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和防范措施Word版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成为我国金融系统的一大隐患。
地方债务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存在的风险也备受担忧。
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能够对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 隐性债务问题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隐性债务问题,比如政府性基金和融资平台的债务。
这些隐性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难以准确评估,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
2. 还款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举债过多,财政收入和资源严重不足,还款能力不足。
一旦债务违约,将严重影响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
3. 隐性担保地方政府为地方企业举债提供隐性担保,一旦企业违约,地方政府将面临严重的偿债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二、防范对策研究1. 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明确政府主体责任,规范债券发行程序,明确债券使用范围和限额,提高地方债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对市场化主体和不良资产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合理规划和使用债务资金,避免出现严重的债务违约风险。
3. 加强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
4. 加强对地方债务的评估和风险识别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地方债务风险,对高风险地区开展风险评估和排查,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5. 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隐性担保行为,建立健全的担保管理制度,严格约束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担保规模和范围,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因企业违约而迅速扩大。
6.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惩戒力度,确保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债券,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严肃问责。
地方债务问题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引发广泛关注。
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化解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地方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1. 财政体制问题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一定弊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特别是基层政府。
这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2.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经济实力较弱,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地方政府支出。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政绩考核机制问题现行政绩考核机制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忽视债务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4. 监管漏洞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存在漏洞,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渠道进行隐性债务,使得债务规模难以准确掌握。
二、地方债务问题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以政府债券和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融资平台债务占比相对较高。
这种债务结构不利于分散风险,一旦经济下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集中爆发。
3. 债务风险地区差异明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债务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债务规模相对较小。
三、地方债务问题化解措施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完善分税制,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比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
2. 优化经济发展结构(1)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现状分析、防范化解策略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等,当房地产市场波动时,财政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增加地方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不完善。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过多,融资渠道单一,债务结构不合理,导致债务风险集中。
4. 监管体系不健全。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导致债务风险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化解。
二、地方债务风险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30.97万亿元。
2. 债务风险地区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3.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过低,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较大。
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弱等问题,债务风险较高。
三、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策略1. 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地方政府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2.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收入占比,降低对非税收入的依赖。
3.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
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
4. 健全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测,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提高债务管理透明度。
5. 强化债务风险责任追究。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责任,对违规举债、隐瞒债务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防范政府债务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防范政府债务化解已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防范化解策略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一、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张。
2.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税收,税收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财政收入波动较大,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需求。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难以有效控制,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载体,其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二、防范政府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提供有力支撑。
2. 完善财政收入结构:加大非税收入力度,优化税收结构,提高财政收入稳定性。
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加强对债务规模、结构、期限等的管理,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4. 规范融资平台管理: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明确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原则,防范融资平台风险。
5. 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债务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安全。
6. 优化债务结构:合理调整债务期限、利率等,降低债务成本,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7. 强化财政约束: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三、防范政府债务化解实践经验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债务限额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和偿还行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财政收入的不足,地方政府常常需要通过贷款来支撑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
然而,过度依赖借款和大规模追求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相关防范措施展开论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经济增长无法持续。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过度放宽贷款市场限制,招商引资,以借贷为基础来支撑当地经济。
然而,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增长率无法持续,非理性和过度的大规模借款会在经济停滞阶段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偿还贷款。
2、投资项目垃圾债券化。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资金池,将一些本来是由私人风险投资者或者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项目,转化为不带任何担保的债券出售。
债券化项目都是“自我盘旋”式的,这意味着其具有无休止高利润、高风险、无法担保的债务。
如果这些债券化项目无法迅速获得回报,地方政府就会面临还款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
3、前所未有的债务违约。
由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出现的债券化项目失败、担保资产遭到破产或质押资产受损等多种原因,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违约压力。
许多地方政府的突出问题也是因为其负债违约造成的。
二、可能引发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总债务问题的一部分,但是其负面影响很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流动性较低,收益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投资者需要承担高风险。
这些特质使得债务风险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稳定和财务可持续性,也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风险因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没有充分信息的交换和沟通,缺乏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面了解,而且对债务违约敏感。
其次,流动性风险因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市场态度,以及当前对债券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流动性低。
最后,信用风险是债券违约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信用评级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市场中的债券交易。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地方债务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地方债务的规模庞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债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对于当前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些借鉴。
一、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1.财政体制不合理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占据了太多的财政资源和权力,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而地方政府面临着消化各种财政支出的艰巨任务,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短缺,不得不通过举债来融资。
2.地方政府竞争压力大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地方政府之间往往会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提高自己的财政实力,这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3.地方政府政绩压力在政绩考核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表现,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融资,以达到政绩目标。
以上几点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成因,这些成因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二、地方债务问题的表现1.债务规模庞大自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由上级政府审批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6.47万亿元。
而从债务的结构来看,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包括了各种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土地储备债务等。
2.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较小,但隐性债务占比高,这给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融资结构主要以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为主,融资成本高,而且不透明度较高,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的提高以及风险的不断积累。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_问题(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风险现状、化解路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1. 分税制改革后财政体制的调整: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减少,而事权和财政支出却在逐步增加,形成了地方财政收支的长期缺口。
2.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投资冲动,通过大量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投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土地财政依赖: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将土地出让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土地市场波动和调控政策变化对地方债务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4. 金融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渠道违规举债,导致地方债务风险隐蔽性较强,金融监管不到位。
二、地方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29.4万亿元。
2. 债务风险区域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债务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
3. 隐性债务风险较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渠道违规举债,形成大量隐性债务,风险隐蔽性较强。
三、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路径1. 调整财政体制:优化分税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匹配度。
2.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管,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等渠道的债务融资。
3. 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4. 盘活存量资产: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加财政收入。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一、地方债务现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
一些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偿债高峰期来临的情况。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债务期限结构短,还债高峰期集中,导致还款压力巨大。
同时,债务来源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3. 债务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情况,如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非公益性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
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方债务风险。
2.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偿还方式符合规定。
3. 推动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增强其偿债能力。
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防止出现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
5.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无作为(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因素。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存在无作为的现象,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无作为的表现1. 财政收入与债务规模不匹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债务规模不匹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当财政收入下降时,债务风险随之增加。
这些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预警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债务风险持续上升。
2. 缺乏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如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和处置等方面存在漏洞。
在债务风险爆发时,无法迅速应对,导致风险蔓延。
3.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财政可持续性下降。
在债务风险防控过程中,这些地方政府难以有效调整支出结构,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违规举债、资金挪用等。
这些行为导致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原因1. 地方政府政绩观偏差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债务风险防控。
在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短期行为,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2. 财政体制弊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不足等。
这些弊端导致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缺乏动力。
3. 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市场尚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4. 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在债务风险防控过程中,监管机构难以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约束。
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对策1. 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观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将债务风险防控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对策研究,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1 风险来源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公共事业,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使得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债务融资来扩大投资规模,但是经济发展不如预期,导致债务无法清偿,从而形成一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不仅使得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而且对整个经济体系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进行过度投资,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扭曲,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不必要的项目建设,以维护政绩和经济增长,这种举债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不仅拖累了地方政府财政,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不断举债,这种盲目举债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进行债务置换或转移,从而延缓了债务风险的爆发,但是也给未来的债务风险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债务用途、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还要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加强债务审批和披露制度,防止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
2.2 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管和限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处罚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控制。
全面化解地方债务风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现状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全面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探讨。
一、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1. 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政府投资过度: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3. 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
4.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不透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导致市场难以准确评估地方债务风险。
5.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债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二、地方债务风险现状分析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压力加大。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较大:融资平台债务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不容忽视。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不规范融资渠道形成的隐性债务,风险隐蔽性较强。
三、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1. 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后劲。
3.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
5.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优化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
题目: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黑体,小二加粗)目录(宋体,小三加粗)(目录内容要求:宋体,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 (1)(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1)(二)我国地方债务界定 (1)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 (2)(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 (2)(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 (2)(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 (3)(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3)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 (4)(一)制度和法律的规范 (4)(二)风险控制 (6)参考文献 (10)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的一连串债务问题的越发突出,政府债务不断加大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乃至放眼世界,诸如近期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的债务危机,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问题。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体制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等现状,提出通过构建完整的地方融资结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水平两大对策,加强我国地方债务的监管,试图健全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
以期对于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规避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监管风险引言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合计1.65万亿美元)。
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
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的债务余额。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了重大作用。
但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作的不完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加大。
地方债务危机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危机,本文将从问题、挑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地方债务危机问题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2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导致财政风险加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流动性风险较大;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三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
3. 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加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加大。
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新债务置换旧债务,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至金融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金融领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依赖度较高,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三、地方债务危机挑战1.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需求不断上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偿还债务。
2.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不健全,难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效果有限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效果有限。
一方面,置换过程中新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债务风险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置换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加剧不仅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等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6.5%。
加上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债务,整个地方政府及其关联机构的债务规模更是高达40万亿元以上。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类项目、城镇化建设等领域。
但由于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券,这些债券财政收入并未得到直接支持,更多是通过收回资本来扩大借款。
这就使得大量的负债对国家投资和消费造成影响,因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由债务驱动。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示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债务隐性增长。
地方政府虽然出现了债务违约和乱借乱贷的情况,但主要风险仍然是不适当的隐性债务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情况。
2. 债券过度发行。
地方政府面临着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过于依赖债券的融资,导致债券过度发行,甚至出现“无成本”发行债券的情况。
3. 还款困难。
在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少、新债募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分类管理债务制度。
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应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策略,确保债务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和防范。
2.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违规债务应采取及时清理和处置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债务增长。
地方债务化解及防空(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地方债务化解及防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典型特征、深层根源、化解方案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地方债务的典型特征1. 债务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中,高成本、短期限的地方债务占比过高,增加了债务风险。
3. 地域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债务压力较大,东部地区相对较低。
4. 债务风险上升: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和债务结构的恶化,地方债务风险不断上升。
三、地方债务的深层根源1. 经营城市模式未及时调整: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模式为主,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程度上升:为稳增长,地方政府对经济各环节的干预程度上升,加剧了债务风险。
3. 财权事权不匹配: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在承担大量事权的同时,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4. 投融资平台问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项目建设中存在规模失控、范围失当和秩序失范等问题,加剧了债务风险。
四、地方债务化解方案1.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明确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降低债务风险。
2. 引入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将地方政府债务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
3. 通过国债和省级政府债券融资缓解基础设施融资问题:加大国债和省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4. 推动城市投融资平台向经营性国企转型:加强对城市投融资平台的监管,推动其向经营性国企转型,提高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5. 进行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明确债务规模、结构和风险,为化解债务提供依据。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土地财政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弥补缺口。
3. 政府职能错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过度介入经济活动,导致政府职能错位。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投资和建设任务,加剧了债务风险。
4.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
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相匹配。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累积。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 加强财政管理(1)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税收体系,提高非税收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1)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应专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债务防范和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债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过度债务和债务风险累积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金融市场波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
因此,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债务风险现状与问题1. 债务风险现状近年来,我国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从债务结构来看,主要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
其中,政府债务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主,企业债务以非金融企业债务为主,居民债务以房贷为主。
2. 债务风险问题(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部分地方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2)企业债务风险:企业债务规模过大,部分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3)居民债务风险:居民债务规模不断上升,特别是房贷,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三、债务防范与化解策略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1)加强债务限额管理:合理设定债务限额,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风险累积。
(2)优化债务结构: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3)规范债务发行:完善债务发行程序,提高债务透明度,防范道德风险。
2. 加强金融监管(1)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机构风险传递。
(2)规范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规则,防范金融风险。
(3)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3. 优化债务风险化解机制(1)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债务风险,提前预警,防范债务风险爆发。
(2)完善债务重组机制:在债务风险发生时,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
(3)加强金融救助:对发生债务风险的企业,给予必要的金融救助,防止债务风险蔓延。
4.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地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因此,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现状和应对措施,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提供参考。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 土地财政依赖。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导致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一旦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财政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
3.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过大。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但部分项目存在盲目投资、低效投资等问题,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融资渠道单一。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容易导致债务过度集中。
5. 监管不力。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压力较大。
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PPP项目等方式,积累了大量隐性债务,风险隐患较大。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域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债务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措施1.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能力。
2. 优化土地财政政策。
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规模,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3. 控制政府投资规模。
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投资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效投资。
4. 丰富融资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黑体,小二加粗)目录(宋体,小三加粗)(目录内容要求:宋体,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 (1)(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 (1)(二)我国地方债务界定 (1)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 (2)(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 (2)(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 (2)(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 (3)(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3)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 (4)(一)制度和法律的规范 (4)(二)风险控制 (6)参考文献 (10)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的一连串债务问题的越发突出,政府债务不断加大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乃至放眼世界,诸如近期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的债务危机,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问题。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体制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等现状,提出通过构建完整的地方融资结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水平两大对策,加强我国地方债务的监管,试图健全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
以期对于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规避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监管风险引言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合计1.65万亿美元)。
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
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的债务余额。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了重大作用。
但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作的不完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加大。
因此,为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地方债务进行风险控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承担的债务。
它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对应,是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短缺的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向社会发行的债务。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一旦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则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
(二)我国地方债务概念解释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解释:⑴地方政府的债务收入,指的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信用手段取得的财政收入;⑵准地方政府性债务,指的是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所属机构或单位举借的用于地方公共支出的债务;⑶地方政府的欠款和挂账,指的是地方政府的欠款和挂账实为赤字,因而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弥补的债务;⑷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指的是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机构、单位或企业的各种借款或债券的发行,包括经地方政府批准,由国有经济单位以政府专项预算等作担保的各种借款;⑸社会性债务,指的是地方国有企业难以偿还的债务或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以及某些金融风险的转嫁。
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截至2009年年底数据:高盛报告。
估算到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总负债为15.7万亿元,约占2009年GDP的48%。
主要包括国债(占20%GDP)、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占23%GDP),以及在2000-2001年期间商业银行剥离但仍在账面上的那些不良贷款(占5%GDP)3大部份。
估计200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负债高达7.38万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70.4%,按6%的年息来计算,2010年地方政府至少要付出4,428亿元利息。
而根据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
2009年4月8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半月谈”采访。
对债务规模进行估算,目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2008年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其中,直接债务超过3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2.9%,财政收入的62.7%,地方财政收入的136.4%。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势头仍旧,主要呈现出以下整体特征:⑴债务总量不清,资金数目庞大;⑵或有债务所占比重大,潜在的债务风险巨大;⑶主体分散,涉及面广;⑷转化率高;⑸债务利息高,贷款周期长,偿债率高。
(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至今日,其数额如此之巨大,主要在于隐性债务过于繁重,而且风险性也非常大,主要凸显出一下几个特征:⑴地方政府监管体系弱化。
地方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以及部门地方人大监督的弱化,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中央政府又无法确知其具体情况;⑵地方政府内控环境尚不健全,难以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
尤其是地方乡镇政府,内控环境更加薄弱,导致对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⑶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虚报政绩等不良工作作风没严格监察。
法律意志单薄、缺乏资金管理理念的地方政府往往凭借个人意志运行,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负债规模加大具有影响性;⑷从预算管理角度来看,缺乏对预算管理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尤其在乡镇一级,并未将预算管理纳入程序化、法制化,而且未进行细化,随意性支出很大;⑸地方政府投资过热,盲目投资。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下,高投入、低产出、速度快、效益差得经济格局一直严重制约着财政收入,而缺乏约束的投资依旧一股劲的继续,从而不断产生债务;⑹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泛滥。
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不惜举债进行大量工程,任期升迁后便留下了大量的债务;⑺地方政府债务公布的复杂性和形成动机的多样性,给监督管理带来难处,从而有使得债务规模无节制地攀升。
(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增长异常迅猛,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融资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有缺乏完善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很大程度上构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其危害有:⑴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与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完全脱离,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从而导致地方财政风险;⑵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会导致政府信用挤出市场信用,大量中小企业会因为得不到资金或者很难得到资金而面临着困境;⑶政府负债总量难控制,除银行贷款外,还有各种资金信贷、往来款拖欠等,且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债并不掌握,地方政府具有高度自主性;⑷巨额的负债拖累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前一届政府的负债通过届间不断积累,地方政府性负债不断膨胀,严重制约着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故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对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有以下几方面:⑴建立地方信用评级制度,控制地方债务的冲动。
通过建立地方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对地方财政状况有个量化公正的评价,从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行有力约束。
中央政府也可以据此设定各地负债总规模;⑵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鼓励地方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一方面可以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非理性扩张,有利于显性化。
⑶建立地方信息披露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的披露制度的建设,细化地方财政收支科目,及时公布各级财政收支情况,让投资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方便了解,并予以监督,促使地方债务显性化;⑷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适当放宽政策,让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或者基础设施项目。
⑸加强风险预警系统,规避信贷风险。
构建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系统,科学合理设定预警指标,综合分析地方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平台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使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和预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
(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据统计,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
总的来说,地方政府举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向金融机构借债,但一般都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向其所属金融机构借款。
现将美、日两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作简要说明:以美国为例,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举债,同时辅之以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
美国市政债券是以政府信用作担保,由州、城市、城镇、县以及它们的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债券,用于一般市政支出或特定市政融资项目,具有期限长、信用高、流动性高、与保险结合等特点。
再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债务管理以行政控制为主,通过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计划与协议审批制度实现地方债务精细化管理。
鉴于我国目前地方债务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借鉴美、日两国的成功经验,应从制度上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加快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设,具体如: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预警体系;建立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一)制度和法律的规范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由来已久。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已成为一级独立的预算。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合理的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同时,也应该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改革目前的官员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更应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通过法制治国,地方政府债券法律规则的构建,地方政府债券规则体系的完善,运用法律去规范、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诸如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并对现行《预算法》进行相关修订。
(二)风险控制地方债务现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逐渐控制其源头的同时,也应该限制其发展势头,这里便要对其进行风险控制。
诸如: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项目投资,让政府推出相关领域,同时也可以遏制地方的投资冲动;用市政债券代替银行贷款,给予政府正规的融资渠道,彻底改变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融资瓶颈之间的矛盾,并借此修好一堵围墙,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让融资行为和资金更加透明。
参考文献马金华、李国锋、谢兴春.美、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对其我国的启示.2011 耿嘉.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及应对策略.2011贾康: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十分必要.2011.9.2.中国联合商报张章能.地方政府债务上升原因探析.福建市南平市延平区审计局.2011林佳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讲坛.2011.5吴超、钟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潜在风险及其防范研究.2010.8金大卫.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制度根源、风险控制、法律规范.《财政研究》刘永东.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防范和对策.《法制与经济》2011(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