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长征精神的价值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如下:
一、长征精神是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二、长征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宝贵品格。

三、长征精神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象征。

四、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在不同的时代焕发出同样的光芒。

五、弘扬长征精神,坚定一辈子跟党走的信念。

长征精神的影响如下: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不论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取得了多大成就,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课程:形势与政策题目: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姓名:学号:班级:日期2016年6月22日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内涵;当代价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一、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

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精选3篇)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篇1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这里有坚定的脚步;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这里有艰辛的汗水;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在这里缔造世界的奇迹!他们曾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抗击敌人围追堵截那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日子;他们曾为人民解放、共和国的建立而欲血奋战;他们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共和国的功臣。

而今,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他们身上保持的那种长征精神却永不老。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历经沧桑而斗志不衰,功勋不凡而甘于平凡。

七十载转瞬即逝,荏苒沧桑,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脚步仍在回响;七十载斗转心移,硝烟远去,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壮举仍在传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

毛主席的《长征》为我们讲述了这段光辉的历史。

长征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故事’长征是一部雄壮感人的史诗。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满怀希望的民族,必然有着像长征这般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

我们听着红军故事长大。

曾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曾经一首《长征》使无数人知道,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为新中国的发展出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现今,有不少人重走长征路,但是,坐着汽车,带着完善的装备、足够的食粮,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这就能体验长征、感悟长征、在线长征吗?不,这不能!只有那荒芜无人迹的草地、大雪纷飞,狂风怒吼的雪山,这才是真正的长征!他们有自己的双腿直起了新中国,世界的红飘带,你们守万人敬仰!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为了护送几个伤员走出草地而献出生命;倔强的小红军,虽然饿得早已走不动路,但坚持不吃陈赓同志的食物而从此埋骨草地;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使每位战士都穿上棉衣而成为雪山上一座晶莹永远的丰碑……团结、奋斗、坚持,两万五千里,凭着坚定的信念,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长征,在这长征途中,又岂只是这几个感人的故事?我是个没耐心的人,但每当我想起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走完长征,我就受到莫大的鼓舞。

长征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

长征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

长征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中,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不竭动力。

长征精神内涵: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时代意义: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途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红军战士都表现出了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而如今,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当然,我们要实现这一光明的目标,还要经历许多艰难曲折的阶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因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时期,依然需要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

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才大有希望。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既是红军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显得更加重要。

这么大的国家,这样宏伟的事业,这样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缺乏这种整体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等都经受着许多新的考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的过程中,就更应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长征精神的意义】(一)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科学的理论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因此它是最能统一人们思想灵魂的理论。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

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

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

这个价值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

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

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

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长征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诞生以来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支柱的长征精神:越来越"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总之,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一种让人"亲和团结"的价值。

(二)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

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

"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

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长征精神对人们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它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隆重纪念与追思的重大历史事件。

长征不但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熔铸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努力发掘它的当代价值,夯实我们的精神支柱,着力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精神缺失等社会问题。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是指1934年到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

虽然这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与撤退,但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以弱克强、反败为胜,奠定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基础,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阶段,它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恶劣斗争环境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上有飞机狂轰滥炸,下有敌人围追堵截,“雪皑皑,野茫茫”的行军路线,“高原寒,炊断粮”的薄弱装备,这些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但是,红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翻越18座山脉、趟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长征,称赞“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指在长征中以中国工农红军为基干的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精辟的阐述。

他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

长征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时代价值摘要: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他们在长征路上铸就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顽强拼搏、英勇团结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长征意义;时代价值前言1933年,蒋介石向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至今已有八十周年,长征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仍然影响深远。

一、长征历程及意义(一)长征的历程红军为什么会进行长征?这主要是由博古负总责的中央领导的“左”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历经一年的消耗,中央红军遭受重创,最后,临时党中央不得不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八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周恩来总结这段历史说:万里长征,就因为在江西打败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后挡不住,不得不退出江西。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

[1]红军以江西瑞金为起点,从王母渡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而后继续西行,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消极避战,使红军处于不利地位。

在红军抢渡湘江时,红军损失惨重,由原来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而后,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决定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

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新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精神的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价值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理念、勤劳勇敢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斗志。

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精神的升华。

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正如张闻天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征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从革命先行者到革命后继者共同维护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而且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长征精神激发英雄主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在艰难困苦、多次失败后,奋勇前进、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精神。

它是用英雄主义的斗争精神开创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的重要起点,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长征精神的英雄主义思想以“决不认输”的信念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长征精神支撑着一切奋斗长征精神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奋斗、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它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以实践开创未来的斗争精神。

今天,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所有人在实践中前行的动力,仍然是我们所有人在实践中求真务实的准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

三、长征精神教会我们团结协作长征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它教会我们要克服分裂、坚持团结,要尊重人民意志、保证人民权利,要平衡不同利益、尊重多样性。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团结一致,以团结协作的方式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长征精神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忠于使命;要求我们勇于创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要求我们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坚毅不拔,不断前行。

五、长征精神传承历史使命长征精神是一种传承历史使命的精神,它教会我们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上伟大的斗争者们的故事;要正视历史,正视历史上伟大的斗争者们留下来的遗产;要传承历史使命,传承历史上伟大的斗争者们的伟大成就。

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第一篇: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摘要]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

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时代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是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激发、凝聚而成的。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湘江之战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

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要放弃原定的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18日,红军抵达湘黔边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中央红军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最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红四方面军1935年4月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向西转移。

该方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开始长征。

5月9日红四方面军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进。

在北进的道路上险渡大渡河,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在北进的途中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当代价值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内涵;当代价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一、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

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1]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军长征,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论军校教育中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论军校教育中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论军校教育中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长征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跋山涉水、攻坚克难而留下的精神财富。

军校教育大力弘扬和实践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军发扬我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不竭动力。

标签:长征精神;军校教育;当代价值一、长征的基本情况(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

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

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战。

(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000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剩下近8000人。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只剩下33000多人。

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21000多人从国民党30万大军的合围中冲出,踏上了长征之路,1936年10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只剩下11000多人。

(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二、军校教育所面临的历史冲击(一)体制改革,军校教员大换血带来的底蕴冲击随着部队编制体制改革,对军校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军校虽然是大学,但应当首先姓军,要把军教头在军校当标杆立起来,但是由于编制调整的原因,军校教官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输入,尤其是文职人员的大量招聘,随着军校的不断发展,文职人员将成为军校的主体教员,而文职人员能否适应军校教育实战化的要求,带来“星火燎原,必怀火炬”的冲击。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的论文.docx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的论文.docx

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长征精神赋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启示(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生:XX)摘要: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贡献。

关键词: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理想与信念“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而每个长征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正确继承先辈们所传承下来的优良精神,但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刚进入校园时,对自己学业及人生的发展感到迷茫;第一次离开父母,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导致不能坚持信念、学习自觉性不强;在大学中的交际圈小,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缺乏责任感。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原因在于:1、从高中升入大学,意味着从一种学习环境进入到了另一种学习环境。

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老师或辅导员管的相对较少、闲暇时间的诱惑有所增加、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这些新的学习环境,和小学、中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比较大的冲突。

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学习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大学生心理发展渐趋成熟,但还不成熟。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时常处于迷茫、波动中,一旦身边缺少了指导和监督,就容易懒散,失去对梦想的追求。

上大学前,考大学一直是学生追求的目标,一旦目标完成,很容易滋生出自满骄傲的情绪,这种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另外,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在需要自制力的大学校园里,很容易迷失自我。

3、当代大学生中,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是什么2016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有哪些呢?整理了长征精神的时代现实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是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激发、凝聚而成的。

(一)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外国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往往要付出道德沉沦的代价。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应该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这巨大的警示作用。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党风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滋生出来。

反腐倡廉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反腐倡廉中就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长征精神,抵制和克服不健康的东西。

长征精神蕴涵着长征时期红军战士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依据。

长征途中正是因为人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胜利。

在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要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长征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指出:弘扬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优秀范文五篇]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优秀范文五篇]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上)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全党同志,包括社会上的广大的朋友、群众,来学习一下这一段历史,并且从中总结出一些对我们今天时代具有参考、学习意义的一些精神,对我们提高党性修养,包括个人的身心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

我想先跟同志们讲一讲,长征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完全赋予了非常褒义,也充分肯定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如果从客观的历史出发,八十年前对我们党、对我们的工农红军来说,可能就不好说了。

当时离开中央苏区,包括其黄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他们离开自己本身的根据地,实际上是无奈之举,是不得以,因此我们如果要从当时的历史客观背景来看,实际上对于我们党和红军是一次严重的灾难,是由于党中央领导层的左倾错误,给我们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的困境。

但是我们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呢?那就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最后把这样一场严重的灾难,变成了全党、全军、甚至全国人民,一份宝贵的财富,也就是长征精神。

我们刚才说,当时离开根据地的时候,实际上不知道到哪里去,那就是撤,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那就是逃跑,逃到哪里去,还没有目的地。

由于党中央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使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陷入一种困境,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是一种绝境,但同样为什么讲我们党伟大光荣呢?是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迅速地摆脱了困境,最后到达陕北,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重新的出发点,使本来是一个困境的一个拦体,一个绝望的状态,最后变成了中国革命的大希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不是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伟大、光荣、正确。

好,我们今天先来讲一讲,也就是说我们把长征这段历史,从这样的几个阶段来讲。

一、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第一,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历史的背景往前拉,拉远一点,也就是说不是坚守的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已长征,这是战术上,也就是战争上的失利,那追本纠源,为什么会战争上的失利?也就是说,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所以我想,我们把这个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一、选择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的原因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代人就是缺少这种长征精神,特别是新生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练,更是难以体会到长征精神的精髓。

研究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的原因就在于让我们深入的体会长征精神的内在含义。

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的综述(一)实事求是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导战争的结果。

长征之前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挫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

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确定正确的战略立足点。

各路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初期,尽管北上抗日的总方针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战略立足点和行动路线,是根据战争形势、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全国总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确定并不断调整的。

中央红军经过了去湘西、到川黔边、到川西或川西北,最终北上陕甘,将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的过程。

其中,在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根据毛泽东等同志的建议,放弃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放弃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北上陕甘,都是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

红二、红六军团从湘西到黔东、黔西北,从乌蒙山区到甘孜、炉霍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直至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全军北上;红25军经桐柏山、伏牛山进至陕东南地区,并为策应主力红军转战到达陕北;红十军团遭到重大损失后,毅然坚持闽浙赣游击战争,使红军由挫折走向胜利。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奋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首先,长征精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及其领导的红军为了保存中国革命事业投入新的战斗的壮举。

在长征中,红军面临极端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但他们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长征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力量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对于后来建立新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长征精神在现实中有着深远的价值。

长征精神体现了坚定的意志,不畏艰险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这种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长征精神还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是一种为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

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近代史)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近代史)

三、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精神导向价值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追求是长征精神的精神导向的 时代价值的灵魂。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 源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讲理想、讲信念精 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矢志 不渝革命精神相结合的胜利,也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 拔精神的惊人业绩”(蒙哥马利元帅)。著名美国记者 索尔兹伯里也称赞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 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
(五)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朴素的壮丽史诗。艰苦朴素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 政党的显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 人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长征途中,红军物质极其匮 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扬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官 兵平等、军民一致,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 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长征途中所经历的斗争之艰苦卓 绝,为人类战争史之所罕见;长征途中生活之艰辛,更是常 人之所难以想象。
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定会激 发出不懈的追求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今天,对于新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面临着复杂 的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考验,又面临着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这种种考验面前,保持党的先进性 就需要大力弘扬对革命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 的长征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 力。
二、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 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 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 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红军战 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 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 国革命一定会胜利。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 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 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 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精神的价值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理念、勤劳勇敢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斗志。

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精神的升华。

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正如张闻天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顾全大局光荣传统的集中体现。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长征途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红军各部队之间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红军干部战士政治上同心同德,战斗中同仇敌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正是这种讲团结、顾大局和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全党全军团结统一,既战胜了穷凶极恶的强敌,也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这是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最宝贵启示。

长征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百折不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生动表现。

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诗篇,写下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展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在长征途中,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无论党内斗争多么严峻,也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

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皑皑雪山、茫茫草地留下了红军的歌声、笑声。

红军指战员正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

长征精神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

长征胜利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开拓前进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都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拓展,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升华,都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二、长征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鲜明政治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一次集中体现。

红军之所以能够通过长征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是因为我们党在长征中始终注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注意使全党全军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层保持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大局观念、保持建立在正确路线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和坚强团结。

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当前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长征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长征的胜利就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挫折;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饱尝了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苦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赢得胜利,则是在品尝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确立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甘甜。

遵义会议后,红军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保持党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

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核心的根本制度,同时有一套保证这些制度实施的政治纪律。

长征时期,张国焘拥兵自重,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一个人推翻中央的集体决议,身为红军总政委却不执行中央的命令。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从而维护了党的高度集中统一,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制度,形成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的制度保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同实现党面临的历史任务相统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独立”这个中心任务抓自身建设,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民族解放的先锋、联系群众的先锋,在顽强斗争、浴血奋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创造性地解决了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从而使坚持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到了实处,最终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才能使之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落实第一要务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长征时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每到一地都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各部队都遵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宣传组织群众应“首先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始,然后逐步进入到苏维埃的基本主张的宣传”的指示,处处严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

针对少数民族对红军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红军总政治部多次发出指示,要求部队“严格政治纪律,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严禁将少数民族中的富裕分子当土豪打”。

由于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政策和民族政策,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使红军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真诚援助。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三、长征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为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长征”。

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对长征胜利进行回顾和思考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这深刻揭示了弘扬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其一,要把弘扬长征精神、发扬光大革命传统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

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是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适时调整红军的战略方针并最终确立和坚决贯彻北上抗日、会师陕北的战略方针,将被动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开辟抗日前进阵地的伟大进军;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使红军从根本上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