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的高度》读后感范文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一年的教学当中我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长高。
在教学中,同样的遇到过困难,但是让我庆幸的是,我一直迎难而上,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特教老师必备的韧劲。
一年中,我的课堂从枯燥慢慢的有趣起来,从学生的安静听讲到活跃的讨论,从无序到有序,看着学生的成绩在一点点的进步,看着學生的成绩在一点点的提高,这让我无比自豪。
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刚开始教学时,就是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安排来教学生,犹豫盲生本身就存在这一定的生理缺陷,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他们接受起新知识来的程度也是层次不齐,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明明很简单的东西,学生怎么可能就是不会呢?肯定是没有认真学习,我就耐心耐心再耐心的教,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我才发现,原来是我一直很固执很呆板,固执于课本内容,固执于教案,不知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看起来的确是我做老师的失职了,后来就自己想了很多方法,争取让每个同学不落下,这时我主要考虑的是中间部分的学生,不过效果比之前确实好很多。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该学会的是站在学生的高度看世界看问题。
记得开始时,我在教学生数字盲文点位,我带领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口诀背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却出现了学生背过了,可是却不理解不会用,这不禁让我觉得恐怖,我才明白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的区别,我决定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联系中一起去学习点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过去不会盲文时的自己,与学生一起学习这一新知识,我知道做到这样很难,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用心沟通,去了解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是什么,想要获得什么知识,然后根据对学生的这些了解,去与学生一起学习。
在当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师实施整个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坚持开放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以及接受能力还有教学内容去设计整个课堂,然后在课堂实施时一定要实时观察学生的新内容接受情况,随时调整实施方案,千万不能一成不变。
实习体会:和孩子站在同一样高度
实习体会:和孩子站在同一样高度
在我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那就是和孩子们站在同一样高度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身高上的平等,更是指在交流和互动中,尊重孩子们的思想,需求和感受。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的实习中,负责带领一群年龄在8到10岁之间的学生。
一开始,我尝试着以传统的方式教育他们,以我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引导他们学习。
然而,我很快意识到,这种单向的教育方法并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我开始与孩子们进行更多的对话和互动。
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我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决策和规划的过程中来。
通过这种改变,我发现孩子们开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他们变得更加乐于学习,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和听到了。
他们也更愿意与我合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平等的伙伴,而不仅仅是被指导的对象。
除了尊重孩子们的声音和意见,我还发现与孩子们站在同一样高度还可以帮助建立更强的信任和关系。
当孩子们感受到我真正关心他们,并且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时,他们愿意更加开放和诚实地与我交流。
这种互信关系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通过和孩子们站在同一样高度,我不仅仅成为了他们的老师,更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支持者。
我相信这样的关系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同时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教育者。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我们都知道,为人处世,要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体验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同样的,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更应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开头阶段,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如若我们一直站在成年人的高度来教导他们,我们就会像在观赏“小人国”的游戏一样,觉得他们的行为都那么幼稚可笑,对他们某些不符合我们成年人要求的行为横加指责,于是便开始出现许多的“不可以”“不行”“不可能”等否定词,而在这些言语中,总会让我们觉得孩子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
以至于开始控制不住脾气,变成河东狮,在我们认为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的时候,吼上一吼。
然而这些所谓的不听话,调皮捣蛋是我们站在成年人的高度来看的。
例如我们小2班坐校车的小朋友,因为来接他们的校车都要五点多才来能,所以每天在等待车来的这段时间里,他们都会成群结伴的嬉闹,叫喊,在整个教室跑来跑去。
有段时间里,我都会严厉的批评他们,让他们在座位上坐好,不许交流,不许乱动,乖乖等车来接。
可是,安静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又开始起来乱跑,然后我又开始再严厉的批评。
周而复始,那段时间里,每天放学,我一直在重复这样的事,感觉特别的累。
后来有一天放学,他们依旧在嬉闹,我也索性懒得管他们,后面,我突然听到他们一起轮流在念那天刚教的儿歌,而且还一边比动作一边念,那时候我内心很惊讶。
因为那天教儿歌的时候,我并没有加上动作。
后来我明白了,在我眼中他们的嬉闹玩耍是一种调皮捣蛋,不听话的行为,然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嬉闹并不只是玩耍,还是他们学习交流的方法。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老师是大人,个子高,在他们眼中老师就像巨人一样,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再时不时以成年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那么在孩子的脸上,有的不会是笑容,而是充满了惧怕,从而对老师敬而远之。
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当包容孩子,引导他们,关爱他们。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引言
简要介绍《站在孩子的高度》及其作者
个人选择阅读这本书的背景和动机
第一部分:作品概述
书籍的出版背景和教育意义
书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作者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第二部分:教育理念的探讨
站在孩子的高度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与孩子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第三部分:教育方法与实践
书中介绍的具体教育案例和策略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教育方法
这些方法对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
第四部分:书中故事的启发
书中描述的亲子教育故事
这些故事对个人教育观念的影响
从故事中得到的教育智慧和灵感
第五部分:现实意义与应用
《站在孩子的高度》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如何将书中理念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第六部分:个人感悟与反思
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对比个人教育经历与书中理念的差异
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新认识
结语
对《站在孩子的高度》的整体评价
书籍对个人教育观念的影响
推荐阅读的理由和期望读者获得的收获
附录
书中的重要观点和引用
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文献
个人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
读《站在孩子角度谈教育》有感
读《站在孩子角度谈教育》有感很有幸利用两天多的时间读了北京师范大学自身教授顾明远的一本书《站在孩子的角度谈教育》虽不能字字细细品味每句其中的精华,但也大致粗略的领悟了顾教授的一些观点,他在每篇前都有自己的观点题词。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什么,是尊重是理解,是处处为对方着想。
有爱才是教育的源泉,顾教授说“爱”首先是尊重。
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学校中的位置决定了要对学生尊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了学生好。
”有了这样的说辞,体罚、训斥、拖课压课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就理直气壮了起来。
爱是包容,是相互信任。
孩子难免会出现错误,然而一次次的犯错会影响到老师的心情,所以要向妈妈包容自己的孩子那样包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打动他们,从心里自觉愿意听你的话,打心眼里喜欢你。
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之天性。
对一件事情非常感兴趣想去探究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机会,所以平日教学中激趣很重要,如果调动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同时要放手学生,真正的把角色转换好,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孩子是学习的主角。
三、教师育人在细微处;教师的一言一行要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要自己先做到,原来看到过一些消息说要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学生大喊着太多了,社会各界也要求减压,少布置作业,那么作业的多少如何衡量呢?有的老师就把当天的作业自己也写一遍,看看能再多长时间完成,从而考虑孩子是否能接受。
还有的老师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也非常好。
因人而异,顾明远教授也说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平日我们要求学生要爱惜粮食,然而在平日我们却挑肥拣瘦,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退休老妇人在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灯没有过,然而这时路上也没有过往的车辆,她依然站在原处,有个人就很好奇问她,没有车你怎么不过呢?老妇人回答这是红灯。
你过了又没有人看到?她说,也许在这高楼丛林里的窗口正好有一位小朋友正看着我,也许我这一过就影响到了她。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周围的世界的句子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周围的世界的句子在幼儿园每次玩儿区域的时候,总是发现小部分孩子插进区卡有困难。
其实我特别疑惑,明明刚开学都教孩子认识了各个区域牌的标志,单独指出来的时候孩子说的特别好。
为什么对应的时候却是如此困难,似乎在脑子里想着各个区域牌长什么样子,再把进区卡插进去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相对比较艰难。
孩子们记忆力特别好,唯独这个记得特别不清楚。
所以我也一直特别疑惑,一直在找原因,后来我找到了两个原因。
概括起来就是: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首先,我没有站在孩子的思维高度看问题。
幼儿园刚上中班的孩子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当老师把各个区域规则牌贴到相应区域的时候,有各个区域具体实物作为一个提醒,作为一个暗示,孩子们特别容易对应起来。
而没有实物作为提醒,只有单独一个代表区域的头像时,孩子们就会反应特别慢,一时想不起来。
如果老师再一一催促,孩子一紧张更是什么都不知道,放错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
所以如果要节省时间,让孩子能够快速将进区卡插进去,似乎还需要做一个小小的玩具标识贴在区域头像右下角,提醒孩子这是哪个区域,过一段时间后,孩子记清楚了,再把后来添加上的玩具标识去掉。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从成人的思维出发,自己还觉得很美,其实根本不符合孩子的发展程度。
只有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一切才会更加简单。
其次,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觉高度看问题。
贴区域规则的时候,实一直很注意高度问题,也尽量贴到孩子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但是并没有让大部分孩子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完全就是心里大致估计了一个高度,然后贴上去了。
有时候碰到一些墙壁上有瑕疵的地方,为了美观,就略微调节了高度,遮挡住瑕疵部位。
当时心里还告诉自己,没关系的,就高了那么一点点,影响不大的。
可事实告诉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本来贴上区域规则,就是为了每天提醒孩子,能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可是由于高度不是特别精确,超出了孩子的视觉高度,孩子每天都需要抬头才能看到。
教育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读后感
教育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读后感As the saying goes, "like father, like son." This phrase encapsulate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parents on their children. Recently, I read an article titled "The Height of Parental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Height of the Child," and it resonated deeply with me.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rucial role of parental education in shaping a child's future. Parents, being the first teachers of their children,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nstilling values, beliefs, and habit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at parents possess directly impacts the way they guide their children,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chil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I was particularly moved by the example given in the article of a parent who, despite their own limitations, made a concerted effort to provide their child with an excell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is parent's dedication and commitment to their child's education were admirable, and it underscored the fact that parental education is not just abou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but also about the attitude and effort put forth.Moreover, the articl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growth for parents. In an era wher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it is crucial for parents to stay updated and relevant. By doing so, they can better prepare their children for the future and instill in them the skills and qualities needed to succeed.In conclusion, the height of parental education indeed determines the height of the child. Parent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ir children's lives, and it is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best possibl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By doing so, they can help their children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become successful individuals.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
站在孩子的高度去读孩子们的世界——读薛瑞萍老师的《我们二年级啦》有感
站在孩子的高度去读孩子们的世界——读薛瑞萍老师的《我们二年级啦》有感“童年是我们的来路,由于傲慢和愚蠢,这路被大多数人所遗忘——我们们需要重温和回顾;童年意味着生长和创造,这力量很多人熟视无睹——我们需要看见和汲取。
所以读童书是所有教育者的必需。
”这是薛瑞萍老师的《我们二年级啦》中的“十一月:我有一群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部分内容中的一句话。
我感觉这一句话给了我深思,是呀,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整天与花一般的年龄打交道,如果我们不用花的声音去滋润花的心灵,我们何谈看到骄人的花期?我们每个人从童年走过,今天我们又有机会重温童年的梦,可是我们仅仅剩下一颗慢慢衰老的心,所以我们站在孩子的高度去读孩子们的世界,确实是困难了不少,但是薛老师却做的那么从容。
从表面上看薛老师做的很简单:薛老师爱和孩子们一起去朗读,不管是书上的故事还是孩子们的作品,薛老师都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学起知识来也得心应手了不少,把复杂工作变得即简单又高效,但是是做起来,得抛开多少杂念才能入境?王财贵教授也曾经说过“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他说教孩子很简单,其实只用说:“小朋友,跟我念。
”听起来是再简单不过,可是我们做起来却是那么的牵强。
因为这需要一定的功底和不灭的童心,需要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意志和信念,更需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去读孩子们的世界。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虽然也知道朗读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好途径。
,默读看不懂的,通过朗读却能够听懂,这很奇妙。
第一,因为朗读,默默硬读的艰难和生涩得以消失或者缓解,连贯流畅的朗读,让文意和思维变得连贯流畅;第二,语调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富于乐感的朗读更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能够为你的理解提供强大而温暖的助力。
第三,人有一个特殊的器官,能在听话的时候进入讲话者的思维,感应讲话者的思维。
如果父母、教师所读的东西是自己深刻理解、深深感动的,这种理解和感动也可以传染给孩子。
站在孩子的高度
《站在孩子的高度》读后感
读了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个人认为《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对于我这位不合格的妈妈来说,有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读了刘维隽老师的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一书让我懂得了教育孩子,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外还有新的家教方法。
让我从中的到了新的育儿经验,同时也增长新的知识。
刘维隽老师这本书,是在自己小外孙女小荷,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为题材。
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生活从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利用陪在孩子身边玩耍。
让孩子通过玩耍来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和物。
从中提高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从事情的各个方面来增长自己的阅历和判断能力等。
《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是利用一个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来告诉我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
告诉我用什么方法把爱传递给孩子,让他如何去感受到我的爱。
同时让我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怎么说他会听你的,能让他明白你的意思。
教会了我如何把握孩子在不良情绪时怎样去安抚他,让他乖巧的解开心结。
也让我懂得了陪孩子一起玩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现在工作忙,工作压力也大。
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
但我认为还是要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
从玩耍中培养孩子的性格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让他自己去判断什么谁对的,什么是错的。
自己需要什么和自己要要去做什么等。
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习惯养成中最好的老师。
就是陪孩子做一个游戏或是一家人出旅游货是一起在外面吃顿饭对孩子的帮助和熏陶因为是很大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最近,有幸获得了顾明远先生著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
其实对于专业是教育类的我来说,顾明远先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著作一直伴随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也多次接触顾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也影响着我。
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当看到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住了,产生了颇多的感触,开始在脑海里寻找自己的教育实例,找寻自己站在孩子视角考虑问题的案例。
可喜的是,自己也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很多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事例。
不过,有时自己也会考虑的不全面,没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而在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之路上,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做的更棒,会让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书育人篇、教师发展篇和童心与教育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态度。
我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这5部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自身学习成长篇;一类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呢?无疑就是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
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恰恰用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师发展篇3部分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一些当下的教育大趋势。
教育首先要有高度,做教育要有国家情怀,教育工作者要怀揣着“中国梦,教育梦”的心情,做好教育工作,响应“办一流的教育,建一流的国家”的号召。
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社会都来一起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用爱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孩子,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教师专业书籍读书心得《站在孩子的高度》
幼儿园教师专业书籍读书心得《站在孩子的高度》示例文章篇一:《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当我第一次看到《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书籍呀,这得有多神秘又有趣呢?我想起了我的幼儿园时光。
那时候的我呀,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觉得幼儿园就像是一个魔法城堡,而幼儿园老师呢,就像是城堡里最厉害的魔法师。
我的老师总是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她能给我们讲超级有趣的故事,带我们玩好玩的游戏。
我当时就在想,老师怎么这么厉害呢?现在我看了这本书,好像有点明白了。
原来呀,好的幼儿园老师是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的。
这就像是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玩搭积木。
如果你总是站得高高的,用大人的想法去指挥小伙伴,说什么“这样搭不对,要按照我想的来”,那小伙伴肯定不开心,积木也搭不好呀。
可是如果呢,你能蹲下来,和小伙伴在同一个高度,一起商量怎么搭积木,那这个过程就会变得特别有趣。
我有个邻居阿姨就是幼儿园老师。
有一次我去她家里玩,就看到她在准备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东西。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问她:“阿姨,你都要准备啥呀?”阿姨笑着说:“我得想办法让小朋友们能轻松地学会新知识呀。
比如说我们要认识小动物,我不能就光拿图片给他们看,然后告诉他们这个是猫,那个是狗。
我得像小朋友一样去想,怎么才能让他们真的觉得小动物很有趣呢。
”我歪着头问:“那你咋做呢?”阿姨说:“我会把小猫小狗的小玩偶拿出来,让小朋友们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毛是软的还是硬的,还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小朋友们猜猜是哪种小动物。
”哇,我听了就觉得阿姨好聪明啊。
这不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吗?就像你要是想给小伙伴分享你最喜欢的糖果,你不能就把糖放在桌子上,说这糖可甜了。
你得打开糖纸,把糖递到小伙伴嘴边,说“尝尝,可好吃了”。
在书里还讲到,站在孩子的高度就得理解孩子的情绪。
这可太重要了。
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的小皮球被别的小朋友不小心踢走了。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1500字《站在孩子的高度》是一本以儿童教育为主题的书籍,作者文笔犀利、观点新颖,对于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建议。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点和概念所打动,也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站在孩子的高度”来阐述他对于教育的理念。
作者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和发展,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尊重、理解和关爱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虚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
首先,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兴趣、天赋和性格都不尽相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倾向于“标准化”,忽视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这使得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感和无助感。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去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其次,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很多关于孩子情感和思维发展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了解到情感和思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者认为,情感和思维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在身心健康、情感稳定的情况下,孩子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孩子积极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再次,教育应该是与孩子互动和沟通的过程。
书中的案例和故事都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性。
作者鼓励父母和教师要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与他们进行真诚而尊重的对话。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师关系,让孩子能够真正地接受教育,并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倾听。
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观后感
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观后感》哎呀,我看了《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这个之后,心里那叫一个翻腾啊!你说,家长不就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嘛!他们要是站得高、看得远,那孩子不就像是在明亮的灯塔指引下,稳稳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是家长自己都迷迷糊糊,那孩子不就像在大雾里乱撞的小船,能找到方向才怪呢!就拿我同学小明来说吧,他爸妈都是老师,特别重视学习,从小就给他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还陪着他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
你猜怎么着?小明的成绩那叫一个好,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而且他不仅学习好,还懂很多课外的知识,什么天文地理、历史文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家长的高度给了他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吗?再看看我的另一个朋友小红,她爸妈整天就知道打麻将、玩手机,对小红的学习和生活根本不上心。
小红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在旁边吵吵闹闹;小红想让他们帮忙辅导功课,他们却说自己也不会。
结果呢,小红的成绩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很内向,不爱跟人交流。
这难道不是家长的低姿态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吗?家长就好比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肥沃的土壤能让种子茁壮成长,贫瘠的土壤却会让种子难以发芽。
我的爸妈虽然不是特别厉害的人物,但他们一直都很努力工作,也很关心我的成长。
他们会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我,会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表扬我。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要认真对待生活,要努力追求梦想。
想想看,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梦想,没有追求,每天只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孩子怎么可能有动力去努力奋斗呢?家长要是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孩子也会受到感染,跟着一起进步啊!家长的高度,真的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孩子未来的长度。
他们的眼界、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教育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未来。
难道我们能忽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重要影响吗?当然不能!所以啊,我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提升自己的高度,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教师专业书籍读书心得《站在孩子的高度》
幼儿园教师专业书籍读书心得《站在孩子的高度》读《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啊,就像突然被拉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王国。
你以为你很了解孩子吗?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之前自己就像个在孩子世界里乱闯的大笨熊。
在幼儿园里,我们这些老师常常觉得自己是无所不知的“超人”。
可这本书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耳边悄悄说:“嘿,你那套可不行,得站在孩子的高度看看。
”就好比孩子看一朵花,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能看到花瓣上的小绒毛像一个个迷你的小刺猬,我们呢,可能就只看到了一朵普通的花。
这差距就像天和地,一个在云端幻想,一个在泥里茫然。
书中的很多例子让我笑得不行又深受启发。
孩子为了给小蚂蚁搭个房子,可能会把整个教室都弄乱,在我们眼里那是一片狼藉,可在孩子心中,那是伟大的建筑工程。
我们就像那只守着奶酪的小老鼠,只看到秩序被破坏,却没看到孩子心中那座宏伟的蚂蚁城堡。
以前我觉得孩子的一些想法特别荒诞,就像长了翅膀到处乱飞的气球。
可现在明白,那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宇宙里的星星还闪亮。
孩子说他想飞到月亮上去和玉兔聊天,我不再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是充满诗意的幻想。
我们应该像火箭的助推器,助力他们的幻想飞翔,而不是像剪刀,剪断那想象的翅膀。
站在孩子的高度,就像走进了一个缩小版的迷宫。
每一个转角都有惊喜,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多变的天气。
前一秒还在为一颗小糖果笑成一朵花,下一秒可能就因为积木倒了哭得像个小泪人儿。
我们要像气象预报员一样,精准地捕捉这些情绪变化。
这书还让我意识到,我们老师有时候像个蹩脚的翻译。
孩子用他们独特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我们却常常理解错误。
我们得变成最棒的翻译官,把孩子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话语,准确地翻译成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高度,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的纯净、美好。
就像一泓清泉,清澈见底,每一颗小石子都充满了故事。
和孩子相处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读后感《父亲,是你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读后感《父亲,是你决定了孩子的高度》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父亲,是你决定了孩子的高度》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书里说的那些事儿,真的让我深有体会。
就比如说,一个好父亲,那可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啊!可不是随便糊弄一下就行的。
父亲的一举一动,那在孩子眼里都是大事儿。
想想我小时候,我爸总是忙工作,很少陪我。
我当时心里可失落了,总觉得他不在乎我。
现在明白了,他其实也不容易,可在孩子心里,陪伴真的太重要啦!还有啊,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能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要是整天凶巴巴的,孩子心里得多害怕,哪还有勇气去探索世界?但要是能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去尝试,那孩子就像有了翅膀,能飞得又高又远。
我就在想,等我以后有了孩子,我可得当个好父亲。
多花时间陪孩子,给他满满的爱和支持,让他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
这书真的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父亲这个角色,责任重大啊!读后感二亲人们,我跟你们唠唠我读完《父亲,是你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的感受哈。
刚翻开这书的时候,我还没觉得咋样,可读着读着,哎呀妈呀,句句都戳我心窝子。
你说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咋就那么大呢?书里讲的那些例子,有的父亲以身作则,孩子也争气;有的父亲不管不顾,孩子就走了弯路。
这差别也太大了!就像我邻居家那小孩,他爸天天喝酒打牌,也不管孩子学习,这孩子现在学习成绩差得要命,还调皮捣蛋。
再看看我表哥家,表哥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运动,他家孩子那叫一个优秀,有礼貌学习还好。
我就琢磨着,以后我要是当爸了,我得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不能偷懒,不能耍赖,得让孩子觉得他爸靠谱,值得他学习。
而且啊,这父亲还得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
不能孩子一犯错就打骂,得听听孩子咋想的,给他讲道理。
不然孩子心里有委屈都不敢说,多可怜呐。
反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当父亲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得用心,得负责,才能让孩子站得高,看得远。
我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1在最近的工作中学校领导的为我们每个教师推荐了一本教育书籍。
当我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带着热情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之旅,一开始我从前面开始阅读,感觉文字很枯燥,但是我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坚持读了几十页,始终是因为枯燥而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李老师跟我要书,想想没有读完,挺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先看看后面的教书育人的篇目。
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有种清新的感觉,也对于之前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冲击。
突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视角是那么的狭隘,总是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面,盯在学生的一些小小的细枝末节错误上面。
其实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自身的提升,关注孩子的自身世界,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个孩子,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最为老师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大事。
就像这本书中谈到对于教育的重视一样。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伍,才会有长流水。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2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
看完之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书中谈到顾先生在参加成都市“减轻课业负担”的座谈会上,一位小学生发言说到,希望国家定一天“无作业日”,就像“无烟日”“无车日”一样,另一位小学生说到,作业还是要的,但希望老师不要布置那种枯燥的、反复练习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孩子的高度》读后感范文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1作为一个幼儿园小班孩子的老师,我自己也是一位幼儿的家长。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看孩子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你不可以,不行,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大部分的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有些举动在我们眼里是错误的,是荒唐的。
那么,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的想法。
正好一个朋友推荐了我《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当我一页页的翻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举动是多么可笑。
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你一定要用成人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试问,孩子真的能开心?快乐?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自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花式哭闹。
第一天:哭。
第二天:哭。
第三天:继续哭。
于是我就忍不住了,我说:念幼儿园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别的小朋友也都念幼儿园啊,难道你哭了就可以不用去了吗。
当时凶完以后,我女儿很安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
我突然醒悟过来:她才四岁,她懂什么叫必须念书?她不懂。
她只知道妈妈要把我扔在一个全是小朋友还有老师的叫幼儿园的地方。
所以她哭,因为她只能用哭来表达她的委屈。
可是我却还要去凶她。
事后我很后悔,但是有时候孩子跟你闹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控制不住脾气。
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完全震惊了,原来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可笑。
之后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次都会蹲下来跟女儿说话。
会循循善诱的问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包括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
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儿歌,我会跟着她的思路走。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是我们大人自己去把她复杂化了。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非常的宠爱,孩子想干嘛,爷爷奶奶就挺她的。
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了。
甚至很多爷爷奶奶来接孩子之后,是抱着回家的,或者说是背着回家的。
当然,这个我们无法制止,只是想说,这样的溺爱真的好吗。
我们虽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一切事物,但是一味的顺着他的意思这就是溺爱。
家长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只有家长跟我们老师一起配合好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2暑假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无意中挑选了《站在孩子的高度》这本书,书中有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的精神需要是自尊心得到滋养。
很多时候,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引申到学校教育中,父母可能更多地习惯于对孩子说,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老师可能会说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解题,你那个不对,应该怎么怎么样。
我们把孩子当孩子,觉得孩子某些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需要引导的。
但站在孩子的立场,在他们儿童的世界,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正确。
陶行知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是啊,自尊心是人的本性,孩子生来就有自尊意识。
可小孩因为小,当他受委屈挨打骂时,除了用哭和捣蛋没有别的能力来反抗。
很多时候,他服从于父母的安排,也只是他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而暂时妥协。
所以,请蹲下去,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样的高度,用商量的语气和他对话,耐心倾听他的想法。
这种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效果远胜于说教教育,乖孩子教育、听话教育。
可孩子确实存在一些不合适的负面行为,比如撒谎、偷吃等等行为。
怎么面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打?骂?这些显然不是好办法。
孩子天生需要获得认同和关注,有时他们就是用消极的顽劣的办法引起家长的重视,如大哭不止、倒地撒泼来表达父母不给他吃糖果的不满。
家长就此妥协,递上糖果孩子破涕为笑,这样只会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一种可以满足自我要求的利器,而屡试不爽,最终教出了一个跋扈的孩子。
家长大为不满,在孩子用哭闹这一方式后,直接给小孩泼头盖脸一顿打,孩子会明白以暴制暴是很好的方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暴躁蛮横的孩子。
书中作者推荐了撤离法和冷落法。
撤销关注,不予理睬,等孩子安静下来,再采取相应行动。
要用十足的耐心和孩子耗下去,不听任其发展。
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对其进行阳光批评。
阳光批评就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可以躺在地上打滚,还大声哭泣讨要糖果啊。
你把衣服都弄脏了。
这样的批评并没有给孩子指出正确的方法,也并不含有建设性的正确指导,孩子依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如果家长说,为什么不给你吃糖啊,因为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然后趁机给他讲一下蛀牙的危害。
而你大声哭闹周围的邻居会被吵到,这样多不好。
邻居们会觉得你是一个吵闹的不为别人着想的小孩,可你一直很乖啊,表现也不错,为什么要给别人留下这样的误解呢?别人一定会奇怪这么有涵养的孩子怎么也会做出这么丢脸的事情啊。
趁机带高帽进行表扬,孩子对表扬毫无抵制力。
也因为孩子的羞愧心而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待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你再听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为什么坚持要吃糖果。
糖果可以吃,但必须要少吃,而且吃完一定要漱口。
通过一次次这样的“亲子较量”,孩子会逐渐成为你为他塑造的优秀榜样。
读《站在孩子的高度》有感3用了两三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家教专家刘维隽的教育手记《站在孩子的高度》。
阅读要上升为思考的高度,写读后感是很好的方法。
可真要在键盘上码上几个字,却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也许阅读的连贯性不够,记忆也显得支离破碎,也没什么好的思路。
重新翻看目录,全书分六章展开,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写出了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感触。
父母是孩子命运的工程师、教出好孩子并不难、优秀个性是幸福的保证、尊重孩子是教子之本、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给孩子高质量的爱这六个篇章用通俗易懂、平和真挚不说教的语调将家庭教育的细节娓娓道来。
书中有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的精神需要是自尊心得到滋养。
很多时候,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引申到学校教育中,父母可能更多地习惯于对孩子说,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老师可能会说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解题,你那个不对,应该怎么怎么样。
我们把孩子当孩子,觉得孩子某些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需要引导的。
但站在孩子的立场,在他们儿童的世界,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正确。
陶行知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是啊,自尊心是人的本性,孩子生来就有自尊意识。
可小孩因为小,当他受委屈挨打骂时,除了用哭和捣蛋没有别的能力来反抗。
很多时候,他服从于父母的安排,也只是他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而暂时妥协。
所以,请蹲下去,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样的高度,用商量的语气和他对话,耐心倾听他的想法。
这种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效果远胜于说教教育,乖孩子教育、听话教育。
可孩子确实存在一些不合适的负面行为,比如撒谎、偷吃等等行为。
怎么面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打?骂?这些显然不是好办法。
孩子天生需要获得认同和关注,有时他们就是用消极的顽劣的办法引起家长的重视,如大哭不止、倒地撒泼来表达父母不给他吃糖果的不满。
家长就此妥协,递上糖果孩子破涕为笑,这样只会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一种可以满足自我要求的利器,而屡试不爽,最终教出了一个跋扈的孩子。
家长大为不满,在孩子用哭闹这一方式后,直接给小孩泼头盖脸一顿打,孩子会明白以暴制暴是很好的方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暴躁蛮横的孩子。
书中作者推荐了撤离法和冷落法。
撤销关注,不予理睬,等孩子安静下来,再采取相应行动。
要用十足的耐心和孩子耗下去,不听任其发展。
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对其进行阳光批评。
阳光批评就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可以躺在地上打滚,还大声哭泣讨要糖果啊。
你把衣服都弄脏了。
这样的批评并没有给孩子指出正确的方法,也并不含有建设性的正确指导,孩子依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如果家长说,为什么不给你吃糖啊,因为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然后趁机给他讲一下蛀牙的危害。
而你大声哭闹周围的邻居会被吵到,这样多不好。
邻居们会觉得你是一个吵闹的不为别人着想的小孩,可你一直很乖啊,表现也不错,为什么要给别人留下这样的误解呢?别人一定会奇怪这么有涵养的孩子怎么也会做出这么丢脸的事情啊。
趁机带高帽进行表扬,孩子对表扬毫无抵制力。
也因为孩子的羞愧心而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待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你再听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为什么坚持要吃糖果。
糖果可以吃,但必须要少吃,而且吃完一定要漱口。
通过一次次这样的“亲子较量”,孩子会逐渐成为你为他塑造的优秀榜样。
书中涵盖的育儿智慧不是我通过看这本书能够消化和吸收的,只能说多少得到点启发。
尝试着在本书的启发指导下,在日常与孩子的点滴相处中,逐渐掌握育儿的智慧。
多少会有收获吧。
最重要的是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站在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