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发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心房的分隔(2)
• 第5周末,于第一房间隔右侧又发生一镰状隔膜,称继发隔(septum secundum)或第二房间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逐渐遮盖第一房间隔上的 第二房间孔。第二房间隔上留有一卵圆形孔,称卵圆孔(foramen ovale)。 卵圆孔位于第二房间孔尾侧,两孔上下交错,第一房间隔由左侧下方遮盖卵 圆孔(图26-7),由于第一房间隔薄而软,所以第一房间隔相当于卵圆孔的 瓣膜。出生前,右心房的血液可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但左心房的血液不能 进入右心房,出生后,卵圆孔闭锁,成为完全的房间隔。
(四)静脉窦演变
• 起初,静脉窦的尾端分为左、右两个角,分别与同侧的总主静脉、脐静脉和 卵黄静脉相连。开始时,两个角是对称的,以后由于大量血液流入右角,故 右角逐渐扩大,致使窦房口右移。在胚胎发育第7~8周时,心房扩展很快, 右角并入右心房,形成右心房固有部(平滑部),原始的右心房则变为右心 耳(粗糙部)。静脉窦左角逐渐萎缩变小,其近端形成冠状窦,远端形成左 房斜静脉的根部(图26-11)。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脏的发生
(一)心管的发生
• 在胚胎发育第18~19天,位于口咽膜头端的生心区出现腔隙,称围心腔 (pericardia coelom)。 围心腔腹侧的间充质细胞集聚形成一对长条的细 胞索,称生心索(cardiogenic cord)(图26-3)。随着头褶的发生,原来 位于口咽膜头端的围心腔和生心索逐渐转向咽的腹侧,生心索由围心腔的腹 侧转向背侧。与此同时,生心索内出现腔隙,形成头尾方向纵行,左右并列 的两条纵管,称心管(cardiac tube)(图26-3)。随着胚胎侧褶的发育, 左、右心管逐渐向中央靠拢,于22天时,融合成一条心管(图26-4)。
• 由于心管的生长比围心腔快,致使心管弯曲成U形,进而变成S 形。之后,心 房和静脉窦移至心球和动脉干的后方,并逐渐上移和扩大,膨出于心球和动 脉干的两侧(图26-5,图26-6)。
(三)心脏的内部分隔
1.房室管的分隔
•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缩窄环,与其相应的心腔也形成一狭窄的管道,称房室 管(atrioventricular canal)。在房室管的背侧壁和腹侧壁的正中线上, 心内膜组织增厚形成背、腹心内膜垫(endocardial cushion)。第5周时, 背、腹两个心内膜垫相互靠拢愈合,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管(图267)。左、右房室管处的心内膜局部增厚,形成左侧两个隆起,右侧三个隆起, 分别成为左侧的二尖瓣,右侧的三尖瓣。
第26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1. 血岛的形成
• 人胚第3周,卵黄囊、体蒂和绒毛膜等处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密集成细胞团,形 成血岛(blood island)。血岛中央的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周边的细胞 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s),后者增殖形成内皮细胞(图26-1)。相 邻的血岛内皮细胞相互连接,形成胚外毛细血管网。
(二)心脏外形的演变
• 心管的头端与动脉相连,尾端与静脉相接,头尾两端相对固定。由于心管各 段生长速度不同,先后出现四个膨大,由头端向尾端依次为心球(bulbus cordis),又称动脉球、心室(ventric1e)、心房(atrium)和静脉窦 (sinus venosus)。心球的头端连于动脉干(truncus arteriosus),动 脉干又与弓动脉的起始端相连。静脉窦的末端分为左、右角,两角分别与同 侧脐静脉、总主静脉和卵黄静脉相连。
2. 原始心血管系统
• 约在人胚第18~20天,胚体内间充质中出现许多裂隙,裂隙周围的细胞分化 为内皮细胞,形成胚内毛细血管。相邻血管相互连通,形成胚体内原始血管 网。第3周末,胚内和胚外血管彼此相连,并经过改建逐渐形成卵黄囊与胚体、 绒毛膜与胚体以及胚体本身的原始血管通路,此即原始心血管系统 (primitive cardiovascular system)。包括三套循环通路,即胚体循环、 卵黄囊循环和脐循环(图26-2)。
4.心球与动脉干的分隔
• 第5周,在动脉干和心球内面出现两条由心内膜局部增厚形成的纵嵴,称为动 脉干嵴(truncal ridge)和心球嵴(bulbar ridge)。嵴呈螺旋状走行,两 个相对的嵴相互愈合便形成主动脉肺动脉隔(aortico-pulmonary septum), 此螺旋状纵隔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成互相缠绕的两条管道,即肺动脉干和升 主动脉(图26-10)。这两条动脉起始处的心内膜组织增厚形成三个薄片状隆 起,逐渐演变为半月瓣(semilunar valve)。
2. 心房的分隔(1)
• 在心内膜垫发生的同时,心房头端背侧壁的正中线处发生一个镰状薄膜,称 原发隔(septum primum)或第一房间隔。第一房间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 镰状隔的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称原发孔(foramen primum)或第一房 间孔。随着第一房间隔的增长,第一房间孔逐渐变小,在第一房间孔封闭之 前,于第一房间隔上部又出现一个孔,称继发孔(foramen secundum)或第 二房间孔,与此同时,第一房间隔的下缘与心内膜垫愈合,使第一房间孔封 闭(图26-8)。
(五)永久性左、右心房的形成
3.心室的分隔
• 胚胎第4周末,于心室底壁的心尖处发生一半月形肌性隔膜,称室间隔肌部 (muscular part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室间隔肌部向心内膜垫 方向生长,其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一半月孔,称室间孔 (interventricular foramen),借此孔左、右心室相通(图26-8),这种 状态一直维持到第7周末。后来,室间孔由室间隔膜部所封闭。室间隔膜部是 由心球嵴向下延伸,室间隔肌性部向上延伸,心内膜垫向下延伸,并相互愈 合而成(图26-9)。室间孔封闭后,形成一完整的室间隔,肺动脉干与右心 室相通,主动脉与左心室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