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定级标准》对一级古籍的界定存在瑕疵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三条文化部负责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
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第五条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第六条申报及评审程序:(一)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向所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二)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古籍进行汇总、初审,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三)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拟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
每次申报评审时间由文化部确定并印发相关通知。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暂行办法进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
第九条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浅析古籍书叶的破损及常见修补方法

浅析古籍书叶的破损及常见修补方法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1期摘要:中国传统古籍所用纸张耐久性较好,有“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的说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流通时间长了,由于自身和外界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最常见的损坏有书衣破损、订线脱落、书叶破损、书函破损等。
针对书叶破损的修复是修复中最主要的工序,因为书叶不仅数量最大、用时最多,而且是决定一部古籍修复成败的关键和基础,修复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书补破工作的处理。
文章结合实际修复工作,分析古籍书叶破损的原因和破损形态,进而根据不同的破损形态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
文章是作者对自己修复工作方法的梳理,期待为古籍修复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古籍修复;书叶破损;修补方法中国传统古籍所用纸张耐久性较好,有“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的说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流通时间长了,由于自身和外界原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最常见的损坏有书衣破损、订线脱落、书叶破损、书函破损等。
针对书叶破损的修复是修复中最主要的工序,因为书叶不仅数量最大、用时最多,也是决定一部古籍修复成败的关键和基础,修复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书叶补破工作的处理。
然而补破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同的修复人员在技术上的差别就表现在“随意”的处理上,对这种“随意”是否处理得当,则取决于修复人员的经验积累。
修复工作“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经验”,在修复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古籍的实际破损情况,采取恰当的修复方法,是一个修复人员技术成熟的标志。
只有了解古籍书叶破损的原因和形态,才能辨证施治。
1 古籍书叶破损的主要原因古籍书叶破损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两种因素:一是内在的,如纸张的质料、水墨、印制方法等;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影响古籍保存的各种客观条件,又分为理化因素、微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1.1 理化因素影响古书保存的物理化学因素主要有光照、温湿度、水与火、有害气体、灰尘等。
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

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
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需要遵循《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令第19号,2001年)要求,对照国家标准《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GB/T 31076.1-2014),规范开展。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梳理古籍基础信息,建立古籍类文物目录,对照古籍定级国家标准对馆藏古籍进行定级。
原已按照古籍定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定级为一、二、三级古籍的,可不再重新定级。
未定级的古籍或已定为普通古籍经重新鉴定认为价值符合珍贵文物定级标准的古籍,严格对照古籍定级国家标准进行鉴定、定级。
2. 定级为一、二、三级古籍的对应直接套转为一、二、三级珍贵文物,定级为普通古籍的对应直接套转为一般文物。
3. 完成古籍类文物定级后,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及时完善古籍藏品档案信息,并在属地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文物建档、备案。
其中,一级文物藏品档案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二、三级文物藏品档案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古籍破损与古籍定级字段的设置

古籍破损与古籍定级字段的设置作者:吴芹芳丁丽萍来源:《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年第05期[摘要] 针对图书馆编制的古籍文献机读目录导入古籍保护中心的普查平台的数据库后,普遍缺少古籍定级及破损定级内容的问题,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如何在ALEPH系统中设置新的字段,分别定义古籍定级和古籍破损定级,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古籍文献保护工作。
[关键词] 古籍定级古籍破损定级机读目录著录1. 古籍定级与古籍破损定级字段设置的背景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凡是收藏有古籍文献的单位都要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发的古籍普查平台上著录数据。
在此之前,许多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了古籍文献的计算机编目。
有的图书馆各自为政,也有的图书馆在一定范围内联机编目。
武汉大学图书馆使用ALEPH系统进行古籍文献的编目,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下同)的成员馆,利用CALIS中心古籍编目分系统与其它高校图书馆进行古籍联机编目。
2006年8月5日,国家文化部颁发了《古籍定级标准》(WH/T20-2006)和《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2006),其适用范围明确为:“全国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古籍保护、整理和利用工作,同时供出版、教学、科研及国内外相关业务单位使用”[1]。
该标准是为适应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蓬勃开展的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而制定的。
笔者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标准是2009年2月,在重庆市图书馆承办的国家图书馆第三期古籍编目培训班上,这两个标准作为必备的学习参考资料发给了每一位学员。
当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罗琳老师主讲的一次课程就是介绍“古籍普查平台系统”,所有的学员都被要求学会往普查平台提交古籍数据。
古籍的级别和古籍破损定级是系统中的必备字段。
与我们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古籍编目系统相比,“古籍普查平台系统”要著录的内容与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古籍定级与古籍破损定级两项内容。
古籍普查中古籍破损定级问题的探讨

般而言 ,很 多单位都比较注重 于评选 国家重点古籍保
护单 位 及 国 家珍 贵 古籍 申报 这种 较 为 宏观 层 面 上 的 工 作 ,这 一 方 面 可 以提 升 和 彰 显 本 单 位 自身 的 价 值 地 位 ,另 一 方 面还 可 以获 得 更 多 的财 政 拨 款 ,何 乐 而 不 为 呢 ? 但 是 上 述 工 作 基 本 上 是 不 涉 及 古 籍 破 损 状 况
国现存 的珍贵古籍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起草并颁布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文物保护法》 《 国务 院关于加强文化
的 ,因为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古
籍 品 相 相 对 完 好 ,否 则 申报 成 功 的 概 率 会 大 大 地 减
保护的通知》 ( 国发 [0 5 2 20 ]4 号)等一系列政策法
施 。只 有做 好 古 籍破 损 登 记工 作 ,才 能摸 清 古 籍破 损 的实 际情 况 ,也 才 能制 定 科学 的保 护 修 复计 划 ,并且
引起 足 够 的 重视 ,从 而影 响 着 普 查 工作 的
顺 利 进行 。 因此 ,务 必增 强对 古 籍定损 的思
想认识 ,提高普查人 员的专业素质 ,确保破
LJ BRA RY THgORY AN D PRACTI CE
杭 30 ) 浙 图 馆, 州 10 07
古籍 普查 中古籍破 损定级 问题 的探 讨
[ 关键词]古籍普查 ;破损 ;定级
[ 摘 要] 古籍 破 损 定级 是 古 籍普 查 工
作 中 虽 细 小 却 重要 的 一 个 环 节 , 它 直接 关
和古籍工作者对于古籍破损定级的工作 ,还没有引起 足够 的重视 ,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颇。
论《古籍定级标准》修订版在图书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

1 《 古 籍定 级标 准》 修 订 版 在 使 用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1 .1 关 于 “内 府 本 ”的 问 题
以其“ 套 印本 ” 定 级二级 丙 等古籍 , 而 无法 上靠 等次 ;
而 对于其 他 的“ 内府 刻 本 ” 来说 , 更 是 没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的标 准 可入 , 给这 一部 分定 级带 来 困难 。 1 . 2 关 于“ 民 国初 . f i - ” 珍 贵 古 籍 的 问 题
并在 此 基础 上找 出应 对这 些 问题 的方法 。
十 二 卷 目录 三 卷 , ( 清) 圣 祖玄 烨 辑 ( 清) 陈 廷 敬 等 辑
注, 清康 熙 五十 二 年 ( 1 7 1 3 ) 内 府 刻 朱 墨 套 印 本 。 是
书 半 叶 7行 1 7字 , 小 字双 行 2 3字 , 白 口, 四周双 边 , 版框 纵 1 9 .2 c m, 阔 1 2 .7 c m, 开 本 高 2 7 .7 c m, 宽
2 0 1 7年 7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8 L Ec o n o my
J u l y 2 0 1 7
No.1 3 To t a l No . 38 3
初版《 标准》 中 四级 古 籍 定 级标 准 中 明确 提 出 :
“ 民国初 年著 名学 者 以传 统 著 述 方 式 研究 中 国传 统 文化 而形 成 的稿本 、 初 刻本 。 ” 可 以定 级为 四级 古籍 , 而在修 订 版 《 标准 》 中 剔 除 了 这 一 部 分 民 国 珍 贵 古
古籍的破损定级及其分级保护机制研究

染 ,古籍 酸化与脆化的加剧。今天的古籍保护工作步履更 加艰
难。
目前 已出台的 《 古籍普查规范》 《 古籍定级标 准》 《 古籍特藏破损 定级标准》 《 图书馆古籍特藏 书库基本要求 》 《 古籍修复技术规 范 与质量要 求》 等行业标 准 , 就是为 了推动古籍普查 工作 的科 学 、
古籍普查作为古籍保护计划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侧重对个体古籍载体信息的统计鉴别这就需要古籍保护人员持有一颗对历史负责任的心把古籍的版本级别古籍的破损信息古籍的保存信息如实精确地登记下来尤其是古籍信息的定级工作一定要重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0 3 3 ( 2 0 1 3 ) 2 0 — 0 0 8 9 — 0 3
汤 印 华
( 大连 图书馆 , 辽 宁大连 , 1 1 6 0 1 2 )
摘
要: 古籍普 查是 中华 古籍保护计划 的重要 内容。古籍普查不仅仅是理清现存 古籍
的藏 量, 更应该统计 出古籍的破损信息 , 为古籍今后不 同等级的保 护提供 可靠数据 。 只 有认 真做好 古籍的定级鉴定工作 , 古籍普查 工作 才能科 学、 规 范; 只有严格古籍破损定
ZHAo Hui r u
AB S T R AC T: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i r a n s ’ o n - t h e - j o b t r a i n i n g a n d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级, 才能建立有效的古籍分级保护机制 , 才能圆满完成古籍保护计划 中的各 项任务 。 关键词 : 古籍普 查; 古籍定级 ; 古籍破损定级 ; 分级保护机制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古籍定级浅谈

摘要:文章就古籍定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古籍;古籍定级;古籍普查平台中图分类号:g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074-03 作者简介:甘沛(1962―),河南省图书馆馆员。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开通运转,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对本单位的藏书进行登记、定级。
在实际工作中,古籍工作者依照《古籍定级标准》给本单位的古籍藏本定级,看似极为简单,只要在古籍定级页面上,选择对应的等级和定级依据后再点击确认,就完成了古籍定级。
其实,给古籍准确的定级并不简单,要根据每一部古籍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等次。
而《古籍定级标准》也不是完美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同时,每一个古籍工作者对古籍版本的判定及对《古籍定级标准》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有时候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人对同一部古籍的定级都存在着差异。
笔者针对古籍定级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出一些相对准确的定级经验。
[kh+4mmd]1 《古籍定级标准》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古籍定级标准的比较[kh+4mmd]2010年“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线之初,古籍定级页面上罗列的定级细则与《古籍定级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2011年10月,平台上的定级细则与《古籍定级标准》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应当是经修订后重新编写了一些细则。
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以下几点:将一级丙等的“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二级丙等的“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合二为一,变二级丙等的“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以及泥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及铁活字印本”加以细化;二级丙等的“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修订分为三部分:一级丙等“明清时期特别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本”、二级甲等“明清时期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本”及二级丙等“明清时期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刻本”;一级丙等的“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稿本”,分解为一级乙等“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的手稿本”与二级甲等“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的修改稿本、一般著作的手稿本”;对二级丙等的“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也进行分解,变二级甲等“清修《四库全书》底本”、二级丙等“《四库全书》原本零帙”,并把“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从古籍定级细则中剔除;二级丙等的“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修订为“明末至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具有代表性的木活字印、套印、敷彩印及铜版印的古籍传本”,强调了应有代表性;二级丙等的“明代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修订为“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明末印制的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提升至二级乙等。
古籍的版本1区分、收藏价值与辩伪

3、朱墨本和套印本。 (四)由于字体形状大小区分的:
我要去我回来时的地方,带着丫头去参加哥哥的婚礼,再去看看二哥,还有姐姐一家
1、大字本。2、小字本。3、仿宋体和聚珍 仿宋本。
(五)由于装订和版框大小区分的:
1、毛装本。2、巾箱本。3、袖珍本。
(六)由于增成和批点评注区分的:
1、校本。2、批点本(评本)。3、注本。4、 节本。5、增订本。6、孤本。7、残本。8、书帕 本。
特约撰稿人牛双跃燕赵都市报记者肖鸿
中国名扬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 术皆以古籍为载体而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广博 的信息构成了中国文明史,这是其它藏品难以望 其项背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古籍是中华民族 的第一藏品。历史上许多收藏大家如明朝嘉靖年 间浙江天一阁主人范钦、明末常塾毛晋的“汲古 阁”以及清朝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等莫不以
(七)由于非雕板印刷本区分的:
1、抄本(写本)。2、精抄本。3、影写本。4、 稿本和手稿本。5、清稿本。6、乌丝栏抄本和朱
我要去我回来时的地方,带着丫头去参加哥哥的婚礼,再去看看二哥,还有姐姐一家
丝栏抄本。7、影宋抄本。8、内府写书和进呈本。 9、拓本。10、影印本。
其它还有石印本、铅印本、珂罗版印本。作 者牛双跃肖鸿
善本范围举了四条:一、旧刻,指宋、元遗刻; 二、精刻,指明代刻印精良的;三、旧抄,指昔 人手写,笔墨精良者;四、旧校,指校勘精审者。 随着时间推移,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二十 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含乾隆)刻本全算作善 本,甚至无论残缺如何,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 界。现在已有较明确的提法,即凡是在历史文物 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方面或其中某一 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书就是善本。具体可以概括
“官刻本”或“官府本”。官刻本又分 监本;②经厂本;③殿版;④内府本;⑤局
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籍基本术语和定义,以及古籍的级别和等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古籍保护,整理和利用工作,同时供出版,教学,科研及国内外相关业务单位使用.2术语和定义2.1古籍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2.2版本一书经过抄写或印刷而形成的传本.指书籍具有的特征,如书写或印刷的各种形式,内容的增删修改,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卷帙的存佚,以及书中所形成的记录,如印记,批校,题识等.2.2.1写本缮写而成的书本.习惯上对宋及宋以前缮写,宋代以后著名学者及名家缮写,历代缮写的佛道经卷等均称写本;历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缮写的巨帙原本,如明辑《永乐大典》,清修《四库全书》等,亦称写本.2.2.2稿本指作者亲笔书写的自己著作的底本.分手稿本,清稿本和修改稿本.2.2.3抄本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习惯上对元及元以后抄写的书本称为抄本.2.2.4影抄本也称影写本.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按照底本文字的行款格式,版框大小,文字内容,——摹抄,其版面形象与底本惟妙惟肖,故名.2.2.5彩绘本用多种颜色绘制而成的书本.2.2.6刻本雕版印本的简称.指雕刻木板,制成阳文反字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本.2.2.6.1初刻本第一次刻版印制的书本.2.2.6.2重刻本依据某一底本而重新刻版印制的书本.2.2.6.3翻刻本也称覆刻本.按照某一底本翻雕印制的书本.2.2.6.4影刻本按照某一底本原样摹刻印制的书本.2.2.6.5重修本也称修补本或修补版.指用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本.2.2.6.6递修本用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本.宋代的雕版,经宋元两代修补后在元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宋元递修本,或经元明两代修补在明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元明递修本,或经宋元明三代修补在明代刷印成的书本称宋元明递修本,亦称三朝递修本.2.2.6.7朱印本在版面上敷以朱色,覆纸印成的书本.2.2.6.8蓝印本在版面上敷以蓝色,覆纸印成的书本.2.2.7活字本活字印本的简称.选用单体活字,按照书的内容,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按照活字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泥,木,铜,锡,铅活字等.活字印刷是宋仁宗庆历时(公元1041-1048年)毕升所发明,用胶泥制字,火烧使坚,摆版印刷.这一发明较德国谷登堡使用金属活字排版早四百年.元代又创制木活字.2.2.7.1泥活字印本制造泥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2.2.7.2木活字印本制造木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2.2.7.3聚珍版印本简称聚珍版.指清武英殿用所制木活字摆版印成的丛书本.清乾隆皇帝采纳金简建议,在武英殿制造大小木活字,用以选印收入《四库全书》而又为世所急需的稀见之书.乾隆皇帝以"活字"名称不雅,诏以"聚珍"名之.用此木活字摆印之丛书称为内聚珍;后各省官书局据以翻刻,其所刻印之书称为外聚珍.2.2.7.4铜活字印本制造铜活字摆成印版,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2.2.8套印本套色或套版印成的书本,包括套色印本和套版印本两种.早期为一版分色套印,元代以后发展成两版或多版分色套印.2.2.8.1套色印本也称敷彩印本.指在一块雕版上,根据不同需要,敷以不同颜色而印成的书本.2.2.8.2套版印本用两套或多套大小相同的书版,分别敷以不同颜色,依次刷印而成的书本.2.2.8.3朱墨套印本以朱色和墨色两种颜色套版印成的书本.2.2.8.4多色套印本用三种以上颜色套版印成的书本,包括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等.2.2.8.5饾版印本雕刻多块印版,分别涂以不同颜色,依次刷印而成的书本.为了表现山川云雾,草木虫鱼,花鸟禽兽,建筑陈设等富有立体感,将一叶图文或一个局部,分别刻成多块小木版,而后分层分色套印.因每块雕版小如饾钉,故名.2.2.8.6拱花印本雕刻多块凹凸印版,根据内容需要,依次嵌合挤压而成拱起于纸面的各种图形的书本.用以凸现山川云雾,草木虫鱼,花鸟禽兽及建筑陈设等造型的立体感.2.2.8.7饾版拱花印本同时运用饾版,拱花两种技法印制而成的书本.2.2.9钤印本钤盖图章而成的书本.2.2.10磁版印本选用特制泥土制成泥版,刻成阳文反字,火烧令坚,敷墨覆纸而印成的书本.2.2.11活字泥版印本选用阳文反字的木质雕版作为字源,将特制泥条的一端压于木质雕版的一个文字上,制成一个阴文正字的泥质字模,再按照书的内容,选用对应的泥质字模,压于特制的泥版上,制成阳文反字的泥质版,在泥版上敷墨覆纸而印成的书本2.2.12铜版印本以铜为版,施以腐蚀药剂制成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2.2.13影印本以某一版本为底本,用照相的方法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2.2.13.1珂罗版印本又称玻璃版印本.用照相的方法,把图文晒印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版上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2.2.14石印本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2.2.15批校题跋本指书中带有批,校,题,跋的书本.对书的内容进行品评而形诸叶面的批语谓之批;依据不同传本和有关资料,与底本文字进行核勘,记载核勘文字谓之校;批,校均具者谓之批校;学者或藏书家对某一传本的内容,版本源流及其价值等所写的评论,鉴赏,考订,记事等,统称题跋,也称题识.2.2.16过录本将其他传本中所载的他人批校文字照样移录过来的书本.2.2.17孤本指一书世传只有一部的书本,或指一书的某一版本世传只有一部的书本.国内单传者,称为海内孤本;全世界单传者,称为海内外孤本.2.2.18善本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书本.大致包括写印年代较早的,传世较少的,以及精校,精抄,精刻,精印的书本等.2.2.19普本普通版本的简称,相对善本而言.指具有一定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书本.2.3三性原则指认定古籍所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价值的准则.制定本标准,遵循三性原则,以古籍所具有的三性价值作为定级依据.历史文物价值侧重以版本产生的时代为衡量尺度,学术价值侧重以古籍反映的内容为衡量尺度,艺术价值侧重以版本具有的特征为衡量尺度.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三性价值,或具备其中之一之二者,可据以定级.2.4不唯时限原则指确定古籍的级别,不把历史文物价值作为唯一依据的准则.凡古籍按历史文物价值(有时限)衡量,应属下一级别;而按学术或艺术价值(不唯时限)衡量可列入上一级别者,即可将其定为上一级别.2.5等次上靠原则指将古籍等次上靠的准则.根据一书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主要指其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诸如题跋,校勘及印记等,宜上靠一个或两个等次.2.6等次下调原则指将古籍等次下调的准则.侧重考虑一书的书品好坏和完残程度,凡属下乘者,宜下调一个或两个等次.3定级标准古籍分为善本和普本两部分.将具有珍贵价值的善本划分为一,二,三级;将具有一般价值的普本定为四级.一,二,三级之下划分等次;四级之下,不分等次.具体条款如下:3.1一级古籍定级标准具有特别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古籍.——元代及其以前(包括辽,西夏,金,蒙古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稿本.——明清时期著名学者的代表性批校题跋本.——明清时期朝廷组织编篡的代表性巨帙原本.——明代及其以前铜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套版印本,饾版印本,拱花印本,饾版拱花印本及用特殊技法印制的各种有代表性书本.——明代及其以前用特殊纸张写印,具有特殊装帧形式的代表性书本.——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3.1.1一级古籍甲等北宋及北宋以前(包括辽,西夏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3.1.2一级古籍乙等元代及其以前(包括南宋,金,蒙古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3.1.3一级古籍丙等——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稿本.——明清时期著名学者的代表性批校题跋本.——明清时期朝廷组织编纂的代表性巨帙原本.——明代及其以前铜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套版印本,饾版印本,拱花印本,饾版拱花印本及用特殊技法印制的各种有代表性书本.——明代及其以前用特殊纸张写印,具有特殊装帧形式的代表性书本.——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3.2二级古籍定级标准具有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古籍.——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刻印,抄写的书本.——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重要稿本,刻本,抄本.——明清时期著名藏书家的重要批校题跋本.——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的明清时期初刻本,明清时期写印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而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历代行用较短的年号,如明代的洪熙,泰昌,南明的弘光,隆武,以及清代的祺祥等,或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如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农民革命政权刻印,抄写的书本.——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明代朱印本,蓝印本,印谱.——明末清初精刻精印本,或带有精美插图的戏曲,小说等.——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3.2.1二级古籍甲等明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至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刻印,抄写的古籍.3.2.2二级古籍乙等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刻印,抄写的古籍.3.2.3二级古籍丙等——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重要稿本,刻本,抄本.——明清时期著名藏书家的重要批校题跋本.——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的明清时期初刻本,明清时期写印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而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历代行用较短的年号,如明代的洪熙,泰昌,南明的弘光,隆武,以及清代的祺祥等,或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如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农民革命政权刻印,抄写的书本.——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明代朱印本,蓝印本,印谱.——明末清初精刻精印本,或带有精美插图的戏曲,小说等.——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3.3三级古籍定级标准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古籍.——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刻印,抄写的古籍.——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以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本.——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以后过录明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批校题跋的书本.——清代中晚期精刻精印本,仿刻覆刻宋元版本,朱印本,蓝印本.——清代中晚期采用西方凸版,平版等印刷技术印制的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的最初版本,一般木活字印本及彩绘本.——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3.3.1三级古籍甲等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刻印,抄写的古籍.3.3.2三级古籍乙等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刻印,抄写的古籍.3.3.3三级古籍丙等——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以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本.——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以后过录明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批校题跋的书本.——清代中晚期精刻精印本,仿刻覆刻宋元版本,朱印本,蓝印本.——清代中晚期采用西方凸版,平版等印刷技术印制的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的最初版本,一般术活字印本及彩绘本.——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
评《古籍定级标准》对“影刻本”“影抄本”的定义

评《古籍定级标准》对“影刻本”“影抄本”的定义及其他一、影刻本影刻本和影抄本是中国古籍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版本。
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历来说法较多,近查《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一部分:古籍》(以下简称《标准》)的定义为,“影刻本依据某一底本覆纸影摹其图文及版式,再行雕刻木版,经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古籍传本”。
此定义似有以偏概全之嫌。
首先,清后期不少影刻古籍采用了照相技术,印出纸样直接覆版雕刻。
例如《古逸丛书》之《玉篇》,原本为日人柏木探古藏,相传为唐宋间物,柏木秘惜殊甚,承柏木提供照相本,始得刊入《古逸丛书》。
当时日本以照相法复制翻印古籍盛行,技艺精湛,《古逸丛书》成书快质量高,当普遍采用照相法,绝不止一部《玉篇》。
照相法影刻旧籍不仅仿真度高,效率也比手工摹写高得多。
(图1 古逸丛书玉篇)其次,用“底本覆纸影摹”的方式尽管存在,但数量不会多。
因为明清时期的宋版书已成稀罕之物,用薄纸直接覆在书叶上描摹,极易污染底本。
而且线装书不易铺平固定纸张,遇订口较紧的书更难操作。
为此,多数情况下会采用非接触式的摹写法复制原书,如“对临法”。
华蕾《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刊印考》一文说:“袁廷梼在转模宋本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手法:梅瓣与枝干部分用的应该是双钩法,因此连飞白都与宋本无异。
花蕊用的是对临,所以有时连数量都有出入”(《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6期)。
所谓对临法,就是非接触描摹法。
其实梅干与枝干部分也未必不是用的“对临法”;花蕊与宋刻出入大也未必由“对临法”所致。
在影宋刻本中恣意改动文字,甚至行款的现象并非个例。
如《古逸丛书》影刻古籍时,就曾对其中《庄子注疏》《广韵》等进行篡改(见《日本访书记》卷七、《文禄堂访书记》卷一元刻本《广韵》杨守敬跋)。
张元济在宣传《四部丛刊》忠实于原作时说:“近代影刻旧本,如黄丕烈《士礼居丛书》改小原书(重刻明嘉靖本《周礼》),黎庶昌《古逸丛书》移动行款(《杜工部草堂诗笺》),兹编力矫斯弊,识者鉴之《四部丛刊例言》”。
论《古籍定级标准》修订版在图书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

论《古籍定级标准》修订版在图书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
史翔燕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分析了《古籍定级标准》修订版在古籍普查具体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籍定级标准》修订版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即:"时间——版本类型组配定级法".
【总页数】3页(P145-146,149)
【作者】史翔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1(231)
【相关文献】
1.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国植物志》为例 [J], 杨立社;刘懿
2.古籍定级和古籍破损定级在编目系统中的著录 [J], 吴芹芳
3.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保护计划启动--兼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二三事[J], 肖晓梅;缴健
4.古籍普查平台数据信息分析与研究——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为例 [J], 初丽;胡石;肖莉杰
5.古籍病害描述术语规范与破损定级标准研究
——关于《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的增订建议 [J], 吕淑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籍破损定级参考图例

古籍破损定级参考图例(试用本)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二〇〇七年六月概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天灾人祸、虫鼠危害、再加上书叶纸张自然老化等原因,损毁了大量的古籍。
传世的古籍,往往存在诸多的破损情况。
据统计破损的原因有絮化、鼠啮、虫蛀、烬毁、老化、霉蚀、缺损、粘连、酸化等几种,破损现象也表现各异:书叶变色、翻动时掉渣、裂口、破碎、部分书籍书叶以及文字内容的缺失缺损、书叶口开以及书叶纸张酸碱值(pH值)降低、书叶的机械强度降低或丧失等等。
有些破损现象同时也是古籍破损的原因,如絮化、霉蚀和粘连。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了古籍的破损级别。
下面是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确定的各破损级别的古籍,供古籍破损登记时参考。
1第一章 絮化絮化,是书籍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由于过度的摩擦,经常摩擦之处如书籍四周以及上下表面,纸张纤维之间结合力降低,纤维彼此分离而蓬松呈棉絮状。
絮化可使书叶病变区域的纸张强度降低直至全部丧失。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中规定:只要古籍书叶上一出现絮化现象,即可定为四级破损;古籍书叶轻微絮化,絮化书叶达到整册书叶的20%以上,定为三级破损;古籍书叶絮化比较严重,絮化书叶达到整册书叶的30%以上,定为二级破损;古籍书叶严重絮化,絮化书叶达到整册书叶的40%以上,定为一级破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古籍的絮化破损,新颁布的《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并未对古籍的单叶絮化面积有所规定和说明,只是以存在絮化现象的书叶占整册书叶的百分比作为定级的标准。
例一:14548阙里志卷一朝鲜刻本,书芯尺寸:32.5cm×21cm,国家图书馆藏。
一级破损。
已修复。
【定级说明】全书书叶的天头地脚以及书口完全絮化呈棉絮状,满足“絮化书叶达到整册书叶的40%以上”条件,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4.6项,定为一级破损。
例二:14814新安泽富王氏宗谱明刻本,书芯尺寸:32cm×19.5 cm,国家图书馆藏。
关于《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的编制

36 2 根 据《 书 馆 古 籍 特 藏 书库 基 本 要 求》 见 附 ..6 图 ( 录 H) 行 自我 评 估 , “ 格 ” “ 本 合 格 ” “ 合 进 按 合 、基 、不 格” 等记录评估结果。 三
4 古 籍 普 查 人 员条 件
4 1 担 任 古籍 普 查 工 作 的人 员应 具 有 一 定 版 本 学 、 . 目录 学 等 知 识 和 古 籍 编 目工 作 经 验 。 古 籍 书 库 管 理 人 员或 古 籍 保 护 、 复 人 员 可在 古 籍 采 编 人 员 的 指 修 导 下 参 与 古籍 普 查 工 作 。 42 古 籍 普 查 人 员 应 在 接 受 普 查 工 作 的 专 门 培 训 . 后 , 可从事古籍普查工作 。 方
破 现 象 , 要 修 复 的古 籍 超 过 10 需 00万 册 件 ,
=
36 1 温 湿 度 控 制 设 备 按 设 备 类 别 记 录 , 空 调 .. 6 如
362 防 灾 系 统 主 要 指 自动化 防 灾及 监 测 系 统 , ..2 应
记 录设备名称 、 号。 型
机、 除湿 机 等 , 记 录 所 有使 用 设 备 的 名 称 。 如 果 空 应 调 机 的 功 能 通 过 设 备 型 号 无 法 反 映 , 在 附 注 中注 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古籍 特 藏破损 定 级标 准》 以下 简称 《 ( 标 准》 见 文 后 附 录 ) “ , 是 中华 古 籍 特 藏保 护 计 划” 古籍普 查项 目中 的一 项 工作标 准 , 内容 主
要 包含 术语 定 义和 破损 级次 划分 两部 分 。
一
、
为破 损古 籍 定级 的 目的
虫蛀古籍及其修复

虫蛀古籍及其修复作者:张珊珊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3期收稿日期:2016-02-04作者简介:张珊珊(1980—),中山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文献保护与修复课程教学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张珊珊(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关键词:古籍修复;蛀洞修补;残片拼对摘要:文章梳理了虫蛀现象的成因及古人避蠹的方式,就虫蛀文献的修复步骤,即修复前的清理和书页分离、蛀洞的修补和书页托裱、虫蛀残片的拼对、中西方在蛀洞修补上修复观念的差异等进行了论述。
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3-0135-03絮化、鼠啮、虫蛀、烬毁、老化、霉蚀、缺损、粘连、酸化等,是传世古籍破损的常见原因。
其中,虫蛀是指昆虫蛀食对古籍造成的损坏。
南方地区温湿度较高,气候条件较符合食书害虫的生长发育,害虫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年内世代数多,古籍遭受虫蛀的现象尤为普遍。
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只要古籍存在虫蛀现象,即定为四级破损;单张书页虫蛀面积达到50%以上,且虫蛀书页达到整册书页的80%以上,定为一级破损。
1古籍虫蛀现象的发生古籍遭受虫害威胁,与其载体的材料特征有关。
古籍及其装具中的纸张、板材、糨糊等材料含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为虫蠹提供了食物源。
一旦古籍存放地的温湿度符合害虫的生长需要,再加上古籍长期堆积、无人问津,为虫子的繁殖提供了较安定的环境,蛀虫就可以在书上“安营扎寨”,蛀食书页、大饱口福。
据调查,我国的档案害虫有54种,分属于6目19科,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档案窃蠹、烟草甲、药草甲、毛衣鱼、黑胸散白蚁[1]。
不同种类的害虫对不同的纸张、涂料、黏合剂的喜好程度各不相同,对古籍的破坏方式及程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害虫喜食纤维素,有些害虫会在书上留下虫茧、虫屎、虫的分泌物;有些害虫在书页上留下圆形蛀洞,有些蛀洞呈曲线形;有些蛀洞从书的首页一直贯穿到最后一页,有些古籍则封面、书芯完好,而护页被虫蛀成筛网。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0)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1.2—2002)中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提出、批准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图书馆。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平、杜伟生。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清原、徐忆农、杨晓黎。
引言为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主持制订相关标准,包括《古籍定级标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古籍普查规范》等五项标准。
各标准相互关联,为有效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提供了基本保证。
古籍中存在大量破损现象。
对破损古籍进行分类并合理定级,为制定修复保护计划提供准确数据,对科学保护古籍,集中力量抢救、修复濒危古籍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古籍特藏破损级别的方法。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籍特藏各类破损的定级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古籍特藏收藏的各类型图书馆。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H/T14-2001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3.1酸化acidification纸张酸性增强,pH 值降低。
3.2老化aging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纸张劣化,如纸张变色、焦脆、掉渣或呈粉状等。
第五讲古籍定级

3.5.2 一级古籍乙等 元代印制、抄写的古籍传本。 ‐元代印制、抄写的古籍传本。 ‐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 的手稿本。 的手稿本。 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元大德九年( 《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元大德九年( 1305)刻本《图例》P. 47一级古籍甲等 )刻本《图例》 一级古籍甲等 稼轩长短句》 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 《稼轩长短句》 元大德三年 广信书 院刻本 《聊斋志异》不分卷 清蒲松龄撰 稿本 聊斋志异》 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顾炎武撰 稿本 清 钱大昕、 钱大昕、黄丕烈跋
2.2 版本 指雕版或活字排版印制而成的书本。实践上通常 将传抄的各种古籍传本也包括在版本概念之内。 2.2.1 写本 缮写而成的书本。宋代及其以前的抄本;元代及 元以后由中央政府组织编纂各书的内府抄本;历代名 家的抄本;佛经、道经的各类抄本,均以写本名之。 2.2.1.1 稿本 分为手稿本、修改稿本、清稿本。著者亲笔缮写 的书稿,称手稿本;倩人誊抄著者又加以亲笔修改的 书稿,称修改稿本;只是倩人誊抄而著者未加任何修 改的书稿,称清稿本。
25
3.6.2二级古籍乙等 二级古籍乙等 - 明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 明嘉靖元年( ) (1572)刻印、抄写的古籍。 )刻印、抄写的古籍。 ‐明清时期著名藏书家的重要批校题跋 本。 明代印制的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 ‐明代印制的朱印本、蓝印本、钤印本。
26
3.6.3 二级古籍丙等 清修《四库全书》原本零帙。 ‐清修《四库全书》原本零帙。 ‐明清时期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 影刻本。 、影刻本。 带有明代洪熙、泰昌, ‐带有明代洪熙、泰昌,南明弘光 隆武,清代祺祥等年号的印制、 、隆武,清代祺祥等年号的印制、抄写 的古籍传本。 的古籍传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定级标准》对一级古籍的界定存在瑕疵
《古籍定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一级古籍设定的原则是,“具有特别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的古籍定为一级。
”
“定级细则”说:
“一级甲等古籍:
——宋代(包括辽、西夏、大理、金、蒙古等时期)及宋以前各个时代刷印、抄写的古籍传本。
一级乙等古籍:
——元代刷印、抄写的古籍传本。
——明清时期各学科著名学者代表性著作的手稿本。
一级丙等古籍:
——明清时期著名学者的重要批校题跋本。
——明清时期特别重要的宋元版本的影抄本。
注:原本已佚。
——明代铜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具有代表性的套印本。
——明代使用特殊纸张刷印、抄写的古籍传本。
——明代具有特殊装帧形式的古籍传本。
——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前精刻精印的插图本、精美的彩绘
本古籍。
——明代饾版印本、拱花印本和饾版拱花印本,以及使用其他特殊技法刷印的古籍传本。
——明代纂修的《永乐大典》零本。
——清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超大部帙的足本古籍。
”
以上界定的瑕疵有下面几点:
一、按照《标准》的界定,凡宋版书无论孤本与否、足本残本、初印后印、有无题跋批校和名家递藏等,均为一级甲等,明显失当,无需赘述理由。
不知《标准》决策者出于何种原因如此界定。
一级甲等其他版本及一级乙等的元代刻本也存在同样问题。
二、《标准》将《永乐大典》统称“零本”,不妥。
宋刻本、元刻本有大量残本,为什么不作为“零本”与足本相区别?
其次,所谓零本有无量的区别?1本、2本,100本、200本都是“零本”?国家图书馆共藏有《永乐大典》200多本,是收藏《永乐大典》最多的单位,难道与收藏1本的单位没有区别?
再次,《永乐大典》被定为一级丙等极为失当。
《标准》)对一级古籍定级的原则第一条是:“具有特别重要历史文物价值”。
《永乐大典》于清末国家孱弱屡遭列强欺凌之时,被八国联军焚烧劫掠,损毁殆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竭力查访搜寻,众多民间人士热心相助,方使散藏于海内外的200多本《永乐大典》,逐渐聚集于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之遭遇与国运紧密相连,难道算不上“具有特别重要历
史文物价值”的古籍?仅仅因为年代较少,等级就排在了所有宋元刻本(包括残本)之后?那么国家博物馆中有不少近现代的一级文物,又当作何解释?
再次,《标准》公布的定级三原则中第二条是:“学术资料价值”。
众所周知,《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达七八千种之多,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学术资料价值非同一般;《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因此各卷之间的内容相对独立,虽为残本,价值损失的程度相对较低。
故此,国家图书馆的200多本《永乐大典》被称作国图的四大馆藏之一,难道其学术价值尚不敌随便一部宋元古籍?
综上,《永乐大典》定为一级甲等,名至实归。
三、《标准》一级丙等最后一项为:
“清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超大部帙的足本古籍”。
此句话实难理解。
清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超大部帙的古籍都有哪些?我以为只有一部,就是《四库全书》。
《标准》将《永乐大典》单独标明而不提《四库全书》,即认定“清代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超大部帙的古籍”不止《四库全书》一种。
这种认知极大的贬低了《四库全书》的真实价值。
《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中国近现代最大一部丛书,并且形成了专门的学问:《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四库全书存目》《四库全书禁毁书目》以及《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
书》等。
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与正本相映成辉,涵盖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不容低估。
而且,在全书基础上编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早已成为后人研究古典文献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四库全书》无论体量,还是保存下来前代珍稀文献的数量,都是清代其他任何一部典籍不可比肩的。
同为国图四大馆藏之一的《四库全书》,级次比一部普通的宋元版书(甚至是残本)还低,毫无道理。
因篇幅关系,点到为止。
综上,目前存世的文津阁、文渊阁、文溯阁等足本《四库全书》位居一级甲等,理所当然。
最后想说明一点,本人虽从事古籍影印工作30多年,但在古籍版本学方面是个门外汉,以上及以前发表的品评《标准》的意见如有不妥之处,望方家不吝赐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