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与能源互联网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上)
从国家的一系列举措来看,能源革命与“互联网+”两大战略举措,貌似偶遇实为必然。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网络“连接一切”成为可能,并且成为迫切要求;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柴薪时代、煤炭时代和油气时代后,正在逐渐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新一轮能源革命蓄势待发。
互联网与能源革命的历史性相遇与碰撞,必将深度融合并催生能源互联网,从而加速新一轮能源革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发展至今历经五次革命:第一次是语言,使人类获得了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次是文字,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是印刷,使书籍、报刊成为快速高效的信息储存和传播媒体;第四次是通讯,包括电话、广播、电视等,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光速时代;第五次是计算机,其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球的信息互联网。
互联网迅速向全球普及并商业化,网络节点的增加,以及众多企业商家的参与,使互联网的规模急剧扩大,信息量也成倍增加,更刺激了网络服务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各种新技术相互关联、共同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融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迅速将全球带进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商业价值也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几何数级增长。
同时,互联网产业在自身的发展和升级中,不断突破自身的产业边界,向传统产业延伸渗透,通过联接与共享,最大程度激发和激活了传统产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如金融、商业、教育、交通、制造等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近年来,有线和无线网络速度大幅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逐步联接成网,各种数据文 | 刘建平 杨健 刘涛 陈铮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上)能源革命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能源互联网,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建设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建设方案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 (3)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特点 (3)1.1.1 定义 (3)1.1.2 特点 (3)1.2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3)1.3 能源互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4)1.3.1 国际发展现状 (4)1.3.2 国内发展现状 (4)第二章能源互联网建设目标与原则 (4)2.1 建设目标 (4)2.2 建设原则 (5)第三章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 (5)3.1 总体架构 (5)3.1.1 基础设施层 (5)3.1.2 数据采集与传输层 (6)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6)3.1.4 应用与服务层 (6)3.2 技术架构 (6)3.2.1 信息通信技术 (6)3.2.2 大数据技术 (6)3.2.3 云计算技术 (6)3.2.4 人工智能技术 (6)3.3 业务架构 (6)3.3.1 能源生产管理 (6)3.3.2 能源传输管理 (6)3.3.3 能源市场交易 (7)3.3.4 能源消费服务 (7)3.3.5 信息增值服务 (7)第四章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7)4.1 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7)4.2 通信与网络技术 (7)4.3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7)4.4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8)第五章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8)5.1 信息化基础设施 (8)5.2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8)5.3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基础设施 (9)第六章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 (9)6.1 平台架构设计 (9)6.1.1 设计原则 (9)6.1.2 架构设计 (9)6.2.1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 (10)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0)6.2.3 业务逻辑模块 (10)6.2.4 用户界面与API接口模块 (10)6.3 平台开发与实施 (10)6.3.1 技术选型 (10)6.3.2 开发流程 (11)6.3.3 实施策略 (11)第七章能源互联网运营管理 (11)7.1 运营机制 (11)7.1.1 概述 (11)7.1.2 基本原则 (11)7.1.3 组织架构 (11)7.1.4 运行流程 (11)7.2 安全管理 (12)7.2.1 概述 (12)7.2.2 基本原则 (12)7.2.3 组织架构 (12)7.2.4 运行机制 (12)7.3 服务质量管理 (12)7.3.1 概述 (12)7.3.2 基本原则 (12)7.3.3 组织架构 (12)7.3.4 运行机制 (13)7.4 法规与政策支持 (13)7.4.1 概述 (13)7.4.2 基本原则 (13)7.4.3 政策体系 (13)7.4.4 实施策略 (13)第八章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 (13)8.1 产业链分析 (13)8.2 产业政策与规划 (14)8.3 产业创新与培育 (14)第九章能源互联网应用案例 (14)9.1 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14)9.1.1 项目背景 (14)9.1.2 项目目标 (14)9.1.3 应用案例概述 (15)9.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5)9.2.1 案例分析 (15)9.2.2 启示 (15)第十章能源互联网建设实施与展望 (16)10.1 建设实施步骤 (16)10.3 发展前景与趋势 (16)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特点1.1.1 定义能源互联网是指在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等环节,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能源系统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一种新型能源系统。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 (2)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2)1.2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2)1.2.1 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 (2)1.2.2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2)1.2.3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2)1.3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3)1.3.1 信息通信技术 (3)1.3.2 互联网技术 (3)1.3.3 能源技术 (3)1.3.4 安全技术 (3)第二章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 (3)2.1 能源互联网总体架构 (3)2.2 能源互联网分层架构 (4)2.3 能源互联网关键模块 (4)第三章能源生产与调度 (5)3.1 能源生产优化策略 (5)3.2 能源调度算法 (5)3.3 能源供需平衡分析 (6)第四章信息与通信技术 (6)4.1 通信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6)4.2 信息处理与分析 (7)4.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7)第五章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 (8)5.1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 (8)5.2 智能电网技术进展 (8)5.3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 (8)第六章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 (9)6.1 分布式能源概述 (9)6.2 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协同 (9)6.2.1 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互动关系 (9)6.2.2 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协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9)6.3 分布式能源管理策略 (10)6.3.1 分布式能源规划与布局 (10)6.3.2 分布式能源技术与设备选型 (10)6.3.3 分布式能源政策与法规支持 (10)第七章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 (10)7.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0)7.2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的互动 (11)7.3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11)第八章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 (11)8.1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述 (11)8.2 创新商业模式案例 (12)8.3 商业模式与政策支持 (12)第九章能源互联网政策法规 (13)9.1 能源互联网政策背景 (13)9.2 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3)9.2.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3)9.2.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3)9.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4)9.3.1 政策法规实施 (14)9.3.2 监管体系构建 (14)第十章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 (14)10.1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 (14)10.2 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14)10.3 能源互联网发展策略与建议 (15)第一章能源互联网概述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网络形式,是指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的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网络化、互动性的能源系统。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下)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下)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7年第9期文|刘建平杨健刘涛陈铮当前,能源互联网的信息流功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已初步实现,能源流功能借助物流网技术也基本具备,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实现能量流的接入统一、转换及时、传输自由、存储方便、使用安全。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努力攻克和掌握以下六大类关键技术:1、能源接口技术。
能量的自由接入与接出,需要将其转换成能源互联网的统一形式,制定标准的能量信息格式,以提高流通效率。
必须逐步完善能源互联网中各类型设备以及信息、数据、能量、能源接口标准以及信息传输协议,从而保证能源互联网中信息流、能量流与能源流的互联互通。
2、能源转换技术。
能源互联网将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都汇聚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中,必须大力发展能源转换技术,才能保证能够根据消费需求,将之即时转换为电、冷、热等方便、直接的能量形式。
3、能源传输技术。
能源互联网必须建立强大的能源互通网络,以能源路由器、传感器等组成的物联网为基础,加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实现能源互联网在时间空间上的三维自由传输。
现阶段的能源传输受距离限制成为能源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发展能量大规模传输、双向传输、无线传输等技术,解除地域咸环境限制。
4、能源存储技术。
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目标是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问题,形成友好型电源与电网关系,能源存储技术是能源互联网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支撑技术。
必须大力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超导磁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以及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储能设备和产品。
5、能源平衡技术。
通过高效的传输装置、转换装置、路由装置等,实现能源高效低耗的最优传输和调配,这也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要求。
如通过能源IP地址实现大电网、微电网之间的对接,从而使大电网与微电网、微电网之间的稳定能量传输成为可能彻底改变供需结构,实现能量双向传输。
能源互联网简介PPT
能源互联网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 、自适应和智能化等特点,能够实现 能源的分布式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
节能减排
促进经济发展
能源互联网能够整合各种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 济发展。
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03
完善的充电设施将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
04
能源互联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能源互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如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储能技 术等,技术集成和协同工作面临挑战。
解决方案
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和规范,促进不同技术领域的协同发展。
跨界融合与共享经济
总结词
能源互联网将与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
详细描述
跨界融合将促进能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为其他行业提 供智能化的能源服务,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源互联网
总结词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
技术挑战是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经济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经济挑战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面临着投资回报周
期长、风险大等问题。
02 03
解决方案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 推动能源价格的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对能源互联网的认知
对能源互联网的认知在当今这个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模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并有望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呢?简单来说,能源互联网就是将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控制手段,实现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能源系统。
它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把各种能源形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能源设施(如发电厂、变电站、储能设备等)以及能源用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能源的流动和利用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和智能。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能源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的多向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中,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往往存在着能源供应与需求不匹配、能源浪费等问题。
而能源互联网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的供需情况,灵活调整能源的生产和分配,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在一个拥有能源互联网的城市中,当白天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充足时,多余的电能可以被储存起来或者输送到其他需要的地区;而到了晚上,当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时,则可以从储能设备或者其他能源来源中获取电能,以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还可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能源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对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控、分析和预测,从而做出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决策。
比如,智能电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供能源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优化;智能传感器可以监测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能源互联网还促进了能源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它为各种新型能源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分布式能源、能源存储技术、需求响应机制等。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中)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中)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7年第8期文 | 刘建平杨健刘涛陈铮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必须将其与能源革命有机结合,理清建设思路,突破关键技术,明确实施步骤,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效率与效果,兼顾近期与远期的功能实现。
2004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了名为《Building the Energy Internet》的文章,是目前正式提出能源互联网这一观点的最早文献。
2008年,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中对能源互联网进行了介绍,这是经济学层面对能源互联网的最初探索。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2011年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能源互联网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内的电源、储能设备与负荷的协调,最终目的是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通过与智能电网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在自愈、消费者积极参与、系统运行效率最优化、容纳多种发电形式以及储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比较相似。
然而,智能电网只涉及信息与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还涵盖了交通系统、石油系统、天然气系统、供热系统等等;智能电网只涉及电能传输与利用形式,能源互联网还包括热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传输、转化、使用;智能电网一般不涉及大规模输电网,主要是基于配电网、分布式、用户侧,实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能源互联网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实现能源生产、消费、传输的综合分析、协调。
因此,能源互联网属于上层大范围的概念,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互联,而智能电网是属于大框架下的下层概念,是电力闭环里的互联。
能源互联网包括智能电网、更离不开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为智能电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本文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信息网络、能量网络和能源网络的高度整合,以电力网络为枢纽平台,以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为主要任务,以互联网技术为实现工具,通过能源调节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基础设施实施广域优化协调,实现冷、热、气、水、电等多种能源形式优化互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信息、能量和能源三者之间双向流动共享。
2024版能源互联网PPT课件9pptx
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 技术等,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为这些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企业参与度和竞争力分析
企业参与度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关注和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这些企业包 括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 等,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 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工业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可预测和可优化,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城市管理领域应用
01
城市能源管理
通过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城市内部各种能源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02
城市交通管理
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城
科研院校合作创新模式
1 2
联合实验室建设 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共同建设能源互联网 领域的实验室,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合作 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能源互联网领域 的高端人才,提升人才质量和数量。
3
科研项目合作
针对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科研院校 与企业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推动技术突破。
03
关键技术分析
先进传感技术
传感器类型
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用 于实时监测能源系统的运 行状态。
传感网络
构建高效、可靠的传感网 络,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 时传输和处理。
数据融合
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进行融合处理,提高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存储
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
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
能源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将传统能源向清洁、可持续方向转变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必须得到关注和推进。
第一,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不断利用的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降低污染排放量,并且由于它们来源广泛,避免了单一资源垄断造成的能源价格风险。
第二,加强能源存储技术研发。
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丰富、廉价和清洁的优点,但其日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也给其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存储技术,包括电池储能、热储能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能源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将能源集中起来,实现高效、安全、智能的能源交互和共享。
建设能源互联网可以优化能源布局,提高供应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且有望打破当前行业壁垒,促进新能源发展。
第四,建设智能能源基础设施。
智能能源基础设施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输送、使用的智能化,并且与城市智能化建设相结合的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管理,降低能源浪费和损失,提高城市能源使用效率。
总之,能源革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把握机遇,及时跟上国际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进步。
只有全面促进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的发展,才能确保我们的地球永续发展。
能源变革的五大发展趋势
能源变革的五大发展趋势能源变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
以下是能源变革的五大发展趋势。
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然循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低。
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智能、安全、清洁的分布式供应和利用。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成为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三、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能源存储技术是指将能源转化为可储存的形式,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源存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能源存储技术将成为能源变革的重要支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四、智能能源系统的应用智能能源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智能、安全、清洁的供应和利用。
未来,智能能源系统将成为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五、能源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能源政策是指国家对能源产业的政策和规划。
随着能源变革的发展,能源政策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能源形势和发展需求。
未来,能源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将成为能源变革的重要保障。
总之,能源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变革也将不断地发展和改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能源互联网PPT课件
消费者对能源互联网认知有限,市场培育和推广难度较大 。
发展机遇与前景
清洁能源转型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趋势为能源 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技术创新驱动
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能源互联 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政策支持加强
各国政府逐步加大对能源互联 网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利于产 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规模与前景展望
市场规模
介绍全球及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 的规模、增长趋势以及主要参与 者和竞争格局。
前景展望
分析能源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包括政策支持、技术 创新、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02
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01
02
03
传感器技术
用于采集各种能源设备的 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 、流量等。
充电设施建设
根据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充电设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充电设施运营
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充电设施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
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实现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和优化 利用。
05
能源互联网挑战与机遇
政策法规挑战
能源互联网PPT课件
目录
• 能源互联网概述 • 能源互联网体系结构 •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 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 • 能源互联网挑战与机遇 • 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01
能源互联网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先进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将分布 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智能用电设备等连接在一起,实 现能源的高效、安全、清洁利用和共享的网络体系。
自然资源知识:能源革命的机会和挑战
自然资源知识:能源革命的机会和挑战近年来,能源革命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和化石能源的日益稀缺,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形式不断涌现。
同时,能源革命也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革命的机会1.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在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的新兴势力。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无限可再生、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促进环保等诸多好处,这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2.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互联网是通过智能电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清洁能源从产生地远程传输到使用地,增强不同国家之间能源合作,提高全球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能源供给的可靠性。
这对于全球能源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3.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环保标准的金融服务和投资。
绿色金融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绿色金融将在能源革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能源革命的挑战1.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平衡目前,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的占比较小,且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平衡,导致全球能源供需的不平衡,加剧了环保问题。
2.能源技术的不成熟目前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其产能和效率都不能与传统能源相媲美。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资源和产业投入都较为复杂。
3.能源安全问题能源革命有可能导致传统能源国家和新兴能源国家之间产生新的竞争和冲突,这将对全球能源安全带来挑战。
同时,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都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风险。
三、面对挑战,化解风险1.推进能源转型为了平衡全球能源供需结构,各国应该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同时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能源互联网技术概述能源互联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能源技术,构建一个基于电力互联网的全球清洁能源互联网。
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自然能源互补与城市能源互补的协调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高效、智能、安全、可靠地互联互通。
这样,就可以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革命的深入发展。
目前,能源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能源互联网技术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
未来,它将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二、能源互联网技术现状1.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产物,包括互联互通的电源、能量储存、传输、分配和使用系统等。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 分布式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是指小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分布于电力系统各级时的能源系统。
与传统的大型电力站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少的环境污染、更低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目前,分布式能源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提高能源集成效率、促进能源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能源云技术能源云是指以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能源云平台,将海量的能源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存储和管理,从而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的能源调度平台。
目前,能源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如电网调度、能源交易等。
三、能源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能源互联网技术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能源的集成效率和能源设备的运行效率。
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将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化。
2. 能源互补和能源微网技术的发展能源互补和能源微网技术是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重要部分。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首先出现在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
这一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于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首先是里夫金所倡导的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内的电源、储能设备与负荷的协调;最终目的是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另一种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在现有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分布式储能装置,能够实现能量和信息流动的新型高效电网结构。
提出类似系统的有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黄勤教授主持的200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FREEDM(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 anagement)Systems,美国普渡大学Lefteri H. Tsoukalas 教授也在2008 年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类似概念。
对于互联网的特点,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四大特征: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②支持超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③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能源共享;④支持交通系统的电气化(即由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变)。
这是在能源互联网的能源组成分布管理以及应用上做出的总结。
能源互联网相对于智能电网而言,是一个更广泛更宏观的概念,智能电网是其中的一个子模块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能源互联网应具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自愈性;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集成性。
而且还要环境友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即插即用”,与用户终端的实时交互。
对于能源互联网,到底如何组成的呢?下面给出一个框图介绍一下其组成。
这个结构图包含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框架和组成元素。
实际上能源互联网事实上由4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即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天然气网络和信息网络紧密耦合构成。
而从各部分的功能划分,源互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包括智能能量管理系统IEMS(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装置、变流装置和智能终端等。
“互联网+”与能源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互联网+”概念的引入是实现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强劲引擎,必将成为重塑全球能源竞争新格局的重要契机。
2015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发布文件,由中国电信等企业主导的ieee 1888标准正式成为全球首个能源互联网国际标准。
至此,“互联网+能源”有了更切实有效的依据和保障,预示着能源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能源要从生产、运输、消费各个环节,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方位变革,对我国能源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网对解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供需不匹配、产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传统能源:智能技术的引入推动能源革命时至今日,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煤炭。
在对煤炭行业出路的深入探索中,越来越多的目光锁定在了煤炭流通环节。
引入“互联网+”的创新理念与应用技术,无疑将为煤炭运销体系带来颠覆式变革。
据统计,目前国内有80多家电子交易平台涉及煤炭交易,部分煤炭企业甚至直接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
特别是中煤集团,不断尝试以“互联网+煤炭”的思路来应对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
它历时5年完成了erp(企业资源规划)对整个集团的全覆盖,同时加强露天矿gps卡车调度系统、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数字化矿山、o2o大宗煤炭电商平台等“乌金科技”的实际应用。
此外,与工业4.0中的数字工厂相类似,数字化矿山建设正成为煤炭行业生产转型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实现了煤矿生产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一体化,通过远程化、自动化、无人化等技术手段,大幅降低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减轻了由此造成的损失。
石化行业的“互联网+”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渗透到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及金融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能源互联网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能源互联网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随着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能源互联网指的是基于新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储存、配送和消费的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德国、美国、日本等已经开始建设能源互联网。
而对于中国,能源互联网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中国需要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源模式。
能源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源生产、分配、消费、管理和监测的解决方案。
在绿色低碳的新时代,能源互联网有助于推动中国的能源转型和创造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
在新的能源互联网模式下,能源产业的格局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能源企业将之前镶嵌在不同地区的各种能源要素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进行优化集成,形成新的能源系统。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加入也将会为能源企业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产能与用能失衡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能源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新能源、现有能源和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优化配置,使能源供需更加平衡和可持续,保障能源安全。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能源互联网的投资建设。
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出相关的财税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能源互联网领域,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标准,引导和规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创新,加快能源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推广与普及。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也应该注重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培训。
当前,国内能源互联网的从业人员仍然较为稀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通过培训和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加速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总之,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该紧密合作,大力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革命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革命作者:秦海岩来源:《风能》2015年第04期在当前言必及“互联网+”的语境里,能源互联网也毋庸置疑地成为能源界的显学。
能源行业庞大复杂,牵涉广泛,因此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特征及应用更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不同角色,不同专业都有基于自身立场的定义和诠释。
但无论概念如何新颖和丰富,最终都不能脱离其产生的背景和我们使用这个概念要达到的目的。
能源互联网产生的第一大背景是能源革命的来临。
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柴薪时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煤炭时代和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油气时代,正在向一个全新的可再生能源时代过渡,这将是一场以能源生产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型能源革命,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清洁、高效、经济、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二大背景就是信息技术的指数级进步。
IT界三大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分别从技术和社会经济价值角度对信息科学和互联网发展速度给出了准确的预测,如今互联网使用者不断增加,使用成本不断降低,互联网应用技术日新月异,其创造的价值也越发惊人。
所有这些都明确指向一个目标:“连接一切”,从人与人的联接,到机器与机器的联接,一个知行合一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与志在“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化腐朽为神奇的商业技术力量以及无限可能相比,我们使用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则具象化得多,就是希望运用新概念和新方法来化解能源革命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我国提出的能源革命,基于当前形势而言,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针对能源消费总量巨大、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大力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为适应电力系统从集中向分散、从稳定电源向波动电源发展的方向,需要重塑电力系统;三是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波动性电源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简而言之,能源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能源革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集。
这一理解不是凭空臆断,而是在实践中已经有了探索的雏形,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时代的智能能源网络
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时代的智能能源网络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源问题可是个热门话题。
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能源互联网”,这可是新能源时代的智能能源网络,超级酷炫!前阵子,我去了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农场。
那农场在偏远的乡下,以前电力供应不太稳定,经常停电,可把他们愁坏了。
特别是夏天,要是电一停,冰箱里的蔬果都容易坏掉。
但最近他们那有了大变化,说是接入了能源互联网。
这能源互联网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种能源,像电、气、热啥的,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管理,整合成一个高效、灵活的大网络。
比如说,在这个小农场里,新装了太阳能板。
大晴天的时候,太阳能板呼呼地发电,不光够农场自己用,多余的电还能通过能源互联网卖给附近的村子,赚上一笔小钱钱。
而且,要是碰上连续的阴雨天,太阳能发电不够了,也不用担心,能源互联网会自动调配其他地方的电过来,一点不耽误事儿。
再比如说,冬天取暖也不再是单纯地烧煤啦。
他们用上了一种新型的热泵系统,能从地下吸收热量来给屋子供暖,又节能又环保。
这个热泵系统也是通过能源互联网来智能调控的,啥时候温度低了多供点热,啥时候温度够了就省着点,可智能啦!能源互联网可不只是在小农场这样的地方发挥作用,在城市里那也是大显身手。
你看那些高楼大厦,以前空调、照明啥的,用能都比较粗放。
现在可不一样啦,通过能源互联网,能实现精准的能耗监测和管理。
啥意思呢?就是每一层楼、每一个房间的用电情况都能清楚地知道,哪里浪费电了,立马就能调整。
还有咱们每天坐的地铁,那也是能源互联网的受益者。
地铁刹车的时候会产生能量,以前这能量都白白浪费了,现在通过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可以把这部分能量回收储存起来,再用到需要的地方,多划算!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里,每一辆电动汽车都能成为能源互联网的一部分。
当你的车停在停车场,电充满了,多余的电就可以回馈到电网中,供其他需要的人使用。
反过来,当你的车没电了,能源互联网又能迅速给你调配电力,让你的出行毫无后顾之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鸣:能源革命与能源互联网发表时间:2015-08-10 来源:曾鸣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利用体系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量单元,依托实时高速的双向信息数据交互技术,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多类型多形态网络系统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构想和雏形被提出。
在“能源互联”的背景下,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处于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参与主体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互联共享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是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其中,“源”是指煤炭、水能、天然气等各类型一次能源和电力等二次能源,“网”涵盖了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电力网络以及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荷”与“储”则是指各种能源需求以及存储设施。
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达到最大限度消纳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推动整个能源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构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能源技术的革新,也是一次能源生产、消费以及政策体制变革,更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以及“互联网+”的概念,预示着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是基于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和能源体制,而是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能源互联势在必行。
首先,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我国能源依赖进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周边政治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无法得到保障。
能源互联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国内经济发展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从而有效解决我国当前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
其次,我国正处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能源互联网作为一次能源技术革命,互联共享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产业布局和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其高度开放的特性,也会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体制的变革,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整体开放程度。
能源互联网是多类型用能网络的多层耦合,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是实现各能源网络有机互联的链接枢纽,电力互联是实现能源互联的重要途径。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会最大程度地推动当前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进程,加速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手段的研发速度,从而促进我国新型电力工业体系的建设完善。
能源互联网对未来电力工业体系形成的作用构建能源互联网在满足各国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建设节能、低碳、环保电力系统需求的同时,也将改变当前电力工业的体系及格局,并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以及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能够保证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核心内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共享。
能源互联网具有高度集成特性,这种集成特性使得其能够将各类型分布式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和负载设备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上述设备的“即插即发、即插即储、即插即用”以及无差别对等互联。
同时,能源互联网极强的系统自愈性,使得其能够利用先进的能量智能管理设备实施自动故障检测,对网络中突发事件做出反应,隔离电网中存在的故障器件或者局部网络,实现网络的快速重构,以及各个微型能源网络孤岛与并网运行状态的平滑切换,保证系统内正常的能源电力供应。
上述两个特性,使得能源互联网具有高度的网络开放程度,能够接纳各类分布式可再生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的柔性接入。
一方面,能够实现各类型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
通过分布式可再生电源与用户之间以及各局部能源电力网络之间的信息互联,使得能够更好地利用广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以及储能设备与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系统调节潜力,做到“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从而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对局部电网的冲击。
在保证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利用消纳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
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系统电气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而能源互联网本身是以电力网络为核心,涵盖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多层耦合网络系统,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更为完善且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基础设施。
在能源互联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分布式储能设备,将能够与电力系统更好对接,从而优化系统运行,提高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化水平。
(二)能够提高需求侧管理精细化和用户用电个性化水平随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使得电力系统呈现出较强的双侧随机性。
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高效信息交互系统,保证了能源互联网端对端(C2C)的能源电力信息流共享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效率优化和安全调度。
需求侧资源是未来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其调控潜力大、成本低的特点,使得需求侧可控资源能够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分布式电源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功率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
一方面,提高售电企业的需求侧管理精细化水平。
售电企业能够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实时掌握用户用电情况,通过用户侧的智能自动控制设备,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在不影响用户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协调需求侧与供应侧的优化运行。
另一方面,提高用户用电的个性化服务水平。
售电企业通过该信息交互系统能够及时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快速向用户传递需求侧响应指令,同时用户也能够通过智能的交互界面,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运行状态、市场电价信息以及自身用电状况,根据供电企业提供的精细化差别电价和自身用电需求,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调整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以及自身用电行为。
(三)能够推动广域内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未来能源互联网是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高度开放式的能源系统。
面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的格局,未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的电力网络结构应该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各个区域各种形式可再生能源都能够通过能源互联网柔性接入,从而进一步推动广域内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
一方面,电力远距离输送是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可靠依托。
能源互联网对于电网跨区的输送能力、经济输送距离、网架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输送网络的合理布局是实现跨区域能源互联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依托于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也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微网凭借其灵活的运行方式、能量梯级利用、提供可定制电源等特性,能够协调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与需求侧资源,从而保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需求。
如何稳步推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能源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和系统自愈能力以及储能、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协调调控能力,使得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接纳分布式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当前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有限,分布式电源接入困难的问题,有效消除了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的困局,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能源互联网建设是新能源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与配套政策措施、市场机制的高度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进行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能源分布特点,明确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思路以及整体结构框架。
能源互联网是多类型用能网络的多层耦合,电力网络是能源互联的枢纽,而我国的能源分布条件以及电力行业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模式不能完全照办欧美国家的理论体系,需要针对我国实际能源分布特点、用能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建立适合我国的能源互联网络体系。
(二)集中研究能源互联网中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我国支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技术创新能力。
应尽快开展能源互联网中信息交互技术、智能电网控制和调度技术以及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技术等先进关键技术,给我国在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储备。
首先,在当前阶段加快主动配电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主动配电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在配电侧重要的物理支撑,利用其先进的信息通信、电力电子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对规模化接入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实施主动管理,能够实现对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等单元协调控制和网络快速重构,从而达到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并确保网络的安全经济运行的效果。
其次,加快“云计算”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大数据”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信息数据支撑,而“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凭借其存储成本低、安全可靠,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将会成为能源互联网中信息数据交互的可靠保障。
(三)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与标准。
首先,能源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特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策与市场的开放程度。
随着分布式电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如何引导售电公司提高用户用电效率,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及完善分布式电源、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营服务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能源互联网中,要解决设备与设备、设备与能源网络、设备与通信网络以及信息与数据间的存在的“隔离性”问题,就必须逐步完善能源互联网中各类型设备以及数据接口标准以及信息传输协议,从而保证能源互联网中能源流与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部署。
(四)综合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能源互联网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进行相应的示范园区建设与试点实验验证。
通过相应的试点工程对能源互联网技术以及政策的可行性进行综合、科学的探讨论证,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并未全面展开。
结语构建能源互联网的目标是建立新的能源利用体系,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能源互联网将会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生产、运输、消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链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