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展史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这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发展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充满了无数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对生命现象产生了好奇和观察。

早期的人类通过狩猎、采集和农耕等活动,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他们知道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动物具有危险性,这种基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可以看作是生物学的萌芽。

随着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思考。

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对动物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分类,撰写了《动物志》等著作。

他的研究虽然在今天看来存在一些错误,但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束缚。

然而,阿拉伯学者在这个时期对医学和植物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枷锁,生物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维萨里通过解剖人体,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开创了近代解剖学的先河。

17 世纪,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等微小的生命结构。

胡克发现了细胞,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 世纪,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学,他制定了双名法,将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使生物的分类更加系统和科学。

19 世纪,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达尔文的进化论无疑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

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从而推动了物种的进化。

这一理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也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 20 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和认可。

进入 20 世纪,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

这一发现标志着生物学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草药的研究与运用上,这些中草药既有治疗功效,又有调理作用。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逐渐积累了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进而开启了生物学的探索之路。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生物学开始逐渐接轨西方,受到了现代生物学的影响,科学方法也逐渐被引入生物学研究中。

19世纪末,中国的生物学研究逐渐走上正规化的轨道,先后成立了许多生物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

190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生物学系,标志着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发端。

20世纪初,中国的生物学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的生物学家开始关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新兴领域,引入了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技术。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中国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后期,中国的生物学研究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机遇。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物学研究逐步走向国际化,与世界各国的生物学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的生物学家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生物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动植物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的生物学研究正朝着更加多样化、深入化的方向发展。

在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遗传工程等领域,中国的生物学研究正迅速崛起,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中国将继续加强生物学研究力量,探索更多未知的生物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动物生命发展史

动物生命发展史

动物生命发展史
动物生命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0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出现在地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生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复杂的动植物。

在演化过程中,动物生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鞭毛虫阶段:这是动物生命演化的最初阶段,大约在40亿年前,最早的鞭毛虫出现在地球上。

2. 原始多细胞动物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细胞动物开始出现,这些动物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

3. 假想两侧对称祖先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具有两侧对称的动物,这种对称性成为许多动物的基本特征。

4.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分化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动物生命出现了重大分化,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形态和习性开始有所不同。

在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环境变化和生物竞争对动物生命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使不同物种具备独特的适应性特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也对动物生命的演化产生了影响。

例如,大灭绝事件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但也为幸存物种的演化创造了机会。

总之,动物生命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复杂动植物的多个阶段。

这一过程受到地球环境变化和生物竞争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多样化的动物世界。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

中国生物学发展史中国人民从远古以来,在长期的农、林、牧、副、渔和医、药(本草)等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植物、微生物、动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生物学知识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已积累了不少形态、分类和生物起源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还局限于直观的描述和思辨性的臆测,但却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隋唐以后,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日益商品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农艺、医药和酿造等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生物形态图和人体形态解剖图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的一大特征。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生物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民国年间,赴欧、美、日学习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并相继在各分支学科中开展了研究,现代生物学开始在中国生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生物学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医书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

《黄帝内经》并非出自少数人之手,也不是成书于某一时代,它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医家之手编撰而成的。

其基本成书年代在战国时期,但在它传抄之际,也掺入了一些后人补撰的内容,因此也出现了多种不同传本。

《内经》原为18卷,其主要归结为《素问》和《灵枢》二大部分。

《素问》着重论述基础理论,汇集了各家医论,故有些理论有不同论述。

原书9卷,81篇。

魏晋以后失第七卷。

该书论述了人和自然、阴阳、五行、脉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多方面的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医学的成就,特别是以朴素的辨证法为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

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灵枢》又名《灵枢经》、《针经》,古称《九卷》、《九灵》,着重论述针灸理论。

原书在晋、唐时流传不少,至南宋后逐渐广泛流行。

该书分为24卷,81篇,其内容与《素问》所论述的相近,尤其在经络和针灸方面有详细论述,并着重研究了经络和腧穴的分布。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发展史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

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公元129~200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一、细胞学说的建立1、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6、1970年Larry Frye等实验,用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蒋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颜色荧光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生物进化知识:人类进化史——从猿猴到现代人

生物进化知识:人类进化史——从猿猴到现代人

生物进化知识:人类进化史——从猿猴到现代人人类进化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智人祖先。

在这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经历了从猿猴到现代人的漫长历程,经历了无数次进化和灭绝事件。

本文将以此为题,探讨人类进化史的相关知识。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球上最早的哺乳动物。

大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类似灵长类动物的草食性哺乳动物。

这些灵长类动物演化出了不断变化的生物形态,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

在百万年的演化进程中,灵长类逐渐变成了猿猴。

不同的猿猴种类曾经在地球上繁荣一时,但在各种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它们逐渐衰落,最终只有几种猿猴幸存下来。

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猿人类。

大约在2500万年前,古猿人类出现在非洲。

他们具有灵活的脊椎,能够行走和攀爬树木。

在之后的数百万年间,古猿人带来了一些重大的进化成果。

他们的大脑逐渐变得复杂,身体逐渐立起来,具备了长距离奔跑的能力。

随着进化的进一步发展,古猿人经历了数次灭绝,但人类演化的大势却逐渐成形。

人类的智人种族在大约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

他们具备了更发达的大脑以及使用工具和火的能力。

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进化过程中具备更高的生存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智人逐渐向全球扩散,并在全球的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种族和文化。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人类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器官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人类的大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复杂,身体也愈加适应了站立和长距离奔跑的生活方式。

智人的眼睛也变得更大,视力更敏锐,以适应更广阔的视野。

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了各种性格和行为习惯上的变化。

例如,智人学会了使用语言沟通和社交,较之前的灵长类动物种类,进化了更为聪明的思维和更复杂的心理能力。

总之,在生物进化史上,人类的进化历程算是极为漫长而丰富的。

人类通过几百万年的演化和不断的压力和适应,逐渐地从猿猴进化为了更智慧、更有种族禀赋的人类。

在亚非欧美大陆上遗留下了数不清的符文和人类足迹。

人类进化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借助对过去的认知,更好地理解现在的人类及其未来的发展路线。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生物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包含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

生物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1.萌芽时期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原始人开始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成为生物学发展的启蒙。

2.古代生物学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进入搜集事实的阶段。

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

古代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整整统治了生物学领域1000年。

其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

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贾思勰(约480—550年)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关变异规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

沈括(1031—1095年)著有《梦溪笔谈》,该书中有关生物学的条目近百条,记载了生物的形态、分布等相关资料。

3.近代生物学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物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方法总结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方法总结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方法总结生物科学是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它涵盖了生命的所有方面。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科学方法的演进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总结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评价各个时期对生物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一、生物科学史的发展生物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巨匠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他早在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就开始对生命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在此之后,由于人类的兴趣和好奇心,生物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1.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手稿的研究,重新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继续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2. 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这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进化论是基于已知的自然选择原理,提出物种适应环境和发生改变的想法。

3. 分子生物学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家们开展了基因治疗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启发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分子机制。

二、科学方法的演进科学方法的演进是有关人类如何研究自然界发现知识的历程。

下面我们将讨论几个主要的科学方法:1. 经验主义方法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知识应该基于对已知对象的观察和实验。

经验主义方法在生物科学史上很早就被采用。

2. 归纳法归纳法是从观测结果中总结出规律的过程。

19世纪,生物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提出了许多基本规律。

3. 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性原理推导出特殊例的过程。

上世纪初,生物学家们采用演绎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原理。

4. 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必须基于用实验和观察获得的信息,来加强或证认已有的理论。

20世纪初,实证主义方法成为了生物科学的主流,这样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三、各个时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贡献在生物科学史上,每一个时期都为其后的科学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时期和其贡献:1. 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生物学史

中国古代生物学史

大家知道有哪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 代著作?
中国的生物学史
• • • • • 生物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 逐步形成较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到达巅峰 近代生物学的传入 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一、生物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
从原始社会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前)
物记 知载 识了 直 观 的 动 植
大虫
植物分皁(zao)物、膏物、覈(hu)物(梅、李 之属)、荚物(荠荚、王棘之属)和丛物等五类; 大兽又分为鳞物(鱼蛇之属)、介物(龟鳖之 属)、羽物(鸟类)、毛物(兽类)和臝类(人类和猿 类)(见《周礼· 地官》和《考工记· 梓人》)。
《齐民要术》在述及优胜劣汰时,注 意到了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关系,“母长则 受驹,父大则子壮”。此外,该书还描述 了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形容壮大,弥 复胜马”的杂种优势现象。
三、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巅峰
自隋唐至清代中叶以前
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蔡襄的《荔枝谱》 韩彦直的《橘录》 陈仁玉的《菌谱》
大量的动植物专谱和著作涌现。
李时珍《本草纲目》
理论与实践的 完美结合
《本草纲目》记载了植物药1094种。 对药物的分类学,尤其是生物的分类法, 采用了划时代的“双名法”,这种分类法 虽不及目前应用的拉丁系统的双名法那么 精确、但在当时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 771年)
设置了一些官吏,从 事动、植物资源调查、辨 名物、察地形,从事农田 管理等事项,也积累了不 少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周 礼· 地官· 司徒》
年轻时舜当 过司徒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诗经》中记载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和 长江以北地区的植物约130种,动物约90种 。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历史知识点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八年级生物所需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生命由两种本质构成:物质和形式。

他还提出了生物分类学中的“层级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将生物按照他们的特征分层级分类。

2. 17世纪自然神论哲学家将生命看作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当时人们对生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但是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掌握了关于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3. 18世纪科学家卡尔·林奈开创了现代生物分类学。

他设计了一个用拉丁语命名的层次分类法,这个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

4.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物种可以逐渐改变并且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达尔文的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的机理,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5. 20世纪生物学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出现了许多新的生物学分支,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等。

这些分支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历史知识点外,八年级生物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生态系统: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食物链、食物网、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概念。

2. 遗传与进化:了解遗传性状、染色体和基因等遗传学概念,以及生物进化的机理和证据。

3. 分子生物学:了解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等。

4. 细胞生物学: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通过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世界的运作。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掌握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

八年级下册生物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历史知识点生物历史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描述了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在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程中,生物历史知识点尤为重要,学习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本质和发展,下面是八年级下册生物历史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 大爆发大爆发是指大约五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复杂的生命形式。

这一时期,原始的生物有了新的进化形式,从而形成了多细胞的生物群体。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生物历史上的一次关键性的事件,将生命的进化从单一的细胞生物扩展到复杂的多细胞生命。

2. 蔓延地球的生物植物约四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约4000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茂密地生长在海中和陆地上。

这些植物有效地改变了环境,并打开了新的生命领域。

由此产生了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种类。

3. 恐龙时代远古恐龙和其他大型爬行动物是生物历史上最著名的群体之一。

在三亿年前,它们出现在地球上,一度统治了地球上的生命。

恐龙是一种巨型动物,身长可以达到30米,重达100吨。

尽管这些生物并没有存活至今,但是它们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哺乳动物的出现由于恐龙在约6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事件中灭绝,哺乳动物得以在更加充足的资源环境中兴起。

哺乳动物是市场上最多样化的群体之一,生存于几乎所有生存环境中。

这些群体很快演变出双足走行、长颈鹿和狮虎豹等熟悉的物种。

5. 人类的出现人类是生物历史上最为复杂和先进的物种之一。

人类是智能和进化的产物,有着事实上无限的知识之门。

人类的领地是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城市、乡村和森林,至今已存留了数百万年的时间。

总之,了解生物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物学非常重要。

这些知识点讲述了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对于人类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演化1. 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最初的生命形式为简单的单细胞无脊椎动物。

2. 动植物的演化从简单的单细胞无脊椎动物到复杂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再到脊椎动物,演化经历了植物和动物两大门的不同阶段,其中包括了生物的主要的类群和主要的特征。

二、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1. 系统发育的意义系统发育是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亲缘关系,它研究生物的分类演变规律和演化历程,从中得到生物的分类信息。

2. 生物系统分类的意义生物系统分类是指按照生物进化和发育的规律,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特点归纳出一定的分类单位。

3. 分类的级别生物系统分类包括了纲、目、科、属、种五个级别,用以描述生物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 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器官包括茎、叶、根等,不同的植物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应了植物的生活环境。

2. 动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各种器官是为了适应其生存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比如呼吸、消化、运动等功能。

3. 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和动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习性,包括了生长的环境、取食方式、行动方式等。

四、生物的生理过程和调节1. 动植物的呼吸过程呼吸是动植物的一种生理过程,动植物通过呼吸过程将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2. 动植物的循环过程动植物需要通过循环过程保持生物体内的平衡,血液循环、水分循环等都是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

3. 动植物的代谢调节动植物需要通过代谢调节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包括了体温调节、能量代谢等。

五、生物的繁殖与发育1. 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通过无性繁殖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无性繁殖包括了开花植物的自交、异交等方式。

2. 动物的有性繁殖动物需要通过有性繁殖来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有性繁殖包括了交配、受精等过程。

3. 生物的发育过程不同的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生长规律和发育阶段,包括了幼虫、成虫等。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和遗传规律一、生物进化1.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和基因漂变等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使得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1.2 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

化石证据显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2.比较解剖学证据:比较解剖学是对不同物种的器官和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表明它们有共同的进化历史。

3.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胚胎早期都有相似的发育阶段,如鳃裂,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1.3 生物进化的机制1.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遗传变异。

2.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这样,有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

3.基因流和基因漂变:基因流是指基因在种群间的传递,如生物的迁徙导致基因流动。

基因漂变是指由于种群规模较小,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1.4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经历了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等过程。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遗传规律2.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2 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

2.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1.分离规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科学发展史(一)

生物科学发展史(一)

生物科学发展史(一)引言概述:生物科学发展史是对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的历史演进进行整理和总结的学科。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分别阐述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及其相关内容。

正文:1. 古代生物知识的积累- 古代人类对生物的认识: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界中其他各种生物的观察和描述。

- 古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介绍古代各文明中对生物的研究和贡献,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

- 古代生物学的重要成果:如古代医学的进展、生物分类学的前身等。

2. 中世纪到启蒙时代的探索- 天文学与生物学的关联:解析中世纪天文学如何间接影响了生物学的发展,如天体观测技术的进步对生物研究的影响等。

- 解剖学的突破:介绍解剖学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进展,如公众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新的研究方法等。

- 新大陆的发现与物种多样性:探讨哥伦布的发现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以及新大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3. 进入现代生物学的开端- 细胞学的确立:介绍细胞学理论的建立和相关实验,如克劳迪奥·格拉马在细菌繁殖方面的研究成果。

- 生物进化理论的兴起:讲述达尔文与华莱士的进化理论,并阐述进化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 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介绍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贡献,如大陆漂移理论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等。

4. 分子生物学的崛起- DNA的发现:讲述华生和克里克在DNA结构的解析中的突破,以及该发现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 遗传学的进展:讨论门德尔的遗传学定律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如基因突变、基因编辑等。

-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介绍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5. 新时代的生物科学- 基因组学的崛起:探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等领域。

-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介绍干细胞研究、发育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的突破,如体外受精和基因编辑技术等。

- 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讲述生态学的发展和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议题。

生物学发展史pdf

生物学发展史pdf

引言概述: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从最早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突破,探讨了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对现代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贡献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前身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生物学发展史的开端,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对于生物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奠定了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物及其分布做出了早期的描述和分类,成为现代动物分类学的前身。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动物分类》和《动物历史》系统总结了当时所知的动物种类和特征,为后世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学的崛起1.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2.细胞学的形成和重要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伽利略和赫维留斯等科学家通过改进显微镜的结构和镜头,成功地观察到了微小生物和细胞的存在。

随后,哈尔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进一步支持了细胞学的理论。

而后,生物学家鲁道夫·弗尔考恩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存在,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三.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遗传学的兴起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2.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生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达尔文通过对物种适应性和演化过程的观察,提出了“物种演化”的理论,从而解释了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进化过程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四.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和基因工程的兴起1.DNA结构的解析2.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推动了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的遗传机制和信息传递方式。

此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直接操作基因,实现病理基因的修复和转基因生物的培育。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的演变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化石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一般在(沉积岩)中容易找到。

3、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4、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原始森林毁灭,动植物倒入湖中堆积,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动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就形成了化石。

5、古代生物化石: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琥珀昆虫化石6、鱼化石的形成条件:(1)被沉积的泥沙覆盖(2)与空气隔绝(3)经过漫长的变化7、暴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锋利,食肉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扁平,食草8、借助现代技术复原出古代生物外形的意义?复原出古代生物外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进而推测出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9、鸟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中华龙鸟期——始祖鸟期——孔子鸟期——真鸟期,鸟的祖先是(中华龙鸟)。

10、活化石:银杏、大熊猫、中华鲟、白鱀豚第二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2、马的祖先是(始祖马),生活在(森林)里,以(树叶)为食,体型像(狐狸),前肢有(四趾)。

3、马的进化分五个阶段:始祖马(森林,树叶,四趾)——渐新马——中新马(草原,干草,中趾特别发达)——上新马——现代马4、现代马比它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

(√)原因:现代马体型高大,身体强壮,前后肢中趾发达,适应在草原上奔跑;犬齿退化,适应取食干草。

第三课谁能生存下来1、喙大而强壮的地雀能吃外壳坚硬的种子存活下来,是适应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长颈鹿颈部变长是适应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4、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进化。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历程教案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程;2. 理解不同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3.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原理和发现。

教学内容:1. 古代生物学的起源2. 中世纪的生物学发展3. 17-18世纪的生物学革命4. 进入现代生物学的时代教学步骤:1. 引入:从古代时期起,人类对生命和生物的探索就从未停止。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程。

2. 授课:a. 古代生物学的起源:古代的人们通过观察动植物来了解自然规律,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生命起源的观点。

b. 中世纪的生物学发展:中世纪的人们对于生物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宗教和神秘的层面。

c. 17-18世纪的生物学革命: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生物学开始向现代化迈进,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门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

d. 进入现代生物学的时代:20世纪以来,生物学飞速发展,包括DNA结构的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等。

3. 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一下古代生物学、中世纪生物学、17-18世纪的生物学革命和进入现代生物学的时代各自的特点及重要的科学家和贡献。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认识到不同科学家对生物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生物学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知识。

5. 作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程对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学科学发展的历程,还培养了他们对生物学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也促使学生思考生物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和科技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生物科学发展史

生物科学发展史

生物科学发展史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1953年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二、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生物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客观世界获得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观察包括人的肉眼观察及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3.假说和实验: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为了要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先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设。

4.模型研究:常用的生物学模型有以下几种:①生物模型:又叫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果蝇、小鼠等②(物理模型)机械和电子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仿生学、人工智能等③(数学模型)抽象模型:如生态学、种群遗传学中的数学方程等三、高中教材中提到的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问题1.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染色质:染色质这个名词最早是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叫做染色质。

3.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4、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分离出红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2倍。

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镜观察细胞膜的三层结构,但认为膜是静态的结构;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发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看课件
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总体的概述了解生物学发展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三:
了解华夏文明中的生物学发展
中国人民从远古以来,在长期的农、林、牧、副、渔和医、药(本草)等研究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植物、微生物、动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物学知识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已积累了不少形态、分类和生物起源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还局限于直观的描述和思辨性的臆测,但却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隋唐以后,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日益商品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农艺、医药和酿造等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生物形态图和人体形态解剖图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的一大特征。鸦片战争以后,近代生物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民国年间,赴欧、美、日学习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并相继在各分支学科中开展了研究,现代生物学开始在中国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生物学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萨里(Vesalius.A,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维萨里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医生家庭,年轻时就喜欢自然科学,于1533年到蒙彼利埃和巴黎等地学医。他对于巴黎大学的解剖课仍操在仆人之手的教学方法深感不满,于是他自己寻觅尸体进行解剖研究。1537年,维萨里返回意大利担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教授。在那里,他勇敢地推翻了在当时被视为经典的盖仑的解剖学基础理论,指出盖仑的记述只适用于动物,主要是猴子与猪,对于人体的论述不完善或是错误的。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划时代的《人体之构造》一书,在该著作中,维萨里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静脉和人类心脏的解剖,以及纵隔和系膜的结构,纠正了盖仑关于肝、胆管、子宫和颔骨的解剖学上的错误……总之,《人体之构造》一书,纠正盖仑的错误约200余处,给予人们全新的人体解剖知识。 维萨里在《人体之构造》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医生必须要有解剖学知识,同时他反对由当时的市侩商来掌管医药,并指出医师地位低下是阻碍医学发展的原因;他提倡医师必须亲自操作解剖,亲自了解人体的结构。维萨里的革新精神及先进方法,迅即赢得各国科学家的响应,他的“种子”洒遍了欧洲各国。从此解剖学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近代医学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总结出生物学抽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
总览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教师出示课件: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剪辑好生物发展史上重要科学家的事迹视频,课件展示生平主要贡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
构建动场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食物,医院,饮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游戏“小福尔摩斯”,在生活中找出生物学的影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现总结生物学的应用。
学生积极回答,找出大量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50年代中期,由于华生和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20世纪蓬勃发展的生态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日益增长。它的研究范围从群落扩大到生态系统,以至包括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综合考察和全球性的“生物圈”。它与地学、环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结合,对生产和社会已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外另一门崭新的学科——神经生物学猛然崛起,人们愈来愈体会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20世纪的进化论研究也有明显的突破,集中表现在对进化机制和微观层次规律的揭示方面。总之,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了解我国古代生物学著作
了解近现代生物学成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学发展史,学习领军人物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生物学探究精神
复备:
活动四:
生物学在西方的发展史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识十分广博,他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和美学等都有研究,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最终却陷入唯心主义。在对科学的认识活动中,他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的作用、关系作出了说明,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一演绎法,但他更重视的是演绎法。他将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课题
生物学发展简史
课型
新授
序号
1
备课人
汤浦
单位
识目标:了解生物学发展历程
学习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和总结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
裴炎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和生物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明、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
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发展历史上中西差异,经典实验包含的探究精神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