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测定方法(石油类)
红外测油过程及要点

石油类(动植物油)测定一、取样拿到水样时如果特别澄清或者是有些许杂质但水样不浑浊的,取250ml;如果拿到的水样是浑浊的或者水样中有粘稠的杂质,则取50ml水样。
因为浑浊粘稠的水样基本上会出现乳化现象,到头来还是得减小水样量重新处理(经验之谈)。
如果稀释过后在用四氯化碳(都是40ml)萃取时出现乳化现象,可加入少许氯化钠或者滴入少许乙醇(20滴左右),若是不行加入适量异丙醇破乳。
乳化现象不是特别严重的话(水在萃取剂中颗粒特别大,看着还是澄清透明的),可在砂芯漏斗中多加一些无水硫酸钠,可有效吸收混合在萃取剂中的水分,在分液漏斗放萃取液的时候开小口放,放一点停一下,有时候萃取液中的水分会相互吸取成大的水泡,就会上升到上层液之中,下层萃取剂纯净部分就多了,最起码可得到我们所需要样品的量。
二、仪器在取水样的之前先把仪器打开,预热半个小时。
走空白先在比色皿中加入纯净的四氯化碳,比色皿放入暗箱中(靠一端),切记要关上暗箱盖,先调整满度(78-80,一般是在78),走空白。
如果空白为零或者为较小值,说明四氯化碳很干净,符合测定样品标准,最后减掉就行;如果空白达到一定数值,说明萃取剂有杂质,对测定有影响,那么就需要重新建立平台,扣除萃取剂的数值,重新走空白,如果还是较大的值,可多走几次(看看比色皿是否被污染)。
三、走样品将比色皿中的四氯化碳倒掉(我一般会倒入一个干净的四氯化碳空瓶中,每次累计,多的时候可以用,因为都是走空白的,很干净。
)在比色皿中加入样品,正确命名后(取样体积取多少就是多少,稀释倍数不用动都是1,结果电脑自己会算,体积一般都是40ml萃取剂),名字一定不能错,因为后期无法修改。
若样品测定石油类,则萃取液先过无水硫酸钠砂芯漏斗,再接着过硅酸镁吸附剂砂芯漏斗,最后上机测样;若是动植物油,萃取液先过无水硫酸钠砂芯漏斗,滤液上机,然后再将滤液过硅酸镁吸附剂砂芯漏斗,滤液上机。
前者是总油,后者是石油类,总油减去石油类就是动植物油结果。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作者:蔡嘉琪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摘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项目中有一项便是油,测定方法有很多,比如荧光分光光度法、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因为测定的方法一直没能统一,所以存在方法之间和数据之间的不可比性,导致给油污染判断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现在,国家环保总局颁发GB/T6488-1996文件,确定了测定油类物质的标准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光分光光度法测量油准确,而且容易制备标准油。
使用红光分外测油仪做空白试验,并严格控制空白值,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本文讲述了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实验过程,更好的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石油类;动植物油;测定一、方法原理四氯化碳将水中的油类物质萃取出来,可以测定出总萃取物,然后用硅酸镁吸附萃取液,经过脱去动植物油以后,测定石油类,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由吸光度进行计算[2]。
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使用适当光程的比色皿,在3400 cm-1~2400 cm-1 之间分别对硅酸镁和萃取液吸附后的滤出液扫描,在3300 cm-1~2600 cm-1中间划一条直线作为基线,于2930cm-1、2960cm-1以及3030cm-1处分别测量硅酸镁和萃取液吸附后滤出液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并分别计算出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最后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出动植物油的含量[3]。
二、实验部分1.实验仪器红外分光光度仪(带有石英比色皿,扫面范围3400-1到2400-1之间)、分液漏斗(聚四氟乙烯旋塞)、旋转振荡器、锥形瓶等实验室常用设备和仪器。
2.实验试剂硅酸镁(60~100目):在高温炉中加热2h,温度500℃,冷却,然后保存于干燥器内储存,使用时按比例6%(质量比)加入适量的水,密塞摇匀之,放置12h后使用[4]。
四氯化碳:要求在浓度3.03~3.85μm之间扫描,用1cm比色皿的吸光度不超过0.03。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测定。
当取样体积为500 ml,萃取液体积为50 ml,使用4 cm石英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0.06mg/L,测定下限为0.24 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等同于HJ 637—20183 分析方法3.1红外光度法3.2原理水样ph≤2的条件下用四氯乙烯萃取后,测定油类;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 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3 基团中的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4 试剂和材料4.1 盐酸:ρ=1.19 g/ml,优级纯。
4.2 盐酸溶液:1+1。
用盐酸4.1配置。
4.3 四氯乙烯:以干燥4 cm空石英比色皿为参比,在2800 cm-1~3100 cm-1之间使用4 cm石英比色皿测定四氯乙烯,2930 cm-1、2960 cm-1、3030 cm-1处吸光度应分别不超过0.34、0.07、0。
4.4 正十六烷:色谱纯。
不应出现锐峰,其吸光度值应不超过0.12。
4.5 异辛烷:色谱纯。
4.6 苯:色谱纯。
4.7 无水硫酸钠:在550 ℃下加热4 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置于干燥器内贮存。
4.8 硅酸镁:100~60目。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于马弗炉内550 ℃下加热4 h,稍冷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适量的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6%(m/m)比例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 h后使用,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
4.9 玻璃棉:使用前,将玻璃棉用四氯乙烯浸泡洗涤,晾干备用。
4.10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ρ≈1000 mg/L。
称取1.0 g(精确至0.1 mg)正十六烷(4.4)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四氯乙烯(4.3)定容,摇匀。
40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当样品体积为1000 ml,萃取液体积为25 ml,使用4c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1mg/L ,测定下限为0.04mg/L;当样品体积为500 ml,萃取液体积为50 ml,使用4c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2相关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方法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 2930 cm-1(CH2 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3 基团中的C—H 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环中C—H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 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4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环境条件仪器设备:(1)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 cm-1 至2400 cm-1 之间进行扫描,并配有1cm 和4cm 带盖石英比色皿。
(2)旋转振荡器:振荡频数可达300 次/min。
(3)分液漏斗:1000ml、2000 ml,聚四氟乙烯旋塞。
(4)玻璃砂芯漏斗:40ml,G-1 型。
(5)锥形瓶:100 ml,具塞磨口。
(6)样品瓶:500 ml、1000 ml,棕色磨口玻璃瓶。
(7)量筒:1000 ml、2000 ml。
(8)一般实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实验材料一览表2 正十六烷光谱纯3 异辛烷光谱纯4 苯光谱纯5 四氯化碳6 无水硫酸钠7 硅酸镁8 石油类标准贮备液ρ=1000 mg/L9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ρ=1000 mg/L10 异辛烷标准贮备液ρ=1000 mg/L11 苯标准贮备液ρ=1000 mg/L12 吸附柱5操作规程5.1 校准5.1.1 校正系数的测定分别量取 2.00ml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2.00ml 异辛烷标准贮备液和 10.00 ml 苯标准贮备液于 3 个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定容至标线,摇匀。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4—2000
密度
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以㎏/m³或 g/cm³
1
标准密度
在20℃和101.325kPa下,单位体积 液体的质量,以㎏/m³或g/cm³
2
适用范围
测定通常为液体的原油,石油产品以 及石油产品和非石油产品混合物的 20℃密度。
不大于2℃的地方。必要时使用恒温浴。 4 用温度计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试样均匀,并读取温度。
记录温度接近0.1 ℃,从密度计量筒中取出温度计。 5 把合适的密度计放入液体中, 达到平衡位置时放开,
让密度计自由漂浮,避免弄湿液面以上的干管。把密度 计按到平衡点以下1mm或2mm,并让它回到平衡位 置,观察弯月面形状,如果弯月面形状改变,应清洗密 度计干管,重复此项操作直到弯月面形状保持不变。
适用于测定易流动透明及不透明液体 的密度,也可使用恒温浴在高于室温 的情况下测定粘稠液体。
3
原理
使试样处于规定温度,将其倒入温度大致 相同的密度计量筒中,将合适的密度计放 入已调好温度的试样中,让它静止。当温 度达到平衡后,读取密度计刻度读数和试 样温度。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密度计 读数换算成标准密度。如果需要,将密度 计量筒及内装的试样一起放在恒温浴中, 以避免在测定期间温度变动太大。
700 710 720 730 740 750
刻度间隔 0.5 )
700
710
9
温度计技术要求
范围 ℃ -1~38 -20~102
刻度间隔 最大误差范围
0.1
±0.1
0.2
±0.15
10
测定方法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17
2020/4/23
18
水样测试实例
1、实验仪器 (1)红外分光测油仪,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2)分液漏斗:1000ml,活塞上不得使用油性润滑剂。 (3)容量瓶:50ml 5只。 (4)玻璃砂芯漏斗:40ml。 (5)采样瓶:500mL玻璃瓶。 (6)内径10mm、长约200mm的玻璃层析柱 (7)100ml烧杯2只
需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2020/4/23
23
6、测定
①设定萃取比
②样品测定
将四氯化碳倒入参比比色皿,点击扫描参比,待测量完成,将样品倒
入样品比色皿,点击扫描样品,得到样品浓度值(总萃取物)。倒掉此溶
液,清洗后倒入经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点击测量样品,得到石油类的含
量。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之差为动植物油的含量。
2020/4/23
6
2020/4/23
7
二、红外测油仪的使用
2020/4/23
8
双击打开软件,进入界面
2020/4/23
9
2020/4/23
10
2020/4/23
11
2020/4/23
12
2020/4/23
13
2020/4/23
14
2020/4/23
15
2020/4/23
16
2020/4/23
20
3、采样和样品保存
(1)采样: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试验室内再分样。采样时, 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作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当 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膜 层,在水下20~50cm处取样。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的平均浓 度时,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采样而后分别测定。
石油质量检测方法

石油质量检测方法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石油的质量和成分的确保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保证石油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发展了一系列的石油质量检测方法。
首先,一种常用的石油质量检测方法是物理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测定石油的物理性质来评估其质量。
例如,密度测定可以提供石油样品的密度值,从而判断石油是否含有杂质或稠化剂。
此外,黏度测定可以评估石油内部的流动性,以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物理检测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其次,化学检测方法也是常用的石油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和分析技术来确定石油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可以分析石油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类、酚类、醛类等。
通过分析这些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可以获得石油样品的详细质量信息。
化学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质量检测领域。
此外,一种新兴的石油质量检测方法是光谱学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特性来分析石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近年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成为了石油质量检测中的重要工具。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石油样品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的振动信息,从而判断它们的类型和含量。
拉曼光谱则能够提供石油样品中分子的结构信息,特别是芳香烃的分子结构。
光谱学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和实时分析的优势,因此在石油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最后,还有一种石油质量检测方法是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知和测量石油样品特定性质的装置。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石油样品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则可以测量石油样品的压力。
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检测石油中杂质和自动化远程监测的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行业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监控。
总之,石油质量检测是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摘要:
一、红外光度法的概述
二、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
三、红外光度法的应用
四、红外光度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一、红外光度法的概述
红外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
二、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是通过红外光度法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首先使用四氯化碳等溶剂将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萃取出来,然后再用红外光度法对这些物质进行测定。
三、红外光度法的应用
红外光度法在水质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测定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物质的浓度。
此外,红外光度法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物质。
四、红外光度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红外光度法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速度快、精度高、灵敏度好等。
但
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某些物质的测定精度不高、受干扰因素多等。
五、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光度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HJ 637-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方法证实

1.检验依据HJ 637-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2.主要仪器设备红外测油仪3. 分析步骤参考HJ 637-201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4.验证试验结果报告 4.1线性范围及校正系数按HJ 637-2018 方法操作,使用4cm 石英比色皿,以四氯乙烯作参比,分别测定2930 cm -1、2960 cm -1、3030 cm -1处的吸光度,数据如下:表1 标校准系数的检验校正系数:X=42.1,Y=75.2,Z=475,F=34.6计算公式:()F A A Z A Y A X ÷-⨯+⨯+⨯=2930303029602930ρ4.2方法检出限在500mL 蒸馏水中加入15mL10mg/L 标准物质(即5倍检出限浓度)进行测定,按HJ 168-2010规定 MDL =S n t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2方法检出限测定结果计算公式:()[]0W2930303029602930V ρρ-⨯÷-⨯+⨯+⨯=V F A A Z A Y A X A 2930 /A 2960 /A 3030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的吸光度;X —与CH 2基团中C-H 键吸光度相对应的系数,mg/L/吸光度,X=42.1 Y —与CH 3基团中C-H 键吸光度相对应的系数,mg/L/吸光度,Y=75.2 Z —与芳香环中C-H 键吸光度相对应的系数,mg/L/吸光度,Z=475F —脂肪烃对芳香烃影响的校正因子,即正十六烷在2930cm -1与3030cm -1处的吸光度之比,F=34.6 V W —水样体积,mL V 0—萃取溶剂体积,mL4.3精密度准备2个高低浓度水平的石油类样品,按照步骤3,分别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表3 精密度测试结果4.4准确度取编号3304和1603的四氯乙烯的石油类的有证标准物质,按照步骤3,平行测定6份样品,计算平均值,结果见表4。
石油类国标检测方法

石油类国标检测方法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石油的质量和成分对于其应用领域和特定需求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并建立了石油类国标检测方法。
1. 密度测定方法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是判断石油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密度测定方法包括密度计法、浮法和介质法。
其中,密度计法是通过测量石油在特定温度下的密度来确定其质量。
2. 粘度测定方法石油的粘度是指其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现形式,是石油流动性的指标。
常见的粘度测定方法包括绝对粘度法、相对粘度法和运动粘度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石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来确定其粘度。
3. 凝点测定方法石油的凝点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石油中的蜡状物开始凝固的温度。
凝点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凝点仪法和滴点仪法。
凝点仪法是通过将石油样品逐渐降温,观察其开始凝固的温度来确定凝点。
滴点仪法则是通过滴定一定量的石油样品,观察其滴下的温度来确定凝点。
4. 闪点测定方法石油的闪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石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产生闪光的最低温度。
闪点测定方法主要有闭杯法和开杯法。
闭杯法是将石油样品放入闭杯中,逐渐升温,当石油样品产生闪光时,记录其温度。
开杯法则是将石油样品倒入开杯中,逐渐升温,当石油样品产生闪光时,记录其温度。
5. 含硫量测定方法石油中的硫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确定石油中的硫含量是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
常见的含硫量测定方法包括氧化法、光度法和电化学法。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测量石油中硫的含量。
6. 可燃性测定方法石油是一种易燃物质,其可燃性是评估石油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燃性测定方法主要有闭杯法和开杯法。
闭杯法是将石油样品放入闭杯中,逐渐升温,当石油样品发生燃烧时,记录其温度。
开杯法则是将石油样品倒入开杯中,逐渐升温,当石油样品发生燃烧时,记录其温度。
7. 水分测定方法石油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石油质量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石油类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验证报告原理: 该仪器主要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经过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集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中C-H键的伸缩振动)、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
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峰高度与测定的含油量成正比。
此方法将正十六烷、异辛烷、苯(体积比65:25:10)制成混合烃作为标准油品,从而使油分析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1试验内容1.1主要仪器OIL46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1.2主要试剂四氯化碳(分析纯试剂)要求在2600 cm-1-3300 cm-1之间扫描,用1cm比色皿的吸光度不超过0.03。
无水硫酸钠、硅酸镁、混合烃标准油品,由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提供。
1.3实验方法取500mL左右体积的水样,加入2.5mL的硫酸酸化后,将水样移入射流萃取器中,再加入25mL的四氯化碳,连续萃取三次,然后静置分层。
四氯化碳萃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接入4cm 比色皿中。
测定时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
试验步骤:① 调整满度,满度调在80%~85%之间。
② 建立平台,检验四氯化碳的纯度,目的是为了排除各种影响测量的因素。
③ 样品测量,在波长3200~3600纳米扫描测量。
1.4仪器条件用标准油品测出仪器的校正系数,将萃取物置于4cm 比色皿中,使用OIL46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出在波数分别为2930cm -1、2960cm -1、3030cm -1的吸光度,并由此求得浓度值。
1.5测定结果表示石油类含量(mg/L )=经过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的含量 动植物油的含量(mg/L )=总萃取物含量-石油类含量计算公式:总含油量(mg/L)=(X ·A 1、2930+Y ·A 1、2960+Z ·(A 1、3030-A 1、2930/F))·V 0·D/V m 式中:X 、Y 、Z 、F ——校正系数;A 1、2930、A 1、2960、A 1、3030——各对应波数下测得通过无水硫酸钠后萃取液的吸光度;V 0——萃取剂体积,mL ; V m ——水样体积,mL ; D ——水样稀释倍数.石油类含量(mg/L)=(X ·A 2、2930+Y ·A 2、2960+Z ·(A 2、3030-A 2、2930/F))·V 0·D/V m 式中:X 、Y 、Z 、F ——校正系数;A 2、2930、A 2、2960、A 2、3030——各对应波数下测得通过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的吸光度;V 0——萃取剂体积,mL ; V m ——水样体积,mL ; D ——水样稀释倍数.对于 X 、Y 、Z 、F ,他们均为校正系数,采用4cm 比色皿的校正系数X=38.16,Y=62.79,Z=350.44,F=29。
石油类的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石油类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测定石油类的方法,即荧光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主要涉及样品预处理、荧光化反应、萃取分离、分光光度计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表述与标准参考以及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
样品预处理在进行测定前,需要采集并处理样品。
首先,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情况。
其次,样品需要经过过滤、脱水等处理,确保其中不存在杂质或水分。
此外,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也需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污染或变质。
荧光化反应在进行荧光分光光度法时,需要将样品与荧光化试剂反应。
这种反应可使石油类物质更好地溶解,并使其具有荧光特性。
具体反应条件需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时间、试剂浓度等。
萃取分离反应后的样品需要用萃取液进行分离。
萃取液应选择对石油类物质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有机溶剂。
通过萃取操作,将石油类物质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再对萃取液进行蒸馏,以去除其中残留的溶剂。
分光光度计检测将上述萃取液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和检测。
在可见光区域中,石油类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产生特征光谱。
通过与标准参考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石油类的含量。
数据分析与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计算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并将其转换为质量浓度。
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以评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表述与标准参考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需要将测定结果进行表述。
具体包括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平均值、标准差等。
同时,还需与相关标准参考进行比较,以评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表述结果时,应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理解并判断测定结果的有效性。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实验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
其次,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整洁,避免样品和试剂受到污染。
最后,测定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实验场所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安全卫生。
另外,还需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首先,实验人员需要了解各种危险品的使用和存放规范,避免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土壤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方法

1依据与范围1.1依据1.2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城市土壤中总油,矿物油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2. 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 cm-1和3030 cm-1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3. 仪器3.1 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cm-1至2400 cm-1之间进行扫描,并配有1cm和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3.2 旋转振荡器:振荡频数可达300次/min。
3.3 分液漏斗:1000ml、2000ml,聚四氟乙烯旋塞。
3.4 玻璃砂芯漏斗:40ml,G-1型。
3.5 锥形瓶:100ml,具塞磨口3.6 样品瓶:500ml、1000ml,棕色磨口玻璃瓶3.7 量筒3.8 一般实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4.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1 盐酸:1.19g/ml,优级纯4.2 正十六烷:光谱纯4.3 异辛烷:光谱纯4.4 苯:光谱纯4.5 四氯化碳:在2800cm-1~3100 cm-1之间扫描,不应出现锐峰,其吸光度值应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做参比)。
4.6 无水硫酸钠在550℃下加热4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置于干燥器内贮存。
4.7 硅酸镁:60-100目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于马弗炉内550℃下加热4h,在炉内冷却至约200℃,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
使用时,称取适量的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6%(m/m)比例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h后使用。
4.8 石油类标准贮备液:ρ=1000mg/L,为直接购买的有证标准溶液。
4.9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ρ=1000mg/L称取0.1000g正十六烷(4.2)于100ml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4.5)定容,摇匀。
水质石油和动植物油的测定(HJ-637-2018)

紫外分光光度法(HJ 970-2018)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的石油类的测定。 检出限:当取样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使用42cm 石英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
紫外分光光度法(HJ 970-2018)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8)
标准曲线
配置一系列浓度的标准使用液,上机测量吸光度,建立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 标的标准曲线。
测量样品时,仪器结果为水样浓度。
计算
动植物油类=油类-石油类(mg/L)
结果
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位数的保留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8)
石油类 :取25ml萃取液,倒入装有5g硅酸镁的50ml三角瓶,置于水平振荡器上,
连续振荡20min,将玻璃棉置于玻璃漏斗中,萃取液倒入玻璃漏斗过滤至25ml比色管,用于 测定石油类。
吸附柱法:取适量萃取液过硅酸镁吸附柱,弃去前5ml滤出液,余下部分接入25ml比色 管中,用于测定石油类。 空白试样
参照HJ/T91的相关规定用采样瓶采集约500mL水样后,加入(1+1)盐酸溶液酸化至pH≤2。 如果不能在24h内测定,应在0℃~4℃冷藏保存,3d内测定。
试样制备:
油类 将样品转移至1000ml分液漏斗中,量取50ml的四氯乙烯洗涤样品瓶后,全部转移至分液
漏斗中,充分振荡2min,并经常开启旋塞排气,静置分层;用镊子取玻璃棉置于玻璃漏斗 中,取适量的无水硫钠普于上面;打开旋塞,将下层有机萃取液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 玻璃漏斗放至50ml比色管中,适量四氯乙烯润洗玻璃漏斗,合并至萃取液中,四氯乙烯定 容至刻度。将上层水相全部转移至量筒,量取样品体积并记录。
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标准

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标准红外测油仪是一种常用的石油类物质测试方法,通过使用该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石油的成分和质量,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外测油仪的测定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
一、测定原理红外测油仪是一种基于红外线理论的测试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石油样品与红外线的相互作用,来判断其成分和性质。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在不同波长下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通过将石油样品照射在红外线下,观察其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可以对其成分和质量进行准确分析。
二、应用范围红外测油仪广泛应用于石油行业,可以用于测定原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石油类物质的成分和质量,以及鉴别石油的真伪性。
同时,该仪器还可以用于润滑油、燃料油、柴油等工业石油产品的检测,以确保其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三、使用方法1. 样品准备样品的准备是红外测油仪检测的重要前提。
首先需要将样品置于常温下自然静置,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物。
然后将样品取出,放在无水无尘的样品盘中,摊平样品使其表面平整,避免出现气泡和凸起。
2. 仪器调试红外测油仪需要经过一定的调试才能进行测试。
首先需要确定适当的光谱范围和扫描时间。
其次需要对仪器进行自检测,确保仪器的各项参数稳定正常。
最后调试好仪器后,将样品盘放入测试窗口中,启动测试程序。
3. 测试分析测试程序启动后,红外测油仪会对样品进行加热,在石油样品中产生红外线吸收谱,然后通过对谱线的处理和分析,得到样品的成分和质量。
测试分析结束后,需要及时将样品盘取出并清理干净,以准备进行下一次测试。
以上就是关于红外测油仪的测定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的简要介绍。
红外测油仪的出现,为石油类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准确的工具,有利于保证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油的测定方法(石油类)

油的测定方法(石油类)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石油类环境水中石油类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来自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使用等行业。
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它们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石油类中所含的芳烃类随较烷烃类少,但其毒性要大得多。
1.方法选择本节所述的石油类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被特定溶剂萃取并被测量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挥发的所有物质。
因此,随测定方法的不同,矿物油中被测定的组分页不同。
重量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不受油品种限制。
但操作繁杂,灵敏度低,只适于测定10mg/L以上的含油水样。
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差别很大。
红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L以上的含油水样,该方法不受油品种的影响,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
非分散红外法适用于测定L以上含油水样,当油品的比吸光系数较为接近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好;但当油品相差较大,测定的误差也较大,尤其当油样中含芳烃时误差要更大些,此时要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同时要注意消除其他非烃类有机物的干扰。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
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做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
每次采样时,应装水样至标线。
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膜层,在水面下20~50cm处取样。
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的平均浓度时,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采样而后分别测定。
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2~5℃下冷藏保存。
(一)重量法(B)1.方法原理以盐酸酸化水样,用石油醚萃取矿物油,整除石油醚后,称其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类环境水中石油类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来自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使用等行业。
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它们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石油类中所含的芳烃类随较烷烃类少,但其毒性要大得多。
1.方法选择本节所述的石油类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被特定溶剂萃取并被测量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挥发的所有物质。
因此,随测定方法的不同,矿物油中被测定的组分页不同。
重量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不受油品种限制。
但操作繁杂,灵敏度低,只适于测定10mg/L以上的含油水样。
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差别很大。
红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0.01mg/L以上的含油水样,该方法不受油品种的影响,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
非分散红外法适用于测定0.02mg/L以上含油水样,当油品的比吸光系数较为接近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好;但当油品相差较大,测定的误差也较大,尤其当油样中含芳烃时误差要更大些,此时要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同时要注意消除其他非烃类有机物的干扰。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
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做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
每次采样时,应装水样至标线。
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膜层,在水面下20~50cm处取样。
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的平均浓度时,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采样而后分别测定。
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2~5℃下冷藏保存。
(一)重量法(B)1.方法原理以盐酸酸化水样,用石油醚萃取矿物油,整除石油醚后,称其重量。
2.干扰①此法测定的是酸化样品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且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物质总量。
溶剂去除时,使得轻质油有明显损失,另外由于石油醚有选择性的溶解,石油的较重成分中可能含有不为石油醚萃取的物质。
②测定废水中石油类时,若含有大量动、植物性油脂,应取内径20mm,一端呈漏斗状的硬质玻璃管,填装100mm厚活性层析氧化铝(在150~160℃活化4h,未完全冷却时装好柱),然后用10ml石油醚清洗。
将石油醚萃取液通过层析柱,除去动、植物性油脂,收集流出液于恒重的烧杯中。
3.仪器①分析天平②恒温③恒温水浴锅④1000ml分液漏斗⑤干燥器⑥直径11cm中速定性滤纸3.试剂①石油醚:将石油醚(沸程30~60℃)重蒸馏后使用。
100ml石油醚的蒸干残渣不应大于0.2mg。
②无水硫酸钠,在300℃马福炉中烘1h,冷却后装瓶备用。
③(1+1)硫酸。
④氯化钠。
3.步骤①在采样瓶上做一容量标记后(以便测量水样体积),将所收集的大约1L已经酸化的水样(ph<2),全部转移至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氯化钠,其量约为水样量的8%。
用25ml石油醚洗涤采样瓶并转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3min,静置分层并将水层放入原采样瓶内,石油醚层转入100ml锥形瓶中。
用石油醚重复萃取水样两次,每次用量25ml,合并三次萃取液于锥形瓶中。
②向石油醚萃取液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加入至不再结块为止),加盖后,放置0.5h以上,以便脱水。
③用预先以石油醚洗涤过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于100ml已烘干至恒重的烧杯中,用少量石油醚洗涤锥形瓶、硫酸钠和滤纸,洗涤液并入烧杯中。
④将烧杯置于65℃±5℃水浴上,整出石油醚。
近干后再置于65℃±5℃恒温箱内烘干1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
6.计算6/V-mm)×10 油(mg/L)=(21式中:m—烧杯加油总重量(g)1 m—烧杯重量(g)2 V—水样体积(ml)7.精密度和准确度两个实验室分析含22.5mg/L油的统一标准溶液,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0%,相对误差为-5.0%。
8.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涂凡士林。
②采样瓶应为洁净玻璃瓶,用洗涤剂清洗干净(不要用肥皂)。
应定容采样,并将水样全部移入分液漏斗测定,以减少油类附着于容器壁上引起的误差。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A)1.方法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去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萃取﹣1(CH基团中C-H键的伸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2﹣1﹣1(3030cm)和芳香(CH基团中C-H缩振动)、2960cm键的伸缩振动3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A、A进行计算。
303029302960动、植物油的含量为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
2.干扰及消除本方法不受油品的影响。
3.方法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样品体积为500ml,使用光程为4cm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1mg/L,样品体积为5L时,其检出限为0.01mg/L。
4.定义(1)石油类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四氯化碳萃取而不被硅酸镁吸附,在波数为﹣1﹣1﹣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和2930cm3030cm、2960cm 注:当使用其他溶剂(如三氯三氟乙烷等)或吸附剂(如三氧化二铝、5A分子筛等)时,需进行测定值的校正。
(2)动、植物油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
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5.仪器﹣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并配有3400~2400cm①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1cm和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②分液漏斗:1000ml,活塞上不得使用油性润滑剂(最好为聚四氟乙烯活塞的分液漏斗)。
③容量瓶:50ml、100ml和1000ml。
④玻璃砂芯漏斗:G-1型40ml⑤采样瓶:玻璃瓶。
6.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程度的水。
﹣1之间扫描,其习惯度应不超过2600~3300cm①四氯化碳(CCl):在40.03(1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注:四氯化碳有毒,操作时要小心,并在通风处内进行。
②硅酸镁:60~100目。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高温炉内500℃加热2h,在炉内冷至200℃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
使用时,称取适量的干燥硅酸镁于莫楼玻璃瓶中,根据干燥硅酸镁的重量,按6%的比例加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h后使用。
③吸附柱:内径10mm、长约200mm的玻璃层析柱。
出口处填塞少量用萃取溶剂浸泡并晾干后的玻璃棉,将已处理好的硅酸镁缓缓导入玻璃层析柱中,边倒边轻轻敲打,填充高度为80mm。
④无水硫酸钠(NaSO):在高温炉内300℃加热2h,冷却后装入42磨口玻璃瓶中,于干燥器内保存。
⑤氯化钠(NaCl)。
⑥盐酸(HCl):ρ=1.18g/ml。
⑦盐酸溶液:(1+5)⑧氢氧化钠溶液(NaOH):50g/L。
⑨硫酸铝[Al(SO)·18HO溶液:130g/L。
2234⑩正十六烷[CH(CH)CH] 31423⑾姥鲛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⑿甲苯(CHCH)3657.步骤①直接萃取:将一定体积的水样全部倒入分液漏斗中,加盐酸酸化至ph<2,用20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约20mg 氯化钠。
充分振荡2min,并经常开启活塞排气。
静置分层后,将萃取液经10mm厚度无水硫酸钠的玻璃纱芯漏斗流入容量瓶内。
用20ml四氯化碳重复萃取一次。
取适量的四氯化碳洗涤玻璃纱芯漏斗。
洗涤液一并流入容量瓶,加四氯化碳稀释至标线定容,并摇匀。
将萃取液分为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收后,用于测定石油类。
②絮凝富集萃取: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低时,采用絮凝富集萃取法。
向一定体积的水样中加25ml硫酸铝溶液并搅匀,然后边搅拌边逐滴加25ml氢氧化钠溶液,待形成絮状沉淀后沉降30min,以虹吸法弃去上层清液,加适量的盐酸溶液溶解沉淀,以下步骤按直接萃取法进行。
(2)吸附①吸附柱法:取适量的萃取液通过硅酸镁吸附柱,弃去前约5ml的滤出液,余下部分接入玻璃瓶类用于测定石油类。
如萃取液需要稀释,应在吸附前进行。
②振荡吸附法:只适合于通过吸附柱后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采用。
本法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量。
称取3g硅酸镁吸附剂,倒入50ml磨口三角瓶,加约30ml萃取液,密塞,将三角瓶置于康氏振荡器上,以≥200次/min的速度连续振荡20min,萃取液经玻璃砂心漏斗过滤,滤出液接入玻璃瓶用于测定石油类。
如萃取液需要稀释,应在吸附前进行。
注:经硅酸镁吸附剂处理后,由极性分子构成的动、植物油被吸附,而非极性石油类不被吸附。
某些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如含有-C-O、-OH基团的极性化学品等)同时也被吸附,当水样中明显含有此类物质时,可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3)测定①样品测定:以四氯化碳做参比溶液,使用适当光程的比色皿,在-1之间分别对萃取液和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进行扫描,于3400-2400cm-1-1-1和、3300-2600cm2930cm之间进行划一条直线做基线,在2960cm-1分别测量萃取液和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的吸光度A29303030cm、A2960和A3030,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