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与新模式构建
2023年高级会计师之高级会计实务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高级会计师之高级会计实务题库及精品答案大题(共10题)一、甲公司为一家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全面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2018年7月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研讨如何从五要素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会议要点如下:(1)关于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计委员会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
(2)关于风险评估。
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目标,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采取定量分析方法重点识别来自于企业外部的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对于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应不惜一切代价,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以免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3)关于控制活动。
公司应在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全方位控制的基础上,着重对发展战略、投资、研究与开发进行控制。
公司发展战略委员会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经董事会严格审议批准后实施。
作为在创业板上市不久的公司,目前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为有效应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董事会全权委托总经理进行投资决策,一定要把主业做强做大。
公司应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根据研发计划,提出可行性研究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研发项目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批准。
(4)关于信息与沟通。
为了对重大风险进行管控,重要信息要定期通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审计委员会;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可集成性,采用整合模式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对创新财务审计模式
对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审计模式也需要进行较大的创新,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提升企业财务审计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创新财务审计的基础工作、创新财务审计的执行程序两个方面着手,对模式的创新内容与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财务审计;创新;基础工作;执行程序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创新财务审计的基础工作第一,修订财务审计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控制效率。
为使财务审计相关规定更符实情,审计部门应制定”财务审计处理准则”、“款项支付时限及处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规章。
主要修正重点应在于理清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加明确。
另外,还需要适时更新财务审计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审计机制。
为方便企业审计人员明确执行财务审计的具体作为,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审计部门应汇编成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财务审计作业流程手册”,以方便促成财务审计经验的累积及传承,协助审计人员轻易上手,发挥工作效率。
第二,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财务审计工作。
鉴于企业财务审计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财务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财务审计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审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财务审计实施方案”,从而说明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企业应进行财务审查,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
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审查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除此之外,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财务审计工作执行部门。
财务审计首先应构建财务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财务审计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财务审计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令其负责财务审计规划,该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织设计,负责推动及执行财务审计相关工作。
中小学校财务工作
浅谈中小学校财务工作摘要:中小学是我国主要的教育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是很多领导往往忽略了学校财务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出现了财务管理制度落后,财务管理观念薄弱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中小学校财务工作的研究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策略探析近年来,虽然财政对中小学校的拨款逐年增加,但不少中小学校仍感到经费紧张。
因此如何使用学校的有限资金,使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是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
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小学校领导一方面感到钱不够用;另一方面就是只把精力投入到教务及人事管理中,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这一环节,使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在学校整体管理中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
尽管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探讨财务管理策略,为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1.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部分学校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才设立制定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致制度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此外控制制度的审批授权权限和相关责任不明确,可操作性差,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时,又没有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致使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责任到人。
而对那些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多的大型学校来说,如果无法做到很好的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学校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实时的了解和掌握学校的运行状况,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浅析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创新融合
I审计I浅析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创新融合□乔亮云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义的工程审计是全面跟踪评价工程管理与工程投资效益的活动,综合工程审计 与财务审计是两个专业学科,只有实现二者 的有机融合,才能拓宽工程审计领域,最大 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因此,探索向工 程审计与财务审计有机融合转变的建设项目 投资审计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 文对实务屮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几个结合 点进行了探究。
一、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范围我国《审计法》明确了建设项目审计的 法律地位,即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 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 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要依法进行 审计监督。
依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规定,工程审计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对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有无隐匿资金、截 留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有无以投 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的违纪行为 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包括工程造价审计和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两大类型。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全面跟踪和评价工 程管理以及工程投资效益,无论是政府审计 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都对上述审计 内容进行了延伸,不仅局限于工程造价审计,还包括招投标审丨十、工期审计、质量审汁、合同履行审计等内容,统称为工程审计。
竣 工财务决算审计也不单只对建设项目财务决 算报表的审计,还包括建设资金的筹集、管 理及使用等内容,统称为财务审计。
广义的 工程审汁是对工程财务审计的延伸,建设项 目投资审计包含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两个专 业学科。
二、两者在实务中融合的几个结合点为更好发挥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效能,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融合力 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建设项目投资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综 合知识覆盖面广的工作。
传统的审计人员往 往仅仅是财务审计的惯性思维,因而决定了 其注重微观的思维方式,工作的系统性、整 体意识较为欠缺。
“一体两翼”式审计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一体两翼”式审计模式的构建与研究【摘要】文章在分析现行财务收支审计主要程序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体”、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审计新模式,并对管理审计、效率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发展新型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述。
为改进现有审计模式,探索符合国家政府监管和未来审计现实需求的审计体系,建议改进和重新组合原有的审计体系模式和审计方法。
本文提出“一体两翼”模式。
加强和理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三者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审计体系。
一、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体”所谓“一体”就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新模式的审计主体。
同时,经过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后续四个阶段的审计过程,即新审计模式也离不开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基本经济状况的基础审计过程。
(一)审计的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从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
是审计的起点和准备阶段,其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计划阶段的工作是每个审计项目所必须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实际决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制定可行的审计计划以取得审计方案的批准。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是指审计项目选定审计程序,运用测试和抽样技术,监督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成文的过程,以保证审计人员独立地审计。
(三)审计的报告阶段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审计报告,报告在审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报告审计结果,以便管理当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达到报告的目的。
(四)审计的后续跟踪阶段完整的审计过程后续跟踪意味着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直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内部审计人员感到满意为止。
二、效益审计——新型审计模式中的“一翼”效益审计作为新审计模式的“一翼”,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之上的,对财务收支审计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效益审计是高级形态的审计,它的审计着眼点和切入点都应该比财务收支审计要高,效益审计的宽度和广度都比财务收支审计广。
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 引言1.1 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审计的重要性数字化审计模式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审计效率,更在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避免损失和走弯路。
数字化审计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在当前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督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创新数字化审计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实践案例,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2. 正文2.1 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基本特点1. 自动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审计模式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审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2. 实时监控和反馈:数字化审计模式能够实时监控企业各项业务和财务数据,及时反馈异常情况,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及时决策。
3. 数据整合和分析:数字化审计模式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审计信息。
4. 数字证据和可追溯性:数字化审计模式将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记录下来,并生成数字证据,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5. 高效沟通和协作:数字化审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审计人员之间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作,帮助审计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进行。
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审计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和可追溯化,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和有保障的审计服务。
2.2 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创新技术应用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创新技术应用包括了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等。
人工智能在数字化审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指导
财务管理新模式摸索与实践指导第1章财务管理新模式概述 (4)1.1 财务管理模式的演进 (4)1.1.1 手工记账阶段 (4)1.1.2 会计电算化阶段 (4)1.1.3 信息化财务管理阶段 (4)1.1.4 大数据与智能化财务管理阶段 (5)1.2 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核心要素 (5)1.2.1 数据驱动 (5)1.2.2 系统集成 (5)1.2.3 智能决策 (5)1.2.4 风险防控 (5)1.3 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价值 (5)1.3.1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5)1.3.2 优化资源配置 (5)1.3.3 提升决策质量 (5)1.3.4 强化风险防控 (5)1.3.5 促进企业创新 (5)第2章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 (6)2.1 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6)2.1.1 财务战略目标 (6)2.1.2 财务战略分析 (6)2.1.3 财务战略选择 (6)2.1.4 财务战略实施 (6)2.2 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践 (6)2.2.1 资源配置理论 (6)2.2.2 资源配置实践 (6)2.2.3 资源配置方法 (6)2.3 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的协同 (7)2.3.1 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7)2.3.2 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的协同机制 (7)2.3.3 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协同案例分析 (7)第3章财务风险管理 (7)3.1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7)3.1.1 财务风险类型 (7)3.1.2 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7)3.1.3 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8)3.2 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8)3.2.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8)3.2.2 优化资本结构 (8)3.2.3 多元化投资策略 (8)3.2.4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8)3.3.1 案例背景 (8)3.3.2 风险识别与评估 (9)3.3.3 防范与控制策略 (9)3.3.4 案例启示 (9)第4章全面预算管理 (9)4.1 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9)4.1.1 预算管理的定义与作用 (9)4.1.2 预算管理的类型与流程 (9)4.1.3 预算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9)4.2 预算编制与执行 (9)4.2.1 预算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9)4.2.1.1 自上而下法 (9)4.2.1.2 自下而上法 (9)4.2.1.3 综合平衡法 (9)4.2.2 预算编制的内容 (9)4.2.2.1 营业预算 (9)4.2.2.2 资本预算 (9)4.2.2.3 现金预算 (9)4.2.3 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 (9)4.2.3.1 预算分解与落实 (10)4.2.3.2 预算监控与调整 (10)4.2.3.3 预算责任与考核 (10)4.3 预算控制与分析 (10)4.3.1 预算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10)4.3.1.1 预算差异分析 (10)4.3.1.2 预算审批与报销 (10)4.3.1.3 预算调整与优化 (10)4.3.2 预算分析的内容与指标 (10)4.3.2.1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0)4.3.2.2 预算效益分析 (10)4.3.2.3 预算风险分析 (10)4.3.3 预算控制与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10)4.3.3.1 预算执行监控 (10)4.3.3.2 预算改进措施 (10)4.3.3.3 预算管理评价 (10)第5章成本管理创新 (10)5.1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10)5.2 成本控制与优化 (11)5.2.1 成本控制策略 (11)5.2.2 成本优化措施 (11)5.3 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11)第6章财务绩效评价 (12)6.1 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12)6.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12)6.2 财务绩效评价的实施步骤 (12)6.2.1 制定财务绩效评价方案 (12)6.2.2 收集财务数据 (12)6.2.3 分析财务数据 (12)6.2.4 评价财务绩效 (12)6.3 财务绩效改进策略 (13)6.3.1 提高盈利能力 (13)6.3.2 提升运营能力 (13)6.3.3 增强偿债能力 (13)6.3.4 促进发展能力 (13)第7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3)7.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与运营 (13)7.1.1 构建背景与目标 (13)7.1.2 构建步骤与方法 (13)7.1.3 运营管理策略 (14)7.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与优化 (14)7.2.1 管理体系构建 (14)7.2.2 优化路径与措施 (14)7.2.3 创新与突破 (14)7.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案例 (14)7.3.1 案例一:某大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4)7.3.2 案例二:某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实践 (14)7.3.3 案例三:某互联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创新摸索 (14)第8章财务信息化管理 (14)8.1 财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14)8.1.1 内涵 (15)8.1.2 发展趋势 (15)8.2 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 (15)8.2.1 系统规划 (15)8.2.2 系统设计 (15)8.2.3 系统开发与实施 (15)8.3 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5)8.3.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5)8.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15)8.3.3 数据可视化 (16)8.3.4 应用场景 (16)第9章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 (16)9.1 财务合规的理论与实践 (16)9.1.1 财务合规的定义与内涵 (16)9.1.2 财务合规的风险管理 (16)9.1.3 财务合规实践案例分析 (16)9.2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运行 (16)9.2.2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16)9.2.3 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与优化 (17)9.3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17)9.3.1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监督 (17)9.3.2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评价 (17)9.3.3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改进 (17)第10章财务管理新模式实践案例 (17)10.1 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实践案例 (17)10.1.1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 (17)10.1.2 案例二:某科技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践 (17)10.2 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新模式实践案例 (17)10.2.1 案例一: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7)10.2.2 案例二:某保险公司财务转型实践 (18)10.3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新模式实践案例 (18)10.3.1 案例一:某市财政绩效管理改革 (18)10.3.2 案例二:某省教育部门财务信息公开实践 (18)第1章财务管理新模式概述1.1 财务管理模式的演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
噪声使城 市环 境 日趋 恶化 ; 水污 染 了河 污 道, 污染 了饮 用 水库 , 至 殃 及 国家 近 海 直
大 面积 海 域 ; 气形 成 酸雨 , 废 烟尘 笼 罩 城 市 上 空 ,每天 散 落 的工 业 粉 尘高 达 数十
关于 内部 环境财 务 审计运 作模 式 , 目 前 理论 界 有 如下 三种 观 点 : 一 , 务 导 其 财 向 审计 模式 : 以被审 单位 环境财 务 报告 反 映 的结果 为线 索 , 踪到 经济 活动 过程 和 追
三、 企业 内部环 境财 务 审计运 作模 式
的新设想
鉴 于传 统 环 境财 务 审 计运 作 模 式 的 局限 性 , 笔者 认 为 , 国企 业 开展 环 境 财 我 务审 计 的运 作模 式应 是 “ 目标 导 向 式 ” 。
种审计 模式 ; 其三 , 目 向审计模式 : 项 导 以
发达 的今天 , 环境 审计 作 为经 济管理 必不
可少 的重 要环 节 , 该在 企业 的环境 管理 应 和监督 中具有 突 出地位 。
一
、
部 署环境 财务 审计 工作 的整 体框 架 , 决 是
定 内部 环 境 财务 审计 工作 方 向 和基 本 方 式 的根本 因素 , 内部 环境财 务 审计作 用 对 的发挥起着 决定性作 用。
二 、 统 内部环 境财 务 审计运 作模 式 传 的局 限性
素 的 涵义 , 明确其 各 自的职 能 , 能组 成 才
维普资讯
企 业 内部 环境 财 务 审计运 作模 式构 建 术
哈 尔滨 商业 大 学会 计 学 院
【 摘
李 兆 华
孙 晓 燕
要 】企 业 内部 环境财务 审计 , 为环境 审计的一 个重要 类型 , 企业 的环 境保护 具有积极 的促进作 用 。本 文通过 对传统 内部 作 对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审计全覆盖工作
1152021年09期 (3月下旬)审计研究摘要:近年来,应国家要求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构建 “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现如今,我国审计行业正处于新的阶段形势之下,而审计全覆盖要求的提出正是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审计;审计全覆盖;有效途径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在202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高质量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计范围扩大、审计效率提高等方面的长足进步。
在新形势下,传统审计方式与大数据结合,建立创新型的“互联网+审计”的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
一、审计全覆盖概念阐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审办发〔2019〕21号)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1]。
不仅是对新形势下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切实发挥“经济体检”作用。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审计全覆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对审计范围和审计群体进一步扩大。
首先,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展开需要和国家治理体系相结合,置于国家监督体系之下开展审计全覆盖工作。
审计全覆盖最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坚决禁止腐败贪污;其次,只有完成对于审计对象的全覆盖,才能够为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宏观上来说,国家审计是一种经济调控的途径,对履行公共经济责任、维护国家经济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从审计的覆盖对象来说,审计时间、审计事项都份属于审计对象全覆盖的具体过程中。
二、审计全覆盖推进的困难之处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
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中国内部审计的效能和推动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包括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审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文章将深入剖析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独立性不足、审计范围有限、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等,以期为中国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内部审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内部审计行业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中国企业的运营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推动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许多企业开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内部审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部审计还涉及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性审查等多个方面,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效率。
内部审计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发现和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内部审计新模式
现代内部审计新模式
现代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据驱动审计:在现代内部审计中,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有力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 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过去的问题,而现代内部审计更加关注将来的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估和监测组织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和建议,以帮助组织有效管理风险。
3. 技术驱动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内部审计越来越依赖于各种技术工具和系统。
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 整合性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而现代内部审计更加注重整个组织的运营效果和绩效。
内部审计人员将审计的范围拓展到战略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以综合性的方式评估组织的整体运营状况。
5. 协同审计:现代内部审计更加强调与其他部门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合作与协同。
内部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合规和内控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防范和管理风险;同时,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
这些新模式的出现,使得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计范围,而更加注重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的紧密结合。
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内部审计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审计意见,为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当前财政审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财政审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提出,财政审计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
随着该目标的确立,近几年,我国财政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健全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增收节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经济卫士”作用。
但是,目前财政审计仍存在力度不够、审计资源分散、审计层次不高等“瓶颈”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
笔者认为,当前应及时总结和梳理财政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深入分析其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
一、当前财政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审计的范围内容未呈现全覆盖。
1.财政审计的横向范围不够宽,部分财政资金处于审计“盲点”。
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要求财政审计把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视野。
但目前的财政审计仍较多地偏重于预算执行审计,即只涵盖了一般预算、部分政府基金预算等,对于转移支付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的重视还不够,审计的力度、深度也不大,特别是对于政府性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地方政府债务等预算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目前财政审计就更少会予以关注,从而使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2.审计的纵向链条不够长,存在“重中间”、“轻两端”的问题。
从财政资金管理的纵向链条看,财政资金的流程包括筹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等各个纵向环节。
但目前,受审计资源和观念手段的制约,我国各级财政审计的链条均较短,难以完全深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
如,特派办的财政审计仅关注了财政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环节,只能借助上下联动审计机制下的审计署及其派出局审计,来了解财政部等中央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这一关键环节。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摘要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建立的二十多年来,现行国家审计体系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现行国家审计体系中的权威不足、审计结果公告受到制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以国家审计组织体系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国家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问题与健全发展。
关键词审计组织体系;审计问题;健全发展AbstractNational audit organiz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the national audit system in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 order, and to promote the finance fund use jether,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safegu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party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national audit system in authority insufficiency, the audit results announcement was made etc problem also nots allow to ignor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audit organiza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pecific research state audit organiz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problem,Specific research state audit organiz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problems, and analyses the government audit, internal audit and social audit problems and sound development.KeywordsAudit organization system;Audit problem;Improve the lega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基本概念 (2)二、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2)(一)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现状 (2)(二)审计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 (3)三、建立健全审计组织体系 (7)(一)建立健全审计组织体系是加强审计监督的关键 (7)(二)对发展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具体认识 (9)结论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前言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现代国家审计体制是国家经济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创新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审计全覆盖
创新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审计全覆盖作者:姚少芬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9期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提出的要求,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途径和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实现审计全覆盖成为目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诉求。
有鉴于此,本文以审计业务管理模式为基点探讨目前政府审计工作现状,籍此从计划管理、审计项目类型确定、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及审计模式等四个角度思考创新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审计组织实施方式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也趋于复杂,就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要求,但目前存在审计覆盖面偏低,审计技术方法比较落后等问题,且审计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工作方法仍较为原始,这已成为审计监督效能发挥的绊脚石。
创新就是唯一的出路,从整个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开始转变。
一、现行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的状况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是指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监督的组织管理形式。
审计管理模式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关系三要素。
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审计机关3000多个,审计人员9.2万人,一个省级审计机关在3-4百人左右,而审计对象的数量繁多,内容层次复杂,包含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资产及公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等。
目前主要的审计关系有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两种,难以实现对被审单位的全面覆盖,应当采用“扫描辐射”方式,形成科学有效的审计管理新模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对并不成熟的审计计划管理的依赖度偏高从审计计划管理看:审计机关都是围绕着审计计划进行审计,而纳入计划审计范围的审计对象仅20-30%,审计计划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及片面性,而且并没有充分体现审计全覆盖,或者说没有充分考虑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诉求,目前尚未成熟。
财务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措施
化,创造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和信任的文化 氛围,信任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基 石,所以应建立广泛的信任机制和平等的 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监督者的作用有效 发挥。 ) (2 加强监督者道德的培养。 道德代 表着心灵世界的条理和秩序,这种德性的 拥有和践行,使人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 利益, 这一品质不仅能维持实践, 获得实践 的内在利益,而且能够克服人类的某些遭 遇,并通过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
二、采购管理要素
责制定了相应的采购目录,采购目录及相 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否经过充分论证, 依 据是否合理,审查采购目录是否得到严格 执行,纳入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都实行了 集中支付, 有无化整为零、 逃避 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控制的情况。 (2 采购预算管理。 ) 采购预算是各级相 关部门在编制分项预算时,一并编制采购 明细预算, 按照预算审批程序报批。 采购预 算管理需审查采购预算是否进行调查研 究、 充分论证、 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 采 经济、 实用的 购预算的编制是否本着勤俭、 原则, 遵循规定的程序并办理必要的手续, 采购预算的报批、 汇总、 审核、 调整和下达 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采购预算是否得到 严格执行, 预算的追加、 追减是否按规定的 审批程序办理。 (3 采购计划管理。 ) 采购计划是根据年 度经费预算安排, 依照采购目录编制, 经部 门负责人批准和分管领导审核批复交采购 部门实施的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 采购的 具体项目 (包括集中采购项目和分散采购 、 采购 项目) 各采购项目的采购组织形式、 资金构成、 资金支付方法等。 采购计划管理 应审查有无盲目采购问题或超预算编制计 划现象,采购项目的确立是否符合年度工 作安排的要求,是否符合年度工作确定的 保障重点,采购计划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报 送审批, 下达是否及时, 采购计划的变更是 否依照程序进行,有无随意变更采购计划 的情况和计划外私自采购的行为,采购计
我国目前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创新 (1)
我国目前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创新◎李百超1,2摘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农村财务管理“三农”问题的焦点。
现有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较多,但均存在许多问题。
积极实施完善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如利用代理记账公司进行记账、运用财务审计方式加强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使农村财务向市场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财务模式创新财务审计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做好农村工作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关键作用。
其中,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
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村账村管、村账乡(镇)管、村账乡(镇)双代管、会计委派制、委托代理制等几种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初始使用时的先进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
要想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现有模式,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分析(一)村账村管模式村账村管模式是指村组织自行配备会计人员,设立会计机构,单独设账,独立核算,自行管理,村集体资金所有权、经营权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村财务人员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全体村民负责的一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村账村管模式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村干部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实行村账村管模式有利于对农村财务的直接管理,村干部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本村财务状况,抓住最佳时机解决问题。
但是这种模式对农村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要求较高,村组织必须拥有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财务制度比较健全,农村财务人员素质较高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农村组织。
(二)村账乡(镇)管模式据调查村账乡(镇)管模式是现在用的最多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核算权不变、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经管站成立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公开招聘会计人员,择优录取,对村集体资金和账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分村设账,集中做账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试论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考
试论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考作者:代庆新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6期摘 ;要:现行审计模式存在难以客观裁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缺陷,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企业真正的经营问题。
审计重点由企业经营结果转变为企业经营过程。
对企业战略、经营环境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审计,加强对审计报告关系中蕴藏的利益关系的审计,是我国审计模式的重要改革方向。
账目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设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
本文以我国现行审计模式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现行审计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发展审计模式、创新审计方式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审计模式;战略;审计责任;利益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雏形是我国古代官方审计制度。
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相比我国古代官方审计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但受限于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环境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较晚等原因,依旧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目前,我国审计环境相比国际审计环境更加复杂,现有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我国现行审计模式进行战略性改进和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一、我国传统的风险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难以客观裁定当使用注册会计师所出具不实报告而致使使用者受到损失,若不实原因是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故意未对问题做充分披露,则注册会计师应依据法律承担责任。
在实际过程中,即使注册会计师足够谨慎,也执行了严格标准的审计程序及方法,受被审单位提供的数据存在漏报、错报、瞒报以及审查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影响,仍可能导致报告不实。
注册会计师是否知道单位报表有重大错漏是判断会计师责任重大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很难确认注册会计师是否欺诈行为,因此很难客观公正的裁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二)仅对被审计单位财务风险和报表数据进行审计存在漏洞我国现行审计模式更多的是验证和分析企业的经营财务报表,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这些很难确切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仅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企业内部审查出现问题时,就很难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气象部门财务管理新模式构建
气象部门财务管理新模式构建作者:张雪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财务管理关系到气象部门事业稳定和今后发展。
如何在新的财政体制下,切实履行并强化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的核算并起到有效监督职能,是目前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关键词】气象部门;财务管理;新模式随着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气象部门围绕着防灾减灾需要,加快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业务。
同时各级政府用于气象部门投资逐年增多,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技服务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对于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如何适应新的财政体制,切实履行并强化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算并起到有效监督职能,这是目前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一、气象部门财务管理现状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开展是围绕着气象事业发展总体目标进行的。
气象事业划分为国家和地方两部分,因此气象部门财务体制实行的也是中央和地方双重计划财务体制。
气象部门中气象业务所需要基础建设投资、业务经费、公用经费及国家核定人员工资经费都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和地方政府出台津贴补助等经费是由地方财政承担,还有一部分资金是通过开展气象有偿服务和综合经营业务而得。
因此财务管理在上级相关部门财务管理领导下开展,接受当地财政局业务指导。
自2007年始,气象部门财务收支统一纳入到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管理。
财务工作关系到单位稳定和今后发展,因此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财务工作监管力度。
因此财务核算中心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明显提高,管理也日益规范化。
气象部门也加强了财务学习、交流形式,形成良好主动学习氛围,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处理业务也比以往更加规范。
二、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弱。
气象部门虽然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资金管理和支付上较为松散,并不能做到按照财务制度办理事情。
“三维五化多元”投资审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维五化多元”投资审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康强卓文婉李勇孙琦琳黄邦夏来源:《中国内部审计》2020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送审规模、审计时效、审计质量三个维度,重点介绍基于集中化改革背景下“三维五化多元”投资审计新模式,深入探究提升投资审计效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注智赋能。
[关键词]投资审计新模式多元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已面临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随着企业内部审计集中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集中”审计统筹管理模式,现有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式已难以支撑投资审计业务快速发展及集中化管理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立足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变化,构建适合现状及未来的投资审计新模式、突破当前管理难题、精细化过程管控、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提速增效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三维五化多元”投资审计新模式实施背景一是地市属地化管控能力削弱。
集中化改革后,地市撤销内审机构及人员,地市公司投资审计项目持续稳定开展的属地化管理职能存在缺位,部分地市现有资源和水平难以支撑审计精细化管控要求。
人员集中后,属地管控监督力度下降、时效响应慢。
二是审计项目执行差异性明显。
不同送审部门、不同地市、不同外部审计专业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支撑资源存在差异。
不同送审项目、不同地区的投资审计项目实施的审核标准、作业规范、成果质量差异较大。
三是项目质量管控力度不足。
传统的投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形式单一、控制方式方法成效不明显,难以形成长效质控机制。
四是审计时效与质量间存在矛盾。
审计项目部分环节为质控关键,但也存在耗时长、影响效率的问题。
二、框架设计思路聚焦送审规模、审计时效、审计质量三个维度,以集中统合能力增进公司投资审计效能,开展人员集中化、审核标准化、勘查差异化、复审常态化、送审信息化的“五化”能力建设,同时建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和全方位咨询服务支撑方式,构建“三维五化多元”投资审计新管控模式(见图1),全面支撑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实现投资审计工作的提速增效。
南宁铁路局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南宁铁路局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文璐
【期刊名称】《铁道运营技术》
【年(卷),期】2013(019)003
【摘要】针对南宁铁路局以往对基层站段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先离后审”及监督滞后等问题,总结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新模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进行的经营业绩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态化,并取得显著效果.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文璐
【作者单位】南宁铁路局审计处,广西南宁5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1
【相关文献】
1.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2.王道成会长在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和新路子
3.探索行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4.基于财务工程魔方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5.基于财务工程魔方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与新模式构建一、问题的提出从微观层面分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衡量经营者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对企业自身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在企业内部,一方面,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会对员工的健康状况造成直接影响,企业必须为此支付一笔数额可观的保健费用;另一方面,不良的工作环境还会造成员工劳动情绪不佳,降低工作效率。
以上两点均会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提升。
在企业外部,一方面,企业必须达到政府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强制性治理要求,为此,企业必须耗费大量资金建立污水、废气处理系统或委托污水、废气处理单位实行处理;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有可能遭到周边居民的起诉,一旦败诉,企业就必须付出巨额的赔偿费用。
由此可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个现代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都理应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作为一种督。
环境财务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合规性审计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三大分支。
其中,环境财务审计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要领域。
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来说,审计模式的选择意义重大,审计模式为企业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组织和部署勾画了整体框架,为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确定了总体思维与基本构想,还决定了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审计基本方式和工作方向,是决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职能发挥效果的基本保障。
二、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及缺陷当前,理论界关于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采用财务导向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以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与企业环境治理信息相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为审计起点,主要采取“逆查”的方式,追踪到导致这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过程,最终实现对环境保护的绩效性与合规性的考核与评价。
二是采用问题导向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与环境保护方面所暴露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流程,发现薄弱环节,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方法。
三是采用项目导向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中涉及环境治理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的项目为审计起点,检查分析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对项目是否按照既定的流程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作出判断,一旦找到实施过程存有的偏差,就寻找产生偏差的因素,进而实现对这些项目的改进。
上述三种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虽然都实现了对审计起点的确定,但仍存有一些缺陷:首先,均未对各自模式的构成要素实行详细分析,不利于审计体系的构建。
Where、WhenandHow(从何处做、何时去做、如何做)应是运作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当前的三种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仅仅解决了以什么为出发点的问题,均未提及何时去做、如何做的问题,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其次,均未对不同的审计领域加以区分。
鉴于不同的审计领域应实施不同的审计模式,这种不对审计领域加以区分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发展的。
再次,均未对所包含的审计要素加以明确界定。
起点、目标、依据、内容、方法与结果是一个完整的审计模式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若不对各要素的内涵加以明确说明,将无法保证各审计模式的顺利运行。
最后,实践应用性较差。
审计运作模式不应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真正使用到审计实践中才是构建审计运作模式的最终目标,但因为上述三种导向型的模式未对审计要素实行明确界定,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体系,因而对环境审计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不强。
三、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新体系构建鉴于财务导向的审计模式、问题导向的审计模式与项目导向的审计模式均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认为,我国能够构建目标导向的企业环境财务审计模式。
以审计目标作为整个企业环境财务审计体系的核心,通过对审计内容、审计依据的深入分析,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最终通过出具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
(一)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目标导向的审计模式的核心,它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乃至审计报告都会产生影响。
从本质上讲,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目标依然是监督受托责任的执行。
具体来说,该审计目标是通过检查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其环境会计事项处理的公允性,对企业管理者受托环境财务责任的履行状况实行认定,为企业内部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环境保护控制体系提供保证,确保环境资源安全完整与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
而企业管理者受托环境财务责任能够划分为以下三类:环境行为责任的控制性、环境行为责任的保全性以及环境财务报告责任。
其中,环境行为责任的控制性,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在对环境资源实行管理的过程中,理应建立严密的控制系统对环境资源管理实行控制;环境行为责任的保全性,是指企业的管理者理应为受托环境资源的完整性提供保证,防止舞弊的发生;环境财务报告责任,是指管理者应对企业环境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相关环境资产、负债及其环境会计事项处理的公允性负责。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目标,就是通过对管理者上述三种责任的履行状况实行审查,评价和揭示企业管理者环境保全、环保控制与环境财务报告责任的履行状况。
(二)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目标导向的企业环境财务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对象为受托环境财务经济责任及其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能够对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环境财务经济责任加以说明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能够反映企业的环境财务收支信息及对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相关的经济活动实行反映的账务记录。
(三)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内容目标导向的企业环境财务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资金财务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与环境保护内部控制的审核。
其中,环境保护资金财务审计,主要涉及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状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重点是导致在财务报表中隐藏重大错报风险的环境事项,此外,还应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恰当确认和如实反映了因为环境隐患带来的或有环境负债与其他应计环境负债,以及对环境管理费用的合理性实行评估估计。
环境保护内部控制的审核,是对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保护内部控制实行评价与审核。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环境保护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控制程序、制度与政策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企业管理者的环保理念与对环保目标的追求在这个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通过对该控制系统的审计监督,能够实现对环保制度设计及其执行有效性的考核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找到改进提升的方法,最终完成对企业环境保护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依据作为衡量与判断环境财务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得出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衡量标准的环境财务审计依据,其内容囊括了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环境相关事项的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
1.环境法律法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增大了重视,截止到当前,已相继出台了14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8部环境保护法律以及34项环境保护法规。
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上百项全国性环境保护规章与上千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
因为法律、法规具有强制力,这个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
2.国家出台的环境标准。
法律法规虽然具有强制性与权威性,但却只能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行处理,而不能为企业的环境治理与审计人员的环境审计的具体执行提供方方面面可供参照的标准。
为此,我国环境保护部先后出台了近300项环境标准,这些标准可归为三类: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方法、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以上标准为审计人员实施环境财务审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与环境事项相关的会计核算标准。
根据日本等较早实施环境财务审计国家的经验来看,会计核算标准不但为企业内部的环境会计核算提供了指导,也为环境财务审计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审计依据。
令人遗憾的是,截止到当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统一的环境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标准,各个企业做出的环境报告格式均不统一,随意性较强。
所以,财政部应联合审计署、环境保护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一部高质量的、实用性强的环境会计核算标准。
(五)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方法作为环境审计之一的环境财务审计,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应同时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与专门的审计方法。
其中,经常采用的传统审计方法主要有:查阅法,即查阅企业与环境财务信息相关的原始资料,以获得相关审计证据。
抽查法,这种方法较多适用于审计人员面临较多与环境财务相关的经济项目时,为提升工作效率,应在对这些项目实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适的抽样比例,以对整个项目总体实行抽查。
在抽查过程中,应对环境管理失控、环境制度不健全的环节加以特别重视。
实地测量法,为对审计环境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供保证,审计人员在对企业与环境财务信息相关的原始资料实行查阅之后,还应实施进一步的实地测量。
重新计算法,为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财务收支计算的过程与结果是否存有故意采用不适用的计算方法以歪曲计算结果的行为,或者无意间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审计人员应对有重大错报风险的环境财务收支实行重新计算。
除了上述方法,适用于环境财务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还有实地盘查法、观察法等。
环境财务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领域,它有很多与传统审计不同的专门审计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从环境资源消耗量与环境资源浪费量两个角度实行考察。
其中,环境资源消耗量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财富的增加所消耗的环境数量,并对所消耗的环境数量实行货币估值。
企业所消耗的环境数量主要涉及土地资源的减少、空气质量的破坏、水资源的消耗、林木资源的丧失等。
因为资源消耗量是指资源消耗量的大小,资源浪费量是指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两者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还应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实行考察。
造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资源浪费,这里的资源浪费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源的非有效消耗,即虽然消耗了资源,但该部分资源未能造福人类,也未能对社会经济产生效用;二是资源的非补偿性消耗,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但如果消耗的环境资源被高效地利用了,那么人类所获得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足以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实行修复,以还原环境功能,但如果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将只能形成一笔无法还原的环境“坏账”,防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六)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报告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报告是环境财务审计的最后环节,相较于传统财务审计报告,企业环境财务审计报告应对以下内容加以特别说明:一是企业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资金来源的保障水准,包括资金来源、资金数量、资金到位时间以及资金利用进程;二是企业与环境保护事项相关的资产、负债及费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三是由环境隐患所引起的或有负债的评估;四是在企业会计报告中对相关环境财务信息披露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