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
因此,本次研究选题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研究目标1. 针对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数学概念进行游戏设计,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 探索数学游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设计趣味性强、教育性好的数学游戏,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
2. 实验组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学习,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学习。
3.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成绩对比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普遍较高,而对照组学生则普遍对传统的讲解和练习方式感到无聊。
2.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较高,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照组学生则多数表现为被动和消极。
3.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
五、结论与启示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度。
3. 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作用有限,仅仅通过数学游戏无法取代传统的讲解和练习方式。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次研究只是局限于一个小学班级的实验,并没有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未来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进行实验,分析数学游戏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学生的影响。
此外,可以探索更多种类和类型的数学游戏,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数学学习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等。
因此,需要对小学数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课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数学课题设计等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观察不同年级的数学课堂,了解学生对数学课题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其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最后,设计了一系列涉及数学课题的课堂活动,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收集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合理设计的数学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们在进行数学课题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许多学生在课题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研究结论:小学数学课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课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不断尝试设计新颖的数学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机会和资源,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小学数学课题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这对于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将有积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针对数学微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数学微课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数学微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数学微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研究还提出了数学微课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最后,本研究对数学微课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数学微课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教育也逐渐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学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然而,目前对数学微课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对其影响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尤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数学微课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数学微课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了数学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研究现状。
其次,设计了一份问卷,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收集了相关数据。
最后,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和结论。
3. 研究结果根据对文献的综述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数学微课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创新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2)数学微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数学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4)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学微课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和效率。
4. 研究展望尽管数学微课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师资培训和课程质量的保障。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展望和建议:(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开展数学微课的能力和水平。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数量和空间。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探讨数学的一个小课题,并研究它的原理和应用。
二、问题描述
小明有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他希望将这根绳子分成两段,其中一段的长度是另一段的2倍。
请问他应该将绳子怎样切割?
三、问题分析
我们假设一段绳子的长度为x,那么另一段的长度就是2x。
根据题意,两段绳子的长度之和应该是3米,即x + 2x = 3。
我们可以整理这个方程得到3x = 3,然后将两边都除以3,得到x = 1。
因此,小明应该将绳子切割成1米和2米两段。
四、理论验证
为了验证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将x和2x代回原方程,看是否成立。
将x = 1代入x + 2x = 3,得到1 + 2 = 3,等式成立。
因此,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五、问题应用
这个问题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制作装饰品或者玩具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将一根绳子切割成不同长度的两段。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资源。
六、总结
通过对数学小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数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4.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提炼出可推广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1. 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方法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枯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缺乏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通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
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我们开始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经历了艰难的摸索,在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推敲和论证下,最终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二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呼唤“小课题”研究来打破。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三数学学习的价值需要“小课题”研究来体现。
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
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
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
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⑴专题性。
⑵开放性。
⑶主体性⑷实践性。
三、课题的价值一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
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四学会沟通与合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学校数学课题讨论报告篇1一、讨论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讨论背景1、时代背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
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
只有培育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加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
2、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的背景(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同学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阅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同学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念;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将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支配教学内容。
以与学校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使同学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进展数学、把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同学的生活阅历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学问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同学实践力量、创新精神的培。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学问与同学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同学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忽视培育同学主动参加数学学习的意识和爱好,忽视让同学活泼、主动地学习。
(4)评价上对书本学问、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同学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力量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讨论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布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亲密相关性。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小组决定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进一步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探索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研究背景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从古至今,数学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房屋的装修设计,公司的财务预算等等,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
因此,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研究内容1、房屋装修中的数学应用:我们调查了本地房屋装修市场的价格情况,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了装修成本预算和效益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装修方案的价格和效果,我们发现合理的数学模型能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装修方案。
2、购物中的数学应用:我们调查了超市和网购平台的价格变动情况,学习了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价格比较和购买决策。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折扣、百分比等数学知识,选择购买最划算的商品。
3、公司财务中的数学应用:我们了解了公司财务的基本知识,并学习了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进行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
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公司的未来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经营策略。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购物、装修还是工作,都需要数学知识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发现,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运用能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学学习,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建议: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我们应该尝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本次研究以小学数学微课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小学数学微课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选取了一所市区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40人。
实验组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智能设备观看小学数学微课题,而对照组则仍然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
实验时间为3个月,每周进行2次数学课程。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小学数学微课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组学生普遍反映,在观看微课题过程中,他们感到更加亲近数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课堂上出现较多的无视和不专注现象。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小学数学微课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注重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够应用微课题中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更多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答案,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微课题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观看微课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广泛使用微课题,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对电子屏幕过度依赖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小学数学微课题时,应合理控制学生的观看时间,保持适度的使用。
另外,教师在微课题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8篇)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8篇)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一课题确定后,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宏观方面勾画出了实施框架。
课题立项后,快速进入了行动研究阶段,每月均制定了具体的研究实验计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
这样,确保了课题研究有序高效推进。
自x年二月起,该课题深入扎实地投入到了行动研究阶段。
三个月来,共计上了三次研讨课,开展了三次听评课活动,在听评课活动中,邀请了学校领导及同学科教师参与,旨在"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召开了三次月工作总结会,总结会上我深入详细地交流了自己的月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课题试验反思等系列的课题研究试验资料内容;同时也听取了领导和众多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实验方案得到了不断补充修订,实现了实验方案科学、合理;进行了三次课题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查找出了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了实验方法,确保了实验顺利实施。
开展了一次论文交流活动,通过论文交流便于形成经验总结,利于课题成果推广使用。
1、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试验,课题试验教师及时总结,认真反思,不断改进,形成了一篇极具推广意义的经验总结论文。
2、通过近半年的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通过近半年的实验,教师的课堂导学经验不断丰富,方法策略不断更新,顺利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形成高效课堂的过渡。
课题实施以来,课题试验教师一直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进行分类保管,形成一套完整的课题研究实验资料,为课题的结题做好了准备。
总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市级微型课题自申报立项以来,我依据实施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了课题实验,按计划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达到结题的标准。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数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二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2年5月,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上传研究日志。
3.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梳理教学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01-2022.04)(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4)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22.05-2022.12)(1)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实践研究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撰写研究性日志。
3、总结阶段(2023.01—2023.02)(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观察法:对本校数学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3、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及时归纳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高研究质量。
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标题:数学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数学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动力。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研究数学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设计。
实验组学生接受数学微课程的学习,对照组学生则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在数学考试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成绩测评,并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的学习动机数据。
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差异。
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同时,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表明数学微课程在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
数学微课程通过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仍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微课程持保留态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此外,在实施数学微课程时,需要关注教师的角色和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微课程设计水平。
结论:数学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积极影响。
通过使用数学微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动力,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
然而,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数学微课程的实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进行了一项小学数学微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微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首先,我选择了一道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作为初始课题。
通过让学生分析题目,按照正确的步骤计算并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这类题目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接着,我设计了一道较为复杂的几何题目。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图形进行计算和推理,找出规律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们不仅能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目,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个题目涉及到买菜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价格、找零等。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他们对这些微课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微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微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小学数学微课题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篇3:本年度主要进行了小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我尝试了将近一年了,我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
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回顾如下: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我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
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
在课题研究中,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
除了自己研读以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
数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课题的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预期结果以及课题的可行性。
课题的背景与目的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是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兴趣不高、记忆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研究方法的选择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一定数量的小学生和家长,调查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家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持情况等。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实验教学:在选定的一所小学中选择两个班级,对两个班级进行不同的数学教学实验。
其中一个班级将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将采用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兴趣、参与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1.问卷调查数据收集:通过将问卷发放给小学生和家长,收集他们的回答。
问卷中的问题将涉及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数学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家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持情况等。
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和描述性分析。
2.实验教学数据收集:选择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记录班级学生的表现、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数据。
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的结果,得出结论和发现。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和村教育管理区和东小学何志华一、研究背景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些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小学生注意与喜爱的图画就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即主题图。
主题图的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然而,主题图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的真谛,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把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仅仅简单地定位为为情境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
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设计(一)概念界定:主题图也叫情境图,是把新知用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画面。
一般安排在新课的起始部分,用来引入新课或解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的场景。
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编写的一大特色,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数学研究报告的范文
篇一:《数学研究报告》数学研究报告班级:高二七班组长:XXX组员:XXX数学研究报告主题: 研究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学校:XXX班级:XXX指导教师:XXX组长:XXX组员: XXX前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增长,终身学习将成为必然,而学校教育没有必要更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对于中学数学教育,知识教学是载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略、学会学习是目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们成立数学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的产生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提高我们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使我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研究过程组长:我们先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学组员思考、讨论、交流)组员1:小学已学过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可用折纸法如图所示:组长:很好(及时鼓励)!还有别的方法吗?(组员思考、讨论)组员2:把三角形一角A撕下,拼在顶点C处,如图:则∠A=∠ECD?AB∥DC?∠B+∠BCA+∠ECD=180o=∠B+∠C+∠A 。
组员3:把三角形一角A撕下,拼在顶点C处,延长BC到G,如图:则∠A=∠ECD?AB∥DC?∠B=∠DCG?∠BCA+∠ECD+∠DCG=180o=∠C+∠A+∠B 。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选取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屋设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设计出一种具有合理空间利用率的房屋平面图,以实际房屋设计中常见的规划限制条件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数学求解得到最优设计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收集与房屋设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原理;2. 设计数学模型,将房屋平面图中的房间布局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 确定约束条件,包括房间面积、功能要求等;4. 通过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优化,得到最优设计方案;5. 对比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的设计结果,并分析优缺点;6.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效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一种合理的房屋平面图设计方案,并通过数学求解验证其优越性。
通过对不同约束条件下设计结果的对比,将为房屋设计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创新方向。
五、研究意义和局限性:本研究将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房屋设计中常见的布局问题,为房屋设计师提供思路和方案,促进房屋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和计算,结果可能与实际设计中的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六、参考文献:1. 周素华,董文芳. 数学建模与实例[M].北京:中国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年.2. 刘文彬. 数学实践实验教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 陶群,等. 数学建模与实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七、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收集与房屋设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原理;2. 第二周:设计数学模型,确定约束条件;3. 第三周:计算和优化,得到设计方案;4. 第四周:对比分析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设计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 第五周:撰写论文,整理数据和图表;6. 第六周:完成报告,做PPT准备答辩。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Introduction数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涉及了各种数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研究报告旨在研究和解决一个数学小课题,以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Background在我国的高中数学课程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角函数主要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它们可以应用于测量和计算角度。
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求解未知角度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方法来计算未知角度。
Objective本研究的目标是研究角度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针对含有未知角度的三角函数方程的求解。
通过对各种角度计算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Methods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例分析的方法。
首先,我们回顾了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然后,我们验证了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来演示如何求解含有未知角度的三角函数方程。
最后,我们总结了各种角度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在不同情景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指导。
Results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在解决含有未知角度的三角函数方程时,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化简法或变量替换法等不同的计算方法。
2. 代入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一元一次若干对数的情况。
3. 化简法是一种将复杂的三角函数方程转化为简单形式的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方程。
4. 变量替换法是一种将未知角度用新的变量表示,并通过其他已知角度的关系来求解的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方程求解。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含有未知角度的方程时。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研究表明,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对角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研究内容:1. 研究数学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2. 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提供个别辅导和扩展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研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4. 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创设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来调查学生对于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态度。
2. 观察法:观察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结果:1. 阶段性特点和教学目标的研究表明,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学习差异的研究显示,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是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策略来实现。
4. 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显示,创设探究性质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
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
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至)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至)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至)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
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
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组长。
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
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
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
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参与课题的实践。
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
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
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成员。
参与课题的实践。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1、学校重视。
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XX年3月“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一)课题的认识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
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1、内容的丰富性。
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
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
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
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
3、思路的发散性。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从而获得多种结论。
4、教育的创新性。
由于解题思路的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二)研究目标:数学开放性问题以“开放”为方向来加以组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把题目进行“开放”,如:条件多余而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等,让学生尽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如果找到一个答案,还要自觉地去想“有没有其他答案?”,如果想出一种方法,还要鼓励学生“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扩大发展空间,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
因此,确定以下研究目标:1、探索一条减负高效的新路子,促进广大师生更新教育观念。
2、对探索性、开放性问题设计,作一些理性思考,整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
3、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讲话精神。
2、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3、大纲规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开放性问题的以它特有的魅力,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研究的原则1、创新性原则。
要实施设计开放问题的探究,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种种束缚。
2、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教学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
3、开放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情,教学环境,教师要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要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把握好激励性原则,让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需要的层次,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1、探究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现行教材中绝大部分的习题的条件不多不少,答案也是唯一的,属于开放性问题的题目很少。
因此,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设计、整理更多的数学开放题。
那么该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呢?研究设计开放性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将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进行探索。
2、尝试设计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传统的练习设计,条件是完备的,答案是固定的,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的定势。
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方法开放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3、探索设计开放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配合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和测试法,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兴趣、习惯等做检测和评价。
(二)研究的措施1、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改意识,明确大纲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适当改动教材中习题,让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3、贯彻实践观点,搞好课堂教学。
促使学生仔细研究和发现题中隐含的内容,从而多角度、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和对知识的僵化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8月)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6月)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
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人的需要。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要求小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个人成长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人格个性关联紧密。
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慧的澄明,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前瞻性与基础性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经常阅读的习惯,对人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