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学习笔记(精)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第一节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与目标1、综合的说社区具有以下特点:1社区是一个人群,他们住在相互临近或衔接的地区、彼此常有往来; 2具有多方面共同利益,彼此需要支援; 3具有许多共同的服务,如交通、学校、商店等; 4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5有多重共同需要,如生活的、心理的、社会的。
2、社区具有多重功能:经济、社会化、社会参与、社会控制及互助的功能是社区的五大基本功能。
3、经济功能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体现:1失业的社区成员提供公益就业岗位、 2在步行距离内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3开发有吸引力的社区商业……4、社区是社会化重要场所的载体之一。
家庭、邻里、社区的幼儿园和学校以及社区的文化环境都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场所, 而面向社区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与组织则是人们继续社会化的载体。
5、社区是人们认识社会和参加社会生活的首要场所。
1 社区为其成员提供了表达自身利益与需求的渠道。
2 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有助于培养社区成员健康的公民意识和公益精神, 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 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6、传统社区中的乡规民约, 现代社区中的居民公约, 各类社区中约定俗称的风俗习惯, 都是社区实现社会控制功能的常见形式。
现代社会中,政府、法律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也可以通过社区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
7、社区是人们直接进行人机互动的场所, 互助是社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社会工作者对社区的介入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区的互助功能。
8、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之一。
9、我们认为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 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10、作为一种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比尤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趋于结构取向。
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3具有政治性。
4负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11、社会工作认为问题的产生与 1社区周围的环境、 2 社会制度、 3 整个社会、 4 个人自身原因。
社区工作手册
社区工作手册社区工作手册第一章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依法进行社区工作必须依法进行,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尊重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二、服务为主社区工作以服务为主要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三、公平公正社区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民主参与社区工作要鼓励居民的民主参与,在重大决策和事务管理中听取居民的意见并加以考虑。
五、激励引导社区工作要通过激励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社区管理一、组织架构(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由居民选举产生,负责居民利益代表和社区自治事务。
(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力量,由居民委员会聘用,承担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社区服务(一)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物业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内的环境卫生。
(二)安全保卫社区管理工作要加强安全保卫,制定安全措施,加强巡逻和防范工作,确保社区的安全稳定。
(三)居民服务社区管理工作要加强居民服务,提供生活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第三章社区活动一、组织形式社区活动可以采取集会、讲座、培训、比赛等形式,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内容社区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多元化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的策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意愿和需求,注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第四章居民参与一、居民意见征集社区工作要定期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居民的诉求和需求。
二、居民议事社区工作要组织居民议事会,让居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三、居民教育社区工作要开展居民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练习题-125套
第一章社区概论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E、因地制宜、渐进7、社区建设的基本內容包括()。
A、社区服务B、社区卫生 C社区治安、D社区文化、 E、社区环境三、简答题1、社区与社会有什么区别?1)社区是地方社会,是社会的部份.2)社区强调共同文化和意识;注重地域概念;比社会的关系更密切;比社会更明确和专门化2、简述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3)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3、简述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市、区、街、居)2)运行机制: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管,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四、论述题1、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然选择。
2)是扩大民主,促进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3)是打牢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基础性工作。
4)是建设新型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民心工程。
2、试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建设新型的社区和社区组织体系。
2)已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
第一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3、DE4、ABC5、DE6、ABCDE7、ABCDE三、简答题1、P22、P103、P12四、论述题1、P92、P10第二章城市和城市社区二、多项选择题1、城市社区中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流通中心B、生产中心C、文化中心D、社会交往中心E、政治中心三、简答题1、城市社区有哪些特点?1)经济活动集中,人口密集,聚居规模大。
社区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区概述一、社区的涵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1、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2、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
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3、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把握社区的概念须进一步将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行政区区别开来(一)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区可看作地区社会。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一部分。
(二)社区与行政区社区与行政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社区与行政区确有相同部分,如有些小规模的行政区,同时也是一个社区。
二、社区的特征(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三、社区的功能1、政治功能2、文化功能3、维系功能4、服务功能第二节社区管理一、社区管理的涵义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1、区域性2、群众性3、综合性4、规划性5、层次性6、动态性三、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1、系统管理原则2、法制管理原则3、渐进创新原则第三节社区管理学概述一、社区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一)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管理活动。
二、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一)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系统分析原则3.矛盾分析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5.比较分析原则(二)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社区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法、个案法、问卷法、座谈法、档案文献法、实地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图表测量法、统计分析及模拟方法等等。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6章社区社会工作
A.社区教育 B.发展资源
C.团结邻里 D.社区照顾
A
单选
地区发展模式在社区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下列关于地 区发展模式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助于提高居民能力,推进社区民主 B. 有利于解决社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C. 降低社区参与成本,提高社区参与效益 D. 善于解决利益群体的冲突问题
▪ A.呼吁建设精神障碍康复者集中供养机构
▪ B.动员邻居和志愿者帮助精神障碍康复者
▪ C.倡导制定精神障碍康复机构的服务标准
▪ D.强调政府应承担照顾精神障碍康复者的主要责任
【参考答案】B
实施策略
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 并向其提供服务
在社区照顾 核心: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
形式:(1)家庭 + 社区支援性服务 (2)大型机构 小型机构 (3)将大型机构迁回社区
01
协助服务对象融入社区
(协助服务对象在社区中过正常生活)
02
强调社区责任
(政府—政府、营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
特 点
03
非正式照顾是重要因素
(家庭、亲朋好友、邻居等提供的照顾)
04
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互尊互助互爱)
【2014真题 单选】
▪ 某社会工作机构运用社区照顾模式为某社区内精神障碍康 复者提供服务。下列做法中,充分体现社区照顾模式特点 的是( )。
参考答案:B
【2014真题 单选】
▪ 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 象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服务对象范畴。下列 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服务对象的是( )。
▪ A.精神病人 B.残障少年儿童
▪ C.失能老人 D.智障儿童家长
【参考答案】D
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PPT课件
(3)社区公共事务是多种公共产品的组合。
(4)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社区自治”。
2021
19
(二)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民 主政治参与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的 组织形式。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实质是 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群众,让社区 居民有效行使管理基层行政和社会事物 的权力,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内公共生活的参加与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 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 程。
2021
4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 共事务
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 的深度
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 与的目标取向
2021
32
四、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以法规形式界定政府、社区、社会团体 三方的职权,明确各个部门及社会团体在相 关活动与事务中的职责和任务,使条块关系 得以理顺,减少矛盾与冲突。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2021
33
第三节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1
14
3.城市社区自治
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性干预,社 区各种利益相关者(社区成员)习惯于通过 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 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我约束秩序的过程。
2021
15
(1)社区自治的主体
社区自治的主体——各种利益相关者。
这是由社区公共事务的属性所决定的。社区 公共事务是公共产品的组合,这意味着它涉 及多个权利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社区题库简答和论述的重点题
第一章简答题2. 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答: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
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不断地变迁。
社区具有政治、文化、维系和服务功能。
第二章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自治,;既包括社区管理工作组织,也包括社区保障制度。
社区管理责权体系。
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社会管理的工作体系,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管理、社区文化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等。
2.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是什么?答:社区管理组织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论述题1.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措施和趋势。
答: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要求。
其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运作。
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清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能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将更加进步。
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第一,管理组织框架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第二,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性和连动性;第三,组织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第四,管理队伍多元而高效,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第五,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
第六章 社区服务
思考: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对社区建设有何意义和影响? 2、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点评: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体现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事务与居民息息相 关,德加社区的道德法庭是为了倡导一种积极、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和道 德风尚,居民参与其中即提升了自身的主人公意识,又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良 好展。 2、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发达,人力 资源却相当丰富的国家,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现实 的选择。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还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 客观需要。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强化 宣传教育,培养社区意识;第二、社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解决群众普遍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如德加社区是一个新社区,居 民文化素质较高,生活富裕,对社区人文环境要求也就相对教高,因此道德 法庭就应运而生,居民也会积极参与;第三、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 原则,力求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和位置;第四、从长远来 看,要建立和完善参与机制,使得社区参与能规范化、制度化。
社区参与的概念、结构和内涵
概念: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影 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 结构: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怎样 参与” 。 “谁来参与”也即参与的主体是谁。目前社区参与的主体大体可分为 三类: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 单位; “参与什么”也即参与的客体或者说参与的内容都有哪些。 社区参与的客体可分为政治性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两大类 。 “怎样参与”也即参与的途径或者说参与的形式是什么。 分为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两大类。 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 有选举、表态、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 非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 式有议论、投诉、抗议等。
2013陕西社区招聘考试:第六章 社区概论
第六章:社区概论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
“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菱。
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从此,“社区”成为社会学中的专用概念。
腾尼斯也因此成为社区理论的创建者。
腾尼斯认为,社区首先是在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血缘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
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ark)。
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
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社区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翻译过来的。
他将英文community翻译成“社区”,意在用“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用“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区是社会学中概念最复杂、歧义最多的词之一,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出发点和理论依据的不同,对社区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义,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们所讲的社区,应该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这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精神纽带,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邻、守望相助、危困相扶。
社区民主建设管理制度
社区民主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社区民主建设是指居民通过选举、协商、公开参与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
第三条社区民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便民化,确保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区民主建设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参与、便民和廉洁。
第二章居民委员会的成立与选举第五条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基本组织,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
第六条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组织居民协商、参与社区管理、监督居民权益的实现等。
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由社区居民大会进行,选举方式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有记名投票或者其他形式。
第八条居民委员会的产生应当符合居民选民的意愿,不得干扰、干预或者作假。
第三章居民议事决策机制第九条居民议事决策机制是指居民通过协商、表决等方式,对社区发展、管理等事项进行决策。
第十条居民议事决策机制的具体程序和规则由居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应当公开、透明。
第十一条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经过居民大会或者民主公投,确保居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第四章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第十二条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是指居民通过参与、投诉、监督等方式,对社区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十三条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应当包含居民意见征询、居民建议箱、居民网上投诉等形式。
第十四条居民应当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增强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第五章社区民主建设的法律保障第十五条社区民主建设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得违反法律、损害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社区居民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相关部门和组织提出申诉和投诉。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社区居民委员会所有。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修订应当经过居民委员会的议事决策,并报社区相关部门备案。
以上是一份社区民主建设管理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社区参与管理制度
社区参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协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参与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社区的所有居民,必须遵守并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定,经过审议、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四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本社区的最高决策机构,具有最终决定权。
第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居民代表大会所有。
第二章参与管理的原则第六条参与管理的原则是自愿性、公平性、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居民有权选择是否参与社区管理,但是必须履行相应的社区义务。
第八条参与管理的过程必须公平公正,不得歧视任何居民。
第九条管理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居民有权了解社区的管理情况。
第十条所有参与管理的行为必须遵守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不得违法违纪。
第三章参与管理的形式第十一条参与管理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服务等。
第十二条居民大会是居民行使集体权利的重要形式,可以审议和决定社区事务。
第十三条居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居民行使管理权利的机构,有权讨论和决定社区管理的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社区委员会是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负责协助社区管理,协调社区事务。
第十五条志愿者服务是居民自愿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形式,可以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第十六条社区服务是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娱乐、健康医疗、安全保障等。
第四章参与管理的程序第十七条参与管理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决策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和评估程序。
第十八条决策程序是制定社区管理方针和政策的程序,必须经过居民代表大会审议和表决通过。
第十九条执行程序是履行社区管理决议的程序,由社区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第二十条监督程序是对社区管理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监督的程序,由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委员会负责。
第二十一条评估程序是对社区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的程序,必须定期进行,结果报告给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
第五章参与管理的责任第二十二条参与管理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履行社区义务、保护社区利益、维护社区和谐和稳定。
第六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
第六章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特征就农村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保障主要是通过家庭责任保障和村集体的“五保”供养政策来构成的。
而城市社会福利体制国家是按照个人身份分配到不同的单位体制之中或者落入城市街道和居委会组织体制之中而对于城市“三无”对象则根据基层社会组织的推荐和民政部门的审核列为城市民政福利对象到社会福利机构享受集体供养服务或者接受民政部门的定期救济。
2、“社会福利社会化”口号的提出1983 年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基本思想开始打破单一封闭的民政部门包办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体制探索国家、集体、何个人多元办社会福利的体制。
1994 年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深化福利事业改革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的要求积极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体制该歌的力度。
2000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
2000 年4 月民政部在广东召开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指导思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到2005 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三是服务方式多样化,除集中供养、助残外,应当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四是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大力倡导志愿服务。
社区管理学共474页文档
案例:土耳其的阿兰亚
• 土耳其阿兰亚沿海渔场是一个比较小的经营项目。100 名当地渔民大多使用各种渔网在二三个人的小船中操 作。半数渔民属当地生产合作社,另外一半则不在其 列。阿兰亚渔场的经济活力在70年代初受到两个因素 的威胁。第一,无节制地使用渔场导致使用者之间的 冲突。第二,渔民之间争夺更好的渔区,极大的增加 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任一渔民小组捕获潜力上的不 稳定。
(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
意识 (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三、社区的功能
服务功能
维系功能
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四、社区的分类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分类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 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 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 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 大到数不清,真是无不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 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 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 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 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 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 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 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 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 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 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 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 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 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 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该团体之外,象一根柴捆在一 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 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 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 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向社 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 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 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 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 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 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 里人,何尝不是如此。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 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 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 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 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 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 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 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 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 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 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社区法治创建规章制度建设
社区法治创建规章制度建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促进居民和谐共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法治建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社区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法治建设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区事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确保社区公共秩序和社区治理有效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全面依法治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和谐共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条社区法治建设应遵循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源头治理,打造法治社区,推动法治建设,建设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
第六条社区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法治社区共治、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格局。
第七条社区法治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第八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依法治理原则,保障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约束权力。
第九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原则,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区道德风尚建设。
第十一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法治与智慧相结合原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高社区法治建设效果。
第十二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法治与依法用权相结合原则,规范公共管理行为、社区组织行为和社会公共活动,防止滥用权力。
第十三条社区法治建设应坚持依法管理原则,建立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加强社区事务管理,提高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章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第十四条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法规制定、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社区矛盾调解、社区风纪维护、社区安全防范、社区法治宣传等。
社区管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1、社区的定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2、社区特征:①社区是社会的缩影②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③社区都有自己特有文化④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会意识⑤社区是不断变迁3、社区的功能:①政治功能②文化功能③维系功能④服务功能4、社区管理的定义: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5、社区管理特征:①区域性②群众性③综合性④规划性⑤层次性⑥动态性6、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7、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Ⅰ、研究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②系统分析原则③矛盾分析原则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⑤比较分析原则Ⅱ、方法:①文献分析法②典型案例分析法③社会调查法第二章1、社区管理体制定义: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①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②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③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④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3、社区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①“重心下移,立足基层”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③“党政主导,各方参与”④“管理与服务相结合”4、社区管理组织:所谓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5、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①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必然要求②是政府职能转变必然结果③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需要6、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②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④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⑤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7、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Ⅰ发展趋势: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更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都将更加进步。
基层公共治理-第5章居民参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居民参与的功能
• 1. 公民参与的主观意识 (权利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 2. 政治知识 • 3.利益表达能力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漏斗型的公民利益表达
实用文档
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制度
温岭——民主恳谈的十年“进化”
实用文档
16
• 温岭民主恳谈会 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民主 载体”
• 1.社区治理达成的双向路径——政府动员与居民参与 • 2.社区治理为居民主体性的构建提供了最直接的场域
实用文档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
• 1. 制度驱动 • 2. 利益驱动 • 3.社区认同的驱动 • 视频 居民参与商定供水方案
实用文档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 居民参与的能力既指居民个体或组织的主观参与意识及意愿, 也包括居民个体或组织本身的参与知识储备、参与技巧的运 用、利益表达及谈判沟通等各项能力等。主观上认为自己有 参与能力的公民,在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和参与技能的基础 上,以平等、协商、合法、有序等方式理性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培养沟通、宽容、理性妥协等现代民主意识,学会在多方博弈 中实现利益诉求,这样的参与才是良性的公民参与。
实用文档
• 1. 居民参与的主体:既包括城市社区和乡村村落 的公民个体,也包括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群众自治 组织(如: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村民委员 会)、社区或乡镇群众文体组织、物业公司等非政 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实用文档
• 2. 居民参与的内容:居民参与基层公共治理事务可划分为政治性 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两大类。
➢2005年,民主恳谈进一步深化,与人大预算结合。
实用文档
18
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制度——运行机制
社区综合治理规章制度
社区综合治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治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区综合治理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依法管理,全面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过程。
第三条社区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居民共同繁荣。
第四条社区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依法治理、公开透明、主体多元、协同作战、宜民利民、源头治理。
第五条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社区治理职责,保障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社区综合治理,支持和配合政府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第七条社区居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支持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第八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依法治理、协同联动、监督制约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最高领导机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领导成员组成,负责制定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推进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第十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基层组织,主要职责是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协调社区矛盾纠纷、组织社区活动等工作。
第十一条社区警务室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巡逻防范、协助破案等工作。
第十二条社区网格员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基层执行力量,主要职责是负责社区日常管理、排查治安隐患、协助解决居民问题等工作。
第十三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宣传教育第十四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居民的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五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社区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
2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3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4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引例
山东堡社区综合自治管理协会
一、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
社区居民对社区范围内公共生活的参加与社区发 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 关注和参与过程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 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深度
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目标取 向
二、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民主政治参与
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形式。
成立非建制性的区域联合党委。“N”即区域内 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两新”组织中的 各类党组织
一、社区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
二、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选举工作机构 街道(镇)要成立居委会选举指导小组 社区要推选成立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
(二)选民登记 (三)组织推选候选人 (四)投票选举
二、社区自治组织 城市居民委员会 业主管理委员会 志愿者协会组织 文化体育类社团 村民委员会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一、社区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 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ຫໍສະໝຸດ 二加强组织拓展工作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党组织建设实施了 “1+N”模式 “1”即依托区域内具有核心优势的中心党组织,
三、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
以法规形式界定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方的职权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一、社区居民自治行政化趋势亟待变革
以L社区为对象,发现居委会的实际职责多达104 小项,其中,政治性任务和行政性工作共计83项, 占所有任务的80%,而居民事务只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