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历史教学反思
高校历史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认识的深化,高校历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详细论述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高校历史教学的反思和思考。
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1.历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应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时期或某一国家的历史,而应注重整体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进程。
2.课程进度的合理性:由于历史学科的广度和深度,高校历史课程常常面临时间不足的问题。
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学习重点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多元化授课方式的应用: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应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成为高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子资料和在线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评价方式的改进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存在着强调记忆和机械性的问题。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入论文写作、小组项目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批改和评价,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纠正和改进。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1.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懂得尊重历史、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从历史事件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历史教学反思应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方式的改进和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一、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历史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为了使历史教学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可以引进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传统的单向讲授,倡导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师作为历史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培训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举办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让教师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历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激发他们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热情。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历史是一门富有内涵的学科,它既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又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改革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感悟历史的魅力、明晰历史的发展规律。
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历史的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形成独立的历史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四、注重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历史教学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进行历史教学改革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历史教学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不再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历史文物鉴赏等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的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背景、文化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文化知识。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公民。
四、注重发展多元化的历史课程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注重政治史和战争史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其他历史领域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学生对历史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和战争方面,更需要了解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多个领域的历史知识。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发展多元化的历史课程,为学生开设更多元化的历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历史领域的需求。
五、重视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感到乏味。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一、强调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历史学科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性愈发凸显。
历史学科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当强调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性,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通过历史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实际应用的作用。
三、推崇探究精神,注重实践教学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当推崇探究精神,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高校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历史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结合历史教学不应当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要将历史教学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形成历史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使他们具备通过历史知识解决当代问题的能力。
五、推崇多元史观,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学科,不同的历史理论和历史观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当推崇多元史观,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历史理论、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高校历史教学还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使历史教学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对于推动高校历史教学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历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国高校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通过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认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教育的内涵,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本人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一、高校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历史课程中的内容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历史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拓展。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从国内外大量的经验和实践中可以看出,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历史学科的前沿研究,不断向现代化、多元化转变。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推进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高校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推进历史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手段、教学材料的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整合等。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完善历史教育体系。
近年来,高校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打破了传统教学强制的模式,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教学实现了全面、高效的目标。
三、高校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校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历史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历史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反馈机制,更是推动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实时反映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高校获得优秀的教育成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随着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评价监测机制也逐步完善。
在教学评价中,评价标准和工具的综合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它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能够较好地反映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需求和反馈,从而加快推进我国高校历史教育改革的进程。
总之,在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内容的更新、探索教学方法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将更加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从很多方面来看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高校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他们对历史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所以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我们还要注重扩大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范畴,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钻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践能力和历史创新能力。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不仅是对高校历史教学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革,也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次全面培养。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抓住历史事件的背后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
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历史教学改革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历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其必要性和关键因素。
在路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历史话语的建构。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如改革课程内容、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通过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历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对教育方式的更新,更是对传统历史教育模式的颠覆和重构。
让历史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这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历史教学改革、重要性、现状分析、必要性、关键因素、路径选择、实施策略、价值1. 引言1.1 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的重要性:历史教学改革对于推动教育体制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其改革不仅关乎教育教学的发展,更是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加强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积极推动。
2. 正文2.1 历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历史教学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记忆和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往往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历史知识,而缺乏对历史背后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这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失去学习动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存在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是书写在时间长河中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的镜子。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底蕴,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自觉为根本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尊重历史、热爱历史。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思想启蒙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历史作为人文科学学科,除了传授历史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革。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勇气,使学生对历史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和现实发展。
第四,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与应用需求的对接。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注重实际应用。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革,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启发学生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高校历史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不仅仅是理论水平高,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推进。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思想启蒙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应用需求的对接。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高校历史学科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历史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推动历史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
然而在高校阶段,历史学科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理论和历史实践,加强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历史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推动历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加强国民文化素质建设的战略举措。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历史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和历史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意识,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在思想和品德上的全面发展。
第四,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和历史文化创新能力,通过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推动历史文化的融合更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
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整体培养效果。
历史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及对策
历史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及对策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也需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历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课程,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以下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几个必要性。
1. 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历史课程过于注重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教学,忽视了一般民众的历史意义。
改革后的历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渊源和背景,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脉络。
2.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记忆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较低。
改革后的历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讨论、研究、辩论等活动。
3. 整合跨学科知识。
历史课程改革应与其他科目课程相结合,增加跨学科教学的内容。
例如,历史和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学科可以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
二、历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历史课程改革固然意义重大,但也不可回避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历史课程改革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 教材选择问题。
历史课程的教材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历史教材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比,确保选择到合适的教材。
2. 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历史课程改革需要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但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师对于新教学理念接受不足或者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考试评价偏重记忆。
目前,历史课程的考试评价偏向于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考察。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理解和兴趣降低。
三、教学反思及对策为了更好地推动历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对历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并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高校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历史教学既要传承文化传统,又要适应时代需求,因此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方面的几点认识。
第一,以史为鉴、以史为学。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首先要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坚持历史教学的学科性和科学性,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一个科学的学科,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二,注重历史教材的更新和创新。
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更新和创新教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前沿知识对教材进行更新和调整。
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前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高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校需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研究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历史教师队伍。
教师是历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高校需要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全面深化,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人才支持。
关于历史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历史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20世纪代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
近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世纪之交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迅速展开,一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的改革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的要求,尤其是人才竞争的要求。
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惯性还很大,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下面仅就历史学科的改革及相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第一关于教学观念教学要改革,观念更新必先行。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教。
这种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教师问、教师写,学生听、学生答、学生记,学生固有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渐渐泯灭。
新的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完整个性,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学,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
正如教育家列德金说的那样: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第二关于学习方式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本来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历史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概念,背景、过程、意义、影响等要素浩如烟海,教师讲学生记,课课如此。
尽管每堂课也提问一些问题,也由学生看书后或概括、归纳或总结、分析,但这一切仍是在教师的操纵下,按教师的思路进行着,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得不到激发。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过程更多的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历史教学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历史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下面是我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第一,强调历史教学的实践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而现代社会对历史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践项目和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注重历史教学的跨学科融合。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现代社会对历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其掌握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跨学科协作和创新能力。
推行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讲授、研读和讲解文献资料为主,学生学习的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参与性和主动性。
现代社会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讨论、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和实践,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第四,加强历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放共享。
历史学是一门依赖于文献资料和史料的学科,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依靠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
这样一来,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积极推动历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放,加强与图书馆、档案馆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和开放历史文献数据库和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根本利益。
对于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持续向前发展。
1. 历史教学内容需要全面、客观、准确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关注教学内容。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我们需要全面理解历史,客观认识历史。
历史教学内容需要全面、客观、准确。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地方历史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也要充分尊重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不应该片面渲染英雄或者贬低某一历史时期。
这样的历史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历史教学改革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思考历史,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才能够真正做到发扬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历史发展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推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历史教育的改革来说,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而且,数字化教学手段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历史教学,例如通过历史游戏、历史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推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主导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是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历史教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理念的创新。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培养具有高度历史素养的人才,推进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注重历史学科的综合性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在学科设置上,可以成立历史与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培养跨学科的历史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入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更新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更新,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也在不断演进,新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层出不穷。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将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研究最前沿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学科的方法和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和理解历史。
历史实践是指通过参观实地、考证文献、开展调查研究等实际活动,深入了解和感知历史。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参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五、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在中国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有几个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
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对历
史事件的深入解读和分析,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因此,历史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
其次,历史教学改革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是教师
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要,应该将学生放在
教学改革的中心位置,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第三,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刻反思,加强教材的人文关怀。
历史教学的教
材往往过于强调事件的叙述,忽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历史事件对个人、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材应该加强对人文价值的关注,通过艺术、文学、哲学等视角,呈现历史事件的多重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与人性的关系。
第四,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融合。
历史学科是多学科、跨文化的,历史教育要学会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不同
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多样的学科能力;同时,学生也要学会面
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历史事件,跨越文化、地域和时间的障碍,增强世界城市文明的
感知和理解。
历史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历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对历史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改革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历史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历史学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历史学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历史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历史学教学改革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历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历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历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遗址考察等活动。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近年来,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国高校的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进行认识和探讨。
将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历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历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知识,而是需要与时代相结合,紧跟时代的脉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或者开展一些历史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影响。
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者的单向传授,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要求。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对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可以尝试采用小组讨论、课外阅读报告、学生演讲、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习模式和教学计划,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注重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将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义,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国家使命感。
可以开展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感知历史的温度和力量,懂得历史的宝贵和使命。
加强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交叉融合。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与文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学和研究目标。
历史学科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思路
历史学科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思路近年来,历史学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革历史学科教育,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历史学科教育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改革思路。
首先,历史学科教育的挑战之一是学科内容的复杂性。
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人物、事件、日期等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历史背景、历史发展趋势等深层次的思考。
传统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缺乏对于历史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历史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讨论、辩论、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历史学科教育的挑战还包括学习兴趣的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中,学生往往把历史视为无趣的知识堆积,缺乏对历史的真正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使历史学科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这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与真实的场景相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另一个挑战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与时俱进性。
历史不仅是一个研究过去的学科,也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停留在过去,缺乏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历史问题与当下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并思考历史对未来的启示。
这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相关新闻报道的分析等方式来实现,使历史学科教育更具实际意义。
除此之外,历史学科教育还面临着跨学科整合的挑战。
历史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文学、哲学等,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然而,传统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的,缺少跨学科整合的内容和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历史学科教育,鼓励学科交叉和融合。
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地理、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中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育目标“脱节”,教学方式“陈旧”,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此,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改进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改革历史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极具传统特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脱节:历史学专业的社会功用和教化作用日渐降低;史学专业学生就业难、待遇低;历史教育教学欠缺生机,鲜有学生热爱,难于学以致用……上述种种尴尬已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瓶颈,克服这些不足,探索一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之路,对今后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现存不足纵观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其主要不足突出表现在历史学科教育目标“脱节”,教学方式“陈旧”这两个方面。
1.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导致“历史无用论”泛滥任何学科的设置,都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应符合这一标准。
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历史学科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需求。
这已然不同于传统时代史学人才培养相对独立、重意识形态、强理论积淀的要求。
新时期的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不仅要培养出理论知识完备的人才,而且还要求每个史学人才能从社会实际出发,用所学向社会发展提供有益见解,并增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历史学教育,需要将历史学科摆在一种社会“显学科”的地位,通过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社会的直接、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依旧按照传统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历史学科教育不但现实应用性差,不占有“显学”学科地位,而且人才的培养也与“服务社会”理念相互脱节,这种明显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在传统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中,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教化功能,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甚至不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他们或者是由于专业调剂,或者是仅仅为一纸文凭,那么,对于本身对历史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于是,历史学科丧失了本身的社会实用价值,“历史无用论”日渐泛滥。
2.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机械单一,人才培养活力尽失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一向宽泛庞杂,面面俱到,授课内容涉及大量的史料和史实。
然而高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方式却与中学历史课无异,即采用机械式“灌输”的方式为主,教师上课一味地将庞杂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呆板乏味,偶尔出现一些课堂讨论和学习互动,也多是一些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陈旧话题,或者讨论和互动本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并不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简言之,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更不用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一份试卷、一次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完试做完试卷之后,那些短期内突击背诵和记忆的知识,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实践应用,基本上就又“还给了书本”。
长此以往,学生表面掌握了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实则得到的只是将自己禁锢在有限的历史事件的记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才培养活力尽失。
二、对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针对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思路,突出历史学科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史学人才。
1.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当前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不断渗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它要求史学人才不仅具备传统意义培养模式下丰厚的理论积淀,更要求他们能将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有益社会发展的见解,同时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种学科教育目标的要求下,高校历史学专业既要改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目标,又必须科学合理地优化历史学专业课程设计,从而为社会输送适应性史学人才。
首先,要从课程理论改革出发。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抽象程度高,思辨色彩浓厚,又极为驳杂和枯燥。
现有的理论专业课程设计,大多是空洞地阐释某一理论,就理论本身来讲解理论;或者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花大量的时间全方位展开某一门通史或专门史,而忽略学生乃至社会的实际需求。
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当前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难于联系实际,进而让整个历史理论课程枯燥无味。
对其进行改革,主要是强调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审明某一历史理论,结合一些“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自由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吸收历史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再尝试去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不仅能变“乏味”为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所学转化成了实践应用知识,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其次,历史学科专业课程的优化,要以就业导向作为参考,即以学生的社会应用和服务性为参考。
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人才”的培养,而所谓“历史人才”,就是其历史专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满足其个体未来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高校里,极少有专业的设置能直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历史学作为一门当下普遍认为“偏冷”的专业,尤为直接地面临同样的尴尬: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不高、专业特色应用能力不明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很少有高中毕业生能主动选择学习历史专业,加之存在“历史无用论”的不良社会认识,学生的历史专业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教师也随之丧失了历史的教学热情。
破解历史专业的就业难题,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本质需求。
一方面,在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上要不失传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前提下,达到历史学科自古以来的教化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教会学生做人;另一方面,全面考察社会对历史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从学生入校起,就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制定合理的大学发展规划,让学生对择业、考研、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不同的就业发展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让他们真正看到历史的魅力,能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完成对相关职业的定位和追求,最终使自己达到社会“人才”的标准。
此外,还必须选拔理论功底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历史学科的专业教学工作。
规范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是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的必要前提。
2.改进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这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为权威的知识传播模式,强调教师只扮演“引导者”和“知识推荐者”的角色,而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具体到历史学科本身,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是有针对性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历史热情。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博大庞杂,但并非全部内容都与现实需求和学生的需要相适应。
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应予以优化,突出重点,合理取舍,做到通史和专门史的相互协调,既不能花费大量时间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讲通史,又不能把专门史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
要合理地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通史与专门史的学习,是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此外,对一些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也要及时组织学生探讨学习,在一种开放式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历史热情。
二是改变现有的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一直难以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着“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对历史学科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试卷考试类的考核方式要占有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研究报告、课程论文、实践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达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三是让高校历史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实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服务价值。
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旨在培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见解的人才,那么就要求我们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走向社会,对社会建设发展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史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所需,服务社会全面建设发展。
让历史学课程教学走出教室,让学生们深入实地调研,再适时相互交流、开展讨论,并分析整合学习研究成果。
这一过程使得历史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贴近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史学专业的学生能直接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认同,能促进史学专业学生做出有价值,令社会满意的研究成果。
当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针对历史学科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深入,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基础,也为培养高素质史学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不衰老的主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唯有通过一定的改革,才会促使一门学科不断发展,才能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使其真正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1]张雅妮.合作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1,(5).[2]王红信.就业导向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0,(7).[3]姚英.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4]段艳.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浅谈广西史学人才的培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