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性赋
针灸学歌诀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足阳明胃经
冲阳解溪三里随。冲阳原穴、解溪经火、三里合土
隐白大都太白脾,隐白井木、大都荥火、太白输土(原)
商丘阴陵泉要知。商丘经金、阴陵泉合水
少冲少府属于心,少冲井木、少府荥火
神门灵道少海寻。神门输土(原)、灵道经金、少海合水
少泽前谷后溪腕,少泽井金、前谷荥水、后溪输木
阳谷小海小肠经。腕骨原穴、阳谷经火、小海合土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门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百症赋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目荒目荒,急取养老、天柱。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直追。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喎于片时。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太冲泻唇喎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经穴性赋了解一下针灸腧穴性赋——穴性
【赋文】胆俞降泄肝胆【浅释】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脉布两胁。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失条达,疏泄无能,气滞两胁,则胸胁疼痛。若肝气犯胃,则气逆呕吐。气滞郁久化火,肝火及胆,循经上逆,则口苦耳鸣、头晕目眩。胆俞为胆的背俞穴,能清胆火,祛湿热,和胃宽胸,可使肝气条达,胆火得泄。【附方】肝胆火旺,头晕、胁痛取胆俞、风池、支沟、阳陵泉。【操作】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经穴性赋》了解一下!|针灸腧穴性赋——穴性
以歌赋形式总结传授针灸理论与实践,实为针灸发展的一大特点,如《玉龙歌》《标幽赋》等不胜枚举。今日发展中医,提高针灸疗效,保持中医特色是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内外学习针灸者普遍要求了解掌握穴性,我的老师生前教导我:“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可见掌握穴性之重要。二十多年前在北京中医学通过二十年临床实践,凡是用中医理论辨证确切的病人,依此穴性配穴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在临床治疗和教学中,颇受国内外同行、学生欢迎。为使穴性能公布,经验能推广,本人除将此赋有因传抄错漏、字迹不清处作了补充纠正外,其形式词句尽量保持原赋面目。同时参考《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宗金鉴》《针灸学》《针灸学讲义》《内科学讲义》,以及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体会,对此赋逐句浅加解释,名为穴性赋浅释。
穴情赋(明)刘伯温著
穴情赋(明)刘伯温著穴情赋(明)刘伯温著2013-04-23 23:36阅读:95识龙脉固然很难,而识别穴位也不容易,穴位中的妙更难一份说清楚。
但如果了解了阴阳二极和五行学说这种巧夺天工的学问,穴位的天命神功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了。
走来的龙脉不论其长与短,关键是看他到头的一节。
在这一节中如果与土星或木星、金星相配,这叫“三吉”,就能形成吉利的穴位。
如果峦头明净而体态丰满肥润,并且尖圆方正,这样形成的穴位才是真正的奇绝。
如果在开睁、展翅的时候便结成穴位,就自然与群山有很多的不同。
上面张开的八字形状是用来盖穴的。
如果八字分的小,穴位下就相合,界定的真气就不会泄漏。
所谓“大口出小口”是指的穴位有小口儿泄出。
如果上面不分八字的话,真气就来得不真。
局势之内也没有生气可融结;如果下面没有聚合的话,就终结不明白,外面就没有堂气可受、按。
如果上有分下有合,那麽雌雄交配就能够形成穴位。
真正的穴位天生就有一种奇异之处,他一定就有阴阳之气分出窟与凸来。
如果是阳来阴受的话,就是窟中有凸。
如果是阴来阳受的话,那一定是凸中有窟。
凸中有凸,是纯阳;窟中还有窟,是纯阴。
只有阴而无阳就不能生息是自然之理。
只有阳而无阴就不能成穴也不是虚化的胡说。
如果只有阴的话,就好像女子没有丈夫,她从何而怀孕呢?如果男子没有妻妾,他就只有终身绝后。
所以只有阴与阳配,或阳与阴配,阴阳相互配合才是最佳的办法。
如果是上阳与下阴相配那麽就是阴满,如果是上阴与下阳相配,那麽就是阳满。
如果是阴多而阳少,就不要靠近毯位;如果是阳多而阴少,那就要凑近毯位。
那如果阴阳对半均匀,就处于中间。
如果是一片阴来一片阳就取阳。
如果是阴盛阳衰,就靠近弱者;如果是阴盛阳衰,就靠近强者。
动的地方是生处,静的地方是死处。
穴位的设立必须弃绝死处,而挨近生处。
当点穴的方法,已经掌握而能够识别真假时。
还要辨别龙脉的缓急。
如果龙脉急那麽气就更急。
在这样的地方埋葬就会使后人绝迹。
安放棺材就应避开毯位而接近檐下,必须将棺材拖出毯位四、五尺远才行。
针灸《输穴性赋》
针灸《输穴性赋》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
古人用肘膝关节而分五输,井荣之法,背输腹募,理脏腑之。
元·汉卿云:“阳跷阳维并督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纲纪,十二经络十二原,是谓枢要”。
《通玄指要赋》云:“心胸痛,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脊间心后者针中清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速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康,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
其又如四总、十二穴等,悉乃前人治病经验。
总之熟悉诸穴性能,要在深明经络起止交会循行出入,相交相贯之理,方可起疾病之危急。
本篇采取常用穴106个,分气血虚实寒热风湿八类,文仿歌赋,利于记诵。
一、气类【原文】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气痛走注内外疼,气郁失志佛情间,上气气逆巨骨降,下气气陷气海升,嗳臭伤食肠胃郁。
食减消导自然安,喜以恐胜悲以喜,劳损短少膏盲司,【译文】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
少气者,气少不足言谈,皆不足之证。
气痛者,气为邪阻,气道不通.或内而脏腑,或外而经络,攻冲走注而疼痛。
气郁者,肝气郁结,佛郁不乐,情志不遂间能致气痛。
上气者,浊气上逆,巨骨为手阳明阳跷之会,开肺降逆气,可降浊气。
下气者,清气下陷,气海为任脉穴位在脐下一寸半,补气振阳益肾气,能升清气。
嗳腐臭秽,饮食所伤.肠胃郁结所致,郁在胃者上噫气,郁在肠者下矢气。
饮食减少,治宜消导,自然病安。
喜以恐胜,悲以喜胜,是以情志调治情志。
久损成痨,消损不复而短气、少气者,可用膏育俞司理、益气振阳,治痨益损。
【原文】气棣神经机能,悌情抑郁多般,原夫气会度中,尺泽润肺,陷谷开胃,神门镇心,大敦泄肝,公孙运脾,复溜收肾气固精。
【译文】气棣属于精神经络机能之表现,因情志愧郁,抑郁面致气病是多般多样。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标幽赋窦汉卿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论_穴性_
!理论探讨#论“穴性”(317000) 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 吴其康主题词 穴性 “穴性”是指腧穴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等病症,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功能,故也有叫穴位作用,功效、功能、功用、穴义等,至今未被统一命名,是腧穴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穴性”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通过探讨,了解腧穴的特性、功能,对疾病的疗效和对机体的内在影响,以阐解腧穴的作用机理,用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提高腧穴在临床的疗效,同时通过穴性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评价腧穴新的作用。
本文就“穴性”略述浅见,当有纰缪之处,恳祈赐手教正。
“穴性”是由临床实践上升为基础理论。
“穴性”是晚近才出现的学术名称,迄今少有专著,但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于医学家们所注意。
在《内经》中散在于各篇中记载着,虽当时仅以用穴之义,用方之义,阐述腧穴的治疗作用机理,但已是现代针灸处方、治法、穴性的渊源和萌芽。
如《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云门、骨禺骨、委中、髓空,此八者泻四肢之热。
”“五脏俞傍五,皆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
”《灵枢・五邪》:“补三里以温胃中。
”《灵枢・四时气》:“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以后历代宗《内经》也有散在记述,如晋《甲乙经》:“…以泻胃中之热。
”宋《铜人经》中:“若频刺风门,泄诸阳热。
”隋唐《太素》:“背俞此八者前后近胸,故泻胸中之热也。
”宋・《太平圣济方》,《资生经》:“三里下气也。
”元・杜思敬《治病直刺诀》:“阴都穴,进饮食和脾胃。
”“巨厥,化气除诞。
”“合谷穴,解表发汗。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风门,此穴能泻一身之热。
”明・严振《循经考穴编》也有不少论述。
如“少商以泄腑热。
攒竹宣泄诸阳之热。
风门泄诸热气。
三焦俞能生津液。
灸足三里引火下行。
听会宣泄耳气。
足临泣泄水(水肿),使五脏通利而不损元气。
风门能提下焦之气。
上星出血能宣泄诸阳热气。
气海生气之海,男子能藏精,女子以藏血。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气门(二)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气门(二)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有了这个之乎者也就摇头),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
这个有点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的味道,也有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味道。
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说白了就是大肠俞和膀胱俞的疏散。
我们讲一下大肠俞和膀胱俞,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俞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骶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感谢王家祥老师在旁边配合,配合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穴位,我讲的穴位,王家祥老师都把穴位的具体定位发在上面,大家可以看下,以加强印象)。
那么,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就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约等于麻子仁丸。
为什么哪?因为用麻子仁丸就有疏通肠胃之气化而润肠通便,它就有这样的功效。
比如说便秘,胃肠由于失机、宿便导致的胃胀,用大肠俞就可以,而且在临床当中很多比如说胃胀肚子胀呀,我们不需要用针,只要用手指点一点大肠俞一段时间,大肠俞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膀胱经上,一按马上这个人就放屁,肠道立马变通了,而且很见效,一按就放屁了。
始于肠道的胃胀,这个时候还可以说相当于木香顺气丸,顺气嘛!但它润便燥,润!注意这个润字,为什么我说它像麻子仁丸,因为麻子仁丸就是润,润燥,麻子仁能够养血通便,有润化作用,是油脂性的,所以说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就有点类似于麻子仁丸。
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疏通)膀胱之气化兮我们会想到什么方剂?这句话立马想到用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由于气化用桂,桂枝之类啊,五苓散利于气化膀胱,但这五苓散有五味药我们还要熬,而我们就用膀胱俞,只要针法到位,就能达到五苓散的作用。
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它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常用来治疗网球肘、肩周炎,有热泻热,外号又叫降压穴,对血压有良性上下调节作用,高血压可降低,低血压可升高。
昆明罗兆琚穴性赋
气门经穴性质,气分为先。
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
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
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
巨阙治逆道而开胸满, 隐白治咳逆而升陷阳。
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
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
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 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
抑又闻肝俞治肝,肺俞理肺。
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 理肺气以中府。
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
调和卫气有大椎,行气下气寻照海。
商阳泄肠,内关调胃。
合谷泻肺气之郁结,肺俞降肺气之上逆。
血门穴有血门,亦当牢记。
一切血病膈俞饶,大便脓血腹衰治。
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间行淤可破血结之证。
天枢足三里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冲三阴交通经行淤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
鼻衄二间极效,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 吐血不止尺泽攻。
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
血崩漏血求大敦,调经行淤曲池针。
吐血咳血有鱼际,齿衄鼻衄求内庭。
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功效亦同。
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
虚门虚者补之,穴要审真。
隐白补脾益肾,地机补脾益精。
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
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
阳气欲脱神阙灸,虚损劳弱天枢攻。
治虚劳肺萎魄户好, 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太溪、阴郄)。
闻之膏肓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
补肾益精命门肾俞宜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
大便闭结支沟取,虚热烦渴涌泉清。
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气海固下元助阳气且滋肾阴。
补肺治虚劳以肺俞, 补中益脾阳以公孙。
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
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
穴性赋
穴性赋1、气门经穴性质,气分为先。
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
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
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
巨阙治逆道而开胸满,隐白治咳逆而升陷阳。
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化兮而利小便。
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
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
抑又闻肝俞治肝,肺俞理肺。
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理肺气以中府。
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
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
调和卫气有大椎,行气下气寻照海。
商阳泄肠,内关调胃。
合谷泻肺气之郁结,肺俞降肺气之上逆。
2、血门穴有血门,亦当牢记。
一切血病膈俞饶,大便脓血腹衰治。
原夫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间行淤可破血结之证。
天枢足三里破淤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冲三阴交通经行淤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
鼻衄二间极效,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泽攻。
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
血崩漏血求大敦,调经行淤曲池针。
吐血咳血有鱼际,齿衄鼻衄求内庭。
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功效亦同。
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
3、虚门虚者补之,穴要审真。
隐白补脾益肾,地机补脾益精。
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
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
阳气欲脱神阙灸,虚损劳弱天枢攻。
治虚劳肺萎魄户好,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太溪、阴郄)。
闻之膏肓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
补肾益精命门肾俞宜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
大便闭结支沟取,虚热烦渴涌泉清。
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气海固下元助阳气且滋肾阴。
补肺治虚劳以肺俞,补中益脾阳以公孙。
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
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
复溜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复溜⽳的准确位置图和作⽤定位】在⼩腿内侧,太溪直上2⼨,跟腱的前⽅.【类属】属⾜少阴肾经,为该经经⽳【⽳性】补肾利⽔,滋阴治汗.【作⽤功效主治病证】1.肾⽓虚弱、⽔湿不化之⽔肿、腹胀、肠鸣、泄泻、腿肿、⾜痿、脉微细时⽌诸病症.2.阴虚盗汗,阳虚⾃汗,热病⽆汗或汗出不⽌诸症.【常⽤配伍与功效】1.配百会、风池、三阴交、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治疗肝肾阴虚、⽔不涵⽊之眩晕、头痛等.2.配三阴交、⾏间,针刺补泻兼施,滋补肝肾、息风潜阳,治疗阴虚风动之⼿⾜蠕动、⼿⾜⼼热、⾆红少苔、脉细数⽆⼒等.3.配太渊、太溪、内庭,针刺补泻兼施,养阴滋肾、补肺泻胃,治疗阴虚燥热之消渴.4.配⼼俞、⼤陵、神门、太溪,针刺补泻兼施,交通⼼肾,治疗肾阴不⾜、虚⽕扰⼼之失眠、五⼼烦热、⼼悸、健忘等.5.配太溪、通⾥、太渊,针刺补法,滋补肺肾、⾦⽔相⽣,治疗肺肾阴虚之咽痛、⾳哑、失⾳.6.配太溪、肾俞、百会,针刺补法,填精补髓,治疗肾精亏虛、髓海空虚之眩晕、头痛等.7.配听宫、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益肾精,治疗肾精亏虚之⽿鸣、⽿聋.8.配肝俞、太溪、睛明,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明⽬退翳,治疗肝肾不⾜之青盲、夜盲、⽬翳等.9.配合⾕,⽌汗发汗,针泻合⾕、补复溜,治疗⽓虚汗出不⽌,阴虚盜汗;针补合⾕、泻复溜,治疗热病⽆汗10.配肾俞、志室、关元、三阴交,针刺补法,固肾填精,治疗肾虚封藏失职之阳萎、遗精、早泄等.11.配肾俞、⽔分、关元、天枢、⾜三⾥,针刺补泻兼施,温补脾肾,治疗脾肾阳虚之肠鸣、泄泻、⽔肿等.12.配⼤杼、肾俞、悬钟、三阴交,针刺补法,补髓壮⾻,洽疗肾虚筋⾻失养之腰脊强痛,腰腿疼痛、软弱⽆⼒,⾜跟痛等.【⽳性⽂献辑录】1.《素问》:主腰痛,痛引脊内廉.⼜:厥.2.《针灸甲⼄经》:疟,热少间寒不能⾃温,臏胀,切痛引⼼.⾎痔泄后重,腹痛如癃状,狂仆必有所扶持及⼤⽓涎岀,⿐孔中痛,腹中常鸣,⾻寒热⽆所安,汘岀不休.嗌⼲,腹瘰痛,坐卧⽬晥睆,善怒多⾔.腰痛,引脊内廉.风逆四肢肿.3.《黄帝明堂经》:主虐热,少⽓,⾜胎寒不能⾃温,腹瞋切痛引⼼.⼼如悬,阴厥,脚腦后廉急,不可前却,⾎癃,肠噼便脓⾎,⾜跗上痛,⾆卷不能⾔,善笑,⾜痿不收履,溺青、⾚、⽩、黄、⿊,青取井,⾚取荥,黄取输,⽩取经,⿊取合.⼜:⾎痔,泄后重,腹病如癃状,狂仆必有所扶持,及⼤⽓涎出,⿐孔中痛,腹中雷鸣,⾻寒热⽆所安,汗出不休.嗌千,腹瘐痛,坐起⽬毓畹,善怒多⾔.风逆,四肢肿.乳难.4.《脉经》:肾病,其⾊⿊,其⽓虚弱,吸吸少⽓,两⽿若聋,腰痛,时时失精,饮⾷减少,膝以下清⽓脉沉滑⽽迟.5.《备急千⾦要⽅》:脚⽓.⼜:消渴,⼩便数.⽬肮睆不明,⽆风寒.涎出,⿐孔中痛,主⾆倦不能⾔.龋齿,嗌⼲,⼼痛如悬.⼩腹痛.腹瘼痛.肠鸣⽽痛.淋.肠潞便脓⾎,泻痢后重,腹痛如痉状.脚后廉急不可前却,⾜跗上痛,⾜痛失履不收.胫寒不能⾃温.寒热,癫仆.寒热⽆所安,汗出不⽌,风逆四肢肿.⼜:疟寒汗不出,痔⾎,泻后重.6.《千⾦翼⽅》:痔漏.⼜:⾎淋7.《外台秘要》:脚⽓.⼜:痛引腰脊内亷,嗌⼲,腹瘼痛,坐起⽬睆睆,善怒多⾔,疟热,少⽓,⾜胎寒不⾃温,腹膜切痛引⼼,⼼如悬,阴厥,脚踹后廉急不可前却,肠游便脓⾎,⾜趺上痛,⾆倦不能⾔,善噫,⾜痿不收病尿青⾚⽩黄⿊,⾎痔泄后重,腹痛如淋状及⽕⽓,涎出,⿐孔中痛,腹中雷鸣,⾻寒热⽆所安,汗出不休,⼼风四肢肿,⽓在横⾻,风逆四肢肿,乳难.8.《医⼼⽅》:腰痛引脊内廉,腹厥痛,嗌⼲,尿青⾚⽩,⽬晥睆,涎出.9.《太平圣惠⽅》:洽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善怒多⾔,⾜痿不收腹,胎寒不⾃温,腹中雷鸣,兼治腿肿,四肢肿,⼗⽔病.⼥⼦⾚⽩漏下,五淋⼩便如散灰⾊.⼜:兼治腹⿎,⽯⽔病,⼥⼦⾚⽩漏下,五淋,⼩便如散灰⾊.10.《铜⼈腧⽳针灸图经》:治腰脊内引痛,不能俯仰起坐,⽬畹,善怒多⾔,⾆⾆⼲涎⾃出,⾜痿不收履,胎寒不⾃温,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病.漏青⾚⽩黄⿊,青取井,⾚取荥,黄取输,⽩取经,⿊取合.⼜:⾎痔泄后重,五淋⼩便如散⽕,⾻寒热,汗出不⽌.11.《圣济总录》:⼩便余沥.12.《西⽅⼦明堂灸经》:主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睆睆视不明,⼝⾆⼲,涎⾃出;⾜痿不能履,不⾃温;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病,溺青、⾚、黄、⽩、⿊,青取井,⾚取荥,黄取输,⽩取经,⿊取合.⼜:⾎痔,泄后重,五淋,⼩便如散⽕,⾻寒热,汗注不⽌;脚后廉急,不可前却,⾜跗上痛,风逆,四肢废.13.《针灸摘英集》:治脉微细不见,或时⽆脉者.14.《扁鹊神应针灸⽟龙经》:伤寒⽆汘,浑⾝疼,盜汘,腰疼引脊,腹胀,肠鸣,四肢浮肿,胫寒,⾜瘳,⼩便染⾊.⼜:复溜为经⾦.在内踝上⼆⼨,动脉陷中.治浑⾝疼,盜汘,腰痛引脊,腹胀肠鸣,四肢浮肿,胫寒⾜痿,⼩便杂⾊.再:复溜偏治五淋病.15.《神应经》:盗汗不收及⾯萎黄.16.《席弘赋》:复溜⽓滞便离腰.17.《肘后歌》:疟疾三⽇得⼀发,先寒后热,寒多热少;伤寒四肢厥逆冷,⽆脉;伤寒⾃汗发黄.18.《针灸⼤成》:肠辯,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视睆睆,善怒多⾔,⾆⼲,胃热⾍动涎出,⾜痿不收履,所寒不⾃温,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痔,泄后重,五淋,⾎淋,⼩便如散⽕,⾻寒热,盗汗,汘注不⽌,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脉19.《类经图翼》:主肠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视睆睆,善怒多⾔,⾆⼲,胃热⾍动涎岀,⾜痿不收履,胎寒不⾃温,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痔,泄后重,五淋,⾎淋,⼩便如散⽕,⾻寒热,盗汗,汗注不⽌,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脉.20.《经⽳解》:肾之本病,腰脊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痿不收履,胎寒不⾃温,五淋⾎淋,⼩便如散⽕,⾻寒热,脉细微或时⽆脉.肾之肝病:⽬视畹睆,善怒.肾之脾病:胃热,⾍动涎出,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五种⽔病,青、黄、⾚、⽩、⿊,青取井、⾚取荥、黄取腧、⽩取经、⿊取合.如⽩⽔,则取此经之经⽳,泄后肿,齿龋.肾之⼼病:⾆⼲多⾔.肾之肺病:盜汗不⽌,肠癖,⾎痔.21.《医宗⾦鉴》:主治⾎淋,⽓滞腰痛.22.《针灸逢源》:主肠辯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视睆肮,善怒多⾔,⾆⼲,胃热⾍动涎出,⾜痿不收履,胎朐寒不⾃温,腹中雷鸣,腹胀如⿎,四肢肿,⾎痔,泄后重,五淋,⾎淋,⼩便如散⽕,⾻寒热,盗汗,汗注不⽌,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脉.23.《针灸精粹》:补肾⽓,滋阴,振阳固精,化湿.24.《针灸集锦》(修订本)(郑魁⼭):滋阴补肾,清热利湿.25.《常⽤腧⽳临床发挥》(李世珍):辨证取⽳,⽤补法:滋阴补肾、益髓健脑;配透天凉,滋阴降⽕.局部取⽳:补法,壮精补虚;⽤泻法:舒筋活络、驱邪散滞.26.《针灸腧⽳学》(杨甲三):温肾,利⽔,调营卫.27.《临床针灸学》(徐笨⼈):清热利湿,滋肾润燥.28.《针灸⼼悟》(孙震寰):祛湿消滞,滋肾润燥.收肾⽓固精29.《针灸腧⽳⼿册》(杨⼦⾬):益肾固表,利湿消肿.30.《针灸探微》(谢⽂志):滋阴润燥,清热利尿.31.《中医针灸通释·经脉腧⽳学》(康锁彬):温肾利⽔,调和营卫.32.《针灸腧⽳疗法》(李平华):滋阴补肾,利尿.33.《腧⽳临床应⽤集萃》(马惠芳):发汗解表,温阳利⽔.34.《新编实⽤腧⽳学》(王⽟兴):温肾利⽔,滋阴清热,通经活络.35.《中医针灸经⽳集成》(刘冠军):清热利⽔,滋阴补肾.36.《新编简明针灸学》:滋阴固表,调理下焦.37.《腧⽳学讲义》:调肾⽓,清湿热.38.《针灸辨证治疗学》(章逢润):益肾强筋,利湿通淋.39.《⽯学敏针灸学》(⽯学敏):滋肾强腰,疏利下焦.40.《珍珠囊⽳性赋》(张秀⽟):通调⽔道以治四肢肿.41.《腧⽳类编》(王富春):滋阴补肾,清热利⽔.42.《传统实⽤针灸学》(范其云):调肾⽓,清湿热.43.《临床常⽤百⽳精解》(王云凯):补法,滋阴补肾,益髓健脑.配透天凉,滋阴降⽕.泻法:舒筋活络,驱邪散滞.【古今应⽤辑要】1.古代⽂献摘录(1)《针灸甲⼄经》:乳痈,太冲、复溜.(2)《备急千⾦要⽅》:嗌⼲,复溜、照海、太冲、中封.⼩腹痛:复溜、中封、肾俞、承筋、阴包、承⼭、⼤敦.风逆四肢肿:复溜、丰隆、⼤都.⽬睆睆不明,恶风寒:肾俞、⼼俞、内关、复溜.⼼痛如悬:肾俞、复溜、⼤陵、云门.肠鸣⽽痛:陷⾕、温溜、漏⾕、复溜、阳纲.⾜瘐失履不收:冲阳、⾜三⾥、仆参、飞阳、复溜、完⾻.寒热,癃仆:风池、听会、复溜.疟寒汗不出:少泽、复溜、昆仑.痔⾎,泄后重:商丘、复溜.(3)《千⾦翼⽅》:⾎淋,灸丹⽥随年壮,⼜灸复溜五⼗壮.⼜:⽌遗尿,曲泉、阴⾕、阴陵泉、复溜.(4)《铜⼈腧⽳针灸图经》:⽔肿⽓胀满,复溜、神阙.⼜:⾜胫寒,复溜、申脉、厉兑.(5)《针灸资⽣经》:便⾎,太冲、会阳、复溜.⼜:善怒,劳宫、复溜.(6)《扁鹊神应针灸⽟龙经》:伤寒有阴有阳,⽤意参详,不问阴阳,七⽇过经不汗:合⾕(补)复溜(泻,汗出⽴愈,此⽳解表发汗神妙).(7)《拦江赋》:⽆汗,补合⾕,泻复溜(8)《针灸⼤成》:⾜胫寒,复溜、申脉、厉兑.⼜:⿎胀,复溜、公孙、中封、太⽩、⽔分.再:肿⽔⽓胀满,复溜、神阙.(9)《⽟龙歌》:⽆汗伤寒泻复溜,汗多亦将合⾕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针⼀补脉还浮.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10)《胜⽟歌》:脚⽓复溜不需疑.(11)《杂病⽳法歌》:⽔肿,⽔分、复溜.2.现代研究进展(1)张继庆针刺复溜、合⾕治疗原发性多汗症患者46例,其中⽓虚不固⾃汗29例,阴虚内热盗汗17例,⾃汗者补合⾕泻复溜,盗汗者补复溜泻合⾕,治愈31例,显效9例,有效3例[张继庆.辨证针刺合⾕、复溜治疗原发性多汗症46例中国针灸,2006,26(11):838].(2)罗鸿宇治疗组针刺双侧复溜⽳治疗肾虚腰痛患者22例,对照组针刺肾俞、委中、夹脊、命门、志室太溪治疗21例.治疗组治愈率72.73%,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38.10%,总有效率80.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罗鸿宇针刺复溜治疗肾虚腰痛22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1,23(7):531-532].(3)张婷婷等针刺复溜、肾俞、阿是⽳治疗肾虚腰痛,针刺复溜、通⾥、百会、⾜三⾥治疗阴虚⽕旺型盜汗,针刺复溜、⾜三⾥、关元、丰隆、百会治疗脾肾阳虚型经⾏浮肿,临床疗效满意[张婷婷,范郁⼭,杨建华,等复溜⽳临床应⽤举隅.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15].(4)戴晖针刺复溜、太溪、昆仑、肾俞治疗肝肾亏虚型⾜跟痛,针刺复溜、⾜三⾥、阳陵泉、太溪治疗⽓⾎阻滞型腓神经⿇痹,针剌复溜、关元、⽓海、秩边、四神聪治疗肾阳不⾜型顽固性遗尿,临床疗效满意[戴晖.针刺复溜⽳为主治疗多种疾病体会实⽤中医药杂志,2012,28(9):807-808].【安全针刺法】直刺0.5~1.0⼨,可灸.。
雪心赋
《雪心赋》卜则巍盖闻天开地闢,山峙川流。
二气妙运于其间,一理并行而不悖。
气当观其融结,理必达于精微。
由智士之讲求,岂愚夫之臆度。
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着于地者,有万水千山。
自本自根,或隐或显。
胎息孕育,神变化之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
地灵人杰,气化形生。
孰云微妙而难明,谁谓茫眛而不信。
古人卜宅,有其义而无其辞;后哲著书,传于家而行于世。
葬乘生气,脉认来龙;穴总三停,山分八卦。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眛于理者,孰造于玄微。
惟阴阳顺逆之难明,抑鬼神情状之莫察。
布八方之八卦,审四势之四维。
有去有来,有动有静。
迢迢山发迹,由祖宗而生子生孙。
汨汨水长流,自本根而分支分派。
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
岳渎锺星宿之灵,宾主尽东南之美。
立向贵迎官而就禄,作穴须趋吉而避凶。
必援古以证今,贵升高而望远。
辞楼下殿,不远千里而来。
问祖寻宗,岂可半途而止。
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
宾主趋迎者,情意相孚。
右必伏,左必降,精神百倍。
前者呼,后者应,气象万千。
辨山脉者,则有同干异枝。
论水法者,则有三叉九曲。
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吉地乃神之所司,善人乃天之克相。
将相公侯,胥此焉出。
荣华富贵,何莫不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毋忽斯言;得于斯,必深造于斯,盖有妙理。
要明分合之势,须审向背之宜。
散则乱,合则从,群以分,类以聚。
是以潜藏须细察,来止要详明。
山聚处,水或倾斜,谓之不善。
水曲处,山如散乱,谓之无情。
取小醇而遗大疵,是谓管中窥豹。
就众凶而寻一吉,殆犹缘木求鱼。
诀以言传,妙由心悟。
既明倒杖之法,方知卦例之非。
辨真伪于造次之间,度顺逆于性情之外,未知真诀,枉误世人。
细看八国之周流,详察五星之变化。
星以剥换为贵,形以特达为尊。
土不土而金不金,参形杂势。
木不木而火不火,眩目惑心。
盖土之小巧者类金,木之尖乱者似火。
金清土浊,火燥水柔。
木之妙无过于东方,北受生而西受克。
火之炎独尊于南位,北受克而东受生。
先破后成,多是水来生木。
始荣终滞,只因火去克金。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实门(二)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实门(二)附:穴性赋4、实门实则泻之,症要辨清。
涌泉然谷太溪俱泻肾,神门少府通里俱泻心。
脾胃之实何穴泻阴陵商丘同公孙,心包有热中冲泻曲泽内关大劳针。
泻肝期门曲泉行间太冲好,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
小肠少泽同少海,泻胆阳陵临窍阴。
膀胱委中中极泄,三焦关冲外沟清。
若还痰多丰隆泄,胸膈痞满上脘针。
井少商荥鱼际络列缺合尺泽,连募中府穴泻肺从肺经。
胃实内庭足三里泻,血结膈俞血海攻。
泻胃逐秽通肠天枢妙,泻腑导泻消滞中脘针。
辨证虚实当分清,施治补泻明于心。
张胜兵《攻癌救命录》六月份出版发行,敬请关注!好,我们再讲下一句,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商阳,二间,合谷,曲池。
这就是记方剂的一种方法,初学者要记要背的,对以后一辈子都有帮助。
那么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我们看一下商阳为大肠经井穴,二间为荥穴,合谷为其原穴,曲池为其合穴,肘膝关节以下都是,大肠经上的。
它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由于大肠经有热循经而上所引起的鼻衄,齿痛(牙齿痛),头痛,咽喉肿痛,腹痛,瘰疬。
因为合谷能治腹痛,它还可以治瘰疬,因为这里面有个穴位能治瘰疬,曲池能治瘰疬。
好,那么它治齿衄,鼻衄,头痛,甚至它还能够治疗昏迷,你看商阳,合谷就这两个穴位就可以开窍醒神,能够治昏迷。
头痛,当然是大肠经有火而循经上逆引起的头痛,循经上逆引起的,这是有原理的,不是说所有的头痛用这几个穴位都有效。
那么它治疗火热上攻的这些情况,只要是能清上焦火热的这些药都可以与它对应。
特别是这里有两个穴位特别关键,一个合谷,一个曲池,因为合谷治疗的疾病实在是太多了。
打个比方,我们合谷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只需一针合谷就当场可以抬起来。
当然我们治疗肩周炎很多都是用取健侧的条口透承山,然后嘱其活动患侧,可以当场立竿见影。
但是我们也可以不这么做,如果说它属于大肠经的肩周炎的话就取一针合谷强刺激,然后嘱其活动,他也能起来,当然如果是其他经的,比方说外关也能够举起来,后溪也可以。
8个养性穴位
• • •
•
• •
肾俞穴 强壮肾气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 至阴穴,左右各67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 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 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 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 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 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 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 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 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 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 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 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 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位置: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 旁开1.5 寸处,左右各一个。 养性功能: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 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 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 性冷感有帮助。
8个养性穴位 让他帮你按摩
中府穴 丰胸第一要穴 天柱穴 激起性亢奋 膈俞穴 唤醒性感觉 命门穴 平衡性能力 承扶穴 增加对性的感受力 肾俞穴 强壮肾气 商阳穴 促进新陈代谢 委中穴 提高性欲望 8个穴位示意图
中府穴 丰胸第一要穴 中府穴(手太阴肺经穴;肺之 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 交会穴)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左右各 11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阴 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 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 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 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 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 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 拇指内侧端。 位置: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 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养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 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 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 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 • • •
•
•
穴性
“输穴和药物在性质上虽然不同,但从其主治疾病的作用方面来看,却起着异曲同工、 殊途同归的效果。例如外感风寒出现头项强痛、恶寒、脉浮紧的症状时,在中药方面可用麻 黄汤来发汗解表;在针灸方面可用风池、大椎、合谷、复溜来发汗解表。又如阳明腑证出现 痞、满、燥、实、坚(大便不通)的症状时,可用承气汤来攻下,在针灸方面可取天枢、丰 隆、支沟、大敦、阳陵泉来泻火通便。中药治法中有汗、吐、下、消、和、清、温、补八法, 而针灸方面也有同样的治法[[15]]。”
…… 1.1.2 “穴性”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范式的提出,往往对学科的发展至为重要,它能够形成一个讨论和发展的平台,让 后人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11]]穴性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针灸界的认同,例如, 当今流传很广的《经穴性赋》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撰的,1937 年李文宪在《针灸精粹》中引 用了《实用针灸指要》关于穴性的论述。但是毕竟民国时期政局不稳,学术交流不甚通畅, 穴性理论提出后造成的针灸学演变,主要还是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穴性理论提出后,对针 灸影响之大,这很可能是罗兆琚始料未及的。 1.1.2.1 腧穴功效归纳出现了新的形式
很明显,肖少卿先生建立针灸处方学的根据,就是“穴性”理论。自《中国针灸处方学》 后,针灸处方学的专著以及教材陆续出版,至今已有十余部针灸处方学刊行。 1.1.2.3 针灸辨证论治体系的演变
在针灸处方学建立起来的同时,针灸的辨证治疗体系实际上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 化。 唐**,男,11 岁,住南阳县李八庙公社龙王庙大队。1965 年 3 月 29 日初诊。
正如中药处方学建立的基础是药物功能那样,针灸处方学建立的基础,是“穴性” 理论。孙震寰在《针灸心悟》中说道:“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由于腧穴主治发展的自身特点[[14]],针灸主流著 作一直以来没有对穴位进行“穴性”归纳,所以针灸学中没有类似中医的处方学。“穴性” 理论的提出,为建立类似中医的针灸处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宋朝蔡西山蔡牧堂西山先生《穴情赋》
宋朝蔡西山蔡牧堂西山先生《穴情赋》宋朝蔡西山蔡牧堂西山先生《穴情赋》《穴情赋》的主要内容有:论脉、口义、论卦例、择地十要、论死正、论富地、论贵地、论文贵、论武贵、二十六怕、论宜忌。
论脉鱼尾摆开,看后倚前亲之势。
虹腰双下,认横插直就之情。
莫道无头无面,横看鞭踪。
休言是木是金,动中取穴。
顺受逆受,何拘对定于天心。
正求旁求,尤在深详于龙虎。
横担横落,无龙却葬有龙。
直向直插,有气须安无气。
横山凑脊处曰斗斧,直山扦桑处曰入檐,抛鞭须认节,避刺要离根。
反手粘高骨,冲天打原门。
反裁如把伞,平视合提盆。
摆出情难缓,横飞势合翻。
匾大临弦山,雄粗带侧寻。
插尖休动骨,点鼻莫伤唇。
五直宜横下,三停妙影向力寻。
腕蓝插鼠肉,侧耳定龙心。
牛鼻防牵水,鱼肋要合襟。
口义凡看地,从何起,须识星辰行与止。
圆流尖侧要知踪,方晓龙身贫与贵。
如覆釜,是金星,行时屈曲喜相生。
不宜手足并斜侧,见此来伤必有刑。
如顿笏,是贪狼,不宜斜仄火来伤。
脚跟水土其星贵,一举成名达外邦。
动是水,飞冉冉,下生金木真龙占。
不宜侧火势来侵,做贼与瘟无处闪。
若卓笔,火神行,秀时一举便在名。
头斜身侧为军贼,带石欹斜神妙灵。
若是横,名曰土,令书玉轴真难遇。
更生一直起丁方,庶人之子朝天去。
教君术,认玄微,垣来取突最为奇。
直来取曲曲中直,饥处须求饱处宜。
这一言,是真术,突到取窝窝取突。
行珠气聚缩中裁,正有如流来屈曲。
教君葬,端有法,倚撞盖粘并挨撞,转跌垂钩斩截安,急缓须凭饶借折。
鹅公嘴,乌龟肩,嘴来硬直不堪插。
势来直急宜饶借,法点龟肩借靠安。
拉笔下,直斗直,认它脉上微微脉。
饶中借字实为真,凑煞安坟人绝迹。
勾刀嘴,马蹄弦,此法分明有理插。
勾取曲中葬用截,马蹄法有撞为先。
乌鸦颈,及鱼胞,葬宜横截穴居凹。
若还有气合襟直,倚穴撞求穴正火。
火夹穴,及禾又,葬之撞穴正为佳。
座下流神无屈曲,圹来饶借一些斜。
剑脊髯,同茅叶,草尾垂珠真气结。
流来势吉穴宜饶,须认两边收水贴。
猪腰口,搭膊裁,转皮乳气任君裁。
针灸大全
<篇名>针灸大全书名:针灸大全作者:徐凤朝代:明·正统四年年份:公元1439 年<目录>卷之一<篇名>周身经穴赋属性:手太阴肺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侠白共天府为邻、云门与中府相接。
手阳明兮大肠之经,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之,过偏历、温溜之滨;下迎香鼻迫。
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丰隆之神;下巨虚兮条口陈,上巨虚兮三里仍;犊鼻引入梁丘、阴市之下、伏兔上贯髀关、气冲之经;归来兮水道,大巨兮外陵;运天枢兮滑肉、礼太乙兮关门;梁门兮承满,不容兮乳根;乳中之膺窗屋翳,库房之气户、缺盆;气舍、水突、人迎、大迎;地仓兮巨续,四白兮承泣分;御颊车于下关,张头维于额垠。
足太阴兮脾中州,隐白出兮大指头;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越三阴之交,而漏腹哀、食窦兮,接天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迨夫真心为手少阴。
少冲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门;阴、通里兮、灵道非远;少海、青灵兮,极泉何深。
手之太阳,小肠之荥。
路从少泽,步前谷、后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见天容;匪由颧,曷造听宫。
足膀胱兮太阳,交背部之二行。
穷至阴于通谷之口,寻束骨于京骨之乡;申脉命仆参以前导、殷门以相从,承扶、秩边而胞肓;入志室兮肓门、胃仓,开意舍兮振彼阳纲;出魂门兮膈关,乃噫嘻乎神堂;膏肓兮在四椎之左右,魄户兮附带分而会阳;下、中、次、上之,白环中膂之房;膀胱俞兮小肠,大肠俞兮在傍;三焦肾俞兮胃俞接,脾、胆、肝、膈兮心俞当;厥阴、肺俞之募,风门、大杼之方;天柱竖兮玉枕络却,通天豁兮见彼承光;自五处、曲差而下,造攒竹、睛明之场。
足少阴兮肾属,涌泉流于然谷;太、大钟兮水泉缘,照海、复溜兮交信续;从筑宾兮上阴门肃;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中而俞府足。
手厥阴心包之络,中冲发中指之奇;自劳宫、大陵而往,逐内关、间使而驰;叩门于曲泽,酌天泉于天池。
穴性现代研究进展
穴性现代研究进展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梅【摘要】从穴性的现代概念出发,分别从穴性与主治的关系及穴性的多样性、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穴性的临床指导意义等5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文献综述,旨在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穴性,从而更好的指导针灸的辨证选穴,更好的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This research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point property so as to guide the point selection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This research retrieved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point property from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s: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oint property and medicinal property,its diversity,its relation with indication,its relation with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and its clin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7(033)012【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穴性;腧穴;现代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梅【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4.2腧穴的穴性是指对人体某些病证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性能,其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疾病的疗效影响和体内的内在影响[1]。
针刺补泻刍议
针刺补泻刍议
武峻艳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7)3
【摘要】历代医家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学派。
在针刺补泻效应的存在与否及如何实现,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及衡量标准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页数】2页(P207-208)
【关键词】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效应;历代医家;衡量标准
【作者】武峻艳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R245-0
【相关文献】
1.迎随补泻的时机——从《灵枢·九针十二原》看针刺补泻 [J], 李磊;尤传香
2.针刺补泻之“疾徐补泻”探讨 [J], 万锡钢
3.浅议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 [J], 林咸明;方剑乔
4.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 [J], 张金喜;林翠茹
5.也谈针刺补泻手法——读《针刺补泻手法之我见》有感 [J], 陆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穴性治验举隅
运用穴性治验举隅
李碧生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十四经之穴主治不同,同经之穴功效各异,其理何在?穴性不同也。
前贤孙震寰说:“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
”足见明辨穴性之重要。
关于穴性,历代医家专题论述者甚罔,惟《针灸心悟》【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李碧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师怀堂运用秩边穴临证治验举隅 [J], 张明亮
2.针刺扭伤穴治验举隅 [J], 黄向春
3.耳尖穴放血临床治验举隅 [J], 王巧花
4.李平教授水沟穴治验举隅 [J], 王玲姝;李岩;李平
5.少商穴点刺放血治验举隅 [J], 蒋西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穴(106)性赋(气、血、虚、实、寒、热、风、湿)
一、气类(31)
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气痛走注内外疼,气郁失志怫情间,上气气逆巨骨降,下气气陷气海升,嗳臭伤食肠胃郁,食减消导自然安,喜以恐胜悲以喜,劳损短少膏肓司。
气棣神经机能,怫情抑郁多般,原夫气会膻中,尺泽润肺,陷谷开胃,神门镇心,大敦泄肝,公孙运脾,复溜收肾气固精。
理五脏之气求通谷,调肠胃之气必天枢,宣泄头部热气以攒竹,解郁升清降浊用中脘,上星泄热明目,膻中炙可宽膺,劳宫炙癫疾,列缺行水气,鱼际止咳,天柱镇逆。
尝用大椎泄胸中热气兼理疟疾之疴,大陵清心肃浊逆能起痴呆之症,驱腹中冷气炙关元,宣大肠诸气泄合谷。
焉知曲池行气,肩井下气,肩髃舒经气,隐白提脾气,阳陵泉导气,太冲能镇逆,况有天突理喉,太阳治眼,斯三十有一穴,乃主诸气宜熟习,确是临床经历。
二、血类(20)
有形之血统乎气,见血须要先调气,补血生血中极效,助阳生阴三里矫,血会膈俞统理全身血,三阴交穴肝脾肾能调,委中承山清血热,行间、曲泉性凉活。
乃用承浆通血脉,交信调经,上星止衄,郄门、间使止呕咯,神门通里安心膈。
顾隐白止崩,昆仑逐破,大椎散淤,兼曲池有功无过,佐肩髃力能通和,大将示矩,权变在我,不可拘滞,妙在辨证灵活。
三、虚类(23)
理虚三本肺脾肾,华盖百脉一身根,阳虚统脾精火气,阴损肺统嗽骨蒸,先天之因属禀赋,后天酒色劳伤情,痘疹病后失调摄,外感重伤不醒劳,境过人情须细审,前药贻成妄伐削。
爱诸太渊润肺,公孙运脾,太溪滋阴益肾,中极虚寒可煦,更炙神阙助气,关元益精,膏肓填损理劳,气海诸虚可据。
助五脏医疳劳章门取,补三阴壮精血三阴交,足三里、解溪健中洲之胃气,阴陵泉、涌泉扶脾肾以滋阴。
况夫中脘振阳,上廉益胃,神门强心,复溜敛汗,曲泉养肝补血,抑又闻照海、阴谷、交信、然谷补肾滋阴功列寒谷亦生春。
四、实类(24)
实症原荥取,闭症井中开,先哲铭言,冠诸篇端,考乎君主之实,择少冲、通里,泄心包之邪,需中冲大陵。
列缺少商宣肺气,外关关冲利三焦,行间疏肝,公孙理脾,阳
陵泉泄中清以通便,滑肉门性通降助肠蠕。
内关快膈止痛,上脘利气宣壅,天枢、中脘、太白、长强逐秽通肠开六府,支沟、阳陵、丰隆、合谷除痰泻胃定狂夫,外关阳维表实症,照海阴跷里邪松。
五、寒类(18)
诸寒收引属肾水,经典古训,寒者热之,乃为正治,大椎发表振阳,中脘温中暖胃,气海、关元医腹中之冷,章门、隐白驱脏腑之寒。
后溪发表寒,公孙理腹寒,肾俞厉兑湿下元能回厥逆,列缺除肺寒,膻中炙胸寒,曲泉、阴陵治血寒,主温脾元。
焉知助肾火驱痼冷须寻然谷,祛寒疝归来可爱,又闻散头寒回诸阳卧针百会,暖下元祛寒疝火攻大敦。
六、热类(29)
热者寒之,当辨虚实,实执症首重荥井,虚热疾治取背俞。
大椎、后溪发表症,三里、丰隆里诸般,风门、内关肃胸热,支沟、阳陵胁肋痊,五脏热背膂俞膜,法用点刺能清,四肢热云门、肩髃、委中、悬钟可蠲。
头面诸窍兮曲池合谷,止渴生津兮金津、玉液,尺泽委中清血而祛暑,阴交神门平肝而安神。
天枢通大肠,上脘宽胸膺,解溪清胃,丝竹清眼,然谷泻肾,针罢即时安。
阳陵泉降肝胆热,净胃肠巨虚上廉,大凡临症要在究源,对症施方治病何难。
七、风类(21)
察蠲邪扶正之道,莫如金针;考决疑开滞之机,补泻迎随。
解诸外感受风邪,须向风池风府,熄镇肝风内动,求取风门太冲,肩髃、曲池上肢风邪主穴,环跳、风市腰腿风湿有灵,八风、八邪末梢手足诸风尽,三里、阴交搜四肢风必有功。
水沟回卒不省人事,承浆正口呙之偏风,颊车开口噤,百会理头风,疗颜面麻痹加地仓勘奇,昆仑止挛急,膝关祛腿疾,治脐风撮口独然谷可续。
少商喉科要穴,平小儿惊搐,委中腰腿之空,愈痧症出血,囟会突陷,验婴儿病危之兆,可疗鼻塞头风疴,风居百病之长,晓其善行数变。
八、湿类(18)
湿从土化,立法脾胃是关键,穴选渗利,上、下巨虚阴陵泉。
二市(风市、阴市)、悬钟祛腰腿风下受,曲池、昆仑散四肢湿邪之浸。
三里三阴交健脾胃,中脘配委中剿湿源,太溪益肾利水,内关疏凿水泉,原夫复溜化湿,水沟消肿,隐白温脾,水分功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