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成果(华电)

合集下载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7月18日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1155/3kV,X G1=15Ω、X G2=10Ω、X G3=10Ω,L1=L2=60 km、L3=40 km,ϕK=1.2、L B-C=50 km , L C-D=30 km,L D-E=20 km,线路阻抗0.4Ω/km,IrelII I ∏==rel rel Irel K K K =0.85,I B-C.max =300 A 、I C-D.max =200A 、I D-CEmax =150A ,K SS =1.5 K re =0.85图1 系统网络图试对线路L3的4处和线路CD 的2处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设计的课题内容2.1设计规程在距离保护中应满足一下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2.2本设计的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是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

图2.1 网络接线图(1)距离保护第Ⅰ段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以保护2为例,其第Ⅰ段保护本应保护线路A-B 全长,即保护范围为全长的100%,然而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当线路B-C 出口处短路时,保护2第Ⅰ段不应动作,为此,其启动阻抗的整定值必须躲开这一点短路时所测量到的阻抗AB Z ,即'2dZ Z <AB Z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需引入可靠系数k K ,(一般取0.8~0.85),则'2dZ Z =(0.8~0.85)AB Z (2-1)同理对保护1的第Ⅰ段整定值应为'1dZ Z =(0.8~0.85)BC Z (2-2)如此整定后,距离Ⅰ段就只能保护本线路全长的80%~85%,这是一个严重缺点。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图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115/E ϕ=,各发电机阻抗为G115()X =Ω、G210()X =Ω、G310()X =Ω,1L 60(km)=、3L 40(km)=、B-C L 50(km)=、C-D L 30(km)=、D-E L 20(km)=,线路的阻抗为0.4/km Ω,I II rel rel rel 0.85K K K III===,B-C.max 300(A)I =、C-D.max 200(A)I =、D-E.max 150(A)I =,ss 1.5K =,re 0.85K =。

A B试对保护3、9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对线路的距离保护原理和计算原则进行简述,并对图1中的3和9处的保护进行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设计的课题内容2.1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有四条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

应根据具体电力系统,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发挥最大效能。

2.2本设计的保护配置2.2.1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是距离I段保护和距离II段保护。

(1) 距离I段保护距离I段保护是瞬时动作的,它只反映本线路的故障,下级线路出口发生故障应不可靠不动作,其启动阻抗的整定值必须躲开末端短路的测量阻抗来整定。

如此整定后,距离I段无法保证保护本段线路全长,这是一个严重缺点。

为了切除本线路末端I 段无法保护到的区域,就需设置距离II 段保护。

(2) 距离II 段保护距离II 段整定值的确定应使其不超出下级线路距离I 段保护的保护范围,同时高出一个的时限t ∆,以保证选择性。

距离I 段与II 段联合工作构成本段线路的主保护。

2.2.2后备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的后备保护是距离III 段保护。

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线路保护整定计算

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线路保护整定计算

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线路保护整定计算35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线路保护整定计算目录第一章、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2 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2 第三章、课程设计内容及过程.............................................................. ....... .. (4)第一节、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置.................................. (4)一、系统分析及继电保护要求 (4)二、本系统故障分析...................................................................... .. (4)三、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配置 (4)四、10KV侧电力电容器组继电保护装置配置 (5)五、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配置 (5)第二节、短路电流计算...................................................................... (6)一、基准值的选取...................................................................... (6)二、各元件阻抗标幺值计算 (7)三、系统等效电路图...................................................................... .. (7)四、短路电流的计算...................................................................... .. (7)五、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 (9)第三节、主变继电器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 (9)一、瓦斯保护...................................................................... .. (9)二、三段折线式比率制动特性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10)三、后备保护...................................................................... (14)第四节、10KV侧电力电容器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及选型 (18)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1)8二、专用熔断器保护(单只) (18)三、过电压保护...................................................................... (18)第五节、10KV侧出线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及选型 (19)一、?段电流保护...................................................................... .. (19)二、III段电流保护...................................................................... (19)三、绝缘监察装置...................................................................... . (20)第六节、微机成套自动保护装置 (21)一、RCS-9671中低压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 (21)二、RCS-9681中低压变压器后备保护装置 (21)三、RCS-9661中低压变压器保护及辅助装置 (22)四、RCS-9631系列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22)五、RCS-9611低压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22)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 (25)第一章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 本设计为35KV降压变电所。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评语:本报告在设计过程和计算部分表现出色,但需要更好的排版和格式。

建议将标题和正文分开,并使用合适的字体和字号。

同时,删除无关或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修改,以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考勤:10分守纪:10分设计过程:40分设计报告:30分小组答辩:10分总成绩:100分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4姓名:XXX学号:xxxxxxxx1指导教师:XXXXXX2013年7月18日1.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根据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115/3kV,XG1=15Ω、XG3=10Ω,L1=60km,L3=40km,LB-C=50km,IⅡⅢKrel=1.2,Krel=Krel=1.15,IB-C.max=300A,LC-D=3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IC-D.max=200A,ID-E.max=150A,KSS=1.5,Kre=0.85.2.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规程要求,110kV线路保护应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

本次课程设计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

其中,I段、II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

在本设计中,I段电流速断保护、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作为下级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

在本次设计中,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3.短路电流的计算3.1 等效电路的建立本次课程设计线路等效阻抗如图1所示。

3.2 短路点的选取评语:本报告在设计过程和计算部分表现出色,但需要更好的排版和格式。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关于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故障,并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与调整。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其重要性。

- 解释继电保护的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分类- 列举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装置、距离保护装置、方向保护装置等。

- 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 继电保护主要参数与调整方法- 介绍继电保护的主要参数,如整定值、动作时间、返回时间等。

- 讲解参数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响参数调整的因素。

4.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与应用- 概述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检测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等。

- 分析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DOC)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DOC)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名:指导教师: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7月11日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级:电气1102号:201109228******闵永智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一台双绕组牵引变压器的容量为25MVA ,电压比为110± 2X 2.5%/27.5kV, Y , d11 接线;已知:27.5kV外部短路的最大电流为2400A、最小短路电流为2100A, 110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300/5, 27.5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800/5;可靠系数取K re=1.3。

试对牵引变压器进行相关保护的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对变压器进行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设计、配置、整定计算和校验。

2保护方案设计2.1主保护配置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要求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

通常变压器的瓦斯保护和纵差动保护构成双重化快速保护。

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都是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散热的。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和电弧的作用,故障点附近的绝缘物和变压器油分解而产生气体,同时由于气体的上升和压力的增大会引起油流的变化。

利用这个特点构成的保护,叫做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主要由瓦斯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保护出口继电器等构成,瓦斯继电器装在变压器油箱和油枕的连接管上。

目前,瓦斯保护使用的瓦斯继电器主要是开口杯式的,正常时,上、下开口杯都浸在油内,由于开口杯侧产生的力矩小于平衡锤产生的力矩,因此开口杯处于上升位置,磁力触点断开。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轻微故障时,聚集在瓦斯继电器内上部的气体使油面下降,上开口杯侧的力矩大于平衡锤所产生的力矩,因此上开口杯绕支点顺时针偏转,带动永久磁铁使磁力触点接通,发出轻瓦斯信号。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严重故障时,在邮箱内形成的油流冲击进油口挡板而带动下开口杯偏转,永久磁体随着偏转,使磁力支点接通而引起变压器各侧断路器跳闸。

变压器差动保护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内部、套管以及引出线上的相间短路,同时也可以保护单相层间短路和接地短路。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成果(华电)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成果(华电)

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名称: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2014年12月29日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1)巩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国家行业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学习,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解我国现行的技术政策。

3)初步掌握继电保护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4)提高计算、制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的技能。

2.对课程设计的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

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规程、规范的执行必须考虑到任务书所规定的实际情况,切忌机械地搬套。

2)独立思考。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参考有关资料和主动争取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但必须坚持独立思考,独自完成设计成果。

3)认真细致。

在课程设计中应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克服马虎潦草不负责的弊病,为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担当建设任务打好基础。

4)按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完成。

二、设计(实验)正文1.某一水电站网络如图1所示。

已知:(1)发电机为水轮立式机组,功率因数为0.8、额定电压6.3kV、次暂态电抗为0.2,负序阻抗为0.24;(2)水电站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5000kW,最小发电容量为5000kW,正常运行方式发电容量为2×5000kW;(3).平行线路L1、L2同时运行为正常运行方式;(4)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均为10%,接线方式为Yd-11,变比为38.5/6.3kV。

(5)负荷自起动系数为1.3;(6)保护动作是限级差△t=0.5s;(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均为0.4Ω,零序电抗为3倍正序电抗;图1试求:(1) 确定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相间短路主保护、后备保护的配置方式;答:对于水电站发电机,相间短路保护的主保护采用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应配置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和阻抗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某110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的部分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A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工程实践中心9-322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6日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及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已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选择与具体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任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零序短路电流计算 (4)各元件电抗标幺值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序阻抗化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序等值电抗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序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互感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9)距离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DOC)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设计课题 (3)二原始资料 (3)主接线 (3)相关数据 (3)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4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 (4)距离保护定值计算中所用助增系数的选择及计算 (5)\四.设计设计内容 (6)选择线路保护的配置及保护装置的类型 (6)选择110kV线路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型号.7线路相间保护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 (9)五.设计总结 (10)参考资料 (12)¥一.设计课题:110KV线路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设计二.原始资料::主接线!下图为某电力系统主接线。

该系统由某发电厂的三台发电机经三台升压变压器由A母线与单侧电源环形网络相连,其电能通过电网送至B、C、D三个降压变电所给用户供电。

2:2:相关数据⑴电网中的四条110kV线路的单位正序电抗均为Ω/kM;⑵所有变压器均为YN,d11 接线,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变比为121,变电所的降压变压器变比为110/;⑶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3 × 50 MW,最小发电容量为2 × 50MW,发电机、变压器的其余参数如图示;⑷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输电网络闭环运行;⑸系统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⑹&AB 、 BC 、 AD 、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 230A、 150⑺线路A、 230A和 140 A,负荷自启动系数;⑻各变电所引出线上的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示,△ t=。

⑼系统中各110kV母线和变压器均设有纵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

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如下:(1)距离保护装置具有阶梯式特性时,其相邻上、下级保护段之间应该逐级配合,即两配合段之间应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互相配合。

距离保护也应与上、下相邻的其他保护装置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相配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1-XZ^ —1—・刖S《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五大部分,运行方式的分析,电路保护的配置和整定,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距离保护的配置和整定,原理接线图及展开图。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行方式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 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网在某种连接情况 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CT3 Q3T4 G4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一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电流保护:K 1 rel = 1.2 , K" rel = 1.15 ,电动势: E = 115/ v3 kv ; 发电机: X =X =X =X=5+(155)/14=5.71 ,1.G12.G11.G22.G2X1.G3 =X 2.G3 =X I .G4=X2.G4=8+ (98)/14=8.07 ;变压器: Xi T1 Z X m =5+(105)/14=5.36,X0.T1 ~X 0.T4 =15+(30 15)/14=16.07 ・,X1.T5 =X 讥6 =15+(20 15)/14=15.36 ,X0.T5 =X 0.T6 =20+(4020)/14=21.43 ;线 路: L A -B = 60km , L B -C = 40km ,线路阻抗Zl = Z 2 =:0.4 /km X=60kmX 0.4/km=24 ,X =40kmX0.4/km=16 ;1.A-B1.B-CXO .A -B =60km X 1.2 /km=72 ,X O .B -C =40km X 1.2 /km=48 ;I A-B.L.max=I C-B.L.max = 300A ;Css二1.2,Kre=1.2;也可能1台运行。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一、题目要求 (1)二、设计方案 (6)三、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四、整定计算 (13)五、继电器选型 (20)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题目要求1.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内容2.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两台变压器均为双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其参数如下:S N=63MVA;电压为110±8×1.25%/38.5 kV;接线为Y N/d11(Y0/Δ-11);短路电压U k(%)=10.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

2.3设计任务图1 主接线图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变压器35kV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L5L6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1.5s,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50A,(2)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Z OP II,Z OP III和动作时限t1I、t1II、t1III,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 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3)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二、设计(实验)正文某一水电站网络如图4所示。

已知:发电机为水轮立式机组,功率因数为0.8、额定电压6.3kV、次暂态电抗为0.2,负序阻抗为0.24;水电站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5000kW,最小发电容量为5000kW,正常运行方式发电容量为2×5000kW;平行线路L1、L2同时运行为正常运行方式;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均为10%,接线方式为Yd-11,变比为38.5/6.3kV。

负荷自起动系数为1.3 ;保护动作是限级差△t = 0.5s ;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均为 0.4 Ω,零序电抗为3倍正序电抗;试求:(注:由于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未知,计算结果均为一次值)a. 确定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相间短路主保护、后备保护的配置方式;根据GT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的规定,1MW以上的发电机,应装设纵连差动保护(条款4.2.3.3);1MW以上的发电机,宜装设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灵敏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负序过电流保护(条款4.3.6.2)故对于水电站发电机,相间短路保护的主保护采用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应配置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图4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和阻抗保护。

发电机主保护采用比率制动式纵联差动保护,整定计算如下: 计算发电机额定电流 一次侧额定电流()kA U P I GN GN GN 573.08.03.635cos 3=⨯⨯==ϕ确定最小动作电流1) ()()()A 9.171~3.57A 573.03.0~1.032.0~24.0min .=⨯==k I I GN set 取0.3倍额定电流,动作值为114.6A1) 制动特性拐点电流)(573~5.286573)0.1~5.0()0.1~5.0(min .A I I GN res =⨯==取0.8倍额定电流,动作值为458.4A 确定制动特性曲线斜率K机端保护区外三相短路时流过发电机的最大短路电流()()kA U P X I GN GN d k 864.28.03.6352.01cos 31"3max .=⨯⨯⨯=⨯=ϕ 差动回路最大不平衡电流()()A I K K K I k T st unp unb 4.28628641.05.00.23max .max .=⨯⨯⨯==最大动作电流()A I K I unb rel set 3.3724.2863.1max .max .=⨯==则()107.04.45828646.1143.372min.3max .min .max .=--=--=res k set set I I I I K 灵敏度校验按发电机与系统断开且机端保护区内两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校核 流入差动回路的电流()kA U P X X I GN GN k 255.28.03.63524.02.03cos 3132''=⨯⨯⨯+=⨯+=ϕ 制动电流A I I k res 11275.0==相应的动作电流()()()A I I K I I res res set op 1.1864.4581127107.06.114min .min .=-⨯+=-+= 灵敏系数61.1861127≈==op k sen I I K ,满足要求。

继电保护设计(附计算书、图以及参数表)

继电保护设计(附计算书、图以及参数表)

前言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母线以及用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够快速、可靠、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坏,既能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又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而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工程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

本次课程设计为给110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学习规程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变压器运行方式。

选择各元件保护方式,计算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参数,确定保护方式及互感器变比。

对于线路和变压器故障,根据相间和接地故障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保护方式并作整定和校验。

第一章概述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元件组成。

这里电气元件是一个常用术语,它泛指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在电气上的独立看待的电气设备、线路、器具等。

由于自然环境,制造质量运行维护水平等诸方面的原因,电力系统的各种元件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为电力系统建立一个安全保障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专门技术之一就是继电保护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作用是:在全系统范围内,按指定分区实时的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1.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对作用于跳闸的继电保护装置,在技术上有四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所说的“四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DOC)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DOC)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02姓名:******学号:201109228指导教师:闵永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7月11日1 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一台双绕组牵引变压器的容量为25MV A,电压比为110±2×2.5%/27.5kV,Y,d11接线;已知:27.5kV外部短路的最大电流为2400A、最小短路电流为2100A,110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300/5,27.5kV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800/5;可靠系数取K rel=1.3。

试对牵引变压器进行相关保护的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对变压器进行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设计、配置、整定计算和校验。

2 保护方案设计2.1 主保护配置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要求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

通常变压器的瓦斯保护和纵差动保护构成双重化快速保护。

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都是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散热的。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和电弧的作用,故障点附近的绝缘物和变压器油分解而产生气体,同时由于气体的上升和压力的增大会引起油流的变化。

利用这个特点构成的保护,叫做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主要由瓦斯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保护出口继电器等构成,瓦斯继电器装在变压器油箱和油枕的连接管上。

目前,瓦斯保护使用的瓦斯继电器主要是开口杯式的,正常时,上、下开口杯都浸在油内,由于开口杯侧产生的力矩小于平衡锤产生的力矩,因此开口杯处于上升位置,磁力触点断开。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轻微故障时,聚集在瓦斯继电器内上部的气体使油面下降,上开口杯侧的力矩大于平衡锤所产生的力矩,因此上开口杯绕支点顺时针偏转,带动永久磁铁使磁力触点接通,发出轻瓦斯信号。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严重故障时,在邮箱内形成的油流冲击进油口挡板而带动下开口杯偏转,永久磁体随着偏转,使磁力支点接通而引起变压器各侧断路器跳闸。

变压器差动保护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内部、套管以及引出线上的相间短路,同时也可以保护单相层间短路和接地短路。

最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ecret

最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ecret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2s e c r e t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第四章输电线纵联保护第五章自动重合闸第六章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第七章发电机的继电保护第八章母线的继电保护第四章输电线路纵联保护§4-1 输电线纵联差动一、基本原理:1.反应单侧电气量保护的缺陷:∵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短路与相邻线路出口短路。

∴无法实现全线速动。

原因:(1)电气距离接近相等。

(2)继电器本身测量误差。

(3)线路参数不准确。

(4)LH、YH有误差。

(5)短路类型不同。

(6)运行方式变化等。

2.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1)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P129 第二自然段)。

(2)导引线纵联差动保护:用导引线传送电流(大小或方向),根据电流在导引线中的流动情况,可分为环流式和均压式两种。

(P131 图4-2)自学。

(注意图中隔离变压器GB 的极性)例:环流法构成了导引线纵联保护:线路两侧装有相同变比的LH 正常或区外短路:Im 1=-In 1 ∴Im 2=-In 2I J =Im 2+In 2=0 J 不动区内短路:I J =Im 2+In 2=(Im 1+ In 1)/n LH = I d / n LH > I d z ( 同时跳两侧DL)←J 动作可见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是两侧LH 之间,理论上具有绝对选择性可实现全线速动。

但它只适用于< 5~7公里的短线路。

若用于长线路技术上有困难且经济上不合理。

(P136 标题2)它在发电机、变压器、母线保护中应用得更广泛(后述) 3. 纵联保护信号传输方式:IIn1Im2In 2Im 1(1)辅助导引线(2)电力线载波:高频保护(3)微波:微波保护(4)光纤:光纤保护§4-2输电线的高频保护一、高频保护概述:高频保护的定义:(P136)分类:按照工作原理分两大类,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7月18日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ϕE =1155/3kV ,X G1=15Ω、X G2=10Ω、X G3=10Ω,L 1=L 2=60 km 、L 3=40 km ,L B-C =50 km , L C-D =30 km ,L D-E =20 km ,线路阻抗0.4Ω/km ,I rel K =1.2、III ∏==rel rel Irel K K K =0.85,I B-C.max =300 A 、I C-D.max =200A 、I D-CEmax =150A ,K SS =1.5 K re =0.85图1 系统网络图试对线路L3的4处和线路CD 的2处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设计的课题内容2.1设计规程在距离保护中应满足一下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2.2本设计的保护配置2.2.1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的主保护是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

图2.1 网络接线图(1)距离保护第Ⅰ段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以保护2为例,其第Ⅰ段保护本应保护线路A-B 全长,即保护范围为全长的100%,然而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当线路B-C 出口处短路时,保护2第Ⅰ段不应动作,为此,其启动阻抗的整定值必须躲开这一点短路时所测量到的阻抗AB Z ,即'2dZ Z <AB Z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需引入可靠系数k K ,(一般取0.8~0.85),则'2dZ Z =(0.8~0.85)AB Z (2-1)同理对保护1的第Ⅰ段整定值应为'1dZ Z =(0.8~0.85)BC Z (2-2)如此整定后,距离Ⅰ段就只能保护本线路全长的80%~85%,这是一个严重缺点。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1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案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第三章电网的距离保护第四章输电线纵联保护第五章自动重合闸第六章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第七章发电机的继电保护第八章母线的继电保护第一章绪论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1.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各种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方法、继电保护的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的核心。

P1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 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三相交流系统)* 故障:各种短路(d(3)、d(2)、d(1)、d(1-1)))和断线(单相、两相),其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是各种类型的短路。

其后果:1.电流I增加危害故障设备和非故障设备;2.电压U降低或增加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3.破坏系统稳定性,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系统振荡,电压崩溃)4.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出现I2,使旋转电机产生附加发热;发生接地故障时出现I0,—对相邻通讯系统造成干扰* 不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状态。

如:过负荷、过电压、频率降低、系统振荡等。

3.继电保护的作用:(1)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设备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映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1. 基本原理:为区分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必须找出两种情况下的区别。

① I 增加 故障点与电源间 —>过电流保护 ② U 降低 母线电压 —>低电压保护③ 相位变化,φφIU arg变化; 正常:为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为0-30°左右短路:为输电线路的阻抗角一般为60°~85°—>方向保护.④ 测量阻抗降低,Z=I U 模值减少 增加ψ —>阻抗保护⑤ 双侧电源线路外部故障:出入I I = 内部故障:出入I I ≠ ——电流差动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课程设计成果(华电)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名称: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 2014年 12月29日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1)巩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国家行业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学习,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解我国现行的技术政策。

3)初步掌握继电保护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4)提高计算、制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的技能。

2.对课程设计的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

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规程、规范的执行必须考虑到任务书所规定的实际情况,切忌机械地搬套。

2)独立思考。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参考有关资料和主动争取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但必须坚持独立思考,独自完成设计成果。

3)认真细致。

在课程设计中应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克服马虎潦草不负责的弊病,为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担当建设任务打好基础。

4)按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完成。

二、设计(实验)正文1. 某一水电站网络如图1所示。

已知:(1)发电机为水轮立式机组,功率因数为0.8、额定电压6.3kV、次暂态电抗为0.2,负序阻抗为0.24;(2)水电站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5000kW,最小发电容量为5000kW,正常运行方式发电容量为2×5000kW;(3). 平行线路L1、L2同时运行为正常运行方式;(4)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均为10%,接线方式为Yd-11,变比为38.5/6.3kV。

(5)负荷自起动系数为1.3 ;(6)保护动作是限级差△t =0.5s ;(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均为0.4 Ω,零序电抗为3倍正序电抗;图1试求:(1) 确定水电站发电机、变压器相间短路主保护、后备保护的配置方式;答:对于水电站发电机,相间短路保护的主保护采用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应配置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和阻抗保护。

对于变压器,相间短路的主保护采用纵联差动保护,并配置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或低电压闭锁的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2) 确定6QF 断路器的保护配置方式,计算它们的动作定值、动作时限,并进行灵敏度校验; 答:系统等值电路的参数标么值,选取MVA S B 3.6=,kV U B 5.38=,各部分等值参数如下:发电机:202.08.0/53.62.0''*''*=⨯=⋅=N B N G S S X X变压器:1.022**=⋅⋅=B B TN TN N T U S S U X X输电线路:068.05.383.6404.022*2*1=⨯⨯=⋅⋅==B B L L U S l r X X095.05.383.6564.022*3=⨯⨯=⋅⋅=B B L U S l r X031.05.383.6184.022*4=⨯⨯=⋅⋅=B B L U S l r X031.05.383.6184.022*5=⨯⨯=⋅⋅=B B L U S l r X 系统等值阻抗图如下:图26QF 断路器位于线路末端,与无穷大电网连接,运行方式变化大,三段式电流保护仅能配置Ⅰ段保护。

电流Ⅰ段:按躲过本线路末端发生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整定。

D 节点最大短路电流: ()kA US X X X X I BCD BC T G k 3712.0095.0034.005.0101.03533.635.05.05.01***max .=+++⨯⨯=⨯+++= 动作定值:)(4859.03712.02.1max .6kA I K I k rel set =⨯==I I 电流速断保护保护范围校验: 03.6352860.04859.025.384.012122*6.6min <⎪⎪⎭⎫ ⎝⎛⨯-⨯=⎪⎪⎭⎫ ⎝⎛-=∑B set CD S U Z I U z L Ⅰ 电流Ⅱ段:保护范围延伸至下级线路,与下级线路电流Ι段配。

末端节点最大短路电流: ()kA US X X X X X I BDN CD BC T G k 3342.0031.0095.0034.005.0101.03533.635.05.05.01***max .=++++⨯⨯=⨯++++= Ⅱ段动作定值:kA I K K Ik I rel II rel set 4411.03342.02.11.1max 6=⨯⨯==I Is t t tI II 5.0=+=∆ 灵敏性校验: ()kA U S X X X X X I B DN CD BC T G k 2184.0031.0095.0034.005.0202.03533.62335.05.0123***min .=++++⨯⨯=⨯++++=3.16min <=II set k II sen I I K相应分析:保护范围校验不满足要求。

由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大,故一般的电流保护不满足灵敏性与可靠性的要求,且末端仍有一段线路,故一般配置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Ⅰ段:整定阻抗Ω92.174.0568.016=⨯⨯==z L K Z CD I rel Iset距离保护Ⅱ段:整定阻抗Ω528.22)4.0188.04.056(8.0)(116=⨯⨯+⨯⨯=+=z L K z L K Z DN I rel CD II rel II set 灵敏度校验:007.1564.0528.226=⨯==CD II set IIsen Z Z K <1.25灵敏度不满足要求距离保护Ⅲ段: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Ω254.161528.035395.0395.095.02max 2max .min .=⨯⨯⨯⨯=⨯==S U I U Z N L N L CD CD 距离保护Ⅲ段整定值Ω14.862.13.12.1254.161min .6=⨯⨯==re ss rel L set K K K Z Z CD Ⅲ 距离保护Ⅲ段灵敏度校验:5.185.34.05614.86Z 6≥=⨯==CD set sen Z K Ⅲ 灵敏度满足要求,且s tIII 5.0=(3) 确定平行线路L1、L2的的1QF 、3QF 相间短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计算它们的动作定值、动作时限,并进行灵敏度校验;答:由上,易知系统运行情况变化大,一般的电流保护均无法满足要求,故采用距离保护,而距离保护Ⅱ段在双回线并列运行时线路末端短路时易误动,故配置距离保护Ⅰ段和Ⅲ段。

以1QF 为例,整定计算如下:距离保护Ⅰ段:整定阻抗 Ω8.124.0408.011=⨯⨯==z L K Z BC rel set ⅠⅠ距离保护Ⅲ段: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Ω254.161528.035395.0395.095.02max 2max .min .=⨯⨯⨯⨯=⨯==S U I U Z N L N L BC BC 距离保护Ⅲ段整定值()Ω14.862.13.12.1254.162min.1=⨯⨯==re ss rel L set K K K Z Z BC Ⅲ距离保护Ⅲ段灵敏度校验5.1384.54.04014.86Z 6≥=⨯==BC set sen Z K Ⅲ 灵敏度满足要求,且Ⅲ段动作时间:s t t tIII III5.061=+=∆ 3QF 的整定计算过程和结果与1QF 相同。

(4) 假设平行线路L1、L2两侧配置有三相重合闸,计算三相重合闸装置的整定值。

答: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本侧先跳闸,对侧保护延时跳闸s t t t t t t t QF p u QF p ARC 5.1~8.0)()(1.1.2.2.=+-+++=裕度取典型值1s 。

(5)继电保护6QF的接线图及展开图。

答:6QF的接线图如图3所示。

第I段距离保护由电流继电器KA1、KA2、中间继电器KM和信号继电器KS1组成。

第II段距离保护由电流继电器KA3、KA4、时间继电器KT1及信号继电器KS2组成。

第III段距离保护由电流继电器KA5、KA6、KA7、时间继电器KT2及信号继电器KS3组成。

其中,电流继电器KA7接于A、C两相电流之和的中性线上,相当于B相继电器,则第III段距离保护组成了三相式保护。

图3展开图如图4所示。

图42.已知一配电网络如图5所示。

已知: (1) 系统中各变压器参数如图所示,忽略变压器电阻;(2) 变压器T1与T2之间的电缆L1参数:)/(153.01kM r Ω=,)/(119.01kM x Ω=,130r r ⋅=,130x x ⋅= 母线LA 与LE 之间的电缆L2参数:)/(163.01kM r Ω=,)/(087.01kM x Ω=,130r r ⋅=,130x x ⋅=。

(3) 变压器T1、T2参数如图中所示,其中变压器T1中性线阻抗Z0=20Ω。

(4) 高压母线HA 以上部分的在10kV 电压等级下系统阻抗为:Ω=0.2max ..HA s X ,Ω=0.1min ..HA s X(5) 低压0.4kV 开关CB510下级直接与负荷相连,400A 为其额定电流。

低压开关CB504、CB505也是如此。

图5试求:(1) 电力系统中各断路器所配置的电流三段式保护进行定值整定,进行灵敏性校验; 答:选取基准容量MVASB4=,基准电压为各段平均电压。

高压母线HA 以上部分0726.05.1040.2221max .max*.=⨯==B B HA s HA s U S X X 0363.05.1040.122min .min*.=⨯==U S X X B HA s HA s变压器T1和T206.04406.0221**1=⨯=⋅⋅=B B TN TN N T U S S U X X12.02406.0*2=⨯=T X电缆线路L1和L2 00805.037418153.02*1=⨯⨯=⋅⋅=B B L U S l r R00626.037418119.02*1=⨯⨯=L X815.04.042.0163.02*2=⨯⨯=L R435.04.042.0087.02*2=⨯⨯=L X系统等值阻抗图6如下:图6电流Ⅰ段: CB107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电缆线路L1末端三相短路时AU S Z X X I B L T HA s L k 7.606373103.0431*1*1min*.max .1.=⨯⨯=⨯++=动作电流AI K IL k rel set 04.7287.6062.1max .1.107.=⨯==ⅠⅠ保护范围校验04371326.0728.0237194.012122*107.1107min <⎪⎪⎭⎫ ⎝⎛⨯-⨯=⎪⎪⎭⎫ ⎝⎛-=∑B set L S U Z I U z L ⅠCB108: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变压器T2末端三相短路时A U S X Z X X IB T L T HA s T k 3.280373223.0431*2*1*1min*.max .2.=⨯⨯=⨯+++=动作电流AI K I T k I rel Iset 36.3363.2802.1max .2.108.=⨯==CB503: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电缆线路L2末端三相短路时kAU S Z X Z X X I B L T L T HA s L k 48.54.0305.1431*2*2*1*1min*.max .2.=⨯⨯=⨯++++=动作电流kAI K IL k I rel Iset 576.648.52.1max .2.503.=⨯==保护范围校验m S U Z I U z L B set L 7.10744.02628.0576.624.0185.012122*503.2503min =⎪⎪⎭⎫ ⎝⎛⨯-⨯=⎪⎪⎭⎫ ⎝⎛-=∑Ⅰ电流II 段: CB107 :动作电流AI K I II set II rel IIset 37036.3361.1108.107.=⨯==动作时间st t t Iset IIset 5.0108.107.=+=∆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电缆线路L1末端两相短路时A U S Z X X IB L T HA s L k 9.38837139.0243123*1*1max*.min .1.=⨯⨯=⨯++⨯=灵敏度校验05.13709.388107.min .1.107.===IIset L k IIsen I I KCB108: 动作电流A I K I I set II rel IIset 2.78374.065761.1503.108.=⨯⨯==动作时间st t tI set IIset 5.0503.108.=+=∆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变压器T2末端两相短路时()A U S X Z X X I B T L T HA s T k 7.20837259.0243123*2*1*1max*.min .2.=⨯⨯=⨯+++⨯=灵敏度校验 67.22.787.208108.min .2.108.===IIset T k IIsen I I K电流Ⅲ段:CB506:动作电流AI K K K I re ss III rel III set 3.6934009.03.12.1max .506506.=⨯⨯==动作时间stIII set 5.0506=CB504:动作电流AI K K K I re ss III rel IIIset 7.8665009.03.12.1max .504504.=⨯⨯==动作时间stIIIset 5.0504=CB505:动作电流AI K K K I re ss III rel III set 3.6934009.03.12.1max .505505.=⨯⨯==动作时间stIIIset 5.0504=CB503: 动作电流kAI K K K I L re ss III rel III set 56.19009.03.12.1max .2503.=⨯⨯==动作时间st s tIIIset 0.15.0503=+=∆CB108:动作电流AI K K K I T re ss III rel III set 36.24374.013009.03.12.1max .2108.=⨯⨯⨯==动作时间st t tIIIset IIIset 5.1503108=+=∆CB107:动作电流AI K K K I L re ss III rel III set 36.24374.013009.03.12.1max .1107.=⨯⨯⨯==动作时间st t t IIIset IIIset 0.2108107=+=∆(2) 对系统中所配置的零序电流保护进行定值整定,进行灵敏性校验;答:根据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在CB107上,可配置零序电流保护Ⅰ段和Ⅲ段,而降压变压器后无零序通路,无需配置II 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