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合集下载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陈俊彦;吴志斌;陈国坚【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8(025)023【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关节功能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微创直接前入路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95-97)【作者】陈俊彦;吴志斌;陈国坚【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揭阳市康美医院骨外科,广东揭阳5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相关文献】1.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J], 赵世阳2.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J], 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3.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J], 王凡;王振强;张玉兴;莫安华;吴厚林;宗华4.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J], 陶涛; 郭炯炯; 徐南伟5.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白文艺;吴晗;吴一博;于浩然;吕浩;姚运峰;程文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一、概述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入路较多,包括前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

为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学者提出了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双切口微创入路;②单切口微创入路。

而微创不仅仅代表手术切口的大小,而是代表着更少的软组织损伤、更好的肌肉韧带保护,最终带来更快地康复和更好的效果。

单切口微创入路之一的直接前方入路(DAA)最近再次成为热点,因为和常用的后外侧入路相比,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肌间隙的入路,不切断肌肉和神经,并完整保留后方软组织和外展肌群。

因此,DAA手术创伤更小、早期的体位限制小,术后髋关节脱位风险小,下地活动更早、步态更好、脱拐更早,因此是加速康复的一种理想手术入路。

二、DAA入路的优缺点William P.Barrett实施的一项关于DAA和后外侧入路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更短(2.28天vs 3.02天),疼痛评分更低,步行距离更长;而6周的随访结果提示,DAA病人能够自主爬楼梯、穿鞋袜的比例更多,脱离助行器的时间更短,功能评分和步行距离上也体现出了优势。

Taunton MJ和Christensen CP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和弃拐时间更短。

此外,Tsukada S 的研究提示,DAA病人术后脱位率更低。

因此,DAA是一种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手术入路,对于老年病人,更快的康复和更好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Bolder S的研究提示DAA的学习曲线较一般术式长,在学习曲线早期,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Masonis对300例DAA的分析得出结论,100例以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明显下降,并且所有3例假体周围骨折都发生在前62例。

三、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对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最初采用DAA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例(20髋)病人进行分析,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140.7分钟(90~19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520ml (200~1500ml);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无感染、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及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月(3~8个月),术后4周、3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76.5%(13/17)、100%(17/17);平均弃拐行走时间约为4.3周(3~6周),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Harris评分78.6分(58~96分),出现股骨假体轻微下沉1例。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和损伤的手术方法。

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重要的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

目前,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两种常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进路。

这两种手术进路各有优缺点,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对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进行比较,以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提供参考。

直接前侧入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进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手术进路之一。

在这种手术进路中,医生通过髋部前方切开皮肤和肌肉,直接进入髋关节进行置换手术。

直接前侧入路的优点是手术视野较好,能够更容易地操作,但是这种进路可能会导致髂腰肌的撕裂和髋部肌肉的损伤,术后恢复期较长。

而前外侧入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进路,相对于直接前侧入路来说,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髋部肌肉和骨骼的伤害,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

前外侧入路的缺点是手术视野相对较差,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为了对比这两种手术进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我们需要从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和长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手术操作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由于手术视野较好,操作相对简单,对于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而前外侧入路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对于一些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前侧入路进行手术。

其次是手术并发症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可能会导致髂腰肌的撕裂和髋部肌肉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长期的髋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而前外侧入路相对较少损伤髂腰肌和髋部肌肉,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相对较轻。

从手术并发症的角度来看,前外侧入路相对更安全一些。

再者是术后康复方面。

直接前侧入路术后恢复期较长,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患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前外侧入路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康复训练相对较轻松,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摘要】目的探索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6月63例初次行THA的患者分为DAA组(32例)和PLA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Harris评分、WOMAC评分、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16个月,平均(13.32±0.44)个月.DA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PLA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P<0.05).DAA组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小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均优于PLA 组(P<0.05).两组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出现2例(6.25%)股外侧皮神经损伤;PLA组出现1例(3.23%)髋关节后脱位.结论侧卧位DAA入路比PLA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疼痛轻,利于早期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5页(P1079-1083)【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作者】欧栓机;许长鹏;齐勇;孙鸿涛;陈涯;李贵涛【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州510317;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是该术式的两种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张赐鑫;肖胜添;艾华军;黄亮兴;姚增良【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65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DA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6±9.7)岁;后外侧入路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8±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有2例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结论 DAA入路具有切口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康复,短期内优势明显,但长期效果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优势不明显.另外,DAA手术技术要求高,早期并发症多,学习曲线较长.【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侧入路;后外侧入路;股骨颈骨折【作者】张赐鑫;肖胜添;艾华军;黄亮兴;姚增良【作者单位】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广东平远,51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照 比较 , 总 结 如
(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9. 1 0 O
越资料川(
S ) 爪 多样 本均 数 比较
采H J 方差分析 , 川 I , S I ) t 愉 岭 比 较 小 资料 与 方 法 问 差异 按 = 0 . 0 5水 准 , P< 0 . 0 5
前 外侧 入 路 与后 外侧 入 路 在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中 的 疗 效 分 析
詹 远 平 5 3 6 1 0 0广 西 北 海 市 卫 生 学 校 附 属 医 院 外

也很 少 。 【 』 前 比较 常 用 的 自‘ 髋 关 节 前外 侧入路 及后外侧 人路两 种 . . 2 0 0 6年 8月 2 0 1 1 年8 J 1 收 治 行 全 部 令 髋 关 节 置 换 术患者 1 5 2例 1 6 1 髋, 进 行 同颐 分 析 和 对
侧 卧位 , 常规 定骨盆 A绀 手术按常规 后外 侧 入 路 手 术方 式进 行 , 术 中切 除 后 侧 部分 关 囊 , 假体复位后常规将切断 的外
旋 肌群 缝 合 丁 股 骨 大 转 于 I 。B组 手 术 使用 改 良前 外侧 切 口 : 取 髋 火 节前 外 侧 切 口, 切 丌 阔筋 膜 及 臀 大 肌 与 阔筋 膜 张 肌 之 肌 隙 , 山臀 中肌 的前 2 / 3和 后 1 / 3之 问 进入 , 切断臀 I 十 1 肌前 2 / 3在 大 转 子 的前 侧 部分 附 着 , 保留后 1 / 3 , 切断 臀 小 肌 , 牵J r 暴 露 髋 节囊 前外 侧 , “ H” 形或 “ r 『 1 . . 形 切 父 囊 , 将 _ F 肢 外旋 脱化 关节 , 暴 露 股骨头 、 颔, 用 摆 于 股 骨 颔 小 转 了 f 方 0 . 8 C I n做 截 骨 , 取 …股 骨头 、 颈, 把 H o — ∞∞蛔¨ h m a n n托 钩 牵 丌 肌 肉 , 切 除髋 F 1 唇, 切 除 关 节 内滑 膜 , 清王 里圆韧 带 去 残 留 , 保留 父 节囊 。余 卜 髋 臼侧 安 装 闩 杯 的 手 术 方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术后康复和护理,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中使用的入路方式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两种入路方式为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是指通过在髋关节前方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置换整个髋关节。

这种入路方式能够较容易地暴露整个髋关节,操作空间较大,有利于手术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髋关节外侧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进行置换,相比直接前侧入路,操作视野受限,但可以减少对髋关节肌肉的损伤。

针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优缺点,有必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方面的差异。

这样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选择方案。

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对疗效对比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以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与进步。

1.3 意义关于的内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常用的两种入路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这两种入路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并可改善脑神经功能,减缓病情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1]杨黎,董宪喆,张兰.左乙拉西坦和苯妥英钠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与安全性meta 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82-787.[2]孙平静,陈龙.苯巴比妥、地西泮、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9):128-130.[3]吴昊昊,杨君素,黄保岗,等.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0):151-156.[4]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治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6-68.[5]邱名才.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83-84.[6] GEN Ç F,ERDAL A,AK ÇA G,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status epilepticus severity score and etiology in adult NCSE patients[J].Ideggyogy Sz,2019,72(7-8):257-263.[7]邱峥,何必华,林力.喹硫平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睡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490-1492.[8]何琴,孙红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1):92-95.[9]师睿,阴怀清,王转转.左乙拉西坦与苯妥英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4):356-362.[10]陈石娇,陈运旺,陈妮,等.持续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对癫痫持续状态小儿血NPY、GAL 和BDNF 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52-1556.[11]王海滨,门庆玲,蔡艳丽,等.左乙拉西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1,41(4):545-550.[12]马颖,徐辰寒.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0):107-110.(收稿日期:2023-01-04) (本文编辑:马娇)①莆田市中医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龚骏①【摘要】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2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全文)

2022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全文)

2022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全文)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有多种,如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

对入路的选择应遵循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的原则,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医师本人的临床经验,而对于某些特殊病例要视情况选择特定的入路。

01、后外侧入路体位:健侧卧位,固定骨盆,以软垫等措施避免骨突部位压疮。

会阴区以护皮膜等防水贴膜保护。

消毒铺无菌巾单。

切口:切口起自大粗隆后上方,经大粗隆外侧向股骨外侧弧形切口,长度依手术需要决定。

切开臀大肌肌膜,沿臀大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经大粗隆外侧切开阔筋膜,再沿股骨干纵轴向远端切开阔筋膜。

沿大粗隆后缘切断外旋短肌群,注意保护外展肌群。

切开关节囊,显露髋关节。

02、直接外侧入路体位:体位摆放及消毒铺单同后外侧入路。

切口:以大转子为中心做外侧正中纵切口,依据患者情况选取约合适长度,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髂胫束,在臀中肌前上1/3处钝性分离肌间隙(应避免过度向近段显露而损伤臀上神经),切开臀中肌、臀小肌和股外侧肌。

伸髋位外旋下肢,切开或切除的前、外侧关节囊,即可显露髋关节。

03、直接前方入路直接前方入路通过肌间隙显露至髋关节,松解时应避免损伤短外旋肌群,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一般采取平卧位,术中更容易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长度差异。

可根据术者经验使用或不使用牵引床,假体植入前建议进行透视确认。

该入路对髋臼侧处理及假体植入比较直观,显露股骨相对困难,建议选择专用手术工具及短柄。

体位:患者仰卧于常规手术台上,臀部稍垫高,髂前上棘正对手术床折叠处(手术床适度反折可使髋关节处于过伸状态,这有助于股骨侧的显露与操作)。

切口与显露:切口起自髂前上棘远端约1cm并向外3cm处,远端指向腓骨小头延伸,切口长度大约在8~12cm,必要时可以延长切口:远端延长可增加股骨显露,近端延长可使得髋臼显露更彻底。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阔筋膜张肌表面的筋膜层。

避免损伤缝匠肌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纵向切开位于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间隙外侧约1cm的阔筋膜,沿着阔筋膜张肌纤维向下钝性分离,向外侧牵开阔筋膜肌纤维,向内侧牵开缝匠肌,显露覆盖于股直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的深层筋膜,仔细清除关节囊周围的脂肪组织,显露至前方关节囊。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常规的髋关节手术入路分为四种:以臀中肌为区分点,分前方入路:Smith-Petersen;前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外侧入路:Hardinge入路;后外侧入路:Moore入路。

前方入路:起始于髂骨嵴中部,向前到髂前上棘,向远侧并向外侧偏移,指向髌骨的外侧面,切开10-12CM。

利用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间隙,避免损伤髋外展肌群。

前外侧入路:髂前上棘下外2.5cm-大粗隆-向下,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

外侧入路:经大转子中心纵切口,阔筋膜张肌与臀大肌间,纵劈臀中肌。

后入路:经大转子轻度弧形,臀中肌上中1/3劈开。

DAA(Direict Anterior Approach)也可称S-P入路,或者由S-P入路衍化。

(图片来自积水潭吕明教授演讲)DAA手术特殊准备:可折叠手术床、特殊器械(拉钩、持器等)DAA手术步骤如下:1、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后外1-3CM,切口朝腓骨头方向延伸,顺着阔筋膜张肌的方向,长度约为8-12CM,在手术中如果出现暴露困难,可适当延伸。

2.皮肤切口后,用皮拉勾撑开,暴露半透明筋膜,切开阔筋膜张肌中上肌膜,可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Hueter间隙,位于股直肌外侧,阔筋膜张肌内侧,关节囊前方。

显露关节囊前侧脂肪组织,找到股骨颈上方界限,注意结扎或电凝股外侧动脉升支(旋股外侧动脉自股动脉分出后,走行于缝匠肌、股直肌深面、髂腰肌浅面,分升支、横支、降支)。

四把拉钩放置:股骨颈上方(1)、股骨外侧(2)、股骨颈下方(3),髋臼前缘(4)。

3、切除关节囊表面脂肪垫,切开并部分切除关节囊,显露股骨头。

关节囊切开后,拉钩放置关节囊内。

4、股骨颈截骨,可分次进行。

取出股骨头。

松解关节囊,内侧至小粗隆,显露股骨矩,二次截骨,清理骨赘,切除盂唇等。

5、三把拉钩:髋臼前上方,髋臼后方,髋臼内下方。

髋臼假体植入:使用标准的髋臼挫对髋臼进行锉磨和处理,40°-45°外展,15°-20°前倾,可选择合适的螺钉长度并植入,最后植入相应的髋臼内衬;6、.股骨侧准备:下肢外旋90度。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第27卷第19期2017年9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Vol. 27 No.19Sep. 2017D O I:10.3969/j.issn.1005-8982.2017.19.023文章编号:1005-8982(2017)19-0111 -05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江昭林,尚希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二科,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目的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 A A)在全髋置换术(T H A)中的应用疗效及经验总结。

方去共纳入156 例首次T H A患者,其中8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 L A),74例采用D A A,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 A A组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减小,与P L A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 A A组术后1、和7d疼痛 评分低于P L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 A A组的部分下地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P L A 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 A A组术后1、和6个月H a rr 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 L A组,术后6 个月D A A组髋关节功能优于P L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 H A采用D A A手术创伤更小,疼 痛减轻,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缩短,髋关节功能改善更佳,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术;疼痛;髋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681.6 文献标识码:AC o m p a r i s o n o f e f f i c a c y o f d i r e c t a n t e r i o r a p p r o a c h a n d p o s t e r i o r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 i n t o t a l 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 t yZ h a o-lin J ia n g,X i-f u S h a n g(1. D e p a r tm e n t o f O r t h o p e d ic s,P r o v in c ia l H o s p it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o A n h u i M e d ic a l U n iv e r s it y,H e f e i,A n h u i 230001,C h in 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experience of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Methods A total of 156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accepted THA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mong them 82 cases chose 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 (PLA) and 74 adopted DAA. Then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while the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drainage volume were smaller, the drainage time after operation was shorter in the DAA group (P<0.05).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pain score of the DA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LA group 1, 3 and 7 d afteroperation ^<0.05). The partial and total loading time,and the total stay-in hospital days were shorter in the DAA group (P<0.05). The Harris score of h ip jo in t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AA group 1, 3 and 6 m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h ip jo in t function of the DAA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LA group 6 m after operation ( <0.05). Conclusions DAA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jury, milder pain, shorter time to start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 better improvement of h ip jo in t function. It is greatly safe and effective.Keywords: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ain; h ip jo in t function全髋置换术(to ta l h ip a r t h r o p l a s,T H A)是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和股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重要手术方法[1],常用手术入路有外侧和后侧,而直收稿日期:2016-12-22[通信作者]尚希福,E-m a il:shangxifu@ 接前方入路(d ir e c t a n te r io r a p p r o a c h,D A A)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恢复快、疼痛轻[2]。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它通过将人工关节置换受损或疼痛的髋关节,从而缓解患者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常见的入路包括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两种。

那么这两种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入路进行对比,从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区别。

直接前侧入路是通过在髂脊下或髂臼前上方进行切口,进入关节腔。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髂骨前上棘下进行切口,从而进入关节腔。

而在实际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首先从手术效果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都可以有效置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研究表明,这两种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从术后康复情况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有优势。

因为直接前侧入路切口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更快,患者恢复更快。

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区别。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直接前侧入路可以减少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髋臼骨折,神经损伤等。

这可能与直接前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和技术有关。

从术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为安全。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直接前侧入路在术后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技术,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入路的选择对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际手术中还需要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选择直接前侧入路或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

这两种入路在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其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

首先来看直接前侧入路。

这种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暴露髋关节,对髂股前束的保护更好,术后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但是直接前侧入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明显,容易出现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对于两种入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医生的经验、患者的病情和术后康复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在疗效方面,一些研究对比了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长期疗效。

这些研究发现,虽然两种入路在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这表明,无论是采用直接前侧入路还是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疗效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入路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髂股前束的损伤较为严重,而更适合选择直接前侧入路进行手术。

而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术后恢复能力较差,更适合选择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除了手术入路的选择外,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后康复和术后管理也对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而在术后管理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方法,而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的术后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两种常见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它们各有优缺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直接前侧入路是通过在大腿正面进行切口,直接进入髋臼;而前外侧入路是通过在大腿外侧进行切口,进入髋臼。

两者相比,直接前侧入路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肌肉结构。

而前外侧入路则可以减少对肌肉的切割,减少创伤,术后康复较快,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高超的技术。

针对这两种手术入路,不同的医生和病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医生认为直接前侧入路手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等优点,因而更倾向于使用直接前侧入路。

另一些医生则认为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肌肉的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术后康复快,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更为适用。

对于这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来决定。

除了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后的疗效对比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虽然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疗效方面的对比并不明显。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两种手术入路在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哪种手术入路更为优越,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至于术后的康复问题,两种手术入路在术后康复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直接前侧入路在术后康复方面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康复训练。

而前外侧入路则相对来说术后康复时间较短,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手术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

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患者的早期疗效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患者的早期疗效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8)35-05583-07 5583www.CRTER .org·研究原著·查小伟,男,1992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汉族,2016级安徽医科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关节外科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荆珏华,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中图分类号:R459.9 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8-08-13Zha Xiaowei, Master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Anhui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ng Juehua, MD,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Doctoral supervisor,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Anhui Province, China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患者的早期疗效比较查小伟,程文丹,吕 浩,李子煜,刘 伟,祁 雷,余水生,荆珏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DOI:10.3969/j.issn.2095-4344.1003 ORCID: 0000-0003-2084-6209(查小伟)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是一项新技术,它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全髋关节置换的基础上缩小皮肤切口,该类手术中最为经典的为Gibson 入路等,这并不是完全微创;另一类则是在新的解剖位置入路,此入路强调从肌肉间隙进入,不切断关节周围肌肉组织,极大地保护了神经血管肌肉,真正符合微创要求,其中以直接前侧入路最为经典。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资料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资料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资料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等。

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操作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采用的侧入路是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后入路相比,前侧入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步骤简便、对骨肉损伤小以及康复期较短等优点。

手术的关键步骤包括:软组织解剖、骨切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

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确定病变的程度和发展,选择合适的人工髋关节,并排除手术的禁忌症。

对于病变明显的患者,应进行血液检查、X线检查、B超等辅助检查,以便于手术前的准备和规划。

在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患者安置在无菌的手术台上,麻醉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进行软组织解剖。

首先,应在股骨大转子上方标记一个隔离带,以便于术中定位。

然后,沿着大转子前缘进行皮肤切开。

髋关节前部软组织包括胡骨肌腱、胡骨肌筋膜、臀中肌、直肠肌等应被剥离,在胡骨肌腱前面放置保护垫。

然后,进行股骨切削。

先用锯骨器切断股骨,然后使用宽锉进一步修整股骨截断面。

修整后,应测量股骨截骨面的角度,以确定人工关节的位置。

为了保证关节置换后的功能和稳定性,应将关节中心设在骨盆和股骨的重合点上。

接下来,进行骨盆成形。

首先,在髋臼上标记一个骨盆口锚点,然后使用锥形磨刀器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髋臼的凿除和切削,将髋臼倾角调整至合适的位置。

为了保持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应保持髋臼的前倾角度在35度至50度之间,并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调整髋臼的深度和宽度。

最后,进行人工髋关节的置换。

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如金属头和塑料杯,并将其植入患者的髋臼和股骨中。

在植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关节稳定性,避免关节松动和脱位。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

“缘”的意义有哪些
•髋臼安放角度的参考平面 •判断剩余骨量 •保证挫“圆”
髋臼安放角度要求:
• 前倾:15°-20°髋臼开口平面与身体矢状面夹角 • 外展:髋臼底面与身体横轴面的夹角35°-45°
前倾角
完整暴露髋臼,可通过髋臼横韧带进行参考确定前倾角, 正常情况下髋臼假体下缘与横韧带走形方向平行。
• 股骨偏心距的术中判断:
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关系:
图A 偏心距较正常小,下肢长度正常, 但外展肌力减弱
图B 偏心距正常,外展肌力正常,但下 肢长度增加
图C 偏心距正常,外展肌力正常,下肢 长度正常(最佳状态)
• 股骨长度及偏心距重建术前计算方法:
偏心距重建公式: A = A’+ l·sinA 下肢长度重建公式:L = D + H + l·cosA
深度
• 影像学上不突破泪滴 • 术中,可挫平“马蹄窝”,适当内移髋臼可以接

如果挫透不影响稳定性
初始稳定性 前后壁夹持力 如果稳定可以不打螺钉
远期稳定性 靠的是骨长上或者骨长入,目前称之为骨整合
螺钉的安放
髋臼螺钉的放置区域
左图:四分区系统中后上和后下区拧入螺钉安全 右图:安全区域内螺钉长度推荐
开口方向决定股骨颈前倾角方向
股骨颈轴线与股骨后髁连线的夹角
柄稳定性判断
扭转试验(-) X线透视
下肢长度控制-影像学判断 大转子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
• 点在线上 •点在线下 •点过线
小转子与坐骨结节的关系
下肢长度控制-术中判断
•常识:侧卧位,患肢长度稍短于健侧
•精确方法:克氏针标记 •粗略估计:比较膝足跟是否在同一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山东医药2018年第58卷第16期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张传昕,王波,周义钦,吴海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方人路和后外侧人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直接前方人路组53例、后外侧人路组65例,分别采用直接前方人路、后外侧 人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1天、1个 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m评分。

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 况。

结果直接前方人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人路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后外侧人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 侧人路组(!<0.05或< 0.01);两组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天、1个月VAS均降低,术后1、6个月髋关节H am评分均升高(!均<0. 01 )。

直接前方人路组术后1天VAS低于后外侧人路组,术后 1个月髋关节H am评分高于后外侧人路组(!均<0.01)。

直接前方人路组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两组均未发生 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切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与后外侧人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 接前方人路的手术切口小,可更快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人路;后外侧人路;疼痛;髋关节功能doi:10.3969/j. iss n.1002-266X.2018. 16.023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8)16)076)3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期 患者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及改善 关节功能。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是T H A手术最常用 的手术入路,具有操作方便、不影响外展肌力等优 点,但术中需要切开外旋肌群,增加了出血和术后髋 关节后脱位的风险。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与早期功能康复的对比研究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与早期功能康复的对比研究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与早期功能康复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中直接前入路(Direct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康复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考虑到研究的便利性及数据的完整性,研究对象、手术设备、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等均出自我院,通过筛选,共有120例患者符合研究要求,经过医生的诊断,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THR治疗,按照入路的方式不同将研究资料进行分组,PLA方式的60例为A组,DAA方式的为B组,术后需要对二组患者给予科学的护理,并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给予指导。

结果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价,用UCLA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经分析,术后3个月的两项指标评分组间对比中,B组要明显优于A组(p<0.05),而术后6个月,再将二组的两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对比,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直接前入路THR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降低术后疼痛,尽快改善髋关节功能。

但是从长期疗效来看,术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以及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DAA和PLA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早期康复;护理在开展THR治疗时,有不止一种的入路方式,DAA、PLA是常见的两种方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DAA方式可以加快术后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提高关节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软组织不平衡所带来的风险。

行此种入路方式,患者可以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降低长期卧床而造成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整体治疗费用。

本文针对DAA-THR、PLA-THR的术后护理和早期功能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中选择120例,均经CT 检查确诊,并均实施THR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资料不完整、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3:2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太祖华杨建义马文可
[导读]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手术入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前方入路组(33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3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前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

结果: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

结论: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前方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恢复个体下肢功能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但是后外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后脱位风险较高[1,2]。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从而论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方入路组:男女比例为20:13(20/13),年龄在45岁至87岁,中位年龄为(47.2±1.2)岁,发病部位:有23例患者为右髋,有10例为左髋。

后外侧入路组:男女比例为19:14(19/14),年龄在46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47.5±1.5)岁,发病部位:有21例患者为右髋,有12例为左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标,患者均出现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髋关节畸形。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

(2)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3)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髂前上棘外1cm至2cm做一长约8cm的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肌膜张肌肌纤维、肌膜、筋膜后去除患者患侧关节囊前方脂肪垫,切开患者前关节囊,去除患者完整股骨头以及骨赘、卵圆窝周围软组织,充分暴露患者髋臼后以外展角45度至45度,前倾角10度至15度嵌入髋臼假体以及内衬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复位髋关节,缝合手术切口。

1.3.1后外侧入路组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于患侧股骨外侧做一长度约10cm的切口,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患者关节囊后侧,T形切开患者部分后关节囊后摆距股骨颈截骨,去除完整股骨头后参考直接前方入路组置入髋关节假体。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具体情况(见表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轻,且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后外侧入路组。

3讨论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出
血量,不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的恢复[3]。

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是从患者髂前上棘与大转子中点切口经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进入髋关节,是一种神经肌肉间隙入路方式,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局部软组织以及血管的损伤,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4,5]。

本次研究显示直接前方入路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7.62±0.23)小时,住院时间为(7.62±0.56)天,由此可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除此之外,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2小时VAS疼痛评分为2.51±0.36,术中出血量为251.63±25.36,均明显优于后侧入路组。

综上所述,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相比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綦珂,李甲,李全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3):260-264.
[2]傅维德,米东,张旭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2):125-129.
[3]段瑞行,冯志强.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15-117.
[4]米博文,张立新,刘义辉等.前方直接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6):440-444.
[5]张飞,武敏,孙福录等.采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比较[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0):791-7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