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期中课外阅读知识点讲课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4.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经典名著、现代文学、科普读物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优美句子和段落。
3. 教授阅读技巧,如:预测、概括、分析、评价等。
4.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提前布置给学生。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优美句子和段落,教授阅读技巧。
4. 学生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指定的课外读物,做好笔记。
5. 阅读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学生词汇量的丰富。
4.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5. 学生文化素养的增强。
五、教学resources1. 课外阅读材料:经典名著、现代文学、科普读物等。
2. 阅读笔记模板:引导学生记录关键词语、优美句子和段落。
3. 阅读技巧指导:预测、概括、分析、评价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提前布置给学生。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优美句子和段落,教授阅读技巧。
4. 学生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指定的课外读物,做好笔记。
5. 阅读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阅读材料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鼓励自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推荐课《星空》》
《星空》课外阅读推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介绍《星空》一书,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认识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通过介绍让学生主动阅读作者更多的作品。
3. 明白几米在本书中想要传达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思想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夜幕降临,仰望天际,看到天空缀满了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2、是呀,一样的风景,你我却有不同的感受。
3、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部绘本作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板书《星空》齐读4、这是这本书的封面,你从中都知道了什么?(二)介绍作者1、(看封面)他就是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板书)他有着灿烂迷人的微笑,脑海中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
2、1998年开始创作,发表《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拿下当年度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
3、这本《星空》就是他的最新力作,是书店里非常畅销的绘本作品。
4、发现了男孩和女孩。
男孩、女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猜猜看自由想象(三)走进主角过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让我们来看看几米是如何叙述的。
1、这个故事要从这个女孩说起:指读:六岁以前,我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遥远的山上,那里夜晚的星星好大、好亮。
去年生日,爷爷送我一只小象。
有时候,小象会变成大象。
那时,我好想念住在城市里的爸爸和妈妈。
现在我好想念住在山里的爷爷和天上的奶奶。
读着文字,看着图片,你知道了什么?猜猜女孩回到父母身边后的生活快乐吗?指读:不知道为什么——一种莫名的孤单与之前在山上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日子相比,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孤单)仰望天际,她会想些什么呢?(板书:思念)她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亲爱的爷爷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齐读:爷爷一个人——跟爷爷说再见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此时,雪花漫天飞舞,天气异常寒冷,空气中弥漫着一些东西,时间在这一刻似乎停止了……你能接着往下说吗?(板书:无助)如果故事再往下发展,你猜这个女孩会怎么样?2、就在女孩最落寞孤单的时候,出示:一个寒冷的夜晚——来自另一个星球。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苏教版
1.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人物。
2.对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
3.对文本中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如想象力、幽默感、对话艺术等。
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西游记》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取向。
3.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综合等方法,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西游记》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4.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二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走近诗歌》、《走近散文》的内容,对文学常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能够独立完成小学语文课本上与文学常识相关的试题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走近诗歌》、《走近散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能主动发现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布置以下阅读作业:1.看完小学语文课本上《走近诗歌》、《走近散文》,并能够简单说明自己的理解。
2.阅读教师提供的小学生读本中与文学常识相关的内容。
2. 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常识一的学习内容,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情况。
(2)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对《走近诗歌》、《走近散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1.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散文的特点和分类3.有关诗歌、散文的常用修辞手法4.诗歌、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在讲解中,通过引用具体的文学作品或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讲解后检测教师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巩固掌握的检测。
例如,教师提供一些简短的诗歌或散文,要求学生根据讲解中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分类、解析等操作。
(4)拓展练习1.自己寻找并欣赏一篇或多篇的文学作品,并简单说明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2.练习书写散文、诗歌。
四、教学方法1.听课和授课相结合的方法2.以问题为导向的讲解方法3.展示、互动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评估方法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即时评估,同时设立文学常识小测,测试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提醒学生平时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教学后反思此次教学,我更加充分地发扬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了文学常识。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学习中得到了收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
2.掌握古代小说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代小说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2.能够简要概括《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3.能够描述古代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秦淮河的望江楼、「闻一多,滕王阁下时呈毛泽东」、「海口的万绿湖畔,张国焘呑下了毒药……」,这些案牍从来就激动人心,它们印证了得到道路拓宽和思路翻飞的过程,同时也印证了小说家何以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让同学们模仿这些段落,描述《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精彩情节。
2.概念讲解(15分钟)1.古代小说的特点和文学价值•古代小说是一种比较晚出现的文学形态,始于唐代。
以前形式较简单,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明确的主人公和主题。
•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小说能够展示出中国文字的多面性和中国文学的智慧,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
2.《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西游记》:吴承恩,元代明代著名小说家,是四部经典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合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3.阅读《西游记》和《红楼梦》(30分钟)请同学阅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出生”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病中欲语尔,黛玉再三问他意思”两个部分,然后写下自己对这两个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4.思考题(20分钟)1.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有何不同?2.你认为古代小说为什么会影响现代文学?3.为什么《西游记》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阅读是我们学习语文和文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提醒同学阅读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阅读复习课》苏教版
六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以及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1.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短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以及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一、现状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1.同学们,每次考完语文,很多同学不能像数学、英语那样自信地对语文进行估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己“阅读”部分究竟能得多少分心中无数。
如果我们对老师如何评分了如指掌的话,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诚然,阅读是我们平时学习中最难,又是考试失分最多的题型,今天我们就针对平时阅读时出错较多的题型进行阅读复习。
2.板书课题:阅读复习二、回顾练习,明确任务(5分钟)1.先请大家好好回顾一下以往的练习,阅读部分都有哪些题型?(词、句、段、文)•划去不正确的读音与词语,选择合适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填入适当的关联词•加上标点符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文章写作顺序•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说说作用•说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作用•作者持怎样的观点,受到的启发、悟出的道理•能将“几乎”“主要”“大多”等词语去掉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在文章空白处补上句子、按提供的例子仿写句子•选择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综上所述,你能说说自己在阅读分析时,哪些题型是平日里做得不够好的?2.——概括主要内容、加题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加标点符号、文章的写作顺序、提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3.看来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阅读中的种种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对阅读进行归类复习,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复习如何概括内容,如何理解词语以及如何给短文选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语文文学常识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学史上的古代神话时期。
2.学习并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文学分析。
能力目标1.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珍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能够分析神话故事中的文学特点。
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分析神话故事中的文学特点。
2.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A. 导入环节1.讲解神话的概念,让学生对神话有一定的认识。
2.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背景。
B. 学习环节1.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例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四大名著中的神话故事等。
2.分析神话故事中的文学特点,例如:神话的形式、情节和人物塑造等。
C.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己分析一则神话故事中的文学特点,并进行总结。
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神话故事进行文学鉴赏。
D. 辅助作业1.阅读相关材料,学习更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思考神话故事中的文学特点,加深对神话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和反思教学评估1.学生从事文学分析的能力。
2.学生成长中的情感体验反映。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
2.同时,本节课中,辅助作业的要求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改进。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麻雀》同步阅读材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麻雀》同步阅读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作者、背景和寓意;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麻雀》是一篇由清朝作家林语堂所写的寓言故事,它的主人公是一只勤劳勇敢的麻雀。
故事主要是讲述麻雀为救自己的同伴而与猫进行斗争的故事。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人们在面对坚定的敌人时,应当坚持不懈地战斗,而不应因困难而放弃。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于《麻雀》这篇寓言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有效地理解《麻雀》中的寓意,掌握寓言的阅读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教师应在课堂上制定一个严格的完整的计划,包括组织、讲解、阅读、提问和讨论等内容。
2. 课程开端在课程开端,教师应介绍《麻雀》的作者林语堂和他的文学成就、背景和寓意,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林语堂是谁,他的成就和背景有哪些?•《麻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主要内容和寓意是什么?3. 阅读文本接下来,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始阅读《麻雀》这个寓言故事,并让学生先理解故事的讲述,然后在对故事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其寓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并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
4. 提问与讨论在学生阅读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麻雀”是否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有共同点,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点?•故事中的猫有何特点,你认为这些特点和一般的“猫儿”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让学生逐渐掌握寓言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 作业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作业,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学习和掌握寓言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麻雀》的阅读与分析,学生不仅能逐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还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人生探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饮食材料。
苏教版六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苏教版六年级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乐趣。
教学内容:课文《童年的味道》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背景知识老师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的味道》的作者及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与童年相关的味道,讨论同学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Step 3:阅读任务1.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标注不理解的生词和重要句子。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与童年味道相关的话题,例如食物、游戏、家庭等。
3. 合作阅读:学生按小组合作阅读,互相解释理解生词和重要句子,讨论文中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理解课文1. 小组合作:学生按小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相关问题,并将答案整理成小组汇报。
2. 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5:阅读技巧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例如找出关键词、猜测词义、理解上下文等,并结合课文进行练习。
Step 6:扩展阅读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与童年相关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可使用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Step 7:检测与评价老师布置相关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并给出评价,以便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Step 8:总结反思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掌握的阅读技巧、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评价学生思维动态和合作能力;2. 学生独立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和理解分享,评价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的技巧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的技巧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解题技能二、教学准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 课堂活动设计及相关教学资源- 学生的课前作业和笔记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导入(5分钟):- 复前几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和思考。
2. 新知讲解(15分钟):新知讲解(15分钟):- 结合教材中相关的阅读理解文章,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替换方法,如同义替换、反义替换、近义替换等。
- 分析例题,讲解每种技巧替换方法的使用和意义。
- 引导学生通过练题巩固新知。
3. 合作探究(2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理解文章。
- 要求学生根据讲解的技巧替换方法,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替换。
-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发现的技巧替换的例子。
- 教师引导和解答学生的疑惑。
4. 个人巩固(15分钟):个人巩固(15分钟):- 学生个人进行阅读理解练题,尝试运用技巧替换方法解题。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
5. 反思总结(5分钟):反思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技巧替换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应用技巧替换方法。
四、课后作业- 布置阅读理解练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技巧替换方法解答。
-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多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中的技巧替换方法。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巩固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今后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丰富的练习和实践环节,提供更多具体的例题和案例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六年级苏教版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苏教版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六年级苏教版教材中的阅读课程,选取了一篇适合学生年级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
文章题材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步骤:导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张美丽风景图片作为导入素材,与学生一起讨论图片中的细节,并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阅读前准备:2. 提前预习文章的题目、标题、关键词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思考。
阅读训练:3. 学生独自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可以提前标注文中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答讨论,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文章中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做了哪些事情?-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寓意?拓展阅读:5. 教师推荐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语言表达:6.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重要短语或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释、例句造句等语言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7.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关键点和重要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布置作业:8. 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标,通过组织适合学生年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享受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麻雀》同步阅读材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麻雀》同步阅读材料一、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是一篇议论文。
主要讲述了人与麻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麻雀。
本课文是一篇思想性和感受性很强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同时,本文也配有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麻雀之间的关系及其原因;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保护麻雀的热爱;3.让学生学会阅读并理解思想性和感受性很强的文章;4.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头表达等。
三、教学内容1. 阅读课文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认真阅读《麻雀》这篇课文。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并理解人类对麻雀的影响及其原因。
2. 阅读课文插图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出示课文配图,并请学生仔细观察。
有助于学生对麻雀的形态和生活环境有更真切的认识。
3. 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对麻雀的保护应该如何开展,使学生更加明确的理解到如何去保护麻雀。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调查学生是否了解并关注城市野生动物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仿写在教学完整个课文后,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通过模仿的方式作出自己的一篇小议论文,建议如何保护麻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及其受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动物的感情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性强和感受性强的文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五、教学方法1. 观察/探究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麻雀与其他小鸟的不同之处,在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专业问题,共同讨论学习。
2. 说故事法利用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比如客船、波浪、信仰等),通过寓意向学生阐述麻雀与人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麻雀的重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提问法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阅读理解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阅读理解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阅读理解教案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计的。
教案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每个章节分为六个部分:课前预习、朗读课文、阅读理解、课后笔记、写作练习和复习。
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
教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理解部分,每个故事都配有10-15个问题,要求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解释。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案的写作练习部分也很重要。
它要求学生以故事为基础,写一篇小作文,回答一个问题或表达一个意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为了有效利用教案,老师们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老师需要按照教案的分步计划进行教学,并注意每个环节所需花费的时间。
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对于阅读理解问题和写作练习的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老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参与阅读和写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阅读理解教案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至关重要。
教案的设计反映了教育部门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它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与学生紧密合作,老师们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优秀读者和作家。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xx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好文章向大家推荐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麻雀》同步阅读材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参考——《麻雀》同步阅读材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麻雀》的故事情节。
2.能够准确地朗读文章。
3.理解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及生词,掌握其用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1.热身
(1)自由阅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书进行阅读,自由发言分享体会,鼓励学生发表阅读感受。
(2)看图片猜题——教师给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文章的主题。
2.导入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麻雀是什么鸟吗?
2)麻雀是什么颜色的?
3)麻雀喜欢吃什么?
4)在你的家乡,麻雀常常出现在哪里?
引出本课内容:《麻雀》。
3.新课呈现
(1)教师朗读全文。
(2)学生跟读全文,并讲述故事发生的具体情况。
(3)学生自己朗读,纠正错误音读。
(4)带着问题读:以问题为引导,教导学生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读,以确保
理解。
(5)生词集训:听音、说音、读音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巩固用法。
4.课后练习
(1)填空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句子连线:将文章中的主要句子连线,画出故事的发展脉络。
(3)小组讨论:学生随意组合小组,叙述自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
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亮点
1. 通过问题导读,促进学生逐步读懂全文。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营造出话题式、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环境。
3. 注重生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知多少一、填空。
1、文中主人公小名(),是个()孩。
本文作者是()。
2、英子在草地上看见的人是()。
3、兰姨娘最后跟()走了。
4、英子和秀贞在()门口认识的。
5、秀贞的女儿是()。
二、选择题1、主人公的老师姓。
A、刘B、陈C、韩2、主人公家有。
A、宋妈B、牛妈C、刘妈3、主人公在读书。
A、厂甸附小B、纯阳小学C、如风小学三、判断。
1、秀贞住在灰娃馆。
()2、英子一年级参加表演“麻雀与小孩”中,扮演小麻雀。
()3、英子指的“四眼狗”是德先叔。
()4、《我们看海去》的男孩做贼是为了自己发财。
()四、简答题。
1、宋妈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事例简单评价。
2、小桂子是谁?她有怎样的经历?3、为什么妈妈叫小英子写一本书,写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下场,小英子说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而是写《我们看海去》。
一、填空1、小英子不喜欢宋妈的丈夫,一口黄板牙,就像他的(驴)。
2、陈家的伯伯说,英子的爸爸喜欢(花),所以有一堆儿女。
3、英子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4、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英子)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宋妈在英子家住了( 4 )年。
5、宋妈离开我家时最舍不得(弟弟)。
6、英子的弟弟和(丫头子)一般大。
7、宋妈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的英子。
8、英子挨爸爸的打以后,上学再也没(迟到)。
9、英子小学共(6 )年。
10、《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
《城南旧事》借一个孩子——(英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11、这部小说是由( 5 )个故事组成,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照样子,请你补充相应的故事名称或主要人物。
《惠安馆》——(秀贞妞儿)《我们看海去》——(“小偷”)《兰姨娘》——(兰姨娘德先叔)《驴打滚儿》——(宋妈黄板)《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和爸爸)三、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1、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指的是(爸爸或父亲),出自《爸爸的花儿落了》2、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她”指的是(秀贞),出自《惠安馆》《城南旧事》一、填空1、《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2、《城南旧事》借一个孩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3、《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是由()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兰姨娘》、《驴打滚》、《》。
4、在《惠安馆》这个故事中,我送给秀贞()和()。
精品文档5、在《惠安馆》这个故事中,爸爸教我描红,有一首我们学过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6、《我们看海去》中,我在学堂考第()名。
7、《我们看海去》中,作者收到了贼的()。
8、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9、宋妈在作者家当了()年奶妈,和宋妈感情最好的是()。
10、作者()岁时,爸爸去世,因为()急得吐血,导致肺病复发而死。
二、选择题1、《城南旧事》的题材()。
A、儿童小说B、诗歌2、主人公家有()。
A、宋妈B、牛妈C、刘妈3、主人公在()读书。
A、厂甸附小B、纯阳小学C、如风小学4、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指的是()A、林黄爱珍B、兰姨娘5、《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个()的人。
(多选)A、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
B、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
C、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
D、很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为花儿浇水。
6、秀贞嘴里的“小桂子”指的是()A、小英子B、妞儿7、德先叔是()A、大学生B、国民党8、《惠安馆》故事中,妈妈叫“惠安馆”是();宋妈叫“惠安馆”是();爸爸叫“惠安馆”是()A、灰娃馆B、惠难馆 C飞安馆9、《冬阳童年骆驼队》描绘了英子童年的哪些场景()多选A、学咀嚼。
B、议驼铃。
C、问行踪。
D、剪驼毛。
10、《我们看海去》中把皮球踢掉的是()A、刘平B、秀贞三、判断题1、惠安馆里的疯女子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2、英子一年级参加表演“麻雀与小孩”中,扮演小麻雀。
()3、英子指的“四眼狗”是德先叔。
()4、宋妈的儿子小栓子,上小学一年级。
()5、《我们看海去》选自《城南旧事》。
()6、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30年代末的事。
()7、林海音有五个兄妹。
()8、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
()9、《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10、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11、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
()12、驴打滚是一种小吃。
()13、兰姨娘不会吸烟。
()14、《城南旧事》写了英子成年后的故事。
()15、我唱了五年的骊歌,骊歌的意思是告别歌。
()16、《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鹰奖。
()17、《城南旧事》的主人公林海音7岁来北京生活。
()18、《兰姨娘》的结局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9、林海音的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20、《城南旧事》献给宋妈的。
()《城南旧事》阅读测试题一、判断题1、《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2、《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3、《我们看海去》选自《城南旧事》。
精品文档4、《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5、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
(√)6、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7、《城南旧事》写童年居住在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8、“驴打滚儿”不是一种小吃,是宋妈的丈夫牵来的驴在打滚。
(错)9、《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生病了。
爸爸托我把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10、宋妈在我家当奶妈。
她的一个孩子送人,另一个孩子也不慎掉入河中溺死。
(√)11、《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在空草地上碰到的那个人就是贼,后来被抓。
(√)12、《兰姨娘》的结局就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3、《城南旧事》写了英子成年后的故事。
(错)订正:小时候14、《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鹰奖。
(√)15、兰姨娘不会吸烟。
(错)16、林海音有四个兄妹。
(错)订正:三个。
珠珠燕燕弟弟17、“我”唱了五年的骊歌。
这“骊歌”的意思是告别歌。
(√)18、林海音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19、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
(错)订正:好吃懒做20、《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林海音7岁来到北京生活。
(错)订正:5岁二、选择题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 A )A 先母林黄爱珍女士B 林海音的父亲C 宋妈2、“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指的是( B )A 兰姨娘B 母林黄爱珍女士C 宋妈3、《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的句子( A、B )(多项选择)A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B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C、爸爸的花儿被驴踩坏了。
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个( A、B、C、D )的人。
(多项选择)A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B 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
C 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D 特别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林海音的代表作(A、B )A 《城南旧事》B 《晓云》C 《生命的风铃》6、《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前流泪的原因是(A )A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
B成绩考砸了。
C我想吃驴打滚儿。
7、《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时哭号的原因是( B )A、爸爸生病了。
B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
C爸爸不让我吃八珍梅。
8、《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A )A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B我想马上要毕业了,心理难受。
C我想到父亲偏爱弟弟。
9、《城南旧事》的体裁是( A )A、儿童小说 B 、散文 C、诗歌10、《冬阳童年骆驼队》描绘了英子童年生活中哪些场景( A、B、C、D)A 学咀嚼 B议驼铃 C问行踪 D 剪驼毛11.在杂草堆里的那个人是( A ).A坏人 B好人12.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 B )A 小英子 B妞儿13.德先叔是( C )。
A国民党 B贼 C 大学生14、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 A )。
A灰娃馆 B惠难馆 C飞安馆精品文档15、宋妈叫“惠安馆”是(B )。
A灰娃馆 B惠难馆 C飞安馆16、爸爸叫“惠安馆”是( C )。
A灰娃馆 B惠难馆 C飞安馆17、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 A )。
A八珍梅B驴打滚儿C糖葫芦18、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A )。
A青记B肉瘤C伤疤19.“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 C )。
A妞儿B秀贞C刘平20、《城南旧事》中人物有( ABCDE )A秀贞 B宋妈C小偷D兰姨娘 E父亲1、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段对话。
2、提问:为什么当“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英子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呢?明确:因为在小英子眼中,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3、齐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二段对话,以问答的形式自主研习这段对话。
问:为什么“厚嘴唇的人”说“我想着也不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 答:他觉得有人动过他的东西,感觉出事了,事情怕是败露了。
问:为什么他让英子回去,而且这两天都不要再来了?答:他预料到自己可能会被逮捕,所以不愿在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心中留下坏的印象。
他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的偷盗行为会连累英子。
问:当英子从断垣里爬出来后,看到“戴草帽的人”带着两个黑衣警察往空地走去时,她为什么在自家门口发愣呢?答:对事情还是不懂,一方面不明白“厚嘴唇的人”今天对她说的话;另一方面不知道那些人走到空地里干什么。
或许是懂了,不懂的是供弟弟上学的善良人怎么被抓,因此“发着愣”。
问:为什么当英子看到“厚嘴唇的人”双手被捆住,由警察牵着走过的时候,她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后去了,为什么“她不愿意看”呢?答:英子不愿意看,因为自己的“朋友”走了,同情而又有淡淡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