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合集下载

南海北部陆坡3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

南海北部陆坡3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

DOI: 10.16562/ki.0256-1492.2020052501南海北部陆坡30 ka 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李平原1,2,3,路剑飞1,夏真1,甘华阳1,2,倪玉根1,3,王俊珠1,常晓红11.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5114583.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地质科学院,三亚 572024摘要:南海是西太地区最大的边缘海,汇集了周边陆地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陆源碎屑通过复杂的洋流系统经陆坡大量的输送到南海深海海盆中,使陆坡成为研究深海沉积物源汇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但陆坡区域水深变化大,洋流体系复杂,加之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升降和季风的变化,使陆坡沉积环境一直成为研究的难点。

为了研究陆坡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本文选用了南海北部陆坡中部和底部的两个重力柱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探讨陆坡区域近三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特征。

研究发现海平面和季风是影响区域沉积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陆坡陆源物质/深海钙质碎屑变化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域地层发育有“碳酸盐稀释事件”与东亚夏季风在全新世初期(11.5~8.5 kaBP )增强有关。

关键词:沉积环境;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变化;碳酸盐稀释事件;南海北部陆坡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识码:A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for the past 30 ka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LI Pingyuan 1,2,3, LU Jianfei 1, XIA Zhen 1, GAN Huayang 1,2, NI Yugen 1,3, WANG Junzhu 1, CHANG Xiaohong 11.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P. R. China, Guangzhou 510760, China2.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Guangzhou 511458, China3. Academy of South China Sea Marine Geological Scienc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Sanya 572024, China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largest marginal s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hich receives massive sediments from the surrounding landmasses. Terrestrial sediments are transported into the deep basin via a complex ocean current system, with the continental slope 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source-to-sink process. However, past change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remain rarely understood,because of the drastic variations in water depth and complicated current systems in addition to sea level changes induced by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and the changes in trade wind. In this research, two gravity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used to study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On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lope, and the other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op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lement geochemistry, it is revealed that: 1) the sea level change is the key factor which controls the changes in the ratio of terrigenous to biogenic components of the sediments; 2) a carbonate dilution event is found relate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from 11.5 to 8.5 kaBP.Key word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lacial- interglacial periods; sea level changes; carbonate-dilution event;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南海周边区域是现今全球表层陆地风化剥蚀作用最强、剥蚀速率最大的地区,区域内河流每年向南海供给7亿t 沉积物,约占全球总量的3.7%,使南海成为世界上接受陆源物质最多的边缘海之一[1-2]。

南海北部4万年以来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

南海北部4万年以来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

2008年12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 ol.28,No.6第28卷第6期 M ARINE GEOLOGY&QUA TERNA RY GEOLOGY Dec.,2008D OI:10.3724/SP.J.1140.2008.06079南海北部4万年以来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李 丽,王 慧,罗布次仁,贺 娟(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南海北部陆坡的17937柱状样上部4万年来有机碳和碳酸盐的含量分布特征显示:有机碳含量总体显示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碳酸盐则相反。

C/N元素比分布范围和二组分分析说明该站位的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有机碳为主,全新世达80%以上。

根据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和两类不同来源有机碳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的海洋自生生物产生的有机碳含量在M IS2时期最高,说明末次冰期海洋生产力提高。

冰期冬季风强化,海水混合程度加强,营养物质利用更充分以及陆源输入增多导致营养物质增加。

碳酸盐含量主要受陆源物质稀释的影响,为“大西洋型”旋回。

碳酸盐旋回在全新世早中期存在低碳酸钙事件,可能与该时期的强降雨冲刷所致陆源稀释作用增强、海水溶解作用增强以及海洋表层生产力的降低等综合作用相关。

关键词:有机碳;海洋生产力;碳酸盐;低钙事件;南海中图分类号:P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08)06-0079-07 碳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以CO2、CO、CH4、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多种形式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是可循环利用碳的主体,整个海洋中的碳储量是大气中的50倍。

海洋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至关重要。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同时,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在海洋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碳酸盐骨骼和外壳(颗粒无机碳PIC),并释放CO2。

深海沉积中的有机碳和碳酸盐变化是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南海有机碳、碳酸盐含量的研究对了解南海古生产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测定

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测定

19
计算结果
20
样品 试剂 检测器 空气 自动进样器 高精度蠕动泵 反应圈
应用范例1——海水
1、HJ 442—2008 附录G(规范性附录)流 动注射比色法测定河口与近岸海水中的氨。
2、 HJ 442—2008 附录H(规范性附录) 流动注射比色法测定河口与近岸海水中的硝 氮和亚硝氮。 3、 HJ 442—2008 附录I(规范性附录)流 动注射比色法测定河口与近岸海水中活性磷 酸盐。
活性磷酸盐
原理:磷酸盐 和钼酸盐反应, 在pH<1时被 抗坏血酸还原 生成一种蓝色 化合物在 880nm下检测。 酒石酸锑钾作 为催化剂。
海水硅酸盐 原理:硅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 和钼酸盐、抗 坏血酸反应生 成一种蓝色化 合物在820nm 下检测。
应用拓展——海水总氮和总磷
Step 1:每10mL样品中加入1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15g H3BO3,
最简单的系统检测液体 的吸光度
试剂
在系统中加入试剂使其 与待测物质发生反应
6
增加延时圈使反应完全
试剂
用比色计检测有色络合 物的吸光度,然后与标 准品建立校准数据库 试剂的量由不同流速的 泵管精确控制
7
层流 管道中部的流速比边缘的快
输入信号
时间
输出信号
问题 : 扩散与带过 解决方案 : 不同的流动分析技术使用不同 解决方案
• 非常好的重复性能
•非常低的检测极限
• 反应条件中的细微变化不会影响到结果
16
比色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比色分析是在最大吸收波长 处进行的
光源
光孔 形成非常窄 的光束,并 可调节方向
波长选择 滤光片 或单色器

早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古生产力的碳酸盐和生物成因Ba元素记录

早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古生产力的碳酸盐和生物成因Ba元素记录

成 因 Ba作 为海 洋 古 生 产 力 指标 的影 响 因素 ,以 及早 中新 世 以来南 海 北 部 陆 坡 古 生 产力 的变 化 特 征 。结 果 显 示 ,除 中 新世早期 (23~21.4 Ma)以外,生物成 因 Ba与 CaCO 含量和沉积速率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反映南海北部古生产力
ZOU Liang et a1.: Carbonate and biogenic Ba records ofpaleoproductivity
钟 fe
2009年
O 引 言
海 洋浮游 生物 通过 光合 作用 吸 收大气 中的二氧 化碳 并结 合为 有机 质 ,这些 有机 质在 向海 底沉 降过 程 中部分 被分 解 ,部 分 最终 埋藏 于海 洋沉 积物 中。 通过 这一 过程 ,海 洋存 储 了全球 绝大 部分 的二 氧化 碳 ,影 响并控 制着 大气 二氧 化碳 浓度 的变 化n】。海洋 初级 生产 力 即表层 海洋 浮 游生物 合成 有机 质 的产量 的变 化影 响 了二 氧化碳 在海 洋和 大气 中的分配 ,重 建海 洋古 生产 力 变化历 史 ,能够 更好 地理 解全 球碳 循环 过程 及其 历史 变迁 。
第 38卷 第 1期 2009年 1月
砧 f
GEoCHn ICA
Vo1.38, No.1, 89 ~ 95 Jan.,2009
早 中新世 以来 南海北部 陆坡古生产 力的 碳酸盐和生物成 因 Ba元素记 录
邹 亮 1,2,韦刚健
(1.中 国科 学院 广州地球 化学研 究所 同位 素年代学和 地球 化学重点 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中国科 学院 研 究生院 , 北 京 100049)
收 稿 日期 (Received):2008—03一l1;改 回 日期 (Revised):2008—08—25;接 受 日期 (Accepted):2008—10—06 基 金项 目 :中 国科 学 院 知 识 刨 新 工 程 领 域前 沿 项 目(GIGCX-04一O5);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40473012) 作 者 简 介 :邹 亮 (1981一),男 ,博 士研 究 生 ,地 球 化学 专 业 。E—mail:zouliang@ gig.ac.ca 通 讯 作 者 (Corresponding author):WEI Gang-jian,E—mail:giwei@ gig.ac.cn,1lel:+86—20.85290093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
E vrn e tl c n e 2 1 , 02 :2 6 2 2 n i m na i c , 0 3 ( ) 5 - 6 o S e 0 Ab ta t n e t ainw s a i u t e a a e mp c o y i l me oai e t ns f e a dc v rda d s c:I v s g t a  ̄ e o to v l t t a t f h s a a l rt nt a r i o c d u eh i p c i o r me t ( n n o e i s e n s dme tlo e e )o h e i ns a d p r ae i a e N n iw t n n C i . x g n mi o rf e e r e i n o sn d n te sdme t n oe w tr n L k a s el d i hn O y e c p o l n a a a r i s s d n — trit f e a d te v  ̄ c lds iuin o o ew t ur ns( O NH NO a d NO )i e e i t e n e a n h e i i r t f p r— ae n t e t P 4 , a, 3 n 2 n t me wa rc a tb o r i h u p r s s dme t r d t ie . h ra nsc ud efc v l i rv e i n h c l t cue( e wa r p emot e i n e e r n d T et t t o l f t e we e m e me e i y mp o esdme t ) i r tr i . t p s a su . e
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 南京 2 0 0 ; . 江 1 0 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 4 ;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 009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五项营养盐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五项营养盐
s o u r c e s ,Gu a n gz h o u Ma r i n e Ge o l o gi c a l Su r v e y ,Gu a n g z h o u 5 1 0 7 6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i ve nu t r i e n t s a l t s we r e a m mo ni um ,ph os pha t e,s i l i c a t e,ni t r a t e a n d n i t r i t e . The d e t e c t i o n
2 8 N o . 6 N o v . 2 O 1 7
分析仪器 A n a l y t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a t i o n
2 0 1 7 年第 6 期






流 动 注 射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海 洋 沉 积 物 间 隙水 中五项 营养 盐
五 项 营 养 盐 的方 法 。该 方 法 的检 出 限 分 别 为 0 . 9 0 、 1 . 1 8 、 1 . 8 O 、 0 . 3 3 、 0 . 3 6/  ̄ g / L, 线 性 范 围分 别 为 2 . 5 0  ̄5 0 0, u g / L、
1 . O O ~1 0 0 g / L、 1 0 . 0  ̄2 0 0 0 g / L、 0 . 5 O ~1 5 . 0, u g / L、 0 . 5 O ~1 5 . 0 ̄ t g / I , 相对 标 准 偏 差 均 在 5 以内 , 各 项 指 标 均 满 足 海 洋 调查 规 范 ( GB 1 2 7 6 3 . 4 - 2 0 0 7 ) 对 五 项 营 养 盐 分 析 的 质 量 控 制 要 求 。与 国标 方 法 实 验 结 果 对 比显 示 两 种 方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_古小治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_古小治

测得采用烘干法在 105℃下烘 6h,含水率为沉积
物烘干前后质量差值与原有湿沉积物质量的比
值.湿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利用柱状采样器,采
集表层沉积物柱样,保持原始结构不被破坏,将湿
底泥填满金属小环(h=0.90cm,φ=3.50cm),容重
为湿沉积物的质量与小环体积的比值.在 105℃
下烘 6 h,孔隙度按下面公式计算[7].
2期
古小治等: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
257
包括污染底泥疏浚[4],吹填[5](用清洁表土覆盖污 染底泥)及添加化学试剂如铝盐和钙盐来固定磷 酸盐[6]等.前两者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在一些湖 泊治理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良好的水质状态不能保持.而添加化学试剂 成本高且易带来对湖泊的二次污染.
南四湖是山东省重要水源地,为南水北调工 程东线必经通道[1].对湖泊水体来说,沉积物犹如 一个营养贮存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底泥 营养物释放有较为密切的联系[2-3].有关通过沉 积物改性来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技术手段,主要
收稿日期:2009-07-2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10B03);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30528);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 项(BS2007161) * 责任作者, 研究员, cxf@
作者采用原位间隙水采样器技术(Peeper)[7] 及微氧电极技术来模拟研究物理改良措施对 沉积物-水微界面沉积物氧化还原状况及间隙 水营养盐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底泥疏松、覆沙 的物理改良措施,达到有效改善表层沉积物氧 化还原状况、孔隙度等,以较低成本有效控制内 源污染的目的,为今后该区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创造条件.
POR(%)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海西南海域是中国周边海区中的重要海域之一,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备受关注。

Ba也是一种重要的
人类环境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含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Ba的含量
和分布主要受到沉积物质量和源区的影响。

一般来说,深水区和河口及其周边区域Ba含量较高,而浅水区和远离陆源的开
阔海域Ba含量较低。

此外,Ba在海洋中的迁移和转化也是影响其在表层沉积物中
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大气沉降、陆源输入以及海洋生物作用等都会造成Ba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研究发现,Ba在南海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于全
球其他海域来说较高。

这可能与该海域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

同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南海西南海域Ba的含量
也相应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快速增长,Ba的污染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剧。

城市化、工业化等直接导致该海域受到了严重污染,Ba的含量呈逐渐
上升的趋势。

因此,未来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南海西南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源的排放,以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南海西南海域的科学研究,了解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Ba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人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研究

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76 P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5 7 (0 00 —0 00 1 0 —4 02 1 )40 4 —8
Bi g n c sl a i ur a es di e so o t a t r n o t e n o e i i c n s f c e m nt ft n r he se n a d s u h r i he So h Chi a S a ut n e
热 带海洋 学报 J U N L O R PC L O E N G A HY O R A FT O IA C A O R P
21 0 0年 第 2 9卷 第 4期 :4 — 7 0 4
南 海 东 北 部 和 南 部 海 域 表 层 沉 积 物 生 物 硅 研 究
周鹏 ,李冬梅 ,刘广 山 2 ,门武 3 利红 2 ,纪
Oca i miitain Xime 6 0 5 Chn ) e nc Ad nsr t , a n3 1 0 , ia o
Ab ta t sr c :Big nc sl a( i o tnsi t fc e i n sfo te n rh a tr o t ia S a( CS n o t en o e i i c BS )c ne t n si a es d me t r m h o t e se n S uh Ch n e NS )a d s uh r i r So t i aS a( CS uh Chn e SS )we eme s r d T eBS o tns( i %) r nt ern eo .8 3【1 a d07 %一 .6 wi r au e . h i n e t S O2 we ei h a g f10 %- . % n .9 90 %, t c ) 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沉积物-水界面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沉积物-水界面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沉积物-水界面 间隙水 营养盐 长江口 大亚湾 高潮滩 锰氧化物 金属元素:聚类分析 重金属 蟹类底栖动物 胶州湾 网箱养殖 综述 磺胺嘧啶 磷酸盐 硝酸盐 硝化 盐沼 盐度 界面通量 界面扩散作用 界面反应 环境行为 环境因子 潮滩沉积物 滇池 湖泊沉积 渔业资源 流域侵蚀 沉积物一水界面 沉积物 氧化降解 时空分异 无机氮 抗生素 抑制剂 扩散通量 微量重金属 影响 巢湖 属都湖 大气铅污染 地表水体 可溶态无机氮 反硝化 动力学 内分泌干扰物 交换速率 交换通量 东海 上覆水 nh4+-n
科研热词 沉积物 沉积物-水界面 扩散通量 南四湖 间隙水 重金属 营养盐通量 磷形态 黑水团 阻滞效应 铜锈环棱螺 铁锰硫循环 通量 藻华水体 蓄水咸化 营养盐 红枫湖 磷迁移 盐分运移 百花湖 生物扰动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深水人工湖 海湾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交换 水生生态系统 水丝蚓 水-沉积物界面 氮磷 氧化还原条件 梅梁湾 桑沟湾 无机氮 排咸沟 扩散边界层 微生物 形态分布 底泥耗氧率 孔隙水 孔隙咸水 太湖 大浦口 大型底栖动物 土池 南沙港 二价铁 上覆水体 上覆水 三维荧光光谱 三疣梭子蟹
推荐指数 5 4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近海海域营养盐限制

近海海域营养盐限制

近海海域营养盐限制由海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造成的富营养化和赤潮是近些年来海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异常现象之一。

特别是在河口、海湾、水交换不良的内湾和港湾海域,由于受陆源径流注入、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及海水养殖排污等的影响,引起的赤潮发生次数在逐年增加,其发生和发展破坏了局部海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对渔业资源、人体健康和海水的利用都带来损害。

海水中的无机氮主要是指NO3-N、NO3-N、NH3-N这三种营养盐,三者含量之间的比例随海区环境及季节变化而异。

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一种营养盐,它们的来源同样是陆源性径流输入和海洋生物体分解转化的结果。

磷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海洋生物产量的控制因素之一,它在全部生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表层磷酸盐含量可以使之消耗殆尽。

海水中大量的磷酸盐由陆地径流补充及死亡的海洋生物体经氧化分解再生而来[1]。

海水中无机磷和无机氮都是还养生茶里的营养基础。

大洋水中氮磷比为16∶1,浮游植物也大约以16∶1的比例吸收氮、磷,低于或高于这一比例就会形成氮或磷限制。

此化学计量的营养盐限制标准是根据硅藻对营养盐的需求而制定的。

当营养盐总水平足够浮游植物生长时,海洋硅藻中的Si∶N∶P原子比为16∶16∶1。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Justic和Dortch等人提出的标准,即:①若Si∶P>22和DIN:P>22,则磷酸盐为限制因素;②若DIN:P<10和Si:DIN>1,则溶解无机氮为限制因素;③若Si∶P<10和Si∶DIN<1,则溶解无机硅为限制因素。

每一种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因素成立,不一定实际限制因素就成立,可能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比较环境营养盐的浓度和可能限制营养盐吸收的浓度之后才能确定。

基于对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研究,Si=2μmol/L,DIN=1μmol/L,P=0.1μmol/L可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营养盐沉积记录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营养盐沉积记录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营养盐沉积记录摘要河口近岸区域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过渡地带,承受着沿海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更容易发生各类环境问题,如富营养化及赤潮爆发已经对沿岸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和沉积历史对于缓解和防治近岸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营养盐的收支平衡、氮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营养盐的沉积记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本文研究了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表层水、上覆水和沉积物孔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发现营养盐的高值区都位于受河流输入和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区域,整体上营养盐都有着从河口向外湾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了陆源输入是营养盐的一个主要来源。

而夏季的营养盐浓度基本都显著高于冬季,这也与丰水期陆源的输入量大大高于枯水期密切相关。

另外,本文运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扩散通量,发现所有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均为正值,表明营养盐是从沉积物扩散到上覆水体中的,是水体营养盐的一个内源。

低氧和高温可以促进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扩散过程。

(2)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LOICZ箱式模型,估算了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氮、磷、硅的收支情况。

在季节尺度内,由于水通量和营养盐浓度的差异,营养盐通量的季节变化很大,丰水期的通量明显大于枯水期。

综合所有河口的收支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是所有营养盐的汇。

海底地下水排放是最大的营养盐来源,其次为河流输入;外海交换是主要的营养盐输出途径。

(3)本文研究了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固氮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运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研究区域表层水体的固氮速率。

固氮作用在夏季和冬季的平均速率分别为0.33±0.17 nmolN/L/h和0.23±0.11 nmolN/L/h,主要发生在高温、低硝酸盐、低氮磷比(N/P<16)的环境中。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0. 0 O 9 6 0. 0 0 8 6
3 9 8

4 7 8

表2 5 0 0~1 5 0 0 m水深范围 内海底 以下 2 m 处土样参数平均值
水深 范 围( m)
5 O 旷7 0 o 7 0 0 " 8 0 0 8 0 0 " 9 0 0 9 0 0 1 2 0 0
与HUS KY 共 同实施开发的荔湾3 - 1 气田开发项 目对南海陆坡 区海 本次调查取样所揭示的陆坡 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图2 ( 摘自 南 底土质进行工程 意义研究 , 并重点针对水深5 0 0 ~1 5 0 0 m的范 围的海 海地质》 ) J 折示基本一致 , 主要为粘土 、 粉质粘土和粉土 。 底进行表层土质特性分析。 我们选取其 中5 6 个重力样进行各项数据统计 , 这些样品平 均长
薏 # 嚣嚣
油I ] t 、 矿山、 电 力设 备 管 理 与 技 术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e r v i e w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特性浅析
李光耀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 限公司, 天津 3 0 0 4 5 0 )
南海北部陆坡是南海海底表面起伏高差最大的一个斜坡 , 按其 度2 . 6 ~3 . 4 m, 土质成分 以细粒土为主 , 表层夹杂少许细砂粒。 颜色 地形剖面形态特征可划分 为上 陆坡、 中陆坡和下陆坡 。 上 陆坡水深 随水深增加 由褐灰色 向绿灰色过渡 , 局部可见黄褐色淤泥或浮泥 。
成为 目前 以致未来世界能源开发新的热点。 在过去的1 O 年间, 海上油 2正 文 气探明储量约4 5 O 亿吨 , 这仅 占全部可能储量的2 0 %, 尚处于勘探早期 荔湾3 —1 气 田开发项 目工程环境调查从2 0 0 9 年年底持续 ̄ j 2 0 1 0 阶段。 而国际上一般 公认 的大于3 0 0 m水深的深水 区域更是蕴藏着不 年, 其 中工程地质方面以浅层土质取样为主 , 主要通 过重 力取 样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营养盐分布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营养盐分布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营养盐 7 浮游植物 5 大亚湾 5 长江口 3 间隙水 2 表层沉积物 2 环境因子 2 沉积物 2 太湖 2 叶绿素a 2 冬季 2 东海 2 上升流 2 鱼类网箱养殖 1 香溪河库湾 1 面源污染 1 遗传毒性 1 通量 1 载体填料 1 赤潮 1 蓝藻 1 营养盐动态特征 1 营养现状 1 聚类分析 1 网箱养殖 1 绿藻 1 结冰期 1 红海束毛藻 1 粒级结构 1 粒级生物量 1 粒径分级叶绿素a 1 磷酸盐 1 磷 1 碱性磷酸酶 1 硝酸盐 1 硝化效率 1 硅藻 1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1 界面通量 1 生态养殖 1 生态修复 1 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1 环状结构 1 滇池 1 渔业资源 1 海洋涡旋 1 海河干流 1 浮游植物群落 1 浅水湖泊 1 流域 1 污染现状 1 水环境质量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氮 有机氯农药 曝气生物滤池 景观水体 春季 时空分异 排污沟渠 扩散通量 微生物活性 微微型浮游生物 微型浮游生物 影响因子 底栖牛物 平原河网区 富营养化 季节变化 天津市 大型贫营养水库 大亚湾大鹏澳 垂向分布 土地利用 南黄海 南海北部 南亚热带 区域变化 劣五类水 初级生产力 分布特征 分区 养盐 养殖区 典范对应分析 东湖 上覆水 三峡水库 peeper nh3-n imta

南海东北部海区碳酸钙的饱和面、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南海东北部海区碳酸钙的饱和面、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南海东北部海区碳酸钙的饱和面、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韩舞鹰;马克美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1988(000)003
【摘要】南海东北部碳酸钙地球化学研究得出:上层海水中方解石饱和度450—550%,文石饱和度250—350%.300m以深下层海水方解石与文石饱和度和深度的对数直线相关.深层水中二氧化碳含量0.03mmo1·dm-3,碳酸根含量
0.094mmol·dm-3,碳酸氢根含量2.35mmol·dm-3总二氧化碳2.48mmo1·dm-3;方解石的饱和面1630m,溶跃面3000m,补偿深度4600m,文石饱和面435m,补偿深度1000m.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韩舞鹰;马克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
【相关文献】
1.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跃层判定探讨 [J],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万小芳;吴日升
2.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J], 张祥玉;林锡贵
3.南海东北部贫营养海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 [J], 李佳俊;谭烨辉;周林滨;姜歆;赵春宇
4.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与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J], 陈荣华;徐建;孟翊;汪东军;刘传联;黄宝琦;张富元
5.南海海南岛东北部海区春季水体油类污染现状分析评价 [J], 王信才;吴功果;罗文伟;金海波;熊荣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新近系以来沉积相及水合物成藏模式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新近系以来沉积相及水合物成藏模式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Models Since Neogene of Shenhu Sea Area,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KUANG Zeng-gui,GUO Yi-qun
Guangzhou M075,China
品,这标志着神狐海 域 将 成 为 未 来 几 年 水 合 物 勘 探 的重点区域,因此研 究 神 狐 海 域 特 别 是 水 合 物 赋 存 的新近系沉积相以及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将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响应标志主要分 布于南海北部珠江 口 盆 地 珠 二 坳 陷,并 以 其 中 的 白
第36卷 第5期 2 0 1 1 年 9 月
地 球 科 学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学 报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doi:10.3799/dqkx.2011.096
Vol.36 No.5 Sept. 2 0 1 1
Abstract: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have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voyages for gas hydrat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t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2000and has acquired abundance of seismic data.On the basis of de- 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seismic data,this paper recognizes six typical seismic facies,namely lenticular progradation facies, hummocky progradation facies,V-shaped filling facies,sheet parallel facies,diapir-gas chimney disorder facies and hummocky disorder facies.Thus developed three 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ing deep sea fan,slump and canyon channel facies.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BSR)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the BSR with the variety of sedimentary facies,three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s follows:fault communication with deep sea fan,fault communication with canyon channel and fault communication with canyon channel and slump fan. Key word:northern South China Sea;gas hydrate;sedimetation;accumulation model;marine gology.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柯志新;黄良民;谭烨辉;尹健强【摘要】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W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 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10° - 120°E, 18°-23°N) from 1Oth to 29th August 2007, using 208 samples taken from 41 sampling stations. A total of 216 species belonging to 80 genera of 5 classes were identified. Diatoms contributed to 64.81%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species number and 89.11%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followed by dinoflagellates, which accounted for 30.56% of total phytoplankton species number and 10.62%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Thalassiosira sp.,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Skeletonema costatum, Prorocentrum minimum and Gymnodinium sp..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that belonged to Cyanophyta was also commonly found at many survey stations. High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was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in Taiwan Shoal.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different in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s. In the surface water,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was25.21×103cells·L-1 with a high value near the Pear River Estuary; while in the sub-surface water, the average abundance was 9×103cells.L-1 with a high value in the Taiwan Shoal. On the whol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lower at deep-water stations (>200m) than at shallow-water stations(200m). In general, the vertical profiles showed that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presented a peak at 1Om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lso appeare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deep-water and shallow-water stations. Diatoms abundan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at the shallow-water stations, but formed a maximum peak at sub-surface (75m) of the deep-water stations; dinoflagellates abunda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but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water above 75m at the deep-water stations. The ratios of diatom to dinoflagellates showed a decline tendency approaching to the pelagic region. Higher productivity and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regions corresponded with a larger ratio of diatom to dinoflagellates. At the survey stations, the averag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as 2.8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3.0 in the sub-surface water. High phytoplankton biodivers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the coasts of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The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at the shallow stations was far enriched than that at the deep-water stations.【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1(030)001【总页数】13页(P131-143)【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生物多样性【作者】柯志新;黄良民;谭烨辉;尹健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5.1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环节,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经典开题报告PPT

研究生经典开题报告PPT
率及通量。
(5)质量守恒模型 (5)质量守恒模型:通过对所有出入湖量进行收支平衡,估算来自湖
泊内源负荷。M 泊内源负荷。Mo=Mi+Mf,其中,Mo为营养盐的输出量;Mi为营养盐的 ,其中,M 为营养盐的输出量;M LOGO 输入量;M 输入量;Mf为底泥向水体中的释放量。
2 研究进展
2.3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 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 研究进展
2 研究进展
2.2沉积物内源估算方法研究 沉积物内源估算方法研究 进展
(1)孔隙水扩散模型法 根据Fick扩散定律,由上层底泥间隙水与 (1)孔隙水扩散模型法:根据Fick扩散定律,由上层底泥间隙水与
上覆水间的浓度梯度进行估算 。
(2)柱状芯样静态培养法 (2)柱状芯样静态培养法:在不破坏柱状芯样底泥原有物理特性及

内 污 研究
学 :
齐 君 教 宝 教
LOGO
导 师:
专业: 专业: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选题的背景及 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汇报 提纲
3 研究计划
2.1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方法研究进展 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方法研究进展 2.2沉积物内源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沉积物内源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2.3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研究进展 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研究进展
济宁市主要入湖河流2007年水质状况一览表(张先军,2010) 济宁市主要入湖河流2007年水质状况一览表(张先军,2010) 2007年水质状况一览表
LOGO
2 研究进展
研究者 张祖陆, 张祖陆,南四湖底泥 污染及其变化过程, 污染及其变化过程, 1999 研究区 南四湖
2.3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 南四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 研究进展

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来源_陈亮

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来源_陈亮

1
样品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采样区域共分为 3 个区域, 分别为珠江口海域、 粤西沿海及北部湾海域。其中珠江口海域取样工作 由南海工程勘察中心于 2004 年及 2005 年春夏季完 成,北部湾海域取样工作由南海工程勘察中心及海
基金项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CJ14 至 CJ17)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项目(1315) ;中国科学院 作者简介:陈亮(1981 年生) ,男,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环境。E-mail: randal34@ *通信作者:李团结,男,高级工程师,E-mail: ltj1005@ 收稿日期:2015-04-13
表中一类标准选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
结果与讨论
2.1 沉积物特征 图 2 为沉积物平均粒径(φ 值)分布,由图可 见,由于研究区域范围较广,沉积物类型较多,但 主要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平均粒径大多在 3~8 φ 之 间。珠江口南侧、琼州海峡区域及北部湾东北部海
对 Cu、Pb、Zn、Cr 及平均粒径(Mz/φ)进行 相关性分析(表 3) ,结果显示 Cu、Pb、Zn、Cr 具 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达到 0.75 以上,Cu 与 Zn 相关系数最高,较高的相关系数说明这几种 重金属具有同源性,迁移路径及迁移过程也具有相 似性。Cr 与沉积物平均粒径(Mz/φ)相关性最高
当前普遍认为大量含重金属废水排放入海后 能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悬浮物和沉积物) ,最终 在沉积物中蓄积。由于重金属的积聚会影响生态安 全,造成海洋食物重金属污染(Wang et al.,2005) , 因此对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规律 开展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河口地区承接了大部 分的陆源输入物质,目前对珠江口重金属的研究已 较为深入,研究对象包括了海底沉积物(Li et al., 2000) 、海水(霍文冕等,2002) 、湿地(Bai et al., 2011)及海洋生物(Leung et al.,2014)等,研究 内容不仅包括了重金属含量分析,还包括重金属的 相态研究(郭鹏然等,2010) ,而对南海北部重金 属研究的地点只要集中在近岸及河口区域 (Wang et al.,2013) 。少部分学者曾对南海北部陆架区及北 部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进行过研究(甘居利 等,2003;金路等,2011) ,但在珠江口以西近岸 海域对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却少见。由于粤西

赤道东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海底扩散通量

赤道东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海底扩散通量
2 样 品采 集 和 分 析
样 品分 别 采 自 1999年 的 Dy95—10、 2001年 的
收稿 日期 :2004一儿 一儿,改 回日期 :2005—04—04;接受 日期:2005—09—07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划项 目(G200078500);国家 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项 目(40206012);大洋矿产资源勘探 开发专项基金
第 34卷 第 6期 2005年 l1月
膨 fe
GEOCH耵 ICA
文 章编 号 :0379—1726(2005)06—0587—08
维普资讯 V01.34. No.6 Nov.,2005
赤道 东北太 平洋表层沉积物 间隙水 中营养盐 的 剖面分布及 其海底扩散通量
4 结果 与讨论
4.1 营养 盐的 剖面分 布
典 型站 位 间隙水 中硅酸 盐 、硝酸盐 和磷酸 盐 的 剖 面分 布特 征见 图 2。从 图 中可见 ,各 组分 在水 一沉 积 物界 面附 近都存 在着 极 陡的浓度 梯度 。上覆 水 中 硝 酸盐 的含 量在 25.8O~38.49 ̄mol/L之 间 ,剖 面 分 布上 ,多 数站位 上 间隙水 中硝 酸盐 的含量 随深度 的增加 而升 高 。间隙水 和海 水 中的无机 态氮 主要 以 硝 酸盐 、亚硝 酸盐 和铵 盐形式 存在 ,由于 间隙水 中铵 盐 主要 来 自有机 质 的分解作 用 ,而硝 酸盐 和亚硝 酸 盐则是 铵盐 进一 步氧 化分解 的 产物 ,在较 高浓度 氧 存 在 的条件 下 ,铵盐 可进一 步被 氧化 为硝酸 盐 ,因此 在有 氧环境 中间隙水 中的硝酸 盐含量将 逐 渐升高 。 假 设 沉 积 物 中所 有 的 有 机 氮 被 氧 化 为 硝 酸 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1·L,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范围为49.1%-75.2%.在平面分布上,NH4-N含量表现为近海高于远海,PO4-P则差别不大.NH4-N、NO3-N、NO2-N和PO4-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通量分别为7.08、-0.61、-0.51、0.14μmo1·(m2·d)-1.NH4-N、PO4-P主要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
作者:黄小平郭芳岳维忠 HUANG Xiao-ping GUO Fang YUE Wei-zho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年,卷(期):2006 25(5) 分类号:P736.4 关键词:营养盐间隙水界面通量沉积物南海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