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之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之名词解释

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EU:执行部件,负责指令的译码、执行和数据的运算BIU:总线接口部件,管理CPU与系统总线的接口,负责CPU对存储器和外设进行访问IP:指令指针寄存器,指示主存储器指令的位置SP:堆栈指示寄存器,指示堆栈栈顶的位置(偏移地址)CS:代码段寄存器,指示当前代码段的起始位置DS:数据段寄存器,指示当前数据段的起始位置SS:堆栈段寄存器,指示当前对战短的起始位置时钟周期:CLK时钟信号的周期,是CPU的最小时间单位,也叫T状态总线周期: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储器或接口进行一次访问的时间指令周期:完整执行一条指令所用时间段寄存器:是因为对内存的分段管理而设置的,8086/8088具有4个16位段寄存器:CS、DS、SS、ES 字节:相邻八位二进制数物理地址:1MB存储区域中某一单元的实际地址逻辑地址:由段基地址和偏移地址(偏移量)组成,存储单元的地址可以用段基地址和段内偏移量来表示,段基地址确定它所在的段居于整个存储空间的位置,偏移量确定它在段内的位置,这种地址表示方式称为逻辑地址BCD码: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的编码ASCII码: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用来表示26个英文大小写字母以及一些特殊符号,便于计算机的识别的一种编码堆栈: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采用“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存取操作方式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的翻译程序指示性语句:不可执行语句,汇编时不产生目标代码,用于指示汇编程序如何编译源程序指令性语句:可执行语句,在汇编中要产生相应的目标代码,CPU根据这些代码执行相应操作伪指令:即指示性语句OFFSET:返回变量或标号的偏移地址ASSUME:明确段寄存器与逻辑段之间的关系SEGMENT:定义一个逻辑段,并给逻辑段赋予一个段名ORG:控制位置计数器,把表达式的值赋给当前位置计数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CPU可对RAM的内容进行随机的读写访问ROM:只读存储器,存储器的内容只能随机的读出而不能写入EPROM:用紫外光擦除,擦除后可编程,允许用户多次擦除和编程的只读存储器接口:CPU和存储器、外部设备或者两种外部设备,或者两种机器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或称电路),它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是CPU与外界交换信息的通道I/O 端口:输入输出端口,用于CPU和外部设备连接和数据交换的接口,能被指令直接寻址的输入输出口I/O 端口独立编址:从存储空间划出一部分地址空间给I/O设备,把I/O接口中的端口当作存储器单元一样进行访问,不设置专门的I/O指令的编址方式,也称存储器映射编址I/O 端口统一编址:对接口中的端口单独编址而不占用存储空间,使用专门的I/O指令对端口进行操作的编址方式,也叫I/O映射编址总线:连接两个以上数字系统元器件的信息通路,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共用信号线(导线)中断: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原程序。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1. 什么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低级计算机语言,用于直接控制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编程语言。

它是由一系列符号化的指令组成,每条指令对应着一条特定的机器码(二进制代码)。

汇编语言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紧密相关,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不同的汇编语言。

与高级语言相比,汇编语言更接近底层硬件,并且更加直观。

通过使用特定的助记符和操作码,程序员可以直接操作寄存器、内存和其他硬件资源。

尽管汇编语言通常比高级语言更难以理解和编写,但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对底层硬件的更好控制。

2. 汇编指令集2.1 指令在汇编语言中,指令是最基本的操作单位。

每条指令执行一个特定的操作,并且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操作数。

2.2 寄存器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小型存储单元,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执行算术逻辑运算。

不同架构的计算机具有不同数量和类型的寄存器。

例如,x86架构的计算机有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

2.3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在汇编语言中,内存可以通过地址来访问。

地址可以是直接指定的常数,也可以是通过寄存器间接指定的。

2.4 操作数操作数是指令所操作的数据。

它可以是立即数(常数)、寄存器、内存位置或者两个操作数之间的运算结果。

2.5 标志位标志位是一组二进制标志,用于表示某些特殊状态或条件。

例如,零标志位(ZF)用于表示上一条指令执行结果是否为零。

3. 汇编语言与机器码汇编语言与机器码之间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每条汇编指令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机器码,它由一串二进制数字表示,并被计算机硬件直接执行。

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Mnemonic)来代替复杂而难以记忆的二进制代码。

例如,MOV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在x86架构中对应着机器码89。

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时,程序员需要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汇编指令。

这可以通过手动编写汇编指令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汇编器(Assembler)自动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汇编指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名词解释(部分整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名词解释(部分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2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2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3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55.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56.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3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3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3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4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4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4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4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19.程序查询I/O方式:启动I/O设备后,CPU程序查询,若未准备好则等待,若条件已具备则执行I/O操作。
20.DMA方式: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制器中的中断机构当字计数器为0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企业会计学 名词解释

企业会计学 名词解释

【企业会计学】名词解释汇编1.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功能。

2.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目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收入和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权利和支出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发生或即将发生现金(或其等价物)流入,或债务清偿。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3.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4.王道:是指儒家提出的一种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政治主张。

5.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治主张。

6.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

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7.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8.人本思想:9.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10.大一统: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民族和国家被视为整体,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边疆、民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

11.对策: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

就是把策题书于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

13.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始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14.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15.四书:南宋时才出现这一称谓,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儒家经典。

16.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人伦:指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的对象:法理学以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为研究对象。

法:法是反映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与义务的方式实现的规范体系。

法律概念: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规则:一种特殊的、逻辑上周全的规范。

调整性规则:直接体现法对社会关系调整职能的规则,包括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保护性规则:体现法对社会关系的保护职能,它规定的是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

授权性规则: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肯定了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必需的行为自由。

义务性规则:也称积极义务规则,是规定主体应当或必须做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则。

禁止性规则:规定主体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即规定主体的消极不作为义务,以实现权利人的利益。

绝对确定性规则:规定了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的内容,不允许执法和司法人员进行自由裁量。

相对确定性规则:对主体权利、义务或法律责任做出概括规定的同时,又允许执法人员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以内根据事实状态进行选择,做出一定自由裁量。

强行性规则: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体必须遵守规则的规定,不允许自行协议解决问题。

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权利义务。

确认性规则: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在该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

构成性规则: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

确定性规则:直接而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援用其他立法文件加以说明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规则:又称委托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只是委任某一国家机关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准用性规则: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适用其他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件中某一规定的规则。

刑法学名词解释大全汇编

刑法学名词解释大全汇编

刑法学名词解释大全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司法解释: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3.立法解释:指在刑法颁布后,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4.论理解释:指参酌刑法产生的缘由、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5.反对解释:指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方法。

6.体系解释:指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

7.比较解释:指将刑法的相关规定或外国立法与判例作为参考资料,借以阐明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8.扩大解释:指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通常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

9.文理解释:指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

10.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我国刑法典分为:①总则;②分则;③附则。

第二章1.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而不得适用行为后的法律(溯及既往)。

2.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3.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 法律主义:罪刑法定主义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5. 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6.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体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第三章1.属地管辖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不问其国籍,都有进行规制以维护本国秩序的权力。

法律汇编名词解释

法律汇编名词解释

法律汇编名词解释
1. 法律汇编:法律汇编是法律以阶梯、章节或顺序编纂形式收集而成,包含了一定规律的法律规范,通常按照一定的主题编撰成册的书。

2.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范,就案件审议中涉及的有关主题并发布或提出的解释说明,它们有助于整理和发展Certain对该条文解释上存在的争议。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机关或有政权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或其他法律规定,发布规定其权力和行使权力的法律文件。

4.司法裁决:司法裁决是行使司法权力的司法机关做出的有效的法律裁决,可以依据该裁决,作为起议、审理或争议的证据。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汇编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汇编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汇编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汇编1.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2.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

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

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3.胞族一个部落的两个基本分支中的一个分支。

希腊语称phratry,意为兄弟关系。

指原始社会同一部落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结合成介于氏族和部落之间的社会组织。

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最先使用此词,用来表示一群有血亲关系的、单系继承的集团,或者非直系血缘以及血缘较远的、但有着共同遵循的礼仪和亲属惯例(如内部禁止通婚)的氏族群。

前者由一个基本氏族所派生出来的若干血缘氏族组成;后者可能是血缘较远或不同血缘氏族合并而成的(即为保持各胞族中成员数目均衡而进行的调整)。

随着部落组织的发展,胞族的职能逐渐局限于宗教方面。

4.部落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

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的名词解释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编程语言,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

它是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表示形式,通过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以便能够被计算机执行。

在汇编语言中,使用各种名词来描述不同的概念和操作。

1. 汇编语言 (Assembly language)汇编语言是一种使用助记符(Mnemonics)和符号(Symbol)来代替二进制代码的编程语言。

它直接对应于计算机的指令集体系结构,可以通过助记符和符号来描述计算机的操作、寄存器、内存地址等信息。

2. 指令 (Instruction)指令是汇编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

指令通常以助记符的形式表示,例如MOV、ADD、JMP等。

一个指令包含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操作码表示需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则提供了操作所需的数据或地址。

3. 寄存器 (Register)寄存器是用于存储和操作数据的高速内存单元。

汇编语言使用寄存器来进行计算、传输数据和控制程序流程等操作。

通常,寄存器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功能,例如AX、BX、CX等通用寄存器,以及SP、BP、SI、DI等特殊用途寄存器。

4. 内存地址 (Memory Address)内存地址指示了计算机内存中存储数据的位置。

在汇编语言中,使用内存地址来读取和存储数据。

内存地址可以通过直接给出地址值或使用标号(Label)来表示。

5. 标志位 (Flag)标志位是用于记录计算机运算过程中的条件结果的特殊寄存器。

在汇编语言中,标志位可用于控制程序的跳转、判断条件和处理中断等操作。

6. 宏指令 (Macro)宏指令是一种能够扩展和简化程序的代码片段。

它可以在汇编语言中定义和调用,类似于高级编程语言中的函数或宏定义。

宏指令能够减少代码重复和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7. 伪指令 (Pseudo-Instruction)伪指令是汇编语言中的一种特殊指令,用于给汇编程序提供附加的信息和指导。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汇编的名词解释

汇编的名词解释

汇编的名词解释汇编是一种低级编程语言,用于将可读性强的高级语言代码翻译成机器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

它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能够直接访问和操控底层硬件资源。

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中,汇编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对于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进行底层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汇编的起源和发展在早期计算机时代,编程是通过操作二进制码来完成的。

然而,这种方式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因此汇编语言应运而生。

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来代替二进制指令,提高了可读性和易用性。

汇编语言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技术的进步,汇编语言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版本和架构,如x86、ARM等。

二、汇编语言的基本特点1.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直接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硬件。

与高级语言相比,它更接近机器语言,不需要经过编译器的转译过程。

2. 助记符: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来代表不同的操作码和寄存器。

例如,ADD代表加法指令,MOV代表数据传送指令。

助记符的使用使得汇编语言相对直观和易懂。

3. 直接使用硬件资源:汇编语言可以直接访问和操作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内存、寄存器等。

这使得程序员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并进行底层优化。

4. 可移植性差:由于不同计算机架构的指令集和硬件资源不同,汇编语言在不同平台上的可移植性较差。

编写的汇编程序很难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直接运行。

三、汇编语言的应用领域1. 操作系统开发: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汇编语言在操作系统的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编写与硬件直接交互的底层代码,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2. 嵌入式系统编程:嵌入式系统通常对性能要求较高,因此汇编语言在嵌入式系统的编程中经常被使用。

汇编语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底层硬件资源,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3. 反汇编和调试:汇编语言具有直接操作机器指令的特性,使得它在程序反汇编和调试中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和修改汇编代码,程序员可以深入了解程序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名词解释(汇编)

名词解释(汇编)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作用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的呈色反应。

在54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Trinder反应,其原理为被测物质通过酶作用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在4—氨基安替比林(4-AAP)、过氧化物酶(POD)的存在下,可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

酶的国际单位:酶活力的大小用酶活性单位(U)的多少来表示。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25℃、测量的最适条件(指最适pH、温度等)下,1分钟内能引起1微摩尔底物转化的酶量。

同工酶:来源于同一种系、机体或细胞的同一种酶具有不同的形式。

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工具酶:作为试剂用来测定待测物浓度或待测酶活性的酶。

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

酶活性单位可用来表示酶活力的大小。

固定时间法:在适宜条件下,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的平均速度。

(定时法,终点法、两点法)速率法:是指每隔一定时间(2~60s),连续多次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连续监测法动力学法)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具有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作用,并以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形式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结合和代谢过程。

(脂蛋白中具有运输脂质作用的蛋白质)。

脂蛋白:脂质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感染,手术,心肌梗死和肿瘤等情况下,某些蛋白质水平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的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高脂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宪法学名词解释汇编

宪法学名词解释汇编

《宪法学》名词解释汇编01、宪法制度,它是宪法的制定、宣传、解释、补充、修改、监督、实施,以及违宪审查处理一系列规定和原则的总和。

02、宪法的解释,对于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准确地诠释或说明。

03、宪法修改,指国家的宪法在实施后,因为政治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自身条款的某种缺陷,致使继续执行遇到困难时,由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其内容与条款作出的书面变更和修正。

04、君主制,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

05、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06、议会制,即议会共和制,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政府,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07、总统制,由选举产生的总统直接组织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产生它的人民或组织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0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这权力的基本政治制度。

09、选举制度,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10、等额选举,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代表名额相等的选举。

11、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我国从1979年选举法开始变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

12、复合制,由两个以上国家组成国家联盟的国家形式。

13、邦联,指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组成的国家联合。

14、单一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形式。

15、中央集权制与中央近水楼台相结合制,是指中央政府在拥有绝对国家权力的前提下,根据统治需要将国家的权力从中央分授给地方部分权力,或从地方收归中央的授给的部分权力的制度或方式。

16、地方自治制,是指国家所确认的由特定区域的公民所组成的自治单位,在国家授权下,自主管理所辖区域事务的制度。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第一章法的概念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

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行为模式] :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法律后果] :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二章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法根据什麽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第三章法律作用[ 法的作用] :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它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 .法的强制作用:指制裁,惩罚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分析的,是指维护有利于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本质和目的不是很容易认识,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得以认识。

汇编语言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名词解释

汇编语言名词解释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低级机器语言的替代方案,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

它与高级语言紧密相关,并且提供了对计算机底层硬件的直接控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汇编语言的概念和术语,下面对一些汇编语言的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汇编器(Assembler):汇编器是一种将汇编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代码的编译器。

它将汇编语言中的助记符(Mnemonics)和操作码(Opcode)翻译成二进制指令,供计算机执行。

2. 助记符(Mnemonics):助记符是汇编语言中用来表示指令、寄存器和内存地址的短词或符号。

它们与机器语言的操作码一一对应,使得程序更易读和理解。

3. 寄存器(Register):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区,用于保存和处理数据。

汇编语言中的寄存器通常用英文缩写表示,如AX (累加寄存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数寄存器)等。

4. 指令(Instruction):指令是一种用于执行特定操作的命令。

在汇编语言中,指令由助记符和操作数组成,用于完成诸如数据传输、算术运算、控制流等任务。

5. 操作码(Opcode):操作码是指令中用来表示具体操作的二进制代码。

每个操作码对应一条机器指令,控制CPU执行相应的操作。

6. 地址模式(Addressing Mode):地址模式描述了访问内存数据或寄存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地址模式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等,通过不同的地址模式可以灵活地访问和操作数据。

7. 标志位(Flag):标志位是指一组标志位寄存器中的特殊位,用来记录某些特定的条件或状态。

在汇编语言中,程序可以通过设置或读取标志位来进行条件跳转、控制程序流程。

8. 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异常处理是指处理由硬件或软件引发的异常情况,如除数为零、非法指令、内存溢出等。

汇编语言提供了特定的指令和异常处理机制,用于捕获和处理异常情况。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1.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理学: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

3.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4.应然法:指“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即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的法。

又称理想法或理念法。

5.实然法:指“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也被称为“实际的法”。

6.法的内容:构成法的内在要素,即法律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7.法的形式: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诸如“法典”、“判例法”、“习惯法”等等。

8.法律权利: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

9.法律义务: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有学者称之为非制定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

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

习惯法是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

判例法是由判例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

12.法系: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作的一种分类。

13.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民法法系内部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

14.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海洋法系、判例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手工汇编的名词解释

手工汇编的名词解释

手工汇编的名词解释手工汇编,简单来说,指的是通过手动操作和组装,将零部件或材料汇编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或物品的制作过程。

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居装饰、艺术品制作、玩具制造等。

手工汇编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设计、准备材料、切割零部件、打磨和润色、定位和组装、最后的雕刻和装饰。

在每个步骤中,制作者需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以及一些基本工具和设备,如锯子、刀具、胶水等。

在手工汇编中,设计是关键的步骤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工具,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方案。

准备材料是手工汇编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材料,例如木材、金属、陶瓷等等。

在采购材料时,制作者需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切割零部件是手工汇编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者需要将所需材料进行切割和修整,以获得正确的尺寸和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制作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以确保每个零部件的准确性和匹配度。

打磨和润色对于手工汇编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通过使用砂纸、抛光工具等工具,制作者可以将零部件的表面打磨光滑,去除瑕疵,并为最终的产品增添光泽和质感。

润色过程可能涉及染色、上清漆等工作,以使产品更具魅力和持久性。

定位和组装是手工汇编的核心环节。

制作者需要将已经准备好的零部件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组装,确保每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稳固。

这个过程需要制作者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最后的雕刻和装饰是手工汇编的点睛之笔。

通过使用雕刻刀、贴花、绘画等技术手段,制作者可以为产品增添细节和元素。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制作者具备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以使最终的产品更加独特和美观。

手工汇编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简称微型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系统: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以及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3、端口:指接口电路中能被微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寄存器的地址。

4、总线周期:CPU访问(读或写)一次存储器或I/O接口所花的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

5、CPU响应可屏蔽中断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无总线请求、CPU被允许中断以及CPU执行完现行指令。

6、存取周期:又称存储周期或读/写周期,是指对存储器进行连续两次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7、I/O端口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编址和独立编址两种方式。

8、EU(执行单元):是8086微处理器中的两个基本功能部件之一,由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和EU控制系统等组成。

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然后执行该指令,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9、8288:是8086CPU工作在最大模式下构成系统中的总线控制器。

在最大模式下,8086CPU不直接提供用于存储器或I/O读写的读写命令等控制信号,而是将当前要执行的传送操作类型编码为3个状态位输出,由总线控器8288对状态信号进行译码产生响应控制信号。

10、NMI:8086CPU的不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

无论标志寄存器中IF标志位的状态如何,CPU收到有效的NMI必须进行响应;NMI是升沿有效;中断类型号固定为2;它在被响应时无中断响应周期。

不可屏蔽中断通常用于故障处理如协处理器运算出错,存储器校验出错,I/O通道校验出错等。

11、即插即用:在加上新的硬件以后,微机系统就能自动进行它的配置工作保证资源空间的合理分配,以避免发生系统资源占用的冲突,这一切都是开机后由系统自动进行的,无需操作人员的干预。

12、等待周期TW:当8086CPU访问一些慢速设备时,在一个基本的总线周期内无法完成数据的读、写,此时,允许在T3与T4之间插入等待周期T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