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七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七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评课记录表听课人:陈德芸听课人所属学科语文
编号:5 课教师佘丽花
科目:语文课时间:
课时:2
课题:识字4
听课地点:澄迈县红岗学校
班级一(1)课堂教学会议纪要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王莎莎念、开火车念、齐读)
2、出示图片:上部分是小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到台上的同学举着名称的图片带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这个动物朋友。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说不来的老师给予引导)
二、指导诵读
1、全班齐读韵文。
2、学生民主自由诵读。
3、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学生演出诵读。
(小组演出诵读、个人演出诵读,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认知加之动作演出诵读)
三、拓展练习
1、师:课文只写下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太少了,我们来说说道几种吧?
2、教师示范:师:老师先说,蜜蜂花丛采蜜忙。
你们谁来说?
3、生:青蛙田里征答忙碌、
4、师小结。
四、指导书写生字
听课评议
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韵文时使用了许多手法,例如民主自由腰、利用插画腰等,效果较好。
2、拓展练习让学生模仿韵文的形式,练习说话,有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听讲笔记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诵读韵文时使用了许多手法,练骂人,有效率锻炼身体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班会听课记录初中语文(2篇)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25日地点:初中部语文教室主讲教师:张老师听课教师:全体语文教师一、班会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张老师特此组织了一次以“传承文化,提升素养”为主题的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她强调,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文化传承和素养提升的过程。
2. 诗歌朗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张老师邀请了三位同学上台进行诗歌朗诵。
同学们朗诵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等。
朗诵过程中,同学们充满激情,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3. 名著推荐接下来,张老师邀请了几位同学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并简要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同学们推荐的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通过分享,同学们对名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4. 语文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张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知识竞赛。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两个环节,内容涵盖了字词、成语、文学常识等方面。
同学们积极参与,争相答题,现场气氛热烈。
5. 互动环节在互动环节,张老师提出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问题,让同学们现场回答。
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6. 总结发言最后,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她肯定了同学们在班会中的表现,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三、班会亮点1.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本次班会以“传承文化,提升素养”为主题,通过诗歌朗诵、名著推荐、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升素养。
2. 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11月15日地点:学校七年级(2)班教室授课教师:张晓梅老师听课教师:李红梅、王丽娜、刘伟等教学内容:《背影》一、课前准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了解张晓梅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前,张老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指导。
二、课堂环节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了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了学生对《背影》的学习兴趣。
接着,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张老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张老师适时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随后,张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
(2)重点分析张老师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背影”、“父子情”等。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还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亲情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交流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在讨论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问题,鼓励学生关注家庭、关爱父母。
同时,张老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3.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课堂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朗读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七年级上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班级:七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有的说喜欢夏天有长长的假期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
2. 听完音频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
例如:- “酝酿(yùn niàng)”,教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应和(hè)”,强调“和”字的读音。
3.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春”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 学生读完后,有学生回答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
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
(三)精读课文,分析描写(20分钟)1. 春草部分(7分钟)-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春草的句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教师提问:“‘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回答,“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就长出来了,有一种悄无声息的感觉;“钻”字写出了小草生长的力量。
- 教师补充讲解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2. 春花部分(8分钟)- 学生找出描写春花的句子,像“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 教师提问:“‘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表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表现了花朵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
3. 春风部分(5分钟)- 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风的段落。
- 然后教师分析,作者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三个角度描写春风,这种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人教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人教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人教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讲解了人教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个学期我们将学习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
接下来,我将记录下老师讲课的主要内容。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本册书的主题和内容安排。
本册书主要围绕着“文化的钟摆”这个主题展开。
书中围绕着文化传承、文化碰撞、文化发展等方面内容展开探讨。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演变。
随后,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阅读了第一篇文章《神秘的中国文化》。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独特之处。
我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历史悠久、包容性强、注重礼仪、倡导和谐等。
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接着,老师引导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二篇文章《儿童文学的奇妙之旅》。
这篇文章通过介绍儿童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儿童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了解到儿童文学是通过故事、童谣、儿歌等形式,向孩子们传递知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的媒介。
儿童文学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传递社会文化的熏陶。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品读了第三篇文章《小人物的力量》。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小动物们的奋斗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小人物的力量。
通过小人物们的奋斗,我们知道了“勤奋、智慧、坚持、勇敢”等美德的重要性。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最后,老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文学常识的学习上。
他提醒我们通过学习常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他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文学常识的重点内容,如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以及现代文学巨著《1984》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整个上课过程非常生动有趣,我对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文学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将会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加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编版七下语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通过听课记录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听课记录和点评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
一、听课记录1. 第一课:《花木兰》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顶替父亲从军的故事,通过花木兰的坚强和勇敢展示了女性的力量。
老师生动地讲述了故事情节,配合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花木兰的故事,还学到了关于忠孝勇的传统美德。
2. 第二课:《小燕子的故事》这节课讲述了一个小燕子为了救母亲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燕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教导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节课让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勇敢面对挑战的道理。
3. 第三课:《田园生活》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田园生活,通过介绍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方式来展现古代农村的风貌。
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生活的情况,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劳动精神。
二、点评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情感,通过讲述经典故事和诗词歌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也有现代的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套很好的语文教材。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字数:430】第二篇示例:部编版七下语文是初中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是一部全新的教材,包含了许多有趣的课文和知识点。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听课记录:
1. 课文:《木兰诗》
2. 教师:XXX
3.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授课过程记录:
1. 开场白(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强调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生词和难点(15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难点
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5. 提问与答疑(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布置相关作业。
点评:
1. 优点:教师授课条理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朗读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不足:在讲解生词和难点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和教辅,没有充分联系实际语境,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3. 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实际语境的引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而言,本节课教师表现良好,但在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用简短的话语唤起学生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2.接着,教师展示一张旧时的学校教室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能想象在这样的教室里,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吗?”3.教师简单介绍《最后一课》的背景和作者都德,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的引导语,对爱国情感产生思考。
2.观察教室图片,想象在特定环境下上最后一课的情景。
3.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产生兴趣,准备开始新课的学习。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简洁而富有启发性,教师通过爱国情感的引入和图片展示,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与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最后一课》,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3.鼓励学生自行朗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文本解析:1.逐段分析文章,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文章的主旨,即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弗朗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1.介绍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示范,跟读并自行朗读文章,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4.拓展延伸环节,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初中文科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草原》2. 课时:1课时3. 授课教师:张老师4. 听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5. 听课地点:初中文科教研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图片展示草原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字词含义。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2. 不足:(1)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
五、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深入讲解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2篇一、基本信息听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听课地点:XX中学七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桃花源记》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表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表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表。
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年级:初中[X]年级。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有趣且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1. 方式。
老师一上来就给同学们讲了个小故事,说是古代有个特别爱读书的人,在走路的时候都拿着书看,结果一不小心撞到了树上,还以为是碰到了人,连连道歉呢。
这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笑了,也都好奇今天的课和这个故事有啥关系。
2. 效果。
这导入真的很棒,就像一把小钩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大家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老师,等着下文呢。
# (二)知识讲解。
1. 字词部分。
老师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每个字都讲得特别细致。
比如说“磅礴”这个词,老师不仅讲了它的读音,还讲了它的字形,“磅”字右边是个“旁”,可别写成“傍”了。
然后又解释了它的意思,说这个词是形容气势盛大的。
老师还举了个例子,“黄河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地奔腾而下。
”这样一讲,感觉这些字词就像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生命,很容易就记住了。
2. 课文分析。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默读了一遍课文,然后提出了几个问题。
像“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的?”同学们就开始积极思考起来。
有个同学回答说主人公很勇敢,老师就接着问:“那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勇敢的呢?”这个同学就找出了课文中的一个情节,说是主人公面对危险的时候没有退缩。
老师就表扬了这个同学,还补充说,这就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的。
然后又引导同学们找出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之类的。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探险,老师带着同学们在课文的世界里探索,发现一个个宝藏。
# (三)课堂互动。
1. 提问环节。
老师的提问很有水平,不是那种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
而且老师特别会引导学生,当有个同学回答得不太准确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说:“你这个想法很独特,不过我们再仔细看看课文中的这个地方,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呢?”这样既保护了同学的自尊心,又能让他继续思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学会记事》听课笔记
新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掌握记事的基本要素和顺序,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事件,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记事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表达完整的思想。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记事作品的叙事技巧和表达手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独特的叙事风格。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记事中融入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讲述一个简短而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如“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边讲边板书关键事件节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听到了哪些关键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如何串联起来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倾听故事,积极举手回答,指出关键事件如“开始尝试”、“摔倒”、“再次尝试”、“成功骑行”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顺序。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同时自然引出记事的关键要素——事件的串联和顺序,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理论讲解:详细讲解记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和常见的叙事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优秀的记事文章,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事件顺序、如何描写细节、如何表达情感的。
•实践活动:•回忆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要求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件事进行写作,注意记事的基本要素和顺序,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互评互改:学生交换作品,从记事要素是否齐全、顺序是否合理、细节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修改。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相互启发。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认真构思,努力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1. 《骆驼祥子》内容概要:本课主要讲解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2. 《荆轲刺秦王》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荆轲刺秦王》。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背景、秦王的统治方式以及荆轲的忠诚和勇敢。
同时,还分析了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3. 《红楼梦》内容概要:本课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家族传统、爱情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4. 《孔乙己》内容概要:本课围绕着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展开。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鲁迅先生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关怀。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其中所揭示的工业化进程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6. 《茶花女》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爱情和社会阶层的思考。
同时还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 《西游记》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了思想在其中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还分析了孙悟空的形象和智慧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8. 《Alice in Wonderland》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和主要人物,思考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边界。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拓展想象力的重要性。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
七上语文听课记录模板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日期:[日期]
课程主题:[主题]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课程目标:
-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 [列出本节课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
听课记录:
1. 开场导入(5分钟)
-教师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的反应如何?他们是否参与了导入?
2. 新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如何讲解新的语文知识点?
-是否使用了示范、图表或其他辅助工具?
-学生是否主动提问,有什么疑问?
3. 课堂互动(20分钟)
-教师采用了什么互动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是否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其他互动活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如何?
4. 练习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布置了什么练习或作业任务?
-这些任务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吗?
-学生是否明白如何完成作业?
5. 课堂管理(5分钟)
-教室秩序如何?是否有学生干扰课堂秩序?
-教师如何处理潜在的纪律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学生的反馈如何?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本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初一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初一(1)班教室授课教师:李老师课题:《背影》一、课前准备1. 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父爱,感受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 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李老师以“亲情”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 李老师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分析课文:- 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句子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4. 情感体验:- 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亲和儿子,体验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
5. 写作训练:- 李老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6. 课堂小结:- 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
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河中石兽》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河中石兽》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河流与奇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好奇心。
2.提问引导: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或见过河流中的奇特石头,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引入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河中石兽》,并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学生活动:1.观看图片,对河流与奇石的自然景观产生兴趣。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生动有趣,图片展示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引导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课文阅读: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课文分析:1.分段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河中石兽的描写,分析其形态、特征以及作者的观察角度。
3.提问学生,探讨河中石兽形成的原因,以及作者通过描写石兽所表达的情感或思考。
3.深度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河中石兽的象征意义,比如与自然、时间、生命等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拓展延伸:1.介绍一些与河流、石头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能力。
学生活动:1.认真阅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3.积极参与课文分析和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分享讨论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思想。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分组讨论和分享环节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河中石兽》•课文内容:河中石兽的形态、特征•课文分析:作者的观察角度、情感表达•深度讨论:河中石兽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河流、石头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录(3篇)
第1篇一、听课背景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语文教研员莅临我校进行听课指导。
本次听课记录旨在记录教研员在听课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为我校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听课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X月X日地点:我校七年级(1)班教室三、听课教师及教学内容1. 听课教师:张老师2. 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春》四、听课记录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张老师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分析课文时,张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草长莺飞”、“花香鸟语”等。
同时,针对难点内容,张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热烈讨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学评价合理,注重学生发展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评价过程中,张老师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五、教研员点评教研员在听完课后,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下是教研员对本次听课的点评: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核心内容。
2. 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方法多样。
张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一、【构建动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
学生说观感
(二)拜访作者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听雨篇
1、师生共同诵读文本。
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2,初步感知文本。
概括事物特点。
三、【合作交流】
活动一品雨篇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这句运用了(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表述出来。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
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
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
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小草像复苏的
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运用比拟的手
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
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
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
法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
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
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
像绿荫的波浪”更加替下了书的生动,形象,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
感受
活动二:悟雨篇
2、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
变了姿容。
”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活动三:炫雨篇
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关雨的诗词、歌曲、谚语、文学作品、电影……
美文四读
音韵美正确读
意蕴美理解读
境界美品味读
人性美感情读
四、【综合建模】
课外拓展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教师小结:岁月像一条长河从我们的生命中缓缓流过,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处风景。
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在孤单时享受寂寞的美丽,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风雨中想见七色的彩虹!让我们一起睁开慧眼去书写美好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5.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