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护栏和栏杆
(2021年整理)园林景观设计中栏杆设计的必备常识
园林景观设计中栏杆设计的必备常识栏杆在园林中主要起着分隔和导向的作用,好的护栏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栏杆虽然不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构成,但是量大、范围广,对整体的园林景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进行栏杆设计时,应保证充分的分隔保护功能,同时注重隔离护栏的艺术造型,使其成为一道有韵律美感的通透性的立体景观。
一、栏杆的高度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景观设计中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杆、生态型间隔。
切忌以栏杆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被截然分开。
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如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杆。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既可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二、栏杆的构图栏杆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
栏杆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杆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
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杆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杆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
栏杆色彩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杆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三、栏杆的设计要求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
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
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解读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0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解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水平,保障农村地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3381-03—2024,以下简称《细则》),作为公路工程推荐性行业标准,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现就《细则》编制背景、主要内容、使用注意事项等解读如下:一、编制背景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公路的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快速提升,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快推动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工程,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路网加快完善。
2019年以来,《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以下简称《标准》)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以下简称《规范》)先后发布实施,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工作,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于2021年组织开展《细则》编制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服务车型、地形特征、道路限界等特殊性,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以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为基础,合理确定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设施设计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偏远地区群众的公路出行安全。
《细则》专门针对《标准》中规定的四级公路(I类)和四级公路(Ⅱ类)小交通量指标和设计车型,明确了各类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要求,并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方案。
二、主要内容及特点《细则》总结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成熟经验,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科研、设计成果及标准规范,以多个路段的试验验证为基础,对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对设计要求进行详细规定。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 )护栏相关知识1.0.8 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 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 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 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 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 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2.0.6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 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
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 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
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 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
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 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 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 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 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1.0.8 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2.0.1 净区: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 护栏标准段: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 护栏过渡段: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4路侧护栏: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2.0.5 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2.0.6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7 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
混凝土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通过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
2.0.8 半刚性护栏: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
波形梁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利用土基、立柱、波纹状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2.0.9柔性护栏: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
缆索护栏是主要代表形式,车辆碰撞时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吸收碰撞能量。
2.0.10 缓冲设施:设置于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或者护栏端部等,可以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等。
2.0.11 防撞端头:设置于护栏的迎车流方向起点,和护栏连接在一起,对碰撞车辆车辆起阻挡、缓冲和导向作用的设施。
2.0.12 防撞垫:设置于公路交通分流处的障碍物或其他位置的障碍物前端的一种缓冲设施,车辆碰撞时通过自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防撞垫可分为可导向防撞垫和非导向防撞垫。
2.0.13 隔离设施:分隔双向或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设施。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总则1.0.1为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1.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含突起路标)、护栏和栏杆、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含防风栅、防雪栅、积雪标杆、限高架、减速丘和凸面镜)等。
1.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技术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使用。
1.0.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系统设计、重点突出的原则。
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
1.0.6新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宜考虑公路运营养护因素的影响。
改扩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在对既有公路开展调查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扩建后的公路、交通、环境条件进行,对既有设施应合理利用并加以完善。
1.0.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交通量应采用公路项目的设计交通量,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代表车型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的相应规定。
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净区clearzone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护栏标准段standard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护栏过渡段transition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上海市设计规范桥梁栏杆,,护栏,桥名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市设计规范桥梁栏杆,,护栏,桥名牌篇一:桥梁栏杆技术要求北京泰科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水泥基桥梁栏杆技术要求二0一0年7月水泥基桥梁栏杆技术要求一、水泥基栏杆式样(1)采用无机复合型混凝土桥梁组合栏杆,每2米为一榀,分别由立柱、扶手、托梁、栏片等构件组成。
(2)立柱截面尺寸为120㎜×120㎜,高度分为1180㎜(铁三院)和1080㎜(铁一院)两种;扶手顶宽100㎜,底宽106㎜,高100㎜;托梁顶宽100㎜,底宽110㎜,高100㎜;扶手、托梁与栏片连接表面设置栏片安装插槽,插槽深度15㎜。
满足栏片安装后,端部位于横梁内配置纵向钢筋的下部,同时插槽处箍筋加强,防止出现裂纹。
(3)扶手与立柱处连接,端部预留钢筋,立柱顶部设置扶手卡槽,卡槽深度110㎜,宽60㎜,同时柱顶预埋钢筋,外漏长度170㎜,扶手通过卡槽与立柱固定,并通过柱顶预埋钢筋连接两侧横梁及柱帽,钢筋埋入立柱深度满足锚固要求。
(4)立柱与桥梁遮板通过预埋钢板连接,立柱下采用预埋q235钢板,厚10㎜,钢板与立柱主筋焊接,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所有外漏钢板采用锌铬涂层防护体系进行防腐处理。
二、材料选用(1)因构件截面小,选用基材必须具备密实、韧性,抗裂性能好,具备抗震性能及对钢筋超强有效保护功能;基材:除钢筋和网状增强材外,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骨料、适量改性剂和外加剂、水等制成复合材料。
在复合材料中,基材呈连续相分布起到连接增强材成为整体,并传递荷载到增强材。
(2)栏杆所有构件基材,强度计算指标不低于c60混凝土强度;(3)钢筋:q235、hRb335;三、制造工艺要求(1)立柱、上下横梁、栏片和柱帽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最大尺寸偏差为±2㎜。
在浇注成型前应将模具清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脱模剂。
(2)钢筋焊接与图层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规范。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安全设施设计中防护栏、栏杆的问题探析
工装设计—92—安全设施设计中防护栏、栏杆的问题探析赵国全(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3)1.我国道路防护栏设计现状问题1.1过渡段处理不合理 我国道路护栏设计中对护栏上游起始段端头处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频繁曝出高速公路上由于司机操作不当,汽车以高速冲撞防护栏,被护栏板从前至后整体穿刺,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安全事故。
合理的护栏设计可将车辆直接撞击护栏端头穿刺车体的影响降至最低,消除那些可能产生致命后果的因素,因此要求护栏端头要具备一定的防撞性能,对上游起始段端头进行合理的处理。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进入隧道前,一般路基宽度比隧道洞口要宽,隧道入口处也经常成为事故多发点。
洞口作为刚性结构,路基护栏、桥梁护栏向隧道洞口的刚度过渡设计也至关重要。
1.2防护栏、栏杆选型设置不合理 防护栏是一种纵向吸能结构,通过自体变形或车辆爬高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改变车辆行驶方向、阻止车辆越出路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而栏杆是为了防止行人跌落或为使行人与车辆隔离而设置的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其不具备防撞性能。
现有些城市道路桥梁和带人行道的公路桥梁以人行栏杆取代了防护栏的作用,一旦车辆失控骑跨人行道,可能发生车辆坠桥的交通事故。
2018年,重庆市公交坠江事故,造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的交通事故,从防护栏设计的角度分析,也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1.3防护栏与被防护障碍物之间距离不足 高等级公路互通式立交上跨主线的桥梁、天桥、渡槽等基本采用墩柱设于主线中央分隔带内。
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为2m,其宽度除去墩柱的宽度后,剩余宽度基本不能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的相关要求。
若护栏面距离被防护的障碍物距离不足,将不能有效保护障碍物。
特别设于中央分隔带内桥梁墩台,一旦发生货车撞击桥梁墩台侧护栏,因安全间距不足,将严重威胁到桥梁结构安全,因此对于公路设计人员来讲,应引起重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
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护栏相关知识: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置于公路路侧建筑限界以外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
: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设施。
:66.16.1.16.1.26.1.36.1.4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于公路土路肩内。
应根据路侧护栏和缓冲设施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或采取其他措施。
61.6中央分隔带护栏应与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地不管线相协调。
90%),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宽度小于规定宽度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6.2路基护栏6.2.2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事故的风险应综合考虑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可能性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规定:1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行道的可能性应根据所在路段的路线线形、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2事故严重程度和运行速度、路侧条件有关,可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
:1 Ⅰ区、Ⅱ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三级、四级公路路侧有深度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2有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1.5m以上水域的路段;3有Ⅰ级铁路、一级公路等;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设有车辆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道入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等设施的路段。
:Ⅲ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Ⅰ区阴影范围之内的路段;2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路段;346.2.6宽度范121)对双向于2.5m2)对双向31准》2T)小于60km/h6.2.131246.2.17应根据防护车型和障碍物来确定。
围墙栏杆工程方案
围墙栏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围墙栏杆工程是指在建筑物周边设置围墙和栏杆,以美化环境、加强安全防护和界限划分的工程。
围墙栏杆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改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方案旨在就围墙栏杆工程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二、项目范围1. 围墙:选用混凝土砌筑,高度1.5米,颜色选择浅灰色,表面采用挤压花纹设计,增加美观性和抗风性。
2. 栏杆:选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高度1.2米,符合安全标准,颜色选择亮银色,表面采用磨砂工艺,增加质感和防腐蚀性能。
3. 围墙栏杆之间设置门禁系统,采用电子门锁,确保居民的生活安全。
4. 围墙栏杆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增加环境美观度,同时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
三、设计方案1. 栏杆设计:选择不锈钢材料是考虑到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适合户外环境。
栏杆设计采用流线型曲线,增加美观性和稳定性。
同时栏杆间距根据安全要求做合理设置,以防止儿童的意外伤害。
2. 围墙设计:围墙采用混凝土砌筑,考虑到其结实耐用的特性和易维护性。
混凝土表面采用挤压花纹设计,增加装饰效果的同时提高抗风性能。
3. 绿化设计:在围墙栏杆周围设置绿化带,选用乔木和花卉植物,增加环境美观度和空气质量。
四、材料选择1. 不锈钢材料:栏杆选用不锈钢304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
2. 混凝土材料:围墙选用C25级别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3. 绿化植物:选用乔木和花卉植物,如榉树、月季花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美化效果。
五、施工流程1. 围墙砌筑:先进行地面的平整和基础的浇筑,然后进行围墙的砌筑,最后进行围墙的抹面和挤压花纹设计。
2. 栏杆安装:先进行不锈钢材料的制作和加工,然后进行栏杆的安装和固定。
3. 门禁系统安装:进行门禁系统的布线和设备安装,并进行调试和联动测试。
4. 绿化植物种植:进行绿化植物的选种、栽植和养护,确保其生长良好。
围墙栏杆设计规范
围墙栏杆设计规范篇一:护栏设计标准1.室内外平台、楼梯、坡道护栏设计标准1.1 平台护栏高度(扶手上平面距地面):900mm-1200mm;1.2护栏立柱垂直间距≦1200mm,玻璃护栏立柱垂直间距≦1000mm;1.3.护栏立杆垂直间距≦110mm;1.4扶手与上横杆平衡间距≦110mm,下横杆与地面平衡间距≦110mm;1.5 管壁的要求:扶手、立柱≧1.4mm;横杆≧1.2mm;立杆≧1.0mm;1.6 型材饰面:采用阿克苏室外粉高温静电粉末喷涂或氧化电泳的着色生产工艺,颜色按工程设计;1.7 生产工艺:采用古典插扣快速组合生产工艺,无需焊接、丝接和角码连接;1.8玻璃护栏技术要求:采用钢化夹胶安全玻璃,厚度12mm,嵌入深度12mm,玻璃四边采用三元乙丙胶条镶嵌;1.9施工安装技术要求:扶手与墙立面采用铝压铸件内膨胀栓固定,立柱与地面采用铝质连接件内膨胀栓固定。
1.10护栏整体均布荷载≧1000N/m;1.11管材常用规格扶手:100mm×50mm×1.2mm、95mm×45mm×1.4 mm、80mm×50mm×1.2mm、80mm×40.5mm×2.0 mm、70m m×46.9mm×1.2mm、70mm×46.9mm×1.4 mm、80mm×46.9mm×1.4 mm、69mm×46.9mm×1.2mm、70mm×40mm×1.2 mm;立柱:56.5mm×56.5mm×1.2 mm、60mm×56.5mm×1.2 mm、56.5mm×45mm×1.2mm、49.5mm×49.5mm×1.5 mm、44mm×37.5mm×1.5 mm;横杆:44mm×37.5mm×1.5 mm、30mm×26.9mm×1.2mm;立杆:25mm×24mm×1.0 mm、24mm×20mm×1.0 mm.。
栏杆施工组织设计
栏杆施工组织设计一、背景介绍栏杆是一种用于围护、防护或者装饰的建造构件,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住宅区、商业建造等各类建造物中。
栏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栏杆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施工人员组织、施工机具及材料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
二、施工方案1. 栏杆材料选择: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栏杆材料,如钢材、铝材、不锈钢等。
2. 栏杆类型确定: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确定栏杆的类型,如护栏、扶手等。
3. 栏杆安装方式:根据栏杆类型和施工条件,确定栏杆的安装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4. 栏杆尺寸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栏杆的尺寸规格,包括高度、宽度、间距等。
三、施工计划1. 施工时间安排:根据项目工期和施工进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时间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
2. 施工区域划分: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合适的工作面,确保施工人员和机具的协调作业。
3. 施工顺序确定:根据施工方案和实际情况,确定栏杆施工的先后顺序,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施工人员配备: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量,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四、施工人员组织1. 施工队伍组建:根据施工计划和施工人员配备要求,组建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栏杆施工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 施工人员管理:建立施工人员的考勤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施工人员的出勤率和工作质量。
4. 施工人员安全保障:制定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施工机具及材料1. 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准备必要的施工机具,如焊接设备、切割机、起重机等。
2. 施工材料采购:根据栏杆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采购合格的栏杆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3. 施工机具保养:定期对施工机具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施工机具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及细则-宣贯
交通标志的支撑方式应根据设置位置的交通量、车型构成、车道数、 构造物分布、路侧条件及承受的风荷载大小等综合因素灵活确定。
第四章 标志
第四--章- 支交撑方通式标和志结构
提高了对支撑方式设计要求
4.5.2
当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匝道位于上跨桥梁后且距离较近时,应在上跨桥 梁上采用附着方式增加设置出口预告标志。
主要修订内容
(6) 关于避险车道的设计
并根据研究成果对避险车道的设置条件、设置位置、结构参数、附属设施、运营管理、养护及 救援和安全性评价等提出了条文建议。
在本次修订中根据各规范的特点 分别进行了考虑,其中《设计规范》 和《设计细则》中均列入第11章。
目录
1
二3 、主要修订内容 4
第一章 总则
(1) 强调了预防为主的设计原则和主动引导设施的作用。
【规】1.0.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系统设计、重点突出的原 则。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 【细】1.0.5 … …应以公路交通安全综合分析或交通安全评价结果为基础,从公路使用者 的角度出发,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做到主动引导与被动防 护应相互结合,以充分体现公路设计功能,适应公路的运行环境特征。 (上版为“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地磁感应突起路标
低能见度条件下行车智能预警系统
第一章 总则
第三章 总体设计
1(1)总则一般规定: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提出三同时
的要求,以避免先通车、后发生交通事故、再行改造的恶性循环的发生。
【规】【细】 3.1.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
铁护栏的组成
铁护栏的组成
铁护栏是一种常见的围栏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主体框架:铁护栏的主体框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常见的包括铁、钢等。
这个框架形成了护栏的整体结构,支撑和固定其他组件。
2.立柱:立柱是主体框架的支撑部分,通常位于护栏的定位点,起到支持整个护栏结构的作用。
立柱可以与主体框架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3.横梁:横梁是连接立柱的水平横向构件,它们加强了护栏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横梁通常位于垂直立柱之间,横跨整个护栏的宽度。
4.栏杆:栏杆是铁护栏的垂直部分,填充在主体框架的横梁之间。
栏杆的设计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其他装饰性设计,既能提供安全防护功能,又能起到美化效果。
5.连接件:用于连接各个部件的螺栓、螺母、焊接等连接件,确保护栏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6.表面处理:铁护栏通常经过表面处理,以增加其防腐蚀性能和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喷涂防锈漆、热浸镀锌等,以保护铁护栏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
7.固定基础:铁护栏需要通过固定基础固定在地面上,以确保整个护栏结构的稳固性。
这可以通过埋入地下的基础底座或地脚螺栓等方式来实现。
总体而言,铁护栏的设计和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美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风格。
护栏工程设计方案
护栏工程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与依据1、设计目的本次护栏工程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特定场所地面与台阶等部位设置护栏,以确保通行者的安全,并且提供一个美观、优质的公共环境。
设计方案将结合场地特点、使用需求以及建筑风格,在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力求使护栏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做到既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2、设计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建筑护栏的设计和安装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本设计方案将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合法合规。
(2)场地特点:根据具体场地的大小、地形、环境等特点,设计合理的护栏布局和尺寸。
(3)使用需求:考虑到场所的使用目的和特点,设计护栏需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对安全和美观性的要求。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广场,场地呈现公共开放式,人流量较大。
设计要求在地面与台阶等部位设置护栏,以确保通行者的安全。
三、设计方案1、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护栏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规范,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件发生。
(2)美观性原则:护栏设计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保持整体的美观性。
(3)实用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设置合适的护栏高度和材质。
2、材料选用本设计方案将采用不锈钢和玻璃作为主要材料,不锈钢材料具有质地坚固、不易生锈和易于清洁的特点,玻璃材料具有透明度高、美观大方的特点,这两种材料可以很好的满足安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
3、护栏布局设计(1)地面护栏:将采用不锈钢栏杆和玻璃结合的设计,栏杆高度为1.2米,玻璃高度为1米,可以有效防止行人在通行时发生意外伤害,并且不会遮挡场地的视野。
(2)台阶护栏:将采用不锈钢扶手与玻璃结合的设计,扶手高度与地面护栏一致,方便使用者的上下台阶,并且不会造成视觉上的阻碍。
4、护栏颜色与造型为了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护栏的颜色将使用经久耐用的深灰色,造型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5、护栏安装与维护为了确保护栏的稳固性,本方案设计将会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来安装护栏,以保证护栏的牢固性,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总则1.0.1为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功能,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1.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内容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含突起路标)、护栏和栏杆、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含防风栅、防雪栅、积雪标杆、限高架、减速丘和凸面镜)等。
1.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结合路网与公路技术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总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之间、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土建工程和其他设施之间应互相协调、配合使用。
1.0.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系统设计、重点突出的原则。
应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
1.0.6新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宜考虑公路运营养护因素的影响。
改扩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在对既有公路开展调查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扩建后的公路、交通、环境条件进行,对既有设施应合理利用并加以完善。
1.0.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交通量应采用公路项目的设计交通量,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代表车型等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的相应规定。
1.0.8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净区clearzone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2.0.2护栏标准段standard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断面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连续设置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2.0.3护栏过渡段transitionsectionsofhighwaybarriers设置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防护等级的公路护栏之间、连接平顺、结构刚度平稳过渡的公路护栏结构段。
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防护栏杆设计要求规范资料来源于广州帕达龙铝合金栏杆公司装载请注明广州帕达龙1 防护栏杆的设计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福地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第一次专项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从可踏面起算,2 采用玻璃做防护栏嘎达应执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标准规范,采用金属材料做防护的,应符合”“刚结构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行街技术规程“”刚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规范怪才3 居住建筑和有儿童活动的场所,防护栏杆必须采取防而且攀爬的构造。
树立感觉的净空必须扶手规程要求4 当采用玻璃做防护栏杆时,必须采用加层玻璃或干货加层玻璃,单外装饰为玻璃幕墙是,内侧应按”建筑玻璃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人体或玻璃堕落的情况,内侧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5 防护栏杆制作一安装所使用的材质规格数量和木材塑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 防护栏杆的施工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检报告以及相关检查报告7 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卤煮于立体结构的链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电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不得有毛刺8栏杆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链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链接的金属塑料栏杆及扶手必须进行满焊。
预埋件链接节点防雷链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9 栏杆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力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建材验收时应建材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间应按”刚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10 在防护栏杆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工序的施工11 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在移交房屋时出具栏杆等临空防护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说明书。
围栏设计规范
围栏设计规范篇一:有关栏杆及楼梯扶手设计规范(全)有关栏杆及楼梯扶手设计规范栏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3.7.2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7.3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楼梯栏杆防护相关条文:4.1.2、4.1.3、4.1.5、4.2.1综合强制性标准要求,栏杆围护设计通用内容为:阳台、楼梯等由使用者经常踩踏停留地方,其围护高度标准要求(1.05M)高于短暂停留的窗台设计围护高度标准(0.90M)要求;中高层、高层等较危险处围护高度要求提高(1.10M);栏杆围护除楼梯水平段小于0.5M的扶手高度采用窗的围护标准(0.9M)外,扶手或栏杆高度均采用不低于1.05M(一般)1.10M(特殊)要求;栏杆垂直杆件净空均要求不大于0.11M。
验收量取标准:窗台高度:从窗台面(也就是窗的下框位置)标高到地面(可踏部位表面)标高的高差栏杆高度:栏杆顶部标高到可踏部位表面标高高差附文:关于住宅窗和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问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负责《住宅设计规范》日常解释工作的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林建平作出了相应解释。
栏杆的高度必须足够,应从“可踏部位表面”起计算栏杆的高度一定要求“净高”,要防止因地面材料做法加厚,造成栏杆安全高度实际降低的事故。
栏杆的开始计算部位应从栏杆下部可踏部位起计,以确保安全高度。
由于栏杆的做法很多,规范不可能对每种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并且规范只是规定出最低限度,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应该考虑得周到些。
以下几种情况如不采取措施,经常属于明显“可踏”:实心栏板与阳台反梁的交接处,低位实心栏板与空心栏杆的交接部位,低位水平空心栏杆;上人屋面女儿墙采用挑砖防水。
在低窗台附加栏杆,重外观效果更得重安全常见的低窗台距地0.5米左右,如果紧贴内墙增加0.4米栏杆或栅栏肯定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
有关栏杆及楼梯扶手设计规范(全).doc
有关栏杆及楼梯扶手设计规范栏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3.7.2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7.3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楼梯栏杆防护相关条文:4.1.2、4.1.3、4.1.5、4.2.1综合强制性标准要求,栏杆围护设计通用内容为:阳台、楼梯等由使用者经常踩踏停留地方,其围护高度标准要求(1.05M)高于短暂停留的窗台设计围护高度标准(0.90M)要求;中高层、高层等较危险处围护高度要求提高(1.10M);栏杆围护除楼梯水平段小于0.5M的扶手高度采用窗的围护标准(0.9M)外,扶手或栏杆高度均采用不低于1.05M (一般)1.10M(特殊)要求;栏杆垂直杆件净空均要求不大于0.11M。
验收量取标准:窗台高度:从窗台面(也就是窗的下框位置)标高到地面(可踏部位表面)标高的高差栏杆高度:栏杆顶部标高到可踏部位表面标高高差附文:关于住宅窗和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问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负责《住宅设计规范》日常解释工作的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林建平作出了相应解释。
栏杆的高度必须足够,应从“可踏部位表面”起计算栏杆的高度一定要求“净高”,要防止因地面材料做法加厚,造成栏杆安全高度实际降低的事故。
栏杆的开始计算部位应从栏杆下部可踏部位起计,以确保安全高度。
由于栏杆的做法很多,规范不可能对每种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并且规范只是规定出最低限度,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应该考虑得周到些。
以下几种情况如不采取措施,经常属于明显“可踏”:实心栏板与阳台反梁的交接处,低位实心栏板与空心栏杆的交接部位,低位水平空心栏杆;上人屋面女儿墙采用挑砖防水。
在低窗台附加栏杆,重外观效果更得重安全常见的低窗台距地0.5米左右,如果紧贴内墙增加0.4米栏杆或栅栏肯定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
栏杆、栏板、扶手施工方案
凯里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工程栏杆、栏板、扶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编制单位: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六年十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施工准备————-—-———---—--—--—-—----—--——-------—---—13.1、技术准备—-—-—-——-—---—---——---—-—-———-—---—---—-——-13。
2、机具准备--————----—---——-————--—————----—-—-—--——-——23.3、材料准备---—--————--——-————-—--—-——--—-——---——--—-—23.4、施工条件准备—-—-—---————-—————-—-——-—-—---—-———--——3四、施工安排---———--——-—----—-—-——---—-—-—--——-——-—----—-34。
1、施工进度安排-------—-——--———----———-——--—--——----—-34.2、劳动力准备——--——-———————--——-—-———-—-—-—-—--—----3五、主要施工方法—-—————-——--—--—---——-——----—-————-—-—45.1、防撞扶手主要施工方法---—--—————-———-—-—------—---45.2、楼梯间、环廊等栏杆、栏板、扶手主要施工方法-—--—--—-9 5.3、主要施工措施-—-——---——-——-—--—--—--———-—-—-—--—--11六、质量要求——--———-——————-———--—-———-—--------—————--116.1、质量标准———-—---—————-————---—-————---—-—--—---——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澳洲
计算原理与美国相似,《道路设计指南》给出简化的计算公式和图表
交通量 驶出路侧概率
R1:计算车辆发生 碰撞事故的概率
纵坡修正
平曲线修正 障碍物存在的可能性 车辆到达障碍物的比例 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 R2:确定碰撞严重性 R3:计算碰撞损失
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中国)—研究应用现状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及细则
总体设计、护栏和栏杆(一)
2018-1
3
总体设计
1 2 3 4 5 • 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
• 设计目标
• 设置规模 • 结构设计标准 • 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
新增章节,规定了总体设计思路,设计流程更加科学,各种设施之间的系统性关 系更加明确,设置规模中体现出不同公路功能和等级之间的安全设施设置差异。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中分带护栏)
6
06规范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防护等级选取原则)
17规范
根据14标准,增加四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 设计速度60km/h一级公路是集散功能,事故严重程度低时由A、Am降低为B、Bm; 低等级公路引入B05标准新增的C级护栏。
6
3
总体设计
3.5 结构设计标准(护栏碰撞荷载)
规定了桥梁护栏的汽车碰撞荷载的标准值。
3
总体设计
3.5 结构设计标准(限高架)
规定了限高架的汽车碰撞荷载的标准值。
3
总体设计
3.6 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
规范
细则
规定了交通安全设施和土建工程之间需要协调和划分界面的内容。
3
总体设计
3.6 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隧道入口处护栏)
6
规范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护栏选型)
6
规范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护栏选型)
W:以通行小客车为主;障碍物低于或等于护栏高度; Vin:障碍物高于护栏高度;
6
规范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护栏选型)
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 段,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造 成恶性交通事故。 根据中央分隔带内需要防护 的设施或结构物类型确定分 设型还是整体性。 采用整体型时,为保障侧向 余宽和视距,不减小中央分 隔带宽度。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波形梁护栏端头)
规范
不构成障碍物的土体:边坡,且坡面上没有超过30cm高的障碍物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波形梁护栏端头)
规范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波形梁护栏端头)
规范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端头)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交通分流处波形梁护栏端头)
规范
细则
规定了交通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需要协调和划分界面的内容。
6
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净区)
分为计算净区和实际净区。 计算净区宽度:公路平面线形指标 状况、路基填挖情况、运行速度、 交通量。 实际净区宽度:外侧车行道边缘线 开始,向公路外侧延伸的平缓、无 障碍物区域的有效宽度,包括硬路 肩、土路肩及可利用的路侧边坡。
《基于历史数据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路侧事故起数预测模型》 《基于几何线形及路面状态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中国)—研究应用现状
高速公路尝试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护栏设计,例如辽宁沈山高速、云南
龙瑞高速,分析过程参考澳洲的方法,但某些参数(尤其是与车型以及事故损 失有关的)还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修正。 公路风险评估中引入 处置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模块,以综合考虑设施的 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该
06细则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混凝土护栏)
6
17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混凝土护栏)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等级公路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成果;
已通过了《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的实车碰撞试验验证。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防护等级提高)
06规范4.2.1条
17规范
第1款 事故发生可能性增加; 第2款 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增加。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侧分隔带护栏)
细则6.2.2条第6款
14标准
6
护栏和栏杆
路基宽度不足
6.2 路基护栏(设置在边坡)
细则6.2.2条第7款
6
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适度防护)
6
细则
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适度防护)
6
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护栏安全性能)
规范
护栏有关的标准规范
B01标准 评价标准
设计规范
产品规范
施工规范
要求设置 护栏
安全性能评价 指标及方法 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质量验收 产品外观要求 尺寸容许偏差 防护等级选择 防腐检验 护栏选型 包装运输要求
3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三同时)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提出“三同时”的要求,以避免先通车、 后发生交通事故、再行改造的恶性循环。
总则 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 法律责任
3
规范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细则
各专业之间无主次、高低之别,在设计过程中先行开展工作的专业应为后续专业
所提目标并非是指每一个项目均要实现,而是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条件,有所 侧重。 如旅游公路,重点从服务、安全和环境方面提出设计目标,成本可不作为重点。
3
总体设计
3.4 设置规模
规范 规范和细则 3.4.2~3.4.8 分别对主要干线公路、次要干线公路、主要集散公路、 次要集散公路、支线公路、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风雪等危及公路行车安全的 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模提出了总体规定。
17细则6.2.6条第7款
17细则6.2.7条第10款
6
06规范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护栏设置长度)
17规范
6
06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缆索护栏)
17细则
6
06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缆索护栏)
17细则
6
06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缆索护栏)
17细则
6
护栏和栏杆
预留设置空间,各专业之间应避免相互交叉和冲突。
3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改扩建)
规范
细则
3
细则
总体设计
3.2 项目和路网特征分析
隧道群、连续长陡下坡、重载交通
3
总体设计
3.3 设计目标
规范
细则3.3.2~3.3.6 :各设计项目应从“提供服务”、“保障安全”、“利于管 理”、“保护环境”和“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等方面提出设计目标。
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美国
基于碰撞力学理论、大量的护栏碰撞试验和路侧事故 数据,开发了路侧安全分析程序(RASP),用于护栏 成本效益分析。
护栏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美国)—计算原理
路段N,设计方案M的年碰撞损失预测值 平均日交通量,辆/天 路段N的长度 在路段N车辆驶出路侧的概率 驶出路侧后车辆在路段N发生 碰撞的概率 严重性等级为S的碰撞发生的概率
6.2 路基护栏(缆索护栏)
细则6.2.6条条文说明
6
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波形梁护栏)
6
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路侧波形梁护栏)
6
细则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
中央分隔带宽度≥2米, 构造物较多或埋设有管 线的路段,采用分设型 护栏; 中央分隔带宽度<2米, 构造物不多或不埋设管 线的路段,采用组合型 护栏。
事故预测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受限于事故记录的不完整、获取 有效事故数据的困难以及车辆碰撞障碍物的力学理论研究较少,事 故严重程度预测和事故损失计算的相关研究欠缺,制约了我国护栏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我国双车道公路碰撞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平原区四车道无中间分隔带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我国双车道公路碰撞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江、河、湖、海、沼泽等水深1.5m以上水域;
Ⅰ级铁路、一级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车辆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 标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道入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
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
高出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有30cm以上的混凝土基础或大孤石;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中分带护栏)
06规范
17规范
14标准
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的事故严重程度与中央分隔带宽度、速度、交通量有关。 根据14标准,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为100km/h或80km/h, 作为集散公路时,设计速度宜为60km/h或80km/h。 根据国外研究结论,可能发生对撞事故的公路,安全速度约为70km/h。
6
护栏和栏杆
细则6.2.3条第3款
6.2 路基护栏(隔离设施)
规范6.2.7条
14标准
规范
6
护栏和栏杆
6.2 路基护栏(隔离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