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9cdee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d.png)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一、总则:1、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预案。
2、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3)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4)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
(5)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按规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技术专家组(1)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技术力量(医务部负责医师调度,护理部负责护士调度),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
④负责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⑥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职责:①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
②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3)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职责:①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②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4)后勤保障组职责:①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救治药品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②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总务部、药剂科应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器材、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
医院感染控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控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1dc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2.png)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病区、科室、部门及医护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院感染控制应急工作。
2. 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部门工作。
3. 各科室设立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
四、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操作规程。
(3)定期对医疗设备、环境进行消毒。
(4)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发生医院感染时的应急处理(1)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指挥部。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
(4)对感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3.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处理(1)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2)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
(3)对感染源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播。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5)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6)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寻求支援。
五、应急物资保障1. 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安排应急物资。
2. 各科室根据实际需求,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3. 应急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液、隔离设施等。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应急演练。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疑似病例、隔离治疗、消毒处理、报告程序等。
3. 通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医院感染的能力。
七、总结与改进1. 对医院感染控制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医院感染相关应急预案范文
![医院感染相关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8e56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包括门诊、病房、手术室、检验科、药剂科等。
三、组织领导1. 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事件领导小组:(1)组长:院长(2)成员: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首席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2. 职责:(1)负责组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2)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提出诊治意见及整改措施;(3)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
四、应急预案1. 病例报告(1)发现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3)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等。
2. 应急响应(1)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应急会议,确定应对措施;(2)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3)对感染源进行隔离,防止感染扩散;(4)对感染病例所在科室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5)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
3. 总结分析(1)应急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2. 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4.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和检修;5.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医院感染防控信息。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和修订。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be9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4.png)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医院在面临感染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快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感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健康的影响。
二、组织结构1. 成立医院感染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指挥和协调工作。
2. 组建专门的应急小组,包括感染控制人员、临床专家、后勤支持等相关人员。
3. 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职责和任务。
三、预警机制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医院内的感染情况。
2. 一旦发现异常感染或疑似暴发,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3. 应急小组迅速响应,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管理层。
四、应急响应1.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实施隔离措施,限制感染源的传播。
3. 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4.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5.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感染源头。
6. 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
五、信息沟通1. 及时向医院内部通报感染情况和应对措施。
2. 对外公布信息时,应保持透明、准确,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3. 与公共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支援。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
2. 组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收集反馈,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七、恢复与评估1. 感染得到控制后,逐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2. 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评估,识别不足之处。
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案,提高未来应对能力。
八、附则本预案由医院感染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和更新,以确保其时效性和适应性。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5740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8.png)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范文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1.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
2. 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 医院感染流行: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显著高于常规水平的现象。
三、组织结构1.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2. 设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1.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
2.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物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 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4. 加强医院职工的感染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 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防护。
6. 对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隔离治疗。
7.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8.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五、应急响应流程1. 当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时,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初步核实后,报告给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3.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
4. 应急预案办公室协调各部门进行感染调查和控制工作。
5. 领导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
6.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7. 应急预案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和信息发布。
8. 领导小组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16c7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3.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报告范围: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科室或微生物室应立即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
如遇非上班时间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以电话或当面方式进行报告的,应报院行政值班,院行政值班通知感染管理科人员。
3、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存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在1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等),以便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山东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历下区疾控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6、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0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7、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1、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并确定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责任科室立即成立调查小组,积极协助查找原因,根据院感科的建议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积极实施救治。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13ee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一。
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2、防范措施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e965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d.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成立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相关人员三、应急处理流程1. 监测与报告(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事件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
(2)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报告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领导小组。
2. 调查与处理(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
(2)根据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控制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暂停接收新患者等。
(3)各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执行控制措施,及时报告执行情况。
3. 信息沟通与协调(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2)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情况,接受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
(3)各临床科室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预防与控制1. 培训与教育(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2)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2. 医院感染监测(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2)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3. 消毒与灭菌(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024年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带附加条款)
![2024年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带附加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978c24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1.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带附加条款)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一、概述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是为了规范医院在发生感染事件时的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医院感染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有序的处置,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医疗秩序。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组织架构1.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主任、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等为成员,负责医院感染事件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专家组:由感染病、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检验、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为医院感染事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3.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专员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事件的发现、报告、处置等工作。
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事件的日常监测、预警、培训、指导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程序1.发现与报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并由小组负责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报告应急指挥部。
2.预警与启动: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感染病例的数量、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等因素,评估感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向应急指挥部提出预警建议。
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建议,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处置与控制: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组和相关科室,制定感染事件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内容包括:(1)隔离患者:将感染病例安置在单独的房间,进行严密隔离,防止病原体传播。
(2)消毒与防护:对感染病例所在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病原体检测:采集感染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明确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情况。
(4)治疗与护理: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
(5)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途径和传播范围,为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信息发布与沟通: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报告感染事件,并按照规定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_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_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e4a3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c.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_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院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3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各类可能引发医院感染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科学规范,高效有序。
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高效、有序进行。
1.4 组织机构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预警分级和报告程序2.1 预警分级根据医院感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医院感染事件分为四级预警:(1)一级预警:发生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事件;(2)二级预警:发生可能造成较大公共影响的医院感染事件;(3)三级预警:发生可能造成一般公共影响的医院感染事件;(4)四级预警:发生可能造成较小公共影响的医院感染事件。
2.2 报告程序(1)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后,相关科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领导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024年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
![2024年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1952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d.png)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一、概述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急预案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制定的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组织架构1.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等。
3.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相关工作,包括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设备科等。
三、预防控制措施1.健康监测: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
2.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设备、器械、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手卫生: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手传播感染。
4.防护用品使用: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止感染传播。
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6.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置,防止环境污染和感染传播。
四、应急响应1.疫情报告: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应急处置: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信息发布: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4.联防联控: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疫情。
五、培训和演练1.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2.演练: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管理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医院感染科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科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c3b5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2.png)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2. 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3. 提高医院感染科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应急预案;2. 设立医院感染科应急预案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部门工作;3. 各部门、科室按照预案要求,明确职责,落实具体措施。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和通风;(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5)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6)加强患者管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2. 应急处理(1)发现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立即向医院感染科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应急措施;(3)组织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采取相应防控措施;(5)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6)加强信息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7)根据疫情发展,调整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3. 应急保障(1)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科负责组织实施;2. 各部门、科室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具体措施;3. 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 对违反预案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科负责解释。
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ead7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1.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病区、科室、部门及医疗机构,适用于各类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院感染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保卫科等相关负责人。
2.2 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以下工作小组:(1)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救治、隔离、转运等工作。
(2)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监督和指导。
(3)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发布。
(4)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
(5)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三、预警与报告3.1 预警分级根据医院感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级:(1)一级预警:可能导致全院范围传播,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医院感染事件。
(2)二级预警:可能导致局部范围传播,对部分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造成威胁的医院感染事件。
(3)三级预警:可能导致局部范围传播,对个别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造成威胁的医院感染事件。
3.2 报告程序(1)各科室、部门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发布。
四、应急处置4.1 医疗救治(1)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根据病情,组织医疗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3)加强患者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2 消毒隔离(1)对感染源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1930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2.png)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医院感染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篇1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组员: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及检验科主任二、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报告: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上报院感科。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于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报告。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下列感染控制措施:1、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
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开,将受到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及感染范围的扩大。
3、护理部负责协调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病人安置工作。
4、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检测。
5、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药品的准备和发放工作。
6、感染管理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a.证实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ed9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d.png)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后勤保障部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感染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医院感染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各科室成立感染防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防控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手部清洁。
3. 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使用安全。
4.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6. 加强药品和消毒剂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安全。
五、应急处置流程1. 感染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立即向科室感染防控小组报告。
2. 现场处置:科室感染防控小组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院感染应急领导小组。
3. 应急响应:医院感染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采样检测:对感染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测,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5. 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6. 清洁消毒:对感染患者所在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7. 信息报告:按照规定时限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事件,接受监督检查。
六、后期处理1. 调查分析: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整改落实: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3. 经验总结: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eafd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c.png)
预案合规性
验证预案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 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
。
预案操作性
分析预案的操作流程是否明确 、可行,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修订时机与内容
定期修订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的新形势、新 要求以及预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 总结,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
善。
不定期修订
当出现新的医院感染病例或流行病 趋势时,及时修订预案以应对新的 挑战。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科学 规范开展医院感染控制 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突发 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 预案,快速响应,及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 情传播。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指导、协调和监督医院 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医院内部各部门和科室 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 合力,共同应对医院感 染突发事件。同时,应 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疾控机构等加强沟通协 调,形成联动机制。
低重症转化率。
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 恐惧情绪。
感染源隔离与控制措施
对确诊或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 离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 ,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对医院内感染高风险区域进行 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减 少交叉感染风险。
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措施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备与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药品保障
01
02
03
抗菌药物储备
医院应储备足够数量的抗 菌药物,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感染情况。
抗病毒药物储备
针对某些特定病毒,如流 感病毒,医院可以储备一 定数量的抗病毒药物。
急救药品储备
(完整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586f1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a.png)
(完整版)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新型传染病的爆发频繁,医院感染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为了应对突发感染事件,保障医院内部安全和医疗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责任部门和人员1.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防控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2.院感委员会:制定感染防控策略和协调相关工作。
3.临床科室:配合院感部门进行感染控制和紧急处置。
三、预案流程1.接到感染报告后,院感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2.通过调查确认感染范围和病原体,并进行感染链追踪和隔离治疗。
3.根据感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医院暂停接诊、关闭相关科室或整体隔离病区。
4.完成后续的感染控制和清洁消毒工作,并评估处置效果,持续跟踪观察。
四、物资和设备准备1.应急箱: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液等消毒用品。
2.隔离设备:配置隔离病房、干净区和污染区等设备。
3.检测设备:备有快速检测工具和实验室设备。
4.通讯设备:确保通讯畅通,方便协调处置工作。
五、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院感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感染事件,检验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和整体处置能力。
六、注意事项1.保护个人安全,不易接触感染源。
2.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充分沟通协调,形成统一行动和指挥体系。
本预案由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更新,确保与医院实际情况接轨,提高医院应对感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特殊场合1:传染病疫情高发期在传染病高发期,医院须加强预警监测、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增加储备物资,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下面是应急预案中应增加的条款内容:(1) 预警机制应急预案需要明确预警机制建立的标准,及时上报公共卫生主管部门。
(2) 医疗废物管理疫情期间需要配备专门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设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影响。
(3) 医护人员防护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制定不同等级的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进行防护培训、加强健康监测等。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fb2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b.png)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1.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设立: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专业人员组成。
其职责是指导和监督医院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2.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对所有医院内的感染病例进行即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定期对不同科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卫生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进行手卫生,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5.感染病房的设立和管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病房,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的有效隔离和防护。
6.消毒和灭菌制度: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制度,对医疗器械、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和灭菌,保证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7.医废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废管理制度,对医废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8.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二、医院感染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的制定:医院应制定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并及时更新,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感染疫情。
2.应急人员的组织:医院应指定专门的应急小组,包括感染科、卫生防疫科、临床科室的相关人员,负责应对感染疫情和采取紧急措施。
3.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医院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疫情进行监测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和准确。
4.紧急隔离和防护:医院应做好病人的紧急隔离和防护措施,包括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病房隔离和限制探视等。
5.紧急消毒和灭菌:医院应迅速启动消毒和灭菌措施,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区域进行紧急消毒,以保证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6.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医院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向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大家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应急预案是保障医院内部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制度和预案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病情的发生,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流程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1857d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2.png)
一、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是医疗活动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流程。
二、应急预案流程1. 疫情报告与核实(1)医护人员发现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时,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对病例进行初步核实,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疫情调查与控制(1)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防护等。
(3)加强对感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3. 信息通报与宣传(1)医院感染管理科向上级主管部门、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疫情,并按照要求发布信息。
(2)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公众通报疫情,普及预防知识。
4. 防控措施落实(1)对感染源和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3)对医疗设备、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安全。
5.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如防护服、口罩、消毒剂等。
(2)根据疫情发展,合理调配应急物资,确保需求。
6. 疫情评估与总结(1)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
(2)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三、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红色预警:发生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威胁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2. 橙色预警:发生较大医院感染事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 黄色预警:发生一般医院感染事件,需采取防控措施。
4. 蓝色预警:发生轻微医院感染事件,需加强监测。
四、总结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流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各级医护人员应熟悉本流程,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共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常见应急预案
![院感常见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548e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f.png)
一、引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医院需要制定一系列院感应急预案。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院感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类型1. 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如新冠病毒、流感、结核病等。
(2)处置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应急处置流程: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消毒灭菌、健康教育等。
2.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大规模医院感染事件。
(2)处置原则:迅速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3)应急处置流程:病例报告、现场调查、隔离治疗、消毒灭菌、信息发布等。
3. 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
(2)处置原则:及时处理、严密隔离、医学观察、疫苗接种等。
(3)应急处置流程:暴露报告、暴露评估、紧急处理、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
4. 医疗废物意外泄露应急处置预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废物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泄露。
(2)处置原则:迅速隔离、清理污染、消毒灭菌、报告上级等。
(3)应急处置流程:泄露报告、现场调查、隔离污染区域、消毒灭菌、信息发布等。
三、应急预案实施要点1. 加强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院感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3. 强化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4. 演练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 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院感防控工作的效率。
四、总结院感常见应急预案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预案,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职工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传染病防治法》,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流程。
一、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朱志忠
副组长:陈慎之、陈富涛
成员:粟开玉陈锡丹张维平马红萍刘自成
二、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
3.1、临床科室
3.2、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
3.3、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4、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二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各一份)
3.5、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然后到崇州市疾控中心进行预防用药
2、院感科
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每年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
露。
3、检验科
承担相关检测工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检验科直接接收。
4、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
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
(费用由医院支出)
相关专科
四、报告;
4.1、发生职业暴露后,院感科应协助当事科室认真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加强防护措施,杜绝或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4.2、发生针刺伤或职业暴露时科室及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登记。
经确认为职业暴露后应报告预防保健科、院领导,同时报告崇州市疾控中心,必要时报四川省疾控中心,寻求预防用药方案,实施暴露后药物预防等措施。
4.3、发生职业暴露后,院感科应协助当事科室认真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加强防护措施,杜绝或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赣县卫生局,并同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三、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
(4)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3)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四、各部门分工
1、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协助做好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医务科: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等规章制度,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医生人力协调工作。
3、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与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护士人力协调工作。
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提供消毒隔离技术支持和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5、检验科:配合进行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同源性分析等工作。
6、药剂科:负责治疗抢救药品、消毒药品配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督导。
7、防保科;做好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8、后勤及设备室:负责救治现场器械、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采购及各项保障工作,负责保洁部门人员及环境清洁与消毒等管理。
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
的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人员收集、运送医疗废弃物时,发现泄漏、渗漏现象,应立即加套包装袋。
如遇菌种、毒各发生渗泄、扩散应立即报告院感科,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二、如果发生大量医疗废弃物流失、扩散等意外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当事人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
负责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总务科分别报告分管领导。
2、总务科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
严重程度。
3、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总务科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尽快对现场进行
处理,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
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5、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
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分管院长报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
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7、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并在48小时内
向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将结果报上述机构。
8、如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
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时,应在12小时内向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9、如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
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时,应在2小时内向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0、如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
故有可能发生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12、事故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和相关科室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
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急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富涛
副组长:龚建民粟开玉陈锡丹叶丹
成员:刘自成邓水涛黄静尹乐冷思群
陈晓梅邓水涛胡彬袁丽莎邓双凤
张维萍尹乐张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