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_人教新课标
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新教材】
![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5d653bba1c7aa00b42acb18.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指名读词,正音(二)交流主要内容(三)明确学习要求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3. 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一)自学感悟——自由快乐之心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2.引出阅读方法,引导自学,阐述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段,作批注。
(二)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事1.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快乐自由的事。
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课件,回顾所有快乐的事。
3.小结,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物1.依据交流出示语段“愿意……就……”2.引读该句式,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想象“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课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写。
三、研读深思,领悟中心1.深入质疑:学到这里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问题?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自读体会。
3.交流:“作者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快乐?”领会祖父的慈爱和宽容,是作者自由快乐的源泉。
四、猜测内容,阅读延伸1.出示《呼兰河传》封面,引导猜测书中内容。
2.出示茅盾对该书评价的话语,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是一部凄婉的歌谣?”。
3.激发阅读原著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自由快乐《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二)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804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5.png)
《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
教学内容包括:精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美丽的园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如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祖父的园子》2. 内容:a. 生字词b.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c. 作者怀念祖父的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作品,进一步体会亲情的珍贵;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亲情故事”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1182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3.png)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4篇】,欢迎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
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e853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6.png)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
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
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4abec58f5f61fb736664c.png)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吴晓欣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祖父的园子》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1.会认读2.8个生字及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5.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7.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8.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9.教法:引导法10.学法:自主合作、交流11.教学准备:课件导语:(出示)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
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读:——“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3.引导: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
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园子世界”)交流: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
(板书:“朗读,再现园子的世界”) 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
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
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0b5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6.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祖父的园子》。
2.掌握描述园子的词语和短语,并学会使用它们进行园子的描写。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诗歌,掌握描写园子的词语和短语。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词语和短语描写园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论或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园子,如公园、庭院、校园等,让学生谈论园子的外貌、特点和感受。
2. 学习1.教师向学生朗读《祖父的园子》。
2.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文,尝试分段理解。
3.分析并讲解生词或短语,如“桂花树”、“红枫叶”等。
4.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看到的园子,尝试在描述中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
3. 合作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他们理解和描述园子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演示1.选择2-3位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园子描述,鼓励其他学生在听完展示后提出问题和建议。
2.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5. 独立学生进行个别练习,写下自己眼中的园子,并使用所学词语和短语进行描写。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园子描述方式和词语短语。
四、教学评价1.会背诵《祖父的园子》。
2.掌握描述园子的词语和短语,并能运用这些词语和短语写好园子描述。
3.在组内和展示中,积极表现并提出问题。
4.在独立练习环节中,能自主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眼中的园子。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
2.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任务分配和时间控制需加强。
3.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需要提高,教师需要寻找更多互动和合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44e8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7.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蚱、啃、樱、蚌、割、嘟、倭、拴、啰、逛”等生字,会写“蝴、蚱”等 15 个字并能组词,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园子的自由与快乐。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领悟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童年》,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走进著名作家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如“蚂蚱(zha)”“倭(w ō)瓜”等。
开火车读,加强记忆。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学生简要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20 分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园子的段落,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默读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园子的特点:生机勃勃:文中写了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昆虫,如“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园子的生机。
自由自在:园子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https://img.taocdn.com/s3/m/68b948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a.p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劳动的尊重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怀念之情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 文学素养
Part Three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故事导入:讲述与课文相关的 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
Part Four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需要掌 握的生字、生词和 成语
重点句子:需要重 点理解的句子和段 落
重点内容:需要重 点讲解和练习的内 容
重点能力:需要重 点培养和提升的能 力
教学难点
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以及与祖父的深厚感情 难点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教师向学生提问,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 内容,分享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课文
课堂游戏:教师设计有趣的课 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知识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中优美 的段落
完成课后练习题
写一篇关于童年 趣事的短文
阅读与课文相关 的其他文学作品
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 学生参与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 教学顺利进行
及时反馈学生问题,调整 教学策略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反馈机制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反馈:布置相关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或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况和反馈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d78c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c.png)
祖父的园子教案(实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祖父的园子》章节内容进行设计,详细内容包括园子的描写、祖父的形象、园子中的动植物以及作者在园子中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美好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感情。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祖父的园子》2. 主要内容:a. 园子的描写b. 祖父的形象c. 园子中的动植物d. 童年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园子的景象。
c.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开展“我心中的园子”主题活动,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
b.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农田或公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c. 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增进家庭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细节描写的理解。
3.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4.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3d1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4.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通用9篇)《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希望有所帮助!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3祖父的园子教案【新教材】
![3祖父的园子教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2178c3ecc17552706220826.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祖父的园子教案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1)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
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
(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7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6fdd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9.png)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秀7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
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 用草帽遮脸睡觉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788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e.png)
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课文中关于亲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祖父(祖母)的美好回忆,营造课堂氛围。
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教师适时指导。
三、深入解读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感受祖父对作者的关爱。
2.分析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
四、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中发现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解读1.分析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园子的描绘。
2.分析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感激之情。
三、写作训练1.以“我眼中的园子”为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以“我眼中的祖父”为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解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课后实践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氛围活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 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098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d.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本课的诗文,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朗读课文《2 祖父的园子》,体会课文中的家庭情感。
难点:理解并正确表达句子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分享“园林小诗”,引出本课内容关键词:“园子、祖父”。
2.看图猜题:“你们看到的园子和家人有何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祖父的园子。
B. 学习新课(15分钟)1.背诵课文《2 祖父的园子》,教师解释生字词。
2.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跟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展示句子表达的情感。
C. 拓展活动(20分钟)1.分组合唱《春天的故事》。
2.小组讨论,分享祖父或家人的事迹,写成小故事。
3.朗读分享小故事,学生可以选择模仿声音、情感等进行表演。
D. 活动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总结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庭和自然之美。
3.布置课后阅读任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通过表演、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2 祖父的园子》。
2.继续阅读相关园林小诗,感悟诗中传达的情感。
3.完成小组讨论分享的小故事,可以借助家长或祖父母的故事。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3bc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篇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四、汇报交流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等等。
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祖父的园子教案(最新12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最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1332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2.png)
祖父的园子教案(最新12篇)《祖父的园子》优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
学会“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1.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揭示题目1.介绍作者。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的北方院落里的花朵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萦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倭瓜”中的“倭”字读作wō。
“蚌壳”中的“蚌”字读作bànɡ。
“水瓢”中的“瓢”字读作piáo。
2.再读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归纳学生的发言)(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指导。
(1)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324c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8.png)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对祖父辛勤劳作的尊重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孝敬老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祖父辛勤劳作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学生的孝顺之情。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科书。
2.教具:挂图、PPT、教案、课件等。
3.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教材,并且听力能力基本正常。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祖父的关注和疑问,激发学生对祖父园子的好奇之情。
第二步:呈现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祖父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步:深入阅读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祖父在园子里的场景。
2.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理解和归纳,写出心得体会。
第四步:课文赏析1.充分展示课文中描写祖父辛勤劳作的语句和情节,让学生感受祖父的辛劳和伟大。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祖父,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第五步: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组,编写一份感恩祖父勤劳的小诗或散文,表达对祖父的感激之情。
2.学生进行朗读或表演,互相学习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祖父的辛劳和园子的感慨都非常深刻,他们在朗读课文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投入。
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并不够深刻,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语言的分析和讲解。
另外,情感体验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祖父的辛苦和付出。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5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d35e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1.png)
《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详细描述了一个孩子与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展现了祖孙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藤蔓”、“蝴蝶”等。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的自然美和亲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细节感悟自然美和亲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各种美丽的花园,引发学生对花园的想象,进而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段大意。
(2)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祖父母之间的美好时光,分享亲情故事。
5. 例题讲解出示关于课文内容的判断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提问,巩固课文内容。
强调课文表达的主旨:亲情、自然美。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祖父的园子2. 主要段落大意:(1)园子的美景(2)祖孙二人的快乐时光(3)感悟亲情,怀念祖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园子里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短文。
(2)列举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感悟到亲情和自然美。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或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学会珍惜亲情和美好时光。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51da3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1.png)
举例:文章中“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画”这一句,学生需要理解“园”字的含义,并学会如何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写。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学的词汇,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叙述技巧:理解并模仿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如何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进行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文本的深深喜爱。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童年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当他们被问到关于自己怀念的地方时,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然而,我也意识到,问题的设计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祖父的园子》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祖父在园子里的快乐时光,反映了深厚的祖孙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如何运用细节来表现情感,以及这样的叙述方式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情感共鸣: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祖父的深情,这是本节课的情感教育难点。
举例:在分析“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画”这句话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园子会像画一样美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针对上述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新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
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学习目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析作者平淡语言中蕴含的美好诗意。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
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感受祖父园子中事物的自由美好,感受“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感悟祖父带给我的幸福和爱以及我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品析作者平淡语言中蕴含的美好诗意。
2、感受“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感悟祖父带给我的幸福和爱以及我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3、仿写文中节奏分明的美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并重点标记“园子”两个字)。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园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说自己心目中的园子:果园、花园、菜园等都可以)
二、赏析课文
1、这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园子,下面我们跟随“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一同走进她“祖父的园子”,看一下祖父的园子里又有哪些事物?又会带给我们哪
些不一样的感受。
请大家速度课文,准备回答问题。
(写了各种昆虫、花草和树。
)(板书成心形)
2、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都抓住了它们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园子的美好。
(蝴蝶:大小、颜色;蜻蜓、蚂蚱:颜色;蜜蜂:体态、动作——写出了它们的漂亮、可爱、色彩绚丽等)
3、还写到了什么?引导孩子欣赏作者语言的美和表现力。
(大榆树:位置、风雨中的样子、阳光下的美丽)
4、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园子呢?用句式“这是一座的园子”,让学生结合刚才的分析进行归纳。
(这是一座美丽、充满生机、多姿多彩和自由自在的园子。
)
5、对呀,这是一座充满了自由的园子。
文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种自由,同学们看一下是哪句话?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引领学生抓住“活”“自由”结合“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进行分析。
睡醒,不是叫醒,也不是惊醒,是睡够了自己醒的——自由;逛,无拘无束,心
情畅快——自由、轻松;说话,自言自语或说悄悄话,也是在说着自由呀。
——教师引领学生扣住主题进行语言的感悟和赏析:
同学们,萧红的语言朴实而又富有诗意,读起来如同在读诗,来,我们一起朗读,要读出自由的快乐,要读出美好的诗意。
(引领孩子多读)
6、建议孩子们仿写“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7、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呢?让学生继续读课文。
幻灯:让学生观察屏幕中的文字和课文比较有呢些不同的地方:(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
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
学生能看出:老师用“蝴蝶愿意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代替了后面的长句。
改后的句子更加朗朗上口,教师引领学生反复读,师生分工,男女生分工,在速度
上越读越快,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园子里的那份自由和快乐。
8、师生归结:这真是一座自由自在的园子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座园子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吗?其实,这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呢?(萧红),最自由的萧红更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读4——16段,说萧红都做了什么,用简介的语言进行概括。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种菜,我也种菜;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男女生分读,快读,感受文字,感受趣味,感受幸福……
9、萧红是在劳动吗?用文中的话来概括:瞎闹。
祖父生气吗?批评了吗?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没有。
因为宽容、耐心、慈祥等)(板书成心形)
(板书:用线条将板书连成两个相交的心形,并写上“爱”)——这是一个平凡但又不平凡的园子:里面种着各种花草、数目,有翩飞的蝴蝶、蜜蜂等,里面还种着祖父暖暖的关心和爱。
补充深化:
萧红的一生很坎坷。
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对她很严厉。
继母排挤她,祖母不喜欢她,只有外祖父呵护和关心她。
18岁时,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时,萧红被迫离开了家,离开了这座“一切自由”的园子。
31岁的萧红生病被庸医误诊,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前的萧红,当她在外漂泊时,大约心里最温暖的,就是回忆里那片园子给她的暖和爱了吧!所以,萧红在《呼兰河传》里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所以,萧红又说——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在萧红的回忆里,很多的人和事都远去了,淡忘了,只有祖父,那位温暖的老人,深深地根植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文字里,日久弥香。
)
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