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课后标准答案
南开大学20秋学期《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的选题可以面向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面更宽、更广、更大,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A.社论B.评论员文章C.短评D.编者按语答案:C2.在一段新闻播出之后,立即请来特约评论员等对相关事件进行点评,属于()评论。
A.口播评论B.录像评论C.电视新闻述评D.点评式评论E.对话式评论答案:D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文体上属于()。
A.本报评论员文章B.特约评论员文章C.评论员专论D.观察家评论答案:B4.下列内容不属于新闻评论栏目的是()。
A.新华时评B.人民时评C.人民论坛D.新闻和报纸摘要答案:D5.新闻评论从()上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自然结构B.文章内容发展规律结构C.逻辑论证结构D.语法结构答案:B6.()最能体现一家报纸的独特风格和精神特征。
A.消息B.通讯C.新闻评论答案:C7.新闻评论从()看,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
A.自然结构B.文章内容发展规律结构C.逻辑论证结构D.语法结构答案:A8.()法就是在评论写作中,正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观点,经过严密论证证实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
A.缘事议理法B.比较分析法C.立论说理法D.驳论辩证法答案:C9.评论标题《“大锅饭”养懒汉》是()式标题。
A.提问式B.对比式C.比喻式D.祈使式答案:C10.新闻评论《莫把开头当过头--关于农村形势的述评》的标题是()式标题。
A.叙述式B.提问式C.祈使式D.禁令式答案:C11.人民日报《今日谈》属于()专栏。
A.经济型性评论专栏B.微型小言论专栏C.个人冠名专栏D.临时性专栏答案:B12.()就是一篇新闻评论所要向受众阐释和论证的立场、观点、主张、见解,是一篇新闻评论的立意或主题思想。
A.论题B.论点C.论据答案:B13.以下不能作为新闻评论论据来源的是()。
A.评论者亲身经历B.历史典故C.民间故事D.媒体观点答案:D14.在对新闻评论论证说理的一般要求中,()就是对引述的事实作出高度的抽象、简洁的表述,既不能啰里啰嗦地叙述,更不能拉拉杂杂地评说。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之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2、新闻评论的特点1、强烈的新闻性。
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ef 7{ D P2、鲜明的政治性。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新闻宣传总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
我们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的评论是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主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y6(+ I #P3、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新闻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不仅内容要符合群众的要求,而且论述方式也要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还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的写作。
这样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内容上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
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
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给群众以知所趋避的教益。
[全]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1公正评论答:公正评论是指人们有权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根据自己的信念、学识等进行不含恶意的评论和批评。
公正评论的实质是要把评论侵权与评论不当甚至错误区别开来,法律只解决言论违法侵权问题,而不过问观点的是非、感情的好恶等问题。
公正评论既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侵权理论的一大支柱。
在国际诽谤法中,通常是以“公正评论抗辩”来解决评论中的侵权问题(新闻媒介对于诽谤指控的抗辩理由还包括“真实”和“特许权”),公正评论免责是不争的原则。
公众评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评论的事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②所发表的意见有可靠的事实来源;③立场公正;④没有恶意。
2前瞻性答:前瞻性是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它是指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新闻评论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3新闻评论[中国地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1年研;江西师大2009年研]答:新闻评论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思想启迪性的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采用的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清晰、醒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特约评论员文章,有时还用大一号的正楷字或宋体字,多数评论都放在版面的显著地位,并围框,以示庄重。
二、简答题1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如何?[山西大学2019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闻评论的特点。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06年04月新闻评论含答案
A.由此及彼,面面俱到 B.写成社论的缩写形式
C.长话短说,评在实处 D.就事论事,点到即止
13.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这三种按语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 B )
C.文艺性 D.战斗性
2.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 B )
A.立论 B.选题
C.论述 D.论证
7.评论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来自( C )
A.文艺作品 B.方言土语
C.生活 D.经典著作
8.邹韬奋认为,在我们的“新闻记者”这个名词前面,应当加上一个词,即( A )
(2)对评介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和开掘。
(3)正确掌握褒贬的指导思想和辨证关系。
四、论述题(14分)
29.试论说理论述中“严肃和生动结合”的原则与要求。
答:(1)严肃论题和生动表述相结合。
(2)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
(3)抽象论述与生动形象文字相结合。
要求:(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31.分析论坛评论《一天背后的八年》的写作特点。(字数:800字左右)(20分)
一天背后的八年
刘仰东
6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抗战赢得胜利的日子。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全中国用“今夜无人入睡”来形容,并不为过。60年后,84岁的史超老人(时任抗大教员)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时说:“陕北满山遍野生长着白桦树,‘八一五’之夜整个陕北成了桦树火把的海洋。”60年前,袁鹰在速写《从黑夜到天明》中,这样描述上海霞飞路的 “八一五”之夜:“俄罗斯人,犹太人,中国人,全成堆地推到马路上来了,年青的年老的男女握着手,拥抱着……光耀的电炬照着一群群欢喜的疯狂的人们,每个吃食店、酒吧间、咖啡馆都挤满了人。”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编者按语)【圣才出品】
第十章编者按语1.什么是编者按语?它有哪些功能?答:(1)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是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而发的评论形式,是编者为受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新闻和理解新闻而写的短小评论,也是编者借助于新闻或文稿传达自己的态度、意图和观点的发言方式。
(2)编者按语的功能①提示说明对于无法在报道中加以说明和解释的材料或情况,按语可起到除“导读(视、听)”之外的解释与说明的作用。
②评价表态对于一些需调动舆论的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现象或做法,编者按语可通过直截了当的褒贬评价,起到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
③提醒建议对于尚未造成影响、尚未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尚未引起注意、尚未形成风气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可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配合报道予以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环境。
④强调补充对于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可通过编者按语的形式加以突出强调,以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可运用编者按语补充报道思想,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帮助受众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2.编者按语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答:根据编者按语在与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的编排位置,形成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三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1)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
它的编排位置显要,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较为严肃庄重。
文前按语有两个主要特点: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新闻材料,只需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不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三字即可。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帮助读者加深认识,还可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
夏琼《新闻评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①媒体新闻的含义
媒体新闻,是指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
②媒体新闻的特性
媒体新闻的特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服务性。
a.媒体新闻的真实性,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主体与客体必须一致,否则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歪曲。
g.新闻是变迁的纪录。(《泰晤士报》)
h.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小野秀雄)
(2)我国新闻界公认的新闻定义
①我国新闻界公认的、影响较大的是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l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写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②复旦大学的王中教授提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目前我国新闻界大多采用王中教授的关于新闻的定义。
2新闻与媒体新闻
(1)新闻定义中包含的新闻要素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①“新近变动”
“新近变动”意为新鲜,有两层含义:一是新在“变动”;二是新在“新近”。前者表明事实的状态,后者表明传播的时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近变动”是新闻的本质要素。
“传播”在新闻定义中实际上表明由传播者来决定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所以,“传播”是新闻的主观要素。
(2)新闻的含义
①“新近变动的事实”表明新闻的客观性。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新闻层出不穷。
②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其“传播”虽包含着人类所有信息的交流与分享,但其主要含义仍是“大众传播”,即指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事实才是新闻,称为“媒体新闻”。
a.传播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传播工作者,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广播新闻评论)【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广播新闻评论1.与报刊评论相比,广播评论有哪些特点和独特的形式?答:(1)广播评论的特点①快捷a.广播的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b.广播评论相对于报纸评论而言,制作比较简单,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做出反应。
②浅显广播评论是用声音符号传播内容的评论,它不像报刊评论那样可以供人反复阅读;同时声音符号的传播作为一种线性传播,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广播评论须在表述上浅显明快,语言上通俗易懂。
③平易广播评论以说与听为基本的传受手段,因而如何说才能让人听懂又让人爱听是其须考虑的问题。
除浅显易懂外,平易亲切是广播评论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④生动在广播评论中各种现场音响和背景音响的运用,可使评论更加生动感人。
而在音响评论中,恰当地运用生动的背景音乐和现场谈话,可使评论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①广播谈话a.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口吻,由播音员或主持人面对听众展开一种拟态交流。
b.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通常是一男一女)对播,它不仅可消除一人口播的单调感,而且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
②评论员(主持人)评论评论员(主持人)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评论员(主持人)评论的优势:a.评论员(主持人)评论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因而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化特征;b.评论员(主持人)播讲自己写作的评论,有助于写作与播出方式的协调一致;c.评论员(主持人)的口头评论往往比口播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更容易发挥广播快捷、灵活的优势。
2.联系实际,分析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答: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点:(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以真实、生动的现场谈话及音响为由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听众,调动他们的收听兴趣,为下一步引出话题提供必要的铺垫。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需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相联系,这样写出的评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真正通俗的语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读者也喜闻乐见。
二、形象生动、爱憎分明在新闻评论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可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1.巧喻善比巧喻善比可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
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的事物画像,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包含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3.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新闻评论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
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马少华著的《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的学习辅导书。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新闻评论考研(博)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博)参考教材。
所选考研(博)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解析课后习题,补充典型题。
本书参考大量新闻评论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社论、评论员文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1.什么是社论,为什么说社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答:(1)社论的定义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都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党报的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2)之所以说社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①在评论的各种题材样式中,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社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阐明政策,引导舆论,指导实践。
②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
③社论发表的位置也最为显著和重要,而且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逐步形成了党报重视社论的优良传统,大大增强了我国党的报刊社论的威望和权威性。
2.社论、评论员文章有哪几种类型?答: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1)阐述型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
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阐述型社论常常采用专题论述的方式,根据需要还可采用宏观式、系列式和补正式等多种方式。
(2)启迪型启迪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任务重在针对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发言,从理论和实践上帮助读者提高认识,增强觉悟,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述评)【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新闻述评1.新闻述评有哪些特点?答:述评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
它叙事说理,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
它作为一种独具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
述评的评,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
述和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述评的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
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法,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
也可以说,述是评服务的,述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归宿。
这也是述评作为新闻评论体裁的内在根据。
述评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这也正是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
2.怎样才能写好述评?答:要写好述评,必须遵从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①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
事实要充分,是指要有足以说明问题的事实,并不是事实越多越好。
过多的不必要的事实,反而会淹没了述评提出的问题和它阐述的观点;事实要典型,是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
②述评所评述的内容要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
南开20秋学期新闻评论在线作业答案00518
(单选题)1:()是一篇新闻评论的核心和灵魂。
A:选题B:标题C:主题D:导语正确答案:C(单选题)2:人们常说,好新闻的评选历来都是“题材决定论”,这反映了()的重要性。
A:篇幅B:选题C:标题D:主题正确答案:B(单选题)3:()是一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是议论的范围或对象。
A:选题B:标题C:主题D:导语正确答案:A(单选题)4:()是新闻评论立意的核心所在。
A:求新B:求准C:求深正确答案:A(单选题)5: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
这是对新闻评论()的要求。
A:时效性B:时事性C:针对性D:群众性正确答案:B(单选题)6:下列内容不属于新闻评论栏目的是()。
A: 新华时评B:人民时评C:人民论坛D:新闻和报纸摘要正确答案:D (单选题)7: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求()A:文学化B:理论化C:大众化D:生活化正确答案:C(单选题)8:评论文体无论何时()都是第一位的。
A:准确B:生动C:口语化D:书面化正确答案:A(单选题)9:新闻标题要想出新意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要找好()的角度。
A: 选题B:立意C:立论D:论证正确答案:C(单选题)10:先假定对方论点正确,然后依着这一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明显不合理结论,从而否定对方论点的论证方法是()A:归谬法B:假设法C:推定法D:证伪法正确答案:A(单选题)11:来自“下头”的选题,指的是根据()做出的选题。
A:当前形势B:社会热点C:新闻事件D:捕风捉影正确答案:B(单选题)12:()提供的是观点性、思想性、理论性信息。
A:消息B:通讯C:新闻评论D:广告正确答案:C (单选题)13:评论语言要尖锐、泼辣、鲜明,是就()来说的。
A:态度B:写作C:广播评论 D:报刊评论正确答案:A (单选题)14:邓拓对于社论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A:政策解释型B:实际问题型C: 一般宣传型D:重要思想型正确答案:D(单选题)15:人民日报《两会漫议》《奥运走笔》,新华社《两会观察》等属于()专栏。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邓拓对于社论的分类中不包括以下的()A.政策解释型B.实际问题型C.一般宣传型D.重要思想型正确答案:D2.选择评论议题主要源于()A.撰稿人的衡量B.议题本身重要性C.读者需求期望D.传媒工作经验正确答案:C3.新闻评论写作在()的阶段可能产生多个角度,在下一个阶段将确定其中一个角度。
A.立论B.立题C.立意D.立据正确答案:C4.新闻评论在确定评论的角度和意向的阶段是在完成()的工作A.立意B.选题C.立论D.立据正确答案:C5.新闻标题要想出新意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要找好()的角度。
A.选题B.立意C.立论D.论证正确答案:C6.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求()A.文学化B.理论化C.大众化D.生活化正确答案:C7.党报社论是代表()的立场和意见A.撰稿者8.评论部C.编辑部D.党委正确答案:D8.新闻评论者的个人意见要转化为公众意见主要依靠()实现这一过程。
A.论点B.论据C.论题D.论证正确答案:B9.文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
A.刘勰B.曹丕C.孟子D.韩愈正确答案:B10.先假定对方论点正确,然后依着这一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明显不合理结论,从而否定对方论点的论证方法是()A.归谬法B.假设法C.推定法D.证伪法正确答案:A11.早期中国民营报纸社论是采取()负责制A.主笔B.评论部C.总编辑D.作者正确答案:A12.类比论证的前提是论证对象和类比事物之间的()A.名似B.形似C.质似D.神似正确答案:B13.列举论证实际是通过列举例子从而通过()达到论证的H的OA.演绎法B.对比法C.类比法D.归纳法正确答案:D14.通过对同一事件的回顾来展示观点的论证方式是()A.横向类比论证B.纵向类比论证C.横向对比论证D.纵向对比论证正确答案:D15.以下不能作为新闻评论论据来源的是()A.评论者亲身经历B.历史典故C.民间故事D.媒体观点正确答案:D1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文体上属于()。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答:新闻评论的绝大多数体裁都有标题。
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标题在拟题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就评论标题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而言,不同媒介、不同体裁的评论标题却基本相同。
(1)评论标题的特点与新闻报道的标题相比,评论标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虽然二者的标题都是文章(或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但由于新闻报道以客观地记录事实为主,而新闻评论以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议论为主,因而二者在标题的内容、形式、结构及写作(或制作)的基本要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例如:《人民日报》曾在1990年7月13日刊登一则消息,报道了在评优活动盛行的情况下,哈尔滨市独出心裁,由该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消费者协会和《新晚报》联合发起组织由消费者投票评选最差商品、最差企业和最差商店的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和社会关注。
该消息的标题是:哪样商品最差?最差工厂、商店是谁?(引题)哈尔滨消费者投票评差(主题)这则标题的主题概括了新闻事实的发生地点和主要内容,引题补充介绍了“投票评差”的对象和范围,看过标题,读者即使无暇阅读报道正文,也能对新闻事实有基本的了解。
而与这一消息同时刊登的一篇短评,标题只有四个字:击一猛掌。
由此可以得出,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存在着以下四点区别:①标题的任务不同由于新闻与评论这两大类体裁肩负的任务不同。
其标题承担的任务也有所不同:a.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b.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目的,即使以评论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
②拟题的手法不同a.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b.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诘、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作者:————————————————————————————————日期:2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1.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
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
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
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
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
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5. 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参考答案: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
(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
(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参考答案: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
分析这篇文章,回答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思考,找出人们和作者做出判断的前提。
7.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
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
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事实1. 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放在篇首引发议论的“由头”,是否可以作为作者的论据?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
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
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3.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参考答案: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参考答案: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
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2. 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参考答案:论辩双方都把论证建立在比喻上,以“水性”来说明人性,并且各自任意选择了有利于自己论点的解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其实不可能由这种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水与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状。
这是古人典型的用比喻代替论证的方法,不适于现代新闻评论。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2. 简单的结构对于新闻评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复杂的结构?参考答案:简单的结构易于理解。
当事物的关系和认识的层次相对复杂时,不免出现复杂的结构。
3. 如果说,新闻评论论点的前置类似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追求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把论点放在靠近结尾处的评论呢?参考答案:这一般是作者在论点的表达效率与实际的说服效果之间权衡的结果。
作者考虑到有一些论点很难一开始就为读者接受,更愿意采用逐层分析推理,最终“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的方法。
但这样的论证方式也有风险:要看读者在没有看到论点之前,是否愿意一直读完全文。
4. 递进结构,是不是一种容易令读者“迷失”的结构?怎样才能避免读者在这种结构中“迷失”?参考答案:递进结构与并列结构相比,的确是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段落所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思维。
所谓“迷失”就是读者跟不上、看不清作者的论述线索。
如何帮助和引导读者顺利地从前一个层面的思维进入后一个层面的思维,是作者应该着重处理的:首先应当明确地表达前一个思维阶段产生的结论,并且使读者把它接受为后一个推理过程的前提。
这里就需要一些明确的表达方式,比如“既然……那么……”。
汉语中还有其他的相关语词,要留意观察和尝试使用。
5.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从开头来说,如果叙事的内容较长,节奏就会较缓;如果开头叙事简练,或者把论点一下子在开头推出,节奏就会紧张起来。
从总体上说,叙事与议论最好在读者的阅读进程中相互搭配,形成“缓急相间”的节奏。
另外,利用递进结构产生连续推论,与单纯的并列结构相较,会使全篇的节奏更为紧张一些。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2. 考虑到新闻媒体激烈竞争而造成的对评论选题的时效性压力,一些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非事件性选题是否会最终消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参考答案:是存在这种可能。
但认识这个问题,应该从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媒体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
没有媒体自觉的责任意识,没有受众需求对媒体的影响力,不仅这个问题不好谈,其他媒体问题也不好谈。
3. 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上以具体的事件性新闻作为议论对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形式上全篇材料围绕着这一事件,结构会显得比较紧凑。
非事件性选题以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议论对象,往往表现作者在较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普遍性认识;它的时效性不是很强,全文的节奏也相对缓慢、从容。
如果非事件性选题的普遍性认识能够恰好找到一个事件性新闻作为由头,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就实现了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的相互转化。
第七章新闻评论的标题1. 如果说表达论点的新闻评论标题是效率最优选择的话,为什么还会有别种类型的标题?参考答案:这既取决于新闻评论的作者是否有可能、有能力和有勇气在标题中表达论点,也取决于在具体的传播关系中,在标题中直接表达论点是否能够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 新闻评论标题要达到凝练、概括的效果与传播信息要具体的要求之间有没有矛盾?如何看待这个矛盾?参考答案:抽象与具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这的确是一对矛盾,它需要作者针对具体的传播环境、传播对象和作品内容在两种价值之间进行权衡。
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标题,会失去一些对认识深度的表达,但会增加接受的容易程度,也会增加记忆的强度,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或是对于一般读者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