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通用)

合集下载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合成: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合力图或分解力图进行分析。

4.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等。

5.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方向发生变化。

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F/m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机械能和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动能定律: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E_k = 1/2mv^2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等。

3.机械能定理:当仅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当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加。

4.能量的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四、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当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作用时,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W=F·s2.功的单位:焦耳(J)。

3.功率的定义: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P=W/t4.功率的单位:瓦特(W)。

五、浮力和压强1.浮力及其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作用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在同位和异位的介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浸没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所排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压力及其计算方法: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P=F/A4.压强及变化: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压强随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增大。

六、机械波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波是能够传递能量的一种波动形式,需要介质的存在,分为横波和纵波。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v固﹥v液﹥v气。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系。

6.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2)在传播过程中;(3)在人耳处。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被测物体接触,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判断标准:物体是否振动。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传播速度,V固体>V液体>V气体(V软木比较特殊);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介质有几种,就能听到几个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通常是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轻声细语,扩音器等都说的是响度。

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例如:这首曲子的音太高,其中音就指的是音调。

3.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由于它们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

例如: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三、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用声强级来客观的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响度),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办法:1.在声源处采取措施。

例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2.在声音传播途中采取措施。

例如:道路旁种植的行道树、高架桥旁的隔音屏。

3.在人耳(接收)处采取措施。

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相等/不相等)6.提出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评估)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声音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

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七、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1章 声现象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可以在 固 体、 液 体和 气 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介质 。

(2)形式:声音是一种波,即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 发射 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测距原理2vts(v 为声速)。

3、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2)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5)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6)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7)实例1: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8)实例2: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4、声能声音具有 能量 ,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例如: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机能加工坚硬的玻璃等。

考点2 乐音的特性1、乐音(1)定义: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声源做 有规律 振动产生的。

(2)三要素: 响度 、 音调 、 音色 。

2、响度(1)定义:声音的 强弱 。

(2)影响因素: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 有关,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还与 听者与声源 的距离有关。

(3)实例: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声音洪亮、放声歌唱、调节音量等。

3、音调(1)定义:声音的 高低 。

(2)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 有关,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符号 Hz 。

(4)实例:男低音、女高音、声音的“粗”、“细”等。

4、音色(1)定义:声音的 品质 。

【初中物理】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清单

【初中物理】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清单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清单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①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②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振动发声,都可以作为。

③振动停止则停止,已经产生的声音继续向前。

(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②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为;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m/s。

(3)声音的本质:①声音是一种疏密相间的,称之为;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②声音可以传递和;声音所具有的能称之为。

2. 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与声源的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还与传声介质、传播距离、扩散程度有关。

(2)音调(声音的):与声源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的物理量,具体指的是物体每振动的次数;声源振动频率与声源、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松紧程度有关。

(3)音色(声音的):由声源的结构、材料决定。

(4)声波图:①波的高度:反映声音的;②波的疏密:反映声音的;③波的形状:反映声音的。

3.噪声:(1)定义:物理角度,声源做振动产生;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工作。

(2)声强级:响度>90 dB:损伤;响度>70 dB:影响;响度>50 dB:影响;响度为0 d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3)防控:噪声防控的三种途径是在、在、在。

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超声波:①定义:频率Hz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②特点:在水中传播距离,方向性,穿透能力,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可以成像,使塑料薄膜发热等。

③应用:声呐、B超、速度测定仪、探伤仪、倒车雷达,清洗器、焊接器等。

(2)次声波:①定义:频率Hz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②产生:产生于海啸、地震、台风、火箭发射等,可用于预报地震、海啸、台风以及检测核爆炸。

③特点:传播距离,穿透能力,易于绕过障碍物且几乎无孔不入。

难点补充:1.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等是描述的词汇;悦耳动听、闻其声知其人等是描述的词汇。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_

第一章声现象科学探究的要素: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交流与合作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都可以称为声源。

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它具有能量(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4、反映声音特征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把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理想的生活环境是15~40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例如某人心跳每分钟72次,合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2Hz。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可通过音调辨别物体的好坏)7、音色:不同物体发声具有不同的特色,或说有不同的声音品质。

这种特色叫做音色或音品。

(可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8、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是1500m/s ,在钢铁中的更快是5200m/s 。

(V 空<V 液<V 固)9、当今世界四大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0、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为噪音。

11、噪声的危害:把它称为“隐形杀手”它除了影响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之外还会损坏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它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的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如禁鸣喇叭。

2)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消声)如摩托车上的消声器。

3)在人耳处减弱(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体的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

物理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反之,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作用点与力的作用点相同。

6.物体的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地球上的重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物体的质量来计算。

重量的单位是牛顿(N)。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要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必须作用一个或多个力。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F=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当合力不为0时,物体产生加速度;当合力等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9.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作用于不同的物体。

10.力的计算计算力的大小时,可以利用力的定义公式F=ma或分解与合成力的方法。

在力的计算中,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单位。

11.分离力和接触力分离力和接触力属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5.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固>液>气)。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约为1500m/s;在钢铁中可达到520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为介质和温度。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二)乐音的特性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声音的响度与○1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离声源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4.声音的高低(尖粗)叫做音调(pitch)。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requency)表示。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合为Hz。

例如,某人的脉搏是每分钟72次,即每秒钟1.2次,因此频率就是1.2Hz。

6.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7.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

音色与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8.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

人们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三)噪音及其控制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是有规律的;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如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2.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3.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5. 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动量与杠杆
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2. 动量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定律
3. 简单机械原理:杠杆的工作原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能量与功
1.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势能和动能
2.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功的单位和功率的概念
4. 能量守恒定律
5. 能量转化与能量传递
6.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压力与浮力
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压力的大小与压强的关系
3.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 物体浸没和浮出的条件与原理
5. 浮力的应用:气球、潜水、飞机等
第六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速度
3. 波的概念和分类
4. 波的特点:传播介质、传播方式、传播方向
5. 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6. 声、光波的传播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五章基础知识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发声物体(鼓)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也能够传声。

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音调。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1) 音调;(2) 响度;(3) 音色。

5.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20 Hz到 20000 Hz之间。

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次声波。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

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

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

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

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

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0.1℃,它的测量范围为 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 ℃。

1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汽化时液体要吸热,液化时气体要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1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5.根据图表格可知,在—30℃时,水Array银为液态,氮为气态,萘为固态。

1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是晶体。

17.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18.严禁用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而且应该用外焰来加热。

19.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另一种方法是向高空撒布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汽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中的冰晶增多,或云中小水滴增大而降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出直径约为0 .05 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冰晶相互合并、变大而形成降雨。

20.自然界中的水,总是通过物态变化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循环着,而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

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开水蒸发,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22.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1)酒放在瓶子里逐渐减少:汽化(2)春天,冰雪消融:熔化(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4)冰冻衣服的晾干:升华(5)用旧的白炽灯灯壁变黑:先升华,后凝华2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舞台上的灯光和激光束、煤气的火焰都是人造光源。

24.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它可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2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这个实验说明光的色散现象。

首先,用实验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6.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等,这说明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光能。

27.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28.激光和红外线是两种特殊的光污染。

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很多藏民患有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眼病,就是由于受太阳中紫外线侵袭的缘故。

29.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镜面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

30.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

31.射击瞄准时的要领是:“三点(目标、准星、缺口)一直线”,这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

32.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则不同,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起的。

33.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距笔尖的像6毫米,则平面镜玻璃厚为 3 mm 。

34.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它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色,同时吸收其它色光;如果将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则混合颜料呈绿色。

35.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物理学领域中,战国初期的墨翟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36.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035时,则反射角增大05(填“增大”30增大到0或“减小”),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改变 10 度。

37.要使人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90 度。

38.一些同学到山区游玩时,可用平面镜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使其射人岩洞的内部。

39.某人站在平面镜前的1.5米处,镜中的像离他本人 3米远。

如果他向镜子前进0 .5米,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 2米,像的大小不变。

40.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三角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 (填形状)光斑,它是太阳的实填“实”或“虚”)像。

41.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4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实焦点,这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3.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如果逆着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它们也会相交于主光轴的一点,这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这不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4.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4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小灯泡的成像情况是不能成像 (填“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正立的虚像”或“不能成像”。

) 4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15 cm<f<30 cm ,若将物体放在该透镜前12 cm 处,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正立、放大、虚像。

47.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小;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

4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0 cm不变,蜡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以推断:透镜乙的焦距最小,透镜丙的焦距最大。

49.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上,在照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50.一束光线与水面成38度角,其入射角是 52 度,反射角是 52 度,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折射角是 38 度。

51.在使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时,能成缩小的实像的是照相机,能成放大的虚像的是放大镜,能成放大实像的是幻灯机。

52.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见的光学器材。

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教学投影仪上的反射镜是平面镜,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53.如图所示,空杯底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好看不到分币,保持杯子和眼睛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会看到“分币”向上浮起,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54.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近视眼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

55.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其中目镜焦距短,物镜焦距 长 ,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与观察行星和月球。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 太阳或其它强光源 ,否则,会所伤眼睛,甚至会失明。

5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时间的单位是 秒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 动能 。

57.物理学中把 物体位置的改变 叫机械运动,速度是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米/秒 ,读作 米每秒 。

5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5. 4×410千米= 5.4×109 厘米= 5.4×107米。

(2) 54千米/小时= 15 米/秒。

(3) 0.25升= 250 3厘米= 2.5×10-4 3米。

(4) 4002厘米= 0.04 2米= 4 2分米59.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1) 茶杯的高度约12 厘米 。

(2) 普通公路宽约340 分米 。

(3) 墨水瓶的容积约为60 毫升 。

(4) 课桌的面积约36 分米2 。

6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应注意观察 量程 、 最小分度值 和 零刻度线 。

6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12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60米距离中的速度为 4 米/秒。

6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12分钟。

63.小船以5米/秒的速度向东行驶,相对于坐在船上的人来说.船的具体运动状态是 静止 ,岸边树的具体运动状态是 以5米/秒的速度向西运动 。

64.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小 。

6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mm 、464mm和463mm,此物体的长度是 463 mm。

66.上海即将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km/h,如果乘坐这一时速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约200km的路程,需要 24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