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选择题及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人教版初中历史答题模板

人教版初中历史答题模板

人教版初中历史答题模板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回答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答题模板,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下面是人教版初中历史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事件类问题1. 事件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对事件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2. 事件原因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 事件影响评价:然后,我们需要评价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人物类问题1. 人物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对人物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出生地、成长经历、主要事迹等。

2. 人物贡献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人物的主要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 人物评价:然后,我们需要对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理由。

三、制度类问题1. 制度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对制度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制定的时间、目的、实施的范围等。

2. 制度内容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制度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法律、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制度影响评价:然后,我们需要评价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比较类问题1. 事件/人物/制度比较:首先,我们需要对比较的对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背景、特点等。

2. 相同点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比较对象的相同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 不同点分析:然后,我们需要分析比较对象的不同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4. 综合评价:最后,我们需要对比较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从重要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历史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在历史学习中有所帮助。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总体上要清晰、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一般侧重于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和认知(启迪、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其实都有可以突破的方法,我为大家整理如下:一、原因类1.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正确领导党,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等国家的援助(主要是建国初期)。

3.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2)统治者的个人才能大致相同(实行开明的国策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的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拔人才。

(备注:特别是在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仅适用于古希腊的民主)6.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可以帮助学生在答题时更加规范和准确,以下是一个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的示例:
一、选择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逐个分析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 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

4. 选出最终答案后,要再次检查一遍题目和选项,确保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正确答案。

3. 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要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三、简答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根据所学知识,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3. 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出现重复和混乱的情况。

4. 回答时要注重细节和要点,不要遗漏关键信息。

四、材料分析题
1. 仔细阅读材料和题目,理解题意和材料内容。

2.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4. 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一个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的示例,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考试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新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4.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

它可以印证()A.隋的统一B.开皇之治C.隋的灭亡D.唐的建立5.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7.“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8.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

这件事发生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9.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

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呼韩邪单于D.铁木真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40分)1.博物馆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文物故事”为主题,展出了精品文物如下图所示。

观察文物并判断,此次科普展所讲述的文物故事是关于()头盖骨化石复原头像石器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B.黄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4.《礼记·礼运》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材料中的“制度”指的是()A.礼仪制B.分封制C.禅让制D.郡县制5.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战国D.东汉6.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7.右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

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

下面有关此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④是商王权力的象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战国时期,多国进行了变法。

它们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9.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下列反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儒家名言是()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温故而知新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0.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期末测试03(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期末测试03(含答案)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40分)1.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

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有可能遇到上述情况的是()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2.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居民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

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那么他们当时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玉米D.红薯3.“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

下列有关大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B.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4.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候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商代酒器鸮卣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西周乐器晋侯酥钟春秋舀水器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6.“变则兴,不变则亡。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为密切的是()A.改革户籍制度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确立县制7.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A.科学家B.政治家C.军事家D.教育家8.读图,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哪方面的措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A.政治方面B.经济方面C.文化方面D.思想方面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模板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根据题意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 问题1A. 选项AB. 选项BC. 选项CD. 选项D2. 问题2A. 选项AB. 选项BC. 选项CD. 选项D二、填空题本部分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根据题意填写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3. 问题3:答案填写处4. 问题4:答案填写处三、简答题本部分共5个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5. 问题5:(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6. 问题6:(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7. 问题7:(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8. 问题8:(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9. 问题9:(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四、论述题本部分共2个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请根据题意进行详细论述,观点清晰,条理分明。

10. 问题10:(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11. 问题11:(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五、综合题本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2. 问题12:(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13. 问题13:(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14. 问题14:(请在此回答,字数适当增加,以满足1500字要求)总结:通过以上模板,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中考历史答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题五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题型和要求,考生需根据题意进行准确作答。

希望考生们能在备考中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类历史题型,以取得优异成绩。

祝愿大家顺利通过中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本州中部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A.1世纪B.2世纪C.5世纪初D.646年2.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C.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教合一政权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庭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军事集团,其成员称为“武士”。

这一集团形成的纽带是()A.封赐土地B.血缘关系C.主仆关系D.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4.幕府统治在日本存在了近700年,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的标志是()A.镰仓幕府建立B.室町幕府建立C.德川幕府建立D.庄园出现5.下列措施,属于日本大化改新中政治方面措施的是()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由中央派官治理国、郡、里③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④统一赋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6.唐朝后期,一些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国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他们的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7.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其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

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对国家进行统治。

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统治时期是()A.镰仓幕府时期B.室町幕府时期C.德川幕府时期D.江户幕府时期8.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9.下列对古代日本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B.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日本C.7世纪中期以后,日本逐渐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11世纪晚期,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0.下面对日本“武士”或“武士团”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地方豪强把自己庄园中的部民武装起来而组成的军事集团B.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形成大的武士团C.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D.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11.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1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专题练习.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1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专题练习.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爱珲条约》D.《黄埔条约》2.学完本课后,小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他的主要依据是()A.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B.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C.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3.“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4.下图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天国》宣传海报,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故事,其中屡试不第后创立拜上帝教,并最终成为天王的是哪一历史人物()A.陈胜B.洪秀全C.李自成D.李秀成5.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A.林则徐B.魏源C.左宗棠D.邓世昌6.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7.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这个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8.“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

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

”这里的“转折”是指()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9.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 第四单元测试01附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 第四单元测试01附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公元7世纪,通过改革进入封建社会的亚洲国家是()A.日本B.阿拉伯国家C.中国D.法兰克王国2.日本大化改新规定,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佛教传播C.减轻农民负担D.加强中日交往3.“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第三……”根据你的推断,颁发诏书的是()A.孝德天皇B.穆罕默德C.伯里克利D.源赖朝4.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2世纪,出现100多个小国B.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古代日本模仿中国进行了一次改革。

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内容相关的有()①改革模仿中国汉朝政治经济制度进行②这次改革名称为大化改新③改革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④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的特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7.“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的扩张C.大化改新D.马可·波罗来华8.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B.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D.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9.阿拉伯半岛南靠阿拉伯海,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北面与亚洲大陆主体部分相连,总面积达32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初中历史政治答题模板人教版

初中历史政治答题模板人教版

初中历史政治答题模板人教版一、答题技巧1. 选择题答题技巧(1)浏览题目,明确考点。

在浏览题目时,首先要弄清题目的主要考点,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仔细审题,完整分析。

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抓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指向。

同时,要注意联系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完整的分析。

(3)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在选择时,要排除干扰项和错误选项,选择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 简答题答题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和要点,避免漏答或错答。

(2)回归教材,组织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尽量涵盖所有要点。

(3)注意联系实际,体现时代感。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和时代背景,使答案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3. 论述题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明确论点。

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论点,弄清题目要求论述的主题和方向。

(2)分析论据,支持论点。

在论述时,要充分运用教材知识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同时要注意使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在组织答案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注意条理清晰和层次分明。

可以使用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4)语言准确,表述简练。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性,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和冗长的句子。

同时要注意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 历史科目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型问题【题型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掌握情况,如历史事件、历史时期、历史年代等。

【解题方法】: ①掌握时间型问题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②利用时间顺序记忆法,将时间与事件联系起来。

③通过比较和归纳,将相关的时间点和事件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记忆和理解。

(2)原因型问题【题型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19个常考问题及答题模板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19个常考问题及答题模板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19个常考问题及答题模板一、大国崛起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 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②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 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 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 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答案模板(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部编版答题模板汇总(原因内容影响类,必考题型,含答题举例)

初中历史部编版答题模板汇总(原因内容影响类,必考题型,含答题举例)

初中历史答题模板汇总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答题举例】鸦片战争背景: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3)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答题举例】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2.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答题举例】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3.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答题举例】“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失去民心B. 骄傲自大C. 不善用人D. 刑法严酷【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重,最终失去民心,各地人们揭竿而起。

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的失败也是由于失去民心。

因而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

A符合题意。

2.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 始皇帝死而地分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 天下苦秦久矣【答案】C【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3.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A. 刘邦、项羽争夺皇位的战争B.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C.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D. 项羽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战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而这次战争的性质是刘邦、项羽争夺皇位的战争。

故选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4.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答案】黄巾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5.右图人物是________。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 第五单元测试03附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 第五单元测试03附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这得益于哪一运动的开展()A.圈地运动B.农业集体化运动C.反帝反封建运动D.垦殖运动2.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农村,农奴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农村的这一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欧洲封建社会结束B.封建庄园的衰落和瓦解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资产阶级的形成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包括()①出现了租地农场②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③手工工场出现④市民阶层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中世纪末期,西欧农村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他们已作为一个稳定的阶层脱颖而出,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他们是()A.庄园主B.公爵、伯爵C.富裕农民、骑士、乡绅D.手工业者5.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

这说明了()A.市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C.市民受王室、教会“特许状”的保护D.市民经济实力很强6.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A.罗马共和国崛起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的兴起D.殖民扩张运动7.14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8.神学笼罩的黑暗中,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这一挑战的先驱是()A.伏尔泰B.但丁C.达·芬奇D.莎士比亚9.莎士比亚认为:“一切成败得失都在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却往往诿之于天意。

”上述材料体现了()A.民族主义B.人文主义C.社会主义D.民生主义10.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的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选择题及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
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
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
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非选择题
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

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

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