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合集下载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合作机制背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门诊和辅助科室是密切相关的部门,它们相互依赖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门诊科室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常见病,而辅助科室则提供额外的医疗支持和特殊治疗。

为了确保这两个部门之间的顺畅合作,需要建立一种协调合作机制。

目标该文档旨在提出一种门诊与辅助科室协调合作的机制,以促进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和患者的综合治疗。

协调合作机制1. 信息共享:建立定期的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分享病例信息、检查结果和治疗计划,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2. 多学科团队:组成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包括门诊医生、辅助科室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

这样的团队可以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共同工作流程:制定一套共同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工作能够高效衔接。

包括对患者的预约、检查、治疗和后续随访的流程进行规范,以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延迟。

4. 预防和教育:门诊和辅助科室可以共同开展预防和教育活动,以提高患者对疾病预防和康复的认识。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

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了确保门诊与辅助科室协调合作机制的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可以被考虑: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合作。

为协调合作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 资源投入:增加对门诊和辅助科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顺畅合作。

3. 安全保障:建立安全机制和措施,确保患者在门诊和辅助科室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保护和安全。

结论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合作机制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关键因素。

通过信息共享、多学科团队、共同工作流程以及预防和教育活动,可以实现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高效合作。

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也是成功实施该机制的必要条件。

门诊和辅助科室协调配合措施

门诊和辅助科室协调配合措施

门诊和辅助科室协调配合措施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门诊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医生接诊病人、开具处方、开展各类基础检查等工作。

而辅助科室则提供各种辅助诊断和治疗技术,如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

本文将探讨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措施,以提高医疗效率及病患满意度。

一、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的建立为了实现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良好配合,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医院可以采用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系统来统一管理和共享病患的相关数据。

通过电子病历可以实现门诊医生与辅助科室的及时互动,避免因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断层而导致的误诊或延误。

同时,医院应建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方便门诊医生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邮箱或内部社交平台,方便医生之间传递重要信息,医生与辅助科室共享检查结果及治疗计划等。

二、科室间流程协调与优化为了确保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配合,医院应当对科室间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首先,可以采用预约制度来安排病患就诊时间,从而减少门诊病患的拥堵,为辅助科室提供更充足的工作时间。

其次,可以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明确门诊医生和辅助科室之间的职责和配合方式,避免因流程上的不顺畅而导致的工作延误或错失。

此外,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定期召开多学科会诊,共同商讨病患的疗效评估、治疗计划的制定等重要事项。

会诊可以在医院内部组织,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进行线上会诊。

通过会诊可以不仅可以加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培训和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了确保门诊医生和辅助科室的专业素质和协作能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教育体系。

通过定期的培训,可以提高医生对各类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门诊医生的整体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培训加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技巧,提高门诊医生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作效果。

门诊与辅诊科室间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诊科室间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诊科室间的协调机制
1.门诊与辅诊科室间随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必要时医务处参加),不断完善协调机制,促进工作的改进,更好的满足门诊患者诊疗的需要。

2.当门诊出诊医师发生变更时,由门诊负责人及时通知收费处变更挂号。

3.当电脑系统出现故障或因系统升级暂停服务时,收费处负责人及时通知门诊负责人,协调接诊医师对患者及时进行有效告知。

4.当门诊出现异常的病人高峰时段时,门诊负责人及时通知各相关辅诊科室(收费处、检验科、各影像科室、门诊药房等),增添人力、物力有效应对激增的工作量。

必要时由医务处或主管院领导进行协调组织。

5.当门诊部发生了突发意外事件时,辅助检查科室应该按照就近就快的原则立即协助处理,尽可能的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并根据事件性质向相关职能科室或分管院长报告。

6.当发生门诊患者投诉时,由门诊负责人接待,并与相关科室相互传递信息,协调解决。

必要时通知医务处、保卫科处理。

7.辅助检查科室应将开展的新项目随时通知门诊,便于新项目的及时开展与推广。

门诊与住院辅助检查管理制度

门诊与住院辅助检查管理制度

门诊与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与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的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辅佑襄助检查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门诊辅佑襄助检查:指在门诊环境中进行的各类医学辅佑襄助检查,包含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

2.住院辅佑襄助检查:指在住院环境中进行的各类医学辅佑襄助检查,包含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

3.检查申请单:指医生为患者开具的辅佑襄助检查项目申请单,包含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医嘱等内容。

第二章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管理第四条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的开立1.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由负责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填写检查申请单,并注明检查项目、检查目的和检查时限。

2.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申请单应由医生本人签字,并加盖医院公章。

第五条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的预约与布置1.门诊辅佑襄助检查预约工作由医院的预约科负责,依据患者的预约需求和医生的检查申请单进行布置。

2.预约科应做好检查设备的排班工作,确保患者的检查能够及时进行。

3.患者入院前,应提前了解辅佑襄助检查的准备工作,并依照医生和检查科室的引导准备。

第六条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结果的通知与解读1.门诊辅佑襄助检查结果应及时通知给患者,并由负责医生进行解读和建议。

2.如有需要,医生可将检查结果与其他医生进行研讨,形成综合诊断看法。

第三章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管理第七条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的开立1.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由负责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填写检查申请单,并注明检查项目、检查目的和检查时限。

2.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申请单应由医生本人签字,并加盖医院公章。

第八条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的布置与执行1.住院辅佑襄助检查的布置由医院的检查科室负责,依据医生的检查申请单进行布置。

2.确定检查日期、时间和地方后,检查科室应及时通知患者并做好布置工作。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机制引言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密切配合对于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门诊科室是医院中患者最常访问的地方,而辅助科室则提供了各种专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配合机制,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 信息共享门诊科室和辅助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是确保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医生应将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准确地传达给辅助科室,以便他们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辅助科室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和治疗建议反馈给门诊医生,以供其调整诊疗方案。

2. 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对于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

门诊医生和辅助科室的医生应定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他们应确保彼此了解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并协商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3. 协同工作门诊科室和辅助科室应通过协同工作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他们可以制定共同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他们还可以共享资源和设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

4. 培训和教育门诊医生和辅助科室的医生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提升专业水平。

他们可以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通过共同的教育,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工作,并更好地配合。

5. 定期评估和改进门诊科室和辅助科室应定期评估协作机制,并进行改进。

他们可以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他们可以制定改进计划,逐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门诊科室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关键因素。

通过信息共享、有效沟通、协同工作、培训和教育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我们可以改善协作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同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同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同机制引言门诊部和辅助科室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门诊部负责诊断和治疗患者,而辅助科室提供支持性的医疗服务。

为了实现更高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门诊部和辅助科室之间需要建立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的重要性门诊部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同机制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协同机制可以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顺畅,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且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建立协同机制的关键因素1. 沟通与信息共享门诊部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是建立协同机制的关键。

通过定期的会议、领导交流和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可以确保双方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和诊疗计划,以便做出适当的安排。

2. 协调与协作门诊部和辅助科室需要进行协调与协作,以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

通过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流程,以及建立跨科室工作小组,可以促进协作和问题解决,并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运行。

3. 信息技术支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门诊部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同效率。

例如,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预约系统,可以方便双方共享患者的医疗信息和预约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协同机制的实施和评估建立协同机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

同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协同机制的有效实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建立门诊部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同机制是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协调与协作以及信息技术支持,可以实现门诊部和辅助科室的良好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动协同机制的实施,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医辅部门协同管理制度

医辅部门协同管理制度

医辅部门协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辅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辅部门,包含但不限于医技科室、药剂科、质量管理科等。

第三条定义•医辅部门:指医院内与临床医疗直接相关的全部科室,以供应支持性服务为主,如检验科、放射科等。

•协同管理:指医院内医辅部门之间通过合作与互助,共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章协同管理机制第四条协同工作机制医辅部门之间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协同管理睬议医辅部门应定期召开协同管理睬议,讨论共同关怀的问题,并订立解决方案。

会议由医辅部门管理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第六条联合团队医辅部门可按需成立联合团队,由不同科室的专业人员构成,共同解决多而杂问题,提升协同管理水平。

第七条资源共享医辅部门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确保医院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避开重复建设和挥霍。

第八条信息共享医辅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关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医疗记录、化验结果、病理报告等。

第三章协同管理流程第九条服务需求评估医辅部门在接收到临床科室的服务需求时,应及时进行评估,确认能否满足需求,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第十条协作布置医辅部门在确定能够满足临床科室服务需求后,应与临床科室协商具体的协作布置,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十一条协同检查和诊断医辅部门在进行检查和诊断工作时,应充分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及时供应准确的结果,并对临床医生提出必需的解读和建议。

第十二条反馈与建议医辅部门和临床科室应建立定期的反馈与建议机制,共同评估协同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四章协同管理监督和评估第十三条监督机制医辅部门应定期对协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向医院管理部门报告工作进展和发现的问题。

1门诊、急诊服务和流程检查标准

1门诊、急诊服务和流程检查标准
2.急诊科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⑴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是□否
⑵设医疗区,包括:
①分诊处□有□无②就诊室□有□无
③治疗室□有□无④处置室□有□无
⑤抢救室□有□无⑥观察室□有□无
⑦急诊手术室□有□无⑧急诊重症监护室□有□无
⑶配备的仪器设备有:
①心电图机□有□无②心脏起搏/除颤仪□有□无
3.急诊至少设内、外科专业,急门诊有条件的设妇、儿急门诊。
1.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是□否
⑴急诊科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是□否
⑵与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临近。
□是□否
⑶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是□否
⑷各种路标和标示醒目。□是□否
5.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识别预警信息。□是□否
6.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是□否
7.有应急事件的分析评价。□有□无
1.资料查阅:查看门诊应急管理相关文件。
2.抽查考核(提问):抽查3-5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提问。
3.抽查考核(演练):进行一次演练,了解应急预案启动情况。
2.2.4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套医疗资源。
1.至少有两种以上方式为患者提供出诊信息。□是□否
2.出诊信息更新及时。□是□否
3.医务人员按时出诊。□是□否
4.有医务人员无法出诊的替代方案。□有□无
5.当出现替代出诊情况时能够及时告知患者。□是□否
6.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有□无
7.医务人员完成本岗位诊疗工作后能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一诊疗环节。□是□否
1.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有□无
2.有医疗资源调配方案。□有□无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中涉及的机制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中涉及的机制

医院评审各项机制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

(第4页、1.2.6.1框内【C】的第1项)2.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第6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3.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第7页、1.4.1.1框内【C】的第5项)4.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第8页、1.4.2框内)5.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第8页、1.3.4.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6.有奖惩措施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率。

(第15页、2.2.2.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7.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第15页、2.2.3.1框内【C】的第3项)8.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16页、2.2.3.2框内)9.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第17页、2.3.1.2框内【A】符合“B”,并框内项)10.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第18页、2.4.1.1框内【C】的第2项)11.有完善的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协调处置机制。

(第22页、2.6.5.1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2.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第23页、2.7.1.1框内【B】符合“C”,并的第1项)13.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

(第34页、3.9.2.1框内【C】的第1项)1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第35页、3.9.3框内)15.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第36页、4.1.1.2框内【B】符合“C”,并的第2项)1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合作机制一、背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门诊与辅助科室需要建立合作机制。

该合作机制将促进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强患者的医疗管理和治疗效果。

二、合作内容1. 信息共享:门诊部门与辅助科室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包括病历资料、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

信息共享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科室内部通信平台等方式进行。

2. 诊疗协调:门诊部门与辅助科室之间需要加强诊疗协调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而连续的医疗服务。

例如,在门诊就诊后,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门诊部门应积极与相应的辅助科室协调安排,使患者能够顺利就诊。

3. 预约安排:门诊部门与辅助科室之间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约安排机制,以避免患者在等待门诊或辅助科室就诊时长时间排队或耽误时间。

预约安排应考虑到患者的就诊需求和科室的资源情况。

4. 知识交流:门诊部门和辅助科室之间应定期举行知识交流会议或培训,以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交流可以包括病例讨论、研究进展分享等形式。

5. 绩效评估:门诊部门和辅助科室之间需要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估合作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报告等方式进行。

三、合作机制的优势1. 提高医疗效率:通过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合作,可以减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2. 提升患者体验:合作机制可以使患者的就诊过程更加顺畅和连贯,提升患者的整体体验和满意度。

3. 优化资源配置:合作机制可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

4. 加强专业技术合作:合作机制能够促进门诊部门和辅助科室之间的专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建立合作机制的步骤1.明确合作目标和内容。

2.制定合作协议或合作章程。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4.优化诊疗协调流程。

5.制定预约安排机制。

6.组织知识交流活动。

7.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8.定期评估合作效果并进行优化。

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流程管理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流程管理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一、预约诊疗服务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1.1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就诊者和出院复诊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4.1.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就诊者和出院复诊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C】
1.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微信、现场等预约形式。
2.在挂号、检验、药房、收费等窗口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3.急诊服务区域,标识醒目,救护车与急诊室有效衔接,急诊室与病房服务连续畅通。
4.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具有专科特点。
【B】符合“C”,并
独立设置急诊科。
【A】符合“B”,并
急诊科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基本要求。
2.出院复诊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B】符合“C”,并
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出院复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A】符合“B”,并
1.有完善的出院复诊者预约服务管理,登记资料完整。
2.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
4.1.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预约就诊比例。
4.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预约就诊比例。
三、急诊服务及绿色通道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4.3.1设置急诊室,提供妇产科、儿科“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合理配置产儿科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4.3.1.1
设置急诊室,急诊服务布局、设备设施符合产儿科服务特点。
【C】
1.急诊服务布局、设备设施满足产儿科服务需求。

门诊就诊情况持续改进记录

门诊就诊情况持续改进记录
科主任:
年月日
改进效果
1、住院登记处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患者能及办理入院。
2、医技科室均能及时完成预约检查,不影响患者正常治疗。
科主任的配合!
1门诊患者就诊流量2门诊与辅助科室工作协调机制的落实情况3医疗资源合理调配的落实情况4抽查医技科室检查和报告的时间发现问题
门诊就诊情况分析
与持续改进记录
检查日期
10月8日
检查人员
检查内容及发现的问题
检查内容:1、门诊患者就诊流量
2、门诊与辅助科室工作协调机制的落实情况
3、医疗资源合理调配的落实情况
4、抽查医技科室检查和报告的时间
发现问题:1、住院登记处排队患者多,排队时间长。
2、患者心电图检查预约时间过久。
原因分析
1、长假过后新入院患者较多,工作人员满负荷工作仍不能及时处理。
2、节假日后新入院患者多,造成常规检查患者多。
改进措施
1、根据资源调配方案,安排其他工作人员到住院登记处支援。
2、为满足患者检查需要,主动联系科室负责人增派工作人员或适当延迟下班。

等级评审细则第二章医院服务

等级评审细则第二章医院服务

2.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 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1.有职能部门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
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3.有方便患者获取的门诊和预约服务公开的医疗 信息。
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
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诊疗制度与流程。
【B】符合“C”,并
三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2.3.3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2.3.3.1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 道畅通。
【C】
1.医院有重大突发事件(精神药物中毒、严重暴 力攻击和自杀自伤等)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负责急诊工作的科室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 抢救工作流程。 3.相关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熟悉本部 门、本人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4.大规模抢救工作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由 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5.有转送至其他具备大规模抢救能力医院的制度 和流程,并落实。 【B】符合“C”,并
三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2.3.1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资 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
2.3.1.1
【C】
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 专业培训、胜任精神科急诊工作的 医务人员。
1.承担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满足急诊工 作需要。
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 的服务流程。
者。
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诊提供指导和各种便 民措施。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 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

二级医院评审二三章解读

二级医院评审二三章解读
(例如:①化疗 ②放疗 ③分子靶向治疗 ④中医正骨 ⑤内科治疗 ⑥…)
4、拟行医疗方案的目的
(例如: □完全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 □ 探查取活检 □其他:)
5、拟行医疗方案的常见并发症及风险 1)麻醉:麻醉可能存在的各种并发症详见麻醉知情同意书 2)术中:(略) 3)术后:(略) 4)其他:
备注: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局限和个体差异,存在医务人员难以预知的风 险,故诊疗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风险不限于上述说明内容。
• 2-2 门诊流程管理
• 2-3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2-4 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 2-5 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 2-6 患者的合法权益
• 2-7 投诉管理
• 2-8 就诊环境管理
4
2-1 预约诊疗服务
• 2-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 务, 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 约(两周以上) • 评审重点:预约诊疗服务形式,现场模拟, 登记资料查阅
• B级: 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职能部门对 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 有改进措施。 • A级: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 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4、应用腕带标识识别患者
• C级: • 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 室有明确制度规定。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 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 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 B级: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 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 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职能部门对上 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 施。 • A级: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 续改进有成效。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 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一、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加强协调、沟通,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二、门诊医生按照医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要求,根据病情开具合理的检查申请,辅助科室按照医技科室工作制度及时检查并及时发出报告。

三、门诊医生对检查有特殊要求的,须事先与相应辅助科室联系、沟通,辅助科室务必配合,满足患者的需求。

四、门诊医生的检查申请要求不明确的,辅助科室应主动与相关医生电话沟通,确保检查的针对性,减少病人的来回往返。

五、门诊医生对检查结果有异义的,应及时与辅助科室沟通,必要时辅助科室再次复核。

六、辅助检查科室查出门诊患者有危急值时,应按医院《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程序》向门诊医生及时报告并说明。

七、患者年老、行动不便、急重患者病情需要做化验、心电图、专科检查时,接诊医生电话联系各科室,各辅助科室须积极协调配合,按医院“绿色通道”相应规定执行。

八、药剂科工作人员在药品审核、调配过程中,怀疑处方配伍不恰当或出现超常规用法、用量时立即与相关医生联系,
确保用药安全;发现医生出现不合格处方的,可能出现用药安全隐患的立即电话通知相关医生修改,对不影响用药安全的应做好记录事后通知相关医生;无论出现处方配伍不恰当、超常规用法、用量处方,还是不合格处方,药剂科工作人员不得让病人到医生处来回往返。

九、门诊医生发现药剂科发药不正确时,应立即电话与药剂科联系,让药剂科工作人员来再次核对或亲自将相关药品送到药剂科核对,不得让患者到药剂科来回往返。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机制背景在医疗机构中,门诊和辅助科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门诊是患者的首要接触点,负责初步诊断和治疗,并负责患者的转诊和后续管理。

辅助科室则提供各种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为门诊提供必要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手段。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配合合作机制。

机制建立步骤1. 沟通和协商: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应定期进行沟通和协商,以了解各自的工作需要和资源情况。

双方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职责,并制定合适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

2. 信息共享:门诊和辅助科室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及时传递和共享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等重要信息。

双方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3. 协同工作:门诊和辅助科室应通过协同工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双方可以建立相关的协作小组,定期开展会议和讨论,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和治疗计划,以及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4. 培训和教育:门诊和辅助科室应加强内部培训和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双方可以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和研究,共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并保持与最新科学研究的接轨。

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机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好处:-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协同工作,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体验。

- 提供综合诊疗:门诊和辅助科室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决策。

-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优化利用,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 降低医疗风险:门诊和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可以减少患者因多次临床行动而产生的医疗风险,确保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结论门诊与辅助科室的配合合作机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沟通和协商、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以及培训和教育,可以实现更好的配合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门诊工作制度

医院门诊工作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汇编一、门诊管理工作制度1、院长分工领导门诊工作,科主任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确定一名医师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

2、参加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

3、各级医师必须按时到岗,如有特殊情况本人不能出门诊,应提前向门诊部报告,并作出妥善安排。

门诊部应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核。

4、各级医师对患者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门诊部和科主任应定期检查,上报院长,并送至有关科室。

5、各科必须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病人。

对疑难重症病人或病人复诊两次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或会诊。

对尚未确诊的危重病人应按急诊处理。

对高热病人、急重病人、老人及确有困难的病人,应提前安排就诊。

6、门诊检查科室应接医院规定出具报告,必须做到字迹清楚、准确、及时,报告应五有一签名。

7、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导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根据医院条件和有关规定,制定门诊手术范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检查指导,门诊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经济、便宜的检查和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报告。

10、门诊各科室应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11、门诊工作人员对病人要关以本贴、态度和谒、文明礼貌、耐心正确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

12、门诊各科室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记报表等工作。

13、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科和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认真执行院、科规章制度,严守工作岗位,实行病房兼管门诊的科室必须明确要求,安排好人力。

二、门诊首诊负责制1、对所有门诊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进行有关的诊查和处理,对不宜转院诊治的重危患者组织力量就地抢救。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一、协调制度
(一)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制度
1.对门诊流量实时监测,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定期上报相关数据。

2.完善高峰期可行的门诊人员调配方案,更新流程,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增开服务窗口。

3.加强门诊部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保持与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相关职能科室的联系,针对门诊诊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协调,及时解决,本科室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4.及时公布门诊停诊、换诊信息,杜绝门诊患者因医院原因退号现象。

5.加强诊区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会诊,降低纠纷隐患。

6.完善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流程,及时发现、解决意外情况,降低纠纷隐患。

7.门诊相关科室应密切联系,相互沟通,保证门诊诊疗工作及时、便捷、有序。

8.门诊部切实做好区域巡视,监管工作,保证诊区整洁、安全、有序。

二、操作流程:在门诊诊区各主要工作点,均设有“门诊与相关辅助科室沟通联系登记本”,各点发现问题或各诊疗区域发生的意外情况均要求及时与相关辅助科室联系沟通,特殊事例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并记录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与辅助科室的协调机制
一、协调制度
(一)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制度
1.对门诊流量实时监测,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定期上报相关数据。

2.完善高峰期可行的门诊人员调配方案,更新流程,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增开服务窗口。

3.加强门诊部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保持与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相关职能科室的联系,针对门诊诊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协调,及时解决,本科室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4.及时公布门诊停诊、换诊信息,杜绝门诊患者因医院原因退号现象。

5.加强诊区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会诊,降低纠纷隐患。

6.完善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流程,及时发现、解决意外情况,降低纠纷隐患。

7.门诊相关科室应密切联系,相互沟通,保证门诊诊疗工作及时、便捷、有序。

8.门诊部切实做好区域巡视,监管工作,保证诊区整洁、安全、有序。

二、操作流程:在门诊诊区各主要工作点,均设有“门诊与相关辅助科室沟通联系登记本”,各点发现问题或各诊疗区域发生的意外情况均要求及时与相关辅助科室联系沟通,特殊事例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并记录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