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形态特征1

合集下载

线虫

线虫

关于RNA的功能,以前教科书上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作为信使RNA(mRNA),是gene转录的直接产物,接下来 翻译成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是这样合成的。另外是转运RNA(tRNA),蛋白合成的时编码和运送氨基酸到核 糖体。还有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比如核糖体的构成成分就有RNA,它们起催化作用。但是RNAi(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揭示了RNA的另外一个重大功能:调节gene的表达(这给gene表达的调控也增加了一个 全新的概念)。
原虫幼虫
线虫亦称圆(原、幼)虫(roundworm)。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不少学者 为之另立为一门,为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 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 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 体腔)。
危害
管圆
对生命体
Ascaris lumbricoides,线虫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寄生在 鼠类的心、肺部的线虫,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线虫种类甚多,可以与昆虫相媲美
中国研究线虫以广州管圆线虫、松材线虫、甘薯茎线虫为多。
感染后的症状:
寄主感染幼虫发病急,感染虫卵潜伏期过后,身体才会有症状,不敏感的人无症状,但是会有贫血、低热、 烦躁、头痛、皮疹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寄主肌体受损,组织体液的改变,身体基因的改变,皮肤粘膜、肌肉纹理 的改变等。致使身体多脏器受损,导致各种并发症,危害生命。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传染源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线虫的分类鉴定

线虫的分类鉴定

线虫分类鉴定的应 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检测土壤健康状 况
防治农业害虫
促进土壤微生物 群落的平衡
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在医学上的应用
诊断肠道疾病: 线虫感染是肠道 疾病的常见原因, 通过分类鉴定可 以确诊感染的线 虫种类,为治疗 提供依据。
监测食品安全: 对食品中的线虫 进行分类鉴定, 可以监测食品的 卫生状况,保障 食品安全。
根据寄生部位进 行分类
分类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依据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 生态学鉴定:根据线虫的生态环境和寄主进行分类鉴定 生物化学鉴定:利用线虫的生物化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分类鉴定意义
确定生物种类:通过分类鉴定,确定线虫的种类,有助于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钩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内,引起贫血、 营养不良等,严重 时可导致死亡。
旋毛虫:寄生于人 体肌肉内,引起肌 肉疼痛、发热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蛔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内,引起腹泻 、腹痛等症状,严 重时可导致营养不 良和肠道疾病。
线虫分类标准
根据形态特征进 行分类
根据生态习性进 行分类
根据遗传关系进 行分类
添加副标题
线虫的分类鉴定
汇报人:XX
目录
PART One
线虫的分类
PART Two
线虫的形态特征
PART Three
线虫的鉴定过程
PART Five
线虫分类鉴定的未 来发展
PART Four
线虫分类鉴定的应 用
线虫的分类
常见线虫种类
杆形线虫:常见的 肠道寄生虫,寄生 于人类和其他哺乳 动物的小肠内,引 起腹泻等症状。

线虫

线虫

45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一、形态
1
成虫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雌虫大小(8~13)mm×(0.3~0.5) 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统双管型;
雄虫大小(2~5)mm×(0.1~0.2)
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 统单管型。
雌虫 雄虫
46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多肌型:肌细胞多而长,如蛔虫;
少肌型:肌细胞大而少,如蛲虫、钩虫;
7
细肌型:肌细胞细而密,如鞭虫。
线虫概论 (Nematodes)
二、形态特征
(2)消化系统
包括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
8
口腔周围通常有唇瓣2~3片围绕。不同虫种口腔形状不一,有的变大形成
口囊,其内有齿(如钩虫)。 咽管圆柱状,下段常膨大,咽管壁肌肉内有咽管腺。
20
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镰刀状交合刺一对。
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1
3个唇瓣排列成“品”字形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1)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45~75)µ m×(35~50)µ m。卵壳厚, 无色透明,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间隙。
二、形态特征
2
虫卵
1. 多为卵圆形,有色或无色,无卵盖, 内含细胞或幼虫。
2. 卵壳有三层 从外向内依次为:
卵黄膜 (受精膜) 壳质层 脂层(蛔苷层) 3. 有的虫卵表面还有一层蛋白质膜。

[医学]医学线虫

[医学]医学线虫

第十六章线虫第一节概论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估计全球约有1万余种。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形态1.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则逐渐变细,体不分节。

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

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图16-1)。

图16-1 线虫横切面模式图示体壁结构⑴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无细胞结构,含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类脂等化学成分。

质坚具弹性、光滑,覆盖于体表及口孔、肛孔、排泄孔、阴道等部位。

在虫体前端、后端常具有由角皮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唇瓣、乳突、翼、嵴及雄虫的交合着伞、交合刺等。

这些结构除分别与虫体的感觉、运动、附着、交配等生活活动有关外,同时也常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

⑵皮层:在角皮层之内,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含丰富糖原颗粒、线粒体、内质网及酯酶、磷酸酶等。

此层在虫体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分别称为背索、腹索和侧索。

背索和腹索较小,其内有纵行的神经干;两条侧索明显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两索之间部分称为索间区。

⑶纵肌层:在皮下层之内,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此层被纵索分成两个亚背区和两个亚腹区。

肌细胞由可收缩的纤维部分和不可收缩的细胞体构成,前者邻接皮下层呈垂直排列,含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其协同作用使肌肉收缩与松驰;后者发达并突入原体腔,含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糖原和脂类,能贮存大量糖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根据肌细胞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可分为三种肌型(图16-2)。

线虫 (1)(医学PPT课件)

线虫 (1)(医学PPT课件)

三、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
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nchida 滑刃线虫科Aphelenchoididae 伞滑刃线虫属 Bursaphelenchus
危害和重要性: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 毁灭性流行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 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可导致大量松 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
结薯少而小、品质差 产量损失高达90%以上
当土壤中存在着大丽轮技菌(Verticunum dahliae) 时,能与线虫相互作用,共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导致马铃薯的早死病(early dying disease)发生。
• 症状: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植株在田间 呈块状分布。
病株⇒生长矮小⇒茎细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 过筛分离法
• 可分离土壤中的 所有线虫(包括 活动性大的和小 的,个体大的或 小的。
形态鉴定方法
1、体形 (雌雄同形或异形、热杀死后直或弯曲或呈螺旋形) 2、外部形态特征
唇区、侧区、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胞囊线虫阴门锥、雄虫交合 伞的有无及特征 3、内部形态特征
口针长度及形态 排泄孔开口的位置 雌虫卵巢的特征 雄虫交合刺及导刺带的形状 4、体躯的大小比值——De Man 公式 a=体长÷体宽; b=体长÷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 c=体长÷尾长; V=头顶至阴门处的长度÷体长×100 T=精巢长÷体长×100
定居型内寄生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的抗逆性强,如 果土壤类型和温度合适,胞囊内的卵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长达28年之久。适合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生。

线虫的生活方式

线虫的生活方式

群居习性:线虫通常与其他线虫一起生活,形成群体 相互交流:线虫通过化学信号和机械接触进行交流,协调群体行为 合作狩猎:某些线虫会合作狩猎,共同捕食其他小动物 竞争排斥:同种线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通过争夺资源来维持生存
缩回或突出身体部分以逃避掠食者 释放化学物质以驱赶掠食者或吸引同伴 改变体色以与周围环境相似,进行伪装 群体合作,共同防御掠食者

寄生:一些线 虫是寄生生物, 生活在其他生 物体内或与其
共栖
线虫可以在不同温 度下生存,具有广 泛的温度适应性。
线虫对温度的适应 性因种类而异,一 些可以在低温或高 温下存活。
线虫通过调节自身生 理机能来适应不同的 温度环境,如调节代 谢速率、调节体温等。
线虫的适应性使其 能够在各种环境中 生存,包括极端环 境。
线虫对湿度变化敏感,能够感 知环境湿度并作出适应性调整
线虫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和繁 殖
线虫通过调节体内水分含量 来适应不同湿度环境
线虫在干燥环境中会寻找水源 补充水分,以维持正常生理功

食性:线虫是 杂食性动物, 既吃植物也吃
动物。
耐寒性:线虫 可以在低温环 境下生存,甚 至在冰层下也
能存活。
耐高温性:线 虫可以在高温 环境下生存, 甚至在温泉中 也能找到它们。
线虫在生态系 统中扮演重要 角色,能够分 解有机物,促 进物质循环。
线虫可以作为 其他动物的饵 料,是许多起着重 要作用,能够 控制其他生物 的数量和分布。
线虫对环境变 化敏感,能够 作为环境监测 的指示生物。
引起肠道感染: 线虫通过食物、 水源进入人体, 在肠道内寄生, 引发腹泻、腹痛 等症状。
繁殖特点:不需要交配,直 接产卵
繁殖方式:雌雄异体,有性生殖 繁殖周期:短周期,繁殖速度快 繁殖数量:一次可产大量卵,数量惊人 繁殖环境:适应多种环境,繁殖能力强

线虫

线虫

病原形态
头端细,具不 发达口囊(内 有角质矛状小 齿),虫体前 部两侧有一对 颈乳突,缺叶 冠。
病原特征
雌虫27-30mm, 雌虫新鲜时红白相间,阴 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的舌状 阴门盖。
雄虫15-19mm,淡红色,虫体毛发状;交 合伞偏于左侧,呈“人”字或倒“Y”形。
病原特征
虫卵特征性不大,要鉴定需要培养为三期幼虫,三期幼虫口囊大,肠细胞有16个以上。

症状
1.贫血

30ml/2000条/天
可视黏膜苍白,血红蛋白降低 下颌间隙、下腹部及四肢水肿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 被毛粗乱无光,身体消瘦,放牧时离群 死亡多发在春季。
2.消化不良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饱和盐水漂浮法 培养粪便检查三期幼虫
治疗


左咪唑,牛、羊6-10mg/kg 丙硫咪唑,10-15mg/kg 甲苯咪唑,10-15mg/kg
诊断
临床检查:

如消瘦,贫血,下痢,大便带血等症状可怀疑本病
确诊



饱和盐水漂浮法 每克粪便虫卵数达400-500个时,或尸体剖检在寄生部 位发现大量虫体时即可确诊。 在牛寄生虫体数量达到400条以上,羊寄生虫体数量达到 100条以上,即为严重感染。
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及时驱虫:多种抗线虫药对钩虫都有效, 对症治疗:输血、输液,补充营养物质。
线虫
概述
一、基本形态:前段钝圆,后端较细
头端 尾端 圆柱形或纺锤形 腹面 背面 侧面
活体常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吸血的虫体为淡红色 线虫均为雌雄异体
二、发育史
成虫期

线虫

线虫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均有致病作用,主要 表现为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和超敏反应。 1.幼虫 侵入肠粘膜,经肝、肺移行的发育、蜕皮过程中, 可引起组织损伤。 释放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宿主的局部和全身的超 敏反应。 其中以肺部病变更为明显,蛔虫性肺炎和蛔虫性 哮喘。 幼虫还可侵入脑、肝、脾、肾和甲状腺等 有幼虫经胎盘入胎儿体内寄生的报道。
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门静脉系统到肝----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第二及第三次蜕皮 约在感染后10d内
孵出的幼虫---------------------------------------------------------------------------------幼虫---------------------------
分布
线虫分布很广,多数腐生与水和土壤中,少数 寄生于人、动物和植物。
• 历史上甜菜胞囊线虫(Heterndera schachtii)、 马铃薯金线虫(G. rostochensis),温暖地区的根 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等都引起严重的植物 线虫病害。 • 在我国温暖地区的根结线虫、东北和黄淮地区的大 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甘薯茎线虫 (Ditylenchus destrutor)、粟线虫和水稻子尖线 虫(均为Aphelenchoides bessesi)都一直造成生 产上的严重损失。
分类
• Yamaguti(1961)关于寄生在脊椎动物的线虫种类的分类系统 棒线目(Rhabdiasidea) 鞭虫目(Trichuridea) 膨结目(Diotophymidea) 鱼园线目(Ichthyostrongylidea) 园线目(Strongylidea) 尖尾目(Oxyuridea) 蛔目(Ascarididea) 旋尾目(Spiruridea) 丝虫目(Filariidea) 嗜子宫目(Philometridea) 僵直线虫目(Tetanonematidea)

第四节 昆虫病原线虫

第四节  昆虫病原线虫

Locust dissected to show Mermis nigrescens juveniles in the cavity. (R. Gorden)
Locust with Mermis nigrescens post parasite emerging from the region. (J. Capinera)
Female Mermis nigrescens (蝗 索线虫), a mermithid parasite of grasshoppers in North America. The black color of the mermithid nematode is to the eggs in the female's body. (J. Capinera)
Deroceras reticulum five days after death following infected by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showing densely populated cadaver being fed upon by adult nematodes. (M.Wilson)
斯氏线虫科 Steinernematidae
仅一个属,斯氏线虫属 (Steinernemati) 在生活史中形成特殊的“带鞘”的侵染期幼

发育有两处阶段:寄生阶段和腐生阶段
侵染期线虫体内携带共生细菌;昆虫发生败
血病而死亡 寄主: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 等翅目、鳞翅目、脉翅目、蜻蜒目和直翅目
Habitat of mermithid (地丝虫属、 索科) nematodes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G. Baker)

线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线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线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线虫(Nematoda)是一类海洋、淡水和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1. 外形特征线虫体呈长圆柱形,通常呈弯曲状。

成年线虫体长一般在0.1毫米到2.5厘米之间,宽度约为细胞核的直径。

身体表面有细纹和环状褶皱。

线虫的头部具有口唇环,可用于进食和感知环境。

2. 体壁和体腔线虫的体壁由外层剪头体表皮和内层肌肉层组成。

表皮细胞分泌盐-water透质,有助于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

线虫体腔充满体液,起着支持和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3. 消化系统线虫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和肛门。

口位于头部的前端,咽是一个用于摄食和咀嚼食物的吸管状结构。

肠是一个细长的消化管,负责吸收和消化食物。

4. 生殖系统线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一些线虫个体具有雌雄同体的生殖器官,可以自体受精。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和精巢。

5. 呼吸和排泄线虫的呼吸系统是简单的,通过身体表面和体腔上的气体交换来进行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排泄则通过两个位于前部的细胞——套交链扁乳头细胞来完成,这些细胞可排出多余离子和废物。

6. 运动方式线虫通过身体纵向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进行运动。

它们可以沿着身体的任何方向弯曲和伸展。

线虫还可以通过蠕动运动来前进,当它们放松一个部分的肌肉时,身体的前部向前伸展,之后通过收缩肌肉将身体的后部推向前方。

7. 生态习性线虫广泛分布于不同环境中,包括海洋、淡水和土壤等。

它们在食性上多样,有的线虫以细菌为食,有的以植物和动物的残渣为食。

线虫也是许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总之,线虫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多样的生态习性。

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了解线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深入研究它们的生态行为和生物适应能力。

蠕虫——线虫——丝虫

蠕虫——线虫——丝虫

蠕虫——线虫——丝虫丝虫病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只有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象皮肿,乳糜尿等一、丝虫形态特征:1、成虫:细长如丝,表面光滑,雌雄异体。

个体大小上雌虫大于雄虫, 班氏丝虫大于马来丝虫。

2、微丝蚴:细长如丝,有鞘膜、头隙、体核、尾核二、生活史丝虫全为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

两种丝虫都需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和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一)蚊体内发育随蚊血入胃穿过胃壁到胸肌mf. —————→脱鞘———————→腊肠期幼虫(胸肌内)1 天 2-4 天脱皮再次脱皮—————→感染前期蚴—————→丝状蚴(感染性幼虫)5-7天 6-12天归纳要点:1、m f. 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体;2、一条mf.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进入人体成为一条成虫;3、m f.在蚊胸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口器下唇。

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发育随蚊吸血进入人体感染性幼虫(丝状蚴)—————————→淋巴系统(成虫)经皮下,周围淋巴管归纳要点:1、寄生部位:班氏丝虫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

马来比虫多寄生于四肢表浅部,如上下肢。

2、发育时间:班氏丝虫半年以上,马来丝虫约需三个月。

3、寿命:丝虫成虫通常在人体活4-5年,有的可达17-20年。

(三)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定义:在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均有明显的夜间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循环的现象,而白天微丝蚴则藏于内脏毛细血管内,此现象称为夜现同期性。

班氏微丝蚴晚上10点至凌晨2点,马来微丝蚴晚上8点至凌晨4 点出现在外周血中。

三、致病性:丝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成虫和发育中的细虫引起的。

而血液中的微丝蚴对人体并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

从丝虫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期:(一)早期急性过敏及炎症反应1、虫体的机械刺激代谢产物、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的刺激2、淋巴管内膜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症状:1、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称丝虫热。

线虫形态特征-医学微生物学-35

线虫形态特征-医学微生物学-35

流行
➢儿童集居、家庭感染
➢肛-手-口 ➢逆行感染
自身感染
➢吸入感染
防治
➢预防为主 ➢集体治疗、复治: 阿苯达唑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成虫形态
➢形似马鞭 ➢前细后粗
虫卵形态
➢棕黄色、腰鼓形 ➢两端具透明栓
Trichuris trichiura egg.
生活史
A large mas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that was pass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蛔虫病肠梗阻
An autopsy specimen show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y many adult worms of A.lumbricoides
交合刺 末端分离 末端合并
Egg of hookworm
虫卵
两种卵无法区别: 椭圆形、中等大小, 无色透明、卵壳薄, 排出时内含2-4个卵细胞
钩虫生活史
成虫
(小肠 ) 移 行
丝状蚴
虫卵 杆状蚴I
杆状蚴II
生活史
➢ 宿主:人为主 ➢ 寄生部位:十二指肠、空肠 ➢ 人体外发育:土壤、2周、
杆状蚴(I,II)、丝状蚴
成虫形态特征 雌雄大小悬殊 雌虫尾端尖细 雄虫尾端弯曲
Female adulte of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虫卵形态特征
透明,两侧不对称 内含蝌蚪期胚胎
Egg of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An adult female worm is seen in the perianal region

6-线虫动物门

6-线虫动物门

主要的线虫
肠蛲虫
人蛔虫 旋毛虫
毛首鞭形线虫
肠钩虫
1、代表动物------人蛔虫
外形:体呈圆长型,侧线明显,口有 3 个唇片,4 双乳突、2侧乳突。雌 雄异体异形。
背唇 口 腹唇 腹唇
无脊椎动物学
雌性: 卵巢2 → 输卵管2 →子宫2 → 阴道1 → 阴门→体外 雄性: 精巢 1 → 输精管 1 → 储精囊 → 射精管 → 泄殖腔 → 泄殖 孔 → 体外。 交合刺囊 1对
传播途径有两条: (1)逆行感染:成虫常在夜 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 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 经肛门侵入大肠,行逆行感染 (2)自体感染:当患者用手 搔抓肛门周围皮肤,虫卵污染手 指,造成直接传染。 蛲虫病主要由雌虫产卵所引 起的皮肤骚痒及局部炎症,患者 常有烦燥不安、失眠、食欲减退、 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等症状。
▲机械阻塞: 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腹绞痛
▲机械损伤: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生造成一系列机械损伤,引起炎 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咳嗽、发热、荨麻症。严重时 可引起暴发性哮喘、肺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处,引 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防治:肠虫清,左旋咪唑
蛔 虫



阻 标 本
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
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运动加快;
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扁形动物没有体腔,皮肌囊以内为实质细胞。
5、完全消化系统
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 肌肉层。为管中套管结构。构造简单,为一直管, 口——咽——肠——直肠——肛门(雄虫为泄殖 孔)
前肠(口、口腔、咽): 外胚层内陷而成,内表面有由 外胚层分泌的角质层。 中肠:内胚层发育而来,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场所。 后肠(直肠、肛门) :外胚层内陷而成,内表面有由外 胚层分泌的角质层。

线虫

线虫

虫卵计数法
痰液涂片查钩蚴
饱和盐水漂浮法
钩蚴培养法
2.免疫学检查
适用范围 常用方法 早期感染、轻度感染、流行
病学调查、多次粪检阴性的疑似患者; 皮内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
验等,但均因特异性低而少有应用。
【流行与防治】
1.流行
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方多于北方,多数地区两种钩
虫混合感染。
北方 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南方 美洲钩虫为主 流行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粪便管理不当、生活尤 其是劳作方式。
(2)两种钩虫的鉴别: 体态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口囊和齿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交合伞和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
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型
附着器官 交合伞 交合刺
“C”形弯曲
两对钩齿 略呈圆形 两刺长鬃状, 末端分开
“S”形弯曲
一对板齿 略呈扁状 两刺合并,末 端呈倒钩状
寄生部位 人的小肠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感染期卵
经口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
肠壁→静脉→肝→右心→肺→支气管 →气管→会咽→ 胃→小肠
【致病性】
(一)幼虫的致病作用 1.肠黏膜、肝的损害 2.肺的损害和超敏反应 3.异位病变
幼虫寄生于肺部
成虫致病
1.营养不良 2.消化道症状 3.蛔虫性超敏反应 4.并发症
马来丝虫
——淡色库蚊
致倦库蚊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易感人群:青壮年及儿童
嗜人按蚊
(三)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盐、
呋喃嘧酮、伊维菌素;晚期病人治疗采用外 科手术、中医中药。 防蚊灭蚊; 加强监测;

简述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简述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简述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1. 哎呀,说起线虫,这可是个有趣的小家伙!它的身体结构可有意思了,就像是一根会动的小面条,又细又长,两头尖尖的,看起来可爱极了!2. 线虫的身体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小外套,科学家管它叫角质层。

这层外套就像是线虫的盔甲,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让身体保持弹性,真是聪明!3. 要说线虫的身体构造,那可是分工明确!它的身体分成三层,就像是三明治一样。

最外面是表皮层,中间是肌肉层,里面是消化道,排列得整整齐齐的。

4. 线虫的嘴巴在身体的前端,像个小喇叭似的。

有的线虫还长着口针,就像是随身携带的小吸管,可以用来吸取食物。

想想看,多么方便啊!5. 它的消化道就像是一根笔直的管子,从前面一直通到后面。

食物进去后,就顺着这条"高速公路"往后跑,沿途该消化的消化,该吸收的吸收。

6. 线虫的神经系统也很特别,围着食道形成一个环,就像戴了个项圈。

从这个环上还伸出几根神经索,就像是几条小绳子,负责传递各种信息。

7. 有意思的是,线虫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它通过身体表面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就像是整个身体都在呼吸一样,多省事啊!8. 线虫的运动方式特别有趣,它们靠着身体的肌肉收缩来前进。

看起来就像是在跳舞,扭来扭去的,像极了一条会跳舞的小绳子!9. 雌性线虫比雄性要大一些,而且雌性的尾巴是直的,雄性的尾巴是弯的。

这就像男生女生穿不同的衣服一样,一眼就能认出来。

10. 线虫的生殖系统也很有特色。

雌虫的生殖器官像个管子,雄虫则有特殊的交配刺。

它们繁殖的时候,就像在玩一场配对游戏。

11. 虽然线虫的身体构造看起来简单,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任务。

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工厂,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配合得天衣无缝。

12. 最神奇的是,这么小的生物竟然能适应各种环境。

有的住在土壤里,有的寄生在动植物体内,有的甚至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它们就像是生命力超强的小勇士!。

线虫知识点总结

线虫知识点总结

线虫知识点总结线虫是一类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包括海洋、淡水、泥土和腐植质等环境中。

线虫的形态各异,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

线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还为研究其它生物的生命周期、发育过程和遗传机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线虫的分类线虫是一类包括有机体形态各异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线虫亚门,环节动物纲等多个分类单元。

根据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不同,线虫可以分为多个科、属、种等级别的分类单元。

其中包括常见的土壤线虫、淡水线虫、海洋线虫等多种类型。

二、线虫的形态特征1. 体形:线虫的体形多为长而细长,呈圆柱形或扁长形,体长一般为0.1-2厘米不等。

2. 体壁:线虫的体壁主要由外皮层、肌层和内膜层组成,具有保护身体、提供支持和运动等功能。

3. 消化系统:线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等器官,能够消化吸收食物并排泄废物。

4. 运动器官:线虫的运动器官主要由纤毛和肌肉组成,能够通过收缩和伸展等方式实现蠕动和游动。

5. 神经系统:线虫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环和神经冠等部分组成,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并调控其行为。

三、线虫的生活史线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发育、生长、繁殖等阶段。

线虫通过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经历了生活史中的多个重要过程。

其中包括卵发育、孵化、幼虫生长、成虫繁殖等多个阶段。

1. 卵发育:线虫的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经历一定的发育过程,逐渐形成幼虫。

2. 孵化:线虫的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孵化成为幼虫,继续生长发育。

3. 幼虫生长:线虫的幼虫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逐渐成长为成虫。

4. 成虫繁殖:线虫的成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进行繁殖,产生新的后代。

四、线虫的生态特点线虫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栖息于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淡水、海洋、腐植质等多种类型。

线虫常常作为食物链的底层生物,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he oral opening of Necator americanus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Adult A. duodenale in the small intestine.
钩虫形态
细长、颈弯、口囊发达 雄性尾部有交合伞
A.duodenale
Femelle
Mâle
N.americanus
Femelle
Mâle
Adult Ancylostoma duodenale
线虫形态特征2
生殖系统:管道型 雄性单管 雌性双管型
消化系统:完整消化道
线虫虫卵
椭圆,无卵盖,内有卵细胞 卵壳:蛔甙层
壳质层 受精膜
线虫生理、生物学特性
营养吸收:消化道完整 有完整的TCA酶系 幼虫发育中有蜕皮现象 (IV次)
线虫生活史类型
土源性线虫:不需中间宿主 多数肠道寄生线虫
Scanning electronmicrograph of tail of adult male
蛔虫形态特征
成虫:圆柱体形,头端3片唇瓣, 雄性尾部交合刺
虫卵:受精卵、感染期虫卵、
未受精卵
蛋白质膜 卵壳 卵细胞
Ascaris lumbricoides, fertilized egg
Ascaris lumbricoides, fertilized egg. size = 65 µm in length.
A few adult worms of A.lumbricoides obstruct a diverticulum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dlt A.lumbricoides
Female and male Ascaris lumbricoides; the female measures approximately 16 inches (40 cm) in length.
虫卵抵抗力强 传播与个人卫生有关
蛔虫的防治
预防为主:粪管、饮食卫生、化疗 治疗:阿苯达唑
甲苯达唑
钩虫(Hook worms)
寄生人体肠道的中小型线虫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重感染致贫血 — 懒黄病 我国流行两种人体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Adult Necator americanus
A. duodenal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americanus
钩齿
板齿
两种钩虫口囊比较
A. duodenale
N.americanu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he oral opening of Ancylostoma duodenale
蛔虫生活史
感染期与感染方式:口入感染性卵 体内移行:消化道-肺循环-消化道 寄生部位:小肠 发育:约2个半月 寿命:1年
蛔虫生活史
排离期与方式: 虫卵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
外环境发育: 受精卵经温湿含氧土壤发育 2-3周为感染性卵
蛔虫生活史
雌雄成虫

(小肠)






A adult female from the peritoneal cavity.
Adult Ascaris migrating into bile duct
Many adult worms of A.lumbricoides obstructing the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s.
蛔虫感染的查诊
首选病原学查诊: 粪便直接涂片法、Kato法
虫卵浓集:离心沉淀法
蛔虫从腹股沟处钻出
蛔虫从脐部钻出
蛔虫查诊的几个问题
查蛔虫卵为什么首选直接涂片法? 未查见蛔虫卵能否排除蛔虫感染? 查见未受精蛔虫卵提示什么? 蛔虫为何常见?
流行情况
粪肥习惯 土源性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大-24万个/天/雌虫,
幼虫
感染性卵
经口食入
蛔虫致病
幼虫:Loeffler综合症 成虫:营养掠夺,机械损害,
变态反应,严重引起外科 急腹症
A.lumbricoides larva in section of lung
蛔虫并发症(8433例)
胆道蛔虫症 4556 蛔虫性肠梗阻 2337 蛔虫性肠穿孔 143 蛔虫性哮喘 1352 蛔虫性肝脓肿等 85
female Ascaris worm. , as evidenced by the size and genital girdle (the dark circular groove at bottom area of image).
A scanning electronmicrograph of the anterior end of Ascaris showing the three prominent lips
A large mas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that was pass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蛔虫病肠梗阻
An autopsy specimen show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y many adult worms of A.lumbricoides
生物源性线虫:需中间宿主 多数组织寄生线虫
常见医学线虫
消化道线虫:蛔虫、钩虫、 蛲虫、鞭虫、
粪类圆线虫 组织线虫:丝虫、旋毛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概述
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寄生小肠的大型线虫 生活史简单,全球分布 我国:农村>城市, 儿童>成人
折光颗粒 A. lumbricoides unfertilized egg.
幼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infective egg.
A "decorticated," fertilized egg of A. lumbricoides
Life cycle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