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

鲍姆嘉登被誉为“美学之父”,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不仅与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而且也和诸多其他人文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苏格拉底,伯拉图,孔子等人都强调了美与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孔子也提出了“里仁为美”的重要观点。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美的。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研究的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美学学科的性质(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因为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美学与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蜂鸟会把自己的巢装饰得十分鲜艳,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具美的羽毛,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而不是有审美能力。

动物界是没有审美现象的。

(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连,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是由于人类的主体力量尚不能充分认识自然、驾驭自然。

所以,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山川河流出现于绘画中的时间在周秦以后。

在魏晋时代,画家们开始创作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

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说“只有天赋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并强调“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柏拉图也认为“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意识
1)人类
实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马 家 窑 文 化 漩 涡 纹 瓶
现展阴 和现阳 谐,双 。象方 征彼 着此 宇依 宙存 万、 象制 遵约 循、 对消 立长 统、 一转 法化 则的 ,动 实态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
3)人有精神性追求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墨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恩格斯
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
2)黑格尔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 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体系。 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 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
二、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性
需要上升
理性
结 果
美学的产生
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 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 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 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

美学原理(一至十章)

美学原理(一至十章)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什么是美学关于“什么是美学”这一问题的追问,本身就是一个元美学的问题。

正如我们追问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元哲学问题一样。

对于这类元问题,我们的确无法像定义一个物理概念一样,给出一个人人都同意的答案。

下面的几点,不过是给出几条线索,以为大家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一点基础的背景知识。

一七○五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第一卷,被视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鲍姆嘉通本人,亦被视为“美学之父”。

在鲍姆嘉通那里,美学与逻辑学并列,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因此,在美学(Aesthetik)诞生之初,美学是认识论的一部分。

Aesthetik一词,日本学者中江兆民将其翻译为“美学”,在清末时传入中国。

由此可以说,美学是一门洋学问。

最早对美学有贡献的中国学者,主要有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

后来有朱光潜、宗白华、高尔泰、李泽厚、吕荧、蒋孔阳、王朝闻、蔡仪等。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场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讨论,但这主要是意识形态之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文化热的一部分,出现“美学热”。

不读美学,等于没文化。

推荐一篇文章,胡继华的《不该如此远去的背影——追思高尔泰及其美学时代》。

推荐一本书,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四、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费希纳:美学研究的“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五、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

(叶朗:《美学原理》)教材观点: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页9)。

第二节为什么学习美学教材观点:1 时代的需要;2 创造艺术、发展文艺的需要;3 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我的看法:提升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

“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在审美中获得心灵的自由。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结论: 美由审美主体来决定,审美主体以为 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它不由审 美客体来决定。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 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 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 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 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 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 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 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 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 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 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 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 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 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 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 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 朴素风格。
第二节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 上探索美的本质
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的哲学探讨 1.亚氏认为脱离美的具体事物的的“理念”或“美本身” 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 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 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2.亚氏观点的合理内核——抓住了美所必需的特定感性 形式,而且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美
四、博克(1727—1797;英) 1.他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 “我们所谓的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 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2.事物的美的性质具有以下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 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 分(变化的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 融成一片;
“判断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 的)表象凭借悟性联系客体以求得知识, 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 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 c.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审美情感) 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因为我认为美的不是从我的利害计较得出 来的,而是引起我的认识功能的和谐的自 由的运动,这是人人都有、人人相同的共 同感。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方美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标志(彬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而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一、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二、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一、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二、个性特征与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心境。

先天因素-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一。

6. 审美的心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方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心理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心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乙”)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11/19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11/19



意义:审美的态度是双重解放。对象而言,保全生 命,保持个体独立,从被奴役中解放。对于主体而 言,保持个性自由,从奴役他人,同时也被欲望奴 役中解放。 1.对象解放。路边之李 2 .主体解放。自由的许由。“ 归休乎君,予无所 用天下为”。 姑射山上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 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 之外。”


(2)音乐 A祭礼用乐。 B飨礼用乐。 C射礼用乐。 D乡饮用乐。 E军礼用乐。 F燕居用乐。 G祷雨用乐。 H禁乐。 (3)舞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舞”。
2018/11/19



二、美学思想阶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 特征:与审美意识相比,( 1 )有语言或文字的载 体。(2)有理论的形态。 与美学学科相比,(1)分散、凌乱。(2)没有自 觉的学科意识。 例子(一):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 1.儒家 (1)美善有别。 《论语·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训练感性的审美心理 1.理性时代:直线思维与分割思维。 (1)直线思维将复杂、丰富的联系简单化。 (2)分割思维将统一、贯穿的整体割裂。 2.审美意识:环道思维;统一思维。 二、狭义角度 (一)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可参考审美关系、美 感内容。 (二)广播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可参考艺术学。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版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美(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 )第五、当前的看法: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许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经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而研究各样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盛情识、审美范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项选择、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何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看法、意识;思想)从人类模糊的审雅看法、审盛情识看:几乎与人类自己同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商讨研究看:追忆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青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青学科:鲍姆嘉通、 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实质商讨1、西方美学史上研究美的实质主要经过哪些门路?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研究美的本源柏拉图:“美的实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好是主观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展现”,自然不可以展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足地展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研究美的本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自己,主假如在事物的“次序、均匀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失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表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能够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整成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率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门路: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研究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研究美;⑶从主观的情意状态中找寻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商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自己研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美学原理一、选择题(A)卷1、鲍姆嘉通被称作美学之父,1735年第一次在《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称诗的哲学为感性学,标志着学科美学思想的成立。

2、以下不属于美学的是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3、最早的史前壁画拉斯科岩洞壁画4、谎诞5、我国第一个正式将美育定为教育内容的提倡者蔡元培6、美感心理形式中地位最突出的一种是情感7、崇高8、漫画、相声……………………喜剧的艺术表现形式9、不属于自然美代表模式的是天然模式10、提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是儒家的孔子二、填空1、社会美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以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2、审美经验模式有审美体验、审美注意、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完形心理3、德国美学家本泽通过三种特性将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做了区分,这三种特性是固有性、预期性和确定性一、选择题B卷1、19世纪末页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取代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形而上学思辨。

2、在论述人格美时孟子提出了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句话中的美指崇高优美3、人的本质力量化又指……………………马克思4、酷5、第一个提出寓教于乐的是贺拉斯6、春风又绿江南岸感觉7、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接触桥梁是艺术品8、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是对称与均衡9、古希腊悲剧…………命运悲剧10、梁启超认为美育是趣味教育二、填空题1、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形、声、质、味2、审美领域的基本特点情感性、非概念化与感知性、趋向无限性、直觉性3、18世纪后期出现了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美的艺术专指音乐、诗歌、绘画和舞蹈以引起心灵快感为目的,实用技术是指农业和纺织,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

二、名称解释1、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在审美经验中占有基础地位和奠基性作用,它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就是美学1、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的本质?美学又称感性学,美学的本义。

2、美学的研究对象:感性的世界(现象的世界,表象的世界),不就是科学的世界,不就是说理化,而就是感性世界的完善,或者说关于一个感觉对象如何完善。

感性世界就是主客观同意的结果美学的核心:人类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美学艺术就是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审美:审视关照瞧一个对象好不好,感性世界的完善就是一个美感生成的问题。

审美与人类感官功能:眼——视觉功能耳——听觉嘴——味觉嗅——触觉触感鲍姆嘉通:美学的研究对象就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审美样的感性对象从审美上瞧就是好的。

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就是艺术,就是美的艺术(人的作品,心灵的作品)(不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自然美就是艺术的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现实生活的美丑,生活由人构成的,人的生活,探讨什么样的人就是美的——审美价值美式生活:美的生活应该怎样的生活?3、审美实践问题: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把美学瞧作艺术哲学的分支:满足自己的审美思考美学给予的知识技能,由此系统出发生发实践技能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作为哲学分支,把美瞧作艺术哲学:满足自己的审美思考,求知欲美学家不就是要给艺术家开方剂。

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西方:一种从主观精神方向出发考察,一种从事物客观本身找美,美的根源柏拉图:美就是理式,理念。

理念即理想,希望,寄托,就是万物之母。

理念论:柏拉图哲学上的第一个功劳就是将共相与殊象区分。

美的一般与美的具体表现。

柏拉图的审美解读模式:理式暗含模式四因说:物质追求形式,形式按照理念,理念不灭。

爱就是个理念审美区分:美就是共相,美的一般与美的具体表现的区分中国艺术思想史上的表现:康德:美就是鉴赏判断:美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判断,即鉴赏判断,也叫情感判断,趣味判断。

离不开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向科学思维方式趣味判断包含的要点:之一:审美就是一种情感判断,不就是科学判断,指出一个试试,科学判断客观事实,审美判断:心理主观事实,主观情感生发愉悦关系。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六、几个名词的定义
1、美感:是人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灵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和评价。
2、审美对象: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指各种美的对象,包括现实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也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形态 。
美学原理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第一节 美学的内涵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恶就产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不善也就产生了。这是说,美和善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3、西方古代美学的起源 西方美学理论比较完善,起点高,发展快,理论系统。比如苏格拉底的观点,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大希庀阿斯篇》,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等,都对美学有很系统地论述。
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
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
4、理论表述: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曾谈过美,他们首先是从伦理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美的,把美和善联系在一起,注重政治伦理的内容,而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谈美的。

美学原理(尔雅)

美学原理(尔雅)

《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是美学·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1735年,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

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关于美的研究对象问题: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感性认识的完善:a、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b、意象的明晰生动。

他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他认为一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也就愈明晰,因而也就愈完善,愈美。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艺术美。

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

4、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

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美学原理PPT(完整版)

美学原理PPT(完整版)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 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 许多种主张,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 器身为赭红陶衣,
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 鱼纹。
▪审美,而是体现
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
之情,祈望能像鱼一 样具有超强的繁殖能
力,力图达到一种巫 术的目的。
三、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国其▪、哲 美在一家理《美学 学鲍个,功实学家 著姆高他能践作作鲍嘉峰沿分理为登。着别性为姆一之 康 鲍 写 批《嘉门后德姆出判美通,是嘉了》独学首康德登三和立》次德国的大《的。提把思批判18学美路判断出世科学,,力纪来,学对即批伟的科应《判一大。的于纯》的般时建人粹。哲认间设类理其学为推的性中为家是向三批,、1由7了种判前美5又心》两德学0年、, 最 仰柏心3最这但义但义看二这调再其又看看这其4再审这这 从其但义在对这 3这“、 、 、后韶拉理后种是的是的法、种吸次四称法法一三次美一一人一是的审于种一自美,文 图 学 , 方 , 继 , 继 , 审 方 收 , , 经 , , 根 , , 意 根 根类 , , 继 美 这 方主 上上上学马 化、本马法不承不承丰美法运马主验丰丰本主马识本本 社“不承意一法 张而对对研克 :康身克把管和管和富意把用克张描富富方张克形方方 会人管和识方把 的下美 美究思 人德就思审是运是运了识美自思美述了了法美思成法法 实化是运诞法审 代”学学的、 面、有、美“用“用美发的然、学,美美,学、的,, 践的“用生,美 表的研研根恩 鱼黑不恩现自。自。学生现科恩是是学学可研恩根可可 的自自。之代现 人研究究本格 纹格少格象上上的的象学格研的的以究格源以以 角然上初表象 为究1的的方9斯 彩尔流斯作而而研特作的斯究研研细的斯在细细 度”而,人作 意方对对世法陶是派为下下究点为方提表究究化对提于化化来,下无法为大法象象纪是盆运,一””。一法出现。。为象出劳为为 探凝”论国一 利有有以什用美个,,种手的活两是的动两两 讨聚,是的个 美哪哪来么这学形还还经段劳动个人劳。个个 美了还工胡形 学些些占?种研而是是验对动的原与动原原 的美是具塞而 家不不主方究上““事审实科则现实则则 起的“的尔上 克同同导法大学自自实美践学:实践:: 源因自制提学 罗的的地的致的下下,对观。理的观理理 、素下造出的 齐认认位典可问而而或象点论审点论论 本;而、过问 ,识识的型以题上上者进,与美,与与 质上陶“题 他??研代分加””侧行为实关为实实 和”器三加 认为为究表为以,,重实我践系我践践 特,的步以 为什什方。:探都都于证们相。们相相 征都发还探 ,么么法精讨有有外的认统认统统 等有明原讨 美会会。神,其其在考识一识一一 。其,法, 就有有分从内内现察美、美、、 内还”从 是如如析某在在象。的的在是,某 直此此与与与心种的的的本本的断即种 觉大大逻逻逻理既缺缺描质质缺发所既 ,的的辑辑辑学定陷陷述和和陷纹谓定 就分分相相相方的和和,根根和身的的 是歧歧统统统法哲不不或源源不、现哲 表??一一一、学足足者提提足图象学 现。。。格体,,侧供供,腾还体 。式系美美重了了美崇原系塔出学学于科科学拜、出心发研研主学学研,本发理,究究体的的究总质,美按方方内钥钥方是还按学照法法在匙匙法功原照方某的的经。。的利和某法种真真验真先先种、 哲 正 正 的 正 于 验 哲实学出出分出审还学验原路路析路美原原心理在在,在,。理理对于于注于使对学审对对重对用审美美辩辩事辩价美学现证证物证值现方象唯唯的唯先象法作物物外物于作等哲主主在主审哲。学义义和义美学分和和表和价分析面值析唯唯唯。,。。物物物强主主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艺术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简答论述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或为什么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审美关系为核心)答: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1)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

(2)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

(3)由于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其出发点。

(4)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会使得美学的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什么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由艺术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所决定的。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2)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

(3)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4)通过艺术可以直接研究以及人们的舍命没观念及其演变。

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何以反对给美下定义?答:首先,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结果是艺术家们不再感到与社会截然对立。

(2)现代西主艺术的发展摧毁了传统上关于艺术与艺术品的观念,它从根本上混乱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3)1986年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危机,现当代艺术以更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模糊,美学家给“艺术”下定义很困难,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可能再用以往的那种统一的“美”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艺术。

其次,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定义的做法。

3、美和美感的关系?答:(1)美的本质的界定是: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和美在创造中。

(2)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3)美感和美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的存在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的,完全属于人们内心的精神活动。

4、美和美的东西的关系?答:(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某种美的东西。

(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美与美的东西之间的这些差异,印证了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5、为什么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时间的产物?答: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1)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是自然的产物,是从动物发展而来的,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具有自然属性,都是在自然的动物性的本能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这种心理地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3)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

正是这种人的本质的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

所以说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禀赋,而是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7、欣赏者如何实现艺术重建?答: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靠再生成的,而非直接传递的。

它需由接受主体意识运动所生成。

因为艺术家心中的意象不能直接为接受者所感知、体验和欣赏,接受者必须借艺术品为中介来接受艺术意象。

例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观赏者须借于“文”“辞”符号的诱导才能进入“情”——艺术的意象世界。

可见,艺术中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和物态化。

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靠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与艺术创造者不同的是,接受者的意象生成的契机来源于艺术品,艺术品的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导致了一个对符号的解读过程。

接受者解读形式符号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来重建意象。

所以,接受主体所感受的意象,是不同于创造者具体所创造的意象,它是接受者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重建的意象。

因此,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节手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自然界梅花,它是植物,是非艺术品;国画梅花,它是人工制品,是艺术品)。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国画梅花,是画家借梅咏其怀的作品,体现了画家的精神境界,是艺术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联系:(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品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中,那块丑石在自然中默默无闻,甚至是遭人嫌弃的,不论其质地还是其形态,均无美感,但贾平凹却用象征的手法,赋予它新的含义,使这块丑石从浩茫的大自然中突现出来,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展艺术品的领域,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9、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答: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体客体交融、物我两忘得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体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

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他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谵谵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在艺术品中,“有我”和“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第一章绪论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它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2、最早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美学理论;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提出了许多美学观点,对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艺术创作、审美活动的特点等一系列美学问题都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重要观点。

希腊时期-中世纪-文复兴时期-18世纪-20世纪,由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向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有上而下”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