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的建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的建构研究

高校培养怎样的研究生才能在职场立足并做到优秀?学界研究和业界实践都证明,具有职业胜任力的人才才具有核心竞争力,为达成此目标,研究生教育需要特别注重情绪智力、心理资本的培养。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研究生情绪智力、心理资本的建构意义重大,但当前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不足。

一、核心竞争力、胜任力理论、情绪智力、心理资本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普拉哈拉德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和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就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高校界也对这一概念高度关注,认为核心竞争力表示自己在教育领域内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尤其就研究生教育来讲,教育者们必须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立于永胜之地?对此,Defillippi等在1994年提出了智能职业生涯的观点,之后完善为胜任力理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三种职业胜任力:

“knowing-how”反映了个人的人力资本情况,“knowing-whom”反映了个体的社会资本情况,knowing-why”回答了“你为什么工作”的问题,包括个体动机、认同和价值观等,反映了个体内部积极心理资源情况。这其中,心理资本(责任心、情绪稳定性、主动性人格等)与主观职业成功的相关性更高。

由此可见,高校仅关注学生认知性智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并强调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等提出,其定义为:感知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以更好的做出决定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与认知性智力相对应,对人们成功起到重要影响。这种看法与职业胜任力对心理资本的强调不谋而合。

综上,在研究生教育中,从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发,从培养具有强大职业胜任力的人才着手,研究如何提高研究生情绪智力及心理资本建构,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二、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视域下检视研究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整体民族精神的建构至关重要。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引起广泛关注,各高校纷纷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但是研究生教育中,由于其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却在人文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对研究生的涵化方面,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虽然研究生教育有其特殊性,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检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传统文化教育不足对研究生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的影响

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很难有机会进一步接受传统价值观的心理建设。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价值观,对于研究生积极心理陶造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文化建设并非是仓促之间可以造就,必须经过较长时间和较为系统的培训、濡染,才能形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氛围。如果传统文化教育存在总量不够、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的话,就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而较难形成相应的积极的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

四、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视域下加强研究生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构建以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重要对策。

通常的学校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是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教师的人格和学校领导的风格以及与学校文化系统相通的社会文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较难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大量安排显性课程。因此,构建以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可以着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1)提高全体教师的传统文化自觉意识。从事研究生教育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自觉意识,如此便能在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近年来,各高校都大力发展讲座,其中,对研究生吸引较大的常常是自己专业领域的讲座。但高校如能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延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座的主题设定也尽量新鲜生动活泼又贴合传统文化,则对学生包括研究生来讲,益处更大。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种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应积极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风格与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4)借助全媒体时代先进的媒介传播手段,通过学生关注度很高的学校微信、网络视频、校园广播等,用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文化作品、文献读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心理资本。

项目支持:1.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项目“核心竞争力培养视域下基于职业胜任的研究生情绪智力及心理资本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yjyb201604.2.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2016-2017年度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连市政府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舆情危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6dlskzd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