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规范宣贯
周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宣贯PPT资料67页
简介
• 3、主要新增或修订内容 • 3.1 防烟设计 • 直灌式加压送风 • 明确封闭楼梯间防烟方式 • 避难层(间)及避难走道防烟方式 • 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表格风量的修订 • 超压时应有泄压措施
• 3.2 排烟设计 • 防烟分区划分 • 自然排烟窗(口)技术要求 • 火灾模型的确定和排烟量(计算) • 中庭排烟设施 •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 最小清晰高度
•
火灾时烟气卷吸四周空气所产生的混合烟气流。烟羽流按火焰
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烟羽流、窗口
型烟羽流、墙型烟羽流、角型烟羽流。
直灌式加压送风——利用国外资料和国内实验成果
2.术语
• 2.1.11 储烟仓 smoke reservoir
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 气的空间。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学习交流
2018.8
• 各位好!很高兴与 同行们一起交流。今天, 给大家介绍的是本人对 GB51251-2019《建筑 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的认识体会,仅供参考。
问候!1.ຫໍສະໝຸດ 介• 1、标准(规范)编写情况简介 • 2019年11月,成立以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总队为主编单位
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编写组。参编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 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 2019年10月完成初稿;2009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 • 2009年11月完成送审讨论稿;2019年7月完成送审讨论稿。 • 2019年3月通过专家组审查,2019年九月完成报批稿。 • 2019年3月完成报批修改稿。 2019年4月-2018年7月,根据国家对于规范、标准编制的规定更名为 GB51251-2019《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改定稿排版付印。
消防排烟规范
消防排烟规范消防排烟规范是指针对建筑物内部的烟雾排除进行的一系列规范,目的是确保火灾发生时建筑内部的烟雾能够迅速排出,保证人员疏散通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消防排烟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排烟通道规范:建筑物内部应设置合理的排烟通道,通道宽度、高度和布置应符合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
通道内不得存在障碍物,通道墙壁应设置防火材料,以防止火势蔓延。
通道门应设置自动关闭装置,确保火灾发生时门能够自动关闭,阻止烟雾的扩散。
2. 排烟口规范:排烟口应设置在建筑物内外合适的位置,位置应具备排出烟雾的便利性,并且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排烟口应设有防火阀门,以阻止火势和烟雾的传播,同时向外排烟能力应符合规范要求。
3. 排烟风机设备规范:排烟风机应设置在排烟通道中,可依据建筑物的功能、高度和面积等因素进行布置。
排烟风机的数量、功率和风量应满足建筑物内部火灾烟雾排除的需要,且设备应具备自动启动和运行的功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排烟。
4. 排烟系统管道规范:排烟系统的管道应选择防火材料进行施工,以防止火势蔓延。
管道的连接部位应设置密封装置,防止烟雾漏出,同时也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管道,影响排烟效果。
排烟系统应具备排除烟雾的能力,风速和压力应符合规范要求。
5. 排烟控制系统规范:排烟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可依据火灾情况进行切换。
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火灾状况和烟雾浓度,当烟雾浓度超过规定值时,系统应能自动启动排烟设备,迅速排出烟雾。
系统还应配备可靠的电源和备用电池,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以上是消防排烟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部火灾烟雾的排除,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财产的保护。
同时,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也应充分重视消防排烟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每天,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层污染空气,损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严重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并落实国家烟尘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企业安装烟尘排放控制设备。
企业应按照国家烟尘排放标准要求,在厂房内安装有效的烟尘排放控制设备,使烟尘排放量低于标准值。
二、企业在生产中严格实施排烟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排烟管理制度,充分控制烟尘排放量。
三、企业应定期检查烟尘排放设备。
企业应定期对烟尘排放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措施,使设备恢复正常。
四、企业应定期监测烟尘排放量。
企业应定期监测烟尘排放量,如果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烟尘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五、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工作院联席会议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工作院联席会议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按照国家要求,加强烟尘的排放管理。
六、企业应采取技术改造措施。
企业应采取技术改造措施,比如引进新技术以及改造现有设备,使烟尘排放量降低到规定要求以下。
七、企业应采取生产低排放和节能措施。
企业应采取生产低排放和节能措施,通过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设备,减少能耗和烟尘排放量,从而降低污染。
八、企业应进行安全管理。
企业应健全安全管理,对运行状态和排放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控制烟尘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以上就是《防排烟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效执行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烟尘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人民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可以建立绿色生态网络,实现安全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
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问题1:公式3.4.6 中N1 的取值解答:地上楼梯间,大于24m,N1 取3,小于24m,N1 取2;地下楼梯间,不管多少层,N1 都取1;前室,3 层以内,N1 取层数,3 层以上,N1 取3。
问题2:自然防烟的窗户要求解答: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防烟时,外窗的面积均为可开启面积,也就是玻璃的面积,而非有效开启面积,开窗形式不限。
因为楼梯间和前室的目的是防烟,而非排烟,火灾不会发生在楼梯间或前室,无需采用有效开窗面积。
问题3:关于固定窗的定义解答:固定窗一定是外窗,应设置在外墙或屋顶,且平时不可开启。
规范中关于固定窗的要求,均来自一线部队的意见,满足实战需求。
问题4:关于防烟和排烟的分段高度解答:规范中的50m 和100m 均为服务区间的高度,而非建筑高度。
如公建地上48m,地下5m,地上+地下大于50m,则需要分段排烟。
另外,如风机未放置在服务区间,风机的压头要考虑非服务区间的损耗。
问题5:地上房间面积小于500㎡无需补风解答:无论房间排烟量多大,无论房间的门是否为防火门,无论房间是否为内区,只要面积小于500㎡,均不需要补风。
因为房间面积小,疏散快,另外,根据实验,连续排烟1 小时,不会形成太大的负压。
地下走道或房间若采用机械排烟,均需设置补风。
问题6:上悬窗的使用解答:房间面积小于200㎡时,自然排烟可以采用上悬窗,房间面积大于200㎡时,不能采用上悬窗,因为上悬窗不利于烟气排出。
问题7:负担不同净高场所排烟量的计算解答:净高6m 及以下场所的排烟量为A,净高6m 以上场所的排烟量为B,其中A 为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B 为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A 和B 取大值为系统排烟量。
问题8:竖向排烟系统排烟量的计算解答:每一层分别计算排烟量,取最大值为系统排烟量。
问题9:设置加压送风的地上楼梯间顶部设置固定窗解答:内部楼梯必须伸出屋面,本规范的目的就是禁止做内部不到顶的楼梯。
苏州防排烟标准宣贯问题解答汇总
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问题1:公式3.4.6中N1的取值解答:地上楼梯间,大于24m,N1取3,小于24m,N1取2;地下楼梯间,不管多少层,N1都取1;前室,3层以内,N1取层数,3层以上,N1取3。
问题2:自然防烟的窗户要求解答: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防烟时,外窗的面积均为可开启面积,也就是玻璃的面积,而非有效开启面积,开窗形式不限。
因为楼梯间和前室的目的是防烟,而非排烟,火灾不会发生在楼梯间或前室,无需采用有效开窗面积。
问题3:关于固定窗的定义解答:固定窗一定是外窗,应设置在外墙或屋顶,且平时不可开启。
规范中关于固定窗的要求,均来自一线部队的意见,满足实战需求。
问题4:关于防烟和排烟的分段高度解答:规范中的50m和100m均为服务区间的高度,而非建筑高度。
如公建地上48m,地下5m,地上+地下大于50m,则需要分段排烟。
另外,如风机未放置在服务区间,风机的压头要考虑非服务区间的损耗。
问题5:地上房间面积小于500m2无需补风解答:无论房间排烟量多大,无论房间的门是否为防火门,无论房间是否为内区,只要面积小于500m2,均不需要补风。
因为房间面积小,疏散快,另外,根据实验,连续排烟1小时,不会形成太大的负压。
地下走道或房间若采用机械排烟,均需设置补风。
问题6:上悬窗的使用解答:房间面积小于200m2时,自然排烟可以采用上悬窗,房间面积大于200m2时,不能采用上悬窗,因为上悬窗不利于烟气排出。
问题7:负担不同净高场所排烟量的计算解答:净高6m及以下场所的排烟量为A,净高6m以上场所的排烟量为B,其中A为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B为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A和B取大值为系统排烟量。
问题8:竖向排烟系统排烟量的计算解答:每一层分别计算排烟量,取最大值为系统排烟量。
问题9:设置加压送风的地上楼梯间顶部设置固定窗解答:内部楼梯必须伸出屋面,本规范的目的就是禁止做内部不到顶的楼梯。
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是一部旨在维护人们健康和保护环境安全的法律条例。
它旨在规范我们处理污染烟气的行为,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免受有害的烟气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都使我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防排烟规范》体现对环境的关注。
《防排烟规范》要求烟气排放应遵循“绿色原则”,使烟气排放量尽可能低,如采用活性炭吸附器、过滤器等催化烟气净化装置,使烟气传播的范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便无害化处理和排放。
另外,在《防排烟规范》中,有关烟气排放的地方也更具体了。
首先,对于室内烟气排放,《防排烟规范》要求所有烟气排放点应设置烟道,尽可能防止烟气流入室内,避免污染室内空气质量。
其次,室外所有烟气排放点都必须安装有效的防污染设施,控制烟气排放,及时处理其他废气,保护公众健康,防止大气污染。
此外,《防排烟规范》还严格规定了污染源的管理。
它规定,烟气排放污染源必须定期检查,测量和分析气体,定期检验排放口的运行情况,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的排放口,并有效防污染。
此外,作为《防排烟规范》的补充,在《烟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了关于烟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政府和企业部门在烟气污染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
它指出,企业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觉遵守和贯彻实施《防排烟规范》,不得擅自改变或规避,以尽量降低烟气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防排烟规范》对我们处理污染烟气的行为、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和要求大家遵守规范,保护环境,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
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
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宣贯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内的烟雾能够及时排除,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并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首先,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要求建筑物内设置合理的防烟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和排烟设备等组成部分。
烟雾探测器能够及时感知烟雾的存在,并发出信号触发排烟设备工作。
其次,技术标准要求建筑物内设置合适的排烟通道和排烟口,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建筑物外部。
排烟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处,保证烟雾排出的通道畅通无阻。
此外,技术标准还包括排烟系统的控制和监测要求。
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自动启动和停止排烟设备,以及监测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
同时,技术标准还规定了排烟系统的备用电源和灭火设备要求,以应对电力故障和火灾情况。
在宣贯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时,需要向相关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消防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技术标准中的要求和规定。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建筑物业主和使用单位的宣传,提高他们对防烟排烟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南和紧急救援方案。
通过宣贯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能够增强人们对火灾安全的意识,提高火灾应对和逃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1. 规范3.1.3,当前室送风⼝安装于吊顶上⽅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如果可以,对吊顶有什么要求?不建议这样设计。
加压风⼝可以往下装,但此时吊顶内空间视为竖井风道的延伸也要做内衬风管怎么做?2. 规范⾥建筑总⾼度⼤于50⽶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于50⽶),且满⾜前室只有⼀个门,是否可按照3.1.5采⽤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3.1.5的第1款应该可以⽤于裙房。
但裙房与主楼间要防⽕隔断。
3. 规范3.1.6. 封闭楼梯间地下仅为⼀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层应设置有效⾯积不⼩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问题:1. 若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10⽶),是按防烟楼梯的要求满⾜顶部设置>1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要设置1.2m2(地下⼀层的要求还⼤于地下⼆层?)还是不能⾃然排烟?“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然通风系统,不能满⾜⾃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且地下仅为⼀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层应设置有效⾯积不⼩于 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这⼀段属于对仅地下⼀层的楼梯间(不限10⽶)的放松条款。
4. 规范3.2.1条、3.2.2条、3.2.3条中对采⽤⾃然通风的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可开启外窗的⾯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度、有效⾯积如何计算均⽆明确规定。
这些⽆有效⾯积和安装位置要求。
5. 规范3.2.4可开启外窗的⽕灾是谁来开启?这种情况是否允许?需要设置现场⼿动操作/消控联动。
6. 规范3.3.1 建筑⾼度⼤于100⽶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设置,且每段⾼度不应超过100⽶问题:建筑⾼度只有99⽶,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要分段吗?在GB50016已经写明⾼度以建筑⾼度为准。
防排烟规范
防排烟规范近年来,全世界都在推动低碳发展、节能减排,而烟气排放正是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排烟规范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首先,要明确防排烟规范的目标,即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烟气排放,控制环境污染,保证大气环境的质量可持续改善。
其次,应加强烟气排放源的清洁技术改造,实施非常规烟气治理技术,逐步改善烟气的污染特性,形成烟气排放清洁作业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
此外,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推行烟气污染控制标准,严格实施烟气排放限值,提高污染物排放技术标准,扩大节能减排范围;加强对重点工业部门烟气排放的监督检查,纳入国家或地方环境检测网;给予环境保护企业优惠政策,建立环境保护公益信托,鼓励企业开发更新更绿色的技术;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绿色低碳。
同时,国家政策也加强了对防排烟规范的支持,如《国家环境保护法》、《烟气污染防治法》等。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维护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烟气污染防治法》指出,要采取技术、管理、法律和其他措施,以污染源严格限制烟气排放,防止烟气对健康和环境的污染,促进环境的持续改善。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烟气排放控制标准,实施非常规烟气排放治理技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给予工业企业政策财政支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是实施防排烟规范的重要措施。
最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坚持长效机制,完善防排烟规范,确保烟气排放量的可控性,从而实现大气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防排烟规范对于减少烟气排放,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推进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只有积极推进防排烟规范,才能真正做到改善环境,实现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防排烟宣贯课件(王炯)2018-8-2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宣 贯 课 件
2018年8月24日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标准编制思路及原则
标准主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主要条文
标准编制思路及原则
标准编制思路及原则
建筑防烟、排烟设计是建筑防火安全设计的重要组成 部分。火灾中产生的烟气,由于其遮光性、毒性和高温的 影响,对人们安全逃生威胁最大。多次火灾都表明,烟气 是造成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 ,欲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设置合 理的烟气控制方式,建立有效的烟气控制设施是十分必要 的
3)对送风机、排烟机的安全性提出了设置要求。
标准主要解决的问题
13 关于火场热烟排放问题
鉴于后期火灾救援时对火场排热的需求,要求在相应建筑的屋顶和 外墙增设可破拆的固定窗。 1)对于楼梯间:根据战训需求,在楼梯间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
小于1.0m2的外窗,目的在于在消防救援期间对可能进入楼梯间内
的烟气进行破拆排烟。 2)对于室内空间:大跨度、钢结构等建筑中解决热烟排放问题,
界限以下部分要优先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满足 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标准主要解决的问题
4 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要保
证其可靠性
1)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设置的机械加压送风系
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2)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的机
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标准主要条文
2 术语和符号
• 2.1.18 可熔性采光带(窗)
采用在120℃~150℃能自行熔化且不产生熔滴的材料制作,设置 在建筑空间上部,用于排出火场中的烟和热的设施。 • 2.1.19 独立前室 只与一部疏散楼梯相连的前室。 • 2.1.20 共用前室 (居住建筑)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间共用同一前室时的前室。 • 2.1.21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的前室。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是指在建筑物中设置防排烟系统时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的一种消防设施,其功能是在火灾发生时,排除烟气,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一、系统设计要求1. 根据建筑物的楼层高度、使用功能以及人员密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排烟通风设备和设备型号。
2. 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特点,合理配置排烟出口和排烟口位置,确保排烟通风系统的效果。
3. 对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考虑设置多个防排烟区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局部控制和排烟处理。
4. 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特殊建筑物,需要结合建筑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灵活可调节的排烟系统。
二、设备选择和布置1. 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的产品认证和质量保证。
2. 设备应安装在易于维修和保养的位置,并保证设备的通风性能和散热条件。
3. 排烟出口和排烟管道应符合防火要求,使用耐高温材料,并保证排烟通风系统的闭合性。
4. 设备的布置应满足排烟通风系统的需要,确保排烟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
三、控制方式和设备联动1. 排烟通风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和操作。
2. 设备的控制器应能实现与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以便及时接受命令和进行调整。
四、日常维护和保养1. 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排烟效果。
2. 对于有损坏或故障的设备,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对于排烟通风系统涉及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查,防止积灰和堵塞。
4. 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和档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日后参考和查询。
五、系统演练和应急预案1. 定期进行防排烟系统的演练和测试,检验系统的可靠性和效果。
2. 建立防排烟系统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紧急处理能力。
六、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1.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系统的合法合规。
防排烟规范宣贯答疑 (GB51251-2017)
20180830杭州消防规范宣贯问题641.规范3.1.3,当前室送风口安装于吊顶上方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如果可以,对吊顶有什么要求?不建议这样设计。
加压风口可以往下装,但此时吊顶内空间视为竖井风道的延伸也要做内衬风管怎么做?2.规范里建筑总高度大于50米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小于50米),且满足前室只有一个门,是否可按照3.1.5采用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3.1.5的第1款应该可以用于裙房。
但裙房与主楼间要防火隔断。
3.规范3.1.6. 封闭楼梯间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问题:1. 若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10米),是按防烟楼梯的要求满足顶部设置>1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要设置1.2m2(地下一层的要求还大于地下二层?)还是不能自然排烟?“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这一段属于对仅地下一层的楼梯间(不限10米)的放松条款。
4.规范3.2.1条、3.2.2条、3.2.3条中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高度、有效面积如何计算均无明确规定。
这些无有效面积和安装位置要求。
5.规范3.2.4可开启外窗的火灾是谁来开启?这种情况是否允许?需要设置现场手动操作/消控联动。
6.规范3.3.1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米问题:建筑高度只有99米,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米,要分段吗?在GB50016已经写明高度以建筑高度为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解1. 引言建筑防排烟系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排除烟雾,确保建筑内部的安全。
本文将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规范进行讲解,以保证其设计与实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规范概述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对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目的是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 技术要求3.1 设计要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 - 根据建筑的类型、用途和占地面积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排烟设计方案; - 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合理设置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 - 选择适当的排烟设备和控制装置,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 合理布置排烟通道,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建筑。
3.2 施工要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系统的安装质量; - 确保排烟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气; -安装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时,要确保其准确可靠; - 进行系统的绝缘和防火处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3 调试要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调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 对排烟设备和控制装置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工作正常; - 调试排烟通道,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建筑;- 检查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进行模拟火灾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4 运行和维护要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 建立健全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 - 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和维护记录,随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 - 定期对排烟设备和控制装置进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 定期进行系统测试和演练,提高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4. 相关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参考以下标准: - GB 50016-2014《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 - GB 50084-2017《消防设施设计规范》; - GB 50157-2013《建筑自动化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183-2012《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防止火灾发生时引发烟雾蔓延的事故。
下面是一份1000字左右的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的范文: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一、总则1.1 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预防和控制火灾,安装和使用防排烟系统是必要的。
1.2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适用于商业建筑、办公楼、公共建筑等。
二、防排烟设计要求2.1 建筑内防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设计和规划。
2.2 建筑物应设置有防火门、防火墙和防火通道,以便及时疏散人员和阻挡烟雾的蔓延。
2.3 防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根据火灾状况自动启动和关闭。
2.4 防排烟系统应配备有独立的电源和备用电源,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正常运行。
三、防排烟系统的构成3.1 防排烟系统由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排烟控制设备等组成。
3.2 排烟风机应具备防爆和耐高温的特性,确保在火灾时能正常工作并排出大量的烟雾。
3.3 排烟管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烟雾能快速排出建筑物。
3.4 排烟口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区域,以便快速排出烟雾。
3.5 排烟控制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和监测功能,能根据火灾状况及时启动和关闭排烟系统。
四、防排烟能力和烟气控制4.1 防排烟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排烟能力,能有效地将烟雾排出建筑物。
4.2 烟气控制应根据火灾状况和烟气扩散特性进行调控,避免烟雾进入人员疏散通道,影响疏散效果。
4.3 防排烟系统应设置有烟雾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能及时感知火灾状况。
五、运行和维护5.1 防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5.2 防排烟系统的电源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稳定工作。
5.3 防排烟系统的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其操作和维护。
5.4 防排烟系统的维修和更换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结语: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建筑物内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系数,还能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
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防火排烟是建筑物消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系统将烟雾排除,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建筑物的损失。
防火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防排烟设计标准1. 参考标准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消防设施设备设计规范》(GB50016-2014)等。
此外,还需要参考消防产品的相关标准,如疏散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2. 设计原则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特点,确定烟气的排放位置、管道布置、排烟设备选型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烟气的运行路径、气流速度、温度分布等因素,确保排烟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3. 设计内容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1)烟气产生位置和数量的确定;(2)烟气排放位置的确定;(3)烟气管道布置和长度的确定;(4)排烟机、风机等排烟设备的选型和布置;(5)烟气排放口的设置和尺寸确定。
三、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和安装1. 施工要求防火排烟系统的施工应当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管道及设备的连接牢固、安装位置符合要求、设备运行正常等。
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保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安装要求排烟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求如下:(1)排烟机、风机等设备应当安装在通风口附近,便于烟气的排放;(2)排烟管道应当畅通无阻,管道的弯头和分支应当符合规范要求;(3)排烟口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外墙或屋顶,位置和尺寸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四、防排烟系统的运行和维护1. 运行管理防火排烟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
排烟系统的设备应当定期进行运行检测,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漏风漏气等现象。
同时,还需要对烟气排放口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保证排烟效果达到要求。
宣贯通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视频宣贯会
宣贯通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视频宣贯会
2018-8-24下午3点到5点,消防局组织的防烟排烟规范宣贯会。
不收取费用。
【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的人员都可以参会。
希望以上单位的相关人员联系当地消防局(队)安排学习事宜!
您可能喜欢:
规范详解:商业改造项目应考虑的涉及外立面变化的消防规范条文
政府动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规范详解:晶晶规范详解系列120集(表单版)
规范动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公告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251-2017,自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2、3.1.5(2、3)、3.2.1、3.2.2、3.2.3、3.3.1、3.3.7、3.3.11、3.4.1、
4.4.1、4.4.2、4.4.7、4.4.10、4.
5.1、4.5.2、4.
6.1、5.1.2、5.1.3、
5.2.2、8.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830杭州消防规范宣贯问题641.规范3.1.3,当前室送风口安装于吊顶上方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如果可以,对吊顶有什么要求?不建议这样设计。
加压风口可以往下装,但此时吊顶内空间视为竖井风道的延伸也要做内衬风管怎么做?2.规范里建筑总高度大于50米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小于50米),且满足前室只有一个门,是否可按照3.1.5采用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3.1.5的第1款应该可以用于裙房。
但裙房与主楼间要防火隔断。
3.规范3.1.6. 封闭楼梯间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问题:1. 若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10米),是按防烟楼梯的要求满足顶部设置>1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要设置1.2m2(地下一层的要求还大于地下二层?)还是不能自然排烟?“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这一段属于对仅地下一层的楼梯间(不限10米)的放松条款。
4.规范3.2.1条、3.2.2条、3.2.3条中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高度、有效面积如何计算均无明确规定。
这些无有效面积和安装位置要求。
5.规范3.2.4可开启外窗的火灾是谁来开启?这种情况是否允许?需要设置现场手动操作/消控联动。
6.规范3.3.1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米问题:建筑高度只有99米,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米,要分段吗?在GB50016已经写明高度以建筑高度为准。
且GB51251允许地上地下合用加压系统。
7.规范3.3.3直灌式理解为仅适用于改造项目。
该做法允许加压送风机设置在屋顶,而3.3.5第2款中加压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两者目标不一样,直灌式改造时受各种条件限制。
8.规范3.3.4,如何保证每层送风量均匀疑问:如果每个风口都要设调节阀,是否可以明确调节阀怎么设置图纸上不是往往标注“带风量调节阀的某某风口”吗?9.规范3.3.5第5款,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8.1.9条文解释中允许和平时机房合用,问:加压送风机房适合和平时空调通风机房合用?条文解释已经规定“当排烟风机与其他风机(包括空调处理机组等)合用机房时,应满足本条款要求。
”即除该条规定的不能与加压系统共用机房外是可以与常规通风空调系统合用机房的。
10.规范3.3.5条1、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加压风机房设在室外,机房外墙百叶,从机房吸风可否?2、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具体采用什么措施?3、送风机与排风机进出风口不在同一面,距离要求怎么把握?4、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具体措施?15K606图示应采用风管将风机进风接室外进风口;指控制离开排烟口距离;南对北或西对东即相反的面时仍然可以10/3米;指设置风量调节阀。
11.规范3.3.5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0m;疑问:这里的送风机是指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口与排烟口的距离是不是也要套这个要求?是!12.规范第3.3.5条规定了加压送风机应设于专用机房,加压送风机与消防补风机是否可共用机房?与平时通风机、空调机是否可共用机房?理论上加压风机与补风机应该可以共用机房。
13.规范第3.3.5条、第4.4.5条、第4.5.3条规定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补风机应设于专用机房内。
屋顶的消防风机处设置钢结构顶盖、四周设百叶或格栅围挡,是否可视为设于机房内?本来就有3C认证的屋顶排烟风机。
14.规范3.3.6,当前室加压送风口安装于疏散门上方吊顶的时候,其风口风速是否有上限、下限规定?风口风速仍然是3.3.6的第3款7m/s上限吧?15.规范3.3.8建议提供风管耐火极限0.5h、1.0h和1.5h的具体做法。
是否可参照《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3.0.1各类钢构件、组合构件等的表中的数据采用防火涂料即可达到耐火极限的要求?可以!GB51249-2017第4.1.2条: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或其中几种的复(组)合:1 喷涂(抹涂)防火涂料;2 包裹防火板;3 包裹柔性毡状隔热材料;4 外包混凝土、金属网抹砂浆或砌筑砌体。
16.规范3.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请问:防排烟管道要设置在土建竖井内,管道外每楼层要防火封堵吗?管道需要检修吗(一定要设检修门吗)?条文解释图7。
17.规范3.4.1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送风机选型按设计风量,送风管道、送风口截面按计算风量确定,是否妥当?本来规范就是这个意思,1.2用于选风机。
18.规范3.4.2,子母门,算单扇门,还是双扇门?国家有门的标准。
防火门也引用该标准。
最宽的单扇门是1.0米。
19.规范3.4.2条,四个表格中风量按开启1个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双扇门规格不一致时,风量是否可以按门扇截面积调整?按照公式计算。
由于要计算门缝漏风不能按照面积打折。
20.规范3.4.2条,对于深度大于24m的地下楼梯间、前室,其送风量是否要与规范对照表比大小?对于楼梯间、前室的地上、地下部分合用送风机的情况,是否要以地上、地下的总高度为基准,与规范送风量对照表比大小?也要比较。
地上位于内区的楼梯间难道不用比较?地下地上合用已经超过表格内容。
表格的范围在条文解释中十分明确。
21.规范3.4.4条,当地上部分99m,地下部分5m时,地上、地下部分可否合用送风机?风量怎么计算?可以合用。
3.3.4已经明确地下室以设备用房和车库为主时可以合用。
22.规范3.4.6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加压送风。
风速按公式0.6(A1/Ag+1)计算。
问:这里的A1和Ag是否指所有楼层的所有疏散门的面积还是单层。
问:对于住宅建筑,Ag每层疏散门数量是按一个计算还是按实际疏散门数量计算。
全部门的总面积(除住宅)。
23.规范第3.4.6条送风量计算中N1的取3:疑问:前室系统只负担1层或2层前室的,N1值是否应按实际楼层取?地下楼梯间超过3层的是否还是取1?前室数量小于3时应以前室实际楼层数量;地下段楼梯间独立加压时应按照24米或100米的楼梯间加压做法。
24.规范4.1.2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问题:根据条文解释,2种排烟方式时,自然排烟口可能会成为机械排烟方式的进风口。
但相邻两个防烟分区,按理可以采用不同的防烟方式,但也会产生排烟口成为进风口的问题。
根据美国NFPA条文,一个防火分区内以挡烟垂壁分割的防烟分区只能一种排烟方式。
否则机械排烟系统的运行会影响自然排烟计算的模型。
25.规范4.1.4条与4.4.17条关系?4.4.17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不是2500 m2)2000m2 的制鞋、制衣、玩具、塑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就要设可熔性采光带(窗)?4.4.17指用可熔性采光带代替固定窗的条件。
26.规范4.2.2对于有吊顶的空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等于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
请问:数据中心机房一般采用封闭冷热通道,对于采用封闭热通道、设置水喷淋,需进行机械排烟的机房,热通道开孔率小于25%,是否可按此条,吊顶内空间高度不计入储烟仓厚度?(由于封闭热通道,吊顶回风,吊顶内净高一般在1.2m-1.5m;热通道和吊顶内相通)排烟量计算是否可按吊顶下空间计算,排烟风口是否只设置于冷通道吊顶?排烟口设在冷通道,见左下图,如何保证工艺要求密封?冷通道吊顶热通道吊顶封闭热通道机房平面图封闭热通道机房剖面图封闭热通道机房气流组织示意图无人工厂类的数据机房是否要排烟需要有关专业规范定义。
当需要排烟且采用自然排烟时需要满足GB51251的规定。
27.规范4.2.4,住宅地下非机动车库,是否必须套用本规范。
(非公共建筑、非工业建筑)应按GB51251地下非机动车库在不允许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或定时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的前提下,宜参照机动车库甚至火灾危险性更高,省内多地均发生过电动自行车在地下非机动车库内充电火灾事故。
而独立分割的非机动车库宜参照仓库。
28.规范4.2.4 仅执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中最大防烟、防火分区的面积,其他如防烟分区的划分(最大长边)、储烟仓厚度、排烟口极限排烟量等均按GB51251执行?表4.2.4已经明确防烟分区和排烟量按照GB50067,其它设计均要按GB51251。
29.规范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长度的定义是啥?对于走廊环型走廊如何算,井字走廊如何算,不规则的形状的长度如何定?是否可以理解为烟气的路径最长的长度?见15K606图示3A和3B。
30.规范4.3.3自然排烟窗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
对于大于200平方的房间自然排烟窗是否必须设置下悬外开窗?4.3.5条文说明可以有多款但需位于储烟仓内的面积才算入排烟面积。
31.规范4.3.4 厂房,仓库的自然排烟窗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设置在外墙时,自然排烟窗应沿建筑的二条对边均匀设置;问:如果不符合对边设置要求,类似转角有窗,是否有效?需要满足均匀布置要求;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时要用公式计算,自然排烟时排烟口至最远点2.8倍净高;自然排烟时通常排烟口最大间距4H,最小间距不小于1.0米。
32.规范4.3.6 自然排烟窗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尚应设置集中手动开启装置和自动开启装置问题:1. 手动开启装置一定是指机械的吗?(条文说明是机械)自动开启装置是指消控室还是烟感还是满足两者控制自动开启?根据规范,自然排烟窗基本为手动,能满足排烟的要求吗?机械排烟阀都要求具有火宅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控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