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doc
大班计算教案《找邻居》
大班计算教案《找邻居》大班计算教案《找邻居》(精选7篇)大班计算教案《找邻居》篇1活动目标:1、在嬉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2、通过嬉戏的方式培育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爱好,在嬉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预备:数字1—10卡片活动过程:一、引题1、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代表小动物的数字;2、老师说数字,请幼儿说出数字代表的小动物的叫声;3、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说出这个小动物两边相邻的数字是几。
二、嬉戏《拍手问答》1、复习10以内的相邻数。
老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如老师问:小伴侣,我问你,3的伴侣是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知你,3的伴侣是2和4。
(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2、嬉戏:卡片乐——嬉戏开头,把1—10的卡片放在桌面上,老师请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
——赢幼儿先取一张卡片,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
——嬉戏再次进行,老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操作1、幼儿完成数学作业本《找邻居》2、老师巡回指导:关心指导一些力量较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3、老师批改作业,订正个别作业做错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大班计算教案《找邻居》篇2活动目标:1.能发觉比一个数多一少一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2.知道5以内1除外的任何一个数与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提高规律推理力量,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愿意参加活动,体验胜利后的乐趣。
活动预备;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居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爱好。
老师;今日,又到了数学王国的时间。
我从王国里请来了几位小客人。
你们想看看是谁吗、2、熟悉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居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居。
老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居,他们也想住新居。
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居图。
(1)你们看房子美丽了吗。
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那边数的.(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3)幼儿操作老师表扬。
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一、活动名称:找邻居二、活动对象:大班学生三、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在教室里设置识字牌,每个识字牌上标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3. 准备足够数量的奖品作为小组之间的竞赛奖励。
五、活动过程:1. 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每个小组面前放置一堆数字卡片。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队长,其他学生为队员。
3. 队长抽取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向教师报出数字,其他队员根据队长报出的数字在识字牌中找出与该数字相邻的数字。
4. 队员将找到的数字抄写在纸上,并计算这个数字与队长抽取的数字之间的差值(即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
5. 队长将队员抄写的数字和计算出的差值报给教师,教师根据正确与否给予奖励或指导。
6. 每个小组设立一定的时间(如10分钟),小组内团结合作找邻居,最后计算各小组答对的数字和差值的总数。
7. 教师宣布竞赛结果,为答对最多数字和差值的小组颁发奖品。
六、活动结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明白通过合作和相互帮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七、活动评估:1. 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发言是否积极。
2. 合作意识: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分工,相互帮助完成任务。
3. 计算能力:学生在找邻居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出差值。
4. 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找到与指定数字相邻的数字。
5. 团队竞赛:各小组的成绩之间的竞争情况,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团结精神。
大班数学《找邻居-10以内的相邻数》教案
大班数学《找邻居-10以内的相邻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2.能够找到10以内的相邻数;
3.能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1.相邻数的概念;
2.10以内相邻数的查找。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识:通过口算练习引入相邻数的概念;
2.第一次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合作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3.第二次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完成数学小游戏。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口算练习:
•连算10道加法题,计算结果分别是12、15、8、3、9、6、11、14、7、2。
在纸上把这10个数一字排开。
•让学生将10个数两两相邻,看看其中有哪些数是相邻数。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相邻数的特点:相邻数的差为1,且它们的数字是连续的。
2. 第一次合作学习: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成4人小组;
•每个小组分别分配一些数码卡片,其中有含有10以内数字的卡片。
合作探讨:
•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找出各自手中的卡片中有哪些是相邻数;•让一组举例说明找到的相邻数,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每个小组都进行一次发言。
整合总结:
•提供一个表格,每个小组把自己找到的相邻数写在表格中;
•让学生自己查看表格中的内容,让学生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 第二次合作学习:数学小游戏
数学小游戏:找邻居(10以内的相邻数)
规则:
•学生自由组成4人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找邻居》教案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找邻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2.训练幼儿观察、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0-20的数字卡片。
2.游戏板:8x8的方格棋盘。
3.游戏筹码:不同颜色的小圆片。
4.讲解PPT。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使用PPT或教具向幼儿简单介绍相邻数的概念,并给出一些示例。
2. 游戏规则说明
•将数字卡片洗牌,每位幼儿抽取一张数字。
•每位幼儿在棋盘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游戏开始,每轮一位幼儿可以选择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走一格,但不能走出棋盘。
•若幼儿选择走到的位置上有其他幼儿,则这两位幼儿成为“邻居”。
•游戏结束后,看哪一位幼儿的“邻居”最多。
3. 游戏实施
根据游戏规则,让幼儿们逐轮进行移动,并记录下每位幼儿的邻居数。
4. 游戏总结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引导幼儿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及在游戏中发现的特点。
四、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合作意识和对相邻数的理解。
五、延伸拓展
1.让幼儿设计自己的找邻居游戏规则。
2.利用其他游戏形式巩固相邻数的概念,如猜数字游戏等。
六、反思与改进
根据本次教学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游戏设计,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找邻居》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
概念和团队意识,是一场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邻居数的概念,知道一个数的邻居数是它前后的数。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让幼儿掌握邻居数的概念。
2.让幼儿能够找出一个数的邻居数。
3.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对邻居数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邻居数的概念,找出一个数的邻居数。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邻居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这个数字有几个邻居?它是几的邻居?”2.讲解邻居数的概念(1)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邻居数的概念。
(2)教师举例说明邻居数的作用,如:找邻居、排队等。
3.操作活动(1)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自己的邻居数。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互动,分享找到邻居数的经验。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玩“找邻居”游戏,巩固邻居数的概念。
(2)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让幼儿逐步提高找邻居数的能力。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邻居数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五、作业与拓展1.作业:让幼儿回家后,找出家里物品的邻居数,并记录下来。
2.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找邻居”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邻居数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邻居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组织了互动环节,让幼儿在分享经验中提高对邻居数的认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在讲解邻居数概念时,可以加入更多生动的例子,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在游戏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挑战中提高自己。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邻居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邻居数的定义。
相邻数找邻居大班数学教案
相邻数找邻居大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学习如何找到相邻数的邻居数•掌握邻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锻炼计算相邻数的能力教学准备•黑板和白板笔•学生小组桌椅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主题:相邻数找邻居大班数学教案–提问:你们知道相邻数是什么吗?2.概念解释–讲解相邻数的概念:相邻数是指在数轴上距离最近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只有一个数。
–示例展示:在数轴上绘制示例数轴,并标出一对相邻数。
3.找邻居数–提问: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到这个数的相邻数吗?–讲解找相邻数的方法:给定一个数n,我们可以通过n+1和n-1来找到它的相邻数。
–示例展示:给定一个数2,通过2+1和2-1分别得到3和1,它们就是2的相邻数。
4.邻居数的大小关系–引导思考:邻居数之间有没有大小关系呢?–探究:通过数字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相对位置有关。
如果一个数在数轴上往右边移动,则它的邻居数会越来越大;如果一个数在数轴上往左边移动,则它的邻居数会越来越小。
–示例展示:通过给定不同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邻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计算相邻数–引导思考:如果给定一个数,你能直接计算出这个数的邻居数吗?–方法讲解: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运算来直接计算出相邻数。
例如,如果给定一个数n,那么它的右边邻居数可以通过n+1计算得到,而它的左边邻居数可以通过n-1计算得到。
–提示:在计算邻居数之前,要确保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练习: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要求他们计算出数的邻居数。
6.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学会找到相邻数的邻居数,掌握了邻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总结:相邻数是数轴上距离最近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只有一个数。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数的邻居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教学延伸•给学生出示更复杂的计算题目,要求他们计算出更多数的邻居数。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数的大小关系是否适用于所有数?为什么?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计算,然后交流他们得到的结果及解决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邻居”的概念,知道邻居的定义。
2. 学会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3. 能够找出简单的数字和图形的邻居。
1.2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找邻居的任务。
2. 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找邻居的任务。
3. 能够用语言描述找邻居的过程。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合作意识。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学会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2.2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找出简单的数字和图形的邻居。
2.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画纸、画笔。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找邻居的游戏,引出今天的主题。
4.2 基本技能的学习通过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让幼儿学习如何找出邻居。
4.3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出数字和图形的邻居。
4.4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邻居。
5.2 作业要求用语言描述找邻居的过程,并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幼儿对“邻居”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的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1. 幼儿能否独立完成找邻居的任务。
2. 幼儿在合作完成找邻居的任务时,是否能积极与同伴沟通、协作。
3. 幼儿在课后作业中,是否能用语言描述找邻居的过程,并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找邻居大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邻居”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字和图形表示邻居的能力。
7.2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比赛场地。
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
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邻居的概念。
2.学生能够识别邻居,区分不同的邻居。
3.学生能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自己的邻居。
4.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察。
教学准备1.课件2.找邻居的图片和视频3.手绘的班级平面图和小组图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问答互动。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邻居是指跟我们有好的关系,住在我们旁边的人。
教师出示图片和视频,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你们观察这些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他们都住在一个地方。
2. 普及概念•教师:我们生活的周围可能有很多邻居,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你们知道有哪些不同的邻居吗?•学生:老师、同学、隔壁阿姨等。
•教师:区别邻居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可以通过外貌、年龄、性别等。
3. 寻找邻居•教师:我们班级里有148个学生,他们住在这个楼里的各个位置。
你们能找到自己的邻居吗?•学生:我能。
•教师:找到自己的邻居后能说出对方的姓名和一些简单的信息吗?4. 讨论•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邻居很远才能见到,有些邻居就在你们身边?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可能是因为住的位置不同。
5. 练习•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请你们自己想象你们住的地方,然后画出一个班级平面图和一个小组图。
然后找出你们的邻居并记下他们的姓名及所住的地方,最后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邻居的概念和如何找到自己的邻居。
在课堂上,学生还锻炼了分享观察和想法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数字宝宝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数字宝宝找邻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比中间的数少1和大1。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相邻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能够运用相邻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10)、小动物图片、贴纸。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故事导入:数字宝宝们要搬新家了,它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邻居。
请小朋友们帮助它们找到邻居吧!2. 基本部分:(1)认识相邻的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相邻的数字。
如1和2、2和3、3和4等。
(2)游戏:数字找邻居玩法: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数字卡片。
小组成员轮流找出与卡片上数字相邻的数字,并将相邻的数字卡片放在卡片的旁边。
找出所有相邻数字后,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3)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幅小动物图片,图片上有5只小鸟。
请幼儿用贴纸给每只小鸟贴上相邻的数字。
如第一只小鸟贴上1和2,第二只小鸟贴上2和3,依此类推。
3. 总结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说出相邻数字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物品上的数字,并找出这些数字的邻居。
明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判断其对相邻数字概念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幼儿对相邻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观察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较慢的幼儿要给予个别辅导。
2.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共同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含反思活动背景和目标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计算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幼儿们的数学观念、认知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锻炼其思维和逻辑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以幼儿园大班3-4岁的孩子为主体,旨在开发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利用找邻居这一游戏性质的活动,帮助幼儿们对数字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流程1.活动引入(5分钟):活动开始后,老师会向幼儿们介绍这次计算活动的任务,讲解活动规则,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活动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2.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在游戏开始前,老师会与幼儿们详细讲解游戏规则,具体如下:•一张黑板上,分别写有1,2,3,4的数字卡片;•每个幼儿需要选择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到黑板上找到其他数字卡片上对应的数字,是自己的邻居;•找到与自己相邻的小伙伴后,两人可以合作,用麦克风向全班报告自己最终的数字邻居。
3.活动实施(30分钟):活动开始后,每个幼儿会得到一张数字卡片并到黑板上找到自己的邻居,老师会对幼儿的计算过程进行引导并及时纠正错误,以此提高幼儿的计算精度和速度。
4.活动总结(5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会总结本次活动,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他们分享心得。
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学评价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游戏形式来提高幼儿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通过活动实际操作,得到了如下教学评价:•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及时在幼儿出现错误的时候进行纠正,提高幼儿的计算准确度和速度;•活动形式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幼儿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计算的学习中来,提高了幼儿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活动使幼儿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实际应用意义,使幼儿们自觉地参与到数学计算的学习中。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
通过活动的实际操作、教学评价及反思,我们在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收获和反思:•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幼儿们学习过程的引导,在幼儿出现错误的时候进行及时纠正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活动本身需要更加严格的操作管理,以确保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地参与到数学计算的学习中去;•总之,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深入地挖掘幼儿的潜能,在注重幼儿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教案——《找邻居》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培养幼儿的自我探究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建立和发展幼儿自信心,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二、活动背景找邻居,通过寻找其中的规律,能够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加深其对于数字的理解,同时能够加强幼儿的归类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前准备1.活动道具:数字牌 1-10 张。
2.活动场地:幼儿园活动室或室外大草坪。
3.老师准备:制作数字牌,复印学生需要填写的表格,准备奖品。
四、活动过程1. 寻找邻居1.让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大圆,老师掏出数字牌进行抽取,抽到几则掀翻几个人向左(前)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2.老师再次掏出数字牌进行抽取,抽到几则掀翻几个人向右(后)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3.将两个新的数字相加,结果为一个新的数字,并进行“声讯两全”报数法,尝试找设定的数字。
2. 数字表格填写1.将每位学生分配到一个数字。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分得的数字,找出这个数字的邻居是哪几个,并分别填写在表格里。
2.老师收集填写好的表格,统计出每个数字共有多少个邻居。
3.将统计好的结果呈现给学生,一起找出哪些数字的邻居最多。
五、教学反思本课活动促进了幼儿的集体交流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竞赛形式的活动,缓解了幼儿对于学习的恐惧感,增强了他们对于竞争、趣味活动的热情。
通过寻找邻居,幼儿同龄人之上,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认知和交际,建立彼此之间和谐的关系。
同时,此活动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对于数学学科的新奇接受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大班数学活动找邻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找邻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背景本次活动主要适用于大班(3-4岁)的数学教学,冀望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提高幼儿的运算能力、口算速度和数字认知能力。
在日常的数学课上,幼儿常常容易因为课时和个别原因而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没有主动性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有一些幼儿相对较听话, 但是思维、口算和认知方面常常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成果,我们开展了这样一次针对大班数学活动的“找邻居”教学。
二、活动流程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2.提高幼儿口算速度3.帮助幼儿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2. 教学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如下的教学准备工作:1.准备0-100之间的数字卡片2.准备幼儿专注的游戏道具3.准备时钟或计时器4.准备记录工具以备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流程;告知幼儿们,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数字的口算处理。
2.教师将0-100之间的数字随机地打乱后,放置在地板上;同时,将幼儿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割为3-4人。
3.在讲解完规则后,教师开启游戏时间,学生开始自由活动,在规定时间内,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合作找出相应的数字,并准确口算出两个随机数字之和。
4.如果某个组合成功完成了口算练习,应及时向教师报告,教师向他们记录他们的时间和分数。
5.教师宣布规定时间到后,停止本次活动。
并向所有的幼儿发放奖品。
4. 教学评价本次活动的任务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方便有效的口算练习和数字认知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希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强化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 教学反思1.教师应当持续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情况,及时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教学。
2.活动的时间安排应当更加充分考虑,一方面要确保正常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进度的掌控,另一方面应当留足充分的做题时间;必要时,游戏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相邻的概念,能够找出不同形状图形的邻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找邻居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找邻居的任务。
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形状图形的邻居概念,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形卡片、点名卡、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课题,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邻居。
2. 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找出相邻的图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形状图形的邻居,让幼儿总结找邻居的方法。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独立找出图形卡片的邻居。
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找邻居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部分: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对找邻居的方法进行总结。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邻居,如家具、玩具等。
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找邻居的练习题,让幼儿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维积极性。
2. 操作活动评价:评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找邻居的准确性和方法运用。
3.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幼儿在家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找邻居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找邻居”主题班会,让幼儿在班级内交流找邻居的经验和心得。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找邻居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3. 结合主题开展区域活动,设置找邻居的游戏区,让幼儿自主参与。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确保他们能在教学中取得进步。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邻居”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者黑板;2.学生的座位表或者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导师在讲课区域写上“找邻居”的标题,并简单解释邻居的概念;•班级分成小组,每组2~4名学生;•导师给出关于“邻居”的4~5个问题,并让每组讨论得出答案。
(例如:邻居有哪些特点?你的邻居是谁?邻居和谐相处需要哪些素质?)二、理论讲解(10分钟)•导师介绍素数的概念,例如2,3,5,7,11,13等数;•导师解释素数之间的关系,例如相邻的素数之间只有一个合数或者质数;•导师引导学生思考素数之间可能存在的邻居的关系;三、游戏环节(20分钟)•导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区域并放置许多数字棒;•导师告诉学生规则:每个小组选出一个队长,队长在第一轮开始前站在区域外,等待导师的指令;•导师随机选出一个数字,例如“13”,并告诉队长该数字;•队长有2分钟时间在数字棒区域内找到小于等于13的最大素数和最小素数,并用两个不同颜色的数字棒圈出;•当队长完成任务时,重新回到队伍中,然后队员们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比队长的最大素数小1的素数和比队长的最小素数大1的素数,并把两个数字一起报出来;•如果队长所圈的素数存在错误,或队员找错数字会被扣分;•游戏结束后,计算每个队伍获得的分数,并给大家讲解正确答案。
四、总结讲解(10分钟)•导师要求同学们分享这个游戏带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并帮助他们理解素数之间的邻居关系;•导师讲解优秀的邻居素质和如何培养近邻和谐关系。
作业1.给通讯录收集邻居的电话号码,并为他们精心设计贺卡,表达近邻友好;2.等于10以内的素数有哪些?请列举并作为下次上课的展示。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邻居”的概念,知道邻居的定义和特征。
2. 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2.2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2.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能够独立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点名册、小玩具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数游戏,引出今天的主题——找邻居。
4.2 基本部分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幼儿理解“邻居”的概念,并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4.3 巩固部分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4 延伸部分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到家里的邻居,并尝试用数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邻居。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游戏和家庭作业,评价幼儿对“邻居”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数找到邻居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指导策略1. 通过实物和图片,生动形象地讲解“邻居”的概念。
2. 分步骤演示如何用数数的方法找到邻居,让幼儿跟随操作。
6.2 互动策略1.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他们关于“邻居”的看法。
2. 在小组合作游戏中,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找到邻居的方法。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7.2 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7.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邻居”概念的理解程度。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教案名称:找邻居教学科目:数学适用年级:大班教学时长:1小时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发现规律和分类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班级黑板或白板。
2.图片卡片:各种动物和物品的图片,带有明显的特征和区别(如颜色、形状等)。
3.小组装饰:不同颜色或图案的帽子或头饰,用于分组。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1.找邻居游戏(5分钟)a.教师介绍今天的活动是“找邻居”游戏,让幼儿猜猜这是做什么的游戏。
b.老师询问幼儿是否知道“邻居”是指什么,让幼儿描述邻居的特征和相邻关系。
主要活动:2.图片排序(10分钟)a.老师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识别出每个动物。
b.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动物之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分类。
c.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图片卡片,让幼儿根据相同的特征将图片进行排序。
3.形状分类(15分钟)a.老师展示一组物品的图片卡片,这些物品的形状不同,但都是可放在一起的。
b.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每个物品的形状特征,并让幼儿尝试分成不同的分类。
c.老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每个幼儿都拥有一张图片卡片,然后让幼儿找到同类邻居(形状相同的物品)。
4.数字分类(15分钟)a.老师展示一组数字的图片卡片,这些数字的大小不同,但都是整数。
b.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每个数字的特征,并让幼儿尝试分成不同的分类。
c.老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每个幼儿都拥有一张图片卡片,然后让幼儿找到同类邻居(相同大小的数字)。
合作拓展:5.合作完成任务(15分钟)a.老师指导幼儿进行一个合作任务:要求幼儿迅速找到与自己配对的同类邻居。
b.老师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和交流,帮助他们快速找到配对的同类邻居。
总结反思:6.总结与反思(5分钟)a.老师与幼儿总结整个活动的内容,并询问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b.老师与幼儿一起思考如何将这个活动中学到的分类能力和协作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找邻居》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找邻居》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游戏《找邻居》,培养幼儿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巩固和运用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游戏道具:足够数量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数字或几何图形)•白板、马克笔•课前准备工作:将卡片打印好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
教学步骤1.导入与复习(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数字、几何图形等。
2.激发兴趣(5分钟)–引入游戏《找邻居》的背景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3.游戏说明(10分钟)–将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确保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卡片。
–解释游戏规则:学生要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字或几何图形,找到与自己相邻的同学。
–强调规则中的注意事项:不与自己持有相同卡片的同学相邻。
4.游戏开始(15分钟)–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或几何图形找寻与自己相邻的同学,并站在一起。
–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游戏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提问学生,找到相邻同学的方式可以有哪些?–总结游戏的目的,即通过找邻居的游戏,巩固和运用了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
6.拓展练习(15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掌握情况,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找出与自己不相邻的同学。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
7.结束与展示(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在游戏中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游戏《找邻居》展开,通过这个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学进行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找邻居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比一个数多一少一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知道5以内1除外的任何一个数与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房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又到了数学王国的时间。
我从王国里请来了几位小客人。
你们想看看是谁吗、
2、认识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房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房。
教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房,他们也想住新房。
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房图。
(1)你们看房子漂亮了吗。
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
那边数的.
(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
(3)幼儿操作教师表扬。
2、点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她吗?
(2)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3)教师小结
三、找邻居
1、给小2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和点卡妹妹住在新房里可开心了,可过了一段时间。
数字宝宝2觉得太无聊了,于是他带着点卡妹妹去找离它最近的邻居玩玩,谁离2最近。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2的邻居
(2)观察1和3与2的关系。
(3)教师小结;1比2小,就是它的小邻居。
3比2大,是2的大邻居。
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叫相邻数。
2、数字四找邻居。
(1)教师;小4也要找邻居那我们来看看他的邻居是谁、教师事先把4的左右两边遮起来,让幼儿猜。
(2)幼儿说结果教师肯定。
3、找中间数
(1)出示2和4找它们的中间数,
(2)教师引导幼儿
(3)教师小结:三个数之间,中间的一个数比前面的数多一,比后面的数少一。
四、幼儿操作
1、给小动物找门牌号。
(相邻数)
2、画苹果。
(找中间数)
3、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刚才国王送来了进入城堡的入场卷,但是,你们必须把上面得题目了,才有效哟。
五、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得到了入场卷,下次我们可以随时去王国玩。
今天,我没得数字宝宝也累了,它们想回家了。
它们说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没来,下次还要带更多的数字来。
再玩找邻居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跟数字宝宝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