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惩前毖后是指在进行教育整顿时,要既注重事前加强预防措施,又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惩处措施。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防范于未然,避免问题的发生。
同时,在问题出现后,要及时加强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蔓延。
治病救人是指通过教育整顿,既要针对犯错误的个体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纠正错误,又要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重新融入集体。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实现自我改造和转变。
综合起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强调在教育整顿中既要预防问题的发生,避免危害的产生,又要及时采取惩处措施,对问题进行处理。
同时,要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集体。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维护团体的秩序和稳定,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延安时期整顿“三风”,思想建党经验之二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延安时期整顿“三风”,思想建党经验
之二
潘望喜
【期刊名称】《长江论坛》
【年(卷),期】1986(000)001
【摘要】<正>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从陈独秀的家长制,翟秋白的惩办主义.李立三的宗派主义,到王明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等错误事实中,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一方针开始的表述为“团结—弄清—团结”,后来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潘望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为什么加强纪律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J], ;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J], 张旭东
3.为要从组织上整顿先需从思想上建党——延安时期整顿“三风”、思想建党经验之一 [J], 潘望喜
4.巩固发展整风成果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延安时期整顿“三风”、思想建党经验之三 [J], 潘望喜
5.新时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路径探索 [J], 张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给予批评教育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给予批评教育“监督执纪问责,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五条体会”之一。
纪委的职责定位、方式创新、作风转变,都必须充分体现这个方针。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
”这些论述是我们党准确判断形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进一步拓展了监督执纪的新思路,体现了依规治党、关口前移的新要求。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教育的一贯方针“惩前毖后”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其意思是指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谨慎从事,不致再犯类似错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方针,又是党永葆肌体健康的重要法宝。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借助于延安整风,广大党员的思想从主观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在全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
历史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正确有效的整党整风方式。
从延安整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党章和新颁布施行的纪律处分条例,再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无一不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实践体现。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这一方针得到新的继承与发展,发挥出日益重要的警示作用。
惩前才能毖后,治病为了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句话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并不陌生,在党章里,在纪律处分条例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我们党对犯错误党员干部进行处理所一贯秉持的基本方针。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教育整顿是我们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性修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教育整顿的基本原则,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惩前毖后是教育整顿的关键原则之一。
我们要及时分析和发现问题,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惩而不纠。
只有对问题及时予以惩处,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提高全体党员的党纪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治病救人是教育整顿的根本宗旨。
我们要坚持党员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改造人、治愈病态,而不是简单地惩罚个别个人。
因此,在教育整顿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和教育,帮助党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自我反省,并通过正确的方式纠正错误,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
要做到治病救人,还需要注重综合施策。
我们不仅要依规依纪对党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更要注重从思想上为党员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深化党员的党性修养,推动党员从内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最后,我们要根据教育整顿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育整顿的效果。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确保党员在教育整顿中能够切实改变思想和行为,做到对症下药,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综上所述,《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应该坚守原则,依法处理违规问题,注重党员思想教育和引导,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只有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我们才能够真正提高党员的素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重要性二、什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具体做法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实际应用五、总结: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教育工作中,有一种原则被广泛应用,那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的是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既要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得到全面的成长。
这种原则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教育工作中,既要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得到全面的成长。
具体来说,"惩前毖后"是指在教育工作中,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之后的行为设定明确的规范。
"治病救人"则是指在教育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具体做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呢?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教育工作者需要耐心细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之后的行为设定明确的规范。
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解决方案。
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当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四种形态”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抓早抓小的前提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纪委要破除“法在纪前”的惯性思维,扭转“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过去监督执纪有一种倾向,要么不得罪,得罪就得罪死。要改变那种接到问题反映,不去“惊动”干部,眼看着他的错误越来越严重的做法,有了问题反映就要同本人见面,鼓励党员干部相信组织、忠诚组织,多大的事都主动找组织讲清楚。任何犯了错误的干部,只要不讳疾忌医、固执错误,以致达到不可挽救的地步,都要让他把病治好。纪检干部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敢于、善于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党章党规党纪去教育挽救,真正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党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这个一贯方针,才能达到既严明纪律、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四种形态”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是处理好“树木”与“森林”关系的深化,为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践“四种形态”就是党委的责任,关键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要体现在日常,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才是真正的管党治党。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党性、不敢担当,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蜕变的过程,实际上平时不是没看到、没听见,而是不愿意去得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如果第一种形态落实不下去,实践“四种形态”就是一句空话,还谈什么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有锋芒和战斗性,发现干部身上有小问题,就要及时拉一把,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对小错视而不见,等同志犯了大错再算总账。“四种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只要把前三种形态用好了、前三道防线守住了,第四种形态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就能有效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
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 切实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切实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作者:秦鹰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33期摘要:如何让受处分干部放下包袱、变“有错”为“有为”,成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背景下值得关注的焦点话题。
本文以通过分析所在工程施工企业近几年发生的案件特点和规律,做好执纪审查的“后半篇文章”为切入点,对防止员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剖析原因,提出加强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监督;问责;教育管理一、剖析违纪违规原因,找准“后半篇文章”着力点通过对企业近几年查处的典型案例原因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深思:(一)企业政治生态比较脆弱。
企业少数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每逢干部提拔、领导调整等时间节点,一些信访举报接二连三。
经过初步调查,这些信件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倾向性,甚至有极个别的泄私愤现象存在。
往往还存在“一高一低”两个显著特点:“高”就是一信多投、越级举报的占比高。
尤其是利用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向上级机关、领导群发举报,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也挤占了大量监督资源。
“低”就是职工群众对本企业纪委信任度低。
(二)部分领导干部“有权任性”。
从查处的案例来看,很多都涉及到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
基层单位、项目部一把手,任性用权,重大事项即使集体研究,也只做表面文章,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对他们失去约束力;内部监督制约乏力,党支部书记作为党风廉洁建设第一责任人,对经理的监督流于形式,集体决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项目运行不规范、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格,内控机制缺失,不能及早有效制止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纪检监察机构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
(三)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
消极腐败行为虽然表现各有不同,但都是从违反党的纪律开始的。
通过查处的案件和受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检讨反思来看,有的对消极腐败危险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属于腐败行为,吃点、喝点、玩点、用点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论内涵与创新发展
29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IMPLEMENT摘要:为破解内忧外患的困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在此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学习和传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论内涵,使其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修养。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毛泽东提出的治党方针之一,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
深刻把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以及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对于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面临危难艰险的局势,从外部安全因素上来说,中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内部因素上来看,虽然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和周恩来、王稼祥成立三人团领导中国革命,但遵义会议只是解决了党内当时存在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党内存在的思想政治路线问题还有待解决。
直到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恰逢王稼祥同志从莫斯科归国,他适时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如果出现问题,党中央要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全党须在团结的氛围中解决问题[1]。
这一意见实际上是明确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整风运动前,党内像王明这样有类似不正确斗争思想的人不在少数,党内还存在着很多过火的言论,很多同志过于激进,并且认为“同志间在党内的对立,愈尖锐就愈好”[2]。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也正是为了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多种不正确的斗争形式。
惩前毖后创优环境发言材料
惩前毖后创优环境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惩前毖后、创优环境的发言材料。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深知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我愿意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打造一个惩前毖后、创优环境而努力。
惩前毖后,我理解为在问题发生之前提前预防,以防范于未然。
一个团队、一个企业,避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预防问题的发生,则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和事前意识。
只有大家在工作中时时刻刻都把责任放在首位,时刻提醒自己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错误的发生。
其次,我们可以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通过项目经验总结、审查以及模拟演练等方式,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纠正。
最后,形成及时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指导纠正。
创优环境,意味着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团队成员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首先,领导者应该发挥榜样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积极向员工传递积极向上的动力和能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同时,也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建设,强调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最后,尊重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意见,给予员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只有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认同,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绩效。
在实践中,我认为惩前毖后和创优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惩前毖后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而创优环境则是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绩效。
在惩前毖后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通过持续的惩前毖后,我们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在创优环境的指导下,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当然,要惩前毖后、创优环境,并不仅仅是领导者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谈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摘要:
一、引言
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内涵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教育整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是确保这一任务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这一原则展开讨论,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期为教育整顿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内涵
1.惩前毖后:强调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及时、有力的查处,以消除犯罪后果,减少社会危害。
2.治病救人:强调对违法犯罪者进行教育、感化,促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行为,重返正轨。
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执法部门要迅速采取行动,将其绳之以法,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2.对违法犯罪者进行教育感化: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对违法犯罪者进行
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引导他们悔过自新。
3.强化预防措施:通过教育整顿,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意思
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意思《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治病救人,惩前毖后”这档子事儿。
你看啊,治病救人,这就好比一个人生了病,得赶紧找医生瞧瞧,把病给治好咯,让这个人重新活蹦乱跳的。
在生活中啊,我们有时候也会犯错误,这错误就像是我们精神上、行为上的“病”。
那这时候呢,就需要有人来帮我们把这个“病”给治好。
那怎么治这个“病”呢?这就说到惩前毖后啦。
惩前就是让我们看看以前犯的错,别好了伤疤忘了疼,得记住那些教训。
毖后呢,就是以后别再犯同样的错啦。
就像你走路摔了一跤,你得知道为啥摔了,是自己不小心呢,还是路不平。
然后下次走路的时候,你就会小心点,或者避开那条不平的路。
比如说,有个小伙伴总是丢三落四的,今天丢了钥匙,明天忘了带钱包。
那这时候,身边的人就得提醒他呀,“嘿,你咋老这样呢,得改改啦!”这就是在帮他治病救人呀。
他自己也得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总这么糊涂下去。
然后每次出门前都好好检查一下,这就是惩前毖后。
其实啊,这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社会也都需要这样。
要是一个团队里有人犯了错,大家就得一起帮着纠正,让团队变得更好。
社会也是一样,发现了问题就得赶紧解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呀。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没啥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
就像生病吃药一样,虽然药可能有点苦,但吃了才能好呀。
总之呢,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是很重要的。
让我们都学会给自己和别人“治病”,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顺。
以后遇到啥事儿,咱就想着,得把“病”治好,别再犯啦!哈哈,就这么简单。
让我们一起努力,变得更好吧!哎呀,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
反正就是这么个理儿,大家自己琢磨琢磨吧!。
惩前为了毖后治病为了救人
惩前为了毖后治病为了救人惩前为了毖后治病为了救人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站]发布时间:2016-1-19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指出,“监督执纪问责,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句话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并不陌生,在党章里,在纪律处分条例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我们党对犯错误党员干部进行处理所一贯秉持的基本精神。
党章规定,“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党的纪律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惩”,从心征声,戒罚重在走心;“毖”,从比必声,强调谨慎借鉴、等量齐观。
“惩前毖后”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周颂·小毖》。
周成王在平定管叔鲜和蔡叔度叛乱后,回顾以往的历史教训说:“予其惩而毖后患。
”意为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1942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首次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4年4月,他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对这一方针又做了进一步阐述:“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他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
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党的革命和执政历史充分验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处理犯错误干部中的指导意义和正确性:什么时候坚持了、用好了这一方针,就能既严明纪律又团结同志,使党的队伍自始至终保持凝聚力、战斗力;反之,则会使管党治党偏离方向,甚至演变为毫无原则的斗争,恶化党内空气,破坏党的团结,使党的事业受到挫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是指在教育整顿活动中,对违反党纪国法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从源头遏制职务犯罪,对那些尚未出现违纪和违法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教育,帮助他们重振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前毖后的含义是我们要在教育整顿活动中对违反党纪国法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教育维护工作,对于已经发生违纪和违法问题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形成震慑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严防职务犯罪发生。
治病救人的含义是对那些尚未出现违纪和违法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教育,帮助他们重振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干部找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在教育整顿活动中,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做到心存敬畏,依法履职。
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和规范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权力观,在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要建立健全严密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
通过建设健全的党风廉政建设机构,以及健全的监察体制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干部行为的监督和纪律约束,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最后,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铲除腐败问题的滋生土壤,形成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作风和形象,增强全党对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握运用“五条体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罚,惩罚是为了治病,治病是根本。
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动不动就顶罪,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使咬耳扯袖、脸红出汗成为常态,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
这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真正的关心和最大的爱。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党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这个一贯方针,才能达到既严明纪律、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坚持纪律严于法律、纪律先于法律,实现纪法分离,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把纪律和规矩摆在法律前面,体现了严管就是为了救人而爱治病。
在党员中,违法是从违纪开始的。
干部的转变有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守纪律,并及时帮助认识和纠正错误,许多人可以避免违法。
对党对干部负责,就要时刻用纪律的尺子约束衡量,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违反纪律就立即处理,做到早治早防。
“四种形态”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是处理好“树木”与“森林”关系的深化,为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实践“四种形态”就是党委的责任,关键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要体现在日常,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才是真正的管党治党。
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党性、不敢担当,好人主义、一团和气。
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蜕变的过程,实际上平时不是没看到、没听见,而是不愿意去得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如果第一种形态落实不下去,实践“四种形态”就是一句空话,还谈什么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有锋芒和战斗性,发现干部身上有小问题,就要及时拉一把,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对小错视而不见,等同志犯了大错再算总账。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焦作各界合力除隐患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焦作各界合力除隐患无【期刊名称】《河南消防》【年(卷),期】2000(000)006【摘要】在焦作采访,我们一直为该市浓郁的消防气息所感动。
走进焦作宾馆,我们看到每个房间都多了一个灭火器,甚至电梯间也有,这首先就给人一种安全感。
在市区各大影剧院门口,都悬挂着“隆重推出消防安全教育片《隐患就在你身边》”的巨幅宣传横标。
当我们和市消防支队的同志们谈到这些时,他们的感触更深。
他们告诉记者,自从“3·29”火灾发生以来,社会各界群众来消防支队投诉的、咨询的、要求上门检查指导的、打听购买消防器材的络绎不绝,消防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受人关注。
消防通道的疏通,在焦作市进展得比较顺利,这除了当地政府态度坚决、要求严格之外,与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是分不开的。
解放区属焦作市老城区,建筑老化,人流集中,需要打通的通道多且多数比较棘手,这并没有影响疏通工作的开展。
该区B抠长和春安谈道:“这项工作无论困难再大,需要做的工作再多,我们都要无条件去完成好,确保单位和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正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焦南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但打通了上级指定的地方,而且主动检查打通了不易发现的出口。
在工农路附近,为给平光南厂家属区打通消防通道,临街门面房房主田秀兰的门面房已经拆除,田秀兰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她...【总页数】1页(P)【作者】无【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1【相关文献】1.为什么加强纪律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J],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六论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 [J], 黔清风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J], 张旭东4.新时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路径探索 [J], 张小平5.温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惩前毖后是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
惩前毖后是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的原则,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领导⼲部利⽤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中,要求领导⼲部开展⾃查清理,向所在党组织如实报告违规插⼿、参与茅台酒经营活动等⾏为。
客观地说,很多地⽅都存在靠⼭吃⼭、靠⽔吃⽔的现象,以为⾃⼰有着某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可以受益终⾝。
众所周知,茅台酒飘⾹全国,乃⾄闻名世界,正是因为其如此出名,在带来诸多利益和利润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些作风问题。
⼀些⼲部总想凭着⾃⼰对茅台有着管理权、掌握权,于是,就利⽤⼿中的权⼒谋取个⼈利益。
既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党风政风蒙尘。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是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唯有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的⽬的,才能让作风建设百尺竿头更进⼀步。
事实上,惩前毖后永远是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对于那些已经违法乱纪者,就是应该举起纪法利器,严肃追责,严格问责,不能让其逍遥法外、继续作恶。
⽽对于那些没有犯错、准备犯错、徘徊于犯错边缘的⼲部,要加⼤教育、提醒⼒度,随时进⾏政治体检,随时以咬⽿朵、扯袖⼦达到红脸出汗的⽬的,让其⾃觉将纪律挺在前⾯,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和本领。
其实,很多⼲部都知晓哪些⾏为会有哪些后果,但往往看到⼤家都那么做了,也没有出事和犯事,就以为不做⽩不做,不吃⽩不吃、不拿⽩不拿,于是,思想的防线就被打开,最后想要收回都为时已晚。
作风建设如同⼈的肌体⼀样,不⼀定⾮要等到⽣病之后才去吃药、打针、做⼿术,⽽要做好预防的⼤⽂章。
在没有⽣病之前,就应该注意⽣活规律、注重饮⾷起居,提⾼⾃我抵抗能⼒、低于风险的能⼒。
作风建设也需要做好提前预防的⼤⽂章,要经常给党员⼲部做政治体检,有事没事就进⾏提醒和教育,让所有⼲部都⼼中有敬畏,随时把党纪国法作为⼯作和⽣活的基本遵循,唯有如此,⽣病的⼈才会越来越少,健康的⼈才会越来越多。
(季伟)。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作者: 张旭东[1]
作者机构: [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88-9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1期
主题词: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防微杜渐;容错纠错机制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成为党内对待犯过错误同志的基本方式,改变了过去"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不正确斗争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发展,其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政治生活准则和纪律工作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思想融入其中,丰富和拓展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拓展了聚焦主业主责的新思路,既体现了依规治党、关口前移的新要求,又体现了注重日常教育监管,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使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一要正本清源,注重预防“早提醒”。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层层设置防线,其中每一种形态对应的问题程度层层递进,处理措施也是越来越严,凸显的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全覆盖。
第一种形态强调党内关系要正常化,就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违反纪律的问题能够做到
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在实践中,必须注重预防、及早提醒,创新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信访分类处置制度,及时掌握反映问题线索,按问题性质和轻重缓急予以处置,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批评
教育、提醒函询、谈心谈话、廉政约谈或诫勉谈话,做到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既教育干部,又保护干部。
二要手握戒尺,纪律规矩“挺在前”。
“四种形态”体现和诠释了纪严于法、纪先于法的要求,旨在建立更前沿、更严密的“防御阵地”。
党纪和国法作为防治腐败的两道防线,在防线构筑和作用发挥两个层面存在先后顺序,两者都体
现了纪在法前的要求。
纪律红线失守,往往是法律底线失守的预警信号。
因此,对党员违反规则的行为,纪律应率先反应,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和走出干部群众长期公认的“好同志”沦为“阶下囚”的怪圈。
第二种形态强调“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就是要对自律不严,触碰纪律和规矩“底线”的党员,要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干部的小事小节,对发现的违反规定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慵懒散”问题及时给予党政纪轻处理,做到严抓严管、及时问责,促使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
三要利剑高悬,惩治腐败“零容忍”。
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必须改变过去抓住线索“穷追不舍”的工作方式,以掌握违纪问题为重点,及时调查处理,做到快查快结。
对涉嫌违法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防止纪委充当党内的“公检法”。
第三种、第四种形态分别强调“对严重违纪
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这就要求我们,对严重违纪的党员要出重拳、下猛药,当头棒喝、治病救人;对可能沦为“阶下囚”的违法犯罪人员要从严惩处,毫不姑息。
为此,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不断减少腐败存量的同时有效遏制腐败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