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用

合集下载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上课使用)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上课使用)

—乡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 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 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 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 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 鲈之思。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 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 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 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 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 人。
美莫 芹随 悲鸿 黍雁 冀南 南飞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楹联: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断鸿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江天 无边无际 空寂苍凉
营 造
山景 满怀愁恨
了 一
落日 愁苦悲凉
种 苍





断鸿哀鸣 增添江南游子

的愁怨


思考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201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2011)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 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 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水龙吟》上片 第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
词人登高远望秋色无边,气势雄浑,空寂苍凉。
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李煜《虞美人》
春水向东流。”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第二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登临意”之二:
“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 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 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 官贵人的讽刺。
第三层: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登临意”之三: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如此,人 何以堪!”抒发了作者不能为抗击金军, 收复失地效力,而徒然虚度年华的苦闷, 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 北伐无望的愤慨。
二、辛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的词,有今人邓 广铭编注的《稼轩词编年 笺注》,共收现存的辛词 620余首。这些词中最令人 受到感染的是抒写爱国情 怀、描写田园风光、怀古 这三方面的词。
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用__课件(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用__课件(1)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 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 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 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 5总结本词拓展练习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 如梦令 严蕊 •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 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 • 微醉。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 答案: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 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 • 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 林的意味。
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豪放
(2)读完本词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形象?从 哪句看出来?诗中流泪原因是哪句?
流着热泪的英雄形象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无人会,登临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这里的“意”理解为词人的思想 感 情,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 体有哪些感情无人领会?
上片中词人用了哪种我们常见的 表现手法?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张翰 —乐于归隐 下片: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
为国为民
主旨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 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 心 弃 疾 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 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 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2024/10/20
23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 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2024/10/20
24
1.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 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 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5
阮郎归 辛弃疾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 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 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解】招魂:《楚辞》名篇,屈
原为楚怀王招魂。儒冠多误身: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诗
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赏析】淳熙六年,作者任湖南转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 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 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 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 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 雄热泪?
2024/10/20
10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辛弃疾自江北来南宋已有 十多年。因他身份特殊,朝廷一直不重用他。 辛弃疾是仕金官员后代,曾参加农民义军,还 是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这三重身份,都犯了当 权者的忌。朝廷只给他地方官职,决不肯让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诗意和诗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解析。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品读法: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分析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实例讲解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品读感悟:组织学生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5. 讲解示范: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6. 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诗词。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分析一首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内容:1. 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课件(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课件(1)

译文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
楚天千里清秋, 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
水随天去秋无际。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
遥岑远目,献愁 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
供恨,玉簪螺
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 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髻。落日楼头,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
断鸿声里,江南 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动作:看、拍、会、登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 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 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乃志难酬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写作背景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 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 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 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 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课文学习目标
❖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 内容。
❖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 故的特点。
❖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 申的悲愤心情。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相关推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二、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1、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恢复中原,一雪国耻 突袭金营,生擒叛徒 建言献策,政绩显著,不得重用 别号稼轩,致力创作 参与北伐,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 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心、担忧,全 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1.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 词西人晋借张张翰翰来,自字比季,鹰不过,却在是洛反阳用
其做意官。,既见表明秋自风己起很,难想忘怀到时故事乡、的弃味官 还美乡的;鲈还鱼写了,有于家是难弃归官的乡回思乡,。并抒发 了对金人、南—宋—朝《廷晋的书激愤·,张确翰实传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XXX,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 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 惧。明确: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慢慢衰老,可是祖国仍处 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在此处为何落泪? 辛弃疾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 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 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 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 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示范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示范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登临意 乡愁国恨
比喻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 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 孤寂的心情。
“登临意”及相应手法探究
词中词句 技巧手 法 登临意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动作 描写
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 的急切悲愤与世无知音的苦闷
“登临意”及相应手法探究
词中词句
• • • • • 可 怜 白 发 生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马沙 作场 的秋 卢点 飞兵 快。 ,
• • • • •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
醉 里 挑 辛 灯 弃 看 疾 剑 ,
倾情诵读,初步感知词人情感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注意语气和情感,感知词人形象。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中词句 技巧手 法 登临意
可惜流 控诉南宋统治集团 年, 用典 不能任用人才,使 忧愁风 爱国志士无所作为 雨,树 ,虚掷年华。 犹如此 !
“登临意”及相应手法探究
词中词句 技巧手 法 登临意
倩何人 唤取, 红巾翠 袖,揾 英雄泪 ?
反问 借代
自伤不能实现抱负 时无知己,得不到 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辛弃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审美意识,提升艺术修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倡导和谐共处,促进社会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词格律:要求字数、平仄、韵脚等符合规定,是填词的基础
运用特点:辛弃疾在词中运用水龙吟词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内心 的激荡和感慨
语言的特色
善用典故,精炼含蓄
句法多变,节奏明快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语言形象生动,刻画细致 入微
意境的创造
情景交融:通 过描绘自然景 色和历史场景, 将情感融入其 中,创造出独
特的意境。
意象丰富:运 用丰富的意象,
如“玉簪螺 髻”、“倩何 人唤取”等, 营造出多层次
的意境。
语言精练:通 过精练的语言,
如“玉簪螺 髻”、“倩何 人唤取”等, 表现出高度的 艺术概括力。
结构严谨:全 词结构紧凑, 层层递进,环 环相扣,给人 以美的享受。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在词中 多处运用,如上 片写楚天之辽阔, 与下片写江南之 清丽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了江南 之景的清丽脱俗。
词中通过对比手法, 将江南之景与楚天 之景进行对比,突 出了江南之景的清 丽脱俗,同时也表 达了作者对江南之
景的喜爱之情。
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得词中的情感 表达更加鲜明,
更加深刻。
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得词中的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更加具有表现力。
第五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的影响和评价
成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影响深 远
孤独寂寞:通过描写 孤独的景象和表达寂 寞的心情,表现出作 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壮志未酬:通过描写壮 志未酬的苦闷和无奈, 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未能 实现理想的遗憾和感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课件

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 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刘郎”就是刘备, 在这里也泛指指有雄才大略的人,表达了词人 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流逝的时光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托
指国家在风雨 飘摇之中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 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 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 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 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本指装束, 代指女子 (借代)
擦拭
思考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作者借此典,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 逝,人在饱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他想到岁月催人 老,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3、请借助联想和想象,用一 段描述性文字再现这种文字所展 现的情景。
思考作业
上片所写景物, 是作者登临时即 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 望报国,而无用
武之地的幽愤。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张翰:念鱼归隐 -乡思、仇恨 、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桓温: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
掷年华、报国壮志难酬
下片述怀言志, 三个典故叠用,表 达了丰富而复杂的 情感内涵,体现了 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文为词”的特 色。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生经历:
抗战爱国的英雄,一生失意的英雄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时期(1140-1162)南渡前沦陷和起义期 第二时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时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期 第四时期(1203—1207)晚年再起
创作情况:
辛弃疾诗词较多,现存词600多首。他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导和旗帜。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 最为突出。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 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辛派词人:
辛弃疾的词纵横谨严,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 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这种风格对同时期的文 人也有所影响,于是就产生了“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 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 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 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大方激昂,以抗敌爱国 、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 、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
3、爱情词
辛弃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是别有境域 。 他的爱情词是其婉约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虽不多,但却也柔情万种。
如:《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PPT
水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商 务
通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 倩(qìng)唤取, 红巾翠袖, 揾(
wèn)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过渡句: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思所想(侧重抒情)
赏析上片:思考问题
Q: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楚天:对应作者身处的南方。
阔,千里弥漫着清
爽的秋气,浩荡的
清秋:凄清、萧瑟(交代季节,渲染气氛)
江水流向天边,秋
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色无边无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水:浩浩汤汤的江水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层层叠叠的山峦
拟人
献愁供恨:山河献出愁恨,何解?什么愁什么恨?——山河破碎,风雨飘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 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导⼊ 1、有些诗句,⼈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何⼈,却能将其熟记于⼼,并千古传诵。

下⾯,我们⼀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弃疾的名作《⽔龙吟登建康赏⼼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知⼈论世 ⾟弃疾,南宋词⼈,字幼安,号稼轩,⼭东历城⼈。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因⽣长于⾦⼈占领区,⾃幼就决⼼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都在进⾏抗⾦御敌,统⼀中原的奋⽃。

⾃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战丧胆,⽢⼼纳贡求合。

⾝为“归正⼈”的⾟弃疾,因受到歧视⽽不被重⽤。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由朗读、听⽼师读、抽读、译读 (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的朗读往往是建⽴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就请⼤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弃疾的这⾸词,相信⼤家⼀定读懂了⼀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分析词的上⽚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

上⽚中词⼈⽤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 —— 江⽉、⼭景、落⽇、断鸿、游⼦ 2、师:⼀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牵动了词⼈怎样的⼼绪呢? 教师提⽰:请⼤家抓住关键词 (学⽣讨论完成) (1)词⼈由⽔写到⼭,有⽆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是词⼈在赏⼼亭上看到的江景,⽔天⼀⾊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下片
“登临意”之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决不消极面世的心意
脍:把鱼肉切细。 西风:代指深秋时令。 归未:回去没有?
典故1: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 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很感叹地说:“人应该活得潇洒舒适 怎么能为了使自己显声扬名而远离家乡在外地做官。”毅然 辞去官职,返回家乡。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
——登高远望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玉簪螺髻:比喻山的形状,有像碧玉 簪的长方形山,有像螺髻的圆形山。 用来说明青山美丽多娇,妩媚娇美。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
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
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此人忧
愁和愤恨。
——移情及物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
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 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 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
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一般指远离家乡,在外,无人会,
登临意。
——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悲凉心情。
断鸿 喻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游子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 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 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 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 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 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思考
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 怎样的心境?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朝 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
总结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 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 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做 赏玩,无处用武,可谓“物不尽其用”。烘托词人空有满腔 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张翰:念鱼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桓温:时光流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江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人的动作
找出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情感
苦闷 急切悲愤
“张翰思归 ”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弃官 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
“登临意”之二: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衷情
求田问舍: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典故2: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 结交英雄。许汜与陈登相见时谈论的是“求田问舍”这 些琐屑之事),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 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 怀国事,本应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 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析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楚:泛指长

江中下游一

带,战国时

这里曾属楚

国。


水:指浩浩

荡荡奔流不

息的长江,

用水比喻自
去 秋 无
己的忧愁连 绵不断,无 穷尽。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
遥岑:远山。
目:n——v;眼睛——看
——辛弃疾《破阵子》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吴地(今苏州 一带)所造的一种弯形的刀。它以青铜 铸成,是冷兵器里常见的一种,充满传奇 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 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 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 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 符号
思考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情绪?
楚天千里清秋,
江景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山景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落日、断鸿、
江南游子。
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意 境? 修辞手法?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修辞手法? 落日 深层含义?
三、典故赏析:
1、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写晋人张翰 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 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职, 辛弃疾是做不到的。 2、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写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 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 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3、桓温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人也会在饱 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他想到岁月催人老,报国壮 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够理解,就 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断鸿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词的上片描述的是:
一个深秋的傍晚,一“江南 游子”登上赏心亭楼头的所见、 所感、所闻、所做,通过对天空、 大江、青山、楼头景物从不同角 度的描写,引出作者漂泊南方、 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秋意图。
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
许汜:谋取私利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备: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可惜流年,
桓温:时光流逝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张翰:念鱼归隐 尽西风季鹰归未? -乡思、仇恨 、激愤
“求田问舍”,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 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 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
“登临意”之三: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年华虚度、英雄坐老的悲愤
流年:时光流逝。 风雨:指南宋危机的局势,国家在风雨飘 摇之中。 典故3:桓温北征,经过金城,看见自己 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 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于是攀枝 折条,禁不住流下眼泪。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 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 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 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 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 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 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 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 度被起用,但都不长。
悲凉心情。 断鸿 深层含义? 游子 “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江景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落日 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