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为己杂谈》:对系统与循环的感悟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在《为己杂谈》这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意识与习惯”的文章。
文章主要讨论了意识和习惯对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好的习惯。
阅读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次启示性的学习过程。
以下是我从中学到的一些重要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发现意识和习惯是人们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作者认为,我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出于习惯行动的,而不是出于我们的意识。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自主性,而是说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做出行动,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采取行动。
这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这种影响,我们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变化。
其次,我发现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虽然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努力去改变它们。
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改变不良习惯。
他建议我们首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种行为,之后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代替它。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种替代习惯的培养,我们最终会改变我们的原始习惯。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重复的力量。
我们知道,恶习和良好习惯都是由重复行为所形成。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我们的习惯,我们需要坚持重复新的行为,才能真正建立新的习惯。
借用作者的一句话:“你需要坚持尝试,直到它变成一个熟练的习惯。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习惯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我们又可以通过自己前行的努力去扭转不良的习惯。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和自我审查,并且立即采取行动去实现生活上的改变。
总之,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了解了意识和习惯对个人行为和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来创造积极的生活体验。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观点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并且有助于我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宝库。
书中那些或深刻或幽默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的心灵。
“己者,心也。
”这句话让我深思。
是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断地认
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吗?书中那些关于“己”的论述,让我对自我有了更
深的理解。
书中提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句话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这个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事物所困扰,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
追求。
这本书让我明白,要学会在喧嚣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追寻自己真正
想要的生活。
书中那些关于人性的剖析,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者用幽默风趣
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正如他所说:“人性本善,亦本恶。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也要学会反思自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他用独特
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侧面。
那些充满哲理的句子,如同珍珠
般点缀在文章中,让我陶醉其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虽然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这本书中,我
再次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明白
了人生的真谛。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在阅读中感
悟人生,在思考中成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本书的启示,继续前行,去追寻那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
偶然间,邂逅了《为己杂谈》,它如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头,留下深深的印记。
书中的文字,如同一位智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将生活的智慧娓娓道来。
它让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周围的人。
那些熟悉的面孔,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他们的心声,就在耳边响起。
“人生如梦,万事皆空。
”这句话让我深思。
是啊,我们总是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书中提到的“为己”,并非是自私,而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它让我明白,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为己杂谈》中,我还看到了作者的真诚与执着。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了每一个字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与他一同经历了那些风雨。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动容。
书中提到的“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旅行中的行者,或许会遇到挫折,或许会遭遇风雨,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总会看到前方的阳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困惑。
如今,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它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更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优质】为己杂谈读后感
读《为己杂谈》有感作者:无边落沐一怎样做人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谈到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他说:人,首先要做到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被社会认可,并能给别人以帮助,带来好处,给社会带来利益,做出一定贡献,这样才是一个有作为,有用的人。
从上述语言不难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想,这应是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吧。
出生,成长,死亡,一个人,一辈子,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趟过,还是有所建树,名留人心地走过?民间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也就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样才不枉过此生。
毋庸置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他人,为集体,甚至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用他磨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孔繁森为世人树立起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形象;任长霞是新时期坚韧风格的化身......多少闪亮的名字;多少鲜活的面容;多少光辉的事迹,至今想起,仍令人心血澎湃,肃然起敬。
他们用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许景新先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谈人生意义,才有能力谈奉献。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所处的内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哲早已用这六个字概述了人的出生,但“人之后”呢?当今社会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人之后”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在于后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催化剂,能促人以质的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真正能改变人的,是内部环境,即内因,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做用的。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行为都受拘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佛家言:善恶只是一念之间。
为己杂谈读后感
阅读了许景新先生的《为己杂谈》后,我感触良多,特别是对许先生提到的“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这一观点非常认同,以下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人从出生开始,什么都不懂,任何行为全凭人的本能。
后来长大上学了,了解到有一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本意是让我们要不断的修身律己,克己复礼。
有一部分人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以曲解的意思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处处以自己的私人利益为重,毫不考虑别人,自私自利.这种短视的行为终将损害自己的利益,害人害己。
更严重的后果就是破坏了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了。
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生活水平不高,但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即使生活清苦一些,也感觉不到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反而会有很高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都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信很多人现在都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对周遭人、事、物的不安全感也越来越高,有的时候也会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挣得多了,住的宽敞了,吃得好了,却还是觉得不幸福。
之前一则老人碰瓷机动车经法院审判获赔的案件一时引得社会舆论多方的讨论。
受伤老人与”肇事司机”各执一词,但双方均无直接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最后法院认定双方均负有一定责任,”肇事司机"承担部分经济赔偿.后续又发生了多起类似”碰瓷”电动车与机动车的案件,一时间大家都有点人心惶惶,看到倒地的老人都不敢扶,生怕被讹,纷纷表示”扶不起”.为啥?因为一部分人为了钱财,已经对基本的社会伦理与公众道德不管不顾,利用他人的善心"发家致富”,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试问又有谁永远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后如果真的有人需要帮助,还有谁会伸出援手?新闻里常常会有各种负面报道,飞车抢夺,小偷入室盗窃,各种骗子.因为这些人的自私自利,导致了现在城市里大家一回到家里就紧闭门户。
住在一起几年的邻居都有可能没有交流过。
为啥?因为缺乏安全感,怕突然有个陌生人闯进来.在路上,有时候你去问个路,你会很郁闷的发现。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为己杂谈》一书,如同一杯香醇的茶,入口回味无穷。
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古人的智慧殿堂,感受着他们思想的火花碰撞出的璀璨光芒。
书中所言,句句精辟,字字珠玑。
作者以深厚的学识,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其中,“己者,身之主宰,心之主人。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迷茫。
我开始反思,究竟何为为己?为己,不正是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纯粹吗?书中提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而我们,不过是梦中的旅人。
在追求为己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学会放下执念,随遇而安,方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为己杂谈》中,我还看到了古人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
他们深知:“世间万物,皆由心生。
”因此,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他们总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淡泊明志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百态。
书中所谈,不仅限于人生哲理,更有对人性、道德、处世之道的深刻剖析。
如:“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者常悲。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人生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富足,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他们用简洁的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正如书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让我感叹于古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在书中,我不仅学到了人生的智慧,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愿这本书能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让我在追求为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
在《为己杂谈》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书
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深深的触动。
“为己”二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
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在世,为己者,能自得其乐,能自得其安。
”这句话让我深思,原来,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赞誉,
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坚韧不拔,或柔情似水,或豁达开朗,
或忧郁孤独。
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他们的故事,
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与作者一同领略了人
生的酸甜苦辣。
书中的句子,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例如,“人生若只如
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句让我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也让我明白了
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为己杂谈》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它让我明白了人
生的真谛,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书
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的来说,《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它让我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会为己,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远。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张岱一起,品味着生活的百态,感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书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在感悟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张岱在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如贪嗔痴慢疑,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种种心态。
他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句话在书中多次出现,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是啊,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应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而《为己杂谈》正是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让我倍感温暖。
张岱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而疏远了曾经的朋友,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珍惜友谊的重要性,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引用和解读,让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热爱让我为之动容,也让我对我国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书中关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张岱笔下的山水,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有细腻温柔的柔情,让人陶醉其中。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它让我在感悟人生、珍惜友谊、热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书中的智慧融入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为己杂谈”后有感
学“为己杂谈”有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职场亦江湖,那么我们如何行走江湖自在自如呐?许老板所作《为己杂谈》,我看过之后深有感触,老板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的需要。
不过,作为一个刚入职不到一年的员工,更应该清楚企业对员工的需要。
初进职场的我们,要让过去归零,塑造一颗空杯的心,空杯才能水满。
年轻的我们散发着舍我其谁的傲气,自以为所向披靡,无所不能。
殊不知,我们只是职场中的“婴儿” ,首要学习的是,如何站起来;其次是,如何走起来;最后是,摔倒了能站起来继续走。
当我们能做到这些的时候,也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
站起来,就是能适应这个企业,在企业中存活下去。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身在江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保护自己的筹码和手段,即使有也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要保持谦卑的态度。
谦卑可以遣散锋芒毕露的气场,卸去不可一世的傲气,让同事容易接受,乐意相处。
身在江湖,总会有刀光剑影、利益相争,有争就有胜和败,我们不能作胜者,也不可以作败者,要不败不胜,只能不争。
所以,要三不争:不与领导争锋,不与同事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职场中,没有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没有能力,可以通过时间培养;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积累。
不勤奋,知识、能力还有经验都是空谈,对企业来说这是没用的人。
所以,要勤奋。
谦卑、不争和勤奋,可以帮助企业打造一个优秀的员工团队,创造一个和谐工作氛围。
走起来,就是在企业中走上了发展的轨迹。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无论你是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是多么呕心沥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所以,要有方向。
企业的发展基于个人,个人的发展基于能力,我们公司的用人原则有句话说,能者上,庸者下。
如果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员,企业就是你的舞台,这个舞台是让你尽情展示才华的地方。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着他
们的人生智慧。
书中那些朴实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在沉思中品味,在感悟中成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让我明白,生活要懂得享受,珍惜当下。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提醒我,无论大事小事,
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以真诚待人。
书中还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让我认
识到,学习知识要用心去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我们要保持热爱,享受过程。
阅读《为己杂谈》,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们用简洁而
富有哲理的文字,诠释了人生百态,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书中的智慧
融入到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也要珍惜与亲人、朋友的时光,让生活
充满阳光。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领略了
古人的智慧,更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
份感悟,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为己杂谈》:对系统与循环的感悟
《为己杂谈》:对系统与循环的感悟由于上司的推荐,我有幸能够拜读到许景新先生的著作--《为己杂谈》,细细阅读后不觉掩卷沉思,而后再怀期待的心情再回味一遍,我可谓收益颇多。
这是一篇以企业管理者角度的关于企业管理哲学的书,以许先生的话说,他是以一个“利己”的出发点写的。
书名为《为己杂谈》,但这似乎又是一本矛盾的书,因为翻开书你根本找不到教你如何上下其手巴结他人、自私好利、背信弃义,而是诱导读者以系统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引导事情向有益的循环发展。
目光短浅的人,难以以系统的角度去考虑身边的人和事--我们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齿轮,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尽管由于眼光与触及的关系我们不得不从自身的所立点出发思考问题,但宥于自身,无法以全面和辩证思维考虑问题,则难免会成为一个走歪道、不负责任、心中只有自己的人。
许先生使用的是系统的角度看待人际关系的。
我们身处社会关系网之中,所做的任何事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人产生有益的或者有害的影响,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称作外部性。
我们在消费以及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决策时,都必须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如常见的“二手烟”和企业排污,如果一味地自私,最终会受到他人的制裁、法律的严惩。
书中指出,企业管理者应做到“心中有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书中关于如何处理“责任与人情”(第十章)、“道、术、变”(第十四章)、“怎样适应社会需要”(第二十章)以及“企业内部的协调”(第二十三章),其中蕴含的辩证学思维让我重拾古代贤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心。
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天地人和五行,其中五行属性中均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而且自成系统与循环,书中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例子,让我领悟到自身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事实,需要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去思量和钻研处理周边的人和事。
以系统的角度看待人与事后,使用循环的哲学思维处理和推动这些关系。
有人形容社会就是一个“大漩涡”,确实,如今的社会给人一种纷繁复杂和眩晕的感觉。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所折服。
书中的文字,如同老友间的闲谈,温馨而亲切,又仿佛一位智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缓缓道来人生的真谛。
“为己”,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让我们明白,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
书中所言:“人生如梦,唯有为己,方能不虚此生。
”此言甚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书中所谈,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如“岁月如歌,人生如梦,珍惜眼前,方能无悔。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人生短暂,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在回首往事时,不留遗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者在向我讲述他的生活哲学。
他告诉我,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速度,而在乎坚持。
正如他所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唯有不断修炼,方能成为人生的主角。
”这句话,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所谈,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心灵的洗礼。
如“人心如镜,善恶自现。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善恶的界限,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己杂谈》一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本书的启示,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活出真实的自我。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感悟,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愿这本书的智慧,能够指引我前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己杂谈读后感
读《为己杂谈》有感作者:无边落沐一怎样做人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谈到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他说:人,首先要做到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被社会认可,并能给别人以帮助,带来好处,给社会带来利益,做出一定贡献,这样才是一个有作为,有用的人。
从上述语言不难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想,这应是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吧。
出生,成长,死亡,一个人,一辈子,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趟过,还是有所建树,名留人心地走过?民间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也就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样才不枉过此生。
毋庸置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他人,为集体,甚至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用他磨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孔繁森为世人树立起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形象;任长霞是新时期坚韧风格的化身......多少闪亮的名字;多少鲜活的面容;多少光辉的事迹,至今想起,仍令人心血澎湃,肃然起敬。
他们用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许景新先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谈人生意义,才有能力谈奉献。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所处的内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哲早已用这六个字概述了人的出生,但“人之后”呢?当今社会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人之后”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在于后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催化剂,能促人以质的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
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己杂谈》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散文集,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书中,刘义庆以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对当时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他对生活、人性和道德的独特见解。
读完《己杂谈》,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思考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刘义庆在《己杂谈》中对人性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欲望和利益所驱使,失去了本性。
他强调了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正直、诚实、宽容和公正的品德。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本性和道德准则,不被外界诱惑所左右,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其次,刘义庆在《己杂谈》中对人生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短暂,命运无常,但只要心存善念,积极向上,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强调了人应该珍惜时间,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刘义庆在《己杂谈》中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平而努力。
总之,读完《己杂谈》,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思考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刘义庆的思想和观点,让我意识到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珍惜时间,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平而努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念。
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能够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为己杂谈》读后感,
读“《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为己杂谈》”有感【导读】:成功需要正确的方法,还需要你把握机遇,有顽强拼搏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考验,把握你生命的航向保持旺盛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
公司推荐了三本书《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为己杂谈》起初刚看书名以为是公司加强管理的一些书籍,直到读过以后,才发现此书中包含的意义远非这么简单,它们是极具感染力的励志书籍,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的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它像一位老师,指导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激励别人,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成功一定有方法》(一)成功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盲目而行、随遇而安,这就好比茫茫大海中行驶的船,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它将随波逐流,最终将会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永远找不到停靠的彼岸。
人生目标的实现不会是一步到位的,因此我们在定位好自己大的目标后,应该再将大目标分解成许多个小目标来实现,根据哲学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小目标的实现为大目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成功需要有走挫折道路的心里准备。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陡峭山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终点”。
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有平坦也有曲折,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泪水,所以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即走挫折道路的心里准备,因为只有经历了失败后的痛,你才更能体会到成功后的甜,没有大起大落,哪来大彻大悟。
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有一个追求成功的梦,但多数人却被旅途中的荆棘吓退,只有少数人意志坚定、迎难而行,最终才会实现自己的梦。
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你的行动,才会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迈进,比如一个从事建筑行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工地就必须多问、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在大学期间虽学了很多理论东西,但只有通过实践才会牢固的掌握好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习只是储备知识、实践才能提高能力。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为己杂谈》是鲁迅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中《意识与习惯》一文是深入探讨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行为的本质和性质,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文中提到:“习惯是一种支配力量,几乎常常压过理智。
”这句话深入人心地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主导力量。
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是由一系列习惯所主导的,例如睡眠、进食、习惯性运动等。
这些习惯形成了我们的自然行为方式,成为我们思想的某种倾向,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在文中还提到了“习惯杀死了自由,习惯扼杀了思想”。
这句话说明了习惯的另一面,它会阻碍我们去尝试新事物,限制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习惯性的行为将我们限制在了某种思考和行为方式中,并且这些行为通常是不加琢磨、孤立的。
因此,避免故步自封,跳出固定思维模式,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鲜事物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另外,文中还提到了“由马列主义来建立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价值观将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习惯,形成固定模式,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必在每一次选择时都要做出决策。
鲁迅认为,建立正确的习惯比每一个行动都要艰难,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更好地掌控我们的生活。
在文章的结尾,鲁迅引用了荷马史诗的一句话:“凡人常常被习惯所支配,就是最困难的事。
”这是一种戒备和警醒,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模式,不要让习惯控制、支配我们的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地拥有自由与独立的思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我在阅读中也有一些感悟。
首先,建立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并检查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努力改变。
其次,有了良好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因为它是激励我们持续前进的源泉。
最后,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注重多角度思考和尝试,不断创新和学习。
【优质】为己杂谈读后感
读《为己杂谈》有感作者:无边落沐一怎样做人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谈到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他说:人,首先要做到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被社会认可,并能给别人以帮助,带来好处,给社会带来利益,做出一定贡献,这样才是一个有作为,有用的人。
从上述语言不难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想,这应是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吧。
出生,成长,死亡,一个人,一辈子,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趟过,还是有所建树,名留人心地走过?民间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也就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样才不枉过此生。
毋庸置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他人,为集体,甚至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用他磨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孔繁森为世人树立起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形象;任长霞是新时期坚韧风格的化身......多少闪亮的名字;多少鲜活的面容;多少光辉的事迹,至今想起,仍令人心血澎湃,肃然起敬。
他们用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许景新先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谈人生意义,才有能力谈奉献。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所处的内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哲早已用这六个字概述了人的出生,但“人之后”呢?当今社会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人之后”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在于后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催化剂,能促人以质的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真正能改变人的,是内部环境,即内因,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做用的。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行为都受拘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佛家言:善恶只是一念之间。
为已杂谈中沟通、交流、协调、配合读后感
《为已杂谈中交流、交流、协调、配合读后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已杂谈中交流、交流、协调、配合这一主题。
作为《已杂谈》的读者,我们都深知这部作品中包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和观点,而其中的交流、交流、协调、配合更是贯穿始终,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深度解读,并结合《已杂谈》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逐步展开我的观点和理解。
1. 交流在《已杂谈》中,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理解和接受对方观点的过程。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主人公与反派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及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都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心灵契合和情感交流。
2. 交流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角色之间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交流,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使得故事互动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贴近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3. 协调在《已杂谈》中,人物之间的协调是指各个角色,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达成共同目标。
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团结和合作的理解,也展现出了人性中团结互助的美好一面。
4. 配合配合是指角色之间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合作,相互协助。
在《已杂谈》中,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富有戏剧性。
通过对《已杂谈》中交流、交流、协调、配合等关键词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关键词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中的手段,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正是这些值得深思的关键词,为《已杂谈》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魅力。
从个人角度来看,《已杂谈》中的交流、交流、协调、配合等关键词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每个人物都在不同场景中进行着非言语的交流,互相协调和配合,以实现各自的目标。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中的美好并非仅存在于表面,更多的是蕴含在细微处,通过交流、交流、协调、配合,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呈现出更加美好和和谐的社会风貌。
「蒋洪读《为己杂谈》之感」
读《为己杂谈》之感近日,学习了许景新老先生的《为己杂谈》,书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阐述为人之道以及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负责、同生存同发展的关系,下部分主要讲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人才观和适者生存的学问。
上下两部分相得益彰,全方位阐释了建华管桩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文化的应用,有理有据,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整本书的语言朴实,引经据典,教导我们待人接物都要保持“空杯心态”,谦虚谨慎,要淡泊名利,要踏踏实实。
这也是建华企业文化的由来,即“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
如此朴实的语言让我感悟到建华是一个有责任感、务实的企业。
就如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管桩一样,虽然埋在地下,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却是整个建筑的支撑,建华亦是如此,不奢华、不炫耀,默默地为社会做着贡献。
以下几篇文章对我触发尤其深远。
一、《找一个好靠山》此处的“靠山”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攀高结贵,而是寻求一个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能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内在能力。
许老先生通过“李斯的老鼠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选择一个良好的服务主体(或是一个公司,或是一本部门)只有主体号,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否则也是怀才不遇。
而判断一个好的主体标准不一,主要还是要看这个主体的产品潜力、管理理念、领导层的能力以及在这个平台中你所能得到的回馈(对自己能力有提升的机会或可能性)。
另外一个人持续的竞争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不可撼动的“靠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你没有某种竞争力,那么就很容易被替代,被淘汰。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关于“唐僧取经队伍中应该淘汰谁”的文章,文中分析了取经队伍中各个成员的能力优势,最后决定是淘汰沙和尚,因为他在队伍中就是挑担子,干粗活,没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所以要培养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之人,再寻求一个好的平台,内外靠山相结合。
二、适者生存许老先生在此书中主要告诉我们要适应这个竞争残酷,变化多端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推荐】《为己杂谈》:对系统与循环的感悟
【内容简介】
如今世界分合骤变,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被人为分割的、碎片化的社会片段。
《为己杂谈》一书,从自身“为己”的角度出发与人为善,又不宥于狭隘,以系统和循环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让我重拾中国古老的智慧,回到如何做人,重新建立自省的思考上。
作为银行工作者,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有时倍感乏力与无助,也会曾经自私地想“独善其身”,该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广阔的一片视野,让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
【作者简介】
作者许景新系建华管桩的缔造者和领导人,因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建华管桩由1997年创始至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管桩生产企业,并辐射到建筑上下游领域。
许景新也因其杰出的成就而屡获殊荣。
【推荐理由】
这是一篇以企业管理者角度的关于企业管理哲学的书,以作者的话说,他是以一个“利己”的出发点写的。
书名为《为己杂谈》,但这似乎又是一本矛盾的书,因为翻开书你根本找不到教你如何上下其手巴结他人、自私好利、背信弃义,而是诱导读者以系统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引导事情向有益的循环发展。
目光短浅的人,难以以系统的角度去考虑身边的人和事--我们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齿轮,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尽管由于眼光与触及的关系我们不得不从自身的所立点出发思考问题,但宥于自身,无法以全面和辩证思维考虑问题,则难免会成为一个走歪道、不负责任、心中只有自己的人。
作者使用的是系统的角度看待人际关系的。
我们身处社会关系网之中,所做的任何事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人产生有益的或者有害的影响,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称作外部性。
我们在消费以及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决策时,都必须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如常见的“二手烟”和企业排污,如果一味地自私,最终会受到他人的制裁、法律的严惩。
书中指出,企业管理者应做到“心中有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书中关于如何处理“责任与人情”(第十章)、“道、术、变”(第十四章)、“怎样适应社会需要”(第二十章)以及“企业内部的协调”(第二十三章),其中蕴含的辩证学思维让我重拾古代贤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心。
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天地人和五行,其中五行属性中均
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而且自成系统与循环,书中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例子,让我领悟到自身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事实,需要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去思量和钻研处理周边的人和事。
以系统的角度看待人与事后,使用循环的哲学思维处理和推动这些关系。
有人形容社会就是一个“大漩涡”,确实,如今的社会给人一种纷繁复杂和眩晕的感觉。
但在书中,社会却被完整地勾勒出来:社会的运作不是笔直向前的,而是向DNA那样螺旋向上的。
推动社会向前的就是我国古代哲学提出来的概念--“道”。
“道”具有推动社会向前的力量,而失信、违法、犯罪等“歪道”,并不属于“道”的范畴,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
以自身“为己”的角度出发,如何推动社会向良性的循环发展,就是做人与企业管理的哲学,也是作者想要重点阐述的。
书中提到以前在经营中“舍弃10万,而后后获得100万的收益”的例子,就是舍弃短暂的利益,以系统和循环的角度处理问题。
企业与供应商和批发商的关系都应该是长期良性的,这有利于减少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的转移成本和谈判成本,打着“一锤子”买卖的理念去经营企业而罔顾他人的利益都是难以长久的,失去诚信的行为也如“自断后路”,是难以为继的,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更坏的是,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让我们不得不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纠正,如近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国内对婴儿奶粉的恐慌和海外购奶粉的热潮,“邪门歪道”导致社会对国内食品安全信心的分崩离析,短期内难以重建。
不过重建的办法也很简单--国内的企业诚实守信不欺瞒消费者,并持之以恒,站在企业者的角度面临抉择的时候,毅然地走良性循环的那条分支路线,但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纠正。
达到良性的循环,管理人的方面也会显得得心应手,最终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如前文所述,当我们事业足够开阔能够跳出狭隘的利欲昏心后,“看到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一条时断时连的链,而是一条连续的闭合的环。
其自成一个循环,当我们对其他人好,周边的人反过来又与我为善;在别人背后“捅了一刀”,不久后别人又会还上“一记闷棍”。
理解后,当我们面对如何管理人时,就不会陷入随意和混乱。
“如何善待人才”、“任人唯贤”、“用人不求全,使人犹使器”、“能者上、庸者下”这些用人理念自然而然地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