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城三月》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个片段, 翠姨到“我”家来住, 晚饭后, 大家在伯父的带领下 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时候, 吹小箫吹得最好的哥哥让翠姨吹, 翠姨却不言不语, 站起来跑到了她自己的屋子去了;
• 第二个片段, 翠姨订婚之后来到“我”家小住, 大家都高兴得打 网球, 只有她站在旁边若有所思, 总是痴望着堂哥上学的城市哈 尔滨;
• 第三个片段, 过年看花灯的时候, 翠姨在路上一直看着穿西装的 哥哥;
• 第四个片段, 大家一起讲故事的时候, 只要哥哥讲, 翠姨会 比我们这些小孩子留心听;
• 第五个片段, 有一天的晚上, “我”找不到了翠姨和哥哥, 进 到屋里, 发现只有哥哥和翠姨在, 见“我”进去他俩马上就 散了, 出来后哥哥和“我”下棋总是输。
• 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没有侧重爱情的始末, 因为第一人称 叙述的“我”懵懵懂懂, 所知所感都是有限的, 所以爱情本 身的详细过程就被简略化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的爱情 描写,令翠姨的爱情更显凄凉。
•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 子,而后再慢慢的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 也多住一些日子。”
绳连着,不然就要掉下来了。很 好玩的,好像一颗大红枣被系到 脚上去了。因为她的鞋子也是枣 红色的。大家都在嘲笑她的鞋子
一买回来就坏了。
•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 因为不是全知全能, 所以, 在写翠姨和堂哥的爱情时, “我”只能写“我”看到的场景, 而非事件的详细过程。小说只用了五个片段书写爱情主题:
• 小说开头描写了北国充满生机的春天:绿色的原野,钻出 地面的草芽,咩咩的羊叫,棉花似的杨花,奔放解冻的流 冰,这一切都在宣告,大自然的春天来临了。这里“春吹 到每个人的心坎,带来呼唤,带来蛊惑„„”这也预示着人 生的春天已来临。借此引出下文翠姨哀婉的爱情故事。
• 小说结尾描写春的短暂,而此时翠姨那凄切的爱情故事早 已结束,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坟头已显出淡淡青色。 结构上首尾呼应,“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一句,语意 双关,富有象征意味。文章结局春天又来了,翠姨却不再 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给人留下了无限的 哀伤。
作者:萧红
•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 城里, “我”有一个翠姨, 在与我的“咸与维新” 的家庭接触中暗恋上了我的在哈尔滨读书的堂 哥。但是, 她的母亲为她订了婚, 未来的丈夫是 个“长得又矮又小”的乡下汉子, 约定三年后 娶亲。作为一个再嫁的寡妇的女儿, 翠姨自认 为配不上堂哥, 于是她将爱情埋在心里, “似乎 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 一直不要说出口”。同 时, 不将拒绝出嫁的心迹表明, 而是借故延迟婚 期。在婚期临近的一年冬天里, 翠姨郁郁死去。 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 后也不知她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 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
•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 既是传统的, 也是现代的, 她的思想中有 封建的因子, 不能违抗母命, 但又要读书, 有对自由、文明的渴望, 无疑, 翠姨就属于这种近代悲剧性格。
• 在小说中, 作家用以乐现悲的手法, 营造出一种缠绵忧伤的氛围, 传达出意蕴无穷的人生感慨。这些描写中既寄予着“我”悲凉 的记忆之情, 又蕴含着萧红自己人生如梦的身世之叹, 外在的物 象构成了作者内在心理情绪的客观对应物, 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情 景交融的意境, 流淌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寂寞。尽管在小说中象征 宁静、恬淡、活力、希望的绿色在作品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甚 至连主人公的名字“翠姨”都带有绿色, 给我们以春风拂面的感 觉, 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色彩之乐, 丝毫没有弱化小说的悲剧 色彩, 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自己抽自己嘴巴一样, 喜中蕴悲, 更加 强化了这种悲剧色彩, 从而形成了必要的审美张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穿上了。在地板上跑着,不大一
•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 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
会工夫,那每只鞋脸上系着的一 只毛球,竟有一个毛球已经离开
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 了鞋子,向上跳着,只还有一根
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 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的 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 一时说不出来似的……
• 赏析:这里把春天比喻为开放的思想,自由的时代,期待 “咸与维新”早一点到来。
• 我们有时也去打网球玩玩,球撞到她脸上的时候,她才用 球拍遮一下,否则她半天也打不到一个球。因为她一上了 场站在白线上就是白线上,站在格子里就是格子里,她根 本的不动。”
• 赏析:翠姨开始就知道“我的命,不会好的”就像她内心一 直喜欢绒绳鞋,却只等到“我”告诉她:我有很多同学喜爱 并拥有绒绳鞋。她才敢将自己对绒绳鞋的喜爱表露出来; 而后又因为“我”一句:既然原来不喜欢,而且不合适,为 什么要买呢?而退缩;最后抵不住内心的渴望又提议去买。 翠姨渴望着自由不被社会和家庭牵制,但她却只是认命不 去争取。这里的“她根本的不动”也像是在暗喻着这一点, 他根本就不动,怎么去逃脱这种生活呢?
翠姨
翠姨的妹妹
•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 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 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 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 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 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
• 翠姨的妹妹,忘记了她叫什么名 字,反正是一个大说大笑的,不 十分修边幅,和她的姐姐完全不 同。
• 翠姨的妹妹的那绒绳鞋,买来了,
• 《小城三月》凝聚了萧红对女性、自我、爱情的
多重思索和追问。作家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表现出 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觉醒;借助翠姨这一形象,体现出 作家对本真、健康生存方式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生 命的赞叹和眷恋;以翠姨的爱情故事来悲悼自己的 爱情,是萧红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翠姨对爱的执着 正是萧红对爱的哲学思考,作品中对家乡和家人的 深情描写,正是她对家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对 爱与温暖的追求。
• 本文通过翠姨心理的微妙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文化。 落后的与现代的翠姨的生长环境的乡间民俗,如待人接物、 婚仪、行为与“我”家的网球场,风琴,日本琴等,构成 了现代文化气氛,以及哈尔滨校园里男生宿舍的暖气、洋 床等,更是将现代文明展现在翠姨的面前。新旧文明,在 翠姨的心理产生巨大冲突。形成了心理悲剧。一方面,她 从表面上接触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气氛,并无比向往,对读 书人的钦佩,对新文明的渴望。另一方面,她是一个传统 的,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东方少女,不可能摆脱自己,去追 求新的生活。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制造这 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 第二个片段, 翠姨订婚之后来到“我”家小住, 大家都高兴得打 网球, 只有她站在旁边若有所思, 总是痴望着堂哥上学的城市哈 尔滨;
• 第三个片段, 过年看花灯的时候, 翠姨在路上一直看着穿西装的 哥哥;
• 第四个片段, 大家一起讲故事的时候, 只要哥哥讲, 翠姨会 比我们这些小孩子留心听;
• 第五个片段, 有一天的晚上, “我”找不到了翠姨和哥哥, 进 到屋里, 发现只有哥哥和翠姨在, 见“我”进去他俩马上就 散了, 出来后哥哥和“我”下棋总是输。
• 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没有侧重爱情的始末, 因为第一人称 叙述的“我”懵懵懂懂, 所知所感都是有限的, 所以爱情本 身的详细过程就被简略化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的爱情 描写,令翠姨的爱情更显凄凉。
•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 子,而后再慢慢的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 也多住一些日子。”
绳连着,不然就要掉下来了。很 好玩的,好像一颗大红枣被系到 脚上去了。因为她的鞋子也是枣 红色的。大家都在嘲笑她的鞋子
一买回来就坏了。
•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 因为不是全知全能, 所以, 在写翠姨和堂哥的爱情时, “我”只能写“我”看到的场景, 而非事件的详细过程。小说只用了五个片段书写爱情主题:
• 小说开头描写了北国充满生机的春天:绿色的原野,钻出 地面的草芽,咩咩的羊叫,棉花似的杨花,奔放解冻的流 冰,这一切都在宣告,大自然的春天来临了。这里“春吹 到每个人的心坎,带来呼唤,带来蛊惑„„”这也预示着人 生的春天已来临。借此引出下文翠姨哀婉的爱情故事。
• 小说结尾描写春的短暂,而此时翠姨那凄切的爱情故事早 已结束,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坟头已显出淡淡青色。 结构上首尾呼应,“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一句,语意 双关,富有象征意味。文章结局春天又来了,翠姨却不再 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给人留下了无限的 哀伤。
作者:萧红
•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 城里, “我”有一个翠姨, 在与我的“咸与维新” 的家庭接触中暗恋上了我的在哈尔滨读书的堂 哥。但是, 她的母亲为她订了婚, 未来的丈夫是 个“长得又矮又小”的乡下汉子, 约定三年后 娶亲。作为一个再嫁的寡妇的女儿, 翠姨自认 为配不上堂哥, 于是她将爱情埋在心里, “似乎 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 一直不要说出口”。同 时, 不将拒绝出嫁的心迹表明, 而是借故延迟婚 期。在婚期临近的一年冬天里, 翠姨郁郁死去。 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 后也不知她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 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
•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 既是传统的, 也是现代的, 她的思想中有 封建的因子, 不能违抗母命, 但又要读书, 有对自由、文明的渴望, 无疑, 翠姨就属于这种近代悲剧性格。
• 在小说中, 作家用以乐现悲的手法, 营造出一种缠绵忧伤的氛围, 传达出意蕴无穷的人生感慨。这些描写中既寄予着“我”悲凉 的记忆之情, 又蕴含着萧红自己人生如梦的身世之叹, 外在的物 象构成了作者内在心理情绪的客观对应物, 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情 景交融的意境, 流淌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寂寞。尽管在小说中象征 宁静、恬淡、活力、希望的绿色在作品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甚 至连主人公的名字“翠姨”都带有绿色, 给我们以春风拂面的感 觉, 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色彩之乐, 丝毫没有弱化小说的悲剧 色彩, 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自己抽自己嘴巴一样, 喜中蕴悲, 更加 强化了这种悲剧色彩, 从而形成了必要的审美张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穿上了。在地板上跑着,不大一
• 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 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
会工夫,那每只鞋脸上系着的一 只毛球,竟有一个毛球已经离开
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 了鞋子,向上跳着,只还有一根
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 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的 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 一时说不出来似的……
• 赏析:这里把春天比喻为开放的思想,自由的时代,期待 “咸与维新”早一点到来。
• 我们有时也去打网球玩玩,球撞到她脸上的时候,她才用 球拍遮一下,否则她半天也打不到一个球。因为她一上了 场站在白线上就是白线上,站在格子里就是格子里,她根 本的不动。”
• 赏析:翠姨开始就知道“我的命,不会好的”就像她内心一 直喜欢绒绳鞋,却只等到“我”告诉她:我有很多同学喜爱 并拥有绒绳鞋。她才敢将自己对绒绳鞋的喜爱表露出来; 而后又因为“我”一句:既然原来不喜欢,而且不合适,为 什么要买呢?而退缩;最后抵不住内心的渴望又提议去买。 翠姨渴望着自由不被社会和家庭牵制,但她却只是认命不 去争取。这里的“她根本的不动”也像是在暗喻着这一点, 他根本就不动,怎么去逃脱这种生活呢?
翠姨
翠姨的妹妹
•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 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 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 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 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 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
• 翠姨的妹妹,忘记了她叫什么名 字,反正是一个大说大笑的,不 十分修边幅,和她的姐姐完全不 同。
• 翠姨的妹妹的那绒绳鞋,买来了,
• 《小城三月》凝聚了萧红对女性、自我、爱情的
多重思索和追问。作家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表现出 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觉醒;借助翠姨这一形象,体现出 作家对本真、健康生存方式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生 命的赞叹和眷恋;以翠姨的爱情故事来悲悼自己的 爱情,是萧红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翠姨对爱的执着 正是萧红对爱的哲学思考,作品中对家乡和家人的 深情描写,正是她对家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对 爱与温暖的追求。
• 本文通过翠姨心理的微妙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文化。 落后的与现代的翠姨的生长环境的乡间民俗,如待人接物、 婚仪、行为与“我”家的网球场,风琴,日本琴等,构成 了现代文化气氛,以及哈尔滨校园里男生宿舍的暖气、洋 床等,更是将现代文明展现在翠姨的面前。新旧文明,在 翠姨的心理产生巨大冲突。形成了心理悲剧。一方面,她 从表面上接触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气氛,并无比向往,对读 书人的钦佩,对新文明的渴望。另一方面,她是一个传统 的,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东方少女,不可能摆脱自己,去追 求新的生活。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制造这 场悲剧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