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综合新能源(1).doc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da15c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8.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5•【字号】赣府发[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12]2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要围绕到201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工作布局,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并制定年度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负责人。
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和自觉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格局,确保完成“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b3fe2e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e.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06•【字号】赣府字〔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6日江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为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力争达到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2.73万吨、1.41万吨、8.41万吨、0.55万吨。
面对气候变化 江西如何应对
![面对气候变化 江西如何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3c7960b2f121dd36a32d826e.png)
自然现象问题 ,而且是经 济发展 、能源消费等方面 的综 合 性 问题 。气 候 变化 很 大 程 度 上 是人 类 消耗 化
石 能 源 大 量产 生 温 室 气体 排 放 所 致 。 江西 尚处 在 经
・
2・
能 源研 究 与 管 理 2 0 1 4 ( 1 )
综合 论述
动 的可 能性 占 9 0 %以上 。有 关 资 料 显示 ,人 类 活 动 中化 石能源燃烧 所导致 的 C O 排放 占总碳 排放 9 0 %以 上 ,人类 活动排放 的温室气体 中 C O 产生 的增 温效应 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 6 3 %。全球气候变 暖后 , 暴雨 、干旱 、热浪 、低温冷害 等天气 和气候极 端事件 的 出现频率也 随之发 生变化 。全球气 候变化 问题 日益 突出 ,给人类生存 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
Ke y wo r d s : J i a n g x i ; c l i ma t e c h a n g e ; f o s s i l e n e r g y ; g r e e n h o u s e g a s ; a d a p t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r e s t ic r t i v e f a c t s wa s a n a l y z e d . An d t h e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t o d e a l wi t h t h e c l i ma t e c h ng a e a b l e p o l i c y we r e a d v a n c e d .
南昌绿电行动实施方案
![南昌绿电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a0a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a.png)
南昌绿电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地纷纷提出了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也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以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紧缺的挑战。
南昌绿电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目标。
1. 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促进南昌市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 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力度,提高绿色能源供应比例。
2. 鼓励企业和居民投资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城市自发电能力。
3. 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
4. 加大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南昌市。
5. 加强对绿色能源发展的宣传推广,提高市民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实施措施。
1. 建立绿色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绿色能源,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
3. 加强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进和培养绿色能源领域的人才。
4. 建立绿色能源产业园区,提供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5. 加强媒体宣传和市民教育,推动绿色能源理念深入人心。
五、预期效果。
1. 绿色能源供应比例提高,传统能源占比下降。
2. 绿色能源产业规模扩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大气污染减少,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 居民和企业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
六、总结。
南昌绿电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南昌市绿色能源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南昌市能够早日实现绿色能源的全面覆盖,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城市。
2024年新能源行动方案及计划表
![2024年新能源行动方案及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b3f9c5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3.png)
2024年新能源行动方案及计划表
一、行动方案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推动新能源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
2024年新能源行动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旨在为我国未来能源转型提供明确方向和实施路径。
二、行动方案目标
1.提高新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确保到2024年底达到预定目标。
2.优化新能源结构,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降低新能源成本,提高利用效率。
4.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确保新增装机容量的稳定增长。
2.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度运行方式,提高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
3.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鼓励在工业园区、大型商业区等区域建设分布式风电、光伏等项目,实现就地消纳。
4.加强储能技术应用:推动储能技术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5.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计划表
五、总结与展望
本行动方案及计划表为我国2024年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实施路径。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新能源发展的既定目标,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气候变化状态实施方案
![气候变化状态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470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4.png)
气候变化状态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气候变化,这个词汇如今已经不再陌生。
从南极的冰川融化,到北极熊的家园被吞噬,再到全球各地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责任,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气候变化状态实施方案,刻不容缓。
二、目标设定3.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立健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4.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三、实施方案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2)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
(3)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发展清洁能源(1)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3)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输配效率。
(2)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3)开展能源消费监测,引导居民合理消费能源。
4.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气候变化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
(2)加强气候变化预警研究,提高预警准确率。
(3)加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5.促进绿色低碳发展(1)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气候变化实施方案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3.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气候变化专项资金,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发展。
4.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事务,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
这个方案,就像一幅宏伟的蓝图,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
新能源综合应用实施方案
![新能源综合应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4c4f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d.png)
新能源综合应用实施方案新能源综合应用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共计1200字。
一、建设清洁能源发电设施1. 光伏发电: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
发电站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用电需求进行规划和布局。
2. 风能发电:选择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电场,合理布局风机阵列并且配备储能设备,以平衡风力资源的波动性。
3. 生物质能发电:通过处理废弃物和农作物残渣等生物质资源,建设生物质发电厂。
同时,和农民合作,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发电。
4. 潮汐能发电:在潮汐资源丰富的海岸线建设潮汐发电装置,有效利用海岸线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二、推广电动交通工具1. 公共交通:大力推广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引导居民选择电动交通工具出行。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公共交通企业购买和使用电动车辆。
2. 私人交通:推广电动汽车,并建设充电桩设施。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私人车主购买电动汽车,同时扶持充电桩企业的发展,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
三、能源储存和智能网联1. 能源储存:建设大规模的储能设施,用于储存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余热。
可以选择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并且与光伏和风电等发电设施配套使用,实现能源的平衡和高效利用。
2. 智能网联:在能源系统中引入智能网联技术,实现能源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
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对能源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1. 财政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奖励,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新能源项目。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投入,支持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2. 税收优惠: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化。
例如,对新能源设备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
3. 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大对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业企业的执法力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8b3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9.png)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引起全球关注,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加强了对能源行业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鼓励能源的高效利用,提倡节能减排的理念。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积极推动风能和光伏发电的发展。
中国还加大了对水力、地热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三、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还加强了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提出了“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理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中国进一步发展核能,提供清洁、可靠的供能方式。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动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
四、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共同应对。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参与了巴黎协定,并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国还通过合作项目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气候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中国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中国建立了国家气候变化监测体系,定期发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努力都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然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2年10—12月)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2年10—12月)](https://img.taocdn.com/s3/m/0c166c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a.png)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2年10—12月)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2年10—12月)江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天气和气候特点在2022年的10月至12月期间将会经历一些明显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时期的天气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研究江西省的天气特点。
在10月份,江西进入了秋季,天气开始转凉,气温逐渐下降。
江西的10月份通常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降雨频繁且量较大。
气温平均在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
同时,江西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有时候会出现强降雨以及局部的风灾。
进入11月份,江西的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转寒。
江西的气温在11月份通常在10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寒意渐浓。
雨水减少,多以晴天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冷空气南下带来的降雨天气。
风力逐渐增大,寒潮对江西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地势较高,11月份的气温较低,易出现霜冻天气。
最后一个月份是12月,江西的冬季已经来临。
这个时候的天气寒冷干燥,寒潮活跃,气温继续下降。
江西的气温在12月份通常在5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最低温度有时会降至负数。
同时,冷空气南下的频率增加,极寒天气会带来一些灾害,如道路结冰、冻雨等。
在北部地区,山区尤为寒冷,降雪也时有发生。
而江西省的气候特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和地形。
江西地处江南水乡与华南丘陵山地之间,地形起伏较大。
其次是季风气候的影响。
江西位于副热带气候区域,夏季多雨,冬季寒冷。
而第三个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影响,江西的日照时间较长,但受到云雾的干扰,太阳辐射不能很好地传导到地面。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江西的气候产生了影响,如洪涝、旱灾和台风频发。
以上是江西省10月至12月的天气和气候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对江西省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阴雨连绵的10月份,江西的农业生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降雨较少的11月份可能会影响灌溉和水资源的供应。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acc05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3.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07•【字号】赣府厅发〔2022〕15号•【施行日期】2022.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7日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第二章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三章增强能源供应保障第四章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第五章提升能源系统安全第六章深化能源系统改革第七章强化能源科技创新第八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①的关键期,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跨越期。
为顺应国内外能源发展新形势,谋划推动江西能源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①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一、主要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持续深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速形成,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能源保障。
(一)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省内产能结构加速优化,调运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供应保障基本充足。
新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
![新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78ca59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1.png)
新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新能源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然而,要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并与气候变化进行有效应对,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首先,新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
虽然新能源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要推动新能源发展,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进一步降低新能源的成本,提高其经济竞争力。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投资,为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其次,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供应保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新能源的特点决定其可再生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气候变化的应对密切相关。
然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例如,水电站的建设可能对鱼类迁徙和生境保护造成影响,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则受到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在推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合理规划能源的利用和供应,确保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能源发展还面临着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要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这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调整,改变目前主要由传统能源驱动的经济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新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其推动新能源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之,新能源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极端气候变化应对与江西低碳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极端气候变化应对与江西低碳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58df2858fb770bf78a5527.png)
极端气候变化的应对与江西低碳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摘要近年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上讨论的焦点,并且涉及到一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话语权的争夺。
江西低碳生态经济发展路径:通过集群式发展和市场化路径,运用低碳生态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才能长久延续下去。
关键词极端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近年,天气灾害事件频发,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上讨论的焦点,并且涉及到一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话语权的争夺。
关于极端气候变化的应对,除了对灾害事件本身进行临时性的补救外,更根本的是,怎么去探索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路径。
空气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第一个要素,因此,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大事,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发展问题。
气候变暖作为环境问题,与其说是工业化问题,不如说是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历史发展效应和发展中国家现行发展模式的问题。
一、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短效与长效机制分析在完善气候灾害预案和应急机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长期性的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根本性的发展模式转变。
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只有具备自主创新,才能顺利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变。
同时,匹配的经济发展路径也能促进科技的革新。
1.气候灾害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是对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有更加精确的预测和估计,这是采取相应应急机制的重要前提。
加强对自然灾害成因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强遥感监测手段,加强数据积累和分析,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评估能力,为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二是增强重大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对设计水平、工程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三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
理顺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使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一是进行前瞻性的能源科技创新长远规划。
气候变化时间尺度长的特征,使得对科学技术进行长远规划尤为重要。
从科技创新自身的规律来讲,科学技术从无形技术(知识)到有形技术(工厂、设备)的转换有较长的周期,要面对技术创新到全面推广的滞后期、资本周转率的滞后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期。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09]20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09]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b062ee3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8.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09]20号2009年6月23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指导意见》(国气候办函〔2008〕1号)要求,根据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目录第一部分江西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江西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二、江西气候变化趋势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对江西的影响与挑战一、气候变化对江西的影响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第四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二、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三、建设绿色生态工程,提升碳汇功能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增强应对能力五、强化水资源保护,实现永续利用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保障人民健康第五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三、提升科研水平,推广新型技术四、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低碳经济五、拓宽筹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六、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探索新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战略。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探索新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1c8e9d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3.png)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探索新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和战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致使地球温度不断上升,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趋势。
新能源是指除传统能源外,能够替代或减轻对环境和气候造成负面影响的能源。
它通常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具备多种优势,如不污染环境、可再生、成本低廉等。
首先,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传统的燃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新能源则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大量采用新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欧盟目标到2030年将新能源比例提高到32%,以取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燃料。
这将对抗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次,新能源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了能源消耗的不可持续性,而新能源的使用可以带来可再生的能源生产和使用。
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缓解发达成长国家面临的资源匮乏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发展新能源也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动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的扩张。
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正在逐渐崛起。
新能源的全面发展可以创造更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助力国家经济的增长。
总之,新能源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发展新能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创造多种经济利益。
因此,国家各界应该加强力度,在新能源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以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其发展与应用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a75f9c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1.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24•【字号】赣府发[2007]31号•【施行日期】2007.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07〕31号2007年10月24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降低20%,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内在要求。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2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6〕30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6〕33号),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2006年我省同全国一样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应对策略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73cd7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f.png)
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一、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2.风能:风能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资源丰富,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是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能源。
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通过生物质转化为能源,如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气等。
生物质能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起到碳汇的作用。
4.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能:这些新能源也在逐步开发利用中,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对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其中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核心。
1.加大新能源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科研的投入,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降低新能源成本,提高新能源的竞争力。
2.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新能源的比例,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3.推广新能源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广新能源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4.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新能源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5.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能源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应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碳捕捉与封存:对于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应采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0afc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1.png)
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及目标定位:随着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的综合治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推动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方案的目标定位如下:1. 加强新能源生产和利用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2. 完善新能源供应体系和能源储备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3. 加强新能源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 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新能源经济;5. 加强新能源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二、主要措施和任务:1. 加强能源生产和利用管理:a. 制定和完善新能源生产和利用的监管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c. 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促进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2. 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和能源储备体系:a. 加大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新能源供应的可靠性;b. 完善新能源供应链条,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c. 建设和扩大新能源储备能力,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3. 加强能源环境治理和保护:a. 制定和完善新能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b. 加大对新能源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c. 推动新能源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a.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b. 加强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c. 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5. 加强新能源生态文明建设:a. 培育新能源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b. 加强新能源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新能源的认知度;c. 加强新能源教育和培训,培养新能源人才。
三、实施机制和保障:1. 设立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总体协调和实施指导;2. 加强新能源相关部门的合作沟通,形成合力推进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3. 建立健全新能源综合治理的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治理效果的监督和评估;4. 加大对新能源生态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5. 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452080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f.png)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25
•【字号】赣环气候[2021]23号
•【施行日期】2022.0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
附件: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
气候变化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2b12f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c.png)
气候变化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气候变化对能源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对传统能源产业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首先,气候变化对新能源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传统能源的排放问题愈发凸显。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直接导致气候变化。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提供清洁的能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其次,气候变化对传统能源产业提出了挑战。
传统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有限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传统能源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
因此,传统能源产业不得不面对转型升级的问题,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开发,以适应新的能源发展趋势。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补贴政策、税收优惠和能源转型目标等,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质能源等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储能技术的发展也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问题,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加稳定和可靠。
技术创新的推动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综合新能源(1) -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结合江西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方案基准期为2007年、实施期为2008-2015年。
第一部分江西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近百年来的观测事实表明,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西省的气候变化趋势与世界和全国基本一致。
为应对气候变化,多年来江西省致力于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江西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江西省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观测事实表现为:
温度上升趋势明显。
1961年到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60℃。
1984年以来升温趋势更明显,到2007年24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达到了19.2℃,为近50年来最高,比上世纪70年代年平均值上升了1.3℃。
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微弱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
冬季变暖的趋势更明显,冬季平均气温上
升了1.3℃,近20年来暖冬出现频繁。
全省年无霜期平均延长15.3天。
降水量呈略增多趋势。
1961年到2007年,全省年降水量增加了108毫米,但年降水日数则减少了5.9天。
1997以来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年降水日数平均每年减少了4.1天,强降水事件增加。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增多。
一是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呈多发趋势,1997年到2007年高温热浪次数增加了3次;2008年1-2月全省遭受了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冻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
二是旱涝灾害呈增多趋势,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长,旱涝风险显著增大。
三是台风影响加重,2005年9月的泰利台风是近30年来对江西省造成影响最严重的台风之一。
二、江西气候变化趋势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江西省气候中心预测结果表明:江西省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一是与2000年相比,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62℃(南部)-0.64℃(北部)之间,2050年将升高约1.6℃,升温率自南向北增大。
二是与2000年相比,2020年全省年降水量将增加1.9%-2.8%,2050年全省年降水量增加约5.4%,呈南多北少趋势。
三是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加
大、强度增强。
预计全省高温热浪事件明显增多,其中鄱阳湖地区更加严重;低温冷害事件也将增多,强度更强。
全省降水时空分布将更不均匀,降水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暴雨、洪涝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大;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长,干旱的发生频率、强度、影响范围增大。
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测算,2007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213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15210.3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8.7%;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温室气体4721.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排放总量的21.3%;农业甲烷排放85.4万吨,折合179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排放总量8.1%;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甲烷19.5万吨,折合40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1.9%。
扣除全省当年森林碳汇总量324.3万吨二氧化碳,实际排放总量为218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均4.99吨。
预计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将有所下降,但由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有效改善,工业化、城镇化还将不断推进,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双下降任务相当艰巨。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就
(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完善产业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跨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500.25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