃气体。
这是导体尖端放电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运用。
一种静电除尘器,由两块距离为1㎝的平行金属板A 、B 组成,如图所示,两板间接上9×103V 的值流电压时,在两板间产生一个强电场,如果一粒尘埃,其质量为1.0×10-5㎏,电荷量为4.8×10-9C ,试通过计算来比较尘埃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并说明除尘原理。
【解析】尘埃所受的重力G=mg=1.0×10-5×10=1.0×10-4N 两板间的场强为E=U/d=9×103/(1×10-2)=9×105(V/m),尘埃受到的电场力F=qE=4.8×10-9×9×105=4.32×10-3N,F/G=43.在实际应用中,尘埃所带的电荷来自被强电场电离的空气分子,空气分子被电离后成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引到负极板上得到电子,又成为分子,而电离出的电子在向正极板运动过程中,遇上尘埃,而使尘埃带上负电,这样带负电的尘埃被吸附到到正极板上而被收集。
【例3】有一个电容器,如果使它带的电荷量增加4.0×10-8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增大20V ,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微法?【解析】用Q ∆表示电荷的增加量,U ∆表示电势差的增量,则增加前后有Q=CU,Q+ΔQ=C(U+ΔU),可得ΔQ =C ΔU ,所以C=ΔQ/ΔU=2.0×10-9F=2.0×10-3μF【基础练习】选择题1、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BC )油罐车上拖一条与地面接触的铁链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尽可能保持印染厂空气干燥2、下列那位科学家发现尖端放电现象(C )A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B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C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D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3、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D )灰尘的自然堆积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4、电容器是将电能暂时存储的一种电学元件,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接电压越高,其上的存储的电能就越大,下列措施可以增大电容器存储电能能力的是(ABC ) 电压保持不变,插入电介质 B 、电压保持不变,增大正对面积C 、 电压保持不变,减小极板间的距离D 、以上措施都不行5、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的连接如图所示,对电容器充电,使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撤去电源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两板间距离,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大。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电场电流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PPT课件
荷积累不很多时就能通过避雷针的尖端放电而逐渐中和,
因而不会在建筑物附近产生雷电,使其免遭雷击.
学习·探究区
学案3
[延伸思考]
在干燥的冬季,回到家中脱去外套后如果接着去触摸导电
本 体,比如门把手、水嘴、煤气开关、其他人等,常会被电
学
案 栏
击一下,使人很痛苦.如何减少这种受电击的情况呢?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本 学
表面 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
案 栏
电荷特别 电离 ,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
目
开 关
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
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
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学习·探究区学案33.火花放电
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
学案3
答案 脱外套时内外衣物摩擦,会产生大量电荷,从而使
人体带电.接着接触其他导体时,由于放电现象,产生很
本 学
大的瞬时电流,会使人有被电击的感觉.要减少电击现象,
案
栏 一是脱衣时慢一些,从而减少摩擦生电,同时使内外衣物
目
开 关
上的电荷能有充分的中和时间,二是脱衣后先不要用手接
触导体,过一段时间后,身上的电荷和周围的异号电荷慢
理,中和掉云层中的电荷.
学习·探究区
学案3
(3)电磁仪器 ①危害:电磁仪器常会因外界电场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 本 ②防止:利用静电屏蔽.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3
【例 1】 下列措施中,属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本 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答案:(1)火花放电(2)接地放电(3)尖端放电(4)放电(5)尖端放电1.放电现象(1)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可以接收大量电荷而不改变其电势(就像是从海水中抽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高度一样)。
这样,如果用导线把带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使带电体上的电荷导入大地,这就是接地放电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①油罐车的尾部拖有铁链,作用就是把车上的电荷导入大地。
②飞机的轮胎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在降落时可以将飞机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电荷导入大地。
③家用电器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
为了避免出现事故,可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用电器发生漏电,接地线便会把静电导入大地释放掉。
(2)火花放电当电荷在物体上大量积累时,在物体周围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如果电场足够强,原本绝缘的空气会被强电场击穿变为导体,这一现象称为空气的电离。
强大的电流通过电离的空气时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并放出大量的热,这就是火花放电现象。
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见到,例如:①云层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闪电、雷鸣是火花放电现象;②在干燥的空气中脱掉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噼啪声,这也是火花放电现象;③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两个导体杆之间产生电火花,也是火花放电现象。
(3)雷电和避雷①尖端放电:尖端放电跟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规律有关。
导体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②雷电: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③避雷针: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设计制作的。
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同种电荷受到排斥,流入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异种电荷。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强烈放电现象,可能产生雷击。
如果建筑安装了避雷针,在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使其免遭雷击。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场电流 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思考] 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的光晕,俗称电晕,请问这属于一种什么现象? 提示:这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现象.
8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静电的应用主要有静电 除尘 、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2.静电除尘的原理:烟尘由于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在 电场 力的作用下向带异种 电荷的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这样可除去烟尘中的微粒.
21
22
此后,吸附了墨粉的纸送入定影区,墨粉在高温下熔化,浸入纸中,形成牢固的字 迹,硒鼓则经过清除表面残留的墨粉和电荷,准备复印下一页材料,下图表示复印 的全过程.
23
24
2.防止的方法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引走,避免越积 越多.油罐车的尾部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靠它把静电 导入大地(如图所示);飞机的机轮上通常装有搭地线,也有用导电橡胶做机轮轮胎的, 着陆时把机身的静电引入大地;在地毯中夹杂 0.05~0.07 mm 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对消除静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湿度增大时,电荷随时放出,可以避免静电积累, 工厂里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消除静电危害,潮湿的天气不容易做好静电实验,也 是这个道理.
19
(3)静电复印原理 静电复印可以迅速、方便地把图书、资料、文件复印下来,静电复印机的中心部件 是一个可以旋转的接地的铝质圆柱体,表面镀一层半导体硒,叫作硒鼓,半导体硒 有特殊的光电性质:没有光照射时是很好的绝缘体,能保持电荷;受到光的照射立 即变成导体,将所带的电荷导走.
20
复印每一页材料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等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是在硒 鼓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依次完成的.充电:由电源使硒鼓表面带正电荷.曝光:利用 光学系统将原稿上字迹的像成在硒鼓上,如图所示,硒鼓上字迹的像,是没有光照 射的地方,保持着正电荷,其他地方受到了光线的照射,正电荷被导走,这样,在 硒鼓上留下了字迹的“静电潜像”,这个像我们看不到,所以称为潜像.显影:带 负电的墨粉被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吸引,并吸附在“静电潜像”上,如图所示, 显出墨粉组成的字迹.转印:带正电的转印电极,使输纸机构送来的白纸带正电如 图所示,带正电的白纸与硒鼓表面墨粉组成的字迹接触,将带负电的墨粉吸到白纸 上.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建于避雷针发明 之前的古建筑,它们如何辟雷呢?现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已 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人们争论的话题是:中国的古建筑 有没有辟雷的措施?要不要给古建筑安装现代的辟雷装置?
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的 最高的木结构建筑,900多 年来,在开阔的平原上,这 座高大的建筑是怎样避免雷 击的?近年来,人们对木塔 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高电压模 拟。有的研究者认为,木塔 的塔基有很好的绝缘性,提 出了应县木塔绝缘避雷的说 法。
一、放电现象
1、火花放电:
在干燥的天气里脱去化纤衣服时,由于摩擦, 身体上会积累大量电荷,这是如果用手指靠近 金属物品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噼啪声。这就 是火花放电。
2、接地放电:
在生活生产中,为了防止电荷在导体上过量 聚集,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导体与大地连接起 来,进行接地放电。
一、放电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1、闪电是怎样形成的:
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 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 鸣。
2、尖端放电现象:
2、尖端放电现象:
3、避雷针的原理: 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
4、雷电的益处:
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 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 的氮肥。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 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 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
被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拖地的铁链,这是一种时尚
巩固练习:
3.(单选)高压电器设备的金属元件,表面要 很光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为了美观 B.为了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面积 C.为了避免尖端放电 D.为了减少和外界的摩擦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原理;2.掌握静电的规律,并能运用电荷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并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静电的规律;3.静电与电荷守恒。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2.理解静电的规律及电荷守恒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入静电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回忆并讲解:什么是静电?它起源于什么?我们如何感觉到它?2.引入本课题目,问学生生活中是否经常遇到静电,让学生说出他们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例如:冬天穿衣服脱下来,某些衣服会带着电,烤面包机发出的声音,洗衣机甩干衣物时的火花等)2.新课学习1.让学生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纸片的现象,认识电荷的两种性质,并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了解不同物质对电荷输送的能力不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介绍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机理。
例如,人类在天气干燥下走动,身体与地面摩擦会使电荷在身体表面累积,当身体接触到导体时会产生电闪,被称为人体静电现象。
4.让学生尝试自己创造静电,并观察电荷的转移现象。
例如:用橡皮棒摩擦头发,然后将橡皮棒放近头发,头发会被吸附上去。
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5.引入电荷守恒原理,解释某些静电现象的原理。
例如,当丝袜摩擦塑料膜时会带电,塑料膜会失去电荷,电荷的总量守恒。
3.巩固练习1.让学生观察一些静电现象,如拖把掸子扫地后,灰尘粘在身上,这是由于拖把掸子和地面摩擦产生的静电;又如摩擦气球会使气球带电,然后吸附在墙壁上等。
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2.给学生进行“探究静电”的练习。
让学生自行寻找和制造静电现象,并记录下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1.给学生出一些动手实验题,如用不同的绝缘体摩擦金属盘,并用万用表分别测定盘上电荷所带电量的大小;又例如:测定摩擦充电的塑料书皮、塑料题材等的电荷带电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 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 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 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
尖 在导体尖端附近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当我们不断给导 端 体充电的时候,火焰就好像被风吹动一样朝背离尖端的 放 方向偏移。
问2:应如何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工作?
答:要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就是要在电源、电话、电视、计算机 网络等的进线处,安装相应的避雷器,在雷电波侵入时,避雷器就会将雷 电流泄放到大地网络版上,避免室内的电器设备等被击坏或烧坏,甚至引 起火灾。
小结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认识放电现象
1、常见的放电现象: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 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 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
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 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 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 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 时放电的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 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闪 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 损坏。
①静电除尘 ②静电喷漆 ③静电复印
静电除尘
静电喷涂
静电复印
防雷 知识 措施
“你们知道吗,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女孩们一听全乐了,男孩子则不服气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解释: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越 容易遭到雷击,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致其静电 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孩静电压1000,高于女孩的 800,因此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的最高 的木结构建筑,900多年来,在 开阔的平原上,这座高大的建筑 是怎样避免雷击的?近年来,人 们对木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高电 压模拟。有的研究者认为,木塔 的塔基有很好的绝缘性,提出了 应县木塔绝缘避雷的说法。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武当山主 峰天柱峰上有一座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这 座金殿最为奇特的是,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火球会在金殿周 围滚动,但霹雳却击不毁金殿;
雨过天晴后,大殿光彩夺目,像 被洗过一样,这就是“雷火炼殿” 奇观。后来,因金殿周围的一些 建筑物常被雷击,金殿也安装了 避雷设施。此后,雷火炼殿奇观 消失,没有水火的洗炼,金殿的 色泽也黯淡了许多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时 又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 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应用静电的例 子,有哪些例子呢?
几种避雷针
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
①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 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
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 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建于避雷针发明之
前的古建筑,它们如何辟雷呢?现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 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人们争论的话题是:中国的古建筑有没有 辟雷的措施?要不要给古建筑安装现代的辟雷装置?
(1)、火花放电 (2)、接地放电
2、放电的本质: 正负电荷的中和
二、雷电与避雷
1、认识雷电现象: 一种非常剧烈的放电现象。
2、尖端放电的原理: 由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特点所决定。
3、避雷针避雷的原理:
4、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举例: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止
1、应用:
(1)、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 (2)、静电喷漆和静电复印
5.雷电交加时,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再拨打。
6.若有人遭到雷击,停止呼吸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按摩, 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问1:个别建筑物安装了避雷针后仍遭雷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并不是安装了避雷针就万事大吉。一般情况下,避雷针只能避免 直击雷直接击中建筑物和保护建筑物内的人身安全。但从各地上报的雷电 灾害事故分析,雷灾事故80%是由感应雷造成,雷电可沿电源、电话等金 属导体侵入屋内,同样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及电器、设备的安全。
2、防止:
(1)、基本方法: 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避免积累过多
(2)、举例:
你 学 会 了 吗 ?
1.雷雨天,碰到断了的电线千万不要去碰,
2.雷电特别大时,最好单腿蹦着前进,或者双脚并拢向前跳,而不是迈 大步奔跑,因为步子越大,所产生的跨步电压就越大,越容易被雷击。
3.专家指出,发生雷电时,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 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4.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 金属架。
实验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 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点、C点的带电情况
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 跟B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 处接触 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电
因为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
会发生激烈的运动。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和空气 分子相碰时,会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新的 离子,这就使空气变得易于导电。与尖端上电荷同号 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远方,蜡烛的火焰偏移就是受 到这种离子形成的“电风”吹动的结果。
避雷针
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 了尖端放电,并在1753 年发明了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