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案1.1数据、信息与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1:1.1 无所不在的信息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1:1.1 无所不在的信息 教案
投影显示一段最近热映的影片《一出好戏》“关键时刻手机打不通会怎样“,如果电影里面的船出了事故后,手机依然能打通会怎么样?“有时候打通一个电话能挽回的最高价值是生命,传递一个信息能挽回的最高价值是生命”,从而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信息的重要以及信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学生活动:
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体验诗词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美
1、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深入理解信息概念
教师活动:
投影显示“信息的概念”,然后给学生下面的相关概念: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思考,加强对信息进行甄别的意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六、课堂练习,回顾新知
教师活动:
通过“增兵减灶”的例子,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的特征, 提出问题,信息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呢?给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连线,说明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身边无所不在的信息: 普遍性
时间
事件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载体
6:00
听到闹铃声
起床时间到了
声音
闹铃
6:50
听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决定穿多少衣服
广播
电视或收音机
7:00
上学遇到红绿灯
是否停车
信号
红绿灯
8:00
上课
学习各种知识
声音、图像
教师、大屏
16:00
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查阅各种资料
文字
书籍
学生活动:

1.1数据、信息与知识-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1.1数据、信息与知识-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板书设计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一、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信息的载体、可加工可处理
二、信息:经过加工、具有意义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2)传递性(3)共享性(4)依附性和可处理性(5)时效性
(6)真伪性(7)价值相对性
三、知识: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四、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4.给出知识的概念。

七、小组探究: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组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加以点评,教师总结。

八、作业:
在使用智能运动手环时,你应该如何保护其中包含的隐私数据?(信息意识)
九、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教师引出思维导图软件“Xmind ”)
教学反思本节是信息技术第一课,让学生了解消毒机器人和剪发机器人,感受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观看“未来的生活”让学生畅想信息技术发展的美好未来,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游戏互动等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教学计划和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说课稿:1.1无所不在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说课稿:1.1无所不在的信息
4.互动讨论: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信息原理和技术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2.小组讨论: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如“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促进生生互动和知识的共享。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1.使用具体案例和实物演示来解释抽象概念;
2.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提问;
3.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
2.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媒体资源和工具:
1.多媒体课件:通过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展示案例图片和视频,以及提供交互式问答环节。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视频、新闻文章和互动网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时更新的信息。这些资源的作用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习的时效性。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课件1.1数据、信息与知识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课件1.1数据、信息与知识

1.感知数据
思考活动——用数据描述体质状况
体质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 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为了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体魄,就有必要了解 反映体质的指标数据,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
体质评价指标有哪些?
1.感知数据
① 数据可用于描述事物。 ②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1.感知数据
数据的应用
如今,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 息,借助电子地图进行导航等,都是在与数据 打交道。数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 产方式。
1.感知数据
数据的应用举例
① 体质数据——了解身体状况。 ② 在线学习数据——教师了解学情、调整进度等。 ③ 营销数据——企业决策、组织生产等。
数据、信息与知识
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能够举例说 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能有意识地开展数字化学习。
发现身边的数据
智能手环
1.感知数据
数据
什么是数据呢?其实数据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体重、鞋码、文件包含的信息等,都是数 据。数据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
2.认识信息
信息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所表示 的意义。信息可以用来消除接收者某种认识上 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当接收者获得信息后, 这种“不确定性”就可以减少或消除。信息量 的大小可用消除不确定性的多少来表示。
2.认识信息
思考活动—理解信息的含义
2.认识信息
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依附字符、图像和音频等载体,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能够帮助获取者了解情况、形 成判断或做出决策的内容可以称之为信息。当人们获取 各种形式的信息后,经过分析、判断与理解,把它们变 成知识或引发相应的行为,此时信息便发生了作用。在 信息社会,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已成为一种重要 素养。

人教中图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2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案(表格式)

人教中图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2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案(表格式)
课题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未来趋势。
2.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科技成就和创新成果。
3.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教教
学学
重难
点点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出现→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
思考: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获取、传播信息的技术手段经历了哪些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应用,师生一起总结:
1.更多样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终端(电视、冰箱、运动手环、智能音箱等通过芯片和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连接起来,及时获取和更新信息)
2.我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
五、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师生共同举例分析)
交通:医疗:
教育:制造:
农业:科技:
航空航天:
拓展提高
观看视频“A Day Made of Glass 2”了解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人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2.更泛在的信息通信网络(通过公众号、融媒体等了解疫情信息)
3.更智能的信息交互方式(网上支付、人脸验证、体感游戏等)
四、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对每种技术进行举例)
1.微电子技术2.传感技术3来自通信技术4.计算机技术

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4.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案例分析,培养信息伦理道德观念: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
6.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调重难点,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师:信息具有以下特征: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存储性、可复制性、可转换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2.教师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师: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造纸术、印刷术,到现代的电子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
1.学生在信息检索、筛选、评价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学生对信息伦理道德的认识有待加强,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4.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无处不在,引发他们对信息知识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不少于200字,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完成以下任务: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高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人教-中图版2019)

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高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人教-中图版2019)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课题第1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型班课课时1授课班级高一1班学习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应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生应能描述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以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领域,如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技能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信息技术在不同社会领域(如交通、医疗、教育、工业等)的应用及其影响。

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流。

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持续兴趣,并认识到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学生应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伦理、安全和隐私问题,形成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综合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以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和项目工作,让学生探索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增强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基本技术,并认识到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语言的产生到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学生应掌握各个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突破。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领域:强调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信息技术如何在交通、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实现创新和转型。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如何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入理解:解释和举例说明微电子、传感、通信、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复杂技术如何工作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融合。

信息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全面认识:让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1感知数据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5.利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学校运动会、商场促销等,引入数据的概念,让学生感知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数据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你能想到哪些与数据相关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数据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如何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任务,如“探讨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数据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1.2数字化与编码教案在分享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本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自选素材的方式,探究数据与信息的特征,并在分享过程中了解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上传素材,观看并展示分享内容,总结不同表达方式。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任务导入:了解压缩的作用和分类1.介绍数据压缩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压缩的分类。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

3.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的压缩工具,探究它们的压缩方式和原理。

4.学生分享探究结果,总结不同类型压缩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数据压缩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

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压缩工具,从而总结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介绍数据压缩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压缩的分类。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的压缩工具,探究它们的压缩方式和原理。

学生分享探究结果,总结不同类型压缩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实践体验:选择适合的压缩工具1.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压缩工具,进行数据压缩。

2.学生分享压缩结果,总结压缩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压缩工具的选择原则。

并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本环节中,学生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压缩工具进行数据压缩,并分享压缩结果,总结压缩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压缩工具的选择原则,并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压缩工具,进行数据压缩。

学生分享压缩结果,总结压缩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压缩工具的选择原则,并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游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探究数据压缩的作用和分类,选择适合的压缩工具进行数据压缩。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4.强调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生活场景,分析其中涉及的信息类型、传播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b)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完成一个信息检索任务,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3.小组作业:
a)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信息收集与分析项目,项目主题自选,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b)小组合作制作一份PPT,展示项目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创新实践作业:
a)结合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设计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如:提高个人信息安全、应对网络谣言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评估,提高信息素养。
3.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信息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针对讨论话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第三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第三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3.动机和态度: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学习动机较为明确。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与自己未来发展无关,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团队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总结。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提醒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全册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全册教案

1.1我们身边的数据【学科核心素养】1.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

(信息意识)2.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计算思维)3.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信息社会责任)【课程标准要求】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1.2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1.3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计算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

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

【学习目标】1、理解数据、信息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能有意识地开展数字化学习;3、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教学过程】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可佩带”计算设备的出现,我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数据等每一点变化都成为了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

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1.2数字化与编码 教案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1.2数字化与编码 教案

数字化与编码【课程标准】●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目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观察思考以及游戏体验等方式开展学习,明确数据压缩的作用、分类以及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

(信息意识)●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的数据压缩工具,体验数据压缩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据压缩的实际意义,掌握数据压缩的基本技巧。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业要求】●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数字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了二进制与其他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对数据编码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很多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会使用压缩软件。

但在压缩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条件,合理地使用各种压缩工具实现有效压缩的知识和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他们需要在实际项目的驱动下,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知识的构建与技能的提升。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合理的数据压缩。

【教学难点】无损压缩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课内容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游戏教学等方法,以“我运动,我快乐”网上打卡活动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学习。

从现实需求出发,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合理使用工具,明确数据压缩的知识与原理,达成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方案,构建知识,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

软件硬件资源:教学软件包括相关的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和压缩工具,以及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课程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课程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材分析】本节课节选自中图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因此本节内容的成功与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分析】高一新生刚刚跨入高中,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并且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使他们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2.理解信息的作用3.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教学重点】对信息的概念、定义的理解、把握,掌握信息的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信息概念、作用及特征的掌握,能够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关性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三句古诗导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用某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实验的案例引出当今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物质和能量。

从一定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二、什么是信息?1、阅读课本P2、P3中的知识扩展的内容,了解什么是信息?幻灯片展示不同领域对信息的定义给出目前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以某一学生一天的活动为例,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这三个方面更加全面的来认识信息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二、信息的特性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数据可视化》说课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数据可视化》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柱形图
折线图
雷达图
饼图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日常生活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如新闻、邮件工作节奏,人们需要更高效的文本阅读和分析方法。公一疗应用。...上社日z像,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揭示文本中的信息,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词云是目前常用的关键词可视化形式,它能直接抽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并将其按照一定顺序和规律整齐美观地呈现在屏幕上。关键词是从文本的文字描述中提取的语义单元,可反映出文本内容的重点。用词云可视化文本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容和特征等信息。词云通常使用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表示关键词的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
选修
模块1:算法初步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3.3.2数据可视化:该部分内容是对数据处理结果的直观体现,通过本节课能让学生感受到直观生动的、真实可见的数据。通过典型的案例,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自建的教学资源和搜索优质学习资源,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情况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探索方法
任务探究
成果分享
小结评价
拓展提升
1
2
3
4
5
6
课题导入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案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2019)必修1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案

数据、信息与知识【课程标准】●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目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信息意识)●学会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计算思维)●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表达思想,建构知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项目活动中增强信息意识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负责的行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学业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来管理知识。

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有的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新的方法。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迁移技能进行新工具的自主探究学习。

因此,在设计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工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交流、合作和创新,体验项目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理解知识,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

【教学难点】能从信息中准确地提炼和归纳出知识,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实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教学策略: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师生交流逐步建构完成“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微课,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的方法;开展项目学习,对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即采集学生真实的体质数据并将其作为活动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展开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成果。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地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困难等,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传输知识点和技能。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题目:请简述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答案:信息是关于事物的描述和知识,具有传递、存储、处理和控制的功能。信息的特性包括:可感知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处理性、可控制性。
2.题型二:信息的载体
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信息载体,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常见的信息载体有文字、声音、图像等。文字载体的特点是可存储、可传输、可处理;声音载体的特点是可感知、可存储、可传输;图像载体的特点是可感知、可存储、可传输。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信息的载体、传输方式和技术应用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容易区分和记忆。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插图或图标,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信息的概念与特性
4.行为习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关注。

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二进制与数制转换》说课课件

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二进制与数制转换》说课课件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
可能对二进制数制有一定了解,但不一定理解二 进制的基本原理和数制转换方法。
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
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
学习态度和兴趣
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A
B
C
D
数字化学习 与创新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信息社会责任
能通过微课和学习 平台等辅助自学, 掌握数制转换的方 法。
教法 学法
1、建构知识 2、练习巩固 3、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游戏 导入
课堂导入
猜生肖
游戏规则
找学生和老师搭档现场玩一次游戏(由学生说,教师猜)。学生 4次回答后,教师能马上准确无误地猜出其生肖。
教师是如何 做到的?
引出教学 内容
教学过程
数制
讲授新课
进位 制 规则
基数 数码
权 形式 表示
二进制
逢二进 一 R=2 0,1
2i B或( )2
八进制
逢八进 一 R=8
0,1,2, …,7
8i O或( )8
十进制
逢十进 一
R=10 0,1,2, …,9
10i D或 ( )10
十六进 制
逢十六 进一
R=16
0,1,..,9 ,A,..,F
16i H或 (
除2反向取余法 按权展开求和法
二进制
教学过程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
目录/contents
1 教材分析
5 教学方法
2 学情分析
6 教学过程
3 教学目标 7 板书设计
4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中图版信息技术必修 1 《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的第二课时《二进制与数 制转换》。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计算 机需要将各种类型的数据编码表示为二进制数, 存储在计算机中。因此,学好这节课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的理解后面数据编码的知识。

高一【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感知数据-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感知数据-教学设计

1.数据的概念与类型(1)举例说明数据的类型:数字(天气预报)文字(天气预报、颜色描述)图像(风景描述)音频(流水声、雷声、狗的叫声等声音)视频(篮球比赛、交通情况)(2)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2.数据的特征(1)数据可用于描述事物。

举例:个人基本数据、身体状况数据。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举例:身份证号码、火车票。

(3)数据是可加工,可处理的。

3.数据应用的举例(1)天气查询查询天气情况,我们可以得到日期、温度、风力、空气质量等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决定明天要穿什么衣服。

(2)刷卡乘坐公交车乘坐公交车刷卡时,会产生乘车金额、卡内余额、上车时间、下车时间、上车站点、下车站点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让乘客判断是否需要充值,也可以帮助公交公司去分析不同时间,不同站点的乘车人数,以(2)交通出行公众出行车辆运营调度。

(3)大数据医疗计算机通过对以往大量病人的症状、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数据的分析,给出相同病症的治疗方案供医生参考。

(4)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人工智能围棋Alpha Zero能力超群,是因为它背后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盘对弈数据作为判断支撑。

图像识别领域,ImageNet项目通过对1400多万张标注图片的学习,才得以将图片识别率提升到近似人类的水平。

【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大数据应用?【实践探究】“热词”检索(1)通过案例,介绍百度指数平台的操作方法及作用。

提出问题:游泳和滑雪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家很想了解关于这两项运动的信息。

你认为,这两项运动,哪个更受大众的喜爱?喜欢这两项运动的人,与年龄、性别有关系吗?关于这两项运动,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时间进行搜索?会搜索哪些具体内容?通过大数据,我们来试着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①打开百度指数平台,在搜索框中输入“游泳”这个关键词。

即可看到人们对于这个词每天的搜索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程标准】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目标】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信息意识)
●学会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计算思维)
●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表达思想,建构知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在项目活动中增强信息意识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负责的行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来管理知识。

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有的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新的方法。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迁移技能进行新工具的自主探究学习。

因此,在设计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工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交流、合作和创新,体验项目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理解知识,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

【教学难点】
能从信息中准确地提炼和归纳出知识,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实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教学策略: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师生交流逐步建构完成“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微课,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的方法;开展项目学习,对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即采集学生真实的体质数据并将其作为活动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展开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成果。

整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