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和习俗
元旦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元旦节气的来历和习俗元旦节气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新年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到来,人们通过庆祝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元旦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一、元旦节气的来历元旦节气起源于中国古代,古人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点。
元旦节气是整个农历年度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庆祝元旦节气,以祈求丰收和幸福。
元旦节气的名称取自“元旦”,意为“新的一天”。
古人相信,元旦节气的到来可以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人们需要庆祝和祈求好运。
据史书记载,在元旦节气之前,人们会清理房屋,整理家具和衣物,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元旦节气的第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
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希望祖先能保佑家庭平安和好运。
人们会燃烧香烛,献上美食和酒水,以示虔诚。
二、元旦节气的习俗除了祭祀仪式,元旦节气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庆祝活动和民俗游戏。
1.庆祝活动庆祝活动是元旦节气的重头戏,通常会持续数天。
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准备丰盛的食物和酒水,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
庆祝活动包括歌舞表演、剧场演出、鞭炮爆竹和烟火表演等,热闹非凡。
人们会互致祝福和问候,祝愿彼此新年快乐和万事如意。
2.民俗游戏除了庆祝活动,元旦节气的民俗游戏也是人们热衷的一部分。
这些游戏通常在户外进行,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和观看。
(1)踢毽子:踢毽子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游戏,也是元旦节气常见的活动之一。
参与者会将一个小圆球打上去,然后用脚踢起并保持在空中。
这要求参与者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2)放风筝:放风筝是中国古代的娱乐方式,也是元旦节气的传统游戏之一。
人们会在风筝上绑上彩带和小旗,将其放飞到空中。
这象征着吉祥和好运,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3)踩高跷:踩高跷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游戏,在元旦节气期间非常受欢迎。
元旦来历和习俗课件

元旦来历和习俗课件元旦来历和习俗一、元旦的来历元旦,又叫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是全球范围内庆祝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元旦的来历,各国有不同的说法。
以下是一些国家关于元旦来历的传说和习俗。
(一)中国在中国,元旦是在公历1月1日,是中国最早的农事节日。
据说,中国农历的元旦在农历的十二月,所以公历的元旦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元旦的来历与纪念清朝的光绪皇帝有关。
据说,光绪皇帝的鲜花花期到了,打算种植一些冬季苗木来看花。
正好在公历的1月1日,光绪皇帝成功地种植了一株树苗。
为了纪念这一天,他将这一天定为中国的元旦。
后来,元旦被广泛地庆祝,成为了一个全民纪念的节日。
(二)美国美国的元旦来历与庆祝独立纪念日有关。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脱离了英国的统治。
为了纪念这一天,美国人民将元旦定为国庆日,并且开始了庆祝独立纪念日的传统。
元旦在美国被认为是一个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的日子。
人们会互相拜访,交换礼物,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三)印度在印度,元旦被称为“农历新年”,是印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旦的来历与印度教的创世神话有关。
据说,创世神话中,1月1日是印度教的主神布拉姆达的生日。
为了纪念布拉姆达的生日,印度人民庆祝元旦,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二、元旦的习俗元旦这个传统节日,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一)中国的元旦习俗在中国,元旦是一个公众假日,人们放假休息,享受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光。
元旦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观看烟火表演、参加音乐会、舞龙舞狮等。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礼物,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特色的习俗,例如在北京,人们会去天坛公园举行庙会,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在广东,人们会举行花市,购买鲜花和年货。
(二)美国的元旦习俗在美国,元旦是一个家庭和社交活动的日子。
人们会互相拜访,交换礼物,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此外,人们还会去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或去中央公园欣赏冰雕。
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习俗

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习俗节日大全:元旦节的由来、来历与习俗元旦节,全称为“元旦国际劳动节”,是公认的现代公共节假日之一。
每年的1月1日,各国纪念这一节日,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为您介绍元旦节的由来、来历以及传统习俗。
一、元旦节的由来元旦的“元”有“开始”之意,表示新的开始和希望,而“旦”则指天色刚亮,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
元旦节起源于公元前45年的罗马,当时罗马人庆祝年初,以纪念神灵Janus(贾努斯)。
Janus神有两个头,一个面向过去,一个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新年的象征。
在公元567年,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将元旦的日期固定在1月1日,并扩大了庆祝的规模。
此后,元旦节传入各个国家,逐渐成为公认的节日,但具体的方式和习俗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有所不同。
二、元旦节的来历元旦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中国,元旦节作为公共假日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确立。
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国际上,元旦节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节日。
它不仅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庆祝劳动者、纪念过去的一年的时间节点。
各国政府往往会组织各种庆祝活动,例如烟花表演、灯饰展览、音乐会、焰火表演等,以欢迎新的一年。
三、元旦节的习俗1. 爆竹庆祝: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和东亚地区,人们会在元旦之夜放鞭炮和烟花,以驱散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2. 家庭聚会:元旦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许多人会返回家乡与亲人共度时光,与家人一同享受团圆的温暖。
3. 社交活动:元旦节是与亲友、同事、朋友相聚的好机会,人们会通过聚餐、聚会或举办聚会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4. 送礼互换:在元旦节,人们也会互相送礼物,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友爱之情。
5. 制定新年计划:元旦节是一个人们反思、总结过去一年并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写下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以期在新的一年中实现。
元旦中秋的来历和习俗

元旦中秋的来历和习俗元旦和中秋是中国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元旦和中秋的来历以及相关习俗。
一、元旦:1. 来历: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新年,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节日之一。
元旦起源于公元前46年,当时罗马共和国日历将三月定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1月1日。
元旦在古罗马时期是托尔斯多同宗教的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神圣的托尔斯多,他是战争与折磨的神,也是古罗马的守护神。
罗马城的托尔斯多庙是他的主要祭祀场所。
每年12月底到1月初,罗马人都会庆祝该节日。
2. 习俗:元旦庆祝活动多样,也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些习俗是普遍存在的。
(1)跨年晚会:跨年晚会是元旦庆祝的重要形式之一。
人们在家中、广场、电视机前等地欢聚一堂,观看倒计时、烟花表演和演唱会。
在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人们相互祝福,互道“新年快乐”。
(2)赏花游览:元旦期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会举办花展,各种花朵的精美和花海的壮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人们会在花展上漫步,欣赏花卉的美丽,尤其是寓意吉祥和团圆的年花,如桔梗花、马蹄莲等。
(3)亲友聚会:元旦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邀请家人和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度时光。
他们会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交换礼物,互相致以新年祝福。
二、中秋:1. 来历: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祭月有关,具有丰富的传说和文化内涵。
最早的中秋节起源于商朝时期,那时祭祀月亮可以保佑农民的收成。
后来,中秋节成为一个传统的农耕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会共同祭祖、祈求丰收。
2. 习俗:中秋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1)赏月:中秋节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赏月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带上月饼、水果等食品,一家人一起举行赏月活动。
而月饼也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2)亲朋聚会: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节日。
中国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国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中国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国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的相关内容吧。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的由来和习俗一、中国元旦的由来中国元旦的由来,据说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
在古代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而旦指的是日子元旦合称并是“初始的日子”。
而在历法上,专家们习惯称地球围绕太阳1周为1年。
到解放后元旦节被政府定为1月1日,在立春前后并且还有假放,而在民间有的地方会举行“庙会”等欢庆活动,传承古代的民俗。
二、元旦的习俗元旦的习俗种类很多,地方不同习俗也不同。
存在着饮食、服饰、活动、交互、过礼、娱乐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但大多数还是一样的。
元旦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有对联和春条。
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
其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
元旦的来历50字和习俗

元旦的来历50字和习俗
元旦的来历:
元旦是西方公历的新年,起源于公元前46年,由罗马政治家凯撒改革儒勒·加农历,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
此后,元旦成为世界上通用的新年,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西方人以元旦为重要的节日,通常会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跨年晚会成为一项传统习俗。
同时,元旦也标志着一年的休整和新的计划的制定。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尽管元旦并非传统的中国节日,但近年来,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元旦也成为中国人重要的节日之一。
元旦的习俗:
1. 午夜烟花:与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人在元旦的午夜会燃放烟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烟花绚丽多彩,漫天绽放,象征着吉祥和精彩的一年。
2. 晚会娱乐:在元旦晚上,家庭会举行晚会,亲朋好友聚到一起欢庆新的一年。
人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以增加欢乐的氛围。
3. 送福字:在元旦这一天,人们会相互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同时,也会赠送寓意吉祥的福字,以表达对对方的美好祝愿。
4. 春节准备:元旦也是距离春节最近的时间点,因此,人们会开始准备春节的各种活动。
包括年货采购、大扫除、宴席筹备等,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好准备。
元旦的来历以及习俗,展现了不同文化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方式。
通过元旦庆祝活动的开展,人们不仅可以迎接新的一年,更可以和家人、亲朋好友一同度过愉快的时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增添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元旦节的文化底蕴

元旦节的文化底蕴元旦节,即公历每年的1月1日,作为西方的新年,不仅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元旦节的历史渊源,传统庆祝活动以及元旦节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意义。
一、历史渊源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6年,当时罗马帝国的儒略日历正式规定1月1日为元旦。
而在此之前,根据古罗马传统,元旦是3月1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旦的日期发生了变化,直到公元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了新的格里历,将元旦确定在1月1日,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在中国,元旦节的庆祝活动则源于20世纪末期。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元旦定为法定假日,成为中国人民最为熟悉和重视的节日之一。
如今,元旦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迎接新年、休息放假的重要节日。
二、传统庆祝活动元旦节期间,人们常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包括:1.政府举办盛大的新年庆典:在世界各国的首都和主要城市,政府都会组织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有关文艺表演、花车巡游和烟花汇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娱乐生活,还展示了国家的形象和发展成就。
2.人们聚集家庭,共度团圆时光:元旦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时机,很多人会利用假期回家陪伴家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人们共进丰盛的饭菜,交流彼此的近况,同时也展望未来的美好。
3.展览和文化活动:元旦节期间,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也会得到举办。
这些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文化交流、音乐会和戏剧演出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娱乐选择。
三、元旦节的意义元旦节不仅仅是一个西方传统的新年,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
它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1. 社会意义:元旦节是社会共同欢庆新年的日子,通过庆祝活动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同时,元旦节也是一个思考和展望未来的时间节点,人们可以反思过去的一年,制定新年的目标和计划,为新的开始做好准备。
2. 家庭意义:元旦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家人们可以共同庆祝,享受家庭温暖。
元旦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旦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元旦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元旦的来历元旦,又称元日,它是指公元纪年时用以区分一年起始的第一天。
“元”字意指“开头”、“原始”,而“旦”字则表示“日”的意思。
由此可见,元旦象征着新的开始,日新月异的曙光。
元旦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当时罗马共和国的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在位,他通过改革罗马日历,将1月1日定为新年第一天。
从此,1月1日成为罗马人的新年,后来传入欧洲各国。
而元旦在中国的正式以法定节日的形式庆祝,则要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弘扬民族团结和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当时的政府将1月1日定为元旦,作为全国性的节日。
二、元旦的庆祝方式元旦是一个全球性的节日,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在中国,元旦假期通常连续三天,这个假期是全国性的公共假期,众多人们将利用这段时间放松身心,与家人、朋友一起庆祝新年。
元旦期间,人们通常会做一些与新年相关的事情,如赏花、赏灯、购物、观看焰火、相聚吃饭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庆祝活动,例如各地的新年音乐会、晚会,以及一些社区性的庆祝活动。
三、元旦的习俗元旦的习俗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列举的是一些传统和经典的元旦习俗。
1.除夕倒计时除夕倒计时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倒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场所,人们都会在除夕这一天举行倒计时活动,有些地方会放烟花炮竹,还有唢呐、锣鼓、龙狮等表演,热闹非凡。
2.贴春联春联是贴在门上的对联,一般由横批和四个红色的对联组成。
它是一种表达美好祝愿和期盼的文化符号,通常由家长或长辈亲手写下,也可以购买现成的春联进行贴。
3.吃团圆饭元旦的第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这个时刻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煮一些传统的美食,如饺子、年糕等,共同分享美味佳肴。
4.看春晚春晚是指除夕夜的晚会,是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一项传统习俗。
这个综合文艺晚会通过电视等媒体向全国观众传送欢乐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旦的来历和习俗篇一:元旦的由来和习俗元旦的由来和习俗元旦(New Year's Day,NewYear),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在古代指阴历的正月。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公历1月“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公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1][2]二、元旦 - 由来及演变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公元21世纪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传统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公历元旦于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
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
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
三、元旦 - 习俗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现代,中国元旦流行寄贺年卡,聆听新年钟声等习俗。
篇二:元旦的由来和习俗元旦的由来和习俗预初(2)班陈格非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在古代指阴历的正月初一。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公历1月。
一、元旦 - 释义“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公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二、元旦 - 由来及演变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公元21世纪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传统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公历元旦于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
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
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
三、元旦 - 习俗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现代,中国元旦流行寄贺年卡,聆听新年钟声等习俗。
篇三:元旦的来历和习俗元旦简介: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
自西历传进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各国元旦风俗: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
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点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英国人以为,假如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困。
除此以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往打水,以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往造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往。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假如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祥走好运。
假如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哀伤、贫困、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往拨弄壁炉的火,祝愿主人开门大吉。
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悉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以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荣幸。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准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
他们以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清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打扮成牧羊人的模样,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愿。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
人们争先恐后地寻觅那意味幸福的金桦果。
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类罕见的果子。
他们称之为寻福。
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相互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用力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愿。
[!--empirenews.page--]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相互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剧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
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剧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以为水是最圣洁的。
每一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往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制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个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贺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一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
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管,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
由于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圆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
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
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意味着新年的每月都一切如意。
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以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
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
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
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旁,煞有介事向这些生通达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以为这样可往除过往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纭到江河中往进行新年浴。
进水前,先把收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纵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预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哥伦比亚: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公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赢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手舞足蹈,相互庆贺。
日本:[!--empirenews.page--]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往神社参拜,或相互向亲友问好。
他们称元旦为正日。
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饭是很丰盛的,吃沙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尔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乞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尊长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荣幸。
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倾慕之情。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净水,乞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
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往祸患,跳进新年。
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