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一)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0高 校 讲 坛 0
S IN E&T C N L YIF R T O CE C E H O OG O MA I N N
20 0 8年
第3 2期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阿不 力米 提 ・ 尕衣 提 ( 新疆 财经大 学 会计 学 院 新疆 乌鲁木 齐
【 摘
80 1 3 0 2)
得 出 最终 的产 品成 本 。
对 企 业 成 本 计 算 的 影 响 , 算 出来 的 成 本 指 标 相 对 准 确 、 信 , 而 受 计 可 因
到管理层的欢迎。
( ) 现 代 化 的 计 算 机技 术 。 采 用 作 业 成 本 法 进 行 成 本 计 算 时 , 五 有 由于 需 要 进 行 作 业 的 划 分 、 用 的 分 配 等 诸 多 环 节 , 费 因而 , 计 算 分 配 其 工 作 较 为 复 杂 。 而 在成 本 计 算 工 作 中 采 用 计 算 机 处 理 时 , 可 免 去 这 则 些 不 必要 的麻 烦 , 高 了成 本 计 算 工 作 的效 牢 和 准 确 性 。 提
可 不是很普遍 。 随着 我 国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建 立 , 科 技 逐 渐 采 用 , 必要 信 息 的 准 确 性 , 采 用 作 业 成 本 法 。 高 有 根 据 我 国 的具 体 情 况 . 究 其 在 我 国 企业 中应 用 的可 行 性 。 研 ( ) 业 产 品 生 产 工 艺 复 杂 多 变 , 常 发 生 调 整 准 备成 本 。一 些 三 企 经 企 业 产 品 的 生 产 工 艺 过 程 复 杂 ,而 且 经 常 需 对 生 产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 从 1 业成 本 法 的 定 义 . 作 这 作 业 成 本 法 就 是 通 过 作 业 成 本 计 算 法 所 提 供 的 明 细 动 态 信 息 优 而 要 发 生 一 些 调 整 费 用 。 因 此 , 些 调 整 费 用 应 计 人 那 些 进 行 调整 设 化 企 业 价 值 链 的 一 种 管 理 方 法 。 业 成 本 法 的 主 要 目标 是 : 一 、 作 第 尽量 备 所 生 产 的 产 品 成 本 中 。 作 业 成 本 法 就 可 以 解 决这 一 问题 。 ( 成 本 信 息 的 准 确 性 程 度 不 高 。 用 传 统 的成 本 计 算 方 法所 计 四) 采 通 过 作 业 为 顾 客 提 供 更 多 的 价 值 ; 二 、 为 顾 客 提 供 的 价 值 中 获得 第 从 由于 没 有 考 虑 高 技 术 条 件 下 间接 费 用 较 高 的实 际 更 多 的利 润 。出 于 作业 成 本法 的 这两 个 目的 , 求 把 作 业 成 本 法 的 贡 算 出 来 的 产 品 成 本 , 要 而 因而 , 算 出来 的成 计 点 放 在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的 每一 项 作 业 上 , “ 业 ” 为 企 业 管 理 的 情 况 , 仍 沿 用 传 统 的 方 法 进 行 间 接 费 用 的 分 配 , 以 作 作 本 指 标 没 有 反 映 出 产 品 的 真 实 成 本 。 作 业 成 本 法 由于 考 虑 了 高技 术 而 起 点 和 核 心 . 现代 管 理 的 一 种新 思 维 。 是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望了作业成本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作业成本法对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作用。
未来,我国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实现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实践案例分析、优势、局限性、发展趋势、完善。
1. 引言1.1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的重要性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准确核算,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进行。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成本的分配,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作业成本法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对各个作业部门的成本和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各个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而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作业来分别核算成本,通过将生产过程拆分成若干个作业,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所消耗的成本和资源。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成本较难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企业,如定制化生产企业;作业成本法能够实现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不同作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作业成本法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透明度和分配公平性,避免不合理的成本分配,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创新和工作积极性。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5700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学生姓名:学号:院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完成日期:内容摘要: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同时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我国研究与推广作业成本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应用目录一、绪论 (1)(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1)(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5)(一)应用状况 (5)(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6)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存在问题的因素 (8)(一)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 (8)(二)没有取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认可 (9)(三)企业人员素质及应用硬件上的障碍 (9)(四)初期投入较高 (10)(五)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10)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应对措施 (10)(一)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和意识 (11)(二)建立有助于成本法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11)(三)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12)(四)实行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并行的方针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5)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一、绪论(一)作业成本法概述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就是领先制造科技的使用,其次就是领先管理观点的宣传以及执行。
作为成本管理方法之一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许多国内外学者都曾进行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40 年代初,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1,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78913 企业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以往以单一数量为分配标准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它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产品动因将成本进行分配、核算,使得成本分配的标准更加合理更加准确,显示出作业成本法独特的优势,日益得到人们的瞩目。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一)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指企业为达到其生产经营目的,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耗费企业资源的具体活动。
常见的作业有以下几种:(1)维持性作业:即为了使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营和不间断的进行生产活动而进行的作业,它与产品的多少或产品的种类没有关系。
(2)产品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某种的特定产品而发生的作业,如为某一种产品编制材料清单,设计某种产品的产品工艺等。
(3)批别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某批产品而进行的作业,如对某批产品订单的处理,原材料的准备,产品质量的检测等。
(4)单位作业:是指企业为生产每单位产品而进行的作业,如生产每件产品所耗费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二)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作业中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集合,是进行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比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原材料采购、入库、保管都可以归类于材料处理作业中心。
建立作业中心应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和同质化经营原则,合并相同成本动因产生的同质作业,建立适当的作业中心。
把企业在各项作业中所消耗的资源合并归纳,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
(三)资源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进行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费用。
通常包括企业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货币资金等。
(四)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企业中导致成本形成的原因和进行成本分摊的标准,主要划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1)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是指引起各种资源被消耗的原因,是资源被分配到作业中心的依据。
例如:机器费用与各项作业消耗的工时有关,那么就可以按照工时分配机器费用,各项作业所消耗的工时就是一个资源动因。
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作者:陈婧超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5期摘要:20 世纪90年代初,作业成本法被引入中国,十几年来它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在阐述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现状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合理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比较优势;推广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简称ABC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归集,再根据成本核算对象与所消耗的作业的关系将相关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核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也就是说,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作业均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产品或服务也通过一系列的作业被生产出来。
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所有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在作业成本法下,其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针对不能方便地追溯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将相关成本首先追溯或合理分配到作业中,计算出各个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或者服务。
此方法下,不同作业所消耗的成本费用采用不同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进行分配,提高了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度和相关性。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优势在传统成本法下,原材料数量和人工工时与产品数量密切相关,故制造费用一般是依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或者直接人工工时来进行分配,而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一般是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传统的生产模式——“少品种,大批量”正在逐渐被新的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 所替代。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技术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直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各项间接费用大幅度增加,为此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
本文通过调查资料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具体情况,并对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前景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
当我国的学术界从北美引介这一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并且我国的实务界亦开始尝试这一工具之时,有必要对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应用统计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为了得到相关统计数据,笔者在北京、上海、西安三个城市对近300家企业进行了电话采访,但只有87家企业财务人员做了回答。
询问了各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了解程度、应用状况以及对作业成本法的看法,询问企业涉及制造、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
结果显示87家企业中有18%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试用)作业成本法,45%的企业正在考虑使用(或试用),有37%的企业从未考虑过。
我们发现在我国实施ABC的企业比例较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ABC 的重要性,正在考虑使用。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与企业经营规模的关系通常,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公司的经营规模有一定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越大,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就大。
在正在使用(或试用)的16家企业中,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只有2家,占13%;而资产规模在1亿和10亿之间的企业有5家,占31%;资产规模在10亿以上的有9家,占56%。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行业类别的关系作业成本法是由于制造业的成本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在制造业的基础上,才应用于其他行业。
从作业成本法产生到现在,其应用在制造业中一直占较大比例,服务业几乎局限于理论应用方面。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提要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它源于西方,在西方企业实施和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我国企业却难以实施。
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和我国的应用现状出发,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现阶段应用作业成本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
1995年余绪缨教授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向国内介绍ABC,在这之前我国对ABC的研究寥寥无几。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被列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ABC研究也作为自然基金研究课题被提上日程。
之后,国内不少会计刊物,以及一些工程类刊物刊载了介绍、研究ABC 的文章。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系统现已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公司得以实施和发展。
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也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其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
虽然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还远没有产生出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强烈要求,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一、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现状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核算和报价,更重要的是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都能提供决策支持。
但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核算内容、计算原理等方面与现行的财务制度体系有很大区别,在外部价值链分析及产品分析上,涉及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操作性上在一定环境、一定期间内有悖于传统的成本效益原则,所以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在尝试作业成本法,而这些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应用。
通过对我国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1)从总体看,我国企业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运用得很少,且均集中在制造业,而在西方国家,作业成本法已广泛运用于制造业、营销和行政管理业及服务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2)在少数企业自发总结的管理经验中闪耀着作业管理的基本思想,但作业管理及类似经验大多是“零星的”,不具有全局性,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3)我国企业作业管理类似经验产生的企业整体经营环境与真正意义上的作业管理产生的环境并不相同,一些大规模、变化少的生产企业同样可以运用作业管理;(4)作业管理从其形成的背景看,是对标准成本管理方式的一种否定,且作业成本管理与狭义的目标成本管理也常视作两种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内容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成本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和推崇。
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一直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
本文通过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及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的理论和实际分析后,认为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作业成本法时机尚不成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价值链成本动因适时生产制度作业成本法的演进与发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首先由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Eric Kohler)提出。
他发现: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因而科勒教授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同时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可以说,科勒教授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后来,斯拖布斯(G.T. 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
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用于计算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岗位产生的成本。
在我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制造业企业中,由于产品种类繁多、材料配件复杂、生产过程控制相对复杂,因此作业成本法尤其适用。
以下是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
1. 生产企业:在生产企业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
通过该方法,企业可以对每个生产岗位进行成本分析和评估,了解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各成本项目的比例,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2. 加工业企业:在加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掌握加工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项目,以加工量为基础,按照不同的加工流程和工序进行成本核算,从而计算出加工每个产品的成本。
3. 贸易企业: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需要对商品的成本进行核算。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根据所销售的每种商品类型、成本构成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在采购时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总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关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成本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应用最多的是制造业。
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
近十年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这种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现在是否可以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呢?笔者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一、从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1、技术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管理者认识到旧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时代潮流,必须在企业管理及事务处理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由于西方各国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当局要求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们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以至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
电脑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建立,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于是适时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应运而生。
JIT要求企业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当日生产当日销售,以达到消除存货和各种形式的浪费。
JIT的实施,使传统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均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背景。
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消费角度看,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适应性,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具个性、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式,而改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制造系统——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作者:程文婷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第06期[摘要]通过从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与原理着手,在分析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将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我国应用可行性作业成本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方法,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美国的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作业会计,随后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自从以余绪缨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管理会计学者将作业成本法引进以后,学术界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不是很普遍。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高科技逐渐采用,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其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就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明细动态信息优化企业价值链的一种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第二,从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出于作业成本法的这两个目的,要求把作业成本法的重点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项作业上,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新思维。
二、作业成本法原理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现的每一项作业消耗企业资源、动因、分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法。
它建立在两个前提上:(1)作业消耗资源;(2)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成本库中的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从而得出最终的产品成本。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提要] 本文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以及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程序,提出关于作业成本法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作业动因;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作业概念经常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完全有必要将这一概念的会计内涵深入到我国的企业中,并将其单独列为会计理念的一种,即作业会计理念。
确立作业理念,对于成本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其影响是极其重大的。
那么,想要对作业成本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让我们从作业观念的释义开始。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并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
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尽可能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一)作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
现代企业可被看作为了满足最终顾客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能创造价值的作业集合体。
作业链就是这个有序的集合体。
完成作业就会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有一定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最后将产品供应给顾客。
企业全部作业的成果集合是最终产品,也表现为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
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
“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这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此基本思想,企业,即为满足客户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组作业的集合,即作业链。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资源、进行价值的积累和价值的转移,即价值最终会从一个作业产品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产品,最终产品成为各种作业和全部价值的集合体。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摘要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在世界上许多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业成本法显示出传统成本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上也越来越强烈。
由于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产品的个性化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
传统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导致重大的成本扭曲,影响企业正确进行战略决策。
因此,处于激烈竞争氛围之下的企业,制定各种各样的战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战略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指出作业成本法还未在我国企业全面推广应用,进而分析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多方面原因。
然后又结合案例从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广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竞争力;应用IAbstractActivity-based costing arises in the 1940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by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Enterprises have improved their management level, increased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results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long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the ABC show unmatched advantages by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What’s more, thedemand of it is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industry which makes creat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stay. Because of high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products changes. Products' overhead costs surge, what's more, because of products’ pers onality, overhead costs are not relative to direct labor cost any more, consequently,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challenged and traditional costing is no longer suitabl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leads to businesses' making wrong decision. So, with the global competition becoming tenser, businesses must make lots of strategi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nder that background, ABC theories become strong supplementary tools of business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ompany can use AB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BC in China's enterprises and suggests that ABC has not yet fully applied in China's enterprise. It also analyses what impact on ABC theory’sapplication. With a case, this article shows the emerging issuesfrom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Finally, discuses measures from som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Key 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 enterprises’competitveness; applicationII目录引言...................................................................... .. (1)一、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 2(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 ........... 2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3)1(应用现状分析 ..................................................................... .. (3)2(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原因 ........................................................... 4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一)管理层面的问题 ..................................................................... .. (5)1(缺乏战略支持 ..................................................................... .. (5)2(制度制约 ..................................................................... . (5)(二)操作层面的问题 ..................................................................... .. (5)1(成本动因太多 ..................................................................... .. (5)2(有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没有体现出明确的目的 (5)3(成本库和作业中心内部缺乏管理 (5)4(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管理跟不上 (5)5(过分强调标准成本 ..................................................................... (6)三、案例分析...................................................................... (6)(一)公司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 ........... 6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 . (6)1(依据生产流程归集建立各个作业 (6)2(把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作业 ..................................................................... .. 63(确定主要作业,构建同质成本库 (7)(根据选择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 7 45(分配费用至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7)(三)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对比 (7)1(两种方法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 .. 72(两种方法对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 (8)3(两种方法对取舍定单决策的影响 (8)(四)该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总结 ....................................................................81(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成本数据和完整的成本信息 (8)2(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以完善的计算机系统为基础 (8)III3(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应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8)四、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具体措施.................................................... 9 (一)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外部环境 .................................................... 9 (二)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内部环境 (10)(三)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 11 参考文献...................................................................... (13)致谢...................................................................... (14)IV引言当今社会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社会,其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是其核心,它将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及在我国企业应用
作业成本法及在我国企业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亦称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
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
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的成本作业。
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经济特征: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作业时可以量化的基准。
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他是有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的价值链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原理认为:作业是由组织之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有隐藏在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
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某种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
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
进入80年代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在成本计算方法上实行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分析1.正确地反映了制造费用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关系,提供较为准确的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的信息。
2.作业中心的划分可以详细分析制造费用的增减变动原因,有利于管理决策,便于采取措施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3.对作业中心的考核拓宽了责任会计的运用,按作业中心来划分和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更为切实可行。
1.作业中心的划分有一定难度,与成本动因无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还要选择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
2.增加了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加大了核算成本。
二、应用作业成本法要注意的问题1.技术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使我国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已进入世界领先领域。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
据有关部门对钢铁、石化、电力等15个行业的调查,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到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
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 1/3,近1/5已经老化,超期率近40%。
因此,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的实施目前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适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未形成。
2.社会背景。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问题及对策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1.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具体来说,这一方法由两阶段组成:第一阶段首先鉴别出消耗资源的作业,然后确认资源动因,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相关作业;第二阶段包括明确成本计算对象,确认作业动因,计算成本动因率将各作业汇集的成本分配到相关的成本对象。
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受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应用最多的是制造企业,后来在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业、商业等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具有的优势首先,成本管理观念上的比较。
传统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作业成本法则是立足于全程的成本管理,它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将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并且尤其重视产品在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其次成本的控制和计算方面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控制)相结合的有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
从前因看,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形成一个作业的必要性如何?从后果看,作业的执行乃至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耗费的资源可对产品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做多大贡献?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减少所有环节上的浪费并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企业寻求最有利的产品、顾客和相应的投资方向,赢得不断改进的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价值链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企业数量以及规模的不断增多,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优化自身内部结构,从成本控制入手,对企业效益进行提升,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往往是针对产品进行核算,以数量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资源分配,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成本偏差。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单位,可以缩小间接成本分配范围,更加科学合理的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
本文综合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优势和必要性,以及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从而提出推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现状及问题;应用对策作业成本法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中,目前已经深入普及到第三产业,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企业已经逐步进入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生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程度较高,人工成本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同时人们的需求开始增多对企业生产的多样化带来要求,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理念更新,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全方位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理论角度来说,我国企业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种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成本管理办法,在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已经过时,对作业成本法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极大的更新成本管理理论基础,从而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良好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同样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成本管理的信息失真情况,有效的实现企业会计目标,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会计的不足,对企业战略决策理念进行改良,帮助企业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规模效益目标。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按照企业在生产中的经济、技术运用等内容特性,通过数理统计方式找出作业中的主要矛盾,划分出普通作业与重点作业,进而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活动采取定量成本管理方法,简单来说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不同活动特性为中心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每个作业或活动的具体成本进行分摊和计算,以达到更加精准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目的。
在我国,随着企
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首先,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相对较多。
制造业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成本情况进行清晰详细的了解,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成本数据,便
于企业决策和控制。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了解到制造过程中不同工序的成
本分布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控制成本水平。
其次,作业成本法在服务型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服务性企业往往不会像制造业企业一样有明确的产品,而是提供一种服务或者一项工作,这个工作或服务就是
作业成本法的对象。
例如,很多酒店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评估客房清洁、客房维修等
工作的成本,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工作成本,进而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最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逐渐被深化和扩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更广泛的管理场景,例如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等,以更好地
了解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成本状况。
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企业可以通过计算
机程序自动实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和管理,方便快捷。
总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企业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获得更加精准的成本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控制成本,从而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摘要:作业成本法自提出以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在欧美国家运用历史较长,技术较成熟。
我国引进作业成本法后,从实体制造业到服务业、金融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都有所涉猎,但是近年来的应用经历表明,我国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技术不够娴熟、效果不甚理想。
文章在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运用原理后,结合我国本土实情,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成本动因;作业中心;成本库;管理系统1作业成本法概述1.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作业就是一种具体的活动,用来进行产品生产或者影响产品。
)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对导致成本增加的作业的量化,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前者为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的依据,后者为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的依据。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以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2基本原理成本动因理论阐述的是成本不是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简单相加的结果,而是一种可追溯的作业在产品中的分配的结果。
基于成本动因理论,我们来解释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由于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所以它根据作业的耗用量将成本分配给产品,而作业的耗用量是根据分配率来核算所耗用资源的,这样每个产品就有了可追溯的成本来源,这样整个过程就遵循“资源-作业-产品”这条主线来进行。
1.3具体应用程序首先,划分作业中心。
根据生产流程分析各个作业环节,找出其中包含的作业以及关键作业,以关键作业为中心合并与其同质的作业,建立作业中心。
通常作业中心是一些资源占用比重较高、需求形态特异的作业。
其次,将所耗用的资源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库。
每个作业中心都会建立相应的成本库,来归集各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费用。
其中,要保证所建立的成本库收纳的是有共同成本动因的成本。
然后将所耗用的资源分配到相应作业的成本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估(一)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成本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和推崇。
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一直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
本文通过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及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的理论和实际分析后,认为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作业成本法时机尚不成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价值链成本动因适时生产制度
作业成本法的演进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首先由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EricKohler)提出。
他发现: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因而科勒教授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同时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可以说,科勒教授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后来,斯拖布斯(G.T.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他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
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
当然,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
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和普及,日本适时生产制度(JustInTime,以下简称JIT)的兴起引起了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
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
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 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
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
理论分析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
价值链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的含义是:从价值形成来看,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价值,而是要重新创造价值。
在价值链系统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单元通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价值的定义也由传统的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扩展为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动态转换。
高新技术蓬勃发
展并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导致了企业生产组织的重大变革,进而引发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为了适应这种变革,形成了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实际上,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生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此转移,直至形成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顾客。
而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作业链的最后一环,凝结了各个作业链所形成并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
因此,作业链同时又表现为价值链。
作业耗费与作业产出配比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盈利。
企业为了实现其“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须提高其作业产出,减少作业耗费。
但并非所有的作业都能够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溯本求源,分析哪些作业能够增加价值,哪些作业不能增加价值,并尽可能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即使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也应尽可能减少其作业耗费,这一切都要借助于作业分析。
为此,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简称ABM)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由此产生。
同时,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进行作业分析,就要求变革传统的成本计算与之相适应,即要求成本计算深入到每一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
因此,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也应运而生。
传统成本核算基本方法是: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其余的产品成本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而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冲减当期利润。
传统成本制度存在一系列缺陷,首先,传统的成本核算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其它则考虑不多,对期间费用只是做简化处理,使得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成本产生的原因难以追溯,不能满足价值链分析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信息的需要。
其次,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产品成本结构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而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间接费用,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误导整个价值链分析过程,做出错误判断,丧失竞争优势。
最后,传统的成本核算只能提供财务信息,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而许多非财务变量如调整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与成本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传统成本制度明显不能满足价值链的成本分析要求,必须引入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而ABC法之所以适合于价值链的成本分析,其主要理由是:第一,在ABC法下,各种作业根据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形成的“作业链”,完成作业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满足他们的需要。
因此“作业链”也就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总价值。
因此,ABC法与价值链的内涵是一致的。
第二,ABC法把成本核算对象深入到作业层次、而作业是价值链的基础,价值链的每一种活动都由若干作业组成。
ABC是基于特定的成本动因。
掌握成本动因是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资源耗费的真正原因。
因此,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非常重要。
针对传统成本在制造费用分摊上不精确的情况,它采用两阶段成本分摊方法来计算各种成本标的成本,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采用多重动因分摊成本。
当然,这并不是作业成本法的初衷。
因此,ABC法能满足价值链深层次分析的需求。
第三,ABC法的核算范围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各个环节、质量检验、装配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
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能为价值链分析提供全过程的成本信息。
第四,ABC法将传统单一数量分配标准改为按多元分配标准,而且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
这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标准,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从
而正确地分析各项间接费用,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并为分析成本动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