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
养,提高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激发自己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
实习时间: 2009年9月9日至2009年9月15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路线:
9月9日下午:牯岭——剪刀峡——小天池;
9月10日:牯岭——汉口峡——大月山——大校场——毛泽东纪念馆;
9月11日:牯岭——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石门涧;
9月12日:牯岭——植物园——含鄱口;
9月13日:牯岭——五老峰;
9月14日:牯岭——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9月15日上午:牯岭——三叠泉;
带队老师:杨兰芳,陈方明,涂建华,李忠强老师
实习生:地理科学2007级本科生徐慧
学号:2007221108110038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 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生物种类丰富,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山地土壤种类也很多。
今年我们有幸到庐山去搞自然地理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总结一下。分路线介绍。
【二】、按路线介绍实习情况
实习时间:9月9日下午:牯岭——剪刀峡——小天池
一,地貌
(一)峡谷地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横剖面呈V字形,纵剖面呈凹形,纵比降大。2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3、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也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二)在去往小天池的方向我们还可以见到重力地貌中的蠕动和崩塌。马刀树是说明蠕动的最好例子;结构疏松,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而无层理的倒石堆则是崩塌地貌的见证。
二,土壤
(一)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
(二)小天池水不枯不溢的原因:
1,相对于周围地势比较低,土壤裂隙水发育
2,周围地区植被覆盖面积大,可以涵养水源。
3,周围空气湿度大
(三)小天池土壤的形成
生物:植被较多,枯枝落叶会形成腐殖质,可以加深土壤的颜色。
气候:空气湿度大,水分较多,加快腐殖质的分解,土壤还原性强,加深土壤的颜色,当水分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山地沼泽地。
母质:此地在山脚为洪积母质
地形:小天池附近的地形为小盆地地形,物质堆积的比较多,因为比较封闭,湿度也会相对增加。
实习时间:9月10日:牯岭——汉口峡——大月山——大校场——
毛泽东纪念馆;
一,地貌
(一)庐山北部地貌形态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目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
(二)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没有固定的流路,属间接性流水。
沟谷流水,有固定的流路,属间接性流水。
河流流水,有固定的流路,经常性流水。
二,山区河流特征:
(一)形态特征:横剖面呈V字形,河流纵剖面坡降比降大。
(二)河流中发育有石质浅滩,深槽,岩槛和湖穴。
1.石质浅滩,是由基岩或粗大的乱石组成,多发育于崇山峻岭的峡谷河段中,常形成急流险滩。
2.深槽是与浅滩相间分布的,深槽沿地质构造破碎带发育。
3.岩槛,横亘于河床的坚硬基岩处。与下游的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瀑布或跌水。
4.壶穴是基岩河床被水流冲磨的深穴,它分布在山区石质河床的基岩节理充分发育或构造的破碎带。
在大校场谷地看到这一系列地貌,虽说那条河流已经干涸但是我们可以见到它曾经留下的痕迹。
(三)河流袭夺地貌
一条河流朔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据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在庐山我们可以见到东谷支流袭夺河地貌。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四)风化重力地貌
庐山山上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及生物的风化作用,形成疏松的岩石表层,即风化壳。在大校场谷地可以见到分化壳。此外我们也见到了重力地貌中的崩塌和蠕动。
(五)冰川地貌
1.在大校场谷地我们看到了李四光先生所说的庐山有冰川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和倒石堆差不多外形的堆积物,但是他们是冰碛物,证据有:
砾石磨圆度高,多呈棱角形和次棱角状;砾石表面有擦痕,刻槽,压坑和磨光面;冰碛物内部有孢粉。
2.在庐山博物馆我们还可以见到熨斗石,条纹石等。
二,地质
(一)庐山是如何形成的?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