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历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型过程以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科)的考研810资料中,材料成型原理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本文将介绍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的相关内容和学习要点。
一、概述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主要包括材料成型基础知识、成型方法与工艺、材料成型过程与性能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考生将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在材料成型原理的学习中,首先需要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成型过程中涉及到的力学、热学等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流变学等。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材料成型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型方法与工艺材料成型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工艺,包括压力成型、非压力成型、粉末冶金成型等。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此外,还需要掌握成型工艺中的各种参数和操作要点,以确保成型品的质量和效率。
四、材料成型过程与性能材料成型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应力、形变和温度变化,对成型品的性能产生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控成型工艺来优化材料的性能。
此外,还需要学习成型品的缺陷与损伤及其修复的方法,以提高材料的寿命和可靠性。
五、实践与实验除了理论学习,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材料成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要点(1)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材料成型原理之前,应该先学好相关的基础课程,如力学、热学、材料科学基础等。
只有建立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成型原理。
(2)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材料成型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华中科技高校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信息平安、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材料成型及掌握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物流管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公共事业管理。
重点学科介绍电气工程掌握科学与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7个)生物物理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内科学湖北省重点学科(3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内科学高考志愿填报的误区有哪些误区一:不重视所填高校招生简章内容,只知其名称。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最简单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招生简章内容的全面了解。
每一年填写志愿过程中都会消失“只清晰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却不了解学校招生详细要求”的一类考生。
他们在填写志愿时就走入了只知学校名称,其他全然不知的误区。
误区二:形成跟风趋势,认为热门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主见性。
许多考生在填写志愿时,都会形成跟风思想。
既然人人都说这个专业好,那我就选择这个专业,心里认定这专业就是最好的。
这时候就已经忘了自己的实际分数以及各方面条件是否符合的前提了。
这样的盲目跟从,没有主见的选择,可能造成最终的落榜。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绝对真实有用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材料学(160)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清华大学A+ 12 四川大学 A 23 燕山大学 A2 西北工业大学A+ 13 山东大学 A 24 吉林大学 A3 北京科技大学A+ 14 武汉理工大学 A 25 上海大学 A4 上海交通大学A+ 15 西安交通大学 A 26 重庆大学 A5 哈尔滨工业大学A+ 16 北京化工大学 A 27 大连理工大学A6 同济大学A+ 17 北京工业大学 A 28 湖南大学 A7 东北大学A+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29华中科技大学A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19 天津大学 A 30昆明理工大学A9 浙江大学 A 20 东华大学 A 31 北京理工大学A10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理工大学 A 32 武汉科技大学A11 中南大学 A 22 合肥工业大学 A材料加工工程(115)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上海交通大学A+ 9 吉林大学 A 17 浙江大学 A2 哈尔滨工业大学A+10 天津大学A18 四川大学A3 清华大学A+ 11 同济大学 A 19 兰州理工大学 A4 华南理工大学A+12西安交通大学A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5 西北工业大学A+13大连理工大学A21 武汉理工大学A6 北京科技大学 A 14 山东大学 A 22 北京工业大学 A7 华中科技大学 A 15 郑州大学 A 23 东南大学 A8 东北大学 A 16 太原理工大 A学材料物理与化学(131)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浙江大学A+ 10 吉林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2 清华大学A+ 11 河北工业大学A 20 华中科技大学 A3 北京科技大学A+ 12 南昌大学 A 21 华东理工大学 A4 上海交通大学A+ 13 东北大学 A 22 湘潭大学 A5 哈尔滨工业大学A+ 14西安交通大学A 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6 西北工业大学A+ 15 南京大学 A 24 南京理工大学 A7 中南大学 A 16 山东大学 A 25 南开大学 A8 中山大学 A 17 湖南大学 A 26 兰州大学 A9 复旦大学 A 18 武汉大学 AC等(27个):名单略材料专业一些比较好考的学校有时候看见很多同学都报北科,东大,中南等好学校,我也感觉挺苦恼,毕竟自己的实力一般,年龄大了,也经不起折腾,所以想找个好考点的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找到一些算是比较好考的学校,以此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实力强的同学也不要瞧不起俺们,谢谢! 1,燕山大学(B区),重点,燕大的材料学科材料加工都不错,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学校不是211,相对来说比较好考。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810材料成形原理历年真题分析及经验分享
华中科技⼤学考研810材料成形原理历年真题分析及经验分享《材料成形原理》历年(04--15)真题分析⼀、论述题(⼀)焊接1、裂纹(1)凝固裂纹(详细题⽬不记得了,根据氧化⾊及含⼤量S判断为凝固裂纹)(2015)(2)0.65%的U71Mn钢⽤E43013焊条焊接,数⼩时后出现多条裂纹,说明该裂纹的种类,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4)(3)1Cr-0.5Mo耐热钢,焊接中未产⽣裂纹,消除残余应⼒热处理中,热影响区产⽣裂纹,晶内有Cr的碳化物。
判断种类,简述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3)(4)焊接过程中产⽣,长105mm,含⼤量S,表⾯有氧化⾊,判断是哪种裂纹及形成机理。
(2012)(5)⽤16Mn钢制压⼒容器,裂纹在中⼼位置,呈纵向分布,晶间开裂,有液膜,断⼝有氧化⾊,判断类型,论述产⽣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1)(6)18MnMoV合⾦钢制压⼒容器,钢板的合⾦成分含量(重量百分⽐)为C:0.18% Mn:1.2% Mo:0.80% V:0.35% ,板厚25mm,焊接时采⽤埋弧⾃动焊,制造完毕3天后,在焊接热影响区产⽣了⼀条长102mm裂纹,表⾯有明显的⾦属光泽。
试确定该裂纹的种类,分析产⽣机理。
(2009)(7)分析热裂的原因,以奥⽒体钢为例说明防治措施(2007)(8)氢致裂纹的特点,产⽣机理及防治措施(2006)2、变形(1)两块长1500mm,厚为12mm,宽度分别为150mm,300mm的Q235钢进⾏开V型坡⼝对接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哪些变形,防⽌这些变形的主要措施。
(2013)(2)厚度为15mm,横截⾯积不同的两块Q235A钢板进⾏对接焊,横截⾯积如图所⽰(不对称),焊后可能出现哪⼏种焊接变形,如何防⽌这些变形的产⽣。
(2011)(3)简述长度为5m的T型梁焊接时(主要为沿长度⽅向腹板与翼板的⾓焊缝),可能产⽣哪⼏种焊接变形,并指出防⽌其焊接变形的⼯艺措施。
(2008)(4)两长⽅形薄钢板沿长度⽅向板边对接(⼿⼯电弧焊)可能产⽣哪⼏种变形。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与成绩
18 16 17.67 17 18.67 16.33
7.2 6.4 7.07 6.8 7.47 6.53
董正达 柯志强 蔡 恒 刘 东 李广宇 张亚楠 李小霞 戴 尚 郭 鹏 陈森林 陈 香 代轶励 闫 懂 靳永明 杨 明 胡 雷 金 笔 陶文杰 陈 敏 王 炜 陈鹏华 潘玉晶 涂志新 马 湘 洪 橙 李 乐 田文扬 罗培源 刘宇鑫 赵景艳 周 顺 杨 凯 罗琬先 朱 焜 张 熊 周 诚 李 元 严先文 吴 成 邓天正雄 戴雨华 甘英杨 汪 亚 杨 雄 田 乐 梅飞翔 臧艳丽
加工工程及数字化材料成形
初试成绩 考生姓名 苏雪冬 刘唱畅 俞博扬 江萍萍 黄辉 张勋 李邓鹏 马伟亮 罗琬 王乾 李盼 张兆创 唐峰 徐子文 熊凌达 张紫阳 崔炽标 黄彪 李风光 张希磊 程帅 孙辉 支克锋 张红林 章晓婷 刘婷 胥泽林 龚冰雪 滕庆 付欣怡 吕孟杰 柳 偲 邓蔚林 黎 慰 洪秀冬 李 辉 原始 折算60%
18.33 19.33 18.67 18 17.33 17 14 16.67 17 17 17.33 17.67 13.67 15.67 15 17.33 17.33 15.67 16.33 18.33 18.33 17.67 17.33 16.67 15.67 17.67 17.33 17 16
7.33 7.73 7.47 7.2 6.93 6.8 5.6 6.67 6.8 6.8 6.93 7.07 5.47 6.27 6 6.93 6.93 6.27 6.53 7.33 7.33 7.07 6.93 6.67 6.27 7.07 6.93 6.8 6.4
45.48 46.56 46.08 46.8 46.92 46.2 47.52 46.44 46.56 46.56 48.84 47.52 46.2 45.48 46.08 45.6 46.56 44.04 44.64 46.8 44.16 45.12 44.4 42.12 45.36 43.92 46.68 44.4 46.2 45.36 46.44 42.48 44.04 47.16 36.84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简介2005-12-31 12:58:14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共济网·[考研一站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学科概况kaoyantj112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简介济该学科由铸、压、焊及热处理组成。
1988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建立了塑性成形模拟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1998年被批准建立科技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同年,获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自1988年以来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获国际奖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2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7 项,发表论文1400余篇,被三大索引检索收录170篇。
目前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6项,在研项目经费共2098万元。
学科研究设施先进,拥有一支由院士和知名教授率领的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国内外博士占37%。
021-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48号①现代模具技术,以CAD/CAE/CAM技术为基础,包括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塑料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铸造凝固过程模拟、新型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模具快速设计与制造。
学术带头人:李志刚、李德群、崔崑。
彰武②快速成形与制模,包括快速原型制造系列技术、快速金属硬模制造,对薄材叠层、粉末激光烧结、光固化等成形的材料、工艺、数据处理、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黄树槐、张海鸥、叶升平。
021-③精密成形,包括液态金属精确成形、固态金属塑性精密成形领域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夏巨谌、黄乃瑜、罗吉荣。
辅导④材料加工设备及其自动化,包括塑性成型设备的数控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塑性成型设备的开发、焊接过程自动化及其在线检测设备开发、绿色铸造成套工艺设备开发等。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复试内容_复试参考书目_复试准备_复试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复试内容、参考书目、复试准备、复试资料011数学统计学院一、复试方式和内容1.笔试科目(学术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专业型):统计学2.笔试要求:闭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3.口语面试:以抽签方式回答或叙述有关应试问题及内容4.面试:以问答或叙述形式回答或叙述有关问题及内容。
范围涉及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品德、身心健康;本科阶段所学全部知识及毕业设计有关内容,突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能力的测试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测试;计算机使用能力等。
要求考生正面回答问题。
二、参考书目《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统计学原理》,黄良文、曾五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三、复试分数线学术型:政治50 英语50 专业一90 专业二90总分:348专业型:政治60 英语60 专业一100 专业二100总分:380012物理学院一、复试方式及内容:3月22日上午8:30~11:50;下午2:00~5:30以二级学科点(或中心)组织面试考试(包括英语听说和专业面试),每个组点由3~5名教师及一名记录员组成。
1.英语听说面试前,做好命题准备工作,时间约为8分钟,考试全程录音,录音保存期为6个月。
(1)考生与主考就考生的大致背景进行简短问答交流,约3分钟。
(2)主考针对考生发言提问,进行交谈,约5分钟。
2.专业面试(1)面试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品德等考核内容。
每名考生面试约20分钟。
(2)要求各小组做好记录,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做好硕士生录取工作。
8:30 ~ 11:00 考试科目:力学(第二版)郑永令等编,高教出版11:00 ~ 11:50 有关政治表现等考查二、考试成绩的计算:复试成绩= 笔试(满分16分)+英语口试(满分8分)+专业面试(满分16分)物理学科(0702):政治45、外语45、数学80、专业课80,总分:300分以上。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5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现代模具技术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4.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5.材料加工装备及自动化6.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国际化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至少含1篇B类SCI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试及录取情况公示
12.59
67.51
44
拟推荐至外院系
张庆
376
45.12
31
4.96
12
4.80
77.67
12.43
67.31
45
拟推荐至外院系
张男
376
45.12
30
4.80
13
5.20
74.00
11.84
66.96
46
拟推荐至外院系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电子封装硕士复试及录取情况公示
叶虎
429
79.68
44
拟推荐至外院系
陈方杰
386
46.32
31.50
12.60
15.50
6.20
35.17
14.07
79.19
45
拟推荐至外院系
鲍文强
382
45.84
32.00
12.80
16.00
6.40
34.83
13.93
78.97
46
拟推荐至外院系
彭刚勇
383
45.96
34.50
13.80
16.25
6.50
15.50
6.20
30.50
12.20
78.00
50
拟推荐至外院系
孙世民
381
45.72
34.00
13.60
15.50
6.20
30.50
12.20
77.72
51
拟推荐至外院系
于学宗
384
46.08
31.00
12.40
14.75
5.90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电子封装)学术硕士复试成绩公示
李干 肖溪 罗曦晨 安琪 范6 359 355 351 356
43.08 44.16 43.8 43.92 43.08 42.6 42.12 42.72
27 27 26.5 28 26.5 25 24 26
10.8 10.8 10.6 11.2 10.6 10 9.6 10.4
16.4 16 14.8 16.2 14 15.2 14.2
6.56 6.4 5.92 6.48 5.6 6.08 5.68
31.67 28.5 30.5 26.67 29.83 28.5 30.83
12.67 11.4 12.2 10.67 11.93 11.4 12.33
九壹三
73.11 72.76 72.52 72.27 71.21 70.08 69.73 53.12
需要其他信息资料 可以家企鹅九壹七四九二九壹三
2017年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电子封装)学术硕士复试成绩公示 初试成绩(60%) 复试成绩(40%) 考生姓名 专业笔试 英语面试 专业面试 原始 折算12% 原始 折算16% 原始 折算8% 原始 折算16%
王铮铎 黄怡 肖艮 罗国平 杨敏君 黄耀东 赵丹雷 林少凯 柳蔚 陈涛 李勇杰 梁建业 李方伟 王冲 郭田 向青林 汤桂平 易蒲淞 颜秋余 许博安 司丞 姬增利 黄微 何丕尧 张朋 许晓珊 李海龙 刘童童 刘敏 管峰 庄栋梁 张亚飞 江畅 黄炎琦 孔文涛 胡方康 曹泽宇 齐一鸣 张林龙 兰豹豹 王秦威 419 420 404 411 413 399 397 397 405 397 406 394 391 395 402 392 402 392 389 394 393 397 391 389 385 387 383 380 384 373 385 374 371 375 386 370 376 374 372 371 365 50.28 50.4 48.48 49.32 49.56 47.88 47.64 47.64 48.6 47.64 48.72 47.28 46.92 47.4 48.24 47.04 48.24 47.04 46.68 47.28 47.16 47.64 46.92 46.68 46.2 46.44 45.96 45.6 46.08 44.76 46.2 44.88 44.52 45 46.32 44.4 45.12 44.88 44.64 44.52 43.8 33 31 31.5 30 30 31 30.5 31.5 30.5 32 28.5 30 31.5 31 30 31 30 30 30.5 31 30 30 30 30 30 31 33 30 32 31 26.5 28 28 27 26 28 27.5 27 27 27.5 26.5 13.2 12.4 12.6 12 12 12.4 12.2 12.6 12.2 12.8 11.4 12 12.6 12.4 12 12.4 12 12 12.2 12.4 12 12 12 12 12 12.4 13.2 12 12.8 12.4 10.6 11.2 11.2 10.8 10.4 11.2 11 10.8 10.8 11 10.6 18 17.8 18.6 17.4 17.2 16.8 18.2 18 16.4 17.4 17.6 18 16.6 17.2 16.8 17 15.8 18.4 18.4 18 16.8 15.6 17.2 17.2 17.6 16.8 17.8 17.4 16.2 17.8 17.6 16.6 17.8 18 15.8 16.2 16.8 14.8 16.4 17 16.6 7.2 7.12 7.44 6.96 6.88 6.72 7.28 7.2 6.56 6.96 7.04 7.2 6.64 6.88 6.72 6.8 6.32 7.36 7.36 7.2 6.72 6.24 6.88 6.88 7.04 6.72 7.12 6.96 6.48 7.12 7.04 6.64 7.12 7.2 6.32 6.48 6.72 5.92 6.56 6.8 6.64 36 35.33 36.33 36.83 36.33 37 36.17 35 35.17 34.5 34.83 35.83 36.5 35 34.17 35.83 34.5 34.67 34.83 32.83 35 34.5 34.67 35.17 35.67 34.67 32.5 36.33 32.33 34.67 32.83 35.5 34 32.33 32.17 34.5 31.33 33.17 31.5 30.5 31 14.4 14.13 14.53 14.73 14.53 14.8 14.47 14 14.07 13.8 13.93 14.33 14.6 14 13.67 14.33 13.8 13.87 13.93 13.13 14 13.8 13.87 14.07 14.27 13.87 13 14.53 12.93 13.87 13.13 14.2 13.6 12.93 12.87 13.8 12.53 13.27 12.6 12.2 12.4
传承华铸精神创新铸造技术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建新教授
华铸,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智能群体的集合。
华铸软件是我国铸造行业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着研发者的智慧之光。
他与华铸有不解之缘,自投身华铸就没有离开过。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铸造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和数字化管理的研究与开发上,在充型凝固过程模拟与工艺优化、熔炼过程模拟与炉料优化配比、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他带领科研团队创造了华铸软件家族三个“第一”:“华铸CAE”是国内第一个走进欧美市场的铸造数值模拟软件,“华铸ERP”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铸造企业管理信息软件,“华铸FCS”是国内第一个通用的铸造炉料配比软件。
他叫周建新,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系副主任、教授、博导,华铸软件中心负责人,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引领华铸团队,传承华铸精神他与华铸的结缘可以用“错过心仪,结下终生”来概括。
18岁高考那年夏天,等着一纸通知书;没想到,等来的并非他所心仪的第一志愿——自动化专业,而是没什么概念的铸造专业。
为此,在大学本科期间,除了学习铸造,他还毅然辅修了自动化专业和科技英语。
本科四年,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奔波在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
大学学习期间,学院安排同学们参观不同的课题组,这是他与铸造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真正结缘的契机。
在凝固模拟实验室(现华铸软件中心),他第一次接触到铸造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当时在286计算机的DOS系统黑屏幕上,看到了鲜活的铸造凝固过程模拟彩色动画。
对他来说,这是一片充满诱惑力的新大陆,一瞬间,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也就在那一刻,他做出了人生重要选择,继续留下攻读研究生。
从此,他从曾经心仪中走出来,走向为之一直努力奋斗的 “华铸软件”。
欲带皇冠必受其重,他与华铸同命运共呼吸。
2003年,他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坚持深钻理论和深挖应用;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在实验室进行数学建模和电脑编程等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坚持深入工厂一线,理论联系实际,把科研推到一线,华铸软件早期400家用户,他去过传承华铸精神 创新铸造技术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建新教授◎ 文/周海淑 薛 明2018年带领华铸团队3名博士生参加在波兰举办的73届世界铸造会议300余家。
钣金件折弯工艺优化系统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1国外钣金件折弯工艺优化的现状
折弯加工中的工艺设计,由于受产品品种多样性、制造过程离散性、生产环境复 杂性和系统状态模糊性的综合影响,使得工序编排变成一种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
事实已经证明,折弯工艺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最优化过程。因此,单独采用 工艺知识进行推理不能有效的解决工序编排问题,特别是当排序规模较大、环境趋于 复杂时,要寻求最优方案,即使是个资深的工艺设计师也难以胜任。由此可见,工艺 设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智能过程,它是特征技术、逻辑决策和组合最优化等多种过程 的复合体,不可能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实现其所有的功能。
保密口,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日。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丁箨
同期:伽侔午月ⅥFJ
…日期~脚节再月冲扣日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1引言
由于折弯成形的模具通用性好、工艺简单、工艺范围广,故在钣金加工中应用非 常广泛。如在机床电器、家电行业、机械、建筑等制造业中都有大量的板料折弯件…。 过去,用手工编制折弯工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 成本、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对折弯机的自动化程度 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的应用,钣金件折弯工艺自动生成也逐 步走向深入。
Radin.B采用two—stage算法确定弯曲顺序和刀具的选择同。首先,基于避免碰撞 找到可行的弯曲方案;其次基于最低代价寻求可行的弯曲顺序。其采用A’算法和一 套启发式规则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较低代价的弯曲顺序。
J。R.Duflou使用branch andbound规则【8】进行工序优化。可行弯曲顺序的获得使 用图进行描述。图中,使用一个虚拟的结点代表起点和终点,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弯曲,
华中科技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1997,2000——2007(2004有答案)数值分析1999,2001——2002高等代数1997——2002,2004——2007概率统计2001——2002综合课程(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专业)2003C语言程序设计(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2002常微分方程2001——2002数理方程与泛函分析2001——2002专业英语翻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专业)2006物理系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系各专业)2007数学(物理类)2001,2003——2006数学(工科)(单考)2005数学(工科各专业)2003数学(理、工科类)(单)2002数学(单考)(工科各专业)2004数学(理工科)2006数学(理工类)(单考)2007高等数学(物理系)2002量子力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第1种),2006(第2种),2007统计物理2001——2002电动力学2001力学与电磁学2001——2004化学系物理化学2000——2007(2000——2002有答案)化学综合2007化工基础2007生物化工基础2007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化工专业)2000(2000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生物化工、材料加工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2001(2001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系各专业、环境科学专业)2002(2002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2003(2003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材料加工、环境化学专业)2004(2004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2005有机化学(B卷)(应用化学等专业)2002有机化学(含高分子化学)(化学各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2006有机化学(环境科学专业)2005无机化学2001——2002,2004——2005无机及分析化学2006无机与分析化学2003分析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5分析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专业)2004分析化学(化学类各专业)2002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专业)2002——2005分析化学(环境科学、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2006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工程专业)2001高分子化学2002——2003,2005——2006高分子化学(二)2004——2005高分子化学(一)2004高分子化学及物理2001——2002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1997——2002(1997——2001有答案)机械设计基础2002——2007机械原理1999——2002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2001液压传动2000——2002液压流体力学2000——2001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200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006信号与线性系统1996——2002,2006——2007(1997有答案)信号与系统2002——2006控制理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01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系统信息化技术、系统分析与集成、建筑技术科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微制造工程、数字化设计及制造、设计艺术学专业)2005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所有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筑技术科学专业)2006控制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机制、机电、车辆、材料加工、轮机工程、模式识别、导航、制导专业)2002(2002有答案)控制理论(控制系、图象所各专业及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2001(2001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电学院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内燃机专业)1996(1996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交通学院有关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1998(1998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及其他有关专业)1997(1997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有关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轮机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1999(1999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材料加工、动力机械、模式识别、制冷、轮机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2000(2000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模式识别、机电控制等专业)1995(1995有答案)控制理论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07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1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5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00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水力发电工程专业)1998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所有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04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所有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2002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学院所有专业)2006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学院所有专业、能源学院部分专业)2003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9 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2003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1,2004——2007自动控制原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2002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分析与集成、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建筑技术与科学专业)2007电子技术基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2001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芯片系统与工艺、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动力机械及工程、轮机工程、车辆工程专业)2000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1999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2001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2001电子技术基础(电气学院各专业、模式识别、精密仪器、测试计量、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专业)2002电子技术基础(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1999电子技术基础(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电信息工程、机械学院各专业)2005 电子技术基础(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微制造工程专业)2004电子技术基础(光学仪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内燃机、汽车设计制造专业)1998电子技术基础(光学仪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固体力学、汽车设计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内燃机专业)1997电子技术基础(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05——2006电子技术基础(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2003电子技术基础(轮机工程、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2005电子技术基础(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专业)2005——2006电子技术基础(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专业)2003——2004电子技术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2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5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6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2003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2004电子技术基础(物理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专业)2006电子技术基础(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流体力学专业)2000电子技术基础(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1电子技术基础(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1995数据结构1999——2001,2006——2007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技术2004——2006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006——2007数据库系统原理1996——2002,2004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建筑技术科学专业)1992——2002,2006——2007(另有模拟试题一份)计算机组成原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专业)2007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2001——2002操作系统1995——2002程序设计基础1995——2002程序设计语言及编译1999——200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000——2007工业设计史2004——2005工业设计史论2006——2007工业设计综合考试2004——2007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控制科学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力学各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0(2000有答案)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1(2001有答案)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自动控制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1999(1999有答案)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6(1996有答案)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8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1999微机原理(二)(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2002微机原理(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1999——2002微机原理(光学仪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1997——1998(1997有答案)微机原理(软件工程专业)2007微机原理(三)(电路与系统专业)2002微机原理(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7微机原理(一)(电机与电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2002微机原理及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业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1996——1998(1997——1998有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2005——2006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3——2004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1微机原理及应用(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1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1 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专业)2006微机原理及应用(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固体力学、模式识别、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工程力学、导航、制导专业)2002(2002有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水利水电工程、轮机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2001微机原理三(电路与系统专业)200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4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算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轮机工程专业)2002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2001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2001——2002结构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4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2005——2006 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与工程专业)2002——2003结构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专业)1997——2000(1999有答案)结构力学(结构工程专业)1996,2001结构力学(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1电动力学2001综合考试(含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01综合考试(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2002综合考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1999——2001 通信原理(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1通信原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2通信原理(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专业)2001汽车理论2004——2006汽车理论和设计2001——2002汽轮机原理2001——2002发动机原理2001综合考试(1)(脉冲与数字电路、微机、高频电路)(电信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0综合考试(含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计算机学院各专业、机械学院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3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2综合考试二(含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信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0综合考试一(传感器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控制、机械各专业、建筑技术科学、模式识别专业)2005综合考试(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2004——2005光电检测技术2001——2003,2005综合考试(含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2005综合考试(一)(含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2003——2004(2004有答案)专业英语翻译(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与理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专业)2006 专业英语翻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6英语专业翻译(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量子力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第1种),2006(第2种),2007物理化学2000——2007(2000——2002有答案)计算机图形学2002化学综合2007化工基础2007生物化工基础2007塑性成形原理2002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化工专业)2000(2000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生物化工、材料加工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2001(2001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系各专业、环境科学专业)2002(2002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2003(2003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材料加工、环境化学专业)2004(2004有答案)有机化学(化学各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2005有机化学(B卷)(应用化学等专业)2002有机化学(含高分子化学)(化学各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2006有机化学(环境科学专业)2005无机化学2001——2002,2004——2005无机及分析化学2006无机与分析化学2003分析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5分析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专业)2004分析化学(化学类各专业)2002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专业)2002——2005分析化学(环境科学、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2006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工程专业)2001高分子化学2002——2003,2005——2006高分子化学(二)2004——2005高分子化学(一)2004高分子化学及物理2001——2002材料成形原理2003——2007材料科学基础2002——2003,2005——2007材料学基础200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微机及接口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专业)2001微机接口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3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2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控制科学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力学各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0(2000有答案)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1(2001有答案)微机原理(8086)及应用(自动控制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1999(1999有答案)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6(1996有答案)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8微机原理(电信系各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1999微机原理(二)(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2002微机原理(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1999——2002微机原理(光学仪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1997——1998(1997有答案)微机原理(软件工程专业)2007微机原理(三)(电路与系统专业)2002微机原理(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1997微机原理(一)(电机与电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2002微机原理及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业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1996——1998(1997——1998有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2005——2006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3——2004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1微机原理及应用(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1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1 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专业)2006微机原理及应用(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固体力学、模式识别、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工程力学、导航、制导专业)2002(2002有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水利水电工程、轮机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2001微机原理三(电路与系统专业)200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4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算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轮机工程专业)2002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2001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2001——2002结构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4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2005——2006 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与工程专业)2002——2003结构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专业)1997——2000(1999有答案)结构力学(结构工程专业)1996,2001结构力学(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1电动力学2001综合考试(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1——2002陶瓷材料2005——2006陶瓷材料学2001——2002,2004金属材料2004金属材料学2001——2002金属塑性成形原理1997,1999,2001金属学及热处理2001——2002铸件形成理论2002铸件形成理论基础1998,2001铸造金属学及热处理1998,2001专业英语(材料学、纳米材料及技术专业)2006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传热学1999,2000,2001(第1种),2001(第2种),2003——2007(1999,2000,2001(第1种)有答案)锅炉原理2001——2002,2005流体机械原理2002内燃机原理2001——2002离心压缩机原理2001工程流体力学2002,2007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2001——2002结构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4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2005——2006 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与工程专业)2002——2003结构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专业)1997——2000(1999有答案)结构力学(结构工程专业)1996,2001结构力学(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1不可压缩流体力学2001——2006低温原理与设备2000——2002(2000有答案)电工电子技术2001,2003电站锅炉原理2004化工原理2001,2005制冷原理与设备2001——2002热工自动化2002工程热力学2001(第1种),2001(第2种),2002——2006专业英语翻译(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06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环境工程专业)2001——2003电路理论(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电路理论(电气工程学科所有专业、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精密制造、数字化设计专业)2005电路理论(电气工程学科所有专业、环境工程等专业)2006电路理论(电气工程学科所有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其理论、精微制造工业等专业)2004电路理论(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02电路理论(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1999——2001电路理论(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光学仪器专业)1998电磁场2002,2007电磁场与电磁波2001——2006电磁学与热学2005电机学2001——2002电力电子技术2000——2001电力电子学2001——2002电力系统分析1999——2002发电厂及电力系统1998高电压技术2001——2002高压电器2001电子器件2002力学与电磁学2001——2004英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检测技术专业)2006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2001——2002,2004交通工程学2003,2005——2007综合考试(轮机工程专业)200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2001——2002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2002,2006——2007城市道路设计2001——2005船舶力学基础2007船舶设计原理2001——2002船舶原理2001——2002控制理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01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系统信息化技术、系统分析与集成、建筑技术科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微制造工程、数字化设计及制造、设计艺术学专业)2005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所有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筑技术科学专业)2006控制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机制、机电、车辆、材料加工、轮机工程、模式识别、导航、制导专业)2002(2002有答案)控制理论(控制系、图象所各专业及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2001(2001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电学院各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内燃机专业)1996(1996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交通学院有关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1998(1998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及其他有关专业)1997(1997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学院有关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轮机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1999(1999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材料加工、动力机械、模式识别、制冷、轮机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2000(2000有答案)控制理论(自控系各专业、模式识别、机电控制等专业)1995(1995有答案)控制理论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07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01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5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00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水力发电工程专业)1998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所有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04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工程所有专业、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2002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学院所有专业)2006自动控制理论(电气学院所有专业、能源学院部分专业)2003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9 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2003自动控制理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1,2004——2007自动控制原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2002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分析与集成、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建筑技术与科学专业)2007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2001——2002结构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4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2005——2006 结构力学(结构工程、桥梁隧道与工程专业)2002——2003结构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专业)1997——2000(1999有答案)结构力学(结构工程专业)1996,2001结构力学(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1专业英语翻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交通工程专业)2006力学系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2003——2004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01——2002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下工程专业)2005——2006材料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1——2002材料力学(力学系所有专业)2002,2005——2006材料力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05——2006材料力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3——2004材料力学(岩土工程专业)2001——2002材料力学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04理论力学1997——2006(1997——2001有答案)(另有《理论力学》考研复习内部资料,含理论力学课程考研基本要求、考研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分析,10元。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研究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经过近六十的发展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实力雄厚的院系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数字化材料成形”和“纳米科学与技术”均为国内首批自主招生的研究生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科技部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先进成形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英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基地,Flex-HUST研发中心,设有湖北省高等学校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建设。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教授4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0名)。
已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10多个学术团队,其中2个团队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1以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67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基础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863项目等在内的纵向研究课题26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励18项(包括一等奖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SCI收录600余篇,EI收录8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学院注重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两次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实验室2014年调剂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陈建友 材料学 光学工程
358 73.71 72.44 拟录取
张珞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46 75.05 71.54 拟录取
彭长健 材料学 光学工程
355 74.36 72.34 拟录取
余谚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49 75.48 72.07 拟录取
高翔 材料学 光学工程
356 72.29 71.64 拟录取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技 计算机技
术
术
计算机技 计算机技
术
术
计算机技 计算机技
术
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
统结构 学与技术
李玉飞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61 71.19 71.8 拟录取
陈婷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48 75.77 72.07 拟录取
胡艳萍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58 76.23 73.45 拟录取
周阳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45 75.8 71.72 拟录取
向松坡 材料学 光学工程
369 70.82 72.61 拟录取
司思 材料学 光学工程
351 70.17 70.19 拟录取
韩小花
材料加工 工程
光学工程
358 75.96 73.34 拟录取
廖英岚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书目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书目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 工程学院, 书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参考书目▲材料学01表面科学与工程02新型块体非晶材料和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03新型金属及金属陶瓷材料04复合材料及其模拟与设计05光电材料与电子封装技术06新型能源材料及器件402 周士勋《量子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403(1)《无机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第三版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大学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09《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石德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材料加工工程01现代模具技术02精密塑性成型技术03材料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04液态金属精确成形技术及过程控制05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06先进连接技术410《材料成形原理》陈平昌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11(1)《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胡乾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2)《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陈光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纳米科学和技术01非平衡态及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02纳米生物材料03纳米陶瓷材料04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05纳米光电材料、封装技术与器件402 周士勋《量子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403(1)《无机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第三版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大学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5)《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09《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石德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数字化材料成形01现代模具技术02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03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04材料加工CAD/CAE/CAM/CAPP/MIS05材料成型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06材料加工虚拟系统410《材料成形原理》陈平昌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11(1)《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胡乾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2)《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陈光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本主题由qingwei55 于2010-3-13 19:23 设置高亮--本文转自华中科技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thread-2117-1-1.html。
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所)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硕士加试科目及8门主干课一览表
1.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或数字信号处理、外语、数学;
2.物流系统工程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运筹学(一),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微机原理,控制原理,系统工程,物流自动化,现代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外语、数学。
17
230
光电学院
激光技术,光电信号处理
微机原理,电路理论
英语、微积分、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
11
181
电信系
数字无限传输、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数据结构、低频电子线路
电磁场与电磁波、随机信号分析、通信电子线路、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基础、数字图象处理、通信原理、外语、数学;非弱电类还需2门:信号与信息系统,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实验
12
184
自动化学院
5选2:计算机网络控制及应用、智能控制、高等电子电路、运筹学、决策支持系统
6
121
能源学院
任选2门招生简章中的专业课加试,与初考科目相异
工程热力学、工程测试技术
大学英语、微积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C语言、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
7
131
电气学院
无
无
电路理论、电磁场与波、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气工程基础、数学、英语
华中科技大学各院(系、所)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硕士加试科目及8门主干课一览表
序号
院系码
等学力报考硕士8门以上主干课
202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202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重点建设的工科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下,旨在培养具有材料成型与加工、材料控制与生产、材料加工艺术与设计等方面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人才,其研究内容包括材料成型理论、工艺与制造以及材料优化设计等。
考研方向1.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2.现代制造技术3.材料流变学4.先进铸造技术5.强化全息光学材料育种6.微纳制造技术7.智能制造院校排名1.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武汉的国家重点大学,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内工程材料学科重中之重,其硕博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在工科领域的实力一直处于国内前列,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更是排名稳居前列,目前已建立起了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3.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其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方面的研究已经有近100年历史,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学术引领者。
4.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联盟中国代表团之一,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毕业生在国内外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5.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工科大学之一,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内工科教育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最好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之一。
总结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工科学科,相应的也涵盖了各个方向的研究内容。
因此,对于考生而言,需要结合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向。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篇1.心理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考研,首先得有心理准备。
老调重弹,总结为四心:决心、耐心、恒心、信心。
这些不用赘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理论大家都知道,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
要管得住自己,克服惰性。
最好能找到一到两个研友,可以是本专业的,也可以是其他专业,不建议找异性研友(当然有男女朋友一起考研除外)。
2.专业选择我觉得首先是选择专业,如果你很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或者你有非常热爱的专业,那么你才考虑跨专业,而且跨度要合理。
比如理工跨专业“经管文”偶见,但反过来绝对凤毛麟角。
同类的专业跨度较小(比如制药工程和化学工程),相比要容易些。
在决定跨专业前,你一定要对你想报考的专业有较详细的了解,因为当你深入了解后你可能就改变了心意。
专业决定后再选择招生单位(学校或者研究所)。
在选择招生单位时,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1)质量高低。
在质量高的单位你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更高的平台也会给你更多的机会。
判断质量通常可以参照这几个方面:所报专业的排名,导师质量,近年来学术成就,科研经费等。
2)名气大小。
名气往往是单位质量的外在指标。
名气大的单位,通常有利于研究生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就业。
3)自身实力。
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位置等原因,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差异很大。
结合自身实力,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录取概率。
最终目标的选择,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
4)意向工作地。
一般本地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本地院校的毕业生,所以这点也需要考虑。
此处差不多就这样,既然选择华科了,就好好加油,看下面3.学习方法静心+坚持+合理计划+及时巩固(融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始复习不在于早,而在于你是否全身心投入。
大多数人是在大三暑假开始投入复习(有的开学后才开始),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
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认真复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就像高速运转起来的齿轮一样,保持一种连贯性,千万不要停停歇歇。
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可以每天5小时,逐渐递增,但进入状态之后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智商高点的可以6~8小时。
也没必要每天12小时花在复习上,长期的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
我复习时每天8点左右起床(早了起不来),洗漱完就去自习室,路上买点吃的。
中午吃完饭回宿舍午休(有时候还开电脑上会儿网),下午两点半左右去自习室。
5点左右晚饭,吃完饭就去自习室,手机上会儿网再开始学习,晚上10点到10点40间回宿舍,12点左右睡觉。
自习的时候不能浮躁,心要静,否则很难面对长期的枯燥复习。
考研过程不乏犹豫忐忑纠结之事,只有你坚持复习,最后才可能成功。
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计划既要定时,也要定量(把每天的任务要定好并按时完成)。
计划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
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一共有多少时间,什么阶段做什么,这是总计划。
每本书的每一遍花多长时间看完,在什么时间段看完,这是分期计划。
每天各科复习参考书要看多少页,这是每天的计划。
三者缺一不可,每天的计划可以变动,但分期计划千万别完不成或者拖期,否则你会发现任务越积越多。
最后让你焦头烂额,无从下手。
复习过的知识点要及时巩固,特别是专业课和数学。
半个月不看,好多东西都模糊了。
巩固的方法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并分析,或者看自己整理的笔记或者就看教材。
英语篇英语是一门应引起充分重视的科目,每年很多人因为英语不过线而惨败而归。
确切地说,考研英语难度是相当高的。
不少人喜欢拿考研英语和六级进行比较。
当然,两个考试侧重点不同(考研英语更重读、写能力),但一句话足以区分:六级能过的考研英语不一定能过;考研英语能过的过六级基本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真题的作用比其他几门要重要得多,一定要反复研究,达到每个单词都认识,每句话都能理解,每篇文章都能翻译,能做到这几点,英语过线轻而易举。
资料推荐:1)单词:星火的不错,其实什么版都可以2)真题:英语真题非常重要,推荐一本,张剑的黄皮书。
最近一两年的要留到最后一个月再下手,可以检验自己,并提醒自己那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3)阅读:建议买一本阅读的书,比如胡敏的。
每天做几个,日积月累。
但只是练手,和真题不是一个档次的。
4)写作:书店有很多写作方面的专项书,比如星火的。
到后期还有一些小册子,可以买一本看看,不要信什么押题。
“押题人的成功就是命题人的失败”。
5)模拟题。
真题是宝,模拟题是草。
到最后的时期可以做几套,不宜多。
参考复习计划(请根据自己情况合理调整)我英语水平确实一般,上大学没什么长进。
考研期间真题重视程度不够,且后期作文练习不足,所以成绩不行。
那些70+,80+的才是牛人。
但是他们大多英语基础不错,不信你问下TA六级考多少。
这个计划适用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同学。
1)5月初——暑假前:A.制定计划背单词。
至少两遍,多多益善。
我背单词的方法是:先把昨天背的复习一遍,再背今天的。
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不会的记上,随身携带,有机会就看。
有人说单词背了就忘,没用。
我认为不对,背了忘是因为背的次数少。
背,有可能会;不背,肯定不会。
B.单词背了一两遍之后,找本阅读书做。
不求快,但要认真分析。
可以每天做2篇,然后分析。
一本阅读书文章不要太多,100篇足矣。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2)暑假放假——9月1日:这段时间除去回家的时间,大约剩余一个月。
背单词和做阅读,阅读做完的话再找一本做。
可将大二的英语教材(或者新概念三四)拿出来复习。
3)9月1日——9月30日:每天2.5—3小时,把真题按专项做一遍(用张剑的真题),最近两年的建议别碰。
抽时间巩固单词。
4)10月1日——11月10日,每天3小时。
真题详细分析。
争取做到达到每个单词都认识,每句话都能理解,每篇文章都能翻译。
发现哪个专项薄弱就找本对应的书练。
抽时间继续背单词,不求快,背就行。
5)11月10日——11月30日:每天3小时。
真题一套套做。
保留最近两年的。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找到没有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做题感觉。
6)12月1日——12月31日,每天2小时,英语大小作文专题训练。
买一本考研写作的书学习。
历年的优秀范文背诵几篇。
收集亮点词,精彩句子。
每隔几天写一篇练笔。
抽时间看以前记的单词。
7)1月1日——考试。
每天3小时。
模拟题做两三套。
保留的近两年真题掐时间做,然后修改,分析。
背诵英语作文。
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数学篇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的科目,这两门直接影响初试成绩高低,也决定最终是否能被录取。
只凭数学一门课,比别人高十到二十分是比较容易的,而这个分数对于考研是相当大的差距。
就比如今年数二我考完感觉还好,可后来发现有大题的题目看错了,还有的算错,最后成绩为128分,我已经满足了。
我认识好几个朋友就是因为数学不到100导致总分偏低。
复习数学的要点是:A.注重基本概念、定理;B.多动手做题,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会就不去做。
1)5月初——暑假前:课本、课后题,我当时还看了本校出的一本高等数学辅导书。
这时不求多做题,只需要对知识点有较详细的了解。
2)暑假放假——9月15日:每天3小时。
课本再复习一遍,同步做复习指导书。
目的: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更深入的掌握各知识点。
3)9月15日——10月15日:每天2.5小时。
复习指导书再做一遍,同步做李永乐400题。
目的:夯实基础,掌握选择题计算题技巧。
4)10月16日——11月15日,每天2小时。
做历年真题,建议保留最近一两年的。
做完后详细分析。
目的:和考研挂钩,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5)11月16日——12月15日,每天2小时,复习指导书再过一遍,查漏补缺。
6)12月16日——12月31日,每天2小时,做模拟题。
7)1月1日——考试。
每天2小时。
做最近一两年真题,模拟题几套。
看总结的东西。
目的: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专业课篇(我考的是华科的材料成形原理,有需要的加我917492913,)专业课和数学一样,也是提分的一门科目。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专业课科目不同,复习方法也不同,但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跨专业考生。
可以说,要想考上,专业课不能低。
初试要上350,主要靠专业课和数学,要上400的话,每门都得好。
其实对于数学和专业课,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各种方法千万不要只挂在嘴上,而是要付诸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找到更适于自己的方法。
备考资料专业课本+配套习题集(部分教材有)历年真题(大多数都能找到或者买到,极个别的可能不公布)给本科生授课的课件题库+练习题集(如果有的话)参考复习计划(请根据自己情况合理调整)我专业课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复习的次数很多,最后的成绩也是我最满意的。
不少人建议10月1日开学再开始复习,重点放在11月。
我认为不太好,因为越到后来,时间越紧。
早开始复习,能为专业课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期政治的复习留出充足的时间。
专业课各异就不说了,考材料成形原理的可以加我单聊,其他专业我不太清楚,帮不了大家了。
身情况合理调整,这样效率才会更高。
几点注意:第一就是单词。
单词一定一定要背,而且要背出感觉,最好每个阶段都背(哪怕你背的时候打盹)。
也许背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记不住,但是事后你会发现在不经意间掌握了许多单词。
还有一定不要忽略谚语之类,没准写作时就用到了,总之让背单词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就是阅读。
一定要持之以恒,练习重要,分析尤甚。
对某一道题目,搞清为什么选,也要搞清为什么不选,要找到自己真正信服的理由,而不是解析上给出的理由。
单是练习而不分析,效果事倍功半。
第三,新题型要尽早熟悉,但时间可以用的少一些。
最后充分重视作文,这一项是最容易得分的,一个漂亮的单词便足以拉开一个档次。
作文一般开始较晚,但还是推荐经常动笔练习,哪怕是几行字的随笔。
还有就是:吃透真题!复试篇复试基本在出成绩一个月后进行。
其中自主划线的34所学校一般在国家线出来前后就结束了复试工作。
因为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不一样,所以没有普适的复试经验,最好咨询往届考研的学长学姐。
这里只给一些建议:1.笔试:考完试之后感觉有希望的话,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吧。
复试时笔试还是很重要的,而且面试也可能问道相关专业问题。
2.英语:准备英文版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些经典问题答案,比如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这个学校,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3.面试:准备自我介绍的材料(每句话都有被问的可能),看看专业课书,提前模拟演练。
注意事项:1. 对待复试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即:要认真准备才是!400+高分被刷的每年都有! 尤其是对于跨学校或者跨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小心应付。
2. 复试的主观性很强! 一碗水端平的学校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如果你是外校的,复试完掉个十几名甚至二十几名是很正常的,心态要平和些。
3.对于跨专业考的学生,老师一般都会在专业问题上刁难你,他要向你证明:我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好进的,是很有内涵很有技术含量不是你花几个月的时间学一门专业课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