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古代刻书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2013年_真题-无答案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初级)真题2013年(总分200,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共3 0题,每题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关于造纸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纸B. 西汉时期已经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纸C.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D. 中国造纸术于公元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2. 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称为“通行本” 。
A. 官刻本B. 坊刻本C. 私刻本D. 寺院刻本3. 关于出版物的属性,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又具有物质产品B. 出版物的生产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与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一样,所以它只具有物质产品属性C. 出版物只具有精神产品属性,因为它只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D.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来自它的物质产品属性4. 出版物质量取决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还受()的制约。
A. 读者需求B. 传播途径C. 作者原创水平D. 出版社人员构成5. 如果选题是作者提供的,那么就意味着()。
A. 编辑过程可以省略组稿环节B. 编辑过程可以省略选题策划环节C. 可以直接进入审稿和编辑加工环节D. 组稿环节中的选择作者一项已经完成6. 关于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主要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助理编辑要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B. 助理技术编辑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等工作C. 三级校对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初校和二校工作D. 二级校对在高级校对指导下承担付印样的通读工作7. 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注销,()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A. 2 年B. 3 年C. 4 年D. 5 年8.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下列选题中不得出版的是()。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试试卷(4090)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71分,每题1分)1.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
[2002年实务真题]A.有读者需要B.能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C.有使用价值D.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出版效果答案:D解析:《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也表述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
2. 关于常用元数据标准,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在版编目是依据一定标准,为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的书目数据B.标识型标准可以为信息资源分配唯一的识别符号C.中文图书标识规则主要解决图书产品信息的在线交换问题D. ISBN、ISRC、ISSN都属于标识型元数据答案:C解析:项,《图书在线信息交换标准》是一种以数字化形式获取、传输图书出版物信息的元数据标准,该标准旨在向图书批发商、零售商、网络书商和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统一的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解决行业各机构间多种数据格式并存给信息交换带来的困扰,使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它主要解决图书产品信息的在线交换问题。
3. 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特征的是()。
A.合理行动B.环境感知C.自主学习D.可靠传输答案:D解析: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如下:①环境感知。
人工智能能够感知环境,如借助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对目标进行拍摄、识别、跟踪和测量,以获得相应场景的三维信息。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历史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2013年真题)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 )称为“通行本”。
A.官刻本B.坊刻本C.私刻本D.寺院刻本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2.(2005年真题)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秦代B.西汉C.东汉D.唐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3.(2007年真题)我国最早的“书肆”出现在( )。
A.战国时期B.秦代C.西汉D.晋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4.(2002年真题)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5.(2008年真题)清末民初,铅印本书刊的外部形式逐渐( )。
A.改线装为平装B.改包背装为平装C.改蝴蝶装为线装D.改卷轴装为线装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6.(2012年真题)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经过千余年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图书装帧最终定格为统一的( )形式。
A.包背装B.蝴蝶装C.线装D.卷轴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7.(2009年真题)中国晚清时期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B.京师同文馆C.福州船政学堂D.上海南洋公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8.(2003年真题)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B.中华书局C.土山湾印书馆D.墨海书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9.(2007年真题)1932年,( )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
A.廖仲恺B.邹韬奋C.艾思奇D.薛暮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0.(2013年真题)我国近代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B.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C.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开明书店D.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出版历史知识11.(2006年真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全)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全)钞本钞本也称“写本”,只要手写的,统统都称钞本。
一般唐以前称“写本”,唐以后称“钞本”。
清乾隆以前的称旧钞本,清末民初称近钞本,民国以后的称新钞本。
由于宋以后雕版盛行,现今流传下来的宋元钞本很少,但明代钞本还较多,清钞本更多。
现存最早的钞本书是西晋元康六年(296年)写的佛经残卷,因为当时尚无印刷术。
钞本有优劣之分,取决于所抄底本与抄者。
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地称为精钞本。
钞本价值比较高,因为一是钞本一般比较完整;二是钞本源出古本,错误较少;三是有些未刊刻仅存钞本的,或是原刊已供,或是可补他本之不足的钞本,钞本价值就很高;四是钞本有的出于名人之手,书法等价值较高,如手写本中往往有特别罕传的书籍,尤其是著名藏书家等的钞本,一般用自家专门钞书格纸,版心或栏外印有堂号,书中常常有校,有钞书题记,铃有印记,这种所谓名家钞本大都属于稀见之物。
因此,钞本图书一直为研究工作者所重视。
对钞本的鉴定,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了解并分清各个时代的书法和风气;了解并分清各个时代的纸墨和质量;熟悉各个时期的藏书名家、学者及其室名、别号和图书印章以及手迹字体。
如从纸格的颜色看,人们往往称红格钞本、蓝格钞本、黑格钞本,或称朱丝栏、乌丝栏,大体上,明人多蓝格,清人多红格、黑格。
影钞本明清时期,藏书家为保存稀见宋元版书原稿,雇请抄手,用优良纸墨,照原样影摹下来,版式、字体往往与原本相差无几,这样的写本被称做影写本,又叫做影钞本。
主要有影宋钞本和影元钞本两种。
《天禄琳琅书目》卷四《周易辑闻》:“明之琴川毛晋,藏书富有,所贮宋本最多。
其有世所罕见而藏诸他氏不能购者,则选善手以佳纸墨影钞之,与刊本无异,名曰影宋钞。
于是一时好事家皆争仿效,以资鉴赏,而宋乘之无存者,赖以传之不朽。
”影宋钞本创自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抄摹非常精工,后人称之为“毛抄”。
清代藏书家也往往有借宋元刻影抄的。
一些宋元原刻亡失已久,借自影元钞本,可以看到原刻面目,所以收藏者对之颇重视,其价值仅次于旧刻本。
2019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重点解读:出版历史知识
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一)文字的产生与演变:1.文字出现之前,记录信息的方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表意2.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时代甲骨文。
3.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l)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从小篆变为隶书一一的一次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3)从隶书变为楷书(二)文献载体的变迁1.纸发明以前的文献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犊、嫌帛 .2.简策是竹片,单片称“简”,多片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版犊是木片,简称“犊”。
3.与简犊有关的图书术语:版框、行款、天头、地脚,卷、册、杀青、尺犊、版图、书札、篇籍 .4.纸张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时期,西汉古纸:添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造出的“蔡侯纸”大大促进了纸张的晋及应用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雕版印刷: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西安市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为唐初印刷品,不晚于公元 690?699 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是公元 702?704 年的唐武周刊本 .(二)泥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异发明的 .泥活字印刷的图书:宋朝周必大印刷的《玉堂杂记》,元朝姚枢印刷《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清代翟金生印刷《泥版试印初编》 .(三)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使用 .木活字印刷品:元代王祯,在公元 1298 年排印了《放德县志》 .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文献:元代王祯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
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明代 (公元 1638 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
清朝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活动: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134 种,主办人金简 .金简把这改印数活动写成总结,名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该文内容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明具体,是我国活字印刷的重要文献 .(四)铜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无锡华氏和安氏家族最为有名 .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明代华氏会通馆印行的《宋诸臣奏议》 .我国历规模一次的铜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全用铜活字排印。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近代出版本机构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近代出版本机构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1.19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出于传教需要,在中国沿海及附近的海外地区,开办了一些教会出版机构。
1842年后,以上海为中心,开办了一批出版机构,有墨海书馆、美华书馆、申昌书局、益智书会。
2.内容有宗教宣传和西方科技文化知识。
二、晚清政府办的(一)地方官书局:19世纪60年代,长达二三十年。
1.1864,曾国藩办金陵书局。
福州的福州官书局、杭州的浙江官书局等。
大量坎坷放映学术文化内容的典籍,数量很多。
校勘精良,平价出售,流布广远。
2.洋务失败、戊戌兴起,以“中学”为主要内容的官书局刻书日渐凋零、停办,只剩下浙江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
(二)洋务派创办的1.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书籍,其中丁《万国公法》、毕《化学指南》、《化学阐原》;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最为着名。
1905年。
三、民营出版机构(一)崛起:1.在康梁带动下(新书40多种,《中外纪闻》《时务报》),各地报刊蓬勃兴起。
60种以上;2.宣传民主革命图书大量涌现,130余种;报刊百种以上。
3.20世纪初叶,清政府在推动学堂大规模兴起是,推动了许多以教科书为主要出版业务的民营出版社的发展壮大。
(二)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都产生于上海。
凡有点规模的书局,都设法在全国重要城镇设立分支机构、经销处。
(三)有影响的1.商务印书馆。
1897成立,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合资创办。
初以印刷为主,1902成立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次,大力编辑教科书。
业务有:编译大力教科书,行销海内外;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着;出版新式工具书;兴办各种期刊。
2.中华书局由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人创办。
编印“中华教科书”,公司下设编辑、事务、营业、印刷4个所。
1916年,从2.5万增至160万元。
1937年,资本400万元,营业额为1000万元。
到1949共出版6000种,包括教科书、古籍、字典、词典、各科新书、书画碑帖等。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12版,初、中级适用)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2012年版)说明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关于“国家对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8月颁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在人事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全国出版界长期从事出版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于2002年首次制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下简称《考试大纲》)。
此后,曾作过一些调整和修订。
今年,根据出版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要求,在总结、分析历年考试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2011年版《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形成2012年版《考试大纲》。
本大纲根据我国出版工作实践的特点,从“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明确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并分级别提出相应考核要求:对申请初级职业资格的考生,着重考核“入门性”的知识内容和实务技能;对申请中级职业资格的考生,要求在全面掌握初级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再有较大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编辑(或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的工作职责,能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充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本大纲分为“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包括“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两门科目,每门科目内分别按知识模块分层次列出了相应知识点的考试要求。
其中:标明“掌握”的知识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运用;标明“熟悉”的知识点,要求全面理解、能够运用;标明“了解”的知识点,要求基本理解。
相应内容的试题数量所占比例也有高、中、低之分。
作这样的提示,对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出版专业知识体系和明确考试的重点所在,有一定的帮助。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编辑资格考试一《出版专业基础》考点知识第一章出版概论出版活动概念出版的概念: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发行是目的。
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国古代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提供活力。
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政治方面: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思想信念。
经济方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进度。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出版工作者应贯彻、执行的几本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5.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6.坚持质量第一;7.坚持改革创新之路。
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具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古代的三种刻书业
古代的三种刻书业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
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
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族祠堂等刻书(也有将寺院刻书另分一类的),坊刻指书铺商人刻书。
三者之中,除坊刻以赢利为目的以外,其他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或者只求保本微利。
(一)官刻: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官刻开始于五代冯道刻印《九经》,此举使雕版印刷从民间行为上升为中央政府倡导之事。
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年间总计22年时间,完成刻印。
《九经》的校刻,是在国子监完成,并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所以历史上称为“五代监本”《九经》。
此书的刊刻,开启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宋明两代都是国子监刻书的兴盛时期。
宋代国子监刻书内容范围很广,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刻书的数量也很大,是当时中央政府的主要刻书机构。
明代国子监分为南(南京)、北(北京)两监,南监多在前人遗留下来的宋、元两代版片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补、刷印图书,以“十七史”最为著名。
北监则以翻刻南监本为主,如《十三经注疏》等。
元代和清代的国子监则很少刻书。
历代朝廷刻书的专门机构,除上面说到的国子监外,元代有兴文署、明有司礼监,清有武英殿等等。
此外朝廷各部门也都可以刻印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如刑部刻律法,太医局刻医书。
由于财力雄厚,历代官刻本书籍一般品相比较考究,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
许多大部头的图书,也是在官府雄厚财力的支持下才得以刊印,如宋代编纂刻印的《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都是鸿篇巨制,非以政府之力无法完成。
在内容取向上,官刻多以正经正史为,强调教化功能,在校勘质量,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刻印机构往往有很大不同。
以国子监刻书为例,五代两宋时期的监本,底本优良,校勘精湛,士人奉之为圭臬,而明代的监本多用前代旧版,字迹不免模糊,故质量不高,南监印书有“大花脸本”之称,北监本错谬更多。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出版物,从书籍、杂志到报纸、音像制品等等。
然而,出版专业可远不止把文字印在纸上这么简单,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而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出版的历史。
出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人们开始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时候,出版的雏形就出现了。
在中国,古代的刻书业相当发达,从竹简、帛书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出版业的发展。
在西方,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也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版的流程是出版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选题策划开始,编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和社会热点,挖掘有价值的选题。
然后是组稿,联系作者,获取优质的稿件。
接下来是审稿,这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环节,编辑要对稿件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
排版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它不仅要让页面美观、易读,还要符合出版物的风格和定位。
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宽窄、插图的搭配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校对工作则是对排版后的稿件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文字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使用、格式的规范等,确保出版物没有错误。
印刷和装订环节则关系到出版物的最终呈现效果。
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和纸张材质,保证印刷质量;而装订方式的选择也要考虑出版物的类型和用途。
版权问题在出版中至关重要。
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出版者在使用作品时必须获得合法的授权,否则就可能涉及侵权。
同时,出版者也要保护自己的版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传播自己出版的作品。
市场营销也是出版的重要环节。
出版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出版物,提高其知名度和销售量。
这包括举办新书发布会、参加书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等。
在数字时代,出版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兴出版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
出版者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和营销手段。
中国古代版本知识
中国古代版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写本:是最早的版本形式,用毛笔蘸墨写成,字迹容易模糊。
根据不同情况,又有“草稿本”、“定稿本”、“誊清本”等。
刻本: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刻板印刷的书籍,即刻本。
最早的刻本是唐代的《金刚经》,用木板刻印。
宋代以后,刻书逐渐流行,出现了官刻、私刻、坊刻等不同形式。
版本:指同一部书的不同本子。
由于印刷技术、版本装帧风格、所用纸张、墨色等的不同,同一部书的版本会有所不同。
鉴别版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书籍的装帧形式、版式、纸张、墨色等。
善本:指珍贵的古籍版本。
善本的版本年代久远,纸张保存完好,文字清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善本书的收藏和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指校勘过的书籍版本。
校勘是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版本的同一著作进行比较、核对,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别字、错误内容等,以提高书籍的准确性。
校勘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
以上是中国古代版本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争议:东汉说、隋唐说、唐初。
有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时间不晚于公元690-699年。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经效:解放了生产力,把书工从手工抄写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图书制作效率,加快知识传播速度,为书肆保证供应,降低了图书成本,减轻读者经济负担;2)社效:使各类图书有更多机会广为流传,调动文人着书积极性,为人们更多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一)泥活字印刷:宋,毕昇。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
包括如下步骤:1.用胶泥刻字,2.烧字,3.排版,4.印刷,5.活字回收,按字韵分别存在木格里。
沈氏活版。
宋元用此法刻书;今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二)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约在1194-1205年。
元代农学家王桢,再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
步骤是:1.按韵写字贴到木板上,刻好;2.用小锯锯成单字,3.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4.造轮盘存字,5.检字排版,6.印刷。
明代木活字书名可考的有100多种,多万万历印本。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出现《邸报》。
清代,木活字印书通行全国。
的是乾隆年间(1736-1795)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
民间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和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印的《红楼梦》120回。
(三)铜活字印刷:很普及,进入成熟期。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流行。
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
华氏印有《宋诸臣奏议》最早。
安氏有《吴中水利通志》等。
清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_出版历史知识1下载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6.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域外传播(P101-102) (1)东传:朝鲜\日本 (2)西传:阿拉伯地区:12世纪,不晚于 1350年\欧洲:14世纪 (3)影响:谷登堡发明铅活字\1445年 发明木制印刷机\开创近现代 机械印刷新纪元
三、我国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 业务★(5)
1.官刻(102-103) (1)概念: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刻书活动 (2)最早官刻:五代冯道刊刻《九经》\开 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先河;印刷术从民间 走向官府。 (3)朝廷刻书机构:宋国子监\元兴文署\ 明司礼监\清武英殿(P102) (5)官府刻书特点:书品考究\部头大\正 经正史\校勘精湛\鸿制巨制。
3.印刷术发明后图书贸易的发展(P111) (1)官府售书:五代《九经》公开出售 (2)宋代售书:国子监刻售书\监本任买 (3)书坊售书:书坊别称\建本远销海外 (4)明清时期:批零结合\竞争激烈\南京\ 杭州\苏州\成都\北京等书市较著 (5)规模局限:小农经济\地域\交通
五、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4)
五、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3.铅印技术主导地位(P114-116) (1)时代要求:宣传\学校兴办\知识传播 (2)物质条件:字模\字体\印刷机\纸型 4.印刷业的快速发展(P115) (1)时期:抗战前二十年\商务\中华\世界 大东\正中书局。 (2)商务\中华:由印刷到集编印发\彩印 (3)新兴印刷技术:平\珂\凹\雕等应用。
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3.书籍起源(P94-95) (1)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与缣帛 (2)简帛向纸过渡:三国两晋南北朝\桓玄 (4)对后世纸本书籍制度影响: 书写形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 版面设计:版框\行款\天头\地脚 图书术语: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试试卷(3155)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71分,每题1分)1.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学时的继续教育。
A. 36B. 72C. 24D. 98答案:B解析:空2. 下列活动中,属于数字出版的是()。
[2018年真题]A.网络小说印制成图书B.纸质图书的电子版通过网络书店销售C. PDF文件用胶印机印制成图书销售D.纸质图书交由网络书店销售答案:B解析: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3. 根据《地图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应当在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适当位置显著标注()。
A.审图单位名称B.审图号C.审图人D.审图日期答案:B解析:空4. 按著作权法的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小时内作出裁定。
A. 24B. 48C. 72D. 96答案:B解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接受申请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如裁定同意申请,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
1.出版的概念: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1906年,清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
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
出版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出版活动的特征: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政治性和思想性;经济性和产业性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我国出版工作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方针原则:*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出版效果。
经济效益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
*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
*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出版规律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促进出版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出版物的要素: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1化内容;具有物质载体;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出版物的种类: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简牍相关知识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简牍相关知识“简牍”是“简”和“牍”的合称。
加工成细长条、可书写文字的竹片和木条,称作“简”。
把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册)。
简一般宽约0.5厘米,可抄写一行字。
可抄两行字的简使用较少。
加工后可书写文字的木片称“牍”。
牍比简宽,呈版状。
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且价格低廉而成为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得到广泛使用。
从形态和功能看,简牍已具有较完备的书籍形态,对后世的书籍形制影响深远。
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曰:“书契之用自刻画始。
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后先,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
”从材料的易于获取来看,简牍的出现理应很早。
至于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可以确认的是,简牍在东周至魏晋间(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是主要的文字记载材料。
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有240多支,为墨书篆体,6600多字,主要记载用于葬仪的车马兵器。
从后世发现的简牍看,它们记载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各种官方文书、私人书信、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历最有影响的,是汉景帝年间(公元前156--前141)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一批简策,内容有《尚书》、《礼记》、《论语》等几十篇。
因这些内容与当时的传本不同,引起了一场今古文经学的争论,形成了两大学派。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冢竹书的发现,在历也很有影响。
荀勖、束皙等考订了这批简策,整理出《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16部书(现仅有《竹书纪年》的辑佚本和《穆天子传》存世)。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至秦汉间的简牍。
例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等竹简,其中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历谱是目前见存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又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中出土的《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和《秦律杂抄》等多种竹简,四川青川秦墓出土的“田律”木牍等,都为我们了解古代简牍在文献传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了解简牍的形制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12年中级出版本资格基础知识第4章第1节
2012年中级出版本资格基础知识第4章第1节第一节近代印刷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出版历史,是指1840-1949年的出版业概况。
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了解)(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最先试验采用西方铅印排版技术进行中文书刊生产的,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传教士。
1.近代造字技术1)1815年,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成立,为印制《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刻制世界上最早的一套中文铅合金活字,数量多达10万枚。
2)中文活字:两种制作方法:单纯制造中文活字、先制字模再铸活字(戴尔首先取得成功)。
3)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的方法;1858年,威廉·姜别利发明用电解法铸造中文字模的方法,制成大小铅字7种,分1-7号,称美华字。
2.近代印刷技术1)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2)传教士和外资创办的机构广泛使用西方印刷技术,如点石斋书局用石印技术印《康熙字典》;3)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并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4)美华书馆的姜别利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
(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制术是石版。
1.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建立印刷所,于1828年用石印技术印刷出版《中文课本》。
2.1832年,广州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1833年,出版石印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出现土山湾印书馆等教会出版机构。
英国人美查办点石斋石印书局。
19世纪80年代初,又有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超过雕版印刷,一时胜过铅印。
4.在石印基础上发展了珂罗版印刷,印书画碑帖十分精致。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形成辛亥革命前后,铅印物质条件逐渐完备,价格下降,小型印刷机能国内制造,于是取代石印。
废科举,给那些石印学童应试读本为生的石印书局以致命性打击。
由此,铅印占据绝对优势。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了解)1. 近代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是引进印刷设备和技术,二是国内印刷企业的改进,推动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2012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古代刻书业
⼀、官刻: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顺三年,总计22年。
开了儒家经典⼤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印刷术从民间⾛⼊官府。
宋明两代都是国⼦监刻书的兴盛时期。
明南监“⼗七史”最着名。
北监《⼗三经注疏》。
元兴⽂署、艺⽂监的⼴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惠局等。
清代武英殿刻书在康、雍、乾兴盛⼀时。
两个作坊,80多⼈。
⼤部头:宋《⼤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清《古今图书集成》,具有字⼤⾏疏、开本阔⼤、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
以正史为主,强调教化。
五代两宋底本优良,校勘精湛;明代⽤旧版,字迹模糊。
明代刻书出⾃太监之⼿,校勘不精;但府刻书享有⼝碑,⼈称藩刻本。
⼆、私刻1.主体是⼠⼈学者,刊⾃家堂号、宅名等,刻书多以学问崇尚、⽂化推⼴、知识传播为⽬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重视质量,校刻精审。
2.发端于五代,如王玠《⾦刚经》,五代的《⽂选》《初学记等》。
3.宋元时期,全国私刻书相当普遍。
宋穆修⾸次刊印韩愈、柳宗元全集,廖莹中《九经》等。
4.明清时期,私刻⼤盛,品种数量超过官刻。
5.私家刻书中,⼤部头丛书刊刻饶具特⾊。
宋代俞⿍孙、俞经纂刻《儒学警悟》,明代《汉魏书》,清代鲍延博的《知不⾜斋丛书》,有强烈的⽂化传播意识。
三、坊刻1.坊刻的主体是书商。
我国早期印刷品多是坊刻本。
唐代刻印的图书中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书次之。
2.五代坊刻相对沉寂,北宋坊刻实物未有流传,记载同样屈指可数。
3.南宋,着名坊肆有建阳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伊家书籍铺等。
三⼤坊刻雕版中⼼——两浙坊刻(杭州、⾦华),福建坊刻(建阳),蜀中坊刻(成都、眉⼭)。
4.元代主要集中在平阳(⼭西临汾)、建阳、刻书之盛,较之南宋过之⽽⽆不及。
建阳仍为书房聚居之地。
刻书最多。
建阳崇化坊余⽒勤有堂、⿇沙镇刘⽒南涧书堂、刘锦⽂⽇新堂、虞平斋务本堂、郑天泽宗⽂书堂、叶⽇增和叶景逵的⼴勤堂,均历史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出版本专业基础知识:古代刻书业
一、官刻: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三年,总计22年。
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宋明两代都是国子监刻书的兴盛时期。
明南监“十七史”最着名。
北监《十三经注疏》。
元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等。
清代武英殿刻书在康、雍、乾兴盛一时。
两个作坊,80多人。
大部头:宋《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清《古今图书集成》,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
以正史为主,强调教化。
五代两宋底本优良,校勘精湛;明代用旧版,字迹模糊。
明代刻书出自太监之手,校勘不精;但府刻书享有口碑,人称藩刻本。
二、私刻
1.主体是士人学者,刊自家堂号、宅名等,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
重视质量,校刻精审。
2.发端于五代,如王玠《金刚经》,五代的《文选》《初学记等》。
3.宋元时期,全国私刻书相当普遍。
宋穆修首次刊印韩愈、柳宗元全集,廖莹中《九经》等。
4.明清时期,私刻大盛,品种数量超过官刻。
5.私家刻书中,大部头丛书刊刻饶具特色。
宋代俞鼎孙、俞经纂刻《儒学警悟》,明代《汉魏书》,清代鲍延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有强烈的文化传播意识。
三、坊刻
1.坊刻的主体是书商。
我国早期印刷品多是坊刻本。
唐代刻印的图书中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用书次之。
2.五代坊刻相对沉寂,北宋坊刻实物未有流传,记载同样屈指可数。
3.南宋,着名坊肆有建阳余仁仲的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伊家书籍铺等。
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杭州、金华),福建坊刻(建阳),蜀中坊刻(成都、眉山)。
4.元代主要集中在平阳(山西临汾)、建阳、刻书之盛,较之南宋过之而无不及。
建阳仍为书房聚居之地。
刻书最多。
建阳崇化坊余氏勤有堂、麻沙镇刘氏南涧书堂、刘锦
文日新堂、虞平斋务本堂、郑天泽宗文书堂、叶日增和叶景逵的广勤堂,均历史悠久。
医书开始增多。
燕山窦氏活济堂是专门刻卖医书的书籍铺。
5.明初由于取消了书籍税,建阳、南京、苏州等地老字号书坊得以发展并长期延续。
郑天泽宗文书堂开业近300年,刘锦文日新堂近200年,叶氏的广勤堂和杨氏清江书堂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
明朝余象斗的三台馆和双峰堂最着名。
编刻《西游记》《列国志传》《三国志传评林》《水浒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西汉志传》等。
除建阳外,南京、苏州、吴兴、徽州、杭州、北京都是书坊集中地。
6.清更为兴盛,数量甚大。
北京、南京、苏州为最多的三个地区。
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刻书多为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科举程式用书、医书及各类名家名着的选本、通俗文学等。
形式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
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远比官刻高,如书耳的运用。
分栏、分版的创新,绣像本出现。
商人的经营能力强,同时却常为牟利而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如麻沙本。
四、寺院刻书:佛、道教。
1.从宋刻《开宝藏》起,到民国初年活字排印的《频伽藏》,公私雕印大藏经几乎平均30年一次。
多为寺院集资
刻印。
2.道教典籍刻印不如佛教多。
着名的有宋万寿道藏,金玄都宝藏,明正统道藏。
3.寺院还刻有一些生活用书、流行读物等。
五、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1.始于初秋时代孔子编定《书》、删定《诗》等活动,可视为编辑工作的源头。
学术上形成共识的是认为编辑工作主要是甄选和校勘,如五代后唐冯道刻《九经》,令田敏校勘(相当于总编)。
2.南宋廖莹中刻书,往往搜集数十种版本,动用百余人校勘,因此留下许多精品;
3.清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所附《劝刻书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
”
4.元代岳飞九世孙岳浚刻《九经》,别有《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这是最早有关编辑校勘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
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个条目。
5.明代毛晋一生刻书600余种,版片达10万余块。
6.清重视编校超于前代。
编辑最有名的释顾广圻,江苏人,人称“清代校勘第一人”,与出版家黄丕烈合作最多,人称顾黄
点击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